王东利之所以如此自信是有理由的,前天那场阻击战后,虽然总部嘉奖了5旅,但5旅自我总结了一番,认为表现得不是很好。
鬼子的正面冲锋虽然很强,但我方的战壕修得相当完善,只要严格按照防御战术要求来做,根本不应该有那么大的伤亡。
损失那么大,一个是因为想着留力,保存力量,结果犹犹豫豫,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己方敢打敢拼的优势,按照总指挥经常说的话,大家最大的错误就是五行不定,反而发挥不出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第一次遇到大规模空袭,大家都慌了手脚,被鬼子的空军炸过之后,莫名其妙的损失了不少力量,到撤退得最后,甚至一度出现混乱局面。
仔细想想鬼子的飞机也就那么回事,我们把轻机枪架起来,架高一些,拼命反击,就可以了,虽然免不得还有伤亡,但绝不至于有那么大的伤亡,越是慌张,伤亡越大。
故而正确的做法就是做好种种掩护工作,坚决趴在地面,这样反而损失更小。
另外还有对防御战术理解不够深入,新兵太多,遇到特殊情况很容易慌乱等等原因,而打了一仗之后,大家心里也更加有底了,相信再次上场肯定会表现得更好。
本来还想着只能等到下一次机会,打一个翻身仗,没想到证明自己的机会又一次出现了,故而接到任务之后,5旅上下反而更加兴奋,决定好好表现一番。
故而接受总部命令之后,5旅和13旅连夜出动,除了一部出现在大凌河防范日军,其他各部连夜整修清河门战壕,按照他们前天战斗的理解,对清河门外的战壕重新整修了一番。
5旅又修建了一大批品字形和梅花形工事,各个火力点之间通过交通壕相连,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日军的炮兵威胁,接下来就是和鬼子拼命,而要做到这一点,政治宣传工作十分重要。
这一次的动员与上一次相比要好做不少,随便做一个比较就可以了,上一波的山本支队高达六千多人,而且全部都是鬼子,我们尚且能扛得住,而且还有足够的余力撤下来。
现在我们还有13旅可以并肩作战,而义县的鬼子汉奸就算全部出动,也不过五千人,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不要说害怕,我们要是打得好,搞不好还会为主力的扩大作战提供帮助。
两天前的战斗结果,5旅战士都是当事人,自然很清楚,而撤退时被日军飞机轰炸的窝囊,大家也都心里有数,所以5旅从上到下,都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
日军的战术实际上相当呆板,飞机炸大炮轰之后,就是步兵冲锋,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就是波浪冲锋,登峰造极就是肉弹冲锋,也就这么几招。
四路军这大半年见过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应对办法也是有的;日军炮击时,就退到二线阵地或者掩体,等到停止炮击,立刻上一线阵地,然后就利用我方的种种工事,与日军反复厮杀。
第一道阵地丢失了,那就要坚决夺回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没有办法了,那就退守到第二道阵地。
说白了就是和鬼子比拼意志,比拼谁能扛到最后,一旦战争到了这一步,就将异常的残酷,双方厮杀的最后必然是惨烈的肉搏战。
第一线部队打光了,那就上第二线部队,第二线部队再打光了,再上第三线部队,相比于日军,四路军两个旅高达五千多的兵力,足以让四路军可以支撑到最后。
这就是中国相比于日本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庞大的人口规模,因而面对四路军,义县敌人啃了一上午根本就啃不动,到了下午日军也着急了,发动了他们最擅长的波浪进攻,还是没用,四路军的阵地还是冲不开。
到了傍晚时分,这股鬼子不敢赌,依田旅团惨败的事实摆在那里,故而这群鬼子老老实实的退了下去,在一个村庄开始修建各种工事,等到锦州增援旅团的出现。
连续两路鬼子都啃不动,自然为四路军主力的歼灭战创造了机会,随着战壕一步步向日军外围村庄推进,不管是日军,还是四路军都明白决战已经不远。
山木拿着望远镜又一次看了看四周的四路军战壕,他下令各部不要再阻拦四路军掘进,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准备好与四路军的决战。
即便四路军搞出了这么一套匪夷所思,又非常实用的战术,但山木还是相信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实力,绝不是成军不久的四路军可以比拟的,他相信自己绝对能够撑到主力增援。
更何况他还带来了一个加强炮兵大队,里面有12门山炮,4门野炮,还有联队直属的6门步兵炮,有这样强大的火力,他就不相信四路军还能硬啃下山头。
在以往的战斗中,四路军很少使用炮兵,即便在攻城战中使用过一次,也只有几门炮,即便他们缴获了汤玉麟一个炮兵团三十多门75mm山炮,但炮兵训练的难度有多大,山木还是非常清楚的。
四路军不可能在两三个月时间内,就打造出一只能够做到步炮协同的精锐炮兵团,这些炮兵就算过来了,也别想压制住射程更远,同时放在反斜面的帝国炮兵大队。
再说了,四路军又搞出这么一套战术,就算他们把炮兵带出来,他们也绝对用不好那些大炮,肯定还会炸到四路军身上,对此山木有绝对的自信。
山木猜得没错,四路军的炮兵纵队,确实没有日军想象得那么精锐,但是他们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使用的炮兵数量非常大,完全超过了山木的想象。
目前四路军炮兵纵队共装备了75mm口径的山野炮63门,便携性和火力与75mm山炮相当的150mm迫击炮18门,而这些大炮被全部带到了阜新战场,同时放在了这样一个很小的战场,其炮火密度之大,远远超过了山木的想象。
不仅仅山木想不到,连炮兵司令员耿继周同样想不到,四路军会把整整一个炮兵纵队加强到单一战场,不过四路军指挥员们对此早已经非常熟悉了。
四路军所有战略战术原则事实上就是一个,那就是想法设法,制造出局部甚至是某一个点的兵力优势和火力优势,集中全力实现突破,集中全力打歼灭战。
也只有歼灭战才可能让四路军获得大量的缴获和物资,才可能支持缺乏足够资源的四路军继续打下去,长期打下去。
基于这样的原则,本来就数量有限的炮兵绝不可能被分散使用,而是用在最关键的地方,什么是最关键的地方,自然就是对山木支队主力的围歼。
不要说八十多门炮,就算是四路军有两百门,刘伯承和谷雨都会毫不犹豫的加强在这一方向,他们绝不可能如同张学良、阎锡山那样愚蠢,把炮兵分成一个个炮兵团,然后被放在不同的方向。
四路军同样很清楚自己的炮兵训练不够,但相比于敌人超过5:
1的炮火优势,足以破坏敌人的野战工事,并压制住敌人纵深内的炮兵。
炮兵的战斗准备工作是非常复杂的,要确定炮兵阵地和观察所配置区域,要勘察炮兵进入阵地的主要道路和桥梁,要构筑炮兵阵地和工事,以及确定炮兵射击诸元。
从今天凌晨感到阜新,一直到现在,四路军炮兵纵队,都在加紧筑火炮掩体、弹药室、单人掩体,以及交通壕,战士们在数九寒天穿着单衣挖工事,干得热火朝天。
而对敌情、目标的侦察测定,地形、道路的勘察,发射阵地、观测所的选定和进入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为迷惑敌人,不暴露我炮兵阵地,部队还构筑了一些假炮兵阵地夹杂其间,为了防范敌人的空袭,炮兵部队还构建了大量的高射机枪阵地,想法设法保护好这每一门来之不易的大家伙。
作为炮兵司令员,耿继周知道炮兵观察所和指挥所必须靠前设置,故而他在靠近敌人阵地六百米处,利用一个破砖窑,指挥作战。
通过上一次攻坚战,四路军也已经意识到,炮兵战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复杂,所以即便是前沿阵地的战壕已经挖到了敌人眼皮子底下,在没有得到炮兵方面已经完成准备的通报前,旷继勋还是选择了等待。
不管是在川军期间的战斗经验,还是在鄂豫皖期间的游击战经验,亦或是担任二纵司令员之后的受到的种种培训,都告诉旷继勋同志一定要遵守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
故而他在攻击发起前,下令前面的部队再一次仔细侦查敌情、地形,选好突破口,选好行动路线,对兵力火力的配置,重新思考一番,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而在此期间,部队宣传人员也见缝插针,在战壕中唱起了各种歌曲,快板,为即将战斗的四路军战士们壮行,而很多劳累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也正在进行最后的休息,他们也需要养足精神。
在王府东山山腰指挥部内的山木隐隐得听到了一阵阵歌曲,“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
精通中文的山木不由得陷入到沉思当中,他同样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弘前,也不知道这一战之后……
山木的理智告诉自己,一定要压制住这种错误的、懦弱的思想,但他还是有些忍不住。
作为军人战死沙场自然毫无怨言,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帝国一定要获得胜利呀,千万不能让那个中国人的预言成真呀,帝国经不起一场这样的失败!
而就在王府东山战场上,出现战前最后一丝宁静的同时,在阜新城内的四路军在上午发动了一轮猛烈的进攻,而这一轮进攻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
按照四队一组战术原则,王东利指挥由大量其他义勇军老兵组成的独三团和12旅残部,由精通爆破的矿工作为指导,用连续爆破的方式,打通了一道道山墙,一直到南城墙附近。
至此,四路军,硬生生突破了日军重点防守的南二街,激战之后,四路军成功的将阜新日军切割包围,一分为二,至此阜新城内的日军离全面崩溃已经不远。
谁也想不到,损失惨重的12旅竟然还有这样出色表现,故而负责前线指挥的旷继勋大喜过望,下令顾慎为将他控制的两个独立团投入到阜新战场,三千多四路军对残余的日军发起了最后的猛烈进攻。
到了这一步,城内的日军也知道大势已去,故而爆发出最后的疯狂,为了阻止四路军的进攻,日军竟然使出了灭绝人性的绝招。
为了堵住四路军的突破,日军将那些倒下的伙伴抬到阵地前沿,不管断气的,还是没有断气的,也不管轻伤重伤,一起往上堆,筑成了一道肉垛子,拼命抵抗四路军的冲击。
机枪扫射下,这些还没有断气的日军鬼哭狼嚎,看到这一幕,虽然无比痛恨日军,靠前指挥的团长齐继忠,看到这一幕之后,还是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太惨了!
说是团长,齐继忠现在能指挥的部队有限的很,他现在就一个加强连的连长,而他那个团五个连长,牺牲了三个,一个重伤,一个轻伤,团连级干部早就没剩几个了……
但不管多惨,也要坚决消灭这股子日军,这一次突击四路军虽然没有奏效,但也实实在在摸清了日军的底,他们确实是日军的精锐部队,打得就是硬;但敌人不惜用肉墙来堵住四路军,也说明他们到了穷途末路。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战斗,就不仅仅是力量的决赛,更是意志的决赛。
看到敌人围墙底下有几个战士蹲在那里,齐继忠要求身边赵子荣副连长安排人掩护他们回来。
不过赵子荣却漫不经心的说道,“不要紧,他们绝不愿意回来,战士有战士的心眼!”
“什么心眼?”
“等着往里面冲呗,那里不是更近一点?”
“战士有战士的心眼。”
齐继忠不由自主的重复了一句,是的,战士们都是有心眼的。
他们有缩短冲锋距离、减少伤亡的机智;他们有相信部队一定会打上来的信心;他们同样有敢于粘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孤胆作战的勇气!
一时间,齐继忠就如同用手试了刀刃一样,更清楚的感觉到这把钢刀的质量!
虽然只剩下这么些人,但12旅绝对已经不一样了,有了这样的战士,12旅这把刀子无论如何碰不弯,折不断,四路军也一定能够消灭阜新这么一大股敌人!
战斗打成了对峙,四路军以一栋倒塌的小房子和半压在房子上的一块,不知道哪里来的大石头为依托,不断用手榴弹和轻重机枪朝着敌人的前沿打,日军显然也感受到小房子的威胁,拼命反击。
于是小房子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日军反击的次数已经数不清楚了,最后,日军涌出了几十个人,插在了四路军和小房子之间,割断了联系,并包围了小房子。
齐继忠紧靠着院墙,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只见小房子周围已经着火了,大半个房角也已经塌下来,似乎里面什么都没有。
但是,只要日军一有动静,里面就响起了枪,断断续续的枪声中,不断有鬼子倒了下来,齐继忠听出来是三八大盖,知道房子里有自己人,但是那么小的空间究竟有多少人,怎么样了?
日军围绕着小房子不断进攻,但是里面的枪声却一直没有停下来,见势不妙的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冲锋,试图摧毁四路军的不断进攻。
攻击一开始,日军就击中了所有的炮火对着四路军轰击,打得12旅所部满院子烟火腾腾,然后八十多名鬼子端着刺刀就冲了上来,他们踩着日军和四路军战士的遗体往上冲。
齐继忠的心中好似升起了一团火,把身上的风衣一甩,夺过一挺机枪,照着敌人的腰部扫射过去。
四路军的战士们也呼喇一下子冲了上去,先是一排手榴弹,接着就拼上了刺刀,日军怪叫一片,四路军同样不断高呼,刀声喊声响成了一片。
每一个日军倒下,总会有一两个四路军战士倒了下去,不过源源不断有四路军冲上来,残余的日军终于抵抗不住,不得不退了回去。
打完了这一场恶仗,齐继忠才觉得自己又疲劳又寒冷,他这才想起伸手去拿风衣,突然间他被赵子荣猛地推了一把,一发炮弹打了过来,正好打到了赵子荣身上,鲜血和各种组织溅了齐继忠一身……
也就在此时,阜新城外,四路军的炮火准备开始了,八十多门山炮野炮和重型迫击炮同时开火,王府东山山顶上一团又一团青烟不断冒起,山木支队遭受到了空前重创。
而在前沿阵地上,四路军的迫击炮和平射炮和老式速射炮同时开火,伴随着炮兵的开火,无数身影从战壕中一跃而起,向着被猛烈炮火炸懵的日军发起了总攻,胜利离四路军越来越近。
而就在四路军发起总攻的同时,正在朝阳坐镇指挥的谷雨接到了一封电报,他看到电报之后,愤怒异常,狠狠得拍了桌子,“他妈的这帮子白痴,就知道整天帮倒忙,老子好不容易搞清楚的河北省委,这下子又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