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陈氏家族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6833 吐槽∶43 更新日期∶2022-06-2016∶53∶10
赫鲁晓夫这席话一出, 气氛就有些紧张, 不过谷雨虽然喜欢说, 但是不喜欢辩经,毫无意义,所以等赫鲁晓夫说完,他啊呵笑着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的话您听过了,也记录了您的话我也听了,也记住了,接下来我们就不要辩论了”
说完,谷雨看了看怀表,然后笑着说道,“时间差不多了,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了,我这一次为贵客们准备了不少美酒,您可以品尝一番!"
谷雨这么一说,赫鲁晓夫也没办法继续,而且他也不准备继续,他到中国是来恭贺特区成立的,又不是来和谷雨吵架的,态度表了,回去有个交代就可以了,正如谷雨所说, 谷雨的话他听到了, 也记录了, 回去上交苏共中央局讨论即可, 接下来不是他可以决定的。
赫鲁晓夫很爱喝酒,听说谷雨准备了好酒,而这几年苏俄国内艰苦,他贵为中央局委员,确实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但写克兰百废待兴,各种破事无数,他真正可以开怀畅饮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一次中国之行,正好可!!喝得痛快,一扫多日!来的郁呵……
谷雨领着赫鲁晓夫一行人来到了为苏俄同志们准备的餐厅,谷雨星然能喝一点酒,但一般只是做做样子,喝上几杯不失礼就够了了,当然了,也有人能让他喝酒,比如罗斯福,不过现在瘸子去世了,其他人他并不怎么买账,即便是钢铁同志也不行。
这一次谷雨压眼不给赫鲁晓夫机会,他上来就告诉赫鲁晓夫,他不是很能喝酒,所以他进苏俄同志三杯酒,敬完之后由周恩来同志陪同。
这会的赫鲁晓夫虽然有些江湖地位,但怎么也没到谷雨陪酒的地步,自然也不可能说什么,但没想到他一喝酒,就有些上头了,一杯又一杯白酒下肚,赫鲁晓夫见谷雨悠然自得的吃着菜,就举起酒杯要和谷雨碰杯。
周恩来同志的任务是挡酒, 他自然不让, 不过赫鲁晓夫不满意了, 他嘲嚎着低声说道, “不喝酒算什么男人”
虽然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到了,很多同志脸色立刻变了,这家伙喝上头了吧,竟然这么说话,谷雨眼睛一眯,赫鲁晓夫这是真喝多了,还是在借机试探?
谷雨面色如常, 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夹了一口菜, 放入口中, 慢慢咀嚼咽下去
,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算不喝酒的男人"
周恩来同志一愣,吩咐笑了起来,端起酒杯和赫鲁晓夫碰在一起,“赫鲁晓夫同志,我们都是喝酒的男人,我们再喝几杯” zelaa
赫鲁晓夫与周恩来两人的酒杯碰在一起,有些悻悻的说道,“好吧,不喝酒的男人确实有资格拒绝"
沃兹涅先斯基见状立刻说话,几个人一通话之后,刚才有些尴尬的气氛就一扫而光, 觥筹交错之后, 赫鲁晓夫喷着酒气又凑上来, “谷雨同志, 我听说您还是一位作曲家"
谷雨笑着摇摇头,“我就知道一点点,上不得台面,过往的那些作品,都离不开党内同志的润色"
赫鲁晓夫呵呵笑了笑, 然后说道, “您知道喀秋莎吗?”
谷雨当然知道,虽然这一世没有张鼓峰,但这首载入史册的歌曲,还是在战争中耐写了出来, 和喀秋莎火箭炮一起名扬四海, "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 "
“是呀,非常美妙,伟大的苏我红军就是唱着这首歌打到了帕林!”赫鲁晓夫站起身, 激动得唱起了这首非常经典的苏俄歌曲, 谷雨则不断拍掌应和着, 其他同志也跟着拍掌应和。
众人又想起了过去修烈的战争中, 中苏两国军队一起爬冰卧雪, 击败法西斯的种种, 种种算计, 种种塑凝在鲜血结成的友谊下, 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最起码在鲜血还没有被完全淡忘前,谁都没办法彻底走向决裂
在这一首名歌之后,宴会现场变得更加融治,赫鲁晓夫也没再搞什么幺蛾子,酒足饭饱安排两同志住下之后,谷雨这才缓步离开苏俄代表团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了一会。
对于今天上午与赫鲁晓夫交谈和宴会中发生的种种,谷雨在脑海中回味了一番,又想起了前世的种种评论,还真没有说错。
这家伙胆子确实不少,他不过是一个中央局委员,就敢试探,试探碰了钉子之后,很快就唱歌缓和关系,与沃兹涅先斯基相比,他明显灵活多了!
现在都敢这样,以后等他当了老大,有了苏伐的庞大国力做支撑,跑到联合国敲皮鞋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谷雨也没太在意,此时的苏俄还没有吹复,内部又有一大堆破事,不管钢铁同志心里怎么想,他都不可能搞出什么大的动作。
等到钢铁同志百年后,木已成舟,不管未来上来的是不是赫鲁晓夫,面对实力强大的美国, 他们都需要维持一个较为友好的中苏关系, 中国顶破天薅不到羊毛。
唯一有可能出问题的时间段应该是苏俄强大的七十年代,不过那个时候,中国也应该起来了,那同样也是谷雨计划中的高速发展期……
而在几十米之外,赫鲁晓夫和沃兹涅先斯基看着内务部派来的技术人员不断的寻找,苏俄山人己度人,认为中国在半岛酒店放了大量的窃听器,可是找来找去, 犄角旮旯都找遍了,都没有找到,赫鲁晓夫有些不耐颊了,“算了,别找了,不要耽误了汇报!”
赫鲁晓夫和沃兹涅先斯基仔细对了对会谈纪要,又在纪要上签字,然后让绝密电台向莫斯科汇报,听着电台滴滴滴的声音,两位苏俄中央局委员陷入到沉思当中……
赫鲁晓夫并没有喝醉酒,他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试探,试探的结果显示,中国虽然下决心另搞一套,但绝没有和苏俄闹翻的意思,甚至他有一些鲁莽的举动,中国同志虽然不高兴,但也忍了下来,这就足够了
当然了,这番话不能放在这一次报告中,等到回国参加会议时,可以当面向钢铁同志汇报,争取一些良好的印象分,不过听说钢铁同志现在不怎么召开中央局会议,更多的是在别墅开会,也不知道真假……
而在同一个时间点,特区首任行政长官陈JG和他的女婿、特区行政司长滕代远前,与过来观礼的南洋华商总会副会长陈六如,一边吃着餐厅特意准备的福建菜,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都是熟人,毫无顾忌。
他们谈到了这几年的发展,陈六如是小字辈,他的发展重点还是橡胶,战争期间东躲西藏,也没有发展,不过随着华人邦成立,陈六如想法设法筹资,在北婆罗渊买了很大一块地, 准备营建橡胶园, 并把重心转移到华人邦。
不过战争结束后, 全球橡胶价格暴跌, 陈六如也受到一些影响, 但他好歹是经历过大萧条,不仅没有挂,还能不断扩张的猛男,自然毫不畏惧。
与陈六如不同,陈G翁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已经陆续转让了南洋的种植园,把注意力放在了国内。
拜战争的巨大订单所赐,陈JG先生的各种橡胶制品和车厂的摩托车、小马力拖拉机、自行车和马拉大车产能疯狂扩张,积累了大量财富。
而到了战后,军工订单减少,但一大帮子在国外发了财的解放军战士开始购买小马力拖拉机、自行车, 集美汽车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战争结束后,陈JG先生的车厂获得了意大利菲亚特汽车的相关资料和各种设备,同时他也获得了几百名意大利和日本技术人员.
按照工建委计划和发展总局的规定, 集美汽车必须在1947年前完成菲亚特汽车相关资料的翻译工作,并在1948年前制造出战前意大利人设计的微型车菲亚特50 0 Topolino,并争取在1951年前形成两万辆的生产能力。
之所以制定了这么大的生产任务,跟这辆车的特点有关系,这款车绰号意大利米老鼠,经济实用,非常釉珍,整车只有500公斤,几乎是现在主流紧凑型轿车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工建委把这款小车交给集美汽车开发,也是考虑到集美汽车的技术比较落后,但陈老先生又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规模放大完全可以, 而一旦有了2万辆小轿车, 不仅国内的用车压力也会减少很多,甚至还可以搞一些出口,这种价格便宜的小车欧美肯定卖得动。
而从这辆车起步,应该有利于集美汽车的发展,而集美汽车发展了,国资委这一块技术投资自然会赚得比较多,虽然集美汽车是私有,但国家还是有不少股份的……
不过集美汽车想按时完成工建委的要求,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这辆车再小,那也是汽车,不是摩托车和小马力拖拉机可以比的。
按照意大利技术人员给出的设备表, 光光生产区辆小汽车, 集美汽车第一阶段就需要增加几百万的投资,而要想形成两万辆的生产能力,各种投入更为巨大,必须形成围绕集美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各种投资可能高达几千万,甚至更多。
不过陈G先生根本不在意,不要说几百万,就算几千万也没什么,他都筹集到,这可是小轿车, 整个南洋就没有人能够生产小轿车, 虽然确实小了一些, 但集美可以一步步来嘛!
当然了,对陈旧而言,这两年他最大的成就不是集美汽车的发展,而是香港特区,陈JG先生出任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而且谷雨也按照承诺的那般,并不干预特区工作,由着陈老先生经营,陈G先生现在已经七十有余,精力有限,他更多的是抓总,而具体的工作则是交给他最器重的长婚,南洋华人最顶尖的富豪滕代远前先生担任政务司长主持工作。
1903年10岁的滕代远前也乘船前往。开船不久,气温骤降,船上的人衣衫单薄,冻得直打0多0点。当时船上还有一人,就是“华侨旗帜”陈JG先生,他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的旅客纷纷报名说姓陈,以此拿到毛毯御寒。
不久,陈JG到各船舱查看,见到一个少年仍然穿着单衣,连忙问他为什么没去领毛毯。少年说“先生,刚才通知说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我不姓陈,不能冒领。”
这位少年就是滕代远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陈旧深受触动,说道,“我再通知一次,不姓陈的也可以领毛毯,你去拿吧。"
滕代远前似乎和陈JG很有缘分,十三年后,也就是1916年,滕代远前偶遇冒雨买饭的陈JG,便递上了一把雨伞,还明差阳错,充当了陈JG的临时翻译,帮他促成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生意。
当时陈JG有意跟欧美商人直接进行橡胶买卖,但苦于无人会英文,滕代远前的出现让他喜出望外, 遂收入麾下, 主要负责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从此之后,滕代远前成为了陈JG先生的得意部下,负责橡胶业务,再然后就顺理成章了,娶了东家的女儿, 然后自立门户, 再然后和陈旧先生一起投资国内, 成为国内投资最多的华侨资本,一步步到了今天,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富豪。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滕代远前滞留国内,一边经营国内业务,一边会同岳父主持香港特区的建设,滕代远前品行如一,克己复礼,崇尚勤俭,拒绝奢侈,不抽烟也不翻酒,一生只娶一位妻子, 私生活相当干净, 是上层社会的一股清流。
翁媚合力,陈老先生则利用其多年经商积累的丰富人脉,从全世界邀请华侨华人,迅速填充了特区的管理层。
而滕代远前则负责各项细节工作,上要与中央沟通,外与英美颐问治谈,敲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细节,内则启动特区管理层和公务员的选拔,滕代远前事无巨细,无事不与。这样一个前所未有,少有参考,非常繁琐,甚至可以说是艰难的工作,滕代远前做得非常成功, 香港特区从无到有, 从去年下半年试运行到现在即将成立, 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到了今天,特区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凭借着香港特区的建设, 陈JG先生为精神领融, 滕代远前为主要负责人的福建爱国华侨集团完成了重大转型,不仅在中国和南洋的经济圈影响力巨大,还在中国政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个完全由他们搭建起来的香港特区,自然就是他们的大本营。
虽然这不是裂土封侯,但经此一事,陈氏家族必然在香港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而陈老先生还有一个职务,中国政协副主席,这差不多是一个商人家族的最高地位,此前一直在南洋的陈六如先生连连咂舌,又十分羡慕的说道,“阿伯,恭喜呀,您终于更换门庭了"
陈JG先生则摇摇头,“这些非我所愿,不过谷主席殷殷期望,我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往上冲了,还好光前做得不错,没有让我丢人”
滕代远前先生微微颔首,“岳父,这是我应该做得!”陈六如先生看着这对翁婿,深吸了一口气,“还是阿伯有眼光呀””不是我有眼光,是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阿伯,您太谦虚了"
滕代远前先生笑着打圆场,“岳父和六如老弟说得都在理”
事实上陈六如先生只说对了一部分,在谷雨的安排中,陈老先生的责任更大,英国人有三环外交,而陈先生同样也有一个三环,第一环就是国有资本,作为最早投资共产党的华侨领袖,陈先生为共产党所接受,是国有资本的重要合作方;
第二环则是华侨资本,整个南洋世界,来自于全球华人都知道陈JG先生,也都非常信任陈JG先生;第三环则是英美资本,作为最早与英美打交通的华人,陈JG和滕代远前与英美资本关系很好。
处在三个环的连接点,陈先生和他的家族未来自然无比光明,甚至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这也是谷雨对他们投资的回报, 只要陈JG家族未来不走歪路, 与国同休都有很大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政党,其政治理念与英美资本天然不是一路人,也并不完全受到华侨资本的认可,不管谷雨怎么开放,不管谷雨怎么维护华人利益,只要共产党还存在,这层隔阂都不可能完全消除。
而作为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又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路线, 只要中国还怀有中央帝国的梦想, 只要中国还持有执政为民的传统政治理危,能选择的只能是西方文明的异类马克思主义,全面的,毫无底线的昂撒化,绝不可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
所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需要一个缓冲区,也需要一个中间人,而香港就是缓冲区,陈JG家族就是中间人,只要做好了这个中间人的角色,陈JG家族必然是中国,乃至于世界最顶尖的家族之一。
事实上, 前世的李JC家族某种意义上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内地希望他能够成为中间人,而不仅仅是汇丰的白手套,他获得的那些特殊待遇,里面有着太多的拉拢。
但问题是李JC的格局实在太低了,小算盘太多了,一代人刚过,就彻底失去了信任,就算他现在拥有巨大的财富又如何,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富豪罢了,顶破天比别人多一些钱而已,而到了这个层次,钱越多,反而越发危险……
相比于并中之蛙的李JC,陈JC先生的经历要丰富得多,见识也高了很多,他非常清楚谷雨交给他的重任,而陈JG先生为抗日战争所做的巨大贡献,也证明了谷雨确实选对了人。
在陈JG先生的领导和协助下,整个抗战期间,有四百多万华侨华人捐赠捐物, 他们当中有陈旧这样的富商大贾,有郑潮炯这样的街头小贩,甚至还有乞丐妓女,无论他们身在何地,是何种身份,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炎黄血脉。
从抗战爆发的1937年到1940年这四年,南洋各地华侨每个月的侨汇超过2 000万美元,到了1938年随着解放军的不断胜利,招赠超来越多,到了1940 年,华侨各种侨汇加起来超过了十二亿美元钱物,而这笔钱相当于1937-1940 年战争的总花费的40%以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华侨星然遭受重创,但即便如此,从1941到1943 年间, 他们还是想法设法捐赠了一亿多美元, 而到了1944-1945年, 随着南洋逐渐解放,南洋华侨!人极大的热情支援解放军,一年多一点时间就招赠了六亿多美元。
除此队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人飞行员、工程师、汽车驾驶员等等共赴国难,有效的支援了抗日战争,其中牺牲在内外战场的华侨华人就有数千人之多。
而在战争期间,华侨资本也进行了空前数量的投资,涉及到各行各业,经过统计,各种投资加起来超过了十亿美元,有效的支持了战时工业的发展。
同时,通过陈几先生等打通的美国关系网,中国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宝贵技术, 其中就有同位素分离相关技术, 早期的微电子相关技术, 这些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这些东西,陈G先生未必了解,但谷雨心里是知道的,他必须要树立典型,让人知道跟着共产党干,一定会名利双收。
所必从陈JG先生成为了特区行政长官,滕代远前坐上了特区行政司长,而陈氏家族的汽车公司、橡胶公司、食品公司等等都在战争期间获得了无数军事订单……
而两个华人邦临时政府的组建,谷雨也直言不讳的要求陈老先生推荐,两个华人邦的领导人和部长大部分都是陈老先生的好友,自然而然,陈先生华侨领袖的地位也无可撼动。
当然了,陈先生淡白名利,对金钱地位也不在意,只想国家发展的更好一些,整个战争期间,陈先生各种捐款超过了一亿元,各种教育捐赠更是数不胜数,越是如此,谷雨越是要把他推到高位,让人知道跟国家合作的好处……
所以他对陈六如先生说的话,也是真心话,他是硬推到现在的位置,只能勉强硬撑着,他对女婿很满意,不过他也有一些不放心的地方,“光前,你现在越来越圆滑了,这是好事,但要想做好特区的事,光圆滑还不行。
谷主席韦魄很大,又非常开明,他期望那么大,又开了那么大的口子,你该推动的一定要推动,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要是变成了小脚老太婆,他反而不喜欢!"
"岳父,谷主席的开明我也知道,但特区很不好办办,最近那些传闻……就有人打电话到新闻处, 说是损害领袖形象, 要求查封一些报纸, 甚至抓走一些人, 被新闻处挡回去了,那些人很不满意,说了一些很过头的话,甚至骂骂咧咧的……”
陈六如先生听完,立刻关心的问道,“最后怎么处理的”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被吴副主席知道了,他亲自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们,以后除了驻港五大机构,其他部门打来的任何电话,我们都不用理睬!"
“话是这么说,又怎么可能不理睬? 这怎么跟官府打交道, 确实是个大问题呀!”"是挺难,不过再难也要办好,我们不能辜负了谷主席的厚待,也不能辜负了海外几百万华侨的厚望,一定把香港特区经营好”
"是呀,这么大的阵仗,已经是国家的脸面了"
聊了几句,陈旧想了想问道,“六如,南洋现在情况怎么样?”陈六如摇摇头,“老伯,我现在呀,巴不得中央派来两个行政长官坐镇,这两年虽然也做了一些事情,但一大堆人天天吵架,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我也听到一些传言,但具体情况不了解""一言难尽呀"
独阅读首页>从1945开始>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