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默先生看了一眼艾奇逊先生,很显然这不是他一个生意人可以回答的,只有摩根财团的代表才有资格和共产党谈论这样的大事。
艾奇逊先生听完了翻译,沉默了一会,这个中国人竟然猜透了美国的心思,但你们却没有拿出足够的筹码,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想让我们扶持,你必须拿出东西来!
所以艾奇逊笑着说道,"谷先生,您对国际形势的理解,让人十分惊叹,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您的观点,但我同样觉得您的观点非常有价值,我国的有识之士肯定会非常乐意听到!"
艾奇逊首先告诉谷雨,你放心,你要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一定会向上传递,美国不会拒绝主动靠拢的势力,即便是中国共产党,当然了,那个但,艾奇逊没说,因为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问题共产党。
艾奇逊首先就问一问中国共产党与苏俄的关系,他看了一眼哈默先生,"谷先生,既然说到国际政治,我们来说一说苏俄吧,据我所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崛起都与苏俄有着密切的关系!"
谷雨点点头,"艾奇逊先生,您说得很对!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落后的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让我们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条救国的道路......"
谷雨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史简单介绍了一番,在国际的促成下,两党默契合作,最终北伐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
但在革命胜利前夕,两党分裂了,谷雨很客观的点评了两党分裂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两党路线的不同,但很不幸的是,代表最腐朽、最落后的那一股势力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并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了惨烈的屠戮。
所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剩下的烈士们不得不全力反抗,相比于中国共产党的大发展,国民党左派虽然反抗,但反抗的程度有限,影响力逐渐下降,但也发动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政治活动,比如去年的福建事变。
而中国共产党则不然,中国共产党斗争更加坚决,迅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同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帮助培养了不少人才,做出了一些正确的指导,逐渐帮助中国共产党恢复了元气,并迅速发展起来。
但与此同时,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国际的一些指导并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这也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内有识之士的反思。
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起来,有了一条独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并在革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诞生了以他为首的稳定领导层,同时将一批顽固执行国际指示的干部调整出党的领导层。
说到这里,谷雨很明确地说道,"这些干部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党前第一书记王明,目前他躲在苏俄,怎么也不愿意回来!"
听到这里,周恩来同志大吃了一惊,虽然他知道,谷雨想争取美帝的好感,甚至是支持,但他竟然在这样的场合,将共产党与苏俄之间的一些分歧公然说出来,这样做真得合适吗?
但很明显,谷雨这番话非常有效果,艾奇逊完全听明白了谷雨的意思,谷雨推行的路线和苏俄希望的路线并不相同;
甚至于他的政敌还处在苏俄的保护下,这种情况下,谷雨这位共产党领袖自然十分不安,自然想寻求更多的靠山,那么有今天这一出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谷雨的说法未必完全是真,但至少无风不起浪,种种迹象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这两年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确实有很大的变化。
接着谷雨又说起了抗日联合政府,在谷雨看来,现在的抗日联合政府属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这不过这个国民党是继承了孙先生路线的国民党左派,已经坚决排除了叛徒常凯申等人,所以现在的抗日联合政府相当稳定。
接着谷雨将抗日联合政府的基本政策说了一通,反帝反封建,坚决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击常凯申卖国政府,坚决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坚决进行土改,坚决发展民族经济等等。
这番话在艾奇逊先生听来,自然很清楚共产党主导的抗日联合政府更多的是一个民族主义政权,而不是一个苏俄模式的共产主义政权。
谷雨接着说道,未来的抗日联合政府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常凯申政府之后,将以联合政府为基础建立新的人民共和国,并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说到这里,谷雨拿出了一张小旗帜,那就是抗日联合政府的国旗五星红旗,谷雨告诉艾奇逊,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国四亿人民,同时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介绍完之后,谷雨笑着说道,"艾奇逊先生,五星红旗,每一颗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艾奇逊想了想,笑着说道"很独特的想法,不过国旗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国的星条旗,就增加了不少星星!"
谷雨的回答很快,"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我党也必须正视中国社会的现状,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希望改变国旗,除非迫于外部强大的压力!"
艾奇逊先生微笑着看着谷雨,谷雨也笑眯眯的看着他,微微沉默了一会,艾奇逊先生笑着点点头,"谷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解释,我已经完全清楚了!"
会谈结束后,谷雨和周恩来送走了美国客人,两人来到门外,沿着花园默默得走了一会,就在周恩来同志想说话之际,谷雨开腔了,"冠生同志,你还记得我那份北方战略的报告吗?武装保卫苏俄,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报告中提了四次!今天与那一次相比,我已经很节制了!"
周恩来同志有些苦涩的问道,"这是同一性质的问题吗?"
"并无区别!"谷雨冷冰冰地说道,"当钢铁同志提出并践行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我党只能把国家民族放在前,主义放在后!
作为一个备受欺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国的外交事务只能谈利益,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资格谈论什么国际主义,要谈,也是苏俄同志先谈,但是他们会谈吗?"
说到这里,谷雨眼冒寒光,恶狠狠的看着周恩来同志,"冠生同志,你不要忘了,苏俄到现在,还霸占着外蒙!还有新疆,苏俄在去年的新疆事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真当我们是傻子吗?"
面对谷雨锐利的眼神,周恩来同志深吸了一口气,"美国靠得住吗?"
谷雨很明确的回答,"靠不住!帝国主义有靠得住吗?我从没想过美国会扶持我们,那根本不可能,我们绝不可能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那你为什么......"
"因为我要逼着苏俄让步,你不觉得钢铁同志太小气了吗?"谷雨冷笑道,"钢铁同志太现实了,别看苏俄给了我们上亿卢布的贷款,但我们却付出了五倍、十倍的代价,我不满意!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有资格获得更多!"
周恩来终于有些吃不消谷雨嘴上主义,心里都是生意的做法,"谷雨同志,你不要忘了,没有苏俄同志的扶持,就没有我党的今天!"
"周恩来同志,你也不要忘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无数牺牲,苏俄就是被四面包围的国运,他们的外交处境将更加困难!我党从来都没有亏欠过苏俄!
听到这里,周恩来同志低声说道,"要是我们转向太快,党内肯定有不少的争论!"
"转向?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转向了?"谷雨微笑着摇摇头,又把手里的小红旗举了起来,"冠生同志,你看看这枚红旗,苏俄同志希望我们拿掉下面两颗星,最好上面两颗星,也变成镰刀斧头,与他们完全一致!
而美国呢,他们的目标是我们拿掉上面两颗星,同时调整一下剩下三颗星星的大小,我党这颗星星越小越好,最好是一脚踢掉,或者是成为无数个被美国操纵的小星星之一!"
谷雨的比喻很形象,周恩来同志想了想,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谷雨这个时候抬起头,双手伸起来,朝向天空,喃喃说道,"冠生同志,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脚踩得这片大地是多么的美丽呀!
有四万万人民,有着广袤的国土,有悠久的历史,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数之不尽的资源,这都是我们的祖先披荆斩棘,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无比自豪,也应该无比珍惜才是!
我们为什么要按照美苏的意志走下去呢?他们凭什么?我们的祖先征服整个东方的时候,俄国,美国在哪里?他们甚至都不存在!
是,我们现在落后了,但那又怎么样?我们革命不就是寻找一条摆脱落后的道路吗?这条路我们已经找到了,只要坚定的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中国一定会崛起,美苏今天拥有的国际地位,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拥有!"
说到这里,谷雨慢慢放下手,然后平视前方,一字一句的说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五颗星怎么调整,能决定的只有我们党,只有中国人民,而不是任何外力!
只要我党的所作所为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没有什么不能做得!任何主义只是用,中国的独立、复兴和崛起才是本!
冠生同志,这就是我的政治理念,同样也是我党的政治理念!我知道有些同志不满意,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有足够的实力去贯彻我的政治理念!"
说完了这些之后,谷雨慢慢走了起来,周恩来同志微微沉默之后,迅速跟了上来,谷雨看到周恩来同志跟了上来,心情很好......
在这一次谈话后,谷雨还和美国代表接触了很多次,也参加了哈默先生捐赠的医院莫基仪式,当年哈默前往苏俄也是用类似的办法,来到更加落后的中国,办一家医院当然非常容易获得好感。
就在捐赠仪式之后,谷雨带着哈默先生参观了青霉素,当看到青霉素被注入到一位患有败血症的战士,过了两天,这位战士被治愈后,哈默先生的眼珠子都直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共产党竟然研究出了这样的神药!
接下来的谈判顺理成章,哈默先生提出,可以拿出一百万美元,甚至更多美元购买专利,不过被谷雨拒绝了,他提出了共产党以技术入股,哈默先生以资金入股,在共产党根据地联合开发的要求,哈默微微考虑了一下,迅速答应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制药商,哈默在医药界有着不菲的影响力,他很清楚只要研发获得成功,那将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共产党主动提出,说白了就是在拉拢他,为什么要拉拢他,肯定有其他原因。......
第二条就是商务代理,共产党已经有了陈嘉庚、司徒美堂两位华侨领袖作为商务代理,但是还希望更多。
共产党需要的一些相对比较敏感的物资和设备希望通过哈默先生完成,有些事只有在美国商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哈默先生才能办到。
比如各种电子管生产设备,要想生产电台,生产收音机,必须能够自产二极管、三极管等等,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属于高新科技,必须拥有,能成套购买设备,实现自主生产怎么都是好的;
而通过哈默购买的设备,还有一款实验用高速气体离心机,共产党准备购买两台,在谷雨的记忆里,此时一位美国教授已经研究成功,而共产党山西大学物理系研究同位素,就需要这样一种离心机......
在这个时代,谷雨不清楚中俄关系的关系,能不能从苏俄那里获得气体离心机,谁也不知道,与其这样,还不如乘着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提前买入气体离心机,有了一个实体,到时候慢慢研究就是。
第三条就是对共产党根据地的投资,谷雨提出了好些条,首先是铁路,同蒲线;成渝线;陇海线潼关到兰州中任何一段,甚至全部都可以;
其次是开矿,山西的煤矿,陕西铜川的煤矿,还有豫西的金属矿,都是共产党控制区内优质矿产资源,哈默可以尝试;
再次就是建厂,比如钢铁厂、汽车厂、飞机厂,凡是任何你看到的商业机会都可以。
考虑再三,哈默还是选择了开矿,并没有碰铁路,这是他的老本行,有经验,而且种种迹象显示,战争很有可能会爆发,在中国挖矿,卖到欧美去应该是不错的生意,甚至哈默还可以搞一个冶炼厂,这些他都有经验......
而建厂,哈默先生这一次没有选择铅笔厂,他决定搞一个大型造纸厂,原因是他听说共产党印刷胜利币的纸张来自于苏俄,这怎么行,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高端纸张印刷厂呢。
就在谷雨和哈默先生不断交流,如鱼得水之际,湖南事变也愈演愈烈,桂军、粤军分兵数路南北夹击湘军,面对二十万大军压境,何键一边不断武力抗争,一边不断呼吁和平,同时还不断联系常凯申,希望他出兵阻止。
而在赣西南,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谭道源22军,二十二军前身是谭延阁的部队,久驻江西,长期听从常凯申的领导。
所属朱耀华的十八师、戴嗣夏的四十六师,岳森的五十师,长期以来,由常凯申的南昌行营分割使用,甚至直接指挥到团,军部形同虚设,谭道源自然没什么实权。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22军却变成了重要角色,常凯申要求22军除留守一部保证对共产党的封锁以外,主力向衡阳靠近,随时准备增援何键。
而何键也在此时,想起来22军也是湘军,送来了不少补给,还有一封兄长长,兄长短的来信,希望22军能拉一把。
22军的位置很敏感,听从常凯申的命令和何键示好的来信,全力支援何键,那么何键的力量将会得到很大的加强,桂军和粤军或许只能望湘兴叹。
问题是22军与何键的矛盾很深,当年争夺湖南地盘时,谭道源就吃了何键不少亏,他们被赶出湖南,来到江西剿共,几次被共产党收拾,甚至连张辉璜都丢了脑袋,归根到底就是何键干得好事。
何键倒霉,22军高兴还来不及呢,而粤系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提出如果22军联合倒何,会划出很大一块防区给22军,而且他们愿意推荐谭道源担任湖南省主席,湘人治湘嘛,我们两广系只是和反复无常的何键过不去。
要是你们实在为难,我们也理解,可以不参与倒何,希望你们可以在战场上糊弄一番,这总可以吧。
另外一方代表就是共产党,共产党通过秘密渠道,给了他一封信,共产党表扬了他在清末和大革命时期的革命事迹,同时和他拉了拉关系。
然后又说了一番抗日救亡的道理,希望他能够有效的掌握
22军,两家互通消息,不要再打毫无必要的内战了。
同时共产党还告诉他,明年在四川的四路军就要打到湖南,希望他率领22军加入抗日联合政府......
谭道源的手不由得摸向了口袋,这封信他已经看了很久,他也已经下定了决心,为抗日图存做一些工作,现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确实没必要再打了!
涉及到整个团体的利益,如何选择,22军自然抱成了一团,本来没什么权力的谭道源很顺利的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22军高级军官们的意思倒是比较明确,现在要吃常凯申的饭,自然要按照老常的命令向西救援,但为了何键和桂系、粤系打,何键的脸还真没那么大,谁他娘的愿意和两广系拼命呀!
岳森是谭道源的同学,资历很老,曾经跟随过蔡锷,他秉承谭道源的意图说道,这一回两广系,尤其是桂系拼了老命,精锐全出,何键没那么容易过关;
对22军而言,最有力的就是何键兵败,何键部湘军一片大乱,到时候就可以收编大部湘军,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要是拿下了第四路军的番号,军长可以做总指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就地提升一级呀!
听到这里,会议室的高级军官们呼吸一窒,都混到这个层次了,谁不愿意升官呢,所以最后22军达成了一致,慢慢走,慢慢看,同时想法设法在湘军中拉关系,做好万一的准备,至于借口,当然有,共产党一方面军的骚扰呀!
就这样,22军开始了增援,而在调配兵力的时候,谭道源调走了46师的两个旅旅部和两个主力团,只留下了两个互不隶属的团和地主武装,战斗力很一般,而且还是让影响力一般的副师长统领......
戴嗣夏自然有些担心,不过岳森很不以为然的说道,"嗣夏,有什么好怕的,你忘记了前年的赣州之战,红军吃了那么大的亏,哪里还敢打赣州的主意......"
戴嗣夏想了想也是,借机扩军,再升一级当军长的念头萦绕在心中,最终他同意了谭道源的部署。
会议结束之后,见岳森眺望着西方,谭道源有些好奇,奇怪的问道,"辅升兄,想什么呢?"
"我刚刚想起了松坡,他撒手人寰快二十年了!"
谭道源叹了一口气,"太可惜了!松坡兄英年早逝,要是他还健在,看到国家前程有望,该有多么宽慰呀!"
两人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这两位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一代军人,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最终选择了一条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他们自身都有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