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92章 国际形势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548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7048 吐槽:45 更新日期:2022-09-21 17:24:22

  白宫,杜鲁门看到国务院的报告后很生气,“苏俄控制了东欧,老欧洲想着搞欧洲一体化,中国人刚刚爆炸了原子弹,也要搞东亚一体化,还要干预欧洲局势!”

  艾奇逊安抚道,“总统先生,这并不奇怪,不管是中苏,还是英法,他们现在都害怕合众国,这一切都源自于您杰出的领导!”

  艾奇逊拍马屁,马歇尔要脸,没有拍,他与艾奇逊想得恰恰相反,美国这几年是不是膨胀太快了,以至于各个大国都在抱团。

  对于刚刚成为世界霸主,但却远离欧亚大陆的美国人而言,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欧亚大陆一片散沙,但事与愿违,东亚大陆各主要大国开始纷纷整合周边中小国家。

  战后苏俄整合东欧是最明显的,其次就是法国,在殖民地大肆镇压,一边谋划与德国和解,一边甚至派人到英国,游说英法合并,法国人愿意让英国国王作为英法合并后的共同君主,英法如果结成十分稳固的同盟,整合欧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中国事实上也在整合东亚,不过谷雨的手段比较特别,他防范的重点是苏俄,不断清理周边国家的红色力量,一旦发现朝鲜政权不受控制,有拉拢苏俄的迹象,宁愿扶持李承晚,也要摧毁高丽劳动党……

  对于美国,中国采取的是一边退让,一边开放拉拢的做法,虽然允许美国把魔爪伸到了中国的周边,允许周边国家接受马歇尔接款,但在最根本的九州岛问题上寸步不让,而现在又抛出了香港经济合作组织方案。

  英国也在整合自己的基本盘,英国战后迅速确立了自己未来的数个发展方向,对欧洲方面加大一体化,共同维护各自已经饱和的势力范围,由战后实力保存最完好的英国领导组建世界第三极势力。

  在加澳新等同文化自治领与本土整合成一个政治实体,并部署原子弹;允许各殖民地独立建国,从政治控制转为美国式的经济控制;加大福利民生投入,缓和阶级矛盾,自己打马恩牌对付东欧,外交上以联美抗苏为主,同时争取中国,南美等不站队国家。

  对于几个主要大国不断的整合,美国自然非常不爽,想法设法的折腾,美国的重点是欧洲,这也是必然的,战后欧洲虽然满目疮痍,但其根基并没有被打烂。

  而在二战后期,对欧分赃中,西方国家事实上是以英国为主导而非美国,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德国还没投降,丘吉尔就迫不及待找慈父商讨欧洲国家自己的事务。

  所以,美国实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本质就是从经济实力下滑严重的英国手里夺去政治果实,就算没有美国的援助,西欧也不见得自此一蹶不振。

  西欧各国都很清楚,战后的苏联同样损失修重,无力掀起另一场战争,西欧肯定会获得非常关键的缓和期。

  只不过西欧各国的体制决定了没办法如同中苏那样集中力量办大事,他们要想重建,需要的大量资金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需要从国内的无产阶级和殖民地索取。

  但声势浩大的反殖民主义、反资本主义浪潮又是当时欧洲的主要难题,所以当美国抛出了马歇尔计划后,条件也不错,欧洲各国半推半就接受了!

  但即便如此,欧洲各国也没有闲着,他们一边拿着美国的钱加快战后复苏,一边筹划着欧洲一体化。

  西欧的目标很大,一旦成功,地球上会出现一个势力范围包含半个欧洲,半个北美(加拿大),整个大洋洲(澳新),部分东南亚、基本控制整个非洲,南亚,思想总体偏左的高福利多元文化普世主义国家。

  以旧欧洲的底子,若无美苏中的干涉还是有机会部分实现的,不过美苏中三家都绝不能容忍旧欧洲成功整合,那将是三国的噩梦。

  中国在南洋和南亚方向不断折腾,成功分裂了印度,摘掉了女皇皇冠上的明珠,苏俄驱逐了英国在东欧的势力,又在巴尔干和中东地区折腾。

  美国先依靠出兵巴尔干和马歇尔计划基本干掉了西欧一体化,没有美国支持的欧洲一体化,那是镜中花,水中月,做梦而已;同时美国又拿着英国欠债作为幌子,不断招揽加澳新,试图一举摧毁英联邦。

  而为了有效得对抗苏俄,美国人也搞出了自己的欧洲一体化方案,办法是不断排斥英国,不让英国领导,同时想法设法拉拢法国,促成法德和解。

  就算未来欧洲一体化了,没有领导地位的英国肯定要想法设法的搅屎,而法国的实力又有限,这就注定了一体化之后的欧洲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不过大英也不白给,大英抛出了巴尔干,促成了美苏的半直接对抗,虽然失去了巴尔干的影响力,但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大英又以提供核保卫为由,暂时稳住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四个重要的自治领,加澳新三国开始了十分幸福的东食西宿,经济上依赖美国,军事上则依赖英国的核保护伞,大英只算丢一半。

  而南非则在非洲大陆的南端潇洒自在,帮助大英维持着非洲南部的殖民地,美国根本插不上手,虽然南非KMT上台,但大英在非洲南部的殖民统治还是比较稳固的。

  同时大英对中国让步,满足中国分裂印度的愿望,换取中英更进一步的经济合作,以及在中东非洲方向的配合。

  大英还成功打压了不孝子印度的离心倾向,虽然大英人离开了印度,但内忧外患中的印度尼赫鲁政府各项改革并不顺利,大英对南亚的经济侵略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影响,换句话说,虽然大英离开了印度,但印度还在不断为大英输血。

  当然了,大英也有失招,大英没有想到美国竟然那么大方,随着马歇尔计划带来的美元覆盖了整个西欧,英国的金融地位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总体而言,美国虽然压制住了英国,但还没有取得全胜,英国人还在挣扎,所以艾奇逊在听到杜鲁门的不满后,十分担心总统走歪了路,不得不安抚,也不得不警告,“总统先生,合众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是英联邦成员国!”

  艾奇逊说了这一句话之后,接着说道,“中国人的香港经济合作组织,整合的是中国控制区,朝鲜和南越都没有获得加入的机会,这并没有违反他们对合众国的承诺,合众国干预的难度也不小!”

  事实上,对中国人策划的香港经济合作组织,美国并不是太在意,因为中国对九州岛、华人邦和柬埔寨事实上都有驻军,控制得比较深,美国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渗透,但影响力一般。

  而这三个地方除了九州岛有些工业人口还有价值以外,其他两个农业国根本算不得什么,华人邦的种植园和柬埔寨的水稻,除了对中国有用,对美国根本没用。

  但美国绝不能轻易答应,很明显中国此举是在进一步分裂日本,而且有一就有二,中国整合了以上地区,会不会再进一步,美国也不得不防。

  但是美国的现实利益又不可能以中国为主要目标,还需要中国各种配合,美国拦不住苏俄在东欧的折腾,想拦住中国自然也不容易,所以马歇尔和艾奇逊讨论后,认为美国可以和中苏妥协,接受日本三分和香港经合组织,美国人挡不住。

  但同时也认为必须对中国有所限制,他们提出了一揽子方案,比如进一步加大在菲律宾和日本的投入,继续挖中国的墙角,拉拢缅暹朝苏和南越五国以贷款作为诱惑,不让他们加入中国主导的香港经合组织。

  比如拉拢荷兰,将荷兰目前控制的爪哇、荷属婆罗洲整合在一起,以增加实力,与中国抗衡;又比如督促英国让步,两家在马来亚加大对华人势力的驱逐,扶持马来人;

  美国还准备亲自上阵,驻军基督徒众多的帝汶邦,这个位置处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南洋省之间,美国插一脚可以加强监控。

  除了这些传统应对以外,美国还准备逼迫中国退出南亚,“现在印度方向已经没有战事,来自于中国和朝鲜的雇佣军没必要再留在印度!”

  杜鲁门摇摇头,“让中国主动退出印度并不容易!”

  “中国人的战略方向一直在南洋,他们在意的是永久分裂印度,对印度方向的经营并不是很上心,更多的是想获取经济利益!”

  艾奇逊笑着说道,“总统先生,中国人在谈判时并没有太过坚持,他们可以接受中朝雇佣军退出印度,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中美联合监督、不允许印度拥有核武器;海德拉巴的独立必须得到保证;中国需要获得一些补偿!”

  “中国人要什么补偿?”

  “中国准备使用战后复苏贷款,在沿海地区建设几个使用印度铁矿石的大型钢铁基地,他们除了会从孟加拉国和朝鲜加大进口铁矿石以外,还在谋求开发海德拉巴和果阿德铁矿!”

  “中国的钢铁产量还不够吗?”

  “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摆在那里,他们希望在20年内将钢铁产量提升到1亿吨以上,以满足国内基础建设的需求!”

  提供给中国的马歇尔贷款主要用于基础建设,所以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大规模提升钢铁厂量,但中国想在20年内将钢铁产量提升到1亿吨,杜鲁门自然很不舒服,此时的美国也才八千万吨。

  杜鲁门微微皱眉,想了想问道,“能否给印度提供一些核技术,以牵制中国?”

  “总统先生,一旦迈出这一步,中国会迅速向巴基斯坦或者孟加拉国提供核技术作为回应,这必将严重损害世界和平!”

  美国拥有核武器之后,英美就可以在联合国推行核裁军,不过苏俄坚决反对,等到苏俄拥有核武器之后,苏俄的态度立刻有所改变,三国开始秘密协商,还没等三国协商出个子丑演卯,中国的原子弹就爆炸了!

  到了这一步,不管是英美,还是苏中都对核不扩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四家在战时是盟友,各种外交接触十分频繁,对于在中国召开德国问题的会议,美苏英还没有想好,但是拉上中国搞核不扩散,已经是美国的国家战略。

  美国不限制不行,若是苏俄或者中国,给巴西和阿根廷核技术,美国的后院立刻就会起火,所以马歇尔一反对,杜鲁门就知道这条路行不通,暂时在美国政府坚持……

  想了想,他又问道,“中国军队撤离后,如何保证海德拉巴的独立?”

  “中国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中朝军队可以撤出印度大陆,但安理会需要向海德拉巴和果阿长期派驻维和部队,避免新的战火爆发!”

  “国务院是什么看法?”

  “可以考虑,不过国务院认为有必要在科钦港建立起维和部队司令部,由美军指挥官担任司令官!”

  杜鲁门不清楚科钦港的位置,马歇尔打开地图,把科钦港的位置标注出来,又把美国在亚太和印度洋方面的基地做了一番标识,杜鲁门看着地图非常满意。

  美国人在沙特有驻军,从沙特向东是科钦港,然后是缅甸的安达曼群岛海军基地,再然后是马六甲海峡的棉兰海军基地,再然后是帝汶邦监控澳大利亚和中国南洋省的帝汶海军基地,再向北就是美国在东亚的两个抓手本州日本和菲律宾。

  至此美国势力渗透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虽然在这一地区英国还存在着多个军事基地,中国又插了一脚,但美国的影响力也在迅猛增加。

  不过当杜鲁门沿着红海向上看到苏伊士运河时,又有些皱眉,这是美国下一阶段的主攻目标,只要苏伊士运河被打通,美国就基本控制了世界主要水路,真正拥有了世界霸权,而现在埃及的局势,似乎可以做一些事情……

  权衡一番,杜鲁门决定接受谷雨的邀请,派出即将上任的艾奇逊参加上海四国会议,别的不说,光光不扩散核武器,美国人就需要与中国人谈。

  杜鲁门认为,在东亚地区,中国人到这一步也该差不多了,只要中国人安安分分做一个东亚的地区强国,不追求世界影响力,帮着美国维持东亚地区的秩序,同时不断扩大开放,美国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了,中国想扩张,美国也不完全拦着,他们可以在非洲折腾嘛,美国人帮着运了二十万军队过去,不是让中国人天天种地的,你得想办法冲击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而不是停着不动!

  想到这里,杜鲁门交代道,“中国人的电报太过精彩,合众国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你去一趟中国,接触一下中国领导人。

  同时你也要想办法督促中国人在非洲多一些活动,尤其是刚果,我们需要中国人破局,合众国需要有稳定的核材料来源!”

  与苏俄一样,战后美国也在到处找铀矿资源,但美国本土和拉美都找了一遍,美国也没有找到不错的铀矿。

  虽然美国对外宣称他们的铀矿石来自于加拿大,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美国的铀矿石和英国,中国一样,都来自于刚果。

  中国在刚果铀矿上狠狠捞了一票,军事需求是足够的,英国则凭借与比利时的特殊关系实质性的控制了刚果铀矿,而其他几个目前已经发现的铀矿大多控制在英国手中,这也逼着美国对英国做了一些让步。

  所以杜鲁门就想到了中国,中国离刚果很近,如果中国人折腾反殖民,赶走比利时人,美国自然可以乘虚而入,把刚果铀矿控制在手……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地区也在照葫芦画瓢,美国虽然反对苏俄在中东折腾,叫得非常响声,但美国并没有下场,美国等着英国求援,而要想英国求援,美国就需要苏俄加大中东方向的投入。

  美苏此时不仅仅在谈判柏林问题,也在谈判中东问题,但苏俄的胃口太大,不仅要求库尔德人建国,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并入苏俄,还要在印度洋拿到一个出海口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美国不可能接受。

  虽然中国也在扩张,但相比于苏俄只吃不退的做法,中国人为王前驱,打完了仗,只想搞点经济利益,杜鲁门还是愿意接受的,只是这帮子家伙现在越来越懒惰了,必须狠狠拿捏!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英国人自然心知肚明,此时此刻,在欧洲、在亚洲,东西两方的战线已经清晰,接下来的主要方向就是中东,大英挺过来了,还可以长期支撑;要是挺不过来,大英就芭比叩了……

  通过对杜鲁门政府的观察,英国人意识到美国人不会主动动手,印度方向靠的是中国人冲锋,欧洲方问靠的是苏俄冲锋,那么中东方向,美国人靠的是谁?大英知道还是苏俄,而这一次大英不能再退,也没办法再退了!

  重中之重是埃及,虽然埃及修改宪法,取消了所有政党,不断打击埃及CP的存在,但此时的埃及形势还是让大英相当不满。

  正如中国人曾经说过的那样,打破了原来的政治格局后,革命意志更强大的左翼势力必然会不断崛起,此时如果没有外部干预,左翼势力取得胜利是迟早的。

  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王朝后,虽然大英干预,纳吉布顺利成为埃及总统兼任总理,但纳吉布的统治并不稳定。

  纳吉布依靠英国人上台,革命过程中并没有立下功劳,所以自由军官组织的那帮子革命新贵对纳吉布并不买账,偏偏自由军官组织利用政变后的大洗牌控制了开罗最为重要的地区,纳吉布的执政备受掣肘。

  而纳吉布本质上仍只是军人,不是政治家,当国王被推翻时,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人一度准备将其处死,最后在纳吉布的坚持下,才改为流放。

  事后纳吉布向国王告别,表明我们被迫做了所应该做的一切,甚至不能为国王的失败而高兴,在纳吉布看来,腐败的国王已经下台,革命已经结束,军人们应该安静的回到兵营里去。

  纳吉布的保守做法竟然没几个人喜欢的,强调反帝反封建的埃及CP为代表的左翼代表自然不能接受,得到广大底层民众支持的右翼MSL兄弟会也不支持他,觉得他是英国人的走狗,可以说左右不靠。

  而革命之后,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竟然一改之前温和的主张,主张把革命推向前进,驱逐英军,实行温和的土地改革,加快工业化,仿效中国建设一个强大的埃及,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MSL世界和非洲世界的中心。

  中国革命之后的巨大变化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尤其是埃及,埃及人亲眼看着中国人帮助英国人击败了狡猾的德国人,然后一路横推到德国本土,埃及人对中国人显得非常羡慕。

  纳赛尔这一套说辞出来之后,埃及国内除了大地主之后,各路势力似乎都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地方,得到各派力量支持之后,自由军官组织的实力与日俱增,有了强大的民众和军队支持,纳赛尔和纳吉布的明争暗斗中竟然不落下风。

  这一切都让大英吃惊无比,大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问题是自由军官组织此时已经取得了埃及民众的支持,大英就算在运河区驻扎着十万大军,也不敢轻易动手……

  既然埃及人要学习中国,艾德礼觉得有必要向那个狡猾的中国人咨询一番,艾德礼相信中国人愿意传授一些应对经验,因为中国人现在并不希望英国太过迅速的衰落。

  除此之外,在各个方向上英国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持,想到这里,艾德礼多少有些惆怅,大英帝国竟然沦落到需要中国的帮忙。

  当然了,大英同样有很多可以帮到中国的地方,美国要搞技术封锁,大英会帮忙降低对中国的打压;中英在诸多工业领域也可以合作……

  所以讨论一番后,艾德礼很快就决定给中国一个面子,让外长贝文前往中国,在做出决定时,艾德礼询问道,“中国人会不会把他们研发的中程导弹卖给苏俄?”

  “首相阁下,这似乎根本不用怀疑,俄国代表团一直在中国!”

  “只要想到俄国人的核导弹瞄准伦敦,我就感到非常难受……”

  “首相先生,现在的技术似乎并没有到这一步!”

  艾德礼如同便秘一样说道,“AWE告诉地,他们正在研发的核弹头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不列颠必须得到中国已经比较成熟的中程火箭,以制造出瞄准莫斯料的核导弹,这会极大的降低不列颠的研发成本!”

  “军方会同意转让航空和造船领域的众多核心技术吗?”

  “军方不得不同意,不列颠绝不能时时刻刻处在苏俄的威胁下!”

  1948年年底,随着英美两国陆续表态接受中国的邀请,派出高级外交官参加四国会议,本来并不是很想派人前往中国的钢铁同志也不得不同意外长莫洛托夫访问。

  钢铁同志不愿意一方面是中国八大的种种做法给苏东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钢铁同志现在有意冷淡中国;

  二来是钢铁同志不愿意欧洲问题跑到中国谈,这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这就不是苏俄所希望的;

  三自然是中国人在中程火箭领域令人作呕的做法,中国人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

  但英美都参加了,苏俄不参加,岂不是和中国过不去,而近期的核对峙,以及对中国中程导弹的需求,也促使钢铁同志做出了让步,确实要谈了,再不谈,一个不小心就会擦枪走火。

  更重要的是,此时苏俄的特工人员也已经得到消息,英国已经确定原子弹小型化后,可以进行两弹结合,钢铁同志知道他必须对中国让步了,苏俄拖不起!

  就这样,在1949年1月1日,四大国敲定在1月10日在中国上海举行四国会议,讨论当前敏感的国际局势,并就和平利用原子能进行协商。

  消息传出,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而此时在法国巴黎,戴高乐将军怒气冲冲得发表了一篇文章,措辞很严厉,美苏英中又一次凑在一起,法国又一次被摔在一边,法国还有国际影响力吗?

  再说了,这四家万一谈出了一个核不扩散条约,法国怎么办?骄傲的高卢公鸡要想保住大国地位,必须拥有核武器,必须参加这样的国家会议,而不再是坐在家里等待宣判。

  再一次被羞辱的法国人,终于不敢再拖延了,如果想节约核武器的研发时间,就必须与中国进行交换,不能再拖了,真得不能再拖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