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北驻屯军这两年并不好过,共产党袭击了天津日租界之后,就和日本人在平津地区对上了,共产党的特种部队频繁袭击日本在华的商业机构,搞得日本租界风声鹤唳。
日本人不得不增兵保护,租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共产党发现攻击代价太大,终于不动手了,但却虎视眈眈的盯着,日本人一撤退,新的袭击又来了……
还有现在如火如荼的白银危机,共产党手段更狠,凡是敢和日本人交易银元的,先警告,警告不听,接下来就会接到一发子弹,再不听,特种部队就要铲除汉奸了……
被这么一番折腾之后,那些中国瘾君子还有下半身发痒的,哪里不能花钱,自然不会想着去日租界,万一被殃及池鱼了,岂不是很冤。
而那些中国商人,共产党也开了口子,他们除了可以和共产党交易以外,也可以和其他国家的商人交易,共产党并不干预,这帮人又不傻,干嘛背着一个汉奸的名声。
如此一来,租界的生意黄了大部分,白银走私的数量越来越少,但是驻军费用却增加了一大堆,年底一盘账,本来欣欣向荣的天津租界竟然历史性的亏本了……
而日本人苦心扶持的冀东石友三,现在躲在唐山城和沿海,把唐山刮得天高几尺,虽然靠拢日本人,但私底下与宋哲元勾勾搭搭,日本人虽然知道,但也只能装成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也要安抚一下……
日本人多次逼迫29军宋哲元,宋哲元一开始还服软,后来见不是个头,态度也强硬起来,宋哲元也难呀,他对日本人服软,共产党不答应,想来想去,对日本人来了一出非暴力不合作。
宋哲元的人直接跟日本人说,谁干得你们都知道,有本事你们找共产党去,整天找我算怎么回事?你要是不服气,你往共产党的地盘进攻呀,我这边让开通道,只要你不进城就行……
日本人此时还在准备中,并没有下决心进攻共产党,再加上清皇陵一战,日本死伤数千人的事实,也让华北驻屯军不敢轻举妄动。
要是进攻的兵力多了,相当于全面开战,需要日本政府批准;兵少了,风险很大,万一共产党动手,很可能又要丢人现眼,栽跟头,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共产党对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场所采取的是默认,并不进攻,但是日本一旦出来了,就容易遭到袭击,那些中国特种部队夹在中国人之间袭击,日本人找不到。
平津各国外交官和驻军又都盯着,残暴的手段没办法使用,日本人除了暴跳如雷,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见日本人怂了,宋哲元终于知道怎么和日本人打交道了,共产党对日本商业机构和汉奸动手时,往往会在现场留下传单,表明身份,宋哲元自然就比较好处理了,遇到类似事件,西北军的军警机构一律不理,随他们杀去……
而没有了中国官方的配合,日本在平津地区虽然有好几万人,但还是处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本来赚钱的地盘,变成了失血的口子,自然焦躁无比。
甚至于日军轻易不敢出辛丑条约规定的地点,一向横着走路的日本军队在平津地区,相当于被关进了笼子里,憋屈,太憋屈了!
看到这样的局面,日本政府也头大无比,现在的局面很清楚,搞蚕食这一套已经不太管用了,要么是全面发动对共产党的进攻,但目前还没有准备好;要么就是全面收缩,但收缩是万万不能收缩的,谁也不敢提这句话。
把多田骏派过来,也是因为多田骏相对温和的性格,希望他可以缓和一下局面,但是多田骏一上任,就发现局面比他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即便这位川岛芳子的情人反对对华过于残暴,主张日中和解,但也毫无用处,上万日本军队和数万侨民对这样的局面早已经忍无可忍,怨气冲天,希望他能有所作为,各种各样的呼声在逼迫他动手,内部压力非常大。
而另外一边,中国共产党的路数也非常清晰,就是在经济上让平津地区成为日本的失血点,不给日本人掠夺的机会,同时也借此制造紧张气氛,逼迫天津工商业内迁。
在天津的民族资本家们,看到这样的局面,也都知道,天津随时可以变成战场,他们自然不愿意立于危墙之下。
现在共产党形势这么好,一般人也不敢得罪,天津各路神仙选择几乎完全一致,一边压缩并减少天津工厂的产出,随时准备跑路;一边在共产党地盘设立工厂,一边又跑到武汉开厂。
之所以选择武汉,也是因为共产党到处宣扬,蒋介石无能,中国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同样很不安全,这样一来,民族资本家们根本没有选择,能去的是只能是中部地区的武汉……
眼看着天津的民族资本家不断跑路,眼看着共产党不断进口从天津进口,多田骏就算再温和,也没有退路,只能冒险赌一把,当然了多田骏敢这么干,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国在中日之间,越来越倾向日本。
共产党在英印殖民地的折腾,让英国人损失惨重,伦敦股市上多个涉及缅甸的殖民地企业,一个接着一个破产,而各个殖民地公司,尤其是印度和马来亚殖民地的企业股票跌得非常厉害,恐慌情绪弥漫,如此一来,正在勉强恢复的英国经济又一次遭受重大打击。
英国在中国的利益确实很大,但再大也比不上印度重要,两害相较取其轻,要想让共产党在缅甸妥协,光靠英国陆军未必可行,就得想办法鼓励日本干,日本给中国造成的压力越大,中国共产党在缅甸的投入就越小。
而日本政府同样看到了英国的窘境,日本人早就对南洋殖民地垂涎欲滴,同时也想着英国对日本开放殖民地市场,缓和日本经济的困境。
这段时间,英国和日本走得越来越近,日本人甚至主动提出再次结盟,以及日本出兵缅甸,帮着英国人赶走共产党云云,但英国人却玩起了太极,也没说不同意,只是说时机还不成熟。
英国人现在实力不济,可以对日本妥协,但再怎么妥协,也是有底线的,英日关系怎么也比不上英美关系,和日本人结盟,只会刺激美国人更加疯狂的扶持中国共产党,老奸巨猾的英国人暗地里跟美国怎么都无所谓,但表面上还是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再说了,日本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明显是在打印度的主意嘛,怎么能引狼入室呢!英国人要的是日本做英国的打手,火中取栗,这才是日本最擅长的活,而且共产党太强,对日本也不是好事。
日本政府也知道英国人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不管怎么说,英国向日本抛来了橄榄枝,有效得缓解了日本孤立的国际环境,对日本人是大好事,自然很愿意与英国人搞好关系,关系也亲和了。
多田骏属于日本军界比较清醒的一派,他已经意识到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迅猛崛起,日本想完全征服中国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多田骏认为,现在的日本最重要的是保住满洲的利益,并将满洲建设好,如此才有日本帝国的未来,而要保住满洲的利益,必须把1933年关东军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彻底堵住共产党对满洲的骚扰。
对于一些人提出的进攻山西,夺取共产党山西工业基地的盘算,多田骏事实上并不是很看好。
山西的地形实在太有利于防守了,日本就算攻进山西,也必然会损失惨重,而且占据共产党的工业基地为日本所用,根本就不靠谱,共产党不会炸掉那些工业设备吗?他们可不是愚蠢的张学良。
精通中国历史的多田骏提出了攻取燕云十六州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日本人沿着平绥线一路杀到包头,全取满蒙,同时占领晋北大同,与共产党隔着关山险要的内长城对峙,而在河北平原,则攻下保定,利用冀中的河流湖泊,构连天津,建立起一道漫长的防线。
如此一来,中国北方的形胜之地就将为日本所控,可攻可守,既可以保住满洲不被共产党骚扰,又随时可以根据形势南下,从而形成辽宋对峙局面。
而在经济上,日本也可以获得宣化的高品位赤铁矿,大同储量丰富的煤矿,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已经有了不少的开发,总比占领缺乏工业资源的中国东南地区要好吧。
多田骏的理由还有一条,中国共产党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实力越来越强,必须要打压他们,缓解各路军阀的压力,而且他们已经意识到南口和保定一带的战略意义,正在不断构建工事,现在每拖延一天,帝国武士就将多牺牲一分呀!
至于是不是攻取南方的蒋介石,多田骏根本没当回事,蒋介石就那么点实力,随便派一些军队收拾,逼着他投向帝国就够了,什么时候都可以,着急什么,帝国的对手是中国共产党,先消灭共产党再说。
按照这一方案,日本人越早动手越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共产党山西军工基地建设完成,所以多田骏上任没多久就开始卖这个药方,想法设法争取军部大佬们的支持。
但多田骏的想法没有通过,倒不是日本人不愿意为英国人火中取栗,而是英国人太抠门了,日本人要求国联承认满洲国,英国人不同意;
给予日本企业,一定的优惠,英国人不同意,给了日本,美国人就不好说了,而要给了美国,帝国特惠制还玩不玩了;派兵去缅甸,英国人还是不同意……
没有好处的事情大日本帝国怎么能做?英国鬼畜太恶心了,都被他们骗了多少次了,他们还想欺骗帝国?
而日本政府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动手,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扩大侵略的风险太大,万一美国不答应,停止了石油废钢铜等战略物资出口,日本还怎么扩军备战?
对日本政府而言,最划算的就是看着英国人再出出丑,主动求上门,那个时候就可以谈条件了;万一英国人挺过这一关,也可以乘着共产党打了败仗的机会,再动手。
而那些中下层昭和参谋们,同样对多田骏的“胆怯”不以为然,什么?帝国竟然消灭不了共产党,吞并不了中国,你敢说这种话?是,共产党的地盘是在扩张,但是帝国的实力同样也在扩张,肯定比共产党发展的更快!
这帮子昭和参谋的想法很昭和,让共产党把山西的企业建设好,到时候帝国几十万大军雷霆一击,闪击山西,就算共产党炸毁一些,也不可能全部炸毁,还是可以获得很多工业设备,总比自己建设好。
事实上,此时日本军部各路势力,都有一个理由没有说,日本军阀打仗是想着输出国内矛盾,是想着能够赚到钱,谁都不愿意打一场无穷无尽的消耗战,共产党太能折腾了,就算打到山西又如何,山西那个地形,帝国得堆多少兵,才能消停呀……
明显有更好抢、资源更丰富的南洋可以抢,明显有蒋介石可以抢,跑去和共产党死磕,死人多不说,共产党还都是穷鬼,太不划算了,但上下压力那么大,不打又不行,怎么办呢?那就找理由拖吧,能拖一天也是好的……
多田骏事实上也明白军部上下的想法,但华北驻屯军这帮子家伙实在受不了了,整天嚷嚷着要打,按照一个中队长的说法,宁愿轰轰烈烈的死在征服中国的战场上,也不愿意窝窝囊囊得整日憋屈。
为了军心稳定,多田骏必须推销他尽快攻击共产党的方案,他的如意算盘很明了,在丰台试探一把,西北军退缩,正好拿下丰台,西北军敢于炸刺,那就狠狠收拾一下,制造对日本人更加有利的平津局势,迫使他与日军合作。
要是共产党打过来,那也碰一碰,打赢了,他升官发财,离开华北驻屯军这个烂摊子;至于会不会打输?那不可能,华北驻屯军的主力,集中起来,多达万余人,共产党绝对啃不动,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当然了,对上的交代是乘机试探欧美各国的反应,为接下来对迫降蒋介石的战争做准备。多田骏情愿为帝国的利益试探,军部大佬们自然不会拒绝,当然也没有人愿意为多田骏背锅,你是司令官嘛,你爱干就干吧!
得到了默认之后,多田骏准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进攻丰台,多田骏的行动甚至都不算是进攻,他的玩法太简单了,先让一个侨民闹腾,然后华北驻屯军以防共,保护侨民为由,不断向丰台增兵。
此时日本华北驻屯军已经完成了几轮增兵,总兵力近两万人,主要集中在天津,在北京使馆区有一个大队,另外在秦皇岛、塘沽、山海关有一些驻军,但都不多。
多田骏动手之初,刚刚从南京回来的宋哲元并没有阻拦,但是日本人一天,两天,三天还在增兵,火车不断驶向丰台,宋哲元就慌了,鬼子这么多人过来,是想赖着不走呀!
日本人总兵力两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和一个工兵中队到达后,就开始驱逐宋哲元的守军,二十九军丰台驻军的第五连孙香亭部在营房外铁道附近演习,回营途中与日军中队相遇,日军小队长岩井带领两名日本骑兵冲入孙香亭连行进的队列中,孙部士兵以枪托击马。
日军以此为借口,将孙香亭连包围,并要解除其武器,孙香亭上前交涉,遭日军扣押,双方对峙,日军趁机将丰台通北平的电话线切断,强占丰台重要地点,威逼二十九军,双方在丰台开始了对峙。
丰台事件爆发后,宋哲元还想拖日子,他同时向蒋介石和共产党发电,询问他们的意见,与前世不同,蒋介石巴不得共产党的注意力被日本人吸引,好给他争取时间,当然了直接挑衅日本他也不敢,所以他的指示很奇葩,既不能失地,又不能挑衅日人。
看到这份电报,宋哲元大骂,好话歹话都让蒋介石说光了,鬼子两三千人盘踞丰台,又有炮兵,你让我怎么赶?还不让我挑衅日人,不动刀动枪,见鬼,什么狗屁指示……
就在此时,共产党方面的电报过来了,共产党的态度让他大吃了一惊,建议西北军坚决反击日本人的侵扰,如若不愿,请将丰台交给共产党军队,共产党第七师将从南口增援丰台。
宋哲元大吃了一惊,共产党想干什么,难不成要在丰台和日本人大打出手?宋哲元猜得没错,共产党就是这个打算,而且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谷雨要搞建设,需要争取时间,苏俄给了八十个项目,计划三年内完工,谷雨并不希望全面抗战提前,他巴不得抗日战争推迟,最好是推迟到三年之后。
但这不是他一厢情愿的事情,很明显日本人又在折腾了,那就枪对枪,刀对刀狠狠打一仗,日本华北驻屯军不到两万人,天津和其他地方怎么也要留一半,能够用在丰台的日军撑死了不过一万人。
既然如此,我就用同等兵力跟你打一仗,让你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少战力,这样鬼子的脑子会清醒一些,别一天到晚在北面折腾,去欺负蒋介石不想吗?我等你这么干已经很久了,真是不上道!
而使用同等兵力,也间接的告诉日本人,我不想现在惹事,你要想惹事,我也不怕,那咱们就对着干,你做好准备了吗?
谷雨敢这么干也是有底气的,驻扎在南口一带的第七师是四路军老部队,长期和日军对峙,又有皇陵大战的实战经验,打过东北游击战的老兵非常多,是四路军在北线的主力之一,战斗力相当强。
而华北军区利用这两年相对空闲的时间,对下辖的各部进行了大规模训练,子弹炮弹打了无数,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三个纵队九个师已经完全成军。
华北军区靠近太原,近水楼台先得月,野炮旅,重炮旅,火箭炮旅全部已经配备,大炮小炮轻重机枪掷弹筒火箭筒也已经基本装备到位,火力非常强,团级以下火力已经完全超过了鬼子,除非鬼子上重炮兵,否则第七师理应不会吃亏。
而驻扎在洛阳郑县一带的徐达三兵团,随时可以沿着铁路北上增援,再加上正太线和平绥线两侧的留守兵团和地方民兵,共产党随时可以动员几十万人,又有过去两年储存的大量子弹炮弹,随时可以支援前线,谷雨并不担心日本人能搞出什么大事。
谷雨的想法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支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越是不想打,越是要强硬!”
两人达成了一致之后,立刻给华北军区下令,要求华北军区各部做好全面动员准备,同时下令第七师第19团立刻出发前往丰台,阻止日军占据丰台,师主力和配属作战的纵队直属野炮营和火箭炮营做好准备,随时出发。
而与此同时,谷雨又给张学良发了一个电报,要求他对汉冶萍动手,查封汉冶萍,抓捕领导层,日本人敢在丰台挑衅,我们就在南面动手,反正怎么也不能吃亏。
谷雨相信张学良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情,欺负一把盛宣怀的废物儿子,捞一笔钱,再搬迁汉阳兵工厂和铁厂的设备,再捞一笔,张学良自然乐意。
拿着共产党的电报,宋哲元难下决心,还在心里念叨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样的话,不过很快他就不用发愁了,下面报告驻扎南口的四路军通报,第七师19团奉命增援丰台,已经出发,请29军同袍留出道路。
到了这一步,宋哲元自然不能让路,他同时下令前线的西北军继续与日本人对峙,等四路军过来了,再把营地交给四路军,退到颐和园,接下来怎么干,由他们两家折腾去。
当然了,宋哲元也把共产党增兵的消息告知了日本人,共产党派来了一个团,我是不会拦得,你们看着办!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多田骏兴奋无比,他当然也想试一试共产党,最好是能在同等兵力的冲突中,既能占据一些优势,又能让驻屯军感受到共产党的难缠,接下来他这个司令官就好办了,别一天到晚想着要打。
多田骏很有意思,他下令联络官把丰台镇附近的日军兵力告诉了宋哲元的人,同时让宋哲元转告共产党,日军四个大队和炮兵大队还在通州,并没有出发……
宋哲元看到电报后,哭笑不得,把电报递给了冯治安,冯治安不是很明白,低声问道,“军座,多田骏这是什么意思?”
“鬼子想试探一下四路军的战斗力!”宋哲元长出了一口气,感慨地说道,“没想到骄横的小鬼子也有今天!”
冯治安恍然大悟,“约架?鬼子这是想约架?拿出两个大队约架?”
“有什么奇怪的,共产党把英国人收拾得那么惨,鬼子也心虚呀!还是这样好,真要打起来,你我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既然双方都存着约架的意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有默契了,第三天四路军19团到达丰台东南方的赵王庄、新林庄,听说四路军过来了,西北军迅速撤出了丰台镇,把丰台镇让给了日本人,让这两家PK。
而三天的时间,丰台镇的商户和老百姓都跑得差不多了,日军也乘机修建了一些工事,不过日军并没有防守丰台,骄横的日军联队长决定,乘着四路军刚刚过来立足未稳,放弃一轮进攻,试图一战将四路军驱逐出丰台周边,战斗打响了!
赵王庄是大村子,有两百多户人家,在当时的北平近郊也算是比较大的村落了,足以容下四路军团部和两个营两千多人马。
西北军与日军对峙之后,已经考虑到退守,两村是西北军特意选定的监视丰台的据点,驻有一个连的兵力,修建了一些工事,同时也进行了疏散,两个村子老百姓很少,而西北军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赵王庄地形较高,是建在比四周田地高出一块的一个土坡之上,三面都是开阔地,此时乃是严冬季节,地上都是积雪,白茫茫一片,野外可以说是毫无隐蔽。
四路军在村里居高临下的射击的话,村外开阔地上的敌人即使卧倒,仍然会被我军自上而下的枪击打中头部,可以说是单方面挨打,这地形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利于防守了。
而更好的,是村子四周还有防土匪用的完整围墙,虽然只是夯土制成,但也非常坚固,足以抵御敌人的步机枪子弹,而且两村互为犄角,可以互相支援,日军想攻进来自然不那么容易。
相比于赵王庄,新林庄要小一些,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但同样位置稍高,外围也有围墙,里面还有一个修建得比较好的祠堂,足以容得下一个营,而且还可以与赵王庄的四路军互为犄角,互相支援。
出发之前,师长王长江交代过团长林子元,此战需要向日军证明我军之战斗力,拿不拿得下丰台车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战斗中向日军显示我军主力的战斗力,打消日军在华北挑衅的野心,所以绝不能输,必须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什么是最好的一面,打胜仗就是最好的一面,林子元当然明白,而要打胜仗,不是盲目的进攻,而是在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摸清楚敌人的底细,再进攻也不迟,这也符合谷书记提出的四快一慢战术原则。
所以林子元一到赵王庄,就开始紧急修建野战工事,虽然主力停了下来,开始修建工事,但侦察连却没有闲着,此时呈扇形散出去,前出到丰台镇周边,了解日军的虚实。
正规军行进时,并不是影视剧里面那样大摇大摆的排成整整齐齐的仪仗队给人伏击,所有大部队前面都有尖兵。
而四路军当时更是谨慎,大部队行军的时候,最前面是撒出去的侦察连便衣侦察员,他们个个都是眼力超群的飞毛腿,怀揣短枪身穿便衣走在队伍前面七八里甚至十几里之外,一有敌情就会以口哨、哨子等方式示警,紧急情况下甚至会鸣枪为号。
在这些便衣侦察员身后的,就是侦察连的长枪排。他们也是侦察员,不过手里拿的是长枪。他们在部队行动时,会在队伍前方呈扇形散开,一方面提供警戒,另一方面也是执行强行侦察任务。
当前面有小股敌人挡路,拿短枪的便衣侦察员无法抵近的时候,他们就会转职成战斗员,和当面敌人碰一碰,如果敌人弱小就将其强行驱散,如果敌人强大,那就要看跑路能力了。
不用说这是件很考验手艺的危险工作,一旦敌众我寡,那是很可能就撤不下来的。总之,这是一帮子战斗员中的精英,侦察员里的强手,承担的是侦察工作中最危险的部分。
结果没过多久,赵王庄的19团先是听到哨声,然后又听到枪声,很快林子元就得到报告,日军倾巢而出,日军的尖兵与我侦察连发生了一些交火。
工事还没有修好,此时形势还是比较紧张的,林子元决定将主要火力部署在村子西面,他亲临一线指挥,用各型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封锁城西入口,副团长四方面军过来的红军董先林同样亲临一线指挥三营在新林庄作战。
这是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基层指挥员的位置永远是在整个战场最危险的最前线,以身作则,随我上不是白说的,正是有这样的传统,总部才会特别出台禁令,限制高级指挥员前往一线指挥,万一出事了,损失太大了!
一个小时多一点,鬼子终于上来了,观察了一番,鬼子联队长选定赵王庄,发起了进攻,试图一举突破四路军。
日军首先下令炮击,这是鬼子的步兵操典,大炮轰完步兵冲,现在他们手里有四门75mm山炮,四门大队炮,还有九二步兵炮,十几门炮,攻打四路军还不是绰绰有余。
日军集中炮火,攻击预定的突破地点,十几门炮攻击之下,多处围墙被破坏,甚至重点区域的工事和战壕,也被日军的炮火炸塌了不少。
如此一来,在日军预定的突破点,四路军反击的火力自然会相对薄弱,而四路军对炸塌火力点的修复,接下来对受损地段的增援,或多或少会暴露一些目标,将会露出一些破绽,这些都会被进攻中的日军士兵发现,然后借机消灭一部分四路军。
猛烈的炮击之后,日军迅速拉着散兵线发起了进攻,日军虽然没有兵力优势,但日军一向认为日军的单兵素质要远强于四路军,故而在赵王庄的战斗中,日军还是选择了兵分两路,同时向村北、村南发起了大规模攻击。
一时间只见日军旗帜翻飞,村外两面的雪地里,都是穿着土黄色军服,挺着明晃晃刺刀的日军,他们排成了整齐的前后两排的进攻队形,向村子里不断逼近。
日军的进攻,是非常标准的两段式波浪形进攻。整个队伍分别前后两队,一队向前逼近的时候,另一队在后方进行火力掩护。而前队逼近一段后,趴下进行火力掩护,后队再跃起前进。
日军作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依赖几百米外的精确射击。他们往往用步兵在四五百米外运动,吸引敌军机枪、火炮开火,然后再用自己的大队炮、步兵炮、重掷弹筒,把敌人暴露的机枪、火炮干掉。
这一套战术,对国民党有用,对四路军根本没有用,四路军早就找到了对付的办法,那就是近战,虽然现在装备好了不少,但部队的习惯早就养成了,距离较远不开枪,未必打得准不说,还容易暴露。
当然也不完全是被动挨打,与此同时这两年喂出来的特种射手开枪了,有了子弹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特种射手越来越多了。
而四路军的机枪、火炮倒也不是不射击,但除非日军聚成一团,否则四路军不会打,这同样是四路军的老习惯,除非敌人密集冲锋,否则绝不会随便暴露火力,即便暴露,也会立刻换地方。
面对敌人的进攻部队,19团沉着应战,不到几十米压根不开火,但是战场上不断响起特等射手的冷枪,把一个个手拿指挥刀大喊指挥的日军军官和机枪手一一打倒以外,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四路军的影子。
万般无奈之下,日军的火力支援部队只能是瞎打一气,虽然山炮、大队炮、步兵炮、机枪和掷弹筒不断发射,浪费了大量弹药,却几乎毫无效果,在村里的四路军,依靠掩体,除了受到一些同志被炮弹意外击中以外,并无多少伤亡。
而等到日军近到三四十米距离的时候,指挥员一声枪响,战壕里的战士们就是一排手榴弹扔出,然后就是一阵排子枪,被手榴弹炸懵的敌人还没醒过神,就正面挨了密集的排子枪弹雨,马上就支撑不住,一窝蜂地溃败了下去。
这领头的日军指挥官,当真是觉得败得莫名其妙。一开始一切进攻都非常顺利,怎么都到了几十米了,正准备发起白刃战拿下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败退下来了呢?
日军指挥官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到什么原因,干脆也不想了,他们重新整队,再一次发起了进攻,然后,不出意外就又被打了回来。
从下午两点多到四点多,四路军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阵地前沿日军遗尸累累,付出了至少上百人的代价,但战果居然是零!19团除了十几位战士被敌人炮火击中牺牲或负伤以外,连个受伤的都没有。
更奇葩的是,一直到此时,四路军的120重迫、82中迫和营属重机枪连都没有射击,一来日军的火炮射程更远,一旦暴露了阵地,移动不是非常方便的炮兵和重机枪容易被鬼子火炮覆盖;二来是日军这三次进攻似乎、确实不那么给力,打退并不难,既然不难,干嘛着急暴露!
这样绝对的单方面胜利,一时间让四路军战士们士气大振,这个时候如果是游戏的话,你会看到我军战士本就很高的士气值,瞬间直接暴涨到90多了。
日军自然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重整旗鼓,到了十点半多的时候,又集中兵力发动了第四次冲锋。这次日军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他们集中了大部分的兵力,密密麻麻向着村子西口攻来。
但是这样一来,过于心急的日军又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只考虑到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会容易在局部地区进行一点突破。
但是他们没考虑到,战场地形能不能容纳这么多的兵力,当时战场四周的日军,已经聚集了两三千人,这么多人虽然看起来兵强马壮、声势浩大,但是战场可不是阅兵场,不是人多就有用的。
日军一次性在城西投入了两个中队,看着浩浩荡荡,但亲临第一线指挥的林子元嘴角露出了一丝冷酷的笑容,眼看着日军的密集队伍越来越近,随着林子元一声令下,三门团属120迫击炮,八门营属82迫击炮,九挺重机枪,十七挺轻机枪同时开火。
四路军各种炮弹从天而降,密集交叉的弹雨,瞬间就压倒了日军的支援火力,随着此起彼伏,不断响起的爆炸声,随着机枪疯狂的突突突声,随着炮弹击中地面,掀起的漫天冰雪和泥土完全笼罩了进攻日军。
成排成排的鬼子甚至都来不及惨叫,就被四处纷飞的弹片和机枪击中,血肉横飞,四分五裂,一排排,一列列迅速倒下,日军两个中队顷刻间全部报销了……
看到这一幕,负责前线指挥的日军大队长双膝一软,跪倒在地,他怎么也想不到共产党军队竟然隐藏着如此强大的火力,这个当上的太大了!而林子元则微微头,笑着对身边的政委说道,“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鬼子和我们都交手三四年了,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