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13章微服私访下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774 2025-05-12 15:06

  谷雨笑着招招手,那位农民兄弟看到谷雨夫妻头戴解放帽,穿着一身卡其布草绿色军装,领子上放有两个红色长条领章

  ,帽子的正中间放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不仅朴素庄重,而且精气神十足,脸上立刻流露出感动、羡慕,甚至有些渴望的表情

  这位农民兄弟成长的阶段恰好是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年代,他的兄长是解放军战士,本人也接受过民兵训练,对解放军感情很深,不过等他长大成人,早就错过了战争岁月,他也没有当兵,而是做起了木工。

  眼前这对有些年纪的解放军夫妻的打扮是他做梦都想有的,越是没办法实现,越是羡慕、渴望,今天他被乘务员骂得狗血淋头,很多人都看热闹,不愿意为他说话,解放军同志和身边的大哥却为他说话,还让女儿喊他过去做,他自然很感激。

  不过看着穿着洋气,甜美大方的一思

  ,与自己的媳妇完全不同,感觉就像看到了画上的人物一样,一股热流涌上胸口,他无来由的咽了一口唾沫,显得很紧张,但又忍不住再次看了一眼一思,"大姐,你回去坐吧,我东西多,不方便的!".

  一思觉得这位农民兄弟很有些意思,娇笑着快速说道,"大哥,我爸想和你聊两句,你就别客气了,东西我和林叔叔会帮你搬的!"

  说完,一思快速说道,"大哥,还有一点请记住嗷,我叫张一思,你叫我一思好了,总是喊我大姐,把我都喊老了!"

  农民兄弟更加有些脸红,有些语无伦次,"嗷,嗯,一思,俺叫杨振宇......"

  "嘻嘻,杨大哥,赶紧过去吧,不要让我爸爸久等!"

  杨振宇又看了看谷雨,想了想,提着棉被硬着头皮上前,一思和老林也帮忙,两人弯下腰把杨振宇的木匠工具箱、桶和扁担什么的拿起来,往回走。

  挪好之后,老林和一思都看了一眼那位售票员,售票员有些心虚的低下头,售票员干这一行久了,眼光多少有一些,她知道自己很可能闯祸了!

  上年纪穿军装的中年人夫妻虽然没有说话,但这个穿着洋气的女孩子虽然说的是普通话,但却稍稍有一些外地口音,不是京片子,很明显这一家三口都是这些年迁徙到北京的大院干部。

  1937年北京解放后,立刻对内城的满人和知识分子们进行了大清理,那些与日寇、 KMT 、伪满有勾结的各种反动分子,还有那些搞黄赌毒的大多被镇压,那些不务正业的清朝王公贵族在败光了家业之后

  ,也被强迫迁徙。

  即便没有被列为反动分子,但只要是北京的中上等家庭或者是无业人员,也都以日寇侵略,防范空袭为由,进行强制疏散,迁徙到内地安置,这些人离开时,并不知道,他们基本没有重新回来的机会。

  迁徙的过程中,共产党军警们还要搜一搜腰包,凡是带有金银的,不管是金条银元,还是金银首饰,大多会被按照重量强制兑换成胜利币,虽说胜利币也是钱,但谁不喜欢金条大洋呢!

  那些为满清权贵提供各种乱七八糟服务的宫廷手艺人,产品可以出口的,比如鼻烟壶,料器,绢花等等,相关工匠也被迁徙到城郊,在一个个手工作坊内干活。

  那些意义不大的,不能对外出口,纯粹是满足宫廷腐朽需求的,其手工业者大多被迁徙,其中手脚灵活的大多被招工,安排到工厂学习。

  还留在北京城的老少爷们则被要求修桥铺路,修缮房屋,挖防空洞,就没个休息的时候,那些个不听指挥,干活不老实,偷奸油滑的连同家人一起迁徙到绥远一带开荒。

  共产党不仅严惩大烟贩子,对抽大烟的也毫不客气,凡是能动的,不管男女,都被拉出去干活强制戒毒,累死了找个坑埋了,其他人继续干活.......

  北京城的老少爷们一向贫嘴,但被执行力如此强大,这么凶狠,又这么能搜刮的政权修理后,没几个敢于咋呼的。

  就这样,仅仅三四年间,北京的满人子弟被迁徙了大部分,即便能够留在北京,也是十家九空,祖祖辈辈积累下的贵金属基本都被征收,甚至于很多宝贵的艺术品也都不知所踪!

  在不断发配北京城的老少爷们的同时,共产党又大量迁入党政军干部和烈士家庭,并安排烈士亲属被安排负责城市各种服务,一步步完成了城市的大换血。

  连翻操作之后,北京城还是那个北京城,只是民国时期的所谓老北京,也就剩下三四十万人,大多是民国时期进城的失地农民和城内的知识分子,只有少量贫苦,又有工作的满人子弟。

  随着北京的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现在即便百般压缩,还把相当一部分职能,比如企业、高校和研究所转移给周边的保定、天津、张家口,但北京总人口还是增加到五百多万人,南腔北调,什么口音都有,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纯粹的移民城市。

  这个售票员也不是什么老北京,她是某一位牺牲的战斗英雄的家人,随同父母家人一起进的北京,父母一开始被安排做环卫工人,她则被招工到公交公司做售票员。

  从老家进了北京城之后,这位售票员第一次知道原来城市这么美好,真是享福呀,在感激共产党和牺牲的亲人之余,她也对北京时不时的赶人下乡产生了深深的不安,她的文化水平不高,若是哪一天被赶下乡了,她又忘记怎么种地了,以后怎么活呀!

  这些年时不时有迁徙到外地的老北京逃了回来,然后又被送走的,售票员也听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人被编入生产兵团种地,每天早出晚归就没个歇时,夏天草原上的大蚊子能把人抬走,冬天冰冻三天,撒泡尿都能冻住,就这还要上工挖水利,太苦了!

  听到这些消息后,售票员自然害怕,偏偏二五以后,北京开始允许农民进城,而她所在的公交公司却因为效益不好和人员臃肿,时不时被上级批评。

  现在公交公司搞起了减员增效,连续两年排名垫底的职工很可能会被开除;就算开通更多的线路,也很少招收北京户口的职工,而是搞起了劳动派遣制度......

  每每看到那些农民工抢饭吃,这位售票员就不舒服,这帮家伙不需要粮票,工资还低,连房补都很少,都不知道他们活下来的。

  虽说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到现在公交公司也没有裁人,但售票员自知脾气不好,这几年时不时有人抱怨,若是连续两年都是倒数麻烦就大了......

  这位售票员无来由的对着农民打扮的乘客发了一通邪火,但没想到又冒出了这么一伙人,那个劝说的人竟然还被那个姑娘喊作叔叔,售票员自然感觉不妙,不过作为国有企业职工的她又不愿意道歉!

  这位售票员怎么想的,谷雨自然不知道,他虽然对公交公司职工的服务意识不够很不满意,但他毕竟是党的第一书记,总不至于为这种小事对群众发火,就算要发火,也是对党政干部,这是基本的常识,他自然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杨振宇虽然走到了后排,但只是抓住扶手,并没有坐下,他总不好意思坐小姑娘的座位,红着脸说道,"大,张一思同志,还是你来坐吧,俺不累!"

  谷雨也没有难为他,而是挪了一个位置,本来坐在中间的他,现在靠近走道,一思回来,也没客气,走回到中间的位置,坐了下来。

  见一思坐了下来,杨振宇稍稍松了一口气,此时谷雨微笑着问道,"小兄弟,我刚才听到你姓杨,没听错吧?"

  杨振宇看着眼前这位解放军同志有些眼熟,想不起来哪里见过,不过他还是按照民兵训练时的做法,先敬了一个礼,然后说道,"首长好,俺确实姓杨,木易杨,大名叫杨振宇,是河北涞水石亭乡人!"

  "好名字!"谷雨笑着说道,"我可不是什么首长,就是普通的公务员,我姓张,你喊我张同志就好,刚才跟你说话的是我的女儿和我的战友老林,这是我的老伴!"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谷雨并没有提及那个售票员的所作所为,而是笑着问道,"小杨,看你这大包小包的,是进城做木工?"

  "张同志,俺确实是进北京城做木工,已经做了四年多了!"

  "做了这么久?那就是政策一出没多久,你就进城了,反应挺快嘛!只是现在冬小麦快收了吧,你怎么选择这个时候进城

  "俺们石亭人多地少,土改时家里分了十二亩地,不过我家里人口多,永不找我,未来就算收成好,也就混个温饱,没什么意思,所以俺就学了木工!"

  "现在城市发展快,需要打家具的人多,你的生意应该还不错!"

  "还行吧!"

  随着不断的闲聊,谷雨慢慢搞清楚了杨振宇家庭的情况,三十年代中期搞土改,杨振宇分到十二亩地,当时他们家只有四口人,父母加上杨振宇的两个哥哥。

  但其后几年,杨振宇的父亲一口气又生了四个孩子,先是一个女儿,然后是杨振宇和他的双胞胎弟弟,最后才是一个女儿,由于卫生条件改善,这么多孩子竟然一个没有天折,这下子杨家人口就多了起来,日子过得那个苦。

  幸好乡里有一个砂石场,杨振宇的父亲一边干农活,一边在砂石场干苦力,硬是把六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拉扯成人,杨振宇大哥1942年参军入伍,1943年进入苏俄作战,不幸牺牲在苏俄,只有骨灰回国大哥牺牲时,杨振宇二哥也已经成年,他于1944年参军入伍,并参加了朝鲜战役,不过在日本战役时被炸断了一只手,只能退伍回家。

  兄弟俩一个牺牲,一个残废,母亲悲伤过度病逝,不过幸好二哥有不少退伍金,大哥也有一些抚恤金,家里用这些钱建了三间房子。

  二哥也被安排在乡里的砂石场担任保卫科长,按理说,二哥虽然负伤,但分配的工作也还可以,相对挺轻松的,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却坚持和当地一位生活困难,有两个孩子的烈士遗孀成了家,工作之余,还要种地......

  杨振宇没有赶上战争,不过他比较特别,读书相当好,但是建国以后,中专考试难度越来越大,他第一年只差了三分并没有考上。

  为了让他读书,他大姐跑到砂石场背石头,所以杨振宇就没有复读,村里挺同情他们家里,就想安排他做小学的代课老师,不过他又嫌收入太低,就托关系,跟人学起了木工手艺。

  他心灵手巧,一年就出师了,恰好国家允许进城,他胆子大,先是去涞水城给人打家具干了半年,有了点积蓄,就跑到了北京城闯荡。

  这几年杨振宇赚了一些钱,在老家又盖了四间房子,前年和去年,他和弟弟陆续娶上了媳妇,今年等媳妇坐完了月子,他才出门,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

  谷雨听完了他的经历,相当感慨,这应该是大部分烈士家庭的真实情况,国家财力有限,能够给的抚恤不多,"小杨,你这么年青,就敢一个人闯荡北京城,不容易呀,是个能人!"

  杨振宇抓了抓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张同志,俺也就这么回事,怎么也比不上您这样南征北战的解放军,您才是真正的能人!"

  "没有你大哥二哥他们的牺牲,我们的革命也不会取得胜利,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你要照顾好二哥夫妻!"

  "张同志,您请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二哥!"

  谷雨点点头,转移话题问道,"你在北京做木工,按照规定,要挂靠一个单位,好申请暂住证,你是怎么解决的?"

  "俺进城比较早,那会挂靠比现在容易,就在郊区挂靠了一个木工厂,每年交一些管理费,然后拿着厂里的介绍信办理暂住证。

  有了暂住证,就可以进城找活了,要是没有生意,厂里也有一些活可以接,就是厂里的活计给的钱太少,也就混个温饱。

  "进城找活容易吗?"

  "俺手艺还行,熬过了第一年,后面就好办了,还有人打电话到厂里指定俺做事呢!"

  "不错呀,人家都找上门了!"

  "嘿嘿,还行,还行!"

  "进城之后,你都住在哪里?"

  "我在郊区和老乡们一起租的房子,遇到有活计了,就带着家伙事去工地干活,吃住都在工地,方便得很!"

  "在工地吃饭问题怎么解决的?总不能在家里带玉米粉吧?"

  "嘿嘿,张同志,你这就不知道了,我只要从家带一些咸菜就够了,不用带粮食,北京到处有换粮票的地方,现在就更方便了,拿着钱就可以在市场上买粮食,俺一般买木薯粉,搭配一些玉米粉什么可以做成饼,夹着咸菜吃很香的!"

  木薯粉加玉米粉要真那么好吃,中国的主粮就不会是水稻小麦了,眼前这个年青人真不容易呀,谷雨想了想说道,"还是要吃一些蔬菜,要不然对身体不好!"

  "嗯,我知道,我一般都下午出去买菜,下午的菜要便宜一些!"

  "精打细算,会过日子!"谷雨夸奖了两句,笑着问道,"北京新城可以买房子,你有没有想过也买一套房子,总是租房子也不是事,最好把媳妇孩子接进城,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才美滋滋呢!"

  杨振宇眼神有些飘忽,"张同志,您在说笑了,新城的房子那么贵,我哪里买得起!"

  谷雨笑而不语,这会在北京做木工的人怎么可能手里没钱,只是杨振宇不愿意说,怕露财,他自然也没必要点破。

  谷雨想了想又说道,"新城要盖那么多房子,每个房子肯定都需要不少家具,你可以把老家的木工组织起来,搞一个合作社,不仅自己赚钱,还能带动群众一起发财!"

  "张同志,您说的真好,俺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办!"

  谷雨笑着点点头,他明白这个小年青胆子大,又能沉住气,应该有不错的前途,就在此时,老林走了过来,"副参谋长,下一站我们该下车了!"

  谷雨笑着点点头,本来他还想和这个年青人再谈谈,问问北京装修行业的具体情况,不过在公交车上也不方便说,下次有机会再找他谈谈,他笑着问道,"小杨,你有联系方式吗?我闺女想开一个服装店,也需要人装修!".

  杨振宇在北京厮混多时,立刻从怀里掏出了名片,双手捧着,毕恭毕敬的递给谷雨,副参谋长最差的一等那也是团副参谋长,但看谷雨的年龄,怎么也不可能是这个级别,搞不好是卫戍区甚至于北方战区的副参谋长,那还得了,他的运道真是好呀!

  谷雨递给一思,"一思,到时候记得联系小杨嗷!".

  一思点点头,"爸,我装修的时候,一定会联系杨大哥!"

  又聊了几句,下一站就要到了,谷雨站起身,拍了拍小杨的肩膀,声音稍稍有些大,"小伙子,好好干,你记住嗷,人人平等,谁也不比谁的地位高,谁也没资格狗眼看人低!哪怕是国家领导人站在你的

  面前,你也不需要有任何自卑心理!

  现在党限制农民进城,不是因为农民兄弟贡献不够,而是国家的工厂不够,商品粮也不够,纯属无奈之举,等国家发展起来,一切限制都会取消的!"

  谷雨说这番话时,整个车厢本来有些吵闹,却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这位解放军同志针对的就是那位售票员......

  说完,谷雨一家子在几名警卫员的保护下下车,开始第二站,这附近有一个蔬菜销售市场,谷雨要亲眼看一看。

  谷雨离开后,那个女售票员呆呆得站在哪里,她身体多少有些哆嗦,谁也不知道那位领导会怎么处理她?四名警卫,绝对是大领导呀!

  女售票员吓得直哆嗦,其他乘客则开始讨论起来,有站得近的,有些回味的说道,"那位张副参谋长好眼熟呀!"

  "是呀,我也觉得瞒眼熟的!"

  "你还别说,那个张副参谋长长得倒有些像画像上的谷主席!"

  "不会是谷主席吧?"

  "瞎说什么呀,谷主席怎么会跑到咱们这个鬼地方......"

  七嘴八舌间,公交车开得越来越遥远,而小年青杨振宇则双手握紧了扁担,他一直在回味谷雨说过的话,北京买房子,木工合作社,希望那位张同志不是说笑的,他若是有机会帮着装修那位大姐,嗷,张一思同志的服装店......

  而另外一边,谷雨并不知道他差一点被群众认出来,此时张一思正在问,"爸爸,我真要让那个大哥帮忙装修呀?"

  "一个在北京闯荡四五年的年青人,对北京的了解比你我深多了,我需要好好问一下,了解一下北京的基层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北京虽然发展得不错,但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面向群众的部门企业服务意识很不够,必须狠狠抓一抓,北京必须带头建立起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必须尽可能的翦除各种封建腐朽思想!"

  容强倒有些不以为然,"北京除了风沙大一些,别的,我看都挺好的,腐朽的东西虽然有一些,但这都是权力中心带来的,首都放在哪里都一样!"

  谷雨默默点头,并没有回答,而是说了一声,"走吧!"

  谷雨过去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这个时间段人并不多,谷雨等人走了进去,容强和一思第一次到这里,东张西望从东边便门进去,右手一溜全是猪肉摊,拐过弯,朝西一溜全是牛羊肉滩,"这个市场真不小呀!".

  见识过前世市场的繁荣,谷雨眼中都是缺点,整个市场卫生情况堪忧,地下污水一摊一摊的,得治理一番,别搞出了疫病。

  谷雨问起了猪肉价格,因为猪肉是重点品种,为了保证主要大城市的供应,主要大城市这些年修建的冷库都储备了不少冷冻肉,随时准备投放市场,所以到了五月份,肉价不仅稳定下来,还有所下降。

  谷雨又来到了水产区,在一个鱼摊上看了看,在谷雨的印象中,前些年活鱼供应问题不小,甚至可以说非常严重。

  对于一个大型城市来说,民生上最头疼的不是粮食,饿了谁,都不可能饿了北京,真正麻烦的是菜篮子工程,肉类和家禽、鸡蛋相对好办一些,这一块相对好保存,好运输,只要价格公道,农民还是愿意养猪养鸡的。

  而大规模养殖场此时才刚刚起步,已经从无到有,一步步创办起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北京本市拥有的,再加上外地供应的,基本上可以保证供应,毕竟是天子脚下,总不至于让中央连肉蛋都吃不

  但北方内陆地区的鱼虾供应在这个冷柜运输还不普及的时代,是很大的麻烦,虽然此时每天都有天津方向和包头方向运来的冷柜车,天津方向主要是海鱼,而包头方向则黄河大鲤鱼,但受条件所限,运到了还能保鲜就不错了,活鱼就更金贵了

  密云水库建成前,北京的活鱼供应主要来自于京郊零星分散坑塘,甚至于北京龙潭湖、什刹海、积水潭、和颐和园等等水面都被利用上了,但一开始一年连百万斤鱼都做不到,均摊到每一个人,只有区区几两,可以说少的可怜。

  所以北京人讲究吃鲤鱼,所谓无鱼不成席,过节时上一盘红烧鲤鱼就算高档菜肴了,每一次天津方向运来的带鱼、海杂鱼上市,马上长队如龙,抢购一空!

  鲤鱼的肉比较粗,谷雨前世去过台儿庄和微山湖旅游,连续吃鲤鱼,简直吃怕了,压根就不喜欢吃鲤鱼,所以把红烧鲤鱼作为主菜......

  谷雨把养鱼作为补充蛋白质最重要的办法之一,为了增加鱼类供应,办法都想尽了,比如利用工厂余热的循环冷却水养鱼,又比如建立北京商品鱼基地,鼓励专业养鱼,推广先进的养鱼技术等等。

  随着养鱼技术的突破,北京人工养殖的鱼越来越多,这两年市民"吃鱼难"的抱怨越来越少,鲤鱼不再是北京人逢年过节改善生活的"高档菜",而是以家常菜的身份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再过两年,鲜活鱼供应慢慢实现了四季上市,连年有鱼...

  虽然北京市是这么报告的,但谷雨并不放心,不过连续几个鱼摊看下来,这个时间段没什么活鱼了,基本都卖光了,只剩下死鱼,他就有些微微皱眉,很明显,产量还是不够!

  还有他发现盛鱼的竟然是铁皮桶,这玩意搬运多不方便呀,他脑海中立刻浮现起了塑料桶,国内塑料产量还是太小,这一块投资必须加大!

  再注意看,鱼类产品很单一,四大国产鱼加鲤鱼,大部分摊位海鱼都卖光了,只有一个摊位,还有几条带鱼和冷冻海鱼,显然海鱼捕捞量还是不够,还是要加强。

  而河虾以及泥鳅、黄鳝的数量很少,价格也相当昂贵,所以反而还有很少量的存在,谷雨喜欢吃黄鳝,所以容强询问黄鳝价格,黄鳝每斤七元八角,一位老太太买了半斤,嘴里在发牢骚:"这么贵,吃了成神仙啦!"

  还有人边采购边咕噜:"看,国庆十周年刚过,国家啥事未干,首先涨价,米面油菜没一样不涨价的,什么价格改革,叫涨价改革才对!"

  谷雨脸色微微发红,女儿张一思一直强忍着笑意,看着脸上有些精彩的谷雨,容强则要求称两斤黄鳝,还让师傅杀好。

  那位老太太看到容强买了这么多,有些羡慕的嘀咕,"解放军就是好,一买就是两斤,眼都不眨,钱真多呀!"

  "大姐,你误会了,我们两口子都是南方人,以前在南方时,我男人在部队里面,就喜欢冬天带着战士们,在水田里挖黄鳝,调到北京后主要吃食堂,今天看到了就买多一些,打打牙祭!"

  "这样呀,那是要多买两斤!"

  容强笑着问道,"大姐,现在物价涨得快,你怎么不囤点日用品呀?"

  "前两年跟风囤的盐酱醋糖这些东西,到现在还有不少呢,亏了一百多块钱,我家里的老东西三天两头的念叨,这会不跟风了,国家怎么也不会由着米面乱涨价!"

  老太天这么说,谷雨挺满意得点点头,经过几番教育后,群众的见识增长了不少呀,先易后难的放开是对得。

  张一思听则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老太太看了一眼,"你们两口子都是解放军,职务好,生的这个闺女真俊呀,嫁人了没?我侄儿是大学生......"

  张一思闹了个大红脸,容强笑着说道,"倒是处了一个对象,不过日子还没定下来!"

  "哎呀,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

  老太太念叨两句就离开了,谷雨一家人让师傅杀掉黄鳝,然后又来到了蔬菜点看了看,蔬菜的情况更好一些,不过也相当麻烦,因为北京和上海、天津不一样,可以用轮船从其他沿海地区调运蔬菜。

  长途蔬菜运输只能依赖铁路,而现在火车的速度很一般,所以北京的河鱼和新鲜蔬菜运输绝大部分是依赖城市周边。

  而且北京位于北纬39度,霜期有170天左右,一年约有4个月不能在露地种,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数百万城市居民能够常年吃到品种繁多的新鲜蔬菜,自然是个不小的问题。

  北京和天津距离很近,夹在两个大城市之间,北京、天津的郊区历来就有不少菜田,不过北京解放初期,也就三万多亩菜田,产出很有限。

  两地解放后,鼓励河鱼养殖和蔬菜种植,近郊鱼农、菜农增加了不少,但等到中央进入北京后,北京人口骤增,蔬菜供应竟然出现了排队抢购蔬菜的现象,这也让中央相当恼火,再怎么着也不至于青菜都吃不上,国家迅速启动大城市的菜篮子工程。

  1947年,中央在北京和天津近郊划出了二十多万亩土地,后来又增加了五十万亩,指定专门用于蔬菜生产,以供应北京和天津的蔬菜。

  政策明文规定:这些专业菜田必须常年种菜,菜农所需粮油等物资,由国家出售,由两市蔬菜公司与菜农签署规定数量的包销合同,并组织力量运输,超出部分由菜农自己销售。

  为了加大温室蔬菜产量,两地在廊坊专门成立了国有的北方温室蔬菜种植公司,在研究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的同时,大量供应各种反季节蔬菜,其所需玻璃由唐山玻璃厂制定供应,同时,国家还大抓豆制品、酱菜和咸菜生产,以豆补菜,以咸补鲜......

  为了保证蔬菜运输,两市蔬菜公司又被批准购买了大批汽车,按照最经济合理的流向,昼夜不停地将蔬菜由近郊产地运送蔬菜到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然后再由菜贩子分销到各个小市场。

  一连串手段下来,大城市的蔬菜供应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不过蔬菜供应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为了保证供应,片面追求数量,造成蔬菜上市大起大落,淡旺矛盾扩大,供应经常不足。

  谷雨一边想着北京市上报的资料,一边询问西红柿、黄瓜这一类蔬菜,摊主就纳闷了,"解放军同志,你是不是不经常买菜呀?"

  "是呀,主要吃食堂,今天放假,陪着家属过来转一转!"

  "我就说嘛,你怎么说这么外行的话,现在是五月份,番茄黄瓜压根没上市,只有温室大棚有很少量的供应,我要是能够批到就发财了!"

  谷雨微微皱眉,"发财?很贵吗?"

  "当然很贵,现在番茄一斤三块三,比肉还贵呢,就那边,看到没,那个摊位可以买到,您要想吃,还得一早去他哪里买,别的地方买不到!"

  谷雨有些纳闷,"怎么就那个摊位买得到?"

  "为什么?你说为什么?人家后面有人呗,有亲戚在蔬菜公司,总是能够批到精贵的东西,他娘的,番茄一块六的批发价,一斤就能赚一倍多,真是黑心......".

  谷雨眉头紧锁,"这利润确实有些高了。

  "何止是高,这就是三反要坚决收拾的

  腐败分子!"摊主愤愤不平的说道,"我打听过了,这市里的蔬菜公司在廊坊那边国有的温室蔬菜种植基地有股份,据说两家有长期收购协议,价格每年订一次,今年是一块三一斤。

  蔬菜公司拿到的番茄,按理说应该随行就市,谁的价格高卖给谁,可那群孙子只加了三毛就对外卖了,连油费都未必够,我私底下打听过,卖出去的收入三七分成,大头被那群头头贪污了!"

  "你了解的这么清楚,怎么不去举报呀。

  "市面上的蔬菜价格每天都在变,早晚都不一样,记录价格的都是蔬菜公司的人,谁知道他们记录的是什么价格,我没有证据,说了也没人信呀!"

  谷雨没想到蔬菜公司都有么蛾子,想想也对,反季节大棚规模不大,产量也不多,压根没人在意,而记录价格是蔬菜公司,对外销售的也是蔬菜公司,只要做做手脚,谁也看不太出来。

  而且把价格报低了,市里看到了也高兴,搞不好还会夸奖蔬菜公司打压物价有功,至于蔬菜公司是否能够盈利,在这个时候压根不重要。

  在物价上涨时,国家甚至于还要补贴蔬菜公司,能不亏钱就是成功,而一个搞得不错的单位,自然不会怎么查。

  谷雨进一步想到,这些服务于民生的国有公司是不是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许可以查一查,查出问题后,进行一些必要的裁撤合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