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谷雨心情大好,哔哔不断时,此时一艘专列正将东风5洲际导弹运到发射场,刚刚当选的中央局候补常委聂荣臻同志陪同已经退休的周恩来同志,在新任的航天科技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杜和(退役中将)和总经理袁于公、总设计师钱学森等陪同下,参观了东风5。
周恩来同志看了一样直径三米多,全长三十多米的庞然大物,有些感慨地说道,“学森,这一发有把握吗?”
“我们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于公同志,你是总经理,你来说一说!”
袁于公非常有意思,1930年,他从北京汇文中学考入辅仁大学,次年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3年秘密入党,然后被要求转入物理系学习,并在1936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英国学习空气动力学。
二战结束后,中英开始合作,袁于公先进入英国飞机工厂实习,1942年回国之后,袁于公被安排到航天科技导弹组装厂工作,历任导弹组装厂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中航科技总工程师、副总经理,1959年初被提拔为中航科技总经理。
袁于公点点头,汇报道,“总体设计部门针对试验发现的问题,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10项较大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和作战使用性能!
我们制造部门也对平台、计算机、伺服机构,还有发动机、结构、弹头,包括诱饵、突防这些东西,进行了重新复核,下力气解决了信号屏蔽、干扰、元器件多余物等等问题……”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又回头看了看这个庞然大物,和身边的聂荣臻同志说道,“以后我就看不到了,接下来的工作就委托你了!”
周恩来同志多少有些遗憾,洲际导弹是基本成功,但离定型还远,卫星吧,至少还要一年,如果给他选择,他当然希望继续干下去,可以亲眼卫星上天,不过没办法,谷雨同志不乐意,他也无可奈何,他不可能和谷雨同志硬扛,幸好聂荣臻同志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聂荣臻同志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从来没想过能成为常委会成员,而且接替的还是周恩来同志这一摊子工作,只能感慨命运的造化无常,他能做的只能是握紧周恩来同志的双手,并表态,“我一定努力做好!”
次日晚间,随着操作员按下红色按钮,东风5号火箭呼啸而出、直刺苍穹,尾焰划亮夜空,半个月亮都被照亮了,建筑物晃动,仿佛遭受了一场大地震的打击……
在指挥部外面围观的战士们都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不过指挥部内所有人屏气凝神,默默等待着,接下来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决定了这一次耗资巨大的实验的成败。
周恩来同志看着表,默默数着时间,东风5预定射程是12000公里,平均速度为每秒5—6公里,这也就是说,东风5要在天上飞上了三四十分钟就可以砸到美国,当然了,这一次实验并不是全射程实验,时间不一样,但三十多分钟是需要的。
就在周恩来同志看表时,聂荣臻同志则盯着显示屏,如果导弹飞行正常,代表导弹飞行数据的红点就会和蓝点重合,相反,则就是失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除了测控人员,其他人都屏气凝神等待着,等待着,终于到了最后一段,这也是上一次计算机软件失误,出事的那一段。
但这一次不同,导弹继续按着预定的路线飞下去,红点和蓝点重合,就要到达最后一个测控点,到了,到了,终于到了!
十分钟后,大喇叭响起,“罗布泊基地汇报,东5二号弹成功击中预定靶点!”
顷刻间,掌声雷动,响彻天地,无数同志兴奋得互相拥抱,互相拍着对方的肩膀,很多很多同志忍不住热泪盈眶……一向意志无比坚韧的周恩来同志也有些忍不住,他微微侧身,擦了擦眼睛,能够在洲际导弹成功发射后,离开政治舞台,对他是莫大的安慰!
聂荣臻同志找到周恩来同志,与他拥抱到一起,周恩来同志拍了拍他的肩膀,松开手说道,“荣臻同志,好好干,尽快让卫星上天!”
“没有你的领导,李强同志和我都有些不安呀!”
“要相信自己嘛!”周恩来同志笑着说道,“看到你这样子,我越发感觉谷雨同志的决策是对的,我们一步步变老了,若是年青同志接不上趟,那还了得?”
聂荣臻长叹了一声,又与周恩来同志紧紧握手,周恩来同志摇摇头,“不要这样子嘛,又不是见不到,年中的中央工作会议,我还是会参加的嘛!”
“也是,一年总会见到几次的!”
而在半个小时后,正在专列上的谷雨收到了导弹成功发射的消息,他笑着把电报递给林彪,“第一次基本成功,这一次完全成功后,在测试几次,就可以进行全射程实验了!”
“导弹全射程实验就算要有所遮掩,怎么也要有八九千公里,从国内打到南洋省,射程似乎有些不够!”
“我准备从天方省发射!”谷雨站起身,来到了他身后的世界地图,拿起笔把天方省和南洋省连接到一起,然后笑着说道,“位置要选好,打一万公里,既可以稍稍掩饰一下真正的射程,又可以让美国人清楚知道我们够得着它们,不是苏联那种8000公里射程的火箭……”
林彪想了想说道,“天方省要构建导弹发射场,又要用舰船运过去,一路上事情肯定不少!”
“顺便也检验一下海空军嘛,不用担心他国干扰,这是军事试验,不是战争部署,美国人也没有任何理由拦着,我们按照国际惯例,该通知的通知到就行!”
“印度人可能有一些想法!”
“其他经过的国家提前通知,印度实验完再通报就行了!”
杜恒宁想了想,在一旁问道,“印度这个民族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优点也有很多,我们这么干会不会太过刺激印度的民族情绪了?”
“我们最担心印度的是什么?是担心印度拥有核武器,可以攻击我国吗?并不是,印度就算能够制造出核武器,也处在我们的导弹攻击范围内,他们不敢造次!
我们真正担心的是印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完全控制南亚,截断我们与天方省、昆仑省的联系,现在印度被分成了好几个,这一层担忧已经基本没有了。
不过印度的野心到现在也没有消除,而印巴海三国又与英美关系太深,所以我们需要刺激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加强军备,如此既可以逼着南亚三国与我们交好,让我们可以不断获得优质铁矿石,又可以拖延印度经济的发展,搞军工多花钱,看看毛泽民同志越来越少的头发就知道了!”
林彪同志也笑着说道,“美苏英三国一直想让印度牵制我们,我们就遂了三国的愿望,鼓励三国敞开口子给印度供应各种现代武器,一旦印度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就安心了!”
“你说到点子上了!”谷雨点点头,“去年印孟海三国打了一仗,我们的好处不小,今年飞机、坦克都卖得不错,要加大推销力度。
常规武器只要有客户要,就可以卖,大胆的卖,没什么好顾忌的,我们现在有了洲际导弹作为盾牌,敢惦记我们的就只有美国,而和美国打仗,我们装备比不上,游击战的效果更好……”
说完,谷雨把基辛格那本《核武器与对外政策》拿了出来,“老黄,你是国安委副主任,这本书要好好看看,基辛格要多加关注,这是难得的看明白了现在局势的人!”
林彪笑着说道,“王若飞同志已经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了,我已经看过了好几遍,基辛格分析得虽然有道理,但既然苏联一直为世界大战做准备,我们也要有一些必要的防范!”
“一旦爆发了世界大战,就一定是核战争,我们要想阻遏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定数量的核弹头和核载具是必须的,明年葛洲坝就要拦起来了,再过两年就能发电,我们在周边配套的铀浓缩厂也在同步施工,到时候按部就班的不断生产就行,现在的关键是把枪擦亮了,再把核潜艇搞明白了,就基本不用发愁了!”
“要做好这两条,还需要一些时间,怎么也要五年吧,这段时间是最虚弱的时候!”
“越是虚弱,越是要强硬!以前没搞出来,咱们要小心陪着笑脸,但现在搞出来了,就要防止美国人铤而走险,我之所以要到天方省发生导弹也是这个目的,必须让美国知道,我们够得着他们,哪怕只有一颗核导弹,他们也要小心翼翼,这样,五年的时间拖一拖就过去了!”
林彪点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兵者,诡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专列从正处在旱灾中的华北大平原掠过,过黄河在郑州转向,然后一路向西,来到了西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谷雨终于看到了华德—56飞机。
如果没有看到飞机实物,飞行速度800公里/小时、翼展27.00米、机长31.40米、机高9.40米,不过是几个数据,但当谷雨实际看到这个庞然大物时,他还是相当满意,不管这里面有多少投机取巧,中国第一架喷气客机算是搞出来了,而进入到这个斗兽场之后,就再也没有退出的机会。
在这个时代,各国民航也才刚刚起步,对飞机的要求远不如前世C919时代那么严格,所以按照计划,飞机试飞个两年左右后,就可以量产,这虽然会带来不少安全隐患,但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发展的环境却友好的多,就算掉了几架飞机,也不至于影响到民航工业的发展……
谷雨高高兴兴的围绕着飞机转了两圈,又爬到驾驶舱看了看,他发现此时的驾驶舱和乘客舱还没有那道厚厚的门,不过他也无所谓,这玩意等出了事情再装也来得及。
谷雨下飞机后,先与两位德国总设计师巴德、谭克握手,巴德是东德过来的总设计师,谭克曾经帮着阿根廷搞战斗机,不过到中国后,担任巴德项目中方总设计师,两个德国人搭档,也保证了这个项目迅速走到了首飞阶段。
而中方副总设计师和下面各个部件的中方设计师则主要由中日技术人员承担,以保证对各个模块的控制,毕竟雇佣德国人,不代表被德国人架空,若是被什么都是德国人一手包揽,那还不如让中国技术人员自己开发呢!
次日西安阎良试飞基地阳光明媚,天空无云,室外温度8摄氏度,是一个飞行的好日子,华德—56在滑跑约900米后升空,在空中飞行了35分钟后顺利降落……
整个过程波澜不惊,完全没有想象得那么引入瞩目,甚至于为了避免苏联的不满,东德都没有派出重量级官员过来,只有东德大使在场。
谷雨也微微松了一口气,上了天就行,接下来就是一个个问题排除和解决问题,或许接下来的试飞会出现重大事故,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中国的民航工业肯定可以发展得比较好,而决心,他一点都不少。
谷雨与东德大使握了握手,互相说了几句祝贺的话,而在考察了华德—56的试飞后,谷雨也听取了中航总公司中短途涡桨运输机运7的研发情况,负责这一运输机研发的是安东诺夫的副手唐勋治。
新中国的飞机制造业除了苏联培养的人才以外,民国时期美国和意大利培养的数十名工程师也比较关键,比如唐勋治,他就曾经是KMT时期的南昌飞机厂设计师。
抗日战争初期,南昌飞机制造厂被日本人炸毁,不过这批技术人员大多被新生的人民政权接受,并在其后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不用如民国时期那般憋屈了,唐勋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过去二十年,唐勋治不仅仅协助安东诺夫,也在40年代后期出师,主持了好几款小型运输机和滑翔机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这款中短途涡桨运输机研发比较顺利,已经基本完成了具体设计,即将进入到样机制造阶段。
谷雨默默听完,心情很好,安东诺夫负责研发的中程运输机运6目前进展也比较顺利,如果一切顺利,到1965年,获得两款运输机之后,解放军的机动性就将有明显的提升。
至于块头更大的大型运输机,谷雨就不那么着急了,除非现在大英把康威卖给中国,要不然他现在真没有启动大型运输机开发的冲动,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还是等到七十年代吧!
会议接着讨论起轰—6(米亚—4),有两架从老毛子购买的样机,还有大批技术资料,米亚—4的仿制工作本应该比较顺利才对,不过空军对这个样子货十分不满,经过测试,米亚—4最大载弹量时的航程不到6500公里,在9吨载弹量、65吨燃油条件下,实战航程为5500公里。
这样的技术指标也就意味着连夏威夷都够不着,按照空军司令员常凯林同志的说法,我们被骗了,如果不能把米亚—4的问题解决掉,他都没面目去见寻怀周同志……
在经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米亚—4的仿制自然被放在后面,虽然米亚—4的发动机AM—3在获得了米库林的指导后,十分顺利得仿制成功,但试飞时发现米亚—4的性能不稳定,差一点出现严重事故,所以对米亚—4的仿制迟迟没有启动,也不完全是钱不够这个原因。
而会议上,提到这个家伙时,中航总公司一边懊恼,一边提出米亚—4机体细长,起飞重量大,内部空间大,可以研发一款加油机,以提高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如此一来,换装两个战略轰炸机飞行团,再加上加油机的需求,估计也有一百架左右,可以有效得平摊成本,不至于装备不起。
林彪同志现在负责航空产业,此次出行,他和谷雨一路交流,知道谷雨心思都在有限战争上,对仿制米亚—4不是很上心,也舍不得花大钱仿制。
既然如此,还不如不断试飞两架购买的米亚—4,搞清楚具体性能,也摸清楚存在的种种不足,然后再进行改进,这就类似飞机试验,如此一边仿制,一边改进,虽然耗时较长,但至少不会在装备阶段出事,若是造了一批出来,然后时不时出事,那损失太大了!
谷雨听完,表示认可,此时他真心不着急,说起来很搞笑,这款战略轰炸机一旦大批生产,中国威胁不了美国,反而可以轻松攻击苏联全境,所以在目前中苏关系还算不错的当下,谷雨确实没有任何仿制的冲动,避免引发老毛子过激的反应。
他甚至准备到莫斯科,和赫鲁晓夫说一边,你把我们坑得不轻,我们拿到米亚—4仿制吧,花钱不少,但实际用处寥寥;不仿制吧,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搞来的这个东西总不能晾着吧!
赫鲁晓夫肯定有些忌惮,肯定要询问他准备怎么办,谷雨会告诉他,中国暂时不会仿制,先尝试通过试飞把这款飞机的性能摸透,或许会再购买几架,等到未来有合适的大推力发动机时,再换发改装也来得及,如此安抚一下赫鲁晓夫……
谷雨猜得非常准确,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一向危机感很强的苏联红军也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威胁,虽然中国并没有任何针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动作,但心虚的老毛子还是要讨论一番。
中国搞出中子弹后,老毛子回过味来,中国用新型坦克换了米亚—4,然后又搞出了中子弹,把苏联坦克威胁扼杀掉,而米亚—4大量生产后,却可以袭击苏联全境,这,这也太亏了!
虽然这更多的是事后诸葛亮,但并不妨碍一些担心中国的将领鼓吹中国威胁论,看到报告后,赫鲁晓夫相当头疼,谁知道会搞成现在这样。
不过看到中国迟迟没有仿制米亚—4,赫鲁晓夫就有些奇怪,我们该给的技术都给了呀,他忍不住询问技术人员中国有没有制造能力,答案是有,中国能造图—4,制造米亚—4的能力是有的,区别不大!
既然有能力,技术资料也有,为啥不仿制,唯一的理由只有一个,中国人发现米亚—4航程不够,觉得实际意义不大,就不那么着急,这恰恰说明中国目前对苏联并无敌意……
想明白这一切之后,赫鲁晓夫心情好了不少,此时四国外长会议谈了几轮之后,已经确定要进行首脑峰会,虽然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哔哔了一番,但美国新国务卿还是在日内瓦给葛罗米柯准备了一封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信件。
这封艾森·豪威尔亲笔信邀请他明年上半年合适时期访问,同时还希望赫鲁晓夫说服中国参加巴黎领导人峰会,以讨论核裁军问题。
赫鲁晓夫收到信之后,自然高兴无比,终于可以与美国总统面对面交谈了,但同时他也对中国可能的捣乱不放心,所以他权衡再三,准备这一次会面与谷雨好好谈谈。
除了尽快敲定中子弹转让协议以外,他还决定退一步,也邀请谷雨去巴黎,虽然苏联不愿意中国掺和欧洲事务,但谷雨可以谈一谈核裁军和禁止核试验嘛!
赫鲁晓夫的心情不坏,还有一个原因,1959年苏联的粮食产量虽然不如预期,但赫鲁晓夫最爱的玉米却获得了难得的大丰收,这恰恰证明了他发力玉米种植的战略正确性!
苏联玉米的大丰收,也让赫鲁晓夫对中国可能减少玉米供应不那么紧张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苏联也不适合长期过多的进口中国玉米,有个四五百万吨中国玉米,苏联玉米总产量就超过了两千万吨,虽然离吃肉达到美国水准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好歹也是明显的进步。
不过高兴之余,赫鲁晓夫也有烦心事,谷雨警告过的官僚瞎折腾确实出现了,哪怕是莫斯科都有,他就发现,“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
官僚主义,越来越多的官僚主义,让赫鲁晓夫的种种改革举步维艰,哪怕他已经大权在握,但还是隐隐感觉到他被一堵墙限制住了,更头疼的是,他的改革措施到了下面,非常容易变味。
最典型的就是农民副业问题,在执政初期,推行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政策之后,不少农庄职工确实对公家的活儿不太上心,对自己的副业生产却很积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庄产量不佳。
赫鲁晓夫无法接受集体农庄产量上不去的现实,就在1958年做出了三手改革,一边取消了农民副业生产,一边提高农民待遇,最后还取消了拖拉机站,卖给集体农庄。
如此一来,农民既提高了收入,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集体农庄的生产上,而且还消灭了集体农庄的资本主义,拖垃圾站的官僚化、政治化也被消灭,可以说一举四得。
但1959年关键农产品的产量还是不行,国家花的钱反而更多了,更麻烦的是,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迅速减少,为了弥补这部分缺口,苏联不得不从中国进口了更多的水果、罐头等物。
赫鲁晓夫怎么也想不通呀,我的政策明显没问题,为什么适得其反?经过一系列调查,赫鲁晓夫吃惊的发现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表面原因是集体农庄购买拖拉机,不得不举债贷款,如此给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减少了。
但深入调查发现,集体农庄的管理层有一大堆问题,不仅贪污腐化十分严重,而且还消极执行中央决策,比如种玉米虽然相对简单,但也有诀窍的,比如点眼,比如株距等等。
可集体农庄的管理层压根不培训,拿到种子后就直接发给农民,生产出来的玉米产量低了,甚至绝产,然后又推给下面,还说本地不适合种玉米……
而地方官们也十分消极,中央文件写的很清楚,要按照全年积温来区分玉米产区,但是西伯利亚还是发了不少玉米种子,这也让赫鲁晓夫愤怒无比!
赫鲁晓夫想来想去,把矛头指向了干部队伍,很多人都是钢铁时期提拔的,他们对钢铁感恩戴德,消极执行中央决策,必须加大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驱逐那些潜在的钢铁分子……
1959年11月1日,就在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夕,谷雨乘坐专机前往苏联,次日来到达莫斯科,然后与赫鲁晓夫进行了会谈,两人见面的第一句话,谷雨就笑着说道,“尼基塔,我看过了你和尼克松的辩论,非常有意思!”
赫鲁晓夫瞪着眼睛问道,“谷,你认为谁赢了?”
谷雨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说道,“尼克松说14000美元可以卖一套大房子,最后一句话,只需要一个月还100美元,按揭合同持续25到30年,也就是说,最后要还3~3.6万美元,美国资本家赚发了!”
赫鲁晓夫听完,哈哈大笑,“无比贪婪的资本家,有这么一群人在,资本主义必然会失败!”
“但尼克松提到的不足也是实实在在的,在人民缺乏房子时,他们会感激免费分配的楼房,但等到人民有了房子后,他们会嫌弃这个,嫌弃那个,他们会羡慕那些拥有大厨房的房屋,他们会喜欢听美国的音乐和电影,这将构成我们未来巨大的挑战!”
赫鲁晓夫摇摇头,不以为然,“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或许苏联会解决,但现在中国还差得很远,我们很落后,既没办法免费分配住房,也不可能让人民可以住上拥有大厨房的大房子,我们现在甚至还没有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由于纺织品供应不足,我们不得不推迟取消布票的时间……”
谷雨一上来就叫苦,赫鲁晓夫自然也要劝说,“既然如此,中国不应该修建高速铁路,哪怕只有短短不到两百公里,那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华而不实!”
谷雨摇摇头,“尼基塔,你还是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庞大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出行压力,我国发展高速铁路不是为了显摆,而是迫于现实的巨大压力!
而且我敢断定,这样的高速铁路只要修通,过不了几年就可以盈利,绝对一本万利,若是贵国愿意出资,我国愿意给予一部分股份,用不了几年,贵国就可以收回成本并盈利!”
赫鲁晓夫压根不相信,“谷,你不是商人,我也不是资本家,你游说错了对象!”
谷雨能说什么,只能说大傻逼,给你赚钱的机会,你都不要,就在此时,赫鲁晓夫终于忍不住提到了艾森·豪威尔的邀请,如同一个向大人炫耀的孩子。
谷雨听完,又给他泼凉水,“尼基塔,明年是美国的选举年,艾森·豪威尔时代即将落幕,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将直线下降,我记得当年杜鲁门这个时候,甚至于被麦卡锡攻击的连白宫的大门都怎么出!
而美国的竞选年总是充斥着各种反共产党话题,明年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共和党的候选人肯定是那个极端反共产党的副总统尼克松,而民主党的候选人很可能是以反共产党出名的年青参议员,两个同样以反共产党起家的政治人物竞选,你觉得会有什么收获?”
赫鲁晓夫立刻傻眼了,他光顾高兴了,忘记了这一茬,而谷雨今年上半年的捣乱,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不让两家今年谈,而到了明年,面对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各种狗屁倒灶的说辞,赫鲁晓夫的暴脾气怎么可能忍得住,到时候是什么结果也未可知。
他恼火的说道,“那怎么办,难道要等到1961年美国新总统上台吗?”
“当然!”谷雨很肯定地说道,“尼基塔,艾森·豪威尔是二战美国的军事统帅,经验丰富,威望很高,想从他手里获得好处,难度是非常大的!
但下一任美国总统就不同了,不管谁上台,在二战期间都只是非常普通的人物,他们缺乏威望和影响力,我们才有可能占便宜!”
赫鲁晓夫眼珠子转悠了一番,不以为然道,“但缺乏威望和影响力,可能什么决定都做不了!”
谷雨心说你想要艾森·豪威尔做出什么决定?是想让美国从欧洲撤军,还是让美国接受两个德国?不过是扯犊子,给人看一看美苏和解罢了,你还想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别做梦了!
不过话到嘴边,他没有继续,压根没必要和他辩论,谷雨笑着说道,“好吧,我希望您能够成功,如果能说服美国人放弃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导弹,那将是一件非常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好事!”
见谷雨嘻嘻哈哈,赫鲁晓夫更加不爽,他憋着气说道,“艾森·豪威尔也委托我劝说你参加巴黎领导人峰会!”
“多谢您的好意,不过我对欧洲事务没有兴趣!”
“你不是要去法国和西班牙访问吗?”
“我只是和米高扬同志开一个玩笑罢了,佛朗哥能给中国什么?他根本给不了太多,我为什么要去访问,为他站台呢?”
“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米高扬同志很不尊重,您不要忘记了,他在三十年代帮助过你!”
在赫鲁晓夫看来,谷雨能够成为环太党领导人,和苏联的扶持有着莫大的关系,可他都做了什么?一个大骗子!他欺骗钢铁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连米高扬都戏耍,这也太过了!
不过听完了赫鲁晓夫这句话之后,谷雨的脸色慢慢凝重起来,他开始了发泄,“尼基塔,你说米高扬在三十年代帮助了我,恰恰相反,这是我党的耻辱,非常大的耻辱!
中国是一个大国,谁成为中国环太党的领导人,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决定,可钢铁是怎么干的?他利用共产国际胡乱干涉我党的内政,指定了一个又一个不靠谱的领导人,给我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霹雳巴拉狠狠骂了钢铁一顿后,谷雨似乎发泄够了,“尼基塔,我今年51岁了,看起来这是政治家的黄金年龄,但我的几代家人都没有活过六十,我也可能这样,我必须早早考虑接班人,每一次看到米高扬,我就想起了当年,若是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会出现什么?”
赫鲁晓夫瞠目结舌,他没想到谷雨竟然这么说,他不得不澄清苏联绝不会干预中国内政,甚至直言根本没能力干预,他连近在咫尺的波兰都没办法……
虽然赫鲁晓夫做梦都想干预中国内政,但他很清醒,不是傻逼,知道那绝不可能,但谷雨为什么说这些呢?他到底什么意思?
“尼基塔,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对各国党非常友好,并不愿意干预其他党,也可以接受中国党走一条与贵党有些分歧的道路,但你也同样不年青了,你肯定也在考虑接班人,而你未来的接班人会不会和你一样对华友好呢?我也不敢肯定!
若是未来我党内部出现纷争,贵国有人出来干预,很可能会掀起一场大乱,我想这也不是贵党所希望的,前段时间,我和米高扬提出的三个问题,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此。
虽然我党从来都不愿意掺和东欧和其他共产党党的事务,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人打着我党的名头行反苏之实,这也严重削弱了贵党对东欧和其他共产党党的领导,这也使得贵国一些人对我党产生了误解!
另外贵我两国之间也存在着不少其他纠纷,这些问题很多东西短时间没办法解决,基于以上种种,我很郑重的提议,贵我两党还是适当保持一些距离好!”
种种迹象表明,赫鲁晓夫已经有些吃不消中国的影响力,现在他与中国修好,也实在是没办法,与其被动的等待赫鲁晓夫出牌,让这个时不时脑袋抽筋的家伙乱折腾,还不如主动提议,咱们离得远一些好,然后划出一根根线,大家只要不触线,爱咋搞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