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中不愿意美国人出现在印度,但谷雨那番话还是有些作用的,而且现在中国陆军正在马来亚进攻日军,看起来1943年拿下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攻入苏门答腊都有可能,若是被中国人一家占领,就算中国人按照承诺退下去,也会留下一大堆麻烦。
印度不能再闹腾了,必须动员起英印军,参与到接下来的马来亚光复战役中,要不然大英的马来亚殖民地搞不好就会变成法国人的越南,除了有个名,什么都没有……
丘吉尔权衡了一番,同意邀请谷雨和史迪威一起“说服”印度本土势力领导人,即便是个人名义,也可以让印度安分一些,这就够了。
至于以后,丘吉尔也想好了说辞,大英也不是不退,但印度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把头绪理清楚再退,不是应该的嘛……
在做出指示后,丘吉尔又想起了中国和苏俄签署的那份联合公报,很明显随着中国的崛起,苏俄已经打消了侵略外蒙的野心,横亘在中苏两国之间最大的障碍边界之争已经基本祛除。
中苏边界问题解决了,中英印度边界也已经解决,日本战后必然遭受到严厉惩罚,而中南地区中国又占据了越北和老挝,从战略上形成了对中南各殖民地和小国的凌压之势,战后的中国真是让人羡慕呀,根本没有牵挂……
中苏又都是红色国家,中国崛起离不开苏俄的扶持,若是这两家继续联合起来折腾,大英给中国四个海外省岂不是自找麻烦,丘吉尔相当烦躁,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人应该在梦想着阳光下的地盘,又对印度独立不放心,应该不会直接拆大英的台吧,就算要拆台,也得等到中国稳定了殖民地之后才可能动手……想到这里,丘吉尔又稍微宽心了一些!
相比于丘吉尔犹犹豫豫,患得患失,对敌对友分不清楚﹖在印度的谷雨战略目标非常明确,也压根没什么劝和的心,在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到达印度后,两人先是聊了聊前线情况。
史迪威将军对南线解放军各部的战斗力相当认可,他认为下半年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打垮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主力,应该要加紧速度向南进攻,就算中南半岛有些不稳定,你们有着八个集团军呀,担心什么……
谷雨笑着摇摇头,“将军,马来亚是英国殖民地,我们必须交上主人,这样做什么事情就名正言顺了……”
史迪威看了一眼谷雨,似笑非笑的说道,“司令官,要是叫上了主人,有些事情就不好做了……”
谷雨呵呵笑着说道,“不,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谷雨又不傻,虽然他非常惦记马来亚的各种财物,想着大抢一把,但他又不傻逼,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乘着几十万大军驻扎中南半岛的机会,好好清理一把,敲定好中南三国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格局,加强中国对中南三国的控制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着急向南推进,中南半岛各种遗留问题一大批,战后想回头从来,那就是千难万难,反而容易被美国人钻空子,中美在中南半岛合作不假,但必须以中国为主,他总不能帮着美国人打仗吧……
现在印度局势不稳,英国没什么力量用于马来亚,看起来中国一波推,可以马来亚狠狠捞一把,未来也有深远的影响力,甚至搞出一个南越模式也不奇怪。
但马来亚是英国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橡胶、锡和石油产量都非常大,利益相关,英国人肯定把马来亚当成眼珠子一样看,真搞出了一个南越模式,把善财难舍的英国得罪透了,这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谷雨很清楚,英国衰落的大势已定,放弃南洋殖民地是必然,中国在马来亚最大的敌人是马来人为主的本土势力,是蠢蠢欲动的美国,英国反而更可能是盟友。
那么着急干什么,等英国人稳定了印度,一起进攻也来得及!中国在前面进攻,以打击亲日势力的名义,狠狠收拾一番马来本土势力,把政权交给紧随其后的大英,这样既捞了一大把,又不至于得罪了英国人……
这样做虽然会失去很多短期利益,但长远来说却是赚得,因为英国迟早要走,本土势力被严重削弱,此消彼长,华人势力必然加强,中国的潜势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当然了,大搅屎棍英国人,一旦扛不住了,必然会扶持本土势力,不过那是以后,越往后,中国的实力提升越快,干预起来也容易得多,谷雨自然毫不畏惧,干嘛让美国人插一脚……
问题是英属马来亚的稳定不是美国人要的,美国人要的是马来亚不稳定,战后闹腾独立,或者干脆中美都插一脚,直接或者间接削弱英国的力量,所以史迪威才不断撺掇,并用马来亚的各种利益诱惑,希望中国军队迅速南攻……
看到谷雨不上当,史迪威也就没有继续,他毕竟是军人,不是政治家,政治上的事情点到为止,后面的事情让总统当面和谷雨交谈更好一些。
史迪威紧接着提到了所谓的印度调停,他认为英国人诚信不够,要不然干嘛含糊其辞,不让谷雨和他以国家名义做调停呢?
谷雨听完,哈哈大笑,“将军,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文明,我们听一听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被人讨厌呢!”
史迪威这才明白过来,知道谷雨压根就没什么调停的想法,本来就是这样,英国人没有放弃印度的想法,只是想稳住印度本土派,中美不管是以国家名义,还是以个人名义的担保都毫无意义,还不如扯扯淡。
事实上,谷雨并不认为印度本土势力会如何闹腾,他们不过是乘机要挟罢了,估计要到一些好处,对内有个交代也就行了,他们根本没有革命的胆量,他们比谁都清楚,一旦闹起了革命,他们这些有太多身家的人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中国武力推翻清王朝之后闹腾了几十年,最后收拾残局的共产党把所有的反动势力一扫而光,他们这帮人要是在中国,要么跑路,要么吃枪子,要么在劳改营,没几个有好下场,他们才不会犯傻呢!
事实上,谷雨猜测英国人让中国调停也有威胁的意思,看到中国没?你们再闹腾,让强硬派和共产党势力大了,大英顶多拍拍屁股走人,你们怎么办?准备好上吊的绳子了吗……
谷雨首先见到了尼赫鲁,不过不是在德里,尼赫鲁和他的女儿英迪拉,也就是后来的那位著名的女总理,还有印度著名女诗人乃都夫人,谷雨和夫人,还有叶剑英一行人,前往德里近郊的哥托米拉古塔游览。
众人本想登上塔顶眺望德里全景,但塔阶有300多级,登了一半,身强力壮的谷雨见尼赫鲁有些吃不消,就提议不要再爬了,理由是夫人身体不好,爬高了怕受寒。
尼赫鲁也不推辞,众人半途而下,在塔旁一片柔软翠绿的草地上或坐或躺,休息聊天,尼赫鲁比较健谈,与谷雨谈得很投机。
闲谈间,尼赫鲁将上身长褂脱去,只穿白长汗衫和黑背心,英迪拉见状,忙大声阻止:“父亲,你怎能……”她的意思是嗔怪父亲在中国客人面前不讲究礼貌,有失本国风度。
尼赫鲁全不理会女儿的嗔怪,就在原地表演他的拿手绝技纳顶,也就是拿大顶。他两手和头部着地,倒立起来,惹得乃都夫人大笑,说他是老顽童,在场的人也都笑了,唯有英迪拉眼泪汪汪,讨厌父亲的作派,却又无可奈何。
尼赫鲁表演完毕,要求中国友人也来一手。谷雨是一号﹐肯定不好做这种事情,叶剑英则正值壮年,又看立在一旁的英迪拉含泪欲哭的模样,怪可怜的,他也一贯见不得女士哭……
于是叶剑英同志把孩时学会的几套武术招式施展出来,做了一个侧手翻,直立起来,又两手着地侧翻旋转,继而右手撑地,两腿劈叉,英迪拉看到中国大员也不拘礼节,才破涕为笑……
坐在草地上,谷雨和尼赫鲁探讨起了印度文明……谷雨询问尼赫鲁:“贵国有没有一本记述印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读物,是印度人写的,介绍给中国人?”
尼赫鲁先说没有,继而想了一下又说:“这样的书倒有一本,但不是印度人写的,是英国人写的。”接着,他又问谷雨:“贵国是否有这样的书?如果有,我乐意拜读,并向印度人介绍。”
谷雨笑着说道,“这几年,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不少,我们特别编写了几本,也有英文版,回去我让秘书给您一份!”
尼赫鲁满意的点点头,见中国人上道,说了几句套话后,就不再提及调停,自然也乐得轻松,两人聊了一番确定要分别出版介绍两国的图书后,尼赫鲁对中国能够独立,迅速崛起,自然有些羡慕,嘴上不断说印度独立后,要学习中国。
谷雨心说,你们今天对英国妥协一分,明天就会付出万分的代价,不管怎么学习都没多大效果,谷雨挥挥手,把印度工业和基础建设的成就吹捧了一番,告诉他,一定要珍惜这些宝贵的成就,破坏要远比建设容易。
中国闹腾革命,是没办法,不是我们想革命,是事实证明,中外反动派太过残暴,太过贪婪,不把他们赶走,中国绝没有未来;但革命和战争的代价实在太残酷了,谷雨举了上海和东北为例,一边说,一边连连摇头叹息,真他娘的心疼呀……
听说中国东北和东部沿海的工业区在战争中破坏一空,中国与日本的战争造成了数以千万的伤亡,中国建设至少倒退了十年以上。
谷雨接着又把他见到的中国上海和东北的惨相告诉了尼赫鲁,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劝说印度人,你们非暴力不合作是对的,搞出了暴力活动,很可能会难以收拾……
尼赫鲁眼睛微微有些发亮,谷雨这番话对于压制国大党内的激进派太有用了,你们看看中国搞革命损失有多大,我们有这么好的局面,只要再使使劲,不断增加英国的管理成本,英国迟早要退走,何必胡乱学习呢?非暴力不合作赶走英国人就行了!
接下来谷雨和尼赫鲁又谈到了谷雨的新民主主义和苏俄模式,尼赫鲁惊喜的发现谷雨和他在很多问题的看法非常一致。
尼赫鲁是丘吉尔的学弟,但早在少年时代,他的家庭教师中就有英国左派团体「费边社」的成员,青年时代也深受英国左派舆论影响,所以尼赫鲁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一直怀有正面感情。
尼赫鲁也去过苏俄,他认为苏俄革命这一场伟大的实践具有的重大意义,也都对苏俄有一定的感情,甚至两人都不是很认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尼赫鲁甚至认为,中国独立和统一就是苏俄革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苏俄的努力成功的将新文明文明传播到其他国家,并一步步终结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战争和冲突……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尼赫鲁不方便夸奖苏俄,但他还是仔细询问了中国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实践,谷雨自然大肆鼓吹了一番好处,并把中国近来的成就完全归因于此,认为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
同时他也无奈的告诉尼赫鲁,中国的现状太落后,连像样的数学家都没有,一直解决不了对计划经济的各种计算,只能一步步慢慢来,市场和计划并存。
谷雨很是吹捧了印度的知识分子,认为未来印度独立,以印度人民的吃苦耐劳,以印度知识分子出色的才华,要想发展,学习苏俄搞计划经济,肯定很有前途,不用向中国那样蹒跚前进……
听谷雨这么吹捧,尼赫鲁心情好了不少,连中国都这么看好印度的未来,印度怎么能不努力,一定要尽快独立,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当然了,尼赫鲁虽然有些得意,也知道中国现在的江湖地位很高,他又是夸奖了一番,谷雨则是摇摇头,告诉尼赫鲁,中印这样地盘大,人口多,情况复杂,一大堆问题,实力又不强的国家,又恰逢这样的乱局,最重要的是站好队。
要是站错了队,一个不小心就有覆灭之危,谷雨又举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一战时期的崩溃作为反例,指出站错队的巨大危害,亡国灭种可不是说的玩的……
谷雨接着很谦虚的告诉尼赫鲁,中国革命成功不过几年,一直在打仗,根本没什么家底,除了卖命什么都没有,但凭借着站队正确,又凭借着部队敢拼敢打,才搞到了一大堆好处,国际地位也提高了不少…….
但这个世界,部队能打的国家和民族不在少数,比如印度的廓尔喀雇佣兵是出了名的彪悍能打,英国军官都说,他们比解放军还能打,但因为印度内部事务,上场的机会不多……
谷雨认为,要价是没错的,但要价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别自以为是,万一开价过了头,人家不乐意了,甚至认为你别有用心,那才是麻烦,要知道仗总有打完的时候……
既然英国人邀请,谷雨自然要劝说两句,听了这么一番话,尼赫鲁悚然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谷雨的劝说之意,而谷雨举奥斯曼土耳其为例,更是让尼赫鲁出了一身冷汗。
四个土邦已经成了自治领,要是再闹腾,大英继续动手﹖再接再厉,印度拆得四分五裂,变回地理名词,未来就算独立,印度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见尼赫鲁陷入沉思,谷雨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接着问起了尼赫鲁更多的问题,比如英国内部各种政治势力和他们的政治见解,又比如印度国大党的情况。
尼赫鲁是大英培养出来的人,与英国关系密切,他又感激谷雨的提醒,自然给谷雨耐心得指点一番,同时把国大党的情况介绍了一番……
两人又谈到世界大战、亚洲问题、中印关系等等。综合各次谈话,尼赫鲁有请求中国帮助印度人民摆脱英殖统治、争取独立之意。
而每谈及这些,谷雨的态度都显得含糊,此时他也不便公开热心地声援尼赫鲁的反英复印主张,但谷雨又说道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是不可阻挡的……
两人相谈甚欢,整整交谈了好几个小时,到了晚间,又一起共进晚餐,尼赫鲁知道谷雨似乎不喜欢印度菜,晚上准备的是西餐,两人边吃边聊,一直到很晚,才结束了这一次谈话。
陪同的叶剑英同志总觉得怪怪的,印度那个雇佣兵比解放军能打,哪个英国人说过?中国能有今天,怎么可能仅仅是站对了队伍?哪有这么简单?
还有谷雨对国有制和计划经济的鼓吹,与他在国内的说法并不一致,他虽然认可国有制和计划经济在发展初期的关键作用,但也指出有一些缺陷,必须要想办法完善……
另外对革命的看法,谷雨的态度一向很坚定,整顿各类势力也相当严厉,反常反日期间,消灭了多少人,几百万是最起码的,为得就是一张白纸好作画,这样的人内心深处会反对暴力革命?
所以叶剑英有一种感觉谷雨在忽悠,是刻意迎合尼赫鲁的政治观点,甚至有可能是有意吹捧印度,这怎么可能?印度何德何能,有什么资格让谷雨吹捧?不过一个殖民地罢了!
叶剑英心中疑惑,但并没有问,领导这么做肯定有原因,他现在不理解,以后要在执行中慢慢理解,既然谷书记这么说,他也要这么说,反正在人家的地盘吹捧几句也不算奇怪……
当然了,到印度肯定要见一见人类最大的奇葩之一“圣雄”甘地,甘地此前一直在加尔各答修炼,根本没有去谷雨的想法,但谷雨和尼赫鲁交谈之后,他似乎有所改变,最后敲定两人在孟买见一面。
谷雨先是在英国人和尼赫鲁的陪同下,乘坐列车前往孟买,一行人到达孟买后,站在维多利亚车站大厅,谷雨不由得心生赞叹!拱形的穹顶,高大的石柱,让人仿佛置身雄伟的教堂,而一些精美建筑细节,诸如木雕、瓷砖、铁饰、栏杆等,均透出欧洲与印度传统艺术风格的融合之美……
离开火车站,谷雨一行人在重重保护下,逛起了孟买街道,看到一排排各具特色的洋房,双层巴士,有轨电车等等﹐容强有些好奇的观看起来……很明显,此时的孟买要比上海繁荣多了……
容强回眸一笑,“老谷,你领导下的上海,以后一定比孟买繁荣!”
谷雨拍了拍容强的手,并没有说话!在孟买,谷雨终于见到了纺纱的甘地,与这位印度的精神领袖的会谈,谷雨首先请教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他确实非常好奇……
甘地大肆吹嘘了一番,最后对谷雨说道:“……我的最终目的是要用非暴力来反抗暴力,以非暴力来代替世界上处处横行的暴力,争取人权,维护人类的尊严”。
谷雨对甘地这番大道理并不赞同,反问道:“如果德日法西斯入侵印度,您也用不合作的方式对待他们吗?
甘地毫不犹豫地答道:“不合作!绝对的不合作。我只能和真理合作,绝不能和谬误合作。”
谷雨皱着眉头摇摇头,“甘地先生,您可能不明白德日法西斯的残暴……”
甘地则回答道:“我对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牺牲,怀着很深的同情。如果贵国让一排排的人民,面无惧色地向日本人的刺刀冲,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直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敌人也会心慈手软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谷雨愣了半晌,然后一边摇头,一边站起身,不准备和甘地座谈,倒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而是这个老家伙玩的是半真半假的把戏。
半真自然是印度人被英国人打服气了,知道反抗没用,才搞出了这个符合印度国情的非暴力不合作。而半假自然是此时的形势,甘地明显是故意嘴硬,威胁英国人,争取最大的筹码,要是他真是坚决不合作,又怎么可能跑到孟买……
既然人家是半真半假,谷雨当然不会劝说,他想了想,很严肃的说道,“甘地先生,非暴力不合作,也许符合印度人的处事风格,但我们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我们信奉的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一定要让日本侵略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不达目的不罢休!”
说完,穿着军装的谷雨不再与甘地交谈,而是选择告辞离开,尼赫鲁显然有些意料,不过也没什么,尼赫鲁把谷雨送出门,然后回到甘地的房间,两人相对沉默了一会,开始了交谈……
印度之行之后,谷雨从孟买出发,在军舰的保护下,到达阿曼海,然后进入到波斯湾,谷雨准备坐在军舰上沿着中东省的海岸线转一转……
叶剑英给谷雨介绍起了中东形势。中国购买的那块中东省,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破烂地,一开始是一群穷得掉渣的部落,为了活下去,这些部落做起了海盗,自然而然就把大英帝国招惹过来。
为了保障欧洲至印度及东亚的贸易航线安全,十九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舰队摧毁了波斯湾沿海地区的哈伊马角、沙迦、迪拜等地的海岸要塞,打击猖獗的阿联酋海盗,并迫使各部落与英国签署协议,同意停止海盗行为。
到了+九世纪末,这些小部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派波斯湾代表节制。这帮子部落做不了海盗,日子立刻就苦了下来,为了生存只能靠海吃海,依靠采珍珠为生,日子过得惨兮兮的!
所以听说中国愿意花英镑卖一大块沙漠,而且还允许他们继续在大海上采珍珠,阿布扎比酋长非常高兴,因为中国人要的半个阿布扎比基本都是沙漠,只要把沿海一丢丢人迁走就好,相比于一百万英镑,那点人根本算不得什么,高高兴兴的答应了,协议签了,人也迅速搬走了!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麻烦,阿拉伯半岛各国还保持着部落边界的习俗,只在临海岸线的地方确定彼此的边界,所以购买的半个阿布扎比还要和沙特研究一下边界线怎么划分。
听到这里,谷雨眉头紧锁,“英国、美国和沙特怎么说?”
“沙特态度不明朗,英美的意思是等到战后!”
“英国人不可信,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必须乘着战争期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定下来!”谷雨摇摇头,“这样吧,你和沙特国王联系一下,就说我在波斯湾的军舰上,希望与他在军舰上面谈,当面敲定一些问题!都是沙漠,沙特根本不在意土地,他们更在意的是安全,中国愿意承诺安全!”
叶剑英点点头,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谷雨愿意快刀斩乱麻好的好,他接着汇报起来,麻烦比较大的是卡塔尔酋长。
卡塔尔是一个半岛,与沙特边界问题也要谈,而且卡塔尔已经有一块油田了,虽然在大英的保护下,卡塔尔一年也收不到三瓜两枣,但卡塔尔酋长阿卜杜拉多少有些舍不得,而且他好歹是一个酋长,享受过了地位……
当然了,阿卜杜拉很想拿到那一百万英镑,这可是一笔超额巨款,也知道惹不起大英和中国,所以就提出了一个条件,我走可以,你们得给我在阿拉伯地区找一块地方,让我继续当酋长,而且我好歹有个油田,能不能给一个水土丰饶的地方,让我享受一把……
卡塔尔酋长这个要求不过分,中英两国协议也说得很清楚,安置的工作交给大英,但谷雨有过交代,以后要和阿拉伯人合作,一定要让两个酋长高高兴兴离开,同时还要让他们到处说明,是他们主动卖地,中国人没有强迫他们,大家是公平交易……
中国中东外交专员联系大英,希望给一块不错的地方,让两万人的小部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大英外交部迅速想到了巴勒斯坦,老牌搅屎棍被巴勒斯坦的乱象搞得已经无比头疼了……
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地,也是英国政府实际控制的海外殖民地之一,但一战期间,大英为了安抚犹太人又允诺犹太人建国,放任犹太人移民。
但是大英的话比草纸还不如,在二战爆发前,英国政府搞绥靖政策,就曾下令限制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这使得激进的犹太份子视英国人为背叛者和敌人,他们曾针对英国政府在巴勒斯坦的机关驻地发动了一系列的恐怖炸弹袭击。
等到英国对德国宣战之后,犹太人决定同英国人一同对抗纳粹德军,暂时结盟。不过一部分激进的犹太分子并不认同领导层的决定,依旧是在巴勒斯坦对抗英国政府的统治,为此甚至同纳粹德国积极的接触、靠近,希望与德国一道对抗英国人。
但是随着二战的进行,尤其是纳粹德国的败局越发明朗,更多的犹太极端组织开始破坏与英国的停战合作协议,大规模组织巴勒斯坦地区的反英活动,逼着大英滚蛋,谁让大英的口碑太臭……
随着各种各样的袭击增多,大英不得不在小小的巴勒斯坦驻守了好几万军队,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大英早就腻味了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但这块狗皮膏药又必须处理。
所以大英恶从胆边生,你们这帮子犹太人不是三天两头袭击吗?老子把你们从特拉维夫白城赶走,这一个不错的港口正好用来安置卡塔尔人。
谷雨摇摇头,“巴勒斯坦是个大粪坑,卡塔尔酋长不傻,不会愿意的!我们要给卡塔尔酋长找一个真正能够安身立业的地方!”
说完,谷雨笑着问道,“老叶,你觉得利比亚找一块怎么样?”
“利比亚?”
“利比亚大大小小的绿洲不少,跟英国人商量一下,给卡塔尔一个绿洲和一大片沙漠给卡塔尔酋长,这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