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00章胜利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905 2025-05-12 15:06

  这个约法三章,到底有没有用,事实上谷雨也没有多大底,不过他不愿意和毛泽东同志彻底闹翻,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争论,同时给毛泽东同志开一个口子,让他的路线搞一搞……

  所以谷雨清楚明白的划线,这也是一贯的原则,你有自

  己的一套路线,我可以理解,我可以给你机会试点,但在你的试点出成果前,你不要想着影响我的路线执行!

  同时你应该享有的批评权力,我给你,让你畅所欲言,

  但你可以发言,可以指出问题,也绝不会因为一封信,把你打到九霄云外!

  谷雨自信他选择的这条路才是真正的光明大道!这是被历史检验过的路线,他不畏惧任何挑战!也绝不会讳疾忌医﹐回避这条路线确实有的诸多问题,也愿意让其他同志帮着补充和完善!

  不管老毛是信,还是不信,谷雨都不准备违反约定,他

  也不是那种搞钓鱼执法的人!丑话说在先,若是老毛违约,非要拧着,代替谷雨思考,谷雨也没办法,那就只好让他去

  中顾委休息!

  此时的毛泽东同志还不是他谷雨的对手,他迅速超越无数人,带来的就是根基不牢,有太多人对他不满意……

  很久很久以前,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上,他就想好了万一,没办法,他很清楚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防一手那才是百分之一百的蠢货!

  他一个后世过来的普通人,因为机缘巧合,登上了第一书记的位置,他已经退不下来了,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群人……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谷雨,并不清楚,郑位三同志的另一份担心,如果知道的话,他也许会哈哈大笑,正如他从来不在意面子一样,他也从来不在意权力场上的独一无二,他要的仅仅是完成他的政治理念。

  他如果需要斗争谁,也是因为那位同志不符合他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因为权力,也许有些人,分不清楚权力和政治理念,但他分得很清楚,他也不是那种擅权不放,什么都要管的人,该放的权力他都放了!

  毛泽东同志管宣传、参与军委领导,陈云管财政、管经济,任弼时管纪律,饶漱石管组织,李强管工建委,董必武管法院,王稼祥管教育……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也都是历史证明他们擅长的地方,周恩来如果不是在一些问题上走歪了路,老毛病犯了﹐搞阳奉阴违,他那个秘书长比谁都稳当……即便如此,他也多次警告过他,并不是不告而诛,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即便是郑位三同志的党内资历不够,扶着卵子小心翼翼的做人,谷雨也给了他很大一块,组织工作上有不小的话语权,负责党际交流,国安委的日常工作也让他在管,充分发挥他实事求是,善于协调党内同志关系的长处……

  谷雨扪心自问,他做到了集体领导,对一个人同志都放手任用,轻易不掺和下面同志权力范围的事情,他自身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他较为熟悉,也能比较好发挥他个人特点的领域,比如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把握,军事外交等等决策,还有一些重大科研方向……

  他很清楚,他是第一书记,核心工作是负责指导方向,提供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政治理论,监督其他同志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前进!

  不管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都做到了指引方向的工作﹐而要行使好这份监督权,他必须保证基本的职权和人事控制……军队、国安委的控制,主要干部的人事任免权,这些都是第一书记最基本的权力……

  扪心自问,谷雨已经做到了他个人能力的极致,也做到了极大的克制,所以他也不能容忍下面的同志,挑战他的基本权力,周恩来挑战,那就赶他去美国反省,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回来……

  对毛泽东同志,他有自己的理念,谷雨也理解,所以给了他试点的机会,但同时也和他约法三章,若是他再违背,那也只能对不起了!

  原因很简单,意识形态的解释权,是列宁党领导人政治权威的来源,比什么军权、人事权、安全部门的控制权都要重要得多!

  说句大白话,谷雨思想的解释权只能是谷雨,所谓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是谁给别人听得,谁也不要想着当真!谁要是当真了,谷雨就会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会那么红!

  当然了,若是毛泽东同志也做到了约法三章,谷雨也会保证他该有的权力和地位不会受到冲击,毛泽东同志的存在对党和国家,对谷雨本人,都有重大意义,他同样不愿意有人轻易触碰他苦心搭建的权力框架……

  事实上,谷雨也知道有很多同志对这个权力框架不满意,甚至想着动摇,但没有谷雨的认可,谁敢这么干,就是在挑衅谷雨本人,他准备的中顾委,现在只有一些不管事的同志,还等着开张呢……

  默默考虑了一会,谷雨挥了挥脑袋,战争期间想这些太早,他现在要做的是,通过这场战争获得尽可能好的外部环境,奠定绝对的威望,到时候不管发生什么,处理起来就自如多了!

  就在谷雨对外敲定对苏俄新一轮增援,对内不断敲打干部们的同时,北非的反法西斯战争,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纳粹德国在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南线进攻的同时,也在北非战场发动了一轮进攻,试图重夺利比亚油田……不过战斗的一开始,已经锻炼成熟的粟裕就狠狠得恶心了隆美尔一把!

  德军刚刚发动进攻的今天,盟军一边在前线抵抗,一边迅速组织起撤退,借助已经修建的各个坚固据点,各部互相掩护,装甲部队随时待命,等着德军装甲集团的主力出现……

  隆美尔不断试探,解放军不紧不慢,据点防御,坚决阻击,不断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等待着隆美尔把装甲集团的主力亮出来……

  此时利比亚油田的各种设备早就被拆卸了不少,德军进攻后,盟军十分果断的进行了爆破破坏,德国人想重新启用﹐恢复生产,怎么也得等到一年以后了……

  可怜的隆美尔差点一口血喷出来,此时此刻,他才完全意识到对手的老辣,也变得小心翼翼,当然不敢太早亮牌,只能一路佯攻,试图诱出解放军……

  在解放军撤退的路上,双方不断试探,解放军的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隆美尔愣是找不到突破口,重拳打到了空气中……

  就这样一个进,一个退,战线又一次回到了班加西,而粟裕还在撤退,他的目标是撤到托布鲁克以东,尽可能的拉长隆美尔的战线!等着隆美尔忍不住!

  可怜的隆美尔也只能跟着应,德军的战术风格摆在那里,他只能进,不能退,他无奈之余,甚至有些好奇,中国人这么大踏步的撤退,军心不动摇吗?

  事实上,军心多少有些动摇,还有战士编了一些段子表示不满;而一些英军指挥官们也很是不爽,不过这个时候,粟裕的两位上级表现出了足够的担当,为他承担了压力。

  陈赓同志自然不用说,他自然很清楚粟裕的考虑是对的,击中了德军后勤不足的要害,自然是一力支持,当然了,陈赓的支持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普拉特的支持。

  如果让普拉特本人选择,他是绝不愿意全力支持粟裕,可没有办法,粟裕是他推荐给丘吉尔的,两个人已经绑在了一起,他必须帮助粟裕,挡住来自于伦敦的巨大压力和下面英军的压力。

  而且中国人谨慎的做法,明显是正确的,德国人的攻击力,世所皆知,为了一点面子,死活不愿意撤退,至于吗?你丘吉尔的面子有那么大吗?

  作为大英帝国的爵士,北非和中东英军总司令,能够接触到英国的决策层,了解各种情报,本身又在殖民地待过很久,所以普拉特非常清楚大英帝国的根本到底是什么!

  有了遍布亚非美的庞大殖民地,大英帝国才是大英帝国﹐没有了殖民地,大英帝国屁都不是,只不过是欧洲大陆边上的一块岛屿罢了!

  德国人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陆,确实是个坏蛋,但不是有苏俄吗?给苏俄一些支援,让苏俄倒不掉,等到这两家两败俱伤了,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摘桃子多好呀!

  只要能够挡住德国人的进攻,让德国人冲不过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不至于影响大英的根本就行了,那么着急干什么!什么巴尔干,什么欧洲第二战场,有殖民地重要吗?

  丘吉尔难道不知道,印度很不安分吗?难道不知道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三天两头闹腾吗?难道不知道埃及有一帮年轻人很不安分吗?

  在这个时候,干嘛消耗太多的力气和德国人死磕?大英帝国现在什么家底,难道心里没数吗?希腊战役,新加坡战役两战,早就把底子全部漏了!

  现在的大英帝国就是一个四处漏风的墙,并无多少战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各个大国之间的矛盾,通过巧妙地外交手段争取时间,想尽一切办法巩固各个殖民地的控制,清除各个殖民地不安分的家伙,这比打德国人重要多了!

  而在这段不稳定期,一定要选一个合格的打手,让这个打手为大英冲锋,好为帝国争取时间!中国那么穷,却有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又没有海军,简直是大英帝国的天作之合呀!稍微花一点代价,让中国为大英帝国拼杀,多好的事情呀!

  首相一开始的思路多好,用荷兰半个新几内亚岛的不毛之地就换来了几十万中国军队,挡住了德国人……多少倍的物超所值呢!

  现在想更进一步,让更多的中国人为大英帝国拼命,首相竟然抠门起来,还想重施故技,好歹多拿一些筹码呀,葡属刚果那么点小地方,大英帝国也拿得出手?

  荷兰流亡政府那边好歹还可以谈,葡萄牙竟然还要中国人去打,中国人又不是纯粹的傻子,怎么可能上这个当!

  中国人只是想在中东搞一块沙漠,就算有一些石油,大英帝国缺石油吗?有什么舍不得的!真是不知所谓!

  看看美国人拿出了什么?短短半年,美国人给了中国三十多亿美元的贷款和租借物资,美国人不知道中国人的算盘吗?可美国人还是给了!

  看看中国人给美国人的回报吧,在澳大利亚拼命,在中国东北猛烈进攻日本人,军事上帮着美国人撑过难关。

  政治上,连泰国、朝鲜这样的战略要地,据说中国人已经允许美国支持的势力参与进来,还拿出香港拉拢美国人搞特区!而大英帝国呢?在香港的利益被横扫一空!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虽然普拉特不知道这个成语,但却对丘吉尔的小气相当得不满意,认为他与帝国历史上那些首相差太远!

  普拉特知道,北非的中国人有余力,可以与德国人死磕﹐问题是中国人又不傻,大英给不了太多,利比亚油田又不是中国人的,他们凭什么为大英卖命?凭什么在乎大英帝国的财产?

  所以在粟裕撤退的问题上,普拉特只能支持……再说了,就算伦敦想让中国人不撤,也没办法呀,前线二十万中国军队,英军不过两三万,没了中国人这个仗还怎么打?

  而私下里,普拉特的不满情绪,也悄悄地传到其他英军高层,乃至于英国政府高层那里,很多人相当认可,认为丘吉尔在拉拢中国人的问题上,确实有些欠妥!拉拢中国的力度不够,以至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中国人都快被美国拉拢走了!

  丘吉尔又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下面的不满,可丘吉尔天生的傲慢,让他实在没办法对中国人做出较大的让步,当然只是表面原因。

  最根本的,还是丘吉尔对红色政权的反感和与生俱来的不信任,虽然中国有些粉色,但底子还是红的……看看他们在香港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是一股洪水猛兽呀!

  但形势比人强,此时的丘吉尔面临着不少的压力!首先是来自于美国的巨大压力,美国三天两头的想着在欧洲登陆,这帮子家伙,也不称一称自己有几斤几两!

  虽然嘴上不满,但丘吉尔比谁都知道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这一次想同上一次大战那样,肯定是不行了!

  其次就是来自于国内的巨大压力!从1940年到现在,仗已经打了将近三年了,德国人还是无比的强横,而英国人则损失惨重,本土被炸,人民挨饿,多年积累全部便宜了美国人!有太多人要求丘吉尔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就在五月份,苏俄外长莫洛托夫访问美国,顺便访问英国,美国总统罗斯福表态支持,而丘吉尔则不断推脱,莫洛托夫只能气呼呼的离开,可马上又要和罗斯福会面,怎么办?

  丘吉尔已经想好了,那就是祸水东流,把美国大兵搞到北非,先解决北非问题,同时最好是凭借着北非的胜利,给美国人上一堂课,让他们知道大英的“强大”,所以他才对粟裕这么撤退耿耿于怀……

  面对普拉特的不敬,丘吉尔一开始想换人,他咨询了总参谋长布鲁克的意见,布鲁克并不同意,委婉得说道,“众所周知,普拉特将军是常胜将军,若是换了人,打了败仗,对公众不好交代呀!”

  丘吉尔秒懂,只好作罢,他想了想问道,“如果多给北非一些本土军队作为支援,同时更换余,能否迅速击败隆美尔?”

  布鲁克听到这里,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不得不劝说道,“首相先生,余是一位出色的前线指挥官,而且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丘吉尔气呼呼得按断了大雪茄,“那就给他更多的坦克和飞机,尽快打一个胜仗,总可以吧!”

  不过还没等丘吉尔发火,一个重要的情报传了过来,德

  国人和意大利人正在意大利南部集结兵力,寻找各种船只,有意登陆马耳他……

  德国人想进攻马耳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德国第十航空队与英军的空战打了好几个月,英国人一直没有优势,但还在勉强支撑。

  甚至为了马耳他的补给,英军不惜派出地中海舰队掩护多艘补给船……即便十几艘补给船只有两艘到达了马耳他,英国也认为是赚得!

  所以闻听德国人要登陆,丘吉尔也没心思找粟裕的麻烦,而是连忙联系地中海舰队坎宁安上将,让他做好应对,同时丘吉尔不得不厚着脸皮让美国海军派出航母进驻地中海……

  祸不单行,就在英国人想法设法保住马耳他岛的同时,印度又出事了,看到英印当局发过来的电报后,丘吉尔怒火万丈,“这帮该死的奴隶!”

  与前世不同,有了中国人帮助,大英帝国并不需要太多的印度士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印度的掠夺减少了!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战争的巨大消耗,早就惹得天怒人怨,此前丘吉尔通过抓人,并接受海德拉邦等土邦独立等手段既赚到了一大笔钱,又狠狠威慑了一把,但到了1942年,大英帝国的威慑力已经荡然无存了!

  面对德日两个法西斯的进攻,英国人节节败退,马来亚殖民地丢了,北非靠着中国人才挡住了德军人,就这样的实力,我们印度人凭什么要被英国人继续统治!

  新一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迅速产生,并立刻席卷了整个印度,丘吉尔一边威胁让更多的土邦独立,一边残酷镇压,英国之所以在印度大量驻兵,除了想摘桃子以外,更多的还是维持印度的稳定!

  但这一回英国人打错了主意,因为印度人背后有人撑腰,谁,自然是美利坚喽!靠着中国人挡住了德国人,英国人就有些忘乎所以,对大财主大美利坚这个不满意,那个很挑剔,这个坏毛病要是不治,那还了得?

  经过一番策划,美国军事情报局和甘地、国大党尼赫鲁这帮人联系上了,鼓励他们闹腾,甚至还给他们准备了一大笔钱,当然了,表面上与尼赫鲁接触的都是德国人,这也不奇怪嘛,美国的德裔多得很……

  不仅仅给甘地、尼赫鲁撒钱,美国还给那些激进主义者撒钱,甚至通过缅甸给他们送钱,中国当年搞出来的游击手册也不错,也得用上……

  虽然印度国大党精英阶级想法设法制止,到了1942年6月中旬,形势就变得不那么对劲了,一开始还是英国人熟悉的非暴力不合作,但到了此时,已经出现了枪击声,甚至还发现了不少印刷物,而中国人当年搞得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更是广泛传播……

  所以看到英印当局的汇报后,丘吉尔立刻就紧张起来,无论如何,这个时候印度绝不能乱,要不然大英的日子就没办法过了!

  丘吉尔左思右想,不得不顺应众意加大对中国的拉拢,葡属刚果这个小筹码既然提了就不好再撤走,但新的筹码是什么,丘吉尔一时半会也没有想好,看看中国人怎么说。

  不过这个时候,一直比较小心、很好说话的中国人也变得豪放起来,除了提出了一个个技术援助要求以外,他们提出了一个个让大英帝国恼羞成怒的要求。

  愤怒的英国外交官甚至直接说道,“既然如此,那还谈什么,你们中国人赶走日本人就行了,不要与大英帝国商量!”

  中国负责谈判的外交官则不紧不慢的说道,“事实上,这也不是不可能,虽然中国没有海军,但不排除其他盟友,拥有着强大海军,让那些殖民地变成第二个,第三个缅甸,还是办得到的!”

  双方大眼瞪小眼,不欢而散,但这一次谈判的结果,也让丘吉尔大为吃惊,他不得不放下有色眼镜,重新审视中国的作用……英国陆军不能打,美国陆军也不能打,那么陆军能打的中国人事实上变成了一个决定性因素!

  如果中国人站在英国人一边,英国保住马来亚殖民地再无问题;但如果中国人站在美国一边,英国人被彻底赶出南洋就成了大概率事件……一旦没有了新加坡,大英帝国在印度洋的统治就变成了笑话,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相比于丘吉尔的后知后觉,罗斯福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他愿意给中国那么多援助,并在中东问题上拉拢中国的根本原因……现在的中国就是一个一等一的搅屎棍,他们值这个价!

  要说起来,搞出这么多事情的谷雨,反而有些懵懵懂懂,但再懵懂,等他发现印度一出事,英国人在谈判桌上立刻就软了下来之后,也恍然大悟起来!

  谷雨甚至暗喜,中东省希望越来越大了!只要有机会,就立刻敲定,绝不能拖到战后,以防夜长梦多!

  他一边继续关注谈判的进展,一边要求前线的部队表现得好一些,要趁热打铁,尽可能多捞一些!相比于政治上的巨大收益,前线那些损耗此时已经算不得什么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

  此时的朝阳并不大,甚至相当破旧,但朝阳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日本人必须以重兵防守,而在日本人不懈的努力下,朝阳外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钢筋水泥土打造的军事堡垒!

  而朝阳城内则居住了一大批逃到这一地区的日本侨民,还有一些仓库等等,而城内的中国居民也早就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

  但再坚固的堡垒也要吃喝拉撒,在后勤被截断后,日本人的麻烦终于来了,虽然还有不少物资,但再多的物资也架不住十几万日军和无数马匹吃嚼……

  而且面对解放军的凶狠攻势,日军的弹药也十分缺乏,可以说,此时的日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如果在西方,此时包围圈内的日军已经可以投降了,但这是在东方,日本人不可能投降,他们还要负隅顽抗,当然了,对面的中国人也没打算要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双方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知根知底,劝降的话根本没必要说!

  在通过一系列战斗,把十多万日军合围在朝阳后,解放军并没有着急进攻,而是按照四快一慢的原则开始了战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撬开这么坚固的乌龟壳,自然只能用重炮,而且不是一门,而是几百门!除了重炮以外,还有轰炸机,数量众多的轰炸机!

  而他们投掷的也不仅仅是普通的高爆炸弹,还有无数燃烧弹,这也是为了训练一下日后如何轰炸日本本土……

  一百余架轰炸机,排成了密集阵型,从几个野战机场飞到了朝阳上空,上百架飞机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团乌云一样,连阳光都遮挡住了。

  地面上的日本军人们,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而有限的高炮部队则盲目的对空射击,日本人也知道他们打不准,也只能以此获得一些心理安慰……

  很快,飞机开始了投弹。尽管,这些轰炸机每一架只能够携带两三吨炸弹而已,但是,上百架的轰炸机,在一次攻击当中,就能投下二三百吨的炸弹,这种炸弹,密集的击中了朝阳市区北部一块区域……

  凝固汽油弹坠地爆炸,并没有发出特别响的爆炸声,也没有造成多大的爆炸杀伤。因为凝固汽油弹里面的炸药含量并不多,也不是依靠爆炸敌人,而是靠凝固汽油烧杀敌人。

  随着一波接一波的凝固汽油弹坠地炸开,这一片区域顿时便化为了一片火海。那些扩散开的凝固汽油,附着在周围日本人身上。

  就像是粘稠的猪油膏子一样,嗡的一下就将这些人的衣服给点燃了,任凭这些日本人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将其扑灭,最后只能在痛苦的煎熬当中惨叫着慢慢死去……

  更加恐怖的是,凝固汽油除了会烧死人之外,还会在燃烧的时候消耗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大量刺鼻的黑烟,以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所以,一旦在燃烧区域内呆的时间过长,即使没有被凝固汽油点燃身上的衣服,也会因为中毒或者无法呼吸窒息而亡。

  “八嘎!这些可恶的支那人竟然使用燃烧弹!”“转进,立即转进,撤离燃烧区域!”

  日军士兵们如同失了魂惊慌恐惧掏出行军水壶,浸湿手里的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随即朝边缘方向跑去。

  不得不说,经过专业训练的日军士兵,军事素养确实强的可怕,面对火势他们虽然慌张,却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自救方式。

  当然,这只是日本士兵而言,那些侨民,乃至于普通妇孺可就没有这个能力了……随着一枚又一枚汽油弹落地,朝阳北区的火势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演越烈……

  很多日本人刚跑出去不到几十米,然后便绝望的发现,身边的火势居然向周围蔓延出去了上百米。

  每时每刻都有人被凝固汽油附着在自己的衣服或者是肌肤上面,他们承受不住灼烧的痛楚,倒在地上扭动着自己的身体痛苦的挣扎着。

  “呃啊!”

  “啊,啊啊啊,谁来救我,救救我……我滴不想死啊!

  火海当中,无数日本人身上的衣物被引燃,自然的焰火无情灼烧着他们的身体,将他们烧得皮开肉绽,让刺鼻的空气中竟是多出了一丝丝烤肉的气味。

  这些被焰火灼烧的日军让人,凄惨的倒在地上翻滚求救,只是凝固汽油又岂是这么容易扑灭的?

  —转眼的功夫,便有一大群小鬼子被活活烧死在了火海里面,有些小鬼子好不容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火海里面逃脱出来,结果又呗呛鼻的烟雾熏得死去活来……

  除了焰火的可怕之外,凝固汽油弹对敌人正在杀伤力大的是无孔不入的毒烟,这玩意同样会置人于死地。

  毒烟会顺着人的鼻腔、口腔进入气管里面,使得他们纷纷中毒窒息,接连倒在了地上。倒在地上的日本人,意识已经完全模糊,最终的名义只能是被活活烧死在火海里面。

  侥幸从火海里面逃出来的日本人,身上也收到了不同程度的烧伤,除此之外,肺里也吸入了大量有毒气体。

  在眼下这个药物匮乏,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被凝固汽油烧伤几乎是无药可救,只能等待伤口一点点感染,然后在痛苦绝望当中慢慢死去……

  而这样的轰炸才刚刚开始,就在第一波飞机飞走后不久,第二波飞机又来了……丢下的又是一枚枚燃烧弹,一片一片的烧,直到把整个朝阳烧成一片废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