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5章 遨游太空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684 2025-05-12 15:06

  这是1960年,虽然美元稍稍有些贬值,但这会的美元还是非常坚挺的,一万美元,等于后世几十万美元,这已经是非常多的钱,美国间谍的开价可谓相当不菲。

   但这位美国间谍还是小瞧了李思明,李思明早就是万元户,作为党的高级干部,该有的基本都有,他并不在乎钱,而且他的政治前途看涨,每年一万美元看起来不少,但就想轻易买通他,这不是扯淡吗?他一个前中央候补委员,现中央部委的局长只值一万美元?干他娘的美国鬼子!

   事实上,李思明并不懂情报工作,美国间谍这么说自然是先声夺人,造成恐吓,逼着李思明上钩,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一般的小喽啰一吓唬,往往就上钩了,但这帮人很显然错估了李思明,李思明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军人,这种恐吓对他来说,简直连毛毛雨都不是。

   为了拉拢李思明,美国情报部门也不仅仅是批准了这么点钱,老美家大业大,花在间谍上的钱还是很舍得的,不至于只给这么点钱,不过自古以来,情报部门就很难管,存在着种种贪污,中情局香港分支也不例外,报五千美元,能花在李思明身上五分之一就不错了。

   当然了,老美的情报人员也确实对他有所低估,美国人对中国复杂的官僚机构多少有些看不懂,最大的局中央局和最小的局县文化局,都是局,翻译都是Bureau,老美此时对中国的研究根本没那么深,负责执行的情报人员自然搞不太清楚,使用传统办法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也有客观原因,间谍与目标的接触要循序渐进,怎么可能一下来花大钱,很容易被人发觉,而且李思明的出身太低,在香港也住得很一般,间谍想当然的认为他眼皮子浅,见不得好东西,自然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钱,结果就闹出了这么一出。

   李思明在愤怒之余,同时也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你送多少东西,我连基本价值都不清楚吗?你当我是傻瓜吗?或许在美国眼里,李思明连一千美元和一万美元的东西都分不清楚,李思明能不恼火吗?

   把这等低水平的特工派来拉拢他,可见美国人对他是多么的小瞧,李思明本来还想看一看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他的价值,现在结果出来了,他感到了深深的伤害…

   云南解放时,李思明才十二岁,还是一个孩子,但已经记事,他亲眼看着中国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一代人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李思明就是最典型的,在开拓昆仑省的过程中,早早成为了万元户,更是做到了局级干部。

   加之李思明当过兵,接受过严格的纪律教育,所以面对间谍小恩小惠的拉拢,他从一开始就非常警惕,迅速向上级做了报告,早就立于不败之地,如此一来,他和这位间谍的接触除了驻港安全部门的交代以外,也有猫戏老鼠的想法。

   结果他这个大猫却压根不被老鼠小瞧,这就触动了李思明极其敏感的神经,越是出身差的人,越是讨厌被人瞧不起,偏偏李思明在香港期间,与文化人很不对付,因为那场官司的缘故,香港报纸上时不时有人指桑骂槐,出席社会活动时,他也经常被排斥,李思明自然变得十分敏感!

   而在与间谍接触的问题上,李思明也是有想法的,他总觉得驻港安全部门有些瞧不起他,我汇报了,你们处理就是,为什么要让我接触,我好歹是一个副厅局级的党委书记…

   李思明又想起李锡文同志说过以他的级别已经不适合再与间谍接触,那就没必要再和他周旋了,反正老子都离开香港了,才不在乎社会部是怎么想的,所以李思明不惧反笑,“埃文先生,这么说来,您是一名间谍?

   一边说,李思明一边向埃文靠近,埃文有些意外李思明的反应,他笑了笑,“不,李,我是引导你走向自由和财富的使者,你只要与我配合”

   还没等埃文说完,李思明就把队伍中学来的捕俘拳使了出来,三拳两脚就把埃文打翻在地,埃文猝不及防,只能一边躲避被揍,一边试图叽叽歪歪,说服李思明,但很明显,这只会招来更严重的收拾。

   李思明一边打,李思明在心中暗骂,让你狗日的小瞧我!让你狗日的小瞧我!狠狠得发泄了一番怒火之后,李思明先用餐布堵住埃文的嘴,然后用两人的皮带捆住埃文手脚,反绑住,这才离开房门,给厂里的保卫科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们穿便服过来,这个间谍不打自招,让他们把人送到社会部,接下来就和他没关系了。

   李思明是舒服了,但中央社会部驻港分支机构就郁闷了,让李思明和那个疑似间谍接触,就是想着放长线钓大鱼,结果这位老兄把人抓起来送到了社会部,可又没办法说李思明不对,他又不是社会部的人,在间谍已经不打自招的当下,他完全有理由这么做。

   在审讯一番后,中社部驻港机构的负责同志忍不住笑了起来,怪不得李思明火冒三丈,把这个间谍揍得跟猪头一样,这位同志一边笑,一边给李思明出证明,李思明亲手抓了一个美国间谍,又与那些虚伪的旧知识分子很不对付,怪不得潘信调他去中宣部,确实用对了人!

   此时已经陪同谷雨回到北京的潘信闻信之后也笑了起来,李思明的做法虽然与情报部门的希望不同,但他是党的高级干部,中社部让他与美国特务接头本来就不应该,他这样处理倒也不算错,而且这对他也有好处,正确应对美国间谍的拉拢,恰恰说明他有着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政治立场坚定。

   潘信知道谷雨与旧知识分子不对付,他很清楚谷雨非常讨厌一些高级干部附庸风雅的行为,他曾经批评一些干部,我们党能够得天下就是够淳朴,接地气,要承认自己土,旧知识分子那些东西有什么好研究的,你们这些土老帽再研究,人家也不会当你们是自己人。

   所以潘信推荐李思明的原因之一也是李思明与旧知识分子打过官司,不至于被拉拢,所以他想了想,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和谷雨同志分享一番,这毕竟是一件新鲜事,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美国间谍拉拢李思明,同样就会拉拢其他同志,为什么就只有这一例吗?恐怕不见得吧!

   潘信对谷雨的心态把握得很准,谷雨听完汇报后,点点头,“你的考虑是对的,但不能因为有间谍渗透的风险就搞闭关锁国那一套,这等小术影响不了大局!”

   “谷书记,您说的很对,美国间谍的渗透确实影响不了大局,而且党政干部,核心企业都有严格的管控,目前打得问题还没有,但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渗透,我们却防不胜防!”

   “开放国门,吸纳欧美资本,就避免不了这些,甚至有时候为了大局,不得不放长线,不着急收网!”

   “但该有的监视还是需要的!”

   谷雨点点头,“社工局情报机构的组建可以准备起来了,报告尽快递交上来,常委会先讨论!”

   潘信点头称是,也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陪同在一旁记录的刘曼生同志打开门,中办主任杜恒宁快步走了近来,“谷书记,刚刚收到苏联赫鲁晓夫同志亲自签发的电报,苏联刚刚把一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嗷,我看看,”谷雨接过电报,看看加加林的名字,想了想说道,“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和明天《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日报》的头版头条都要登载此事,这是全人类的大喜事,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这也表明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关心!

   另外以国家的名义拟定一份贺电,向伟大的苏联人民表示诚挚的敬佩,同时邀请加加林同志尽快访问中国,中国将以最高的礼仪接待他,希望他可以在中国多访问一段时间,并与中国同行们做一些交流。

   另外以我个人的名义,给赫鲁晓夫同志提一个醒,加加林同志是人类太空第一人,具有无比重大的宣传意义,为苏维埃的未来着想,他不适合再上天或者从事飞行等较为危险的工作!”

   在谷雨的看来,加加林的意外牺牲是整个人类的巨大损失,所以有必要提醒老毛子注意,别酒精上了头,把这种可以用一辈子的宣传员给折了。

   看到谷雨非常高兴,杜恒宁同志在高兴之余,也不得不提醒,“谷书记,我们的航天部门是不是也要加快一些?”

   “不着急,让美苏在前面探路,咱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来的好!”

   人类早期的载人航天竞赛有着太多的不安全,而且实际意义相对有限,谷雨更在意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卫星,着急让人上天干什么,等过些年有了足够家底,慢慢来就是。

   一边说着,谷雨一边和潘信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肯定会让加加林访华,乘这个机会,进行一次全民科学大宣传,不仅仅要宣传世界的科技成果,也要宣传我们这些年的科技成果,你和科技部、中科院的同志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方案来!”

   谷雨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一次大宣传不仅要在城市中宣传,也要进入到农村宣传,要在整个中国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这一块不要怕花钱,若是能引导一些孩子爱上科学,以后走上科学之路,就是非常大的成功!”

   谷雨心血来潮,搞一个科学大宣传,虽然潘信有些意外,但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人都上了天,确实值得多一些宣传,正好可以组建一个协调小组,把一些不太配合的刺头丢到协调小组中,不管搞得好不好,都不至于影响宣传系统的大改革。

   赫鲁晓夫收到谷雨回电后,非常满意,笑着说道,“联盟不能让中国同志失望,加加林同志完成全苏宣传后,首先去中国!”

   随着谷雨的一声令下,当天晚上的广播电视和次日的报纸都在最重要的位置宣传加加林遨游太空,并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同时鼓舞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向苏联同志们学习,以最饱满的热情建设祖国,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在最重要的版面宣传国外的成就,所以自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加加林的成就对无数听到广播电视,看到报纸的人都是巨大的激励,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无数中国人都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几乎在顷刻之间,中国人就产生了一股浓厚的太空热潮。

   借助这股热潮,航天科技自然获得了非常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火箭和卫星感兴趣,负责运载火箭研发的罗科也终于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获得了一大笔新增经费的罗科在中央专委会议上向李多才同志承诺今年下半年中国第一颗卫星一定会上天。

   事实上,哪怕罗科做不到,作为备选方案的洲际导弹改运载火箭的相关方案也进展顺利,顶多一年就可以进行卫星发射,虽然火箭的载荷不如罗科项目,但第一颗卫星小一些也无伤大雅,所有人都等不及了!

   会议自然也谈到了载人航天,苏联能把人送上天,中国就算现在不成,十年总该差不多了,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表,事实上,现在就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

   不过讨论的时候,钱学森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载人航天是有必要的,但真正的价值也不是太明显,我们最好是先看一看美苏的情况,不那么着急,毕竟我们的经费没那么多,还是先把几种实验卫星想送上天再说。

   会议产生了一些争论,但稳健派还是占了上风,毕竟老大的态度很明显了,航天要低调,不要那么着急,而且现在美国人都还没上天呢,着急什么!

   此时航天科技两大核心项目洲际导弹项目又在二月份进行了一次发射,第三次发射获得成功,按照计划,1960年会进行三次发射,分别进行不同项目的测试,等到所有境内可以进行的发射测试结束后,计划在1961年春天启动全弹道发射,这必然是一次轰动世界的发射。

   也就在洲际导弹项目和运载火箭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之际,中国第一枚潜射导弹此时已经完成所有的地面相关测试,在获得一枚中程固体导弹的同时,也将进行最后,也是最为艰难的水下发射测试,一旦这一发射取得成功,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研发就将取得决定性突破。

   而此时经过一连串改造,中国试验核潜艇的诸多问题也陆续得到了改进,核泄露问题此时已经得到解决,这也意味着最大下潜深度试验即将开始,这项研究的危险程度是空前的,一个不小心,一只核潜艇队伍会同水下试验人员都有可能牺牲…

   讨论到这一点时,李多才同志想了想说道,“试验一定要做,但实验之前,必须做出最大的努力排除任何有可能的隐患,核潜艇不要带病下潜,试验宁愿慢一些,也要尽可能保证安全!”

   随着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的研发进入到攻坚阶段,按照解放军装备一代,研发代,预研一代的要求,中国第二代核潜艇开始了预研阶段。

   此时美国第一代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和鲣鱼级攻击核潜艇都已经开始服役,而第二代核潜艇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也进入到建造阶段,虽然目前还摸不清楚美国新一代核潜艇的具体数据,但根据分析,这一代核潜艇携带的洲际导弹射程肯定会提升不少。

   由于中美之间的漫长距离拥有无数海外军事基地的美国只需要发展一款块头不大的核潜艇就可以完成目标,但中国就不同了,中国要想形成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必须使用块头更大的导弹,核潜艇的块头必须越大越好,否则维持能力都不够,更不谈作战了。

   通过对第一代导弹核潜艇水下试验的研究发现,加上导弹舱之后,第一代导弹核潜艇的排水量增加到9000吨左右,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反应堆推力不够,而且使用龟背设计后,不仅速度会变慢,噪音也比较大。

   这也就意味着第一代导弹核潜艇很难躲过美国攻击核潜艇的绞杀,只能在近海堡垒海域呆着,肯定不能进入西太平洋更好的发射阵位考虑到第一代导弹核潜艇可怜巴巴的2000多公里射程,实际上第一代核潜艇更多的只是试验品,并无足够的实战能力。

   所以第二代核潜艇就必须有足够的实战能力,这就需要研发大功率潜艇用核反应堆和大直径耐压壳体,其中反应堆不但需要技术,更需要长时间的验证,不是造出来就马上能用的,大直径耐压壳体则直接考验中国的大型高压设备制造能力,这直接与石化、合成氨工业息息相关。

   所以会议讨论的时候,中央工业与建设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谷办科技副主任李国鼎也传达了谷雨指示,“核潜艇形成了实际战斗力,我们才算真正安全;大直径耐压壳体突破了,老百姓从此之后就能吃得饱,穿得暖,大直径耐压壳体的研究要舍得花钱,突破越早越好!”

   话虽如此,但这一切都是工业基础问题,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会议讨论一番后,决定这一块的工作现在就抓起来,争取通过10年以上的时间完成突破。

   谷雨看到报告后,微微摇头,这玩意非常难搞,美苏两国一直到70年代才完成突破,中国一直拖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才算真正实现突破,所以谷雨定的时间是20-30年,这玩意绝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

   不过在核潜艇领域,据说老毛子走了弯路,他们死抱着液体路线不放,一直到很久以后,才转到固体路线,而冷战那种时刻等待打仗的状态,老毛子这么搞肯定会吃亏,所以谷雨计划等到中国射程在4000-5000公里的第二代潜射导弹取得突破后,就和老毛子谈一谈交易…

   也就在中央专委讨论下一代核潜艇预研的同时,加加林遨游太空在苏联公开之后,引发了全世界的轰动,连谷雨这样一个后世来客都给予了加加林如此高的礼遇,可见人类太空第一人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如此,美国同样如此。

   美国一家报纸同样用头版头条登载加加林的消息,而美国《时代》杂志对外宣布四月份的封面人物将是加加林,其中还有对加加林的专题报道,报道中将称呼加加林为全世界的英雄…

   当然了,更多的是批评,第一个发射卫星上太空的是苏联,第一个送小狗上天的是苏联,第一个送人上天的还是苏联,美国呀美国,你们什么时候这么甘心做世界老二了?

   更刺激美国人的是赫鲁晓夫的电报,在公开加加林遨游太空消息的同时,苏联还特意加上了加加林的名言,太空中没有上帝和天使,这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意识形态。

   赫鲁晓夫更绝的是,在公开消息的当天,他正式向艾森·豪威尔发出了邀请电报,光光这也就罢了,赫鲁晓夫还说,可以让艾森·豪威尔成为第一个与加加林握手的美国人。

   艾森·豪威尔看到之后,气得心脏病差点重新发作,此事也让美国人对太空竞赛落后的恐惧越来越重,次日,在与白宫科学委员会的会谈中,许多议员希望能够立刻开始实施一项太空计划,保证美国在于苏联的竞赛中不至于落后太多。

   此事也非常奇葩的提前炒热了美国大选,民主党把太空竞赛失败视作攻击共和党的筹码,你们啾瞅,在共和党的领导下,美国十分荣幸得成为了世界第二!

   而在咨询了多位宇航专家后,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肯尼迪对外发表意见,认为美国航天局既没有尽最大努力,也没有达到让美国保持领先的程度,必须想办法彻底甩开苏联。

   所以肯尼迪认为现在的太空计划太过保守,必须搞一个苏联人很难追赶的项目,他认为美国应该考虑登月的可行性,并宣布只要自己当选,就将启动阿波罗登月机会,要在60年代后把人送到月球上。

   肯尼迪这个牛皮吹得太大了,这会美国人还没有上天呢,就想去月亮,现实吗?本来尼克松还想抓住这一点狠狠得批评肯尼迪,但还没等尼克松发言,他的竞选顾问就告诉他,肯尼迪的发言获得了极大的好评,都认为肯尼迪有魄力,你千万不要泼凉水,这会引起美国社会对你魄力的反感!

   尼克松听完,差点一口血喷出来,美国人怎么就这么单纯,肯尼迪这个毛头小子如此胡说,他们也相信?不过在懊恼自己反应比较慢之余,尼克松也开始意识到这一次总统选举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无论如何,美国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落后,恼火无比的艾森·豪威尔直接下令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实现载人上天,而此时美国的载人航空计划,也就是水星计划并不顺利,此前的一连串实验都不成功,还处在无人试验阶段,至于载人试验还早着呢!

   不过这会艾森·豪威尔不干了,现在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要经费我给经费,你给我把人送到太空上,哪怕不是绕地轨道也行,上次输了苏联一年多,艾森·豪威尔饱受批评,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犯了错误,这一次绝不能重蹈覆辙。

   面对艾森·豪威尔的巨大压力,美国宇航局不得不开始准备一次亚轨道实验,把一名宇航员所乘坐的飞船送到亚轨道上,采用类似于抛物线运动的方式,飞行一段时间,这好歹也是把人送上太空了。

   相比于美苏中三国为太空项目不断牵挂,西欧各国虽然非常欢迎苏联的成就,但却显得低调多了,当然了,不低调也不行,英国就不说了,怂得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想要搞什么卫星,更不要说把人送上天了。

   此时的英国政府除了忙活国内糟糕的经济以外,就是在准备一个又一个国家独立,大英帝国破产倒灶的日子进入到了最后时刻。

   相比于英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法国继续有条不紊的从西非撤退,同样也在这一年,在发现法兰西共同体没人关心之后,戴高乐顺应时势允许西非各国的独立。

   甚至于阿尔及利亚,他也痛下决心与该国独立力量谈判,不过阿尔及利亚的地位太重要了,戴高乐也不敢直接拍板,他的方法就是组织一次全民公投,这是西方国家推卸责任的最好办法,老百姓都支持了,那些闹腾的白人定居者们该没意见了吧!

   在安排全民公投的同时,戴高乐也想起了那个他无比讨厌的杜尔,让人拿来了几内亚的情况汇报后,戴高乐吃惊的说道,“中国人已经开始采掘铁矿,这个速度也太快了!”

   虽然助手告诉他,那个铁矿此前已经开发了段时间,完成了大部分基础建设,但戴高乐还是很头疼,中国人挖铁矿,挖铝土矿,得到了好处之后,岂不是真得要在西非扎根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