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84章试探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087 2025-05-12 15:06

  讨论到最后,最后达成了一致,尽可能努力在中东和非洲搞到一块地盘,一旦搞到手,立刻就启动移民计划,本地土著部落给钱让他们走人,同时不断从国内移民,迅速实现人口比例的逆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从荷兰手里买到的那块地,好大一块地呀,虽然是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人口并不多,但就算这个不多是相对而言,也有不少土著,必须想办法请他们走人,不过这会还够不着,只能等到战后。

  但不管怎么搞,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想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必须要有足够的移民,要移民,就得有数量众多的船只。

  英美为了运输解放军,派了不少船只,等人运完了,各种物资运输也需要用到这些船只,谷雨准备把这些二手船只买下来,反正战后的船只肯定非常便宜,用不了多少钱。

  谷雨之所以这么有底气,自然是因为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太大了,通过大规模出兵,中国从英美借到很多外汇,同时搞到数量巨大的租借物资,但这些还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来自于中国的战略物资出口。

  桐油、猪鬃、生丝等传统军工相关农产品的出口不断增加,只是一小部分,大头还是矿产出口,经过五六年的疯狂建设,中国的战略矿产出口,增加了许多倍。

  尤其是钨矿,价格直接涨了二十多倍,前世历史上鼎峰是两百倍,不过受到中国疯狂出口钨矿的影响,价格被压制了不少…..

  在巨大的战争刺激下,中国除了已经开发的三个大钨矿以外,其他十几个钨矿也正在全力开发,钨精矿的产量迅速增加,从一开始的几千吨,迅速增加到现在的五万吨以上,随着工业产能的不断增加,产量还在激增。

  与此同时,根据中央的指示,湖南、江西和广东三省的生产兵团,也组织了几十万人人口开挖钨砂,不惜一切代价增加产量,现在挖出来都是钱呀!

  不仅仅钨矿如此,锑矿,锡矿,钼矿、汞矿等等都是如此,想法设法的开挖,工业化开挖的同时,工业化够不着的地方,人力土办法开发也是好的,即便代价巨大,但挖出来都是钱,无数的钱,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随着大量矿产被开挖,一些中国本来储量并不太够,需要进口的物资,比如金昌的镍,比如内蒙的铬矿,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产量也有了不小的提升,已经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甚至于最大的拦路虎石油,到了1942年初,也有了改观的迹象,随着东营村那口油田喷出了十几米高的工业油柱,胜利油田被发现了。

  无独有偶,在北疆,中国的石油勘探者们,也在北疆黑油山一带,打出了一口产量极高的井,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不过这个油田在这个时代有另外一个很俗气的名字,双喜油田,因为两个油田被发现的时间差不多……

  根据目前的各项指标分析,这两个油田的潜在储量都在亿吨以上,但谷雨知道,胜利油田可开采油气超过十亿吨,双喜油田可开采油气超过了两亿吨……

  这两个油田的发现,整个工建委系统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虽然石油还是不够,但本土有一些,未来工业化起步的难度自然减轻了不少,完全依靠进口,等于命根子被英美苏等强国完全揪住。

  更重要的是,随着胜利和双喜两个油田被发现,中国贫油的帽子摘掉了一些,此时石油勘探部门开始把目光放在一个个盆地上……

  优势出口矿产的高价格,缺乏矿产有了不小的发现,而华侨的投资和捐赠,此时已经突破了三十亿人民币,再加上一四计划完成,基础工业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升了很多很多……

  中国不仅仅有能力购买数量巨大的各种工业设备、物资,迅速推动工业化,还有相当数量的盈余。

  前世的蒋介石那么黑暗,尚且利用二次世界大战的机会﹐积累了七亿多美元和黄金,要不然他也没有底气,战后迅速的发动内战,而这一次的谷雨准备更加充分,再加上国内想法设法的挖余财,在东南亚折腾,积累的各种外汇和黄金自然更多。

  当然了,美元并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通过货币交换获得的英镑,但英镑也是外汇呀!以现在的节奏,等到战后,中国积累下十亿英镑的外汇,还可以从英国处获得相当数量的欠债……

  谷雨也没准备问英国要钱,但是英国战争中制造的舰船﹐搞到一批;英国繁荣的战争工业战后必然有一大批设备要出售,可以卖给中国……还有技术转让等等,老牌帝国的家底就是厚……

  有了钱,除了计划买三个海外省以外,很多问题就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比如中美,中英外交谈判中都有一些遗留问题,那就是外国的在华资产问题,德意日法西斯可以全部没收,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的财产,但是英美就不行了。

  恶债不还对英国可以,对美国就不太好办,而即便是英国,也不是所有的债务都是恶债,英美为了拉拢中国,已经豁免了一大批债务,其他债务中国表面上虽然没有承认,但改成了留学生投资基金作为补偿。

  而民间债务,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在中国作恶,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中美、中英等国最后达成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双方的银行存款等资产互换,中间的差额部分,中国政府大概是赔偿一半,这一点与前世中国与西方建交时得到的结果差不多。

  仅仅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些遗留问题全部解决了,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也就彻底没有了,汇丰、怡和这些王八蛋在华,包括香港的一切清零,现在各种资产也非常便宜,有本事这些王八蛋卖上高价……

  随着一个个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未来中英关于相关特区的相关合作,中国根本不需要和前世那样有那么多妥协……

  谷雨惦记收拾葡萄牙不是没有道理的,大英都老老实实的退出了香港,他们竟然在澳门无动于衷,也不知道谁给他们胆子……

  当然了,这些钱主要还是用于工业化,购买更多的机床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仅来自于英美苏,也来自于欧洲其他国家。

  这一场世界大战虽然冲击了大部分地区,但还是有一些国家并没有参战,比如瑞典、比如瑞士,而两国的工业事实上相当强,同样什么东西都敢卖,甚至比英美卖得各种设备还要好,有了钱,就可以从这些虽然小,但很有特色的国家那里引进技术和设备。

  瑞士依托钟表工业发展起来的精密制造业相当发达,此时天下大乱,也根本没什么管,中国花费了不小的代价,从瑞士引进了一批精密加工机床、各种先进仪表、机电产品和工业用的先进刀具量具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虽然比较昂贵,但一分钱一分货,精度确实是数一数二的,从瑞士引进的原装陀螺仪,放在火箭上﹖精度明显提升了不少,不至于差距许多公里。

  而机械计算机得到引进后,中国的高炮打得更准了,原子所的专家们也不仅仅只使用算盘了,计算效率提高了不少……

  这些非常重要的技术和设备目前还在消化之中,只要假以时日,中国的精密制造水平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与瑞典的合作更加密切,比如著名的爱立信,中国电信和爱立信已经就五百门纵横制电话交换机的技术引进达成了协议,前世中国一直到1960年才生产出第一台千门纵横制电话交换机,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巨大进步……

  又比如瑞典的斯凯孚轴承,也向中国转让了轴承领域的诸多技术和设备,虽然这些技术不算很先进,但比苏俄提供的要先进得多,最起码都是三十年代的水准……

  斯堪尼亚和沃尔沃的汽车、卡车、工程设备相关制造技术和设备,基本都是三十年代水准的设备和技术,这些来自于西方的设备,有效的提升了汽车和工程机械的产能……

  还有伊莱克斯的冰箱,工业洗衣机,空气过滤器,轮船发动机……尤其是工业洗衣机和空气过滤器,再进一步,可以用来干什么,还用说吗?

  当然这些甚至都不算什么,中瑞之间甚至有军事合作,在冷战时期曾经设计过鹰狮战斗机的瑞典飞机制造公司萨博也才刚刚起步,与中国算是半斤八两,迫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两国的航空技术人员进行了一些密切的合作。

  中国把自己研发的歼-4战斗机,连同R1820发动机相关的制造资料,一并给了瑞典,而瑞典则把他们正在研制的萨博22战斗机和仿制的美国R1830发动机相关资料转让给了中国。

  这一次技术交流,对中瑞两国都很有意义,因为瑞典正在研究的萨博21型战斗机使用双尾撑螺旋桨推进布局,与中国的合作,可以大幅度减轻萨博21型战斗机的研制风险。

  而萨博22的引进,稍加改装之后,中国找到了一款可以与零式对抗的单发战斗机,J22型战斗机采用钢木混合结构,易于生产价格低廉。

  得益于轻量化的机身,J22拥有不错的机动性,凭借着仿制的黄蜂发动机,在海拔1500米以下时,爬升速度比P-51更加优秀……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合作,让中国直接从瑞典人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瑞典人的飞机设计思路和发动机盗版思路,都是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

  比如瑞典仿制版的黄蜂发动机缸径扩大了6毫米,可以适应更高辛烷值的汽油,将原始的1050马力的黄蜂发动机提高了150马力。

  又比如瑞典人在研发萨博21战斗机时,提出的双尾撑,发动机后置,推进式螺旋桨等思路,为歼-5战斗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原因很简单,中苏两国合作的第一代喷气发动机已经有了一些进展,而谷雨在听取汇报后,要求歼-5战斗机要做好未来换装喷气发动机的准备。

  要想换装喷气发动机,发动机必须后置,而瑞典人的种种探索,恰好可以用于歼-5战斗机的研制。

  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交流,包括与纳粹的交流﹐谷雨虽然不敢把核弹技术给德国人,但是从英美苏搞到的技术给德国人一些思路还是可以的,反正我们交流的是瑞典,又不是纳粹,我们哪里分得清纳粹长什么样子。

  当然了,中国的要价也很高,又比如德国人研制的喷气发动机,比如德国人的光学技术,技术嘛,只有交流了,才会得到发展嘛……

  二战期间,各种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各种技术转让和设备引进的门槛非常低,在中国踩着德意得到认可后,谷雨吃惊的发现只要有钱,各种各样的技术都可以买到,基本不存在什么封锁。

  在中国通过战争证明了自身的战斗力之口,地兴、地一这样与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就非常容易台作,且文易相当公平,说到底这是一个看力量的世界,你能打,人家

  就把你当成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甚至于其中不乏有示好的意思,瑞典、瑞士在二战中都大赚了一笔,但他们的自保能力相对有限,心虚的很。

  瑞典好歹只是出口铁矿石,而且对谁都出口,英美还算

  接受,但瑞士就不同了,狗日的瑞士整整黑了犹太人六十亿美元。

  与瑞士相比,中国虽然搞来了十来万犹太人,但根本没砖到多少羊毛,只是提升了一些教育水平罢了。

  中国各个大学中学犹太教师的数量巨大,所以悲惨的中国学生们,很多人上学之后,必须发疯的补习外语……要不然沟通就成问题,很多东西只有从老外哪里学到……

  英美苏对两瑞的需求相对比较小,而中国不同,中国的发展水平非常落后,对他们有所求,这样的小国家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上狠狠赚到一大笔钱,又可以让中国帮助在战后说说好话,何乐而不为……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运到中国,中国的军事实力飞速提升,正在从轻步兵向机械化军团迅猛转型。

  空军飞机的质量和产量也迅速增加,飞机月产量从一开始的几十架,到了1942年初,已经达到了400架以上,到1943年预计可以再次翻倍,达到接近万架的水平,再加上美援飞机,对付日本人足够了……

  在经过了十字巡洋坦克的困难后,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坦克生产逐渐打通了诸多问题,十字巡洋坦克数量月产量已经达到了120辆以上,再加上部分T-34坦克,以T-34坦克为矛头,十字巡洋坦克紧随其后,陆军装甲集团已经基本成型……

  同样是在英国人的帮助下,达到二战水平的英制25磅炮和5.5英寸火炮也已经仿制成功,火炮产量越来越多。

  而此时的一汽此时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在英国派来的技术人员帮助下,已经基本达到预定的计划,可以年产两万辆卡车。

  在加上通用公司可以年产两万辆卡车,中国一年的卡车产量就有四万辆,但即便如此这么些产量还远远不够,光光1941年就进口了十几万辆各型卡车。

  所以一汽二期工程和重庆二汽正在加紧建设中,根据计划,到1943年完成施工,1944年达到预定产量,到时候,一汽的年产量八万辆,二汽年产量可以达到五万辆……

  甚至连造船业也有了起步,第一艘潜艇,第一艘登陆舰都已经完成,而有一就有二,根据军委的安排,长江上的三个造船厂正在全力以赴,制造登陆舰,为登陆日本做准备……

  随着工业产能的飞速上升,北线准备对日作战的各部,装备虽然不如欧洲部队,但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军委在兵团层面,组建了三个炮兵纵队,计划下辖1000多门大口径火炮,主要用于对付日军的堡垒。

  装甲集团接收的坦克数量每个月都超过了150辆,而每个集团军都装备了一个25磅炮兵团,步兵每个师都有两百辆卡车负责运输,机动性增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对付关东军所需的三个装甲集团军,三个主力装甲师,六个轻型装甲师已经完成了组建,未来四个月时间,等待补充的六百多辆坦克到位后,关东军的末日就要到了!

  随着武力越来越强,谷雨对外也越来越激进,只提前了十几年,但中国的国际环境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有这么好的机会,不乘机捞一把,更待何时!

  就算得罪了英美等国,谷雨也不是非常害怕,英美不可能把事情做绝,只要不是被全面封锁,问题就不算太大,毕竟有这么多东西需要消化,必须构建高高的关税壁垒……

  不要说没有触及英美的核心利益,即便有天大的矛盾,在时间和越来越强大的老毛子面前总会慢慢消弭的……

  事实上,不仅仅谷雨这么想,党政军的高层内部都已经蠢蠢欲动,不过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周边,而谷雨则恰恰相反,周边的利益他愿意拿出来分享,甚至重演缅甸模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与此同时,却尽可能争取在中东和非洲搞到一些好处。

  他的思路看起来十分怪异,但却是长远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快,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强,所以周边国家反而无所谓,倒是中东和非洲的地盘,不乘着混乱捞一把,等到各种利益固定了,想捞都捞不到。

  不过这样做,风险也比较大,实力不济,控制力不够,很可能费了不少心思,结果什么便宜都没有捞到,所以他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特角杳晃的地方,不碰各种战略要地,这样做成功的概率大一些……

  当然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并不那么容易,周恩来同志在美国的斡旋同样很重要,在受收到了中央的指令后,周恩来同志迅速从纽约返回华盛顿,赫尔国务卿在机场迎接了他,然后中美两国就开始了密谈。

  美国人财大气粗,他们也知道中国人通过战争完成工业化的设想,所以赫尔一开口就提出美国政府已经同意再给予中国五亿美元贷款和两亿美元的租借物资。

  租借物资主要为油气产品、飞机、坦克、卡车、工程器械、通讯器材等现货,工业设备和技术转让只有一部分,不到三千万美元,这是美国的老习惯,给中国武器,不愿意给中国设备和技术,不过一点不给也不行,所以只能这么吊着……

  而美国贷款也会指定用途,用于购买美国商品和技术,其中相当一部分技术是中国提出,但美国没有同意的,集中在石油勘探、石化、电子、航空等美国优势产业上……美国下本了!

  周恩来同志立刻表示了感谢,然后等着赫尔开口,果然赫尔这七亿美元不是白给的,美国明确要求中国在北非-地中海乃至于未来的欧洲战场与美国协调立场,话虽然客气,但美国人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欧洲这一块中国得听美国人的!

  周恩来同志立刻向美国人重申了立场,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态度是一贯的,服从的是盟国的共同利益,自然非常乐意与盟友们协调立场……

  什么叫盟国的共同利益?赫尔国务卿微微皱眉!美国人早就看出来了,国力有限的中国人不会在世界岛的核心地区折腾,但问题是中国人现在太卖力了,竟然对战局影响很大,这就比较麻烦了!

  但美国人总不能说中国人你们松口气,不要卖力……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给了钱,中国人理应明白。

  周恩来同志当然听得懂,但他也不可能上赶着直接答应,自然要讨价还价一番,两人一路上打着机锋,不断试探。

  一番试探之后,周恩来同志慢慢明白过来,老美现在有些不安,所以要拉拢中国,这才主动提供了这些东西,用美国最擅长的金元战术砸翻中国人,不过赫尔有些白人的骄傲和直白,他有些不太习惯周恩来同志言语间的委婉……

  见赫尔脸色有些不满意,周恩来同志若有所思的提到了比利亚的油田,他告诉赫尔,英国政府已经原则上同意给予中国利比亚油田的部分配额,并允许中国的石油公司参与接下来的勘探。

  这件事正在谈判中,英国人也不愿意让美国人插手太多﹐所以听到这件事,赫尔脸色立刻突变,心里十分恼火,该死的英国人!

  利比亚油田出产的石油质量很好,稍加冶炼,也可以用于航空,储量大,开采难度也不大,美国盯了很久了,没想到英国佬竟然敢把美国人排除在外。

  事实上,英国人并不是一定要排除美国人,但是英国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人喝口汤,顺便敲定希腊登陆,至于美国人,英中敲定后,给美国人一些小头打发一下……

  也怨不得大英这么干,美国对大英下手太狠了,大英好不容易得到了补血的机会,自然要反手一击,不愿意和美国人分享……

  赫尔强忍着怒气,只听周恩来同志继续说,“这块油田太远了,而且中国的航空业也不发达,根本用不上利比亚质量较高的石油……

  我之所以拜访洛克菲勒先生,就是希望在中国影响力很大的美孚石油作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参与到利比亚油田的谈判中……

  当然了作为交换,我国希望贵国支持中国与英国谈判获得科威特、卡特尔两个已开发油田的全部开采权,以及科威特、卡塔尔、阿布扎比的石油勘探权……洛克菲勒先生已经原则上表示了支持……”

  中东搞一个海外省并不容易,需要一步步来,谷雨的想法自然是慢慢来,先取得油田开发权和勘探权,等接手开发一段时间,以开发遇到的种种问题为理由,再和英国人谈买地事宜……

  至于说告诉美国人,大英也没有说不让告诉美国人呀,我们又不了解,以为美国人知道了,本来就应该给美国一块嘛,人家给了那么多武器和后勤物资,不拉上老美怎么行……

  所以周恩来这一次谈判,重点在于敲定这件事,而从现在看来,这个交易中国绝对是吃亏的,毕竟利比亚油田的产量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万吨,而且在德意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找到了多个油井,产量还在提升,潜力非常巨大……

  可爱的墨索里尼甚至说了一大堆赞美的话,把利比亚油田看成是意大利这个新罗马帝国的命根子,啪啦啪啦,所以英美对这个油田都非常看重。

  反之,此时的中东油田情况很特别,开发程度很浅,浅到世人根本不知道中东地下都是油……伊朗产量最大上千万吨,伊拉克次之,年产量三百多万吨,其他地区只是刚刚发现石油,美国人一直到1938年才在沙特达兰发现了石油,产量同样不大。

  要不然小胡子也不会把中东许给斯大林,这时候的中东虽然有些石油,但产量真得不算大,甚至远不如婆罗洲的七八百万吨和委内瑞拉的三千万吨,当然还有八千多万吨的大美利坚在后面……

  美国一开始并没有把沙特放入工作重点,在沙特都没有办事处,而是在埃及开罗代办沙特事物,直到后来勘探发现﹐石油越来越多,以及后来发生的二次世界大战,二者关系才更进一步。

  此时是1942年,美国政府已经知道沙特达兰有一个储量很大的油田,但是中国并没有碰沙特,而是找到了科威特、阿布扎比和卡塔尔,这都是大英的保护国。

  科威特、卡塔尔都只有少量产出,阿布扎比更是一片大沙漠,目前根本没有发现石油,看来中国人是想用利比亚油田份额和英国人换一两个属于中国的边角料油田,并拿到石油勘探权。

  中国人很谨慎,没有碰伊朗和伊拉克两大油田,而是盯着其他三个边边角角,地方又不大,中国人相对有分寸,不愿意让英国不满。

  中国在中东地区并无任何势力,按照常理判断,中国人不可能知道中东石油的情况,所以赫尔立刻判断中国这一次交易,就是纯粹的信不过大英。

  这一点毫不奇怪,英国人说话不算数是出了名的,中国人不放心,与此在利比亚跟在英国人后面,拿到所谓的石油份额,还不如从英国人手里直接拿到一两个油田,自己开发来得实在,最起码生产出来的数量,不至于被英国人骗。

  这个心理一猜就透,而且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中国人又拉上了美国,让美国不至于在利比亚油田的分配中吃亏,以此换取美国支持中国在中东搞一块……

  相比于控制了伊朗南部、伊拉克和波斯湾主要地区的英国人,美国费尽心思在沙特占到了一块地方,发现的达兰大油田,一直保密,并没有对外宣称储量,不愿意引起英国的觊觎,所以面对中国人的主动示好,美国石油界的代表小洛克菲勒稍微考虑后就同意了。

  中国人选择的地点是英国的地盘,根本不损美国人的利益,美国人还在利比亚深深插了一脚,美国人自然没必要反对;

  若是有朝一日,中国人找到了大量的石油,英国人凭借对上述地区的保护国地位,肯定要折腾,中国人想要顺利拉目正常走石油,只能向美国靠拢。

  换句话说,找到油,美国也可以分到—杯笑,且止吊情况下,甚至还有机会拿到大头,中国人的做法,也算是为王前驱,美国人同样没必要反对……

  而一个正在想法设法进行工业化的中国,又有着巨大的人口,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石化产品市场,美孚石油自然也没必要得罪这样的大主顾。

  所以洛克菲勒的选择并不奇怪,赫尔国务卿同样不反对,他还加了一条,美国现在需要拉拢中国,而且从政治上说,中国这股新生势力跑到中东,也有利于打破英国对中东的控制,美国人讨厌极了…….

  说白了,武力不够的美利坚,需要一个为王前驱的角色,中国很擅长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周恩来同志很快就从赫尔国务卿的口气中,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

  周恩来同志此举甚至相当于投名状,赫尔仅两忌,1亿女着比较露骨的告诉周恩来,大英帝国狡猾狡猾的,你们要想在中东搞到一块地方开发石油,一定要……

  赫尔用了一个砍头的手势,既表达自己的痛恨,又是提醒中国人明白,不削弱大英帝国,你们就算现在拿到了,未来也未必守得住。赫尔又担心中国人听不懂,还把一战结束后,英国耍了美国的前尘往事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听完,默默考虑了一会,“赫尔先生,您的担心,也是我们的担心!中国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海军,并不追求扩张,只想获得一些经济利益,解决国内发展的不足。

  可如果连贵国都担心英国的承诺得不到保障,我们只能想一些其他的办法……”

  赫尔有些听不懂,“其他的办法?”

  周恩来同志强忍着内心的紧张,试探道,“赫尔先生,您应该听说了,我国刚刚和荷兰流亡政府达成了协议,购买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一大片极其荒凉的岛屿!

  我们花费巨资买下这些岛屿,也是没有办法,中国的人口太多了,这些不毛之地面积摆在那里,只要开发一番,应该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人口的生存问题。

  英国人虽然承诺由我国托管那些地区,但英国人的承诺不可信,所以我们干脆效仿贵国买下这些土地。

  我早就跟贵国的有识之士说过,我国与贵国立场一致,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绝不会搞什么殖民地,花钱买下这些岛屿,未来将会建立一个海外省。

  原荷属殖民地的土著只要愿意宣誓成为中国公民,中国将赋予他们完全的公民权,与所有的中国人享受完全一样的政治和经济权利,这一点是我国的庄严承诺!”

  赫尔微微点点头,他对于中国在南洋那些不毛之地的做法还是认可的,中国人愿意花钱,而不是和苏俄那样硬抢,美国人感受好了许多。

  对于中国拿到这块地盘,美国一直没怎么管,毕竟这是中荷两家的事情,美国没有多少理由管,总不能说中国不该买地吧,美国做的,中国做不得?

  美国不干预,根本原因是这些地方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又十分贫瘠,当年德国人被坑得不轻,而中国人要想把这些不毛之地开发好,必然会严重的消耗国力,所以美国更多的是看笑话……真以为殖民地那么好玩的,以后有中国人哭的……

  但中国人想把同样的把戏用在中东,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中东地区处在世界岛的中间,影响力不小。

  美国可以接受中国拥有经济利益,但中国成为中东的一员,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会严重改变中东的局势,未来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一时半会猜不出来,需要回去做一些推演。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一旦在中东搞了一个海外省,必然会深陷中东事务,很可能会严重牵扯中国的精力……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南洋一个出血口不够,给他们再找一个出血口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中国一旦在中东建省,必然会直接排斥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这两家战后还是分道扬镳比较好……这个理由压倒一切,必须分化中英,中苏……

  赫尔想了想,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笑着恭喜了中国国土面积的扩张,表示美国的中立态度,言下之意,尊重中荷两国的选择,周恩来同志长出了一口气,有了英美的支持,南洋算是拿稳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