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4章 念头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332 2025-05-12 15:06

  也就在同时,容强和张库伦正在布拉格旅游,嵌在欧洲心脏的布拉格,完整地保留了六七世纪以来欧洲建筑的精华,其精华与商业空间、历史文化街区和谐共处,与伏尔塔瓦河一起汇聚成文化坚守中的生活方式、人间烟火气息。

   峥嵘奇伟、伸向天际的塔楼,矍铄的轮廓,是布拉格所有眼睛仰望的焦点,中世纪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是布拉格城市建筑真正的文化意义。

   古城似喧似静,深沉而慵懒。充满古典的优雅与贵气,金色天光,播撒在伏尔塔河面,粼粼波光里,洁白的精灵白天鹅悠悠然地遨游着,使这座美丽的城市更显灵动、优雅和迷人。

   容强从来没有如此轻松的感受一个城市的美丽,她有些感慨地说道,“真应该让一思过来看看,她学建筑,会画画,肯定会有很多心得!”

   “二姐现在一门心思卖衣服,卖化妆品,她那些东西看着是美,但只是外表,没什么意思!”

   “你二姐知道了,肯定会敲你的脑袋!”

   “我又没说错!”张库伦想了想说道,“我倒觉得更应该看一看布拉格是爸爸,他整天有忙不完的事情,谈不完的话,他也不嫌累!”

   容强听完,笑着摇了摇头,甚至有些笑不可支,“库伦,你不明白,你爸爸已经把政治生活当成了一种享受,这些东西他根本不会在意的!”

   “那他为什么要修北京新城,盖那么多好看的房子?”

   “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非巨丽无以显尊严,非雄壮无以威天下!”

   “我知道这是萧何对刘邦说的!”

   “你竟然知道这个?”

   “我当然知道,我知道的比你想象得多多了,只是不说罢了,我总觉得爸爸什么都是政治,连与我们的关系也是政治!”

   “一点都不错,你爸爸和我们一家每个人的关系,和各家亲戚如何交往,都是政治!”

   “那不就是皇帝?”

   “他除了不能传位给你,他真实的权力要比古代的皇帝大,事实上,他如果能够活得久,又铁心传位给你,未必做不到,只是他是革命者,不是袁世凯那种窃国大盗,他不屑为之!”

   “给我,我也不要,一股子封建腐朽的味道,相比于国内那种气闷,我更喜欢这个美丽的城市!”

   容强很高兴,“你喜欢布拉格就好,说明你爸爸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知道你想要什么!”

   “好像也没错!”张库伦低着头想了想说道,“爸爸是不是也很反感现状?”

   “你爸爸或许有一些反感,但更乐在其中,不过有一条我是知道的,他虽然为政酷烈,但那都是为了子孙后代,不管是对人民,还是对你们姐弟,他都很有感情!”

   “对你呢?他那些传闻是真得吗?”

   “傻孩子,你爸又不是你李伯伯、华伯伯,他没那么多事情!”

   “真得?”

   “是真是假,你妈我会不知道?别乱猜了!”容强笑骂道,“你在布拉格留学,可要当心点,别给我整个洋婆子做媳妇,到时候你就别回国了!”

   “那不正好,可以让很多人放心!”

   “臭小子,你若是有这样的心思,那就找个华侨,或者是朝鲜,哪怕是日本媳妇都行,洋鬼子就算了,心思莫测,万一是什么燕子乌鸦,你知道的,你爸爸最烦北面那些人!”

   “妈妈,爸爸明明去北面留学过的,为什么会这样?”

   “有些国家,越是了解,越是讨厌,你爸爸就是这样的心态,你在捷克待上几年,就会明白你爸爸当年的心情!”

   张库伦故作老成的点点头,到了布拉格之后,发现这个城市是如此的漂亮,又是如此的充满异域风情,张库伦立刻陷入进去,也不再排斥在捷克留学,还是在外面自由一些。

   至于接下来是不是学医,张库伦并不是太着急,捷克一直招收中国留学生,因为语言的关系,大家都要先上预科,然后再填报具体专业,他留学捷克,早有准备,虽然说捷克语写作还有问题,但容强很重要教育,张库伦的英语、俄语都还可以,甚至还会一些德语。

   这些天在布拉格旅游,张库伦用各种语言交流,发现捷克人有不少人会说这三种语言,所以张库伦越说越有信心,他觉得在捷克期间,没必要把自己限定死。

   张库伦与二姐张一思感情较深,张一思赚到钱之后,底气越来越足,她很早就给张库伦灌输要想说话硬气,不被老爷子管着,得手里有钱,我不依赖你,你就管不到我,甚至于想薅我的羊毛,还要说两句好话。

   不过张一思又说,咱们家老爷子好面子,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咱们不能沾,但只要是凭本事赚钱,老爷子就算有意见,也不好说什么。

   张库伦对此深以为然,来之前,他看过一些捷克的资料,发现这个国家工业非常发达,中国从捷克进口卡车、机床、齿轮箱、精密电子电力元件、高端纺织设备等等,甚至还引进了捷克设计的轻武器图纸,不过总体贸易量并不是很大。

   而随着生意越来越大,张一思也起了心思和人合办高端面料厂,张库伦就想若是我勤工俭学,帮着姐姐联系,发一些高端纺织设备,赚一些零花钱总可以吧!

   容强压根不知道小儿子起了这样的心思,不过就算知道,她也不会反对,孩子自食其力有什么不好的,总不能什么都听谷雨的!

  也就在容强母子到处旅游时,赫鲁晓夫和李多才等人乘坐的专列已经进入到西德境内,赫鲁晓夫此前都是从天上飞过,这是这一次实地观看二战结束后的西德,此时残酷的二战痕迹已经看不到了,整个西德已经赶上并超过了战前水准。

   看到西德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李多才心里都有些异样,赫鲁晓夫突然想起了什么,“李,我听说中国派出了很多矿工在西德挖煤,这是为什么?”

   “中国不仅在西德有矿工,在英国、在法国都有矿工,若不是美国劳工组织阻拦,我们也想往美国派出矿工,真心谈不上什么为什么,纯粹是欧美矿工工资高,务工所得外汇,可以用来进口中国急需的各类先进设备!

   相比于英法德等国的矿工,中国矿工的工资非常微薄,这也引起了几国矿工工会和工人的不满,嫌弃中国工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没办法争取更高的工资。

   一些西欧媒体总喜欢拿着放大镜盯着中国劳工,引起了西欧社会的不少争论,随着我国的外汇储备逐渐好转,所以这几年,我国已经一步步减少派往西欧各国的劳工……”

   赫鲁晓夫听完,忍不住说道,“资本主义不仅剥削本国劳工,还肆无忌惮的剥削中国劳工,贵国对外要坚决斗争,而不是妥协!”

  李多才默默摇摇头,“我们也是没办法,中国除了人多,不论是资源,还是耕地都非常少,不向国外派出劳动力,我们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哪里来!斗争嘴上说说可以,任何斗争背后都离不开金钱,我们恰恰缺得是钱!”

   李多才回答的同时,又想起了另外一个回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工组织现在反而是最为反对中国劳工输出的组织,而在美国,美国劳工组织甚至是对华敌意最深的组织,他们反对资本家投资中国,反对中国移民,反对中国商品……

   从利益角度分析,这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劳工,直接影响到各个劳工组织与本国资本家的谈判筹码。

   中国吸引外国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又严重冲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产业,如此砸人家的饭碗,压低人家的工资,人家怎么可能喜欢中国?

   不过如此一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根基就直接被动摇了,甚至是直接被挖根了,原来是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现在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对立严重,那还联合个屁?

   再加上苏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纯粹利用的态度, 谷雨同志才坚定的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然会失败,中国应该以国家利益对外交往……

  而现在中国劳工在欧洲的处境也用铁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李多才同志再一次感慨谷雨同志惊人的政治洞察力,同时他也觉得有必要慰问在欧劳工,与他们交流一番,这些资料也必然会有助于一些比较顽固的同志转向,他毕竟是中央第二枢机,也要做一些工作。

   至于苏俄,李多才同志提醒了,但很明显,赫鲁晓夫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或者说意识到了,但也装成没有意识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国际共运直接关系到苏俄的立国根本,苏俄不可能做任何事情……

   如果是前者,恰恰说明赫鲁晓夫意识形态上的不足,但如果是后者,那就更可怕的,那就说明赫鲁晓夫也和钢铁同志一样,把国际公运当成干涉他国的政治工具,说白了还是帝国主义那一套,是红色帝国主义,中国自然更需要小心,谷枢机画出来的三条线是非常正确的。

   所以越是看到这些,李多才同志越是支持谷雨同志,他看得比大家伙都远,都深,虽然他看到的和所做的应对不符合一些同志的理解,但大势不随人留恋,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不能因为理想,却违拗大势,那是绝无可能的!

   事实上,赫鲁晓夫不仅听懂了李多才的暗示,甚至在听说中国工人与欧美工会组织和工人出现严重矛盾后,也猛然间想起了苏俄党内出现的一些争论,大批中国劳工的到来,极大的帮助了苏俄的发展,但苏俄国内并不是没有争论,苏俄中央工会理事会就曾经表示过不满,只不过被压制住了!

   所以面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搞福利社会,对工人阶级妥协,通过提高工人阶级的收入,破坏世界工人运动的联合这样一个新问题,赫鲁晓夫除了指出资产阶级的阴谋,鼓励工人与资产阶级和那些堕落的劳工组织做斗争之外,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不过赫鲁晓夫也没太在意,他的精力和谷雨一样都放在国内,此次捷克之行,再一次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捷克这样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头牌国家现在陷入停滞,长此以往,捷克人民必然会因为经济上的挫折对社会主义产生严重的怀疑,这样下去如何了得?这可不是捷克一家的问题呀!

   虽然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提供不少东西,但中国并不可靠,还是要靠自身的发展,赫鲁晓夫再一次想起了玉米,只要解决了吃肉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自然就那么多矛盾了,还是得加大玉米的种植,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谷雨并不知道赫鲁晓夫是这般想得,否则他肯定会哈哈大笑,赫鲁晓夫真是不懂哲学呀,人民的欲望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指标,满足就好了,人民的欲望更多的是比较,人民不仅仅要跟自己的过去比较,也要在人民内部比较,还要在与外部国家做比较,所以想让人民满意非常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拜清末民国的百年耻辱所赐,中国人民的欲望是非常低的,在短短时间内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让大家伙都能吃饱饭后,谷雨的威望非常非常高,他的画像几乎出现在家家户户中,而党内干部也十分自觉地挂上了他的画像。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要不是谷雨严厉反对个人崇拜,估计什么幺蛾子都能搞得出来,不过越是如此,谷雨越是感到不安,他不愿意让人民失望,就在赫鲁晓夫和中国代表团的专列离巴黎越来越近时,他在春夏之交,再一次前往山东这个干旱的重灾区考察,看看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够吃。

   于言清出国访问,目前代理工作的是中央农办副主任兼农业部长杜德同志,杜德担任农业部长是谷雨一手推荐的,他也是谷雨观察多时的干部,与前世一样,这一世的杜德同样也是一流的农业问题专家。

   杜德的资历相对比较浅,一直到1932年九一八后,他才先后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反帝同盟会和社会科学家联盟,并被阎锡山通缉。

   所以杜德离开山西,跑到了热河,进入到抗院四期学习,四路军攻入山西后,他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土改,因土改工作出色,1935年作为工作队副队长抽调到湖南工作。

   1937年,山东解放,杜德作为工作队长随解放军进入山东,等到解放军进入东北,杜德作为地委副枢机又率队到达辽宁,一边恢复生产,一边进行土地改革。

   在东北土改期间,杜德发表文章,系统总结了多年土改经验,提出分阶段进行土改的主张,即普遍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建好农会组织,再转入分配土地,他还提倡下乡参加土改的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贫苦农民的阶级基础上。

   杜德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得到了党内高层的重视,1946年,解放后,他被调任农业部,担任中央农委研究室主任,并负责调研全国各地的合作化运动。

   而与前世不同,杜德关于合作社可以存在多种形式,允许是进退自由、商品交换自由、借贷自由、雇工自由和租佃自由这五大自由的观点,得到了谷雨和邓绍齐的认可。

   1950年,杜德从中央农委外放,调任山东最大的农业市济宁市担任市委枢机,在谷雨的前世,山东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因此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

   而济宁耕地面积902.7万亩,约占山东全省总耕地面积的8%,粮食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9%;淡水资源46亿立方,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淡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拥有鲁西黄牛、济宁青山羊、汶上芦花鸡、微山麻鸭等九大畜禽良种,禽蛋产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

   所以把杜德放在山东,谷雨寄予厚望,特意召见他,做了一番谈话,“你有丰富的土改经验,这些年去过美国、法国、德国、苏俄,国内各地方也都跑了不少,各种农业相关文章也看过、写过不少,现在到了练手的时候!你不是认为中国的农业真正的未来是产业化、精细化经营吗?那就大胆的去做吧!”

   带着谷雨这番话,杜德在山东又干了十年,前六年是济宁市委枢机,后三年是山东省委常委、农业副省长,在他的主持下,山东农村产业化经营有了明显的进步。

   谷雨觉得他历练的差不多了,所以在十大前,把他调到中央,担任中央农委副主任,并安排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并在十大后担任农业部长,时年47岁。

   一连几个县跑下来,谷雨心情好了不少,虽然从去年夏天到现在,雨水少的可怜,黄河水位直线下降,若是一直这么干旱之下,很快就要断流,这必然会给山东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带来大问题,但随着机井的全面推广,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

   虽然大旱之年,群众的日子不好过,冬小麦产量大幅度减产,水产品产量也远不如往年,但蔬菜大规模的产业化种植所带来的各种出口,让大批群众在这个大灾之年还能维持,不至于因为一场旱灾被彻底打回原形。

   不放心的谷雨连续跑了几个县,而且是随机挑选,他发现困难确实有,但平原地区应无什么大问题,原因很简单,人吃饱了,和长期营养不良,完全是两码事,地方干部想隐瞒也没办法隐瞒,至于条件不足的山区,除了赈灾之外,也就是移民,谷雨不指望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与群众交谈时,大家伙最大的抱怨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粮站对外出售的小麦不多,反而主要是大米,而且是那种从南方运过来的长条广南米,虽然广南米价格便宜,但大家很不适应,一是不如面食耐饿,总觉得吃不饱。

   二是广南米煮熟之后,闻起来香,吃起来虽然也有一股清香,但没有闻起来香,而且口感较东北大米和梗米又显得硬,年青人喜欢,有嚼劲,但上了岁数,牙齿不好的人,吃起来总觉得不舒服。

   听到群众这么抱怨,山东省的领导干部们脸都黑了,这样的大灾之年,国家不放心,增加市场粮食供应,而且对外出售的广南米都有补贴,要不然能卖得那么便宜吗?竟然还挑挑拣拣,而谷雨听完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群众要不是吃的饱,也不会这么挑剔。

   他交代杜德,今年要加大广南大米的出口,然后进口美国小麦,给群众做一做调剂,要考虑到各地方的实际情况,救济粮不能都是大米……

   谷雨这么说,山东省委第一枢机赵振声同志就认为现在的情况还是不错的,绝大部分地区都还有存粮,粮食供应是不是收紧一些,不着急放粮销售,完全可以多一些对外出口,以帮助国家发展,谷雨笑着挥挥手,“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旱灾了大半年,群众就算家里有粮食,也没剩多少,肯定心里也有些慌。

   敞开让他们多买一些,群众看到粮食敞开销售,源源不断,自然会放心了,也不容易出乱子;群众放心了,我们也放心了,粮食放在群众家里,总不会长腿逃跑,着急什么!

   至于粮食出口,过去是没办法,现在随着我们的经济作物大规模对外出口,随着我们的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外汇已经不那么紧张,粮食出口产生的外汇占比已经不高,就算少一些出口,也影响不大!

   你们与其惦记粮食出口,还不如想想办法多一些蔬菜出口,今年我不准备再给赫鲁晓夫那么多玉米,但蔬菜和水果可以多给一些,你们要在这一块多下下功夫!”

   赵振声同志点头称是,心情大好的谷雨接着考察了济南的山东电视台,他早就发现山东宣传系统的改革不快,山东的电视台节目也少,谷雨不是很满意。

   他指出电视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必然会取代电台、报纸成为最主要的媒体工具,现在电视覆盖率是不大,但现在国家一连引进了多条黑白显像管生产线,电视机的产能迅速提升,青岛就有两条,电视机的普及将非常快,超乎想象。

   群众花了不少钱,买来了电视机,不是买来做摆设的,是要看的,你们没几个节目怎么行?现在宣传系统大改革,你们这么慢腾腾的,是准备让山东的电视台广播报纸被外地同志兼并吗?

   这话一出,赵振声同志连忙检讨了一番,谷雨点点头,“检讨什么的我不在意,看的是表现,要亡羊补牢嘛!”

   自年初带着潘信出去考察,现在谷雨第二次考察,又一次公开推动宣传系统的改革,此时地方大员们已经充分意识到谷雨的决心,看来不能再观望了,必须动起来了!

   谷雨发出的政治信号非常强烈,以至于远在南洋的孙光英都充分感受到了,这两年孙光英憋屈的很,她跑到南洋一是躲避各种狗屁记者对她私生活的兴趣,二是憋着一口恶气,想在电影领域搞一些东西,不能再被人小瞧了!

   故而在南洋几地考察一番,再听说谷雨不断推动宣传系统改革,同时开始放宽电影拍摄限制后,孙光英乘坐飞机回到了上海,她准备成立一个文化工作室,与上海电影厂合作,筹集一些钱拍摄一部电影,在国内上映的同时,也利用邵氏影业的渠道在东南亚销售。

   孙光英也已经想好了,她决定拍摄一部爱情喜剧电影,她是女性,所以拍爱情剧比较擅长,喜剧自然是自然是她爱笑,越是遇到困难了,她越要笑,绝不能被人小瞧了!

   至于内容嘛,孙光英想起了她曾经看过的好莱坞名作《罗马假日》,她对那位小公主多少有些理解,为什么不效仿拍一部东方版的《罗马假日》呢?

   你们不是感兴趣我的私生活吗?那就让你们看一看高级干部子女的生活,她相信这部电影肯定卖得动,也可以讽刺一些人,挽回一些名声,我是现代女性,就算丈夫出轨了,又如何,难不成还一哭二闹三上吊?我活的洒脱自如,敢爱敢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