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大的安排,光靠民委和民委下属的统计司还不够,驻军的配合也非常重要,谷雨迅速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北线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和工建兵团都打了招呼,要他们协助工作,同时下令绥热察三省的野战部队做好镇压叛乱的准备。
谷雨告诉负责的同志,一旦确定叛变,要遵守草原上的游戏规则,对叛乱者绝不容情,即便一些人不方便杀,也要分散迁到内地,不给他们任何复起的机会。
谷雨特别点了点四虎王爷德王,现在也已经查清楚他把日本特务藏在喇嘛庙,所以谷雨下令查抄窝藏日本特务的喇嘛庙,既然此人自认为是当代成吉思汗,那就按照成吉思汗的规矩收拾他。
德王是独生子,其子女还小,所以谷雨的指示很清楚,将德王明正典刑,其子女妻妾带到太原安置,德王的部下们除非能够自证清白,否则成年男子一律枪毙,子女家人一起迁入内地,用血淋淋的教训警告蒙族各旗!
随着谷雨的一声令下,绥察两省的部队开始了警戒,而两个骑兵旅奉中央的命令,前往苏尼特部右翼旗和其家庙贝子庙,在动员的时候,政委仔细向战士们报告了德王与日本人的勾结活动。
德王的家庙中长期有日本特务,日本特务以德王家庙为中心,在草原上到处活动,行动非常猖獗;德王接受日本人的枪支,向日本人出售云母等战略物资;德王曾经偷偷前往沈阳,与日伪接触,并向溥仪行三拜九叩大礼;
德王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意图成立自治政府,他还不断在草原上攻击我党的政策,甚至还谋杀我党工作人员……
一条条罪状定出之后,战士们激愤无比,接下来公开了中央的命令,抓捕德王,接受公开审判后和手下一起处决……
而在公开命令之后,政委也说得很清楚,此战一定要威慑住内蒙各旗,为接下来牧区民主改革做好准备,所以不仅要实现中央的目标,还要打得漂亮!
一旦遇到了其他盟旗的进攻,也要十分坚决的反击,敢于反抗的绝不容情,一律以叛乱处置,处置方式与苏尼特右旗相同!
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经过清朝几百年养猪,蒙古王爷们早就没有战斗力了,整个内蒙草原上只有八十来万人,并没有多少人能打仗,而且也没有什么装备,步枪都不多,更不要说炮兵了!
蒙族骑兵最擅长的自然是草原游击作战,不过清朝搞出的政策改变了一切,一个个王府和喇嘛庙就如同一个个据点,将蒙族完全限制住了,他们最擅长的战术也打不起来。
所以当我军骑兵,带着机枪和迫击炮冲到苏尼特右旗时,德王虽然负隅顽抗,但当我军用机枪和火炮射击时,这些蒙族叛军们迅速崩溃了,四路军骑兵盯着德王连续追了三天三夜,最终将这位王爷和他的铁杆亲信一起抓获!
德王被抓捕的时候,还有些侥幸,表示他可以说服其他王爷与共产党合作,抓捕他的指导员哈哈大笑,“死到临头了,还在做大梦!”
四路军迅速攻克锡林格勒和贝子庙,并击毙和俘虏盛岛、前川、野中等日本特务,并在喇嘛庙中发现了收音机、电台等礼物后,从而彻底钉死了德王的罪行。
根据中央的要求,一大批蒙族王爷冒着严寒和大雪,被请到了苏尼特旗,先是让他们看到那些日本特务和电台,然后就是一连串死刑宣判,最后是大处决!
“砰!”、“砰!”、“砰!”,一排又一排德王苏尼特右旗的亲信,违法的喇嘛被公开处决,最后一个被拉上来的是灰头垢面的德王。
德王被五花大绑,来到了绞刑架前,作为出了名的王爷,在内蒙各盟旗影响力很大,必须当众诛杀,以绝众望;同时也不能做得太难看,所以特别优待,枪毙改成了公开绞刑……
云王、索王和沙王等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唯恐变成第二个德王,惊恐之余,自然老老实实的跟着四路军官兵一起前往太原,接受抗日联合政府主席孙夫人和谷雨的接见,当然了,他们不跟着走也不行,此次行动,各路四路军已经部署到位,不服从就是灭亡。
与这些位王爷被请到太原不同,在东蒙受到某国际支部影响较深的盟旗,一连串整顿正在进行,这股势力事实上并不强大,不过谷雨对他们非常不放心,第一批被捕的人就超过了六百多人,很快被捕的人如同滚雪球一般增加起来……
对这些人如何处置,谷雨根本没管,由着康生来办,就算有一些株连,甚至一些人有冤枉,不,肯定有一些人冤枉,谷雨也毫不在意,这个支部太乱了,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与外蒙接触者有之,与国民党接触者有之,甚至与日本人有密切接触同样有之,他根本分不清楚,既然分不清楚,那就必须以最严厉的手段,连根拔起,不留后患。
中国有共产党就够了,不需要有第二个国际支部,他不是没有给这些人机会,既然他们不想做云雨,那就说明他们有外心,留着干什么,做种呀!正好让夏曦这把刀来做这件事,做完了这件事,未来他还可以去新疆,他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赎罪,干这些正好!
这是硬的一手,软的一手就是乌兰夫同志提出的牧区民主改革方案,经过将近两年的试点探索,谷雨认为牧区民主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必要废除封建特权,并进行社会民主改革。
其基本原则为牧场共有,放牧自由,增畜保畜,同时推行三不两利政策,三不为“不斗、不分、不划阶级”,两利为“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
“牧场公有”肯定牧场为蒙古民族所有,“自由放牧”是指按照一定区域的生产条件进行有秩序地放牧,而不是放任自流。
“不分”指不分牧主牲畜和财产,“不斗”指不采取农业区斗地主方式斗争牧主,“不划阶级”指不在牧民中公开划分阶级保存牧主经济。
牧主牧民两利政策是指在废除牧主对广大品贫苦牧民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牧主牧民两利的“新苏鲁克”制和新工资制度。
新苏鲁克制度,类似于承包制,实行牧主牧工按比例分配租放的牲畜,提高牧工待遇,采取新工资制度,同时不允许牧主无故解雇牧工,随意收回牧群。
承包分配一般由牧主牧民自行议定,或由牧民牧主选出代表机会协商,或由牧民牧主双方协商,政府派人仲裁,也有地区由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标准。
这一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牧主对牧场、牲畜的封建特权,而且使得牧民获得在牧场放牧的自由权,从经济上剥夺了封建特区制。
尤其是新苏鲁克制度,废除了封建特权,重视人的平等权,又规定了牧工和牧民的权利义务,逐渐将封建农奴制度,变成了新式生产方式,有效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牧区生产力有良好的效果。
这几项政策说白了就是缓和了牧区的阶级矛盾,提高了牧主牧民参与牧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为三省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很明显,这是一条渐进的民主改革方案,其核心是尽量平稳改革,不至于影响牧区经济,为共产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畜牧产品。
而按照这个方案,大大小小的王爷们还是比较滋润的,当然了,谷雨对他们也不是很放心,这些位大大小小的王爷和他们的家人都被带到了太原安置,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各家王爷的后人也要请到太原居住,并在太原读书,而在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婚姻,这也是谷雨希望的,这一套方案满清能做,谷雨当然也能做。
谷雨很清楚这些王爷中腐朽分子多如牛毛,但他们的存在短时间内很有价值,绝不能一杆子敲死,循序渐进的改革,对共产党才是最有利的。
当然了,相比于这些王公贵族的教育,普通牧民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只要广大牧民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都拥护中国共产党,内蒙地区绝对闹不起来。
谷雨不希望等到七十年以后,还有人不认识汉字,所以乘着牧区改革,牧民对共产党十分拥护的时机,加大牧区的教育就显得很重要的。
在内蒙牧区,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势力,那就是喇嘛教,喇嘛教除占有大量牧群以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土地。
对牧群的处理按照牧主相同的方式,而对于喇嘛庙拥有的土地,经过研究,蒙古包、陵墓之地予以保留,对喇嘛庙占据的土地,可以在当地蒙民的要求下,酌情征收一部分。
分配土地时,应分给无地少地的蒙古农民土地,同时,大小喇嘛也要分给一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这样一来,可以获得广大中小喇嘛的支持,改革的实施就将较为顺利和平稳。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提高喇嘛的素质,首先就是读书,年纪比较小的喇嘛一定要学习文化,除了中文备注的经书以外,还要有完整的国情教育。
一定要让喇嘛们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所以他规定每一个喇嘛庙除了有驻点军事机构,定期招聘牧民,并进行训练以外,还建立了教育机构,不仅仅要教育广大牧民,还要教育喇嘛。
谷雨决定逐步实现喇嘛等级考试制度,能不能升迁为高等级的喇嘛,必须经过考试,而考试的内容除了经书以外,汉语读写水平,也是重点考察内容,汉语说得不好,不能担任高级喇嘛……
喇嘛除了读经以外,还需要逐渐实现自力更生,改变过去的寄生生活,必须允许他们从事各项生产,农工牧医都可以,喇嘛结婚或者形同结婚也是允许的,这是人性,没必要搞那么多清规。
对于蒙古群众将幼儿送到喇嘛庙,与同志们的看法不同,谷雨认为要尊重传统,群众愿意送,那就随他们送,不要阻拦,不过也必须明确一点,有当喇嘛的自由,也有成年喇嘛不当喇嘛的自由,不能强迫,这才是宗教自由嘛!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借此控制蒙族的人口,现在整个蒙族也就八十来万人,而随着绥远等地的大规模开垦,汉族人口会急剧增加,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口,他才不用担心蒙族有人搞幺蛾子。
虽然一手硬,一手软,但共产党的改革影响太过深远,叛乱仍然很多,不过这个时候,谷雨的决心非常大,用严厉的镇压解决问题,为此,总部抽调了好几个新兵旅,先后动员了几万战士,在这个冬天不断战斗……
当然了,收获也非常大,牧区民主改革启动之后,蒙族牧民参军和生产积极性大为增加,谷雨准备以两个蒙族骑兵旅为基础,组建蒙民纵队,会同四路军一部向宁夏进攻,有些工作还是让蒙族同胞做比较好,未来他准备让一批蒙族同胞生活在宁夏和甘肃,大小相制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谷雨做这些,党内同志当然不会反对,很多同志甚至都认为谷雨搞得太晚了,手段也太宽厚了一些,对这些说法,谷雨没怎么作声,反正在党内同志眼里,他一直都是老右,有这样的态度也不奇怪。
自然而然,对某国际支部的作为应该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谷雨做好了任何心理准备,不过党内同志有这样的想法是好事,他会尽可能的保持这个人设,直到再也保持不下去……
内蒙地区的工作虽然重要,但内蒙地区的蒙族实力不怎么样,所以还不是谷雨关注的要点,他现在的注意力都放在战争上。
在南线,虽然蒋介石派出杜聿明增援,但配合作战的西北军20师和32师,此时相当敬畏,一直躲在桐城不出来,一直到杜聿明增援上来了,两师才不情不愿的出来。
而杜聿明部虽然精锐皆出,但杜部的缺陷也比较明显,第一次与共产党作战的杜聿明此时并不成熟,还是黄埔那老一套,集团冲锋。
对付装备得到很大的提升的鄂豫皖兵团,杜聿明那一套就是找死,杜聿明一看情况不对,把好几个师几十门各色大炮都拿出来猛轰,但杜聿明这一次遇到的对手完全不一样,鄂豫皖兵团的弹性防御战术有效的补充了炮火的不足。
西北军的胆怯给了鄂豫皖兵团三天的宽裕时间,利用这段时间,鄂豫皖兵团利用河网和田地修建了多道纵深防线。
杜聿明正面进攻不成,又想利用兵力优势迂回包抄,不过鄂豫皖兵团还是完全的阻击住了敌人,最终这六万多敌军还是没有突破成功。
利用阻援部队创造的有利机会,鄂豫皖兵团面对粤军的抵抗,一开始虽然吃了一些小亏,但在精心准备之后,还是一举攻克了怀宁城,并击毙敌酋上官云相,生俘敌两师长以下一万五千多人;
而在宿松城,郝梦麟的残部也“突围”成功,之所以他能突围,也跟谷雨记得这位第一个牺牲的抗日将领有关。
他特别打了一封电报给鄂豫皖兵团,郝梦麟是东北军出身,抗日意愿比较坚定,派代表金城,围三缺一,给他的54师一条生路……
就这样,郝梦麟将军率领残部胜利成功突围,到了蒋介石那里也好交代,而鄂豫皖兵团攻占怀宁之后,也迅速脱离战场,结束了安庆战役。
此战鄂豫皖兵团一举消灭了旁系中央军五个师,毙伤俘虏敌人约四万人,缴获颇丰,虽然释放了大部分战俘,但鄂豫皖兵团的实力还是得到了迅速壮大。
旷继勋、吴焕先两同志在战后汇报,准备将鄂豫皖兵团扩充为五个纵队,十万人,谷雨点头同意,给了他们二十五,二十六两个纵队编号,并要求他们一边编组新纵队,一边向北进攻,接应华东野战兵团开拓豫皖苏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损兵折将,不得不下令各部撤兵,离开大别山区,加强淮河一线的防御。老蒋这么做也没有办法,共产党部队的战斗力太强,三个师都被一举消灭了,他必须重新调整,将鄂豫皖地区的国民党军队重新编组,要不然只会被各个击破。
蒋介石撤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好学生陈赓正在郑县整顿军队,美国人传来消息,共产党将沿着陇海线进攻徐州,真假不知,但老蒋不得不守住徐淮一线,要不然南京就危险了。
在冀鲁豫三省的西北军和晋绥军总兵力不下三十万人,他们怎么也不能干看着不动。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西北军和晋绥军,蒋介石连续派人前往北平和济南,我待你们不薄呀,这个时候,你们该起作用了!
再说了,共产党冲到了徐州,难不成还会放过津浦线以东吗?你们别做梦了!迟早也会消灭你们,这个时候,大家只有协同一致,才会阻挡共产党主力的南下。
当然了,蒋介石在北线费尽心思,在南线他却继续不断进攻一方面军,但北线形势让蒋介石十分担心,不得不抽调了一部分部队,这样一来,他对共产党赣闽根据地的进攻,也不得不慢了一些……
蒋介石可以在共产党的南线做文章,但是西线他就真得没办法了,只能寄希望于刘湘和马家军多顶一段时间。
在西北方向,吉鸿昌的西北兵团在秋收之后,开始了进军,一路稳扎稳打,敬畏无比的马家军玩起了骑兵作战的老办法,不过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对手。
高鹏振的骑兵纵队,乃是四路军的主力纵队,下辖五个骑兵旅,都是在东北和日伪军血战过的精锐之师,装备十分精良,有大量轻机枪和迫击炮。
连续几次骑兵大战之后,马家军不敌,无奈之下,四马不得不联合起来,准备利用兰州的有利地形与西北兵团决战。
有一些同志担心四马撤到黄河西岸北岸,特别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解放军打游击周旋,虽然最终也能解决青马,但势必拖延甘青两省解放时日,且要大费周折。
对这个担心,谷雨反而不着急,连续的骑兵作战已经证明骑兵纵队对马家军有优势,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担心的,拖延一些时间,他求之不得!
有些事情,乘着战争解决,总比和平时期解决来得好,所以谷雨拒绝了总参谋部以一个纵队西渡洮河,直取临夏,并向西宁进军,截断马家军后路的建议,下令吉鸿昌不要着急,先取无坚可守的平凉定西,拿下兰州后,结束今年的攻势。
一边积累各种物资,一边开展剿匪,巩固好黄河以南地区;明年春耕前,会同新组建的宁夏兵团,对黄河以北的敌人发动进攻,拿下银川、西宁和河西走廊,把马家军逼到新疆去。
就在共产党崛起的同时,新疆军阀盛世才投靠苏俄,也成功得攫取了新疆的统治权,米高扬过来的时候,也提到过新疆问题,还高度评价了盛世才,肚子里打得什么主意,谷雨清清楚楚。
谷雨当时笑着说道,“新疆离太原好几千里,是什么情况我也不了解,很难做什么评价,既然苏俄同志认为盛世才不错,那肯定不错!”
随便迎合了两句,谷雨就不再提及新疆问题了,挨得着时,那就把新疆拿下来;挨不着时,留着盛世才也不错。
时代不同了,现在老毛子连外蒙都别想分裂出去,更不要说明晃晃的分裂新疆,他们没那个实力,再说了,盛世才盘踞新疆一年还不到,怕什么。
当然了,谷雨也不准备和苏俄同志有什么大矛盾,所以他就想到了废物利用,把马家军逼到新疆去,让马家军和盛世才厮杀,无论死了谁,他都不心疼。
然后西北兵团在跟着一起入疆,至于盛世才,此时他的真面目还没有暴露出来,他还是义勇军的一员,谷雨自然也乐意给他一个职务,时间还长着,以后跟他慢慢算账。
到了这一步,西北已经不是战争的问题,而是战后治理的问题,有些事根本没必要着急,还不如利用战争多死一些人,所以他在给吉鸿昌的电报特意强调,明年进攻必须选择在春耕前,有时候该狠心就一定要狠心。
当然了,在西北狠心,在西南方向,谷雨的表现恰恰相反,此时刘伯承同志亲率三个纵队十万大军南下,分兵三路南下,此时各部相继出发,进展十分顺利。
现在刘湘的主力已经被限制在重庆一带,其他几个战斗力一般的军阀,既要阻拦川陕兵团,又要阻拦南下兵团,根本办不到。
这般人很可能效仿刘湘躲到成都,和共产党打一场攻坚战,不过谷雨并不担心,以四路军现在的战斗力,攻坚还是可以的。
蜀道就算再难,金牛道也是走了几千年的官道,也不至于连几十门野炮也运不进来,蒋介石前世可以修建公路,四路军同样可以,慢一点不要紧,只要炮拉过来了,成都重庆都守不住。
可以这么说,四川战役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一一消灭敌人,镇压反革命,进行土改,并修建川陕公路,搞好了这一切,怎么也要等到1936年了。
不过这个时候,感觉到唇亡齿寒的滇军已经忍不住了,装备精良的滇军主力已经出现在川南,向川南地区活动的二方面军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龙云也在进行大规模扩军,准备扩充到十万人,为此龙云又向法国人下了不少武器订单,当然了龙云也知道,自己实力不济,所以他也在开始想后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出来的军阀,他的办法就是盘踞滇南……
不管龙云怎么进攻,云南都只是小省,而且云南的核心产业鸦片业也被共产党堵住,处于经济危机当中的龙云,即便蹦跶,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谷雨并不着急。
此时根据中央的指示,湘赣纵队已经冲到了湘西,并与二方面军成功会师,而在会师之后,根据中央的命令,二方面军被改编为云贵兵团,董振堂同志担任兵团司令员,刘伯坚同志担任兵团政委。
云贵兵团下辖两个纵队,原红五军团主力被改编为27纵队,原二军团、湘赣纵队和少共师被改编为28纵队,每个纵队各下辖三个师,全军约四万人。
同时根据中央指示,成立西南局,毛泽东同志为书记,刘伯承、谭秋、刘伯坚三同志为副书记,由西南局统一领导西南战役和接下来的剿匪工作。
等到战后,毛泽东、刘伯承两人肯定会回到中央工作,所以未来的四川省委书记也就基本定下来为谭秋,这是早就定下来的安排,他的资历足以担任这一职务,而刘伯坚和彭真将负责另外两个省的工作。
另根据中央决定,成立四川军区,军区司令员由刘伯承同志兼任,谭秋、彭真两同志为第一、第二政委,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同志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贺龙同志为副司令员,责令贺龙、罗荣桓两同志前往川东组织二线兵团,负责四川的剿匪,必须尽快将四川的土匪、袍哥、反动道门清扫干净,贺龙同志家传本事,最适合做这样的活,而有罗荣桓同志监督,也不用担心贺龙同志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足。
按照这条命令,毛泽东、贺龙、罗荣桓三同志和被抽调的一批干部比如邓小平等,此时应该已经出发了,不过还没有电报过来,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想了想,谷雨又让总参准备了一封电报,询问毛泽东同志到了哪里。
此时在合江,六纵司令员寻淮洲正在和毛泽东同志一行人交谈,听说毛泽东同志一行人已经渡过长江,来到了合江,寻淮洲同志出城迎接,见到毛泽东同志时,寻淮洲同志先是很郑重的敬了一礼,然后才笑着说道,“李委员,终于见到你了!”
虽然满脸都是微笑,但寻淮洲同志眼圈多少有些发红,革命不容易呀,听到寻淮洲同志这么说,毛泽东也十分感慨,他看着瘦削的寻淮洲,连声说道,“好,好,淮洲,你现在长大了,已经是十万大军的指挥员了,难得,难得呀!”
战友久别重逢,众人相互拥抱,并介绍起身边的同志,几个人刚刚聊了几句,几匹马就飞奔而来,带来了总部最新的电报。
寻淮洲接过电报,快速扫了几眼,笑着递给了毛泽东,“李委员,谷书记对您格外的在意,这些天一天一个电报,询问您到了哪里!”
毛泽东同志接过来,看了看,笑着说道,“多谢谷书记呀!有老胡在,我们这一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
贺龙同志笑着说道,“老毛,你太高看我了,说到底还是咱们的部队能打呀,要不然我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呀!”
带着厚厚眼镜的罗荣桓同志也微笑着说道,“淮洲,这一路上我们和你派来的部队聊了聊,你们六纵真是了不得,装备比中央军还强呀!”
“还行,哈哈!”寻淮洲同志笑了笑,然后安慰道,“老罗,给云贵兵团的装备,彭真同志已经安排转运,不过我们现在还走不了长江水路,通过陆路运输,还需要时间,董司令员可能还要等一等!”
毛泽东同志点点头,“云贵兵团现在打下手,以牵制滇军为止,不需要太好的装备,还是先给兄弟部队吧!”
“给云贵兵团一些装备和弹药,不会耽误事!我们南充战役缴获比较大,而且总后也已经运来了不少弹药……”
说起弹药,毛泽东同志来了兴趣,“我听说总后都安排空运了,这花费也太大了一些,中央吃得消吗?”
“陕西战役进展比较顺利,我们花费不大,可以用于四川的各种物资比较多,短时间内应该没什么问题,要不然毛泽民同志早就提意见了!”
“哈哈!”毛泽东同志听到弟弟的消息笑了笑,“我们这一次过来,也带了缴获的一百多万大洋,贵州比较穷,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这些了!”
“够了,够了,有这一百多万大洋,总后那边更好说话了!”
“哈哈哈!”高级将领们又一次笑了起来,毛泽东同志有些感慨地说道,“在江西那会,同志们都说北方同志富得流油,我那会还不相信,现在亲眼所见,不得不信呀!”
“我们的起步确实轻松一些,不过也没到富得流油的地步!现在又要打仗,又要搞建设,总部的压力很大,这一次四川战役,我们除了打仗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封锁住长江,保证四川的财富不至于流失……”
寻淮洲同志借机将总部的经济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毛泽东同志听完,点点头,想了想问道,“日本军队真那么难打吗?需要搞这么大规模的军工建设?一年投资上亿大洋,我们哪里吃得消呀!”
“非常难打!”寻淮洲同志很严肃地说道,“总参谋部估算过,在优势炮兵的掩护下,一个日军大队一千余人战斗力不亚于中央军一个师,而一个主力联队四千多人,可以压着中央军一个军打!
四路军最精锐的师,在日军不使用重炮的情况下,大概可以与日军一个旅团打成平手,而这样的精锐师,我们可以说屈指可数,也就七八个师,甚至更少,这两年部队扩充太快,战斗力缺陷还比较大,部队打中央军问题不大,打鬼子还有很多缺陷。
而日军现在已经有二十个师团,也就是四十个旅团,八十个主力步兵联队,战斗力比我们要强得多,更不要说他们还有重炮兵、空军和装甲兵等技术兵种。
更麻烦的是,日本还是工业国,别看他们现在只有二十个师团,但随时动员起百万,甚至几百万军队,所以我们在不断提升野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必须尽可能的加强装备,否则我们绝不可能挡住日本人的正面进攻!”
听到这里,在场的高级干部们脸色大变,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日军竟然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怪不得总部那么着急,拼命加强军工,不加强不行呀!
贺龙同志想了想说道,“正面扛不住,那就打游击战,运动战嘛,这一点我们还是比较擅长的!”
“游击战和运动战基本都是内线作战,几仗打下来,根据地就会元气大伤,赣闽根据地现在压力这么大,归根到底就是这个原因!
而山西是我们苦心经营的根据地,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放鬼子进来,”一边说,寻淮洲同志一边摇头,“太原和包头又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主要工业基地,投资巨大。
就算要放弃,也要完成主要工业设备的运输,不能便宜了鬼子,所以正面的防御战肯定要打,而且规模会很大,这一关我们不过是不行的!”
听到这里,高级指挥员更觉得压力山大,高级指挥员们一边走,一边聊,终于来到了六纵司令部,寻淮洲开始向毛泽东汇报四川战役的进展。
六纵的任务就是切断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联系,现在已经打到了长江边,接下来就要攻打四川重镇内江和泸州,这两地拿下来,川中也就稳了。
一边听着汇报,毛泽东同志频频点头,而此时谷雨也已经收到了毛泽东等同志到达六纵的消息,也就彻底放下了心,他又拿起了文件,哈默就要进入根据地了,得想办法让他掏钱呀,要不然不是白来了,到底应该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