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谷雨考察福建,与海外华侨交谈之际,继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于六个月之后,再次发射了第一颗半试验、半商用的地球静止通讯卫星。
这一颗卫星是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鸿雁一号的改进型,命名为鸿雁一号B,虽然与美国已经在轨的“国际通信卫星1号"有些差距,也远远比不上苏俄“闪电”卫星的功率,不过至少解决了有无问题,接下来的中国足球世界杯,依靠两颗在轨的通讯卫星,就可以实时对外传播各种信号。
不过谁也想不到也就在鸿雁一号B发射升空的次日,这颗卫星就获得了高强度的使用,也在卫星发射成功的当天,谷雨考察了漳州黄埔船坞二期工程,并参加了黄埔船坞举行的晚餐会,他向与会的英国商人们承诺,中国会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各项法律制度,以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争取尽快加入关贸总协定。
等回到宾馆,获报卫星发射成功,他非常高兴,还用电话和负责卫星项目的罗科通话,谷雨说现在我们还用电话联系,等过些年咱们用卫星电话随时随刻联系,谷雨同时向罗科和其他参与通讯卫星项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罗科则笑着说他非常希望早一点看到卫星电话,同时表示通讯卫星项目还有不少路要走,希望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
谷雨则告诉他,国家除了支持以外,还表示通讯卫星属于非常典型的军民共建项目,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咱们和苏俄的情况不一样,你们要大胆的走出去,相信美国人也肯定想探一探咱们的底,要多交流。
罗科听完非常心动,“我也可以出去吗?”
“你这样的大科学家我可不放心,不过在国内接触外宾并无问题,有不少国家对我们那个商业火箭项目感兴趣,你作为董事长自然要与他们交流!”
谷雨不清楚前世的罗科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不过联系到苏俄登月项目的失败,前世的他应该是在60年代去世的,不过这一世的罗科虽然工作同样很拼命,但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身体还是不错的,谷雨对此相当欣慰。
虽然中国宇航投入远不如美苏,不过相比于苏俄不健康的航天竞赛,对诸多科学家们的伤害,中国有条不紊的航天业发展,实际上对罗科更有利。
目前这位大科学家即将退休,而在退休之后,他也不会闲着,谷雨准备成立了商业航空公司,让罗科和一些退出一线的日本科学家来操作,任务很简单,尽可能使用更廉价的材料,尝试用多枚火箭发动机并联发射探空火箭,最终向可重复利用的火箭进军。
用多枚发动机并联发射宇宙飞船,是罗科一直想做,但谷雨却不同意的,谷雨认为目前的控制技术不够,苏俄那么厚的家底都扛不住,更不要说中国,但并不妨碍谷雨做一些探索。
他准备用军抚中心给罗科一些投资,从最简单的探空火箭做起,不过考虑到目前控制技术不成熟,十次发射估计得失败个八九次,谷雨自然得拉来更多的投资者,他相信第三世界国家有不少人想学习的,兄弟们,你们还等什么,过来投资吧......
在中国待久了,罗科的思维习惯不可避免受到中国人的影响,谷雨谨慎又不失进取,非常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尽可能节省成本的做法恰恰是苏俄所缺乏的。
虽然谷雨一向自谦他是穷惯了没办法,但罗科却知道,中国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苏俄资源丰富,也架不住这么长期的浪费呀!
既然谷雨让他接触外宾,他也肯定可以接触一些苏俄宇航人员,他希望把中国宇航发展的质量控制和商业理念告诉苏俄专家们,这甚至比技术还重要......
对于罗科的想法,谷雨开个是个知,→过他从来不在意,科学没有国度,但科学
家则有自己的国度,能留下罗科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已经是巨大的成功,就算有一些小心思也没什么。
谷雨高高兴兴的休息,这一晚睡得很好,但就在次日天还没亮,在河北邢台隆尧县,很多人还在沉睡之中,此时已经有一些早起的妇女起身准备烧火做饭。
但就在这时,一阵惊天的巨响唤醒了沉浸在睡梦之中的村庄,仿佛有什么东西如同巨兽咆哮一般从大地之下奔涌而来。
就在人们还在发愣的时候,大地开始猛然地颤抖起来,此时反应快的人们都纷纷跑出房屋,奋力抱在附近的树上,以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
只见村里的房子就像是麦地之中的风筝一样,在地震的波浪之中晃个不停,一会儿
向着西边倒伏而去,一会儿又向东边倒去,最后晃了一下之后大部分房子都倒塌了,受灾群众们望着天空,发现天空刮着阴沉沉的黑风,还响着“怪雷”,一幅宛如世界末日一般的场景。
而路边的麦田竟然平地蹿起三尺高的黑水,黑水卷着泥沙漫过了公路,填满了路沟,公路也裂开了一尺宽的裂缝。附近村庄腾起的烟尘汇成一片黄云,瓦片乱飞,鸡鸣狗吠,大小牲口到处乱窜。
邢台地震爆发后,北京有非常明显的震感,正在北京的国务院总理李多才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确
认河北邢台发生地震之后,他首先打通了灾区的电话,询问受灾情况,随后便通知应急管理部和卫生部,通知应急管理部和卫生部调动应急救灾部队和定点医护人员,立刻前往当地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谷雨也是一早得到的消息,得到汇报之后,他心里暗道来了,他立刻做出了指示,立刻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李多才担任总指挥,孙运璇、曾全安两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统一指挥所有抗灾力量,各单位必须配合,若是有必要调动解放军,则向军委副主席顾金声同志汇报,由他来组织部队抗震救灾。
随着掌握的情况越来越多,发现形势比想象得要严峻,空军侦察发现隆尧县这个农业县已经被夷为了平地,建筑物大面积倒塌,可以肯定该县出现了不小的伤亡,而周边地区陆续汇报,已经有相当多的厂矿企业被迫停产。
下午和晚上,李多才又连续召开了两次国务院抗震救灾会议,同总参谋部、铁道部等十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调动更多的应急救灾部队上阵。
而在南方考察的谷雨权衡一番后,下令停止考察,返回北京,也就在下午,中办新的汇报已经到来,谷雨听完之后,眉头紧锁,他想了想让拨通了已经退休的前国家主席李SG先生的电话。
谷雨也不废话,“李先生,现在能否提前预报地震?”
李老是地质专家,虽然退休了,但对这件事也非常关心,他自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不过他告诉谷雨,根据他的统计,有记录以来,华北地震带发生的各种地震有一百多次,现在出现这种规模的规模,很可能意味着华北地震带进入到活跃期,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必须格外注意。
谷雨印象中,这一次邢台地震似乎有几次规模比较大的余震,他想了想问道,“有新地震的可能?”
“大地震之后肯定有余震,甚至不乏有大的余震!”
谷雨想了想问道,“地震是否有一些先兆?”
李先生告诉谷雨,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其中动物异常是震前征兆的普遍现象,由于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敏感程度的差异,所反映的异常状态和特征也不一样,如隆冬季节数百条毒蛇出洞,成千上万只青蛙携幼搬迁,离开震中数百米等。
由于地震宏观前兆的特征突出,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相对易于发现,因此是在大地震群测群防中最适合普及的方法。
而具体到这一次地震,信号非常明显,就在地震前两天,当天出现了一次有感地震,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还派人过去调查了一番,不过因为此前几次地震大多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上下对地震缺乏认识,并没有任何地震预测的经验和设备,人来了也没用。
而根据他刚刚获得的消息,这一次地震隆尧县当地就有了很多怪事,在地震3天前,乡下村里多口水井的井水突然暴涨2到3米,有的水甚至漫到井口。
其中有些水井已经用了上百年,从没有过这种情况,当地乡民颇为惊讶,而在地震前一二天,很多水井的水出现了怪味道,难以入口.......
“这一次邢台地震的损失比较大,加之华北地区可能进入到地震高发期,我们有必要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进行必要的防范。
“这一次邢台地震的损失比较大,加之华北地区可能进入到地震高发期,我们有必要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进行必要的防范。
您老牵头准备一下相关工作,需要购买什么设备,即报即批,尽快把相关工作人员派下去,好好观察一下这一次地震的余震,不管是是天上的气体,还是地下的水都要取样检测,多积累宝贵的数据!”
说到这里,谷雨心情有些复杂的说道,”找看史书上说,东汉中期频繁地震,连首都
洛阳都震了好几次,我感觉那应该就是李老所说的华北地震带进入到活跃期,咱们也要有所防范,万一北京周边的大城市出现了大地震,那损失就大了!
我们需要让全民都对地震有所预防,另外建立这一类异常的上报体系,一旦有明显的迹象,可以做一些果断措施,人的生命
李老表示赞同,两人沟通一番后,谷雨放下电话,次日上午,就在谷雨的专列到达江西时,李多才同志向谷雨打来了汇报电话,向谷雨汇报地震相关部属工作已经完成,他希望中央批准他前往灾区考察,安慰受灾群众和基层同志们。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发生如此规模的大地震,在这个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完善的时代,能够如此迅速的完成部署是非常不容易的,谷雨夸奖了两句,然后说道,“你是总理,要坐镇北京主持大局,让顾金声和孙运璇同志轮流去再去视察,先让金声同志去,他是河北老枢机,了解情况!”
李多才同志微微一愣,不过寻即听懂了谷雨的意思,他表示赞同,就这样在中央局常委会召开后,顾金声带着曹元海同志乘坐火车前往灾区最近的火车站邢台冯村火车站去慰问当地群众。
这一天邢台震区发生余震上干次,大地还在频繁地亶颤动,时有残垣断壁倒塌,天气阴暗,狂风呼啸着,顾金声到达隆尧时,街上没有电灯,有人提着马灯为他引路。
在县委大院,顾金声、曹元海等会同省委第—枢机李准—起听取了情况汇报,说到一半时,突然发生了强余震,只见房屋摇动,门窗响声骤起、墙上有尘土和白灰掉落,大家立刻站起来,让第二枢机出去避一下。
顾金声镇静地坐在那里,不慌不忙他说:“不要紧,大家要沉住气,我来之前询问过李老,他说大震之后必有余震,这座楼大震都没有塌,余震自然不会塌,还是继续谈吧!”
看到第二枢机安详的神情,大家的紧张情绪很快就消失了,在听取完汇报后,顾金声轻轻舒了一口气,虽然地震比较惨烈,但这是在平原农村地区,而且由于此时的房屋水准比较低,能救的都已经救出来了,算是在抢救黄金时间完成了救灾。
他当年在昆仑省,几乎年年都会遇到水文,每年夏天都要安排对一些联络个上的灾区救援,他对情况比较了解,他强调首先恢复秩序,除北京总指挥部以外,文区前沿指挥部,石家庄后方支援指挥部—定要充分发挥作用。
必须加强对受灾严重地区的领导,要心大掩埋死者,死难者比较多的地方要注意防疫,安置好伤员,再帮助群众搭好棚子,把简单的生活恢复起来,然后转入正常的生产救灾工作。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也要防范可能出现的混乱,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压制住,秩序绝不能乱,要充分发挥当地基层党组织和基干民兵的作用。
他要求尽快统计损失情况以外,群众需要的东西食品、水、燃料、帐篷、毯子这些要用最快的速度供应,空军必要时要进行空投,空投的物资也要注意......
他要求迅速建立伤员输送体系,这么多伤员抢救一番后,要按照应急方案沿着铁路疏散,要让伤员们得到尽可能的救治,周边各省市县要在最快的时间做好伤员迎接和救治准备。
他又提到现在已经到了春耕时分,解放好群众的生存问题后,接下来就是生产问题,要及时布置好,所需要的牲口化肥等等一定要协调好。
这个会议开完之后,各单位迅速落实,顾金声第二天一早就乘坐直升机来到了震中视察,此时大地还在频繁的摇晃,不过顾金声却不畏个人安危,到处走访,慰问干部群众,安抚人心......
而与此同时,谷雨的专列在到达南昌时,寻即向西进入湖南,到达湖南时,谷雨收到了苏俄领导人科兹洛夫发来的电报,科兹洛夫对中国遭遇地震灾害,出现重大伤亡表示慰问,并表示愿意提供一大笔人道主义援助,谷雨回电表示感谢。
苏俄的动作非常快,第一批满载援助物资的飞机在地震第三天早上就起飞,同时装载救援物资的火车也从西伯利亚出发。
苏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通过中国的同时,又通报了另外一件事,苏俄对埃及驱逐苏俄军事顾问十分不满,准备停止阿斯旺大坝项目,并问埃及索要债务云云。
自从中国国庆二十周年阅兵埃及让中国委托向苏我表示不满后,苏埃矛盾迅速升级,到了1966年初,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公开宣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并说埃及已经准备好“牺牲1百万名士兵”,与此同时,纳赛尔再一次访问苏俄要求各种武器。
纳赛尔极力恳求莫斯科高层,并且宣称如果苏俄拒绝提供武器,他将会返回埃及向埃及人民宣布苏联已经遗弃了他们,并反过来向美国求取支持,美国必将会在此地区占上风。
不过苏俄还是拖拖拉拉,哪怕他们对石油涨价寄予厚望,但谷雨提醒油价一旦出现快速涨跌,对苏俄的计划经济冲击很大,而且苏军并不认为埃及有机会赢得战争,他们警告纳赛尔,任何跨越苏伊士运河的行动都会由于以色列严密的防御而死伤惨重。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借口,苏俄的种种行动,实际上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苏俄对中东现状非常满意,既在埃及又有巨大的影响力又没有影响国际局势,这非常有利于与美国缓和关系,科兹洛夫现在也在争取与林登-约翰逊见一面。
但纳赛尔的种种威胁也非常现实,苏俄最终选择妥协,给了纳赛尔一些防空导弹,回到埃及后,万分绝望的纳赛尔决定驱逐第一批苏俄军事顾问团,既然你们不给武器,埃及为什么要忍受这么多苏俄军人留在埃及指手画脚?而且苏俄还有泄露埃及作战情报的丑陋往事......
纳赛尔这一波驱逐,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他们驱逐的是那些有明显劣迹,或者是与埃军有激烈矛盾的顾问,目的是警告,不要以为埃及放空炮,想用这样的方式逼着苏俄多做让步。
但埃及搞出这一手之后,苏俄自然比较被动,没想到埃及搞真得,他们担心埃及进一步驱逐苏军,所以科兹洛夫就想到了中国,让中国做一做和事佬,上一次埃及委托中国,这一次苏俄也委托中国。
恰好中国出现了地震,科兹洛夫先慰问给援助,等到援助物资发出,再通报苏俄要准备收拾埃及,当然了,这实际上是希望中国人出面缓和苏埃关系,有了这么一个台阶下,苏俄可以增加对埃及的武器援助。
当然了,还有一条把中国拖下水,自从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谷雨在外交上对苏俄的支持越来越弱,心思似乎都在内部,不再关注外部事务,这是不行的,虽然经济上要和中国疏远一些,但外交和政治上,遇事必须拉上中国,同时这也可以让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幻想落空。
谷雨看到电报后,摇摇头,“这帮老毛子,求人都不会求!”
老毛子做事实在够下三滥,你不看好埃及能拿下西奈半岛,又想在埃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还在埃及驻军,让埃及在外交上配合,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支援埃及武器,能给的都给,让埃及拿着最好的武器与以色列厮杀。
能赢是苏俄影响力的扩张,不能赢,那也是埃及的问题,等到埃及一再打不过,上下绝望,你再上阵威胁以色列,哪怕威胁不成,也能闹个好。
可现在苏俄担心这个,顾忌那个,还把埃及的行动告诉以色列,赤裸裸的玩弄各种阴谋,你把别人当成傻子看待,还想让埃及归心那又怎么可能?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是老毛子一贯的毛病,谷雨心里腻味,懒得理睬,不过科兹洛夫给了中国援助,面子还要给一给的,谷雨又不好不帮忙,他想了想批示派黄容彪同志去一趟埃及,做做样子劝—劝,再看一看埃军的情况。
对于苏俄想捆绑中国,谷雨根本不怕,他想站着进入关贸总协定,就得证明中国有昂着头进入关贸总协定的实力,会同苏俄一起给美国找麻烦是必须的。
谷雨摇摇头,放下电报,他的列车一路北上,谷雨的专列来到邢台后,他也进行了一次慰问,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刚刚离开后不久,邢台竟然发生了第二次地震,而且比第一次地震的烈度还要大,而其他六级以上的余震还有四次,这也影响了很多地方。
虽然这一次地震因为发生在下午,群众非常警惕,死伤不大,但连续地震也严重动摇人心,很多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惊恐,担心地震个没完。
更奇葩的是,在党内竟然有一些人根据传统的天人合一说辞,搞出了一套说辞,认为这是老天爷不满意谷雨同志退休,没想到这一套还真有人相信。
还有一些人对地震救援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手画脚,有的说地方党政干部不给力,有的说抢救物资输送混乱,有的说伤员迎接和救治不及时......
这些东西谷雨都还不在意,但此时有一种声音却让谷雨相当警惕,虽然有应急救灾部队,但解放军也出动了不少,就有人向谷雨告状,一只驻军部队的调动手续有瑕疵,据说和前线领导同志有关系。
告状的同志并不知道,谷雨早就知道怎么回事,在地震出现后,靠近灾区的一个团级单位与上级的联系电话中断,经司令员政委提议、在场党委常委一致同意,除少量留守人员外,出动所有单位外出救灾。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有人移花接木,把两件事串在一起,谷雨自然相当恼火,可他娘的又没办法收拾人,若是收拾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别人不敢说,万一出事了他就要倒霉;但不收拾吧,他心里窝火。
偏偏就在此时,印度发生了一件大事,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在寓所中心脏病突发死亡,印度政坛出现出现了政权真空,国大党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前总理德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卷土重来的机会,而已经宣誓担任代总理的南达也是老牌政客,与尼赫鲁关系很好,在尼赫鲁病死时,已经代理过一次总理,他不想连续代理两次总理还上不去。
德赛和南达互不相让,争夺不断,但双方都有明显的缺陷,所以此时国大党主席出来说话了,“我们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英吉拉-甘地呢?她是尼赫鲁的女儿,全印度都知道她,而且她也没什么不好的感觉,尽管她比较年轻,但这也许是她的一个优点!”
英迪拉不仅仅是尼赫鲁的女儿这么简单,在二战时期,刚刚结婚不久的英迪拉就因参加反英运动而被捕入狱,一年后才获释。
印度独立后,英吉拉-甘地就担任其父尼赫鲁的私人秘书,并从事妇女、儿童等社会活动,在印度独立与分裂的过程中,他曾经为数以百万计难民组建难民营、以及为病人提供药物资助。
英吉拉-甘地经常陪同其父出访,还曾经担任过尼赫鲁的幕僚长,甚至于还在其父的支持下,先做国大党青年主席,后来更是担任国大党主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
尼赫鲁死后,德赛担任部长,英吉拉发现德赛执政与其父差异很大,就拒绝了德赛的邀请,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她尼赫鲁接班人的地位。
等到德赛得罪了一大堆人被赶下台,夏斯特里担任总理后,对支持他的的英吉拉-甘地投桃报李,让他担任新闻广播部长,她也乘机控制着政府的宣传机器,可以参加重要的外交、政治活动。
在担任部长期间,英吉拉-甘地加强了对其父的宣传,尼赫鲁失败了,但印度政府拥有世界级的宣传手段,几乎没几个印度人认为印度统一后遇到的那些挫折是尼赫鲁的错。
除了鼓吹其父的功劳以外,英吉拉-甘地在政治上非常低调,与各路人马交好,哪怕是国大党右翼,也对她没有什么恶感,反正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
此时国大党的领袖们都把英吉拉-甘地当成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过渡角色,这也让她获得了最为广泛的支持,英吉拉-甘地很轻松的击败了南达和德赛,成为印度建国之后的第四任总理......
虽然谷雨对英吉拉-甘地担任总理有心理准备,但内外两件事凑在一起,谷雨心情自然不佳,不过就在此时,容强满脸喜悦的走了进来,“老谷,奥文怀孕了,你有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