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74章狗急跳墙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612 2025-05-12 15:05

  九月六日,此时正是天高气爽的好日子,谷雨和周恩来同志又一次在晋祠中开始散步,新的共产党中央成立半年多以来,七位同志之间,毛泽东同志长期在南方工作,只有等四川结束后,才有可能回到中央,怎么也得等到年底了。

  陈云同志的精力主要放在经济工作上,他很少就重大的军政问题与谷雨讨论,他本人也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干;

  王稼祥同志主要精力放在外事工作上,与苏俄的联系,根据地内国际众多国家专家的交流,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王稼祥同志外事工作较为繁忙,以至于共产党的宣传工作,更多的是由他两位副手邓中夏和李铁夫负责。

  而在宣传这一块,王稼祥同志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上,谷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框架,他需要在理论上完善这一切,这是他作为共产党理论家的责任;

  而候补书记饶漱石和任弼时两位同志,则主要负责组织和纪律,以及正在进行的党内教育活动,这些工作,谷雨都交给了他们负责,当然了,他们做出的种种结论,还需要得到谷雨的认可;

  所以党内国内的军政大事,事实上现在就是谷雨和周恩来两人在负责,谷雨为主,周恩来为辅,一般来说都是谷雨下决断,周恩来同志负责执行,当然了,具体的军事指挥和军队人事安排除外,谷雨从来只和军委成员讨论。

  谷雨在前,周恩来同志微微落在后面,但又不影响到两人的交流,周恩来同志对这样的细节一向非常在意。

  这段时间,周恩来同志主要精力都放在抗日联合联合政府相关筹备工作,具体日期谷雨原来选定的是十月十八日,九一八后一个月对外亮牌,各种安排也是按照这个时间点来确定的,不过现在谷雨对这个时间有些不太满意。

  原因很简单,现在战火弥漫,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操办这些,而且主要将领都在外地打仗,他们作为主要功臣,不过来有些可惜了;要是搞得太过松垮,又比较难看,这个政府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

  “蒋介石知道我们要成立联合政府,急眼了,要发动大规模进攻,咱们也要看一看谁和我们一条心,谁是投机派,还是推迟好一些!”

  周恩来同志也不是很满意现在的时间段,但他又担心拖延久了会有变化,谷雨想了想说道,“预备会议先开着,把能定下来的事情先定下来,正式会议召开时,自然就顺利了!

  会议期间也给那些民主人士找点事情做,让他们做一做调研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他们挑一挑咱们的毛病!”

  “好,我来安排!”

  谷雨点点头,“接下来的几个月,十分关键,你说一说蒋介石的大概部署!”

  负责情报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仔细汇报道,“这两个月,蒋介石都在调兵遣将,鄂豫皖根据地的北部是陈继承,东部是顾祝同,南面是白崇禧桂军两个军,西面是东北军两个军,除东北军以防守为主以外,其他三路都在构筑密密麻麻的堡垒,三部加起来,目前大概有二十九个师,另外还有各种独立旅,保安团,不少于四十万人。

  赣闽根据地的压力同样非常大,蒋介石还在增兵,在北线、东线有三十二个师,在福建方向,蒋介石又重新启用了蒋鼎文,给了他七个师,其中包括美械第九师。

  赣闽那边敌人已经构筑了无数堡垒,随着蒋介石的进一步增兵,全面进攻就在眼前!”

  “六十八个师,扣除桂军六个师,蒋介石一口气动员了六十二个师,主力尽出呀,看来真是狗急跳墙了!”

  “蒋介石应该是真急了!除了全力围剿我军以外,又在徐州、安庆、南京、湖州、南昌、武汉、福州、杭州等成立了八个编练司令部。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蒋介石想再编练出三十个师,以应对我军的挑战!”

  “三十个师?英美答应给他第二笔贷款了?”

  “宋子文一直在国外,应该很有可能!”

  谷雨鼻子哼了哼,不以为然的说道,“随他去,我们先解决四川问题再说!”

  “我就担心鄂豫皖和赣闽根据地吃不消呀!”

  “我仔细算过了,大问题应该没有!邝吴兵团吃掉了东北军三个师,现在装备提升了不少,已经有了六个主力师,以他们的战斗力,中央军就算有三十个师,也讨不了多少便宜,实在不行,也可以往西打,徐达三还可以接应!

  有这段时间东线陈赓、顾慎为的四个纵队,还有陕西三个纵队,应该已经完成了编制,随时也可以出师增援,这一路问题不大!真正的麻烦在赣闽,一方面军对面的敌人十倍于他们呀!”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鄂豫皖虽然遇到了敌军三十个师的围攻,但大别山再大,兵力差距也不算太悬殊,再说了,还有东北军这个大漏勺在,不至于出现大问题,实在没办法往西逃跑还是做得到的。

  他真正担心的是赣闽根据地,蒋介石这一次动员了三十九个师,再加上何键和陈济棠,还有地方的保安团,蒋介石的总兵力不下去五十万,以两个军团如何扛得住!

  即便是对军事不是太熟悉,周恩来同志也知道蒋介石把重点放在了江西,他是铁了心要首先解决赣闽根据地的一方面军。

  想了想,谷雨接着问道,“陈济棠和何键怎么说?”

  “陈济棠不哼不哈,还是老样子,我们要求他多提供一些生活物资,但他还是限制供应;何键的心思都在湘赣根据地上,他的代表总是问我们什么时候撤,并且威胁说,我们不撤,湘军的围剿还会继续!”

  “陈济棠这个人没有远见,广东那么富裕,一方面军在江西待不住,蒋介石第一个就要收拾他,至于何键,”谷雨考虑了一会,接着问道,“刘伯坚那边的准备怎么样了?”

  “湘赣根据地内部还是有一些争议,一些同志不愿意撤,他们认为还可以再支撑一段时间!”

  “告诉他们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要以大局为重,现在的重点是四川,他们加入二方面军,更有利于四川战役的胜利进行,限定一个月时间,让湘赣纵队出发,不能再犹豫了!”

  “万一何键爽约,加入到围攻一方面军的行列,一方面军的压力就会变得更大!”

  “湘赣纵队的位置是绝地,早点走是好事;再说了,他就算加入进来,也不至于做得太绝,你让商业部再从湖南采购一批钨、锰、锑,用两个炮兵营的晋造山炮交换,给他凑一个炮兵团,这个时候要想办法示好!”

  东北军不能打仗,做转口生意还是不错的,桂军白崇禧也没有山炮,我们也可以卖给他一个炮兵团,这样鄂豫皖兵团的压力又会减轻不少!老周,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减轻一方面军和鄂豫皖兵团的压力!”

  周恩来同志深吸了一口气,“好,我来安排!”

  谷雨点点头,接着说道,“赣闽那边,我已经和刘朱两同志说得很清楚,万一扛不住,丢了根据地也不要紧,保住主力不受重创就算他们过关!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周恩来同志听完,深吸了一口气,“能不失根据地,还是尽量不丢的好!毕竟是老根据地,群众基础非常好,要是丢了,损失太大了!”

  谷雨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挥一挥手,“我当然知道,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丢了可以再重新拿过来,保住部队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给他们压力!”

  “真要考虑撤?”

  “我也不想撤,但蒋介石那套战术,正中一方面军的死穴!更不要说,蒋介石现在又把重点放在了他们身上,他们能支撑多久,谁也不知道!”

  周恩来同志皱着眉头说道,“国际代表团那边传来的消息,说苏俄同志已经在考虑给我们十亿卢布贷款,这个时候,要是丢了赣闽根据地,会不会影响到贷款……”

  “老周,你着相了,除非日本人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否则,短时间内我们拿不到这十亿卢布!再说了就算赣闽根据地丢了又如何?只要拿下了四川,我们就彻底稳了!要抓住主要矛盾!”

  两人之所以出现争议,自然还是因为赣闽根据地的复杂形势,年初蒋介石解决了福建事变之后,并没有闲着。

  他采取的战术是北守南攻,蒋介石吸取了前几次围剿的失败教训,开始了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一路上大量构筑碉堡,对红军活动区域实施封锁并截断红军的活动路线。

  中央军以修碉筑堡为惟一要务,陈诚甚至硬性规定每星期一连必须添筑一个以上之碉堡,如构筑碉堡再因循玩忽,查出定以军法从事,决不姑宽,有名的书呆子黄维专门负责这件事。

  陈诚这一次用人非常出色,黄维这个书呆子很适合干这样的活,到1934年六月,仅在江西,中央军构筑各种碉堡5300余座,福建六百多座,为沟通碉群修筑公路5000余公里,大量的碉堡及其通连公路组成严密的封锁网,严重约束了红军的机动作战。

  一方面军几次想发动战役,打破敌人的囚笼,但都不是非常成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根据地一天天的缩水。

  除了堡垒战术限制一方面军的机动性以外,蒋介石秉着总体战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严密统治、收揽人心,其中,对根据地最具威胁的是封锁政策,严禁粮秣、食盐、工业品和原材料等物资流入苏区,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

  自谷雨上任以来,赣闽根据地好不容易恢复的一点元气,还有利用福建事件,购入的大批物资,经过半年的消耗,此时也已经所剩无几,红军又一次陷入到较大的困难之中。

  各种报告上来,谷雨自然清楚赣闽根据地的情况非常不好,他之所以对几个军阀代表那么友好,实在是没有办法,情势所迫。

  而在逼走张学良,重创东北军之后,蒋介石继续大规模增兵,随着共产党在四川取得突破,蒋介石也意识到赣闽根据地的极端敏感,这一回把吃奶的劲头都拿出来了!

  某种意义上,现在共产党和蒋介石在抢时间,共产党拿下了四川,就可以联系二方面军,全面东征,增援赣闽根据地,到那个蒋介石就将被共产党压缩在长江中下游的狭长地区,中国的战略要地丢失殆尽,等待他的就是败亡的命运。

  蒋介石如果首先解决了赣闽根据地,就可以保证长江以南核心地区的安全,他完全可以沿着黄淮地区和湘粤铁路沿线布防,堵住共产党的进攻,这样半壁江山还是可以保得住的。

  面对这种局面,周恩来同志的想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钉在赣闽地区,尽可能保住根据地;谷雨则更想保住老本,这两个千锤百炼的王牌纵队,要是丢掉了,太可惜了……

  两人争论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把选择的机会给前线的同志,让你们根据情势自行决定,这倒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谁都舍不得丢掉根据地,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交给前线的同志自行决定,毕竟他们最清楚敌情。

  回到办公室,参谋长邓萍已经等在那里,接过来邓萍递过来的电报,谷雨看完之后,满意得弹了弹电报,笑着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到了八月份,共产党兵力的捉襟见肘已经基本解决,经过几个月时间,陕军和晋绥军起义部队已经基本被消化,两部被拆分,编入到西北兵团和在陕西的各部中,编成了六个纵队,虽然战斗力相对差一些,但此时形势的发展,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增援四川的三个纵队已经出发,西北兵团两个步兵纵队和一个骑兵纵队准备在秋收之后向西进攻,徐达三手里还有一个纵队在陕南,另外关中还有一个留守纵队。

  再加上豫西还有两个红军师,而东线的四个纵队已经编成,虽然战斗力一般,但防守还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陈赓觉得东线可以进攻了。

  蒋介石把主力放在大别山和赣闽两地,他的统治核心区黄淮地区十分空虚,这个时候,从陕西调出徐达三纵队,在从东线抽调两个纵队,编成一个兵团,陈赓准备亲自率该兵团出发,一举杀入社会矛盾比较恶劣的苏鲁豫边界地区。

  苏鲁豫地区离南京太近,蒋介石无奈之下,只能抽调大别山的兵力,大别山的主力也可以跳出来,中央两军配合作战,很可能会一举奠定中原大局。

  当然了,一旦如此,西北军和晋绥军唇亡齿寒,很可能要参战,参战就参战了,到了这一步,已经可能进行一场决战了……

  谷雨同样有这个心思,蒋介石搞重点进攻,那共产党就捅他的要害,黄淮地区的阶级矛盾非常严重,非常适合共产党发展;

  当然了,按照陈赓同志的建议,就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部署调整,所以很快陈赓就接到了返回太原的命令,毕竟这样大的调整,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也就在同时,被四川战事严重刺激的蒋介石,终于不敢再等了,下令陈诚的主力向广昌、建宁,福建的蒋鼎文从永丰向沙溪、龙冈推进,拉起了赣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的序幕。

  一方面军的应对还是老办法,诱敌深入,寻机打运动战,不过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央军的四大兵团薛岳,罗殿英,汤恩伯和蒋鼎文,虽然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再修碉堡,但他们各部的距离保持得很好,如同滚筒一样,密集在一起……

  但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战机,在广昌以北,被歼灭过一次,发誓要报仇的陈诚基本部队11师又一次冲了出来,与周围部队的距离拉开了几十公里,发现战机之后,林彪同志亲赴前沿侦察。

  林彪同志拿着望远镜,看着山下中央军11师的行军队伍,心里不断默数,过了一会他才铁青着脸说道,“这个11师,这一次出来的兵力有些不太对劲,我们需要重新核实当面敌人的兵力!”

  新任参谋长徐彦刚接过望远镜,看了一会,也不由得眉头深锁,“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这不是一个师,这很可能是一个军,蒋介石肯定在耍花招!”

  林彪同志猜得没错,吃过多次亏的蒋介石,这一次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改变了战术,每个兵团以装备了英械和美械的黄埔整编师为核心,担任突击任务;以杂牌师配合作战,主要在外围活动。

  蒋介石与四路军交战时吃了大亏,被共产党的大纵队、小纵队骗得不轻,这一次也学到了一招;他在整军时,特意搞了九个精锐的黄埔整编师,也就是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九师、第十一师、第三十六师、第十四师、第八九师、第二十五师。

  这些精锐的整编师名义上是师,实际上都是军,每一个师按照编制下辖两个旅六个团,外加两个补充团以外,还特别编练了一个独立旅,编制表上看不到,装备和军费由蒋介石亲自掌握,这样既可以欺骗共产党,扩军时也很方便。

  这样一来,这九个师,每个师都下辖三个旅九个团,另外每个旅还有一个补充团,再加上师直一个18门制的炮兵营,每一个师都有十二个团,加起来三万多人,事实上就是一个军,比三四个旁系师还要强。

  而这一次得到的英械和美械,其中大部分装备都给了这九个师,作为各个兵团的主力,而其指挥员全部都是黄埔一期或者是汤恩伯这样的浙江人……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这九个整编师装备很好,战斗力很强,红军就算集中起来,也根本啃不动,以他们负责突击,如果一方面军想同国民党军主力决战,这可以相互照应,两翼部队还能赶来,一方面军很可能被合围;

  如果一方面军打他的两翼,那蒋介石大可以弃车保帅,扔出几个烂葡萄把一方面军拖个人困马乏,此时他的主力再杀将出来,打一方面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在具体作战时,中央军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一步步往前推,为避免被红军穿插,同时避免被红军电台窃密,吃过多次亏的蒋介石又在通讯上下足了功夫。

  他命令各兵团尽可能用有线电话联系,而重要命令则用飞机空投,这样一来,红军就别想通过电台监听来占便宜。

  所以一方面军不明敌情,以为敌人只有一个师,实际上敌人是一个军,即便是一方面军各部主力加起来,目前的实力也啃不动这样的敌人,仔细侦查一番确信无误后,一方面军只能放弃,主动撤退……

  六天之后,综合各处敌情,搞清楚敌人的真实情况后,朱彭林三同志联名给中央发报,提出了一个耍龙灯的战术,这个战术总的要领是,一方面军在总的战略上,应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敌人,而不是与正面决战。

  三人认为,当前国民党军兵力过分密集,准备充分,行动谨慎,估计有利战机比过去要少得多,所以一方面军应该采取持重待机的方针,绝不轻率作战。

  即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敌人,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密切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积极主动地创造并迅速捕提有利战机,条件具备了就坚决地歼灭敌人;条件不具备,就改变和放弃原计划,宁愿撤退,也不打把握不大的仗。

  简单的说,就是我军改变策略,由被动防守改为正面出击,采取机动作战的战术,忽进忽退,忽前忽后,像舞龙灯前面的珠子一样,让敌人跟着我们行动,把他们耍起来,这样可以在等待敌人主力犯错误的同时,折耗敌人的一部分有生力量。

  得报之后,军委很快就批准了一方面军的方案,告诫他们当面的敌人比我们原来预计的还要多,还要狡猾,一定要慎重,没有七分以上的把握,不能打;

  而与此同时,他又一次给华沧海同志发电,要求他在香港务必做好粤军的统战工作,这个节骨眼上绝不能把装备精良的粤军再放进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