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气氛非常凝重,年轻的顾作霖同志实在有些搞不清楚有什么好争议的,故而他很生气的说道,“少奇同志,弼时同志,你们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毛泽东同志犯了那么严重的错误,我们对他的批评,撤销他的职务,也是中央认可的。
他现在不服气,要推翻中央的决定,我们狠狠批判他就是,为什么要去听取北方中央局的意见?
毫无理由嘛!”
刘少奇同志的嘴角微微撇了撇,然后慢条斯理,一字一句的说道,“顾作霖同志,你搞错了一点,我们不是向北方局汇报,而是向谷雨等四位中央局委员汇报。
既然苏区中央局出现了工作分歧,向可以联系上的中央局委员征询意见,完全符合党章的规定!”
顾作霖同志立刻反驳道,“博古同志是中央总负责,他在苏区,那我们就是中央,我们自己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然后得到国际的批准,就可以执行,有什么必要听他们的!
他们听我们的才对嘛!”
“你个娃子知道什么!”
毛泽东同志突然冒出来一句,“国际一月份的电报说得很清楚,现在是南北两个中央局分别工作……”
毛泽东同志话还没有说完,顾作霖同志立刻火冒三丈,他先是拍了桌子,然后站起来,用手指着毛泽东怒斥道,“毛泽东,你说谁是娃子!”
负责保卫等工作的邓发同志一向沉默寡言,看了一眼铁青着脸的博古同志,他同样年纪轻轻,又看了一眼气急败坏的顾作霖同志,然后才一字一句的说道,“有些同志资历很深,也有功劳,但,这不是他,肆意妄为,侮辱其他同志的理由!”
“好了,都不要争了!”
任弼时同志对现在混乱的局面已经忍无可忍,他斩钉截铁的说道,“老毛,你那些破事,等恩来同志回来,大家一起开会商议,现在先执行国际的决议,确定好负责的同志!”
毛泽东深深得吸了一口烟,然后按断了烟头,点点头,“那就这样吧!”
任弼时同志点点头,“刚才选举的结果,大家也都认可是博古同志,那博古同志就先负责起来,既然如此,那就请博古同志说话,大家欢迎!”
说完,任弼时同志就鼓起了掌,其他同志也陆续鼓起了掌,掌声并不一致,显得稀稀落落,博古同志胸口如同压了一块大石头,他勉强笑了笑,然后站起身说道,“非常感谢……”
这一次苏区中央局会议总算是结束了,也选举博古同志负责苏区中央局的工作,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问题大了!
苏区中央局内部的矛盾不仅仅没有得到弥合,反而更加严重了!
毛泽东同志不服气对他的种种批判,大家都知道,问题是他竟然将他的那一套和谷雨的北方特殊论统一起来,这样一来,苏区中央局对他的打压,就会变成对谷雨北方特殊论的不认可,这自然也不符合国际的决议。
目前谷雨这一条路线已经做出了明显的成绩,又得到国际的背书,显然没办法挑战,那么与谷雨路线相冲突的四中全会决议到底是对还是错,大家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毛泽东同志的比喻也许不恰当,但道理大家都懂,对同一件事的处理,不可能有两个正确答案,肯定有一个是有问题的,这不是和稀泥能够解决问题的。
国际一月份的电报,除了顾作霖以外,其他人都看出来了国际是在和稀泥,两个执行不同路线的中央局,直接向国际汇报,这本来就是临时之举,肯定没办法长久。
从国际的态度中,党的高层已经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国际现在也有些迷糊,他们搞不清楚到底哪一条路线更符合中国共产党。
所以干脆搞了两个中央局,你们去干吧,谁干得好,谁就是正确的!
所有人都知道,王明-博古为首的这帮子干部,不管是资历,还是经验都很一般,他们最大的支持就是国际,现在连国际对他们都三心二意了,他们的地位自然摇摇欲坠。
毛泽东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他的意思大家都懂,国际一月份的电报事实上已经取消了共产党中央,代之以三个中央局。
中央都没有了,博古这个中央总负责,他负责什么?
这样一位同志,先是看不清楚北方特殊论的正确性,然后又把中央名义弄丢了,他现在哪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让这样的同志来领导南方,不要说毛泽东同志不满意,其他同志心里事实上也不怎么满意,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跟着这样的领导,苏区中央局真得有前途吗?
谁心里不打一个大大的问题。
随着北方中央局的不断胜利,谷雨路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同志已经意识到共产党新的一页即将掀开。
这种情况下,王明-博古这两位党的领导干部,和他们主导的四中全会决议精神,在新一页被掀开的同时,很可能会被丢到一边。
虽然基于党内的组织原则,大家接受了博古作为负责人,但毛泽东的公开挑战,刘少奇的赞同,任弼时的模棱两可,都揭示了一个事实,博古接下来的路将会异常难走。
第一次会议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博古内心的憋屈可以想象,不过毛泽东在会议最后,与顾作霖同志的直接冲突,还有邓发、项英两位同志对毛泽东的不满,都说明了一点,他还是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支持。
加上他自己,这就是四票,只要在争取两票支持,就可以实现党内的多数支持,任弼时同志的态度有些模棱两可,他支持自己负责,但又支持向谷雨等人征询意见,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而在前线的几位同志,朱德?
情况不了解,不过不要紧,他是军人,影响力有限,想必他也不会和毛泽东一样直接唱对台戏;王稼祥,他也许会支持自己,但他和谷雨的关系,谁都知道,他肯定会和任弼时一样,左右摇摆,模棱两可,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可以争取的。
想了想,博古又想到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正在前线打仗,资历和威望都很高的周恩来同志,他的态度最为关键,但到底该怎么争取他呢?
博古不由得想起来王明同志出国前和他的那一番交谈,除了交代他要多请示,多汇报以外,王明同志也提到了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同志长期担任党的秘书长、组织部长和军委书记,负责实际工作,全党上下有无数同志都接受过他的领导,威望和资历很深,谷雨曾经说,党中央缺了谁都行,但就是缺不了他。
但这个人没有领袖欲望,也没有领袖才能,容易妥协,也比较容易把握,你只要争取到他的支持,就可以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
但你也要注意一点,这个人太喜欢和稀泥,太喜欢随风倒,你别想到他全心全意的支持,所以一定要对他有所约束。
想到这里,博古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也不知道能不能争取到周恩来同志的支持。
他如果站在毛泽东一边,那会发生什么,简直不堪设想。
唉!
年轻的博古同志又一次叹息,他又一次想到了谷雨,当年大家一起努力,赶走了无法无天的李立三,当时大家之间的关系该有多好呀!
在俄国同志的家里,他们还无数次畅想未来,王明这位大理论家领导全党,谷雨负责执行,他则负责查漏补缺,三人配合默契,一定可以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可短短两年多一点,三人就搞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他怎么也想不通,谷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纷争,难不成中央总负责的位置,真得就那么吸引人吗?
这个中央总负责的位置,除了负担更重,责任更大以外,又有什么好的,大家就不能同心同德,一起革命吗?
难道他真得忘了当年他说了什么吗?
为什么不能团结,一定要争来争去呢?
博古不理解,或者理解,但并不愿意理解,不管哪一种,现在苏区中央局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而要想解决这个分歧,周恩来同志的意见非常重要。
不过此时此刻的周恩来同志非常忙碌,他和老搭档朱德同志正在指挥中央苏区的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根本无暇顾及苏区中央局发生的种种,即便他知道有些事躲不过去,但他还是想躲一躲,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抉择。
但有些事,不是他想躲就能够躲得掉的,就在刚刚他收到了苏区中央局发来的急电,应该在国民党军队围剿还没有完成之前,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队,故而苏区中央局要求红一方面军围攻南丰城。
对于攻打敌重兵镇守的目标,很显然不是目前的红军能够吃得消的,虽然经过三次反围剿之后,中央红军已经发展成三个军团又四个军,七万兵力,但与国民党军五六十万相比还是远远不及。
所以吴祝两人联合向中央发报,建议运动歼敌,但这样做,就必然需要把敌人放进中央根据地,会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这一次苏区中央局的电文很强硬,要求他们执行命令,苏区中央局列举了北方抗日联军的作战,他们同样也攻打过日寇和孙殿英顽固的据点,获得了很大的胜利,缴获也非常大,为什么四路军可以做到,你们就做不到呢?
你们到底有没有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无奈之下,中央红军只得以红3、红5军团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围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御。
陈诚获悉红军围攻南丰后,兴奋无比,令守军第8师据城固守,同时急令驻南城的第24师驰援,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
朱德同志立刻识破了敌人的诡计,立即向中央建议撤围南丰,实行战略退却,将方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根据地内的东韶、洛口地区隐蔽待机,并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以南东渡抚河,吸引敌人主力向黎川方向前进。
陈诚被红11军的行动所迷惑,以为红军主力撤回黎川地区,遂以第1纵队第52、第59师由乐安东进,第11师由宜黄南下,在黄陂、河口地区会合后向红军进攻,并堵截红军归路。
红一方面军总部获悉敌人部署后,集中主力,以伏击战求歼第52、第59师。
当敌第52、第59师分南北两路东进,当其到达红军预设战场时,红军突然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将其大部歼灭,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
一战歼敌两个师,而且都是国民党的嫡系中央军,战果之显赫,缴获之丰硕,让苏区中央局的多位同志都欣喜若狂,看来南方革命的大突破就要到来了,而闻讯之后,毛泽东同志则沉默了,他的病情反而加重了……
就在中央红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二月底,在热河的四路军总部,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北方中央局五位书记也都列席了会议。
在这一次会议上,四路军参谋长,北方局委员邓萍同志,向北方中央局书记处和四路军前敌委员会汇报1933年春季战事的准备情况。
自1932年12月中旬四路军获得阜新战役的胜利之后,四路军主力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修整和军政大练兵,此时各部建制完整,也已经完成了四路军参谋部制定的各项训练要求,对内外敌人发动新一轮进攻的机会已经成熟。
东线日军在通辽-阜新-义县-锦州-绥中铁路沿线地区重兵驻守,将热河与东三省分隔开,据统计,日军已经集结了五个师团又三个混成旅团八万多人。
为了防止四路军的进攻,日军修筑了多个战略据点,构建了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还以第五师团和第六师团为核心,组建了三个机动支队,沿着铁路线不断巡查,这样一来,四路军与辽西、辽吉、东满三个军分区的直接联系已经彻底中断。
目前基本确定,辽西、辽吉根据地已经变成了游击区,根据地内所有县城都已经丢失,两个根据地的主力部队要么转移到热河,要么转移到东满,依托山区与日军周旋。
辽西军分区下属部队基本完整,已经改编为八纵;辽吉六个团在杨靖宇、曾中生两位同志的领导下,转移到东满山区。
辽吉主力和东满支队,目前总兵力约万余人,迫于日伪军频繁的围剿,不得不化整为零,分散作战,活跃区域已经扩散到整个长白山脉,他们还与朝鲜同志取得了联系,并进入到朝鲜游击作战。
从目前的形势可以看出,日军正在准备对热河的新一轮全面进攻,由于日军严密的防守,我们很难通过主动进攻创造战机。
故而参谋部认为,第一前线指挥部应采用弹性防御战术,一旦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八纵和九纵以一部牵制日军,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以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为主,各地方部队则以游击作战,骚扰日军后勤为主。
第七纵队将以林西为基地,在草原上不断攻击日伪军的骑兵部队,并消灭投降日伪军的蒙族反动势力,广泛发动蒙族同胞,在草原上与日寇周旋。
听到这里,张闻天同志就有些不满意,“邓萍同志,我们有这么多纵队,十几万大军日军也不过八万多人,我们有这么大的兵力优势,不进攻鬼子也就罢了,为什么不防守根据地……
“张书记,我们的战略目的是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不断迟滞敌人,然后创造对我作战有利的战场态势,从而寻机歼灭敌人一部!”
“我们有那么多大炮小炮机枪,明明有能力防守,为什么不试一试,这样对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很大的鼓舞呀!”
谷雨听到这里,皱起了眉头,张闻天这个书生真是让人头疼。
他想了想,出来说话了,“闻天同志,你有什么想法,过会再说,邓萍同志,你先汇报,其他人不允许插话!”
“是!”
邓萍同志给谷雨敬了一礼,然后继续说道,“鉴于东线日军力量过强,短时间内我们很难获得合适的战机,故而1933年春季攻势,我们的战略重点在西线。”
说完,邓萍手里的指挥棒指了指大同,“更确切的说大同,我们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就是围歼大同一带的晋绥军主力五个师三个骑兵旅等部六万余人,并占领大同,创建以大同为中心的晋绥察革命根据地!
若战事发展顺利,我们将进一步向南进攻,寻机攻克太原,推翻亲日反动军阀阎锡山在山西的黑暗统治,从而实现中国革命的重大突破!”
听到这里,张闻天同志大吃了一惊,北方局应该执行的是冀热辽战略,下一步应该是进攻河北平津呀,建立北方革命根据地,怎么跑到山西去了?
他不由得四处看了看,见绝大部分同志脸上毫无讶色,很明显北方局上下早就知道这件事了,这就怪了,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一直不向上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