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可中苏两国怎么可能买他的账,赫鲁晓夫此次目标很明确,必须强硬,为接下来与新一任美国总统打交道做准备,所以当会议重新召开,艾森豪威尔发言威胁时,赫鲁晓夫自然更加愤怒。
去年你就喊着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导弹,真以为苏俄是吓怕的?他怒气冲冲的拍着桌子说道,“一些没有消灭干净的法西斯余孽想用这种方式对付苏俄人民,苏俄红军还打得他们叫都叫不出来!”
赫鲁晓夫这么说还真有道理,二战期间,土耳其和德国法西斯勾勾搭搭,土耳其的铬矿对德国军工业至关重要,所以赫鲁晓夫这么一说,在场西方三国脸色自然很不好看,赫鲁晓夫这是赤裸裸的战争威胁!
艾森豪威尔自然不会让赫鲁晓夫好过,他威胁一旦苏俄敢于入侵北约盟国,美国将按照相关同盟协定,对苏俄宣战,此时艾森豪威尔再一次把杜勒斯提出的边缘政策拿出来,以威胁苏俄,有本事你敢打!
还没等赫鲁晓夫说话,李多才同志说了一句,“赫鲁晓夫同志,土耳其在一战后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比法西斯要残酷多了,每每看到照片上十字架上被盯着等死的少女,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日寇的所作所为,人类互相伤害什么时候是个头?嗷,还有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他们的抵抗完全是正义的!”
赫鲁晓夫心领神会,“李副主席说的很对,库尔德人完全有理由争取民族独立,苏俄将致力于支持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
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导弹,就有可能在本州日本,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所以在反对美国部署中程导弹的问题上,中苏拥有同一立场,虽然在印度问题上有些矛盾,但苏俄不仅没有反对中国在海德拉巴布置导弹,同时还立刻效仿,威胁在埃及和叙利亚部署。
谷雨这一套,说白了就是凭空造牌,以对冲美国人搞边缘政策,面对美国频繁的战争威胁,中苏两国相当被动,总不能一让再让,被老美切香肠,这肯定不行。
但在他国部署导弹,然后大搞模糊政策,美国就相当尴尬了,你威胁我,我不能直接上,但我纵容这些拥有导弹的国家威胁美国的小弟,美国人怎么应对?真要大打早打核战争吗?美国人又不傻,怎么可能为不相干的国家打什么核战争?
而且隔着这么一道之后,美国还不能直接对中苏动手,这自然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美国的边缘政策,这也是艾森豪威尔一再要求制定明确的国际协议的根本原因,美国人很喜欢约束别人,但绝不愿意被约束。
而今天,李多才在赫鲁晓夫发言后,立刻将土耳其坐实是法西斯分子,不仅仅是拱火,同时也是威胁,对付法西斯国家,苏俄的任何行为都是合理的,而且苏俄也不需要亲自上,支持库尔德人闹腾,反正也支持过一次,再支持一次也无妨!
赫鲁晓夫也极其敏锐,他立刻听懂了李多才的意思,我就支持库尔德人闹腾,美国怎么办?你敢打核战争吗?就算美军上阵,我也不怕,反正是在土耳其闹腾,怎么搞,损失最大的是土耳其,是北约……
巴黎峰会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剑拔弩张,艾森豪威尔此时也相当头大,他发现劫才还是不够,看来在阿富汗方向要加大动作了,必须给苏俄,嗯,还要加上中国更多的压力,北约各国如何部署战争武器,也是中国能够插手的?
戴高乐也觉得真是活见鬼了,本来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和平,现在却剑拔弩张,看起来随时就要打起来,这是什么鬼?前两天都白劝说了?不过他作为会议主席,不得不出来说话,建议换一个话题先讨论。
戴高乐刚刚说完,李多才同志就接着说道,“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独立或者即将独立,这些国家现在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甚至很多都出现了温饱问题……”
李多才指责英法等殖民帝国在非洲强制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也不愿意推广先进粮食作物的生产,这些国家独立后,老百姓根本吃不饱饭,如此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然后他又说道,“中国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除了已经承诺的各项援助以外,中国也在做很多努力,比如在马达加斯加,中国和农业技术同样发达的埃及、朝鲜、九州日本一起正在与该国商议租借一些土地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其生产的粮食除了满足马达加斯加的需要以外,未来也可以对非洲其他国家出口。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产量最大的国家,法国作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之一理应做出必要的援助,我特别要提醒法国政府注意,贵国在几内亚问题上的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在援助非洲,增加在非洲影响力问题上,中苏两国拥有共同利益,所以在前往巴黎的一路上,李多才和赫鲁晓夫就谈过转移议题,原来的议题可以讨论,但也必须在一些问题上将欧美的军,法国人在非洲独立问题上的下三滥搞法,中法两国自然相当不齿,在拉拢法国的同时,该将军还是得将军。
李多才同志说完,赫鲁晓夫自然也立刻呼应,还再一次建议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尽快停战,减少暴力,这下子搞得戴高乐很是恼火,不过更恼火的是,艾森豪威尔接下来一方面表示美国正在评估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困难,表示会提供相应的食品援助和其他种种援助。
同时艾森豪威尔也对共产主义在非洲的渗透表示不安,对苏俄抨击了一番,然后又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指责了一番,认为中苏两国的行为不利于非洲新独立国家的稳定,吧啦吧啦!
而戴高乐借着这个机会,逼逼了一番,还对西非法郎这些很是粉饰了一番,说非洲新独立国家不会治理国家,法国是尽宗主国的责任……
这番话说的麦克米伦都觉得脸红,所以麦克米伦一边支持法国,宣称应由法国独立解决殖民地问题,其他大国不得干预,一边又把同样粉饰了一番大英帝国,不过他刚刚说完,赫鲁晓夫就发起了攻击。
虽然相比于法国而言,大英退出非洲相对干净了不少,不过大英也干了一大堆缺德事,比如在南非和罗得西亚(津巴布韦)现在白人和黑人的矛盾非常深刻,这些事情都是谁干的?
英国作为前宗主国,把权力移交给白人移民,然后由着白人移民继续欺负黑人,这算是哪门子独立?这是殖民主义的继续,然后赫鲁晓夫又对美国的种族隔离逼逼起来……
第三天上午的会议又一次不欢而散,如此一来,各大国事实上也对这一次巴黎峰会产生有意义的结论不报任何希望,肯定什么都谈不过来。
不过中苏越是如此,美国人越要想办法让中苏答应限制核武器、化学武器和难以防御的弹道导弹等,所以到了第四天,美国人又转变花样,提出先召开专家会议等等,总之一句话,一定要进行谈判,想尽办法把中苏两国拉进来谈判,然后制造舆论,逼迫两国入套。
此时,中苏两国联合提出,除了中国一些有可能研发核武器和核载具的国家以外,美国在全世界拥有无数军事基地,靠近中苏两国的军事基地必须也纳入到监察范围内,这也严重影响到世界和平。
赫鲁晓夫还对已经过世的杜勒斯提出的边缘政策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要求美国放弃这个不断挑衅的战略,我们苏俄都“三和”了,你们一点和平的诚意都没有。
艾森豪威尔又抓住赫鲁晓夫的出尔反尔攻击,接下来又是一顿扯皮,最后能够达成一致的,说到底相当有限,第一个就是联合国五常是合法的核武器拥有者,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有责任限制核扩散,当然了合法核国家之间的涉核交易不受任何国际条约约束……
对核试验和限制核武器更是根本谈不下去,法国才炸几次,你让法国现在不炸,戴高乐绝对不干,而限制核武器第一个要限制的就是美国人,你们搞那么多核弹头干什么。
不过经过一连串讨价还价,五大国领导人最终对限制地区强国拥有核武器和核载具到达成了默契,同意成立专家组会议,进一步磋商,以制定过更加严密的条款,限制有关国家获得核原料和设备以发展核武器。
在中苏保证不像阿拉伯国家提供核技术、核设备和核材料,也不提供射程超过300公里导弹后,会议最终敲定了对以色列的全面核查。
美国在以色列问题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让步,事实上也是不得不为,在以色列可能拥有核武器被中国捅出来之后,阿拉伯国家也都在想尽办法到处寻找核技术,而按照平衡大法,以色列一旦有,中苏肯定要给一些,不会让以色列独美,那样还不如都没有。
五大国并没有在印度问题上达成一致,一是印度国家比较大,又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国家,很难迫使印度做出很大的妥协,直接限制,反而容易助长印度的民族主义。
二是中国从来都没有慌张过,有海德拉巴的导弹顶着,对印度是极大的牵制,中国不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筹码,美苏的要价都太高了,就算能限制也不值得,还不如后发制人,更不要说未必限制得住。
某种意义上,中国在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上,采取的是围棋中留有余味的搞法,下了寥寥几个子,我故意把这个事情挑出来,引起各国的关注,人为的给印度制造麻烦,但又不会不断的下本。
被中国这么一番搓弄后,印度想搞出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所需要付出的交易成本不知道高了多少,哪怕某一个国家愿意帮助,也会跟阿三说,我冒着和中国撕破脸的风险给你,你得加价,再加价!
自始至终,中国对印政策都是如此,我知道你会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也不知道把你彻底打死,但我就是不断捣乱,让你不能舒服的发展……
而除此之外,在殖民地问题上,也达成了一些框架性,而非约束性的协议,比如各国承诺加大对新独立国家的援助,帮助他们解决温饱等等。
艾森豪威尔身边自然有犹太人,会议就以色列问题达成一致后,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美国国内,美国国内的犹太利益集团对此极端不满,他们迅速增加给予民主党的政治献金,该死的共和党,必须让你们知道得罪犹太人是什么下场!
对于真正敏感的柏林问题、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问题等等会议压根没有达成协议,只是说了一些大而化之的屁话,对这一点早有预料的谷雨,也无所谓,要不然他也不会让年青人们去历练一番。
此时已经是五月下旬,从1959秋季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绥察、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因持续大旱,冬小麦遭受空前重创。
虽然机井的大规模使用,发挥了不少作用,但损失还是相当大的,此时谷雨唯一的希望就是夏天能多下几场雨,好让夏玉米多一些收成,如此好百姓日子也好过一些。
不放心的谷雨,让中办给主要灾区的负责同志打电话,明确告诉他们,大旱之年一定要保证广大人民吃得饱,若是救济粮不够,要及时向中央汇报,他要求省一级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省党委委员、人大和政协常委下乡,每一个县最起码要有一位领导同志负责,要多跑动,保证不至于出现疏漏。
他要求中央物税委和铁道部配合做好南粮北运工作,要及时补充北方粮食的不足,而在救济粮的发放上,要给灾民搭配产量很大的木薯粉,而在城市粮食供应中,也开始搭配木薯粉,中国老百姓不怎么吃木薯粉,不过既然是救济粮,也就无所谓口感什么了,现在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他同时给中央银行行长季筱泉同志打电话,要求他按照事先的预案,和中央物税委做好协调,从美加澳巴阿等国加大小麦的进口,补充大城市粮库的不足,必须保证主要城市粮库处在安全线以上。
这一块去年年末谷雨和季筱泉打过招呼,账上至少要有三亿美元,这会可以用上了,而到了秋天,中央根据全国的收成,确定接下来的操作。
若是粮食够吃,那就对外加大大米出口,把花出去的美元收回来;若是粮食还不够吃,那就再进口一些,最高不得超过三亿美元,这大概是将近400万吨小麦,怎么也该够了……
一下子花掉了这么多美元,谷雨自然心疼,这也是他支持李润民做一番整顿的原因,虽然从长远来说,现在很多看起来亏本的操作,未来反而是赚的,但账毕竟不是这么算的,人还是活在当下!
连续两年春粮严重欠收,谷雨也不是什么好面子的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他自然要这些年的受益阶层出钱,弥补中央财政的不足,华侨和大民企看到国家受灾了,怎么也应该表示表示,这也是为他们着想,要不然会被广大人民指责的。
当然了,肯定不是现在,必然要等到今年秋收之后,到时候做一些宣传,全国范围内搞一轮捐增,弥补一些财政上的困境,同时也可以好好堵一堵赫鲁晓夫的嘴,老子都粮食歉收,出口玉米自然要好好管一管。
想到华侨华人,恰好此时也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谷雨面前,陈嘉庚先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就算挺过了今年,明年也很难挺过,他的遗产如何处置甚至比刘鸿生还要麻烦,老刘主要家业在过夜,可陈嘉庚先生不一样。
随着这些年华侨汽车、华侨钢铁和华侨轮胎的飞速发展,陈嘉庚家族已经超过过世的刘鸿生家族成为中国第一富豪,靠的就是华侨钢铁和华侨汽车的不断上量,这些才真正来钱。
而为了香港特区发展,陈先生也买地建房,在香港拥有不少物业,如果仅仅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陈老在苏门答腊,南华、兰芳、达雅和暹罗五地都有大型橡胶种植园,这里面有些甚至是谷雨特令补偿给陈先生的橡胶园,他几乎没花多少代价就拿到手。
虽然二战结束后,各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但人造橡胶品种迅速增多,质量也在快速提升,再加上中国大规模种植橡胶的影响,国际天然橡胶的价格不断下降,不过谷雨还是坚持不懈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国家宁愿弥补胶农,也得把非中国控制区,尤其是南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给挤兑死。
橡胶生产周期漫长,等到了国际油价暴跌的时候,中国影响区作为世界最主要橡胶生产区自然会掌握天然橡胶的定价权,到时候一年就能把多少年的亏损捞回来,中国这样的大国,有足够的资本这么干。
而且从整个大盘子来算,这种亏损也不算亏损,天然橡胶是战略物资,用途非常广泛,就算产量大,也不至于浪费,这些年中国各种橡胶制品发展非常迅速,不断加大对外出口,也跟中国作为橡胶生产国,原材料价格比较低有关……
因为国际橡胶价格低,加之按照中央部署,还在不断扩张,陈嘉庚的橡胶园处在严重亏损状态,他的子女甚至认为这些橡胶园都是陈老为了国家发展,不得不进行的投资,拖累相当大,如此一来,他的遗产税到底怎么计算?
自从中国承认第二国籍,海外财产税的征收就是一个超级难题,目前采用的是自己填报,国家抽查的原则,而国家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查这些东西,所以更多的是抓大放小,盯住大人物,即便是大人物,也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收一些钱。
但再怎么象征性的收钱,陈嘉庚先生的遗产税都是大问题,当然陈嘉庚先生并不在乎钱,他也曾经告诉过谷雨,百年之后要把名下家产用于办学,但这是陈先生自己的想法,他子女众多,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要不然谷雨这千金马骨岂不是白搞了?
所以谷雨给他的方案是现在国家还比较穷,没办法向苏俄那样普及高等教育,但八年义务教育必须普及好,现在国家组建了“希望工程”基金会,陈先生投资一大部分,家人作为理事负责监督,帮助国家迅速解决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谷雨还想用老先生的名义办一个“陈嘉庚”奖,分别授予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这六个先进基础工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内外华人华侨,其设定的奖金则参考诺贝尔奖,现在为7.5万港币。
“陈嘉庚”奖每年授予一次,而且非常明确水平必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才会授予,否则不得授予,宁缺毋滥,被授予该奖的科学家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待遇,可以与香港各大学合办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实验室……
谷雨此举就是想吸引世界最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同时也为陈先生的子女着想,鉴于诺贝尔奖早年各种投资非常保守,只颁奖了几十年就快扛不住了,不得不给予种种优惠,但即便如此,诺贝尔奖的价值也不断下降。
“陈嘉庚”奖基金会则从一开始就避免这些问题,可以用基金会的名义在东亚各主要城市中心位置拿到土地,建立陈嘉庚楼,以保证基金会有足够的收益,这些陈嘉庚楼不允许交易,而陈嘉庚先生的后人可以作为这些陈嘉庚楼的管理者长期存在,换句话说,让陈老的后人最起码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家业。
至于香港特区的人事安排等等,人走茶凉也是必然的,不过中国传统,三年不改其政,陈光前先生这个特首做到1965年还是可以的。
谷雨觉得这一切已经差不多了,当然了,具体如何安排,必然要充分尊重陈嘉庚先生的意愿,谷雨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自然要做到底,要让所有人感受到谷雨对陈先生的爱护之心,面子给足,里子给够,对天使投资者的回报一定要做的漂亮,要不然怎么吸引后来者,特别是这个时候!
也就在谷雨畅想之际,智利中南部的海底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这是人类地震观测史上记录到规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为9.4-9.6级。这次地震也引起海啸侵袭智利、夏威夷、日本、菲律宾等地,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沿岸的码头全部瘫痪,200万人无家可归……
虽然中国在南洋省找到了一些铜矿,但南洋省的铜矿开发难度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每年都要从智利购买铜矿石,并尝试性的投资智利铜矿。
所以智利大地震之后,谷雨自然指示提供援助,只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智利人民在大地震后,不仅没有取消1962年足球世界杯的申请,还以此为由向国际足联要求把机会让给智利,而不是原定的中国。
国际足联相当为难,联系中国,提出1962年世界杯给智利,然后四年之后的世界杯给中国作为补偿的建议,谷雨获悉后,有一些无语,他一边摇头,一边和黄容彪同志说道,“这样也好,到了1966年,世界杯或许就可以通过卫星转播了,多四年功夫或许更稳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