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到四川的铁路,属于战时铁路,而且建设时采取的是清末的勘探结果,所以直接用的是米轨铁路,这样的铁路运量很有限,但施工时间短,成本低,算是不错的临时解决办法。
根据谷雨制定的环中南半岛铁路网建设计划,这条铁路到了战后将拓宽,改为标准轨道,同时国家也要进行西线和东线的勘探,这两条线成本极高,修建时间很长,谷雨将启动日期放在了二十年后,到那个时候,国家有着足够的实力修建这样的战略铁路。
既然川滇铁路是临时铁路,速度肯定很有限,不过慢也有慢的好处,谷雨可以观察铁路沿线的情况,根据需要也可以走下来看一看。
自昆明出发到盛产火腿的宣威这一段非常平坦,川滇公路和铁路合成一条,这一地区土地肥沃,不过并没有完全开发利用,也没有足够的水渠。
所以到了冬天,无数当地群众,男男女女被组织起来,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谷雨所见的百姓,衣裳破烂,草鞋裹足……
谷雨到他们的住处看了看,到处是砂锅与土碗、草席和破被、破毛毡、袭衣,条件还是非常艰苦,但与过去相比,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
工具有了不小的进步,各种铁制工具大规模应用,基本看不到木制工具,谷雨车辆极少,但现在牛拉的胶皮大车有了不少辆,可见钢铁和橡胶产能的提升对农村水利建设有着不小的帮助。
而参与各种水渠、堤坝设计修建的,大多是这几年培养出来的基层工农干部,从没有土木工程科学知识,到现在会使用仪器测量,会利用几何计算,也会设计简单的坝址,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为了做好水渠的护理和灌溉,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当地群众按照每亩地1元进行入股,成立了一个水利合作社,并由参加水利合作社的群众民主推选主任、会计、宣传、组织、工程五个委员……
谷雨仔细询问了这个水利合作社的章程,然后又把这些群众聚在一起,给他们上了一堂课,告诉他们,党鼓励各地创办合作社,但合作社的前提是进退自由,经济核算,不是强制的……他一边说,一边观察在座群众的表情……
为了提高水渠的利用率,当地干部又在当地设置了一个水利管理所,经营一块新开垦的坡地,这种坡地不是水浇地,以前顶多生产一些玉米。
现在水渠修到了附近,能够种植的农作物自然就多了,谷雨仔细问了问,当地干部告诉他,准备按照当地的水土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以后如果种植有了效果,就可以向群众推广,谷雨听完点点头,然后告诉当地干部,农民很保守,这怪不得他们,一季收成出了问题,全家就要饿肚子,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差。
推广新农作物,一定要站在农民的立场考虑,必须先做出了成果,让他们看到好处了,再进行推广,才可能顺利,不要你们以为,要群众以为,什么是群众路线,这就是群众路线。
同时谷雨也告诉当地干部,经济作物谋取的是经济利益﹐少量生产,不愁销路;但是大规模生产,销路就必须优先考虑到。
现在是战时,大量物资国家统购统销,但是等到仗打完了,有些产品的需求不大了,供销社未必统购统销,地方干部就要打提前量,把问题考虑到。
现在有了铁路、公路,你们需要好好计算下,多远范围内的城市,你们的商品可以覆盖,等到战后由当地政府、合作社组织敢闯荡的群众运到这些城市销售……
再次强调了要有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后,感觉还不错的谷雨又询问了云南农村保险,与农民们交流了一番。
中国人多地少,农民光靠种植粮食,顶破天就是混个温饱,生一场病,出了点意外,就有可能借高利贷,极端的,卖房卖地,卖儿卖女都有可能!
所以土改没有多久,农村贫富差距和新富农不断出现,一些同志的药方是强硬推行合作化,但谷雨很清楚,这些党政高层把合作化、集体化定位为社会主义的标志,他们是从政治上看问题,而不是从经济上看问题。
谷雨与他们相反,他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从经济上看问题,他对合作社的态度是一贯的,合作社靠的是自愿,不要搞拉郎配!要以引导为主,不要搞行政命令,绝不能着急。
农民群众不傻,他们眼睛不瞎,明白谁好谁歹,合作社有好处,你不用催,农民都会去做,你挡都挡不住。
没好处,地方逼着农民去搞合作社,农民表面做做样子,私底下磨洋工,或者各干各的,地方管得过来吗?即便管的来,得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这样的合作社有名无实,毫无意义。
至于一些同志所说的收税,各地的村干部,也可以有不少协助,事实上并没有严重到老百姓不交税的地步,毕竟土地在那里,你敢不交税,地方当然可以没收土地……
既然合作社要以引导为主,短时间内合作社全面推广难度很大,但问题也是实实在在的,谷雨对新富农的态度是乐见其成,但对困难群众就不能看着他们去死了,他的方案是兜底,搞保险。
这个保险各地都有试点,云南也不例外,国家从一户农民那里收二十斤粮食,谁家遇到困难了,就把这些粮食拿出来救济!
但农村保险的问题也有不少,一是各种宣传不够,农民出险后索赔意识不强,除了现在条件跟不上,大喇叭这些利器还没有推广有关以外,这也跟一些地方干部的思路有关。
农村保险的粮食放在地方,地方干部可利用的物资宽裕了不少,自然不会轻易使用,地方干部乱用农民保险粮食,甚至出现了贪污,不在少数;即便赔偿了,也不及时,甚至能拖很久。
二是定险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很抠门,只会在出现明显的灾情或者家中顶梁柱出事,才会给出赔偿;但有些地方又很大方,当然他们只是对自家的亲戚大方,这也是宣传不到位的部分原因……个别地方竟然出现了有组织的内外勾结诈骗!
三就是农村保险一开始的设想是仅限于农民赔付,但很多地方试点下来,就变成了亏本的生意,这必然会被地方带来一些负担。
所以一段时间试点之后,地方上很乐意征收二十斤粮食﹐但赔付就不那么乐意了,这也是宣传不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二十斤粮食,变成了变相税收……
谷雨一询问,在场的云南群众虽然知道农村保险这个东西,但对出险后,如何获得赔付,多长时间可以获得赔付,
赔付的标准是什么,则是含含糊糊,有些搞不清楚……
也有一些农民获得了赔付,不过谷雨询问他们获得多少
赔付,什么时候得到了赔付,同村之中哪些人获得了赔付,这些获得赔付的人,有没有什么关系,群众七嘴八舌立刻回
答起来……这么一圈问下来,该得到的信息都有了…….
回到专列上,谷雨的心情自然不是很好,看到他脸色难看,送谷雨离开的刘澜波同志,自然要检讨,不过谷雨挥挥手,“我不怪你们,农村保险这类事情避免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有人钻政策的漏洞很正常!
再说了今天听到的结果还不算太差,虽然地方没完全按照赔付标准来,但多少还有一些赔付,也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也基本达到了中央的初衷!十分能够完成六分、七分﹐算是及格分!”
谷雨说得很实在,给了及格分,但刘澜波还是再次检讨了一番,态度很诚恳,表示一定会认真查一查,谷雨想了想询问他除了调查整顿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改进思路,你是北大高材生,肯定有想法……
刘澜波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加大宣传,地方农保的覆盖率和出险率、赔付情况纳入地方考核,尽快实现全面覆盖
二是改变归属权,中央建立直属的农村保险公司,各省·市、县建立三级分公司,乡镇一级建立起受理点……
农村保险公司与基层干部分开,基层干部不再作为主导方,而是作为协助方,地方干部想乱来,难度陡然间提升,虽然避免不了人情,但问题相对要少一些。
而且地方干部只是协助方,他们自然希望地方出问题了﹐能够更加迅速的得到赔付,所以地方干部也有意愿宣传推动农村保险的发展。
三是专款专用,农村保险公司拥有的粮食、资金可以放在各地粮库,但只有农村保险公司有调动权,地方干部如果遇到紧急事件,需要临时调动,必须有相应手续……
四是统一赔付标准,并广泛宣传。刘澜波认为只给两类赔付,首先是地方出现明显灾情,不是一两个人受灾;其次是家中顶梁柱死亡或者无力劳动,老无所依,少无所养,这也同样看得出来。
这两类是最容易判断的赔付……其他情况可钻的漏洞太多,目前只能优先赔付这两类,而且根据地方的情况,给出一个比例,直接告诉农民……
五是国家加强补贴,目前看来,要想做好农村保险,大概率是要亏钱的,如果遇到河南那样的特大灾情,补贴数量惊人,只有中央财政才能承担,地方根本吃不消……
刘澜波说得几点,不管是政企分开,还是限定赔付范围﹐都在谷雨意料之中,各地试点之后,基本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想彻底杜绝地方乱来,根本做不到,干脆收到上面去,但农村保险执行下来就发现,大概率要亏本,这个锅必须有人背,地方想让中央背,用中央财政填空,谷雨自然不干!
他笑着说道,“你是不是盯上了刚刚成立的重大灾情保险公司?呵呵,这可不行,你们要自力更生,农村保险公司是地方的事情,你们因地制宜做好!”
刘澜波愣了一会,这才苦笑着说道,“谷书记,我看过重大保险公司的相关规章,可以监管地方农村保险公司,现在您却说重大保险不会掏钱,就算是掏钱了,以后还要还,您这个账算得也太精了,哪有这个道理……”
“中央要养军队,要打仗,军工这一块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战后还要养外交系统,另外边疆很多省份也只出不进,你以为中央容易吗?不过你放心吧,要是地方农保扛不住,重大保险会给一些帮助的!
玉田,今天我视察中看到的,听到的,你都知道,中央要是对地方没有监管,地方还不得翻了天,中央不监管行吗……”
刘澜波苦笑,谷雨的种种制度设计,可以说谁都不信任﹐想法设法的搞牵制,这个重大灾情保险公司就是典型,偏偏今天所见种种,他又没办法说中央的想法不对。
重大灾情保险公司不仅仅可以监管地方农村保险公司,同时面向大中煤矿、化工企业等容易出事的企业征收特别保险,也负责赔付影响深远的重特大灾情,比如河南旱灾,水灾,还有地震等等。
凡是受到这些重特大灾情影响的人,不需要投保,国家一律赔付,当然了,说是赔付,不如说是赈灾,让人可以活下去……
该保险公司负责整顿各种大型赈灾物资和人员账册,同时还受命托管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立福利机构获得的各种捐赠……
红十字会只有账册,钱和物资在重大灾情保险公司,想用钱就一定要有相应的说明,说白了就是要形成互相牵制……
遇到普通灾情和一般的农民出险,那是地方农村保险公司的事情;遇到地方解决不了的重大灾情,需要拨付调配物资时,重大灾情保险公司会参与进来,进行相应的调配。
不过双方事后要进行核算,地方保险公司必须在盈利期归还,当然了,如果灾情过大,国家也会进行相应的豁免……
刘澜波苦笑,谷雨却在得意,之所以设计这一套,说白了,就是为了相互牵制,要是按照刘澜波的方案,这么几层下来,鬼知道中央被地方礴了多少羊毛,这是绝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谷雨也并不在意地方会不会归还调配的钱和物资,但必须有相应的手续,中央也随时可以查账,这也是拿捏地方的手段……
只有让地方感到肉疼,又有人监管,他们才会搞好农村保险公司,同时有人看着,地方把钱收上来,也会进行赔付,不至于变成变相税收……
当然了,地方也要算经济账,他们的赔付比例肯定会压缩,不过谷雨可以接受,同时他也告诉刘澜波,农村保险也可以用来搞搞投资,并不是放在那里不懂……
“谷书记,投资有赚也有亏,赚钱时好说,亏了怎么办?”
谷雨呵呵笑着反问道,“你们在昆明盖房子也会亏?”“亏肯定不会亏,但赚钱……”
就在刘澜波同志沉吟之际,谷雨抢先说道,“那不就行了!过不了多久,柬埔寨—大堆王公过来,这帮人很有钱的,到时候让他们出钱,建设一个豪宅区,你们又可以大捞一笔!
柬埔寨王公可以来,缅甸那些少民邦的首领也可以过来﹐你要好好想想办法,让他们把钱投在昆明……在这些人身上,你赚少了,他们还不乐意……”
刘澜波只好点点头,但他实际上相当头疼,因为谷雨设计的这一套城市住宅运转体系相当复杂,里面有太多东西,地方干部并不熟悉,他们也只能不断摸索……
财政部除成立了直属的重大灾情保险公司以外,也正在筹划成立国家企事业机关保险公司、乡镇和私营企业保险公司两个超大型保险公司。
乡镇和私营企业保险公司为财政部和总工会共建保险公司,针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医疗和工伤保险,由职工和工厂两家缴纳,职工一般为工资的2%,工厂则缴纳职工收入的四倍,也就是8%,合起来为10%。
职工出现工伤或者生育,可以按照缴纳比例,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险金;职工离开所在城市,拿着相关证明,可以提取所有保险金……
至于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养老和住房公积金,想多了,不要说这个时代,就是谷雨的前世也根本顾不上这些,能有医疗和工伤保险已经相当难得了,只能一步步来……
这个乡镇和私营企业保险试点时发现,也不是所有的相关企业会购买,很多乡镇企业和作坊就不会购买,成立这个保险公司,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基本覆盖,避免职工出现工伤时,没有得到补偿……
与乡镇和私营企业保险公司不同,国家企事业机关保险就正规多了,覆盖面直接要求100%,公务员、国有企事业人员、大中学生、部队指战员都必须购买,不同人员都有相应的缴费规定,处理起来相对容易。
保险公司收集的大批资金,肯定也不能闲着,公务人员可以提取保险金并获得住房低息贷款,从国家租借、购买已有或者新建的住宅,以此形成循环,如果不需要,也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保险金,用于日常生活……
谷雨对前世的疯狂炒房,十分担心,自然要严厉防范炒房,国家利用战时法律,限制城市家庭名下的住宅,一对夫妻名下只有一套房子,想改善,先卖掉旧房子,才有资格买入新房子……
只有出现两个以上的成年子女,父母才可以买入第二套房子,而且必须分户,户主为子女……若是一对小夫妻,都有房屋,必须再规定时间内卖掉一套,否则国家依法没收……总之一句话,一户一套,谁也别想多!
未成年子女和老人拥有固定数量的免税面积,党政干部按照级别,专家技术工人按照勋章等级,享有不同数量的免税面积,如果加起来的总面积超标,每年需要缴纳高额房产税,百年之后,必须缴纳高额遗产税……
根据这条战时法律,少量没有被反蒋反孔运动波及,靠租赁为生的一批人,被迫把名下的多余住房以规定的低价出售给国家,更可恶的是,国家给的不是钱,而是抗日国债,兑现时间自然是战后,问题是人民币在不断贬值,可以说亏大发了……
武汉最著名的房产租赁商刘峙,成了最有名的受害者,他不得不把名下汉口那条街无数房产卖给了国家,然后带着一大堆国债,继续当语文教师。
刘峙还算是幸福的,他因为自己的无能,加之徐州解放也没怎么抵抗,被当成典型保护,他那些国债,国家会兑现,虽然少了一些,但他的子女未来日子还算好过……
而其他那些名气不大,屁股也很不干净的国民党将领,就没那么幸福了……名下的别墅、房产全部被没收,子女家人下放农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了枪子……
一些屁股不算干净,但还一些可取之处的民族资本家,恐惧无比,为了避免被打击,则不得不忍痛出售名下的别墅·房产……
但国家收购价又定死的,按照面积核定价格,这些别墅也不例外,顶多只有20%的加成……就这样,上海、天津、武汉全国大中城市的豪宅过去五六年间陆续易主,这些别墅也变成了专家楼……
不过一些被认可的民族资本家和爱国华侨,想建设豪宅﹐国家也不会拦着他,可以向国家买地,并缴纳相应的税收﹐随他们怎么盖,随他们盖多大。
这一块都是放开的,就是土地贵了点,税收高了些,而且只允许自住,说白了,国家就是割他们的肉,而且年年割肉……
未来柬埔寨那些亲王啥的,缅甸少民邦首脑啥的,来到中国,自然也会花钱建设或者购买豪宅,地方政府同样可以狠狠割他们一刀……
不过随着无数豪宅的易主,一些党政干部也不出意料,住上了别墅,不过他们也非常容易被监委盯上。
中央的文件说得很清楚,别墅要优先给专家居住,你确定当地的专家都住上别墅了吗?没有,你为什么住上了,什么是艰苦朴素,什么是为什么服务,你忘记了……因为住宿问题被处理的干部这几年不再少数……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出现,谷雨深刻意识到薪金制改革必须加快速度,甚至让一些干部可以获得一些文物,敲打的同时,也要安抚,不然各种矛盾就太深了。
党政干部实行薪金制后,同时开始了保险公司试点,很快就发现保险公司比直接分配住房要好得多,因为相比于分配,很多干部更想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可以传给后人的房子,而且薪金制改革后,中高级干部也有这个能力。
尤其是那些在海外打过仗的将军,比如徐世淼,一直战斗在缅甸、天南,自然得到了不少东西,他就在广州买了一个比较超标的洋楼,虽然每年都要缴税,但徐世淼不在乎,他有这份钱,要不是法律限制,他还可以再买几套……
他还试探的跟上级汇报能不能破例,被旷继勋狠狠骂了一顿,然后责令他不要咿瑟,把多余的钱购买了国债,他这才安分下来……
而随着分期付款这一招被用出,众多级别不高的干部也有了购买能力,销售的过程,虽然各种房屋总体价格还是比较低,但几乎空手套白狼的收购,地方政府当然大赚特赚。
地方政府也可以用这笔钱搞一些工厂,提高工业产出,也可以修建新的住宅,然后再出售,实现了循环,地方经济有所增长,城市住宅难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算是几全其美……
而类似于谷雨这样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地方高层,自然是租房子住,当然房租也便宜,但谷雨也很明确的告诉党政高层,退休或者调走之后,就要搬出原来住处。
所以他现在按照级别,正在分期购买一套离天安门很近的四合院,未来等到他退休后,他准备搬出中南海,起带头作用,彻底堵住一些干部家属赖着不走的幻想……
谷雨倒好办,他毕竟就三个孩子,而且本身收入很高,以后给三个孩子买一个小房子,容易得很……
毛泽东同志就麻烦了,他的身体很好,又擅长生儿子,现在已经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必须考虑八个孩子,偏偏他不会理财,收入的大头都买了各种书,为此毛泽东同志夫妻吵过好多次……
毛泽东同志的长子已经成年,目前正在苏俄留学,他本来想从军,不过因为毛泽民同志的坚决反对,最后改学航空技术,大学快要毕业,等这个孩子回国,毛泽东同志就要考虑孩子的住房了,到时候够他受得……
毛泽东同志对这些不是非常理解,为啥不搞组织分房,非要逼着党政干部买房子,谷雨也懒得解释,回家问你弟弟去,果然毛泽东同志后来就不说话了……
随着国家企事业机关保险公司成立,各地将全面推广,国家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的住房问题将会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而这个解决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后进行的一次悄无声息的财富大洗牌。
支持共产党的国家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自然成为了这场大洗牌的大赢家,他们可以住上各种各样的好房子,这也是他们奋斗多年应得的……
而且相比于前世的分房制度,国家一无所获,甚至还要倒贴钱相比,国家从人数众多的机关工作人员手中也收取了很大一笔钱,这笔钱也成为了各个城市发展的启动资金,而被收走了这么多钱,党政干部们成为第一代房奴,自然也老实了不少……
当然了,随着分期付款被使出,为了支持分期付款,人民币的发行量自然增加了许多,不过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本身反而有利于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
看到国家企事业机关保险起到的作用后,一些反应比较快的财经干部,比如财政部税务局副局长顾准,就提出这一套方案可以长期推广,同时他建议效仿西方国家,在战后,也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财政赤字……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谷雨成立国家企事业机关保险公司,核心目的甚至都不在经营,虽然这一套经营的办法,确实效果很明显,但还不是最核心的目的。
他的核心目的是乘机掌握地方公务员和事业人员住宅、家庭情况、房产、医疗等等开支等第一手资料。
一旦发现地方乱来,各种人员开支膨胀太快,可以迅速下手处置,虽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可以把一些开支另立名目,躲避国家的监管,但毕竟很有限,一旦过了,各种统计表格一汇总,监委和督查室同样能够看出问题……
在谷雨看来,这件事关系到政权的长久稳定,意义深远,当然这里面涉及到的各种数据多如牛毛,要想全面统计当然非常困难,只能用抽查加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普查来计算。
不过时代会进步,计算机已经可以使用,到时候建立一个计算机数据统计中心,进行粗略的统计;等到七十年代就会出现计算机表格,八十年代就可以把这些核心数据制成相应的数据库,他有生之年绝对看得到……
当然了,这些东西他不会和刘澜波说,党内同志对此有敏感认识的人微乎其微,所以他现在可以轻松推行这个保险公司……
想到这里,谷雨的嘴角又一次露出了微笑,科技的进步会不断提升国家的监控能力,他今天所见所闻的不悦也就一扫而光,事情总要慢慢来的!
列车继续行走,过了宣威,谷雨让刘澜波回去,这一段路开始,谷雨就发现到处都是高山,荒山险崖不断,非常难走,一路上都是极其荒僻的小城镇。
随行的西南局的同志告诉谷雨,铁路系统还好,川滇公路这一段相当危险,现在虽然没有治安问题,但一旦在荒山中抛锚,甚至可以听到狼群的嚎叫声,一些狼还跑出来围着汽车转悠……
而且养路问题比较严重,这一点和滇缅公路差不多,很多路面已经破坏不堪,许多桥梁已经不能用,下雨的天气,交通常常停滞,所以这几年年年都在改造,加铺石子,增宽路面。
谷雨听完,在铁路和公路汇集的地方下了车,特意调研了川滇公路,看到一些群众,拉着大石滚子,在做工,谷雨过去慰问了一番,又和群众一起拉着石滚子,询问他们的待遇……
相当辛苦,只有三餐饭,不过临走的时候会发一些农具﹐大家伙还是愿意过来的,大冬天的,有吃的,有喝的,还有东西拿,不就是出出力气嘛,挖水利是出力,民兵训练也是出力,还是拉滚子好一点,有东西拿,自然是赚得……
谷雨又与经过的一位司机聊了聊,司机虽然有些拘谨,但在谷雨的询问下还是说了不少情况……生活还算可以,而且还有一些外快,待遇也不错……
虽然公路、铁路开通,有效的提升了川滇两地的联系,不过因为主要运力都用于军事,川滇两地的商业往来多少有一些影响。
所以围绕着铁路、公路,商人们想法设法蹭车,搭一程﹐很多东西只要能够运进来,或者运出去,就能赚到不少利润……
谷雨点点头,表示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能帮助商人们解决一些问题,增加一些收入是正确的,不过要注意安全。
回到专列,谷雨掏出笔记本,记上了一笔,很明显川滇公路这样的主干道路面,战后必须尽快硬化,北方的川陕公路路面同样必须尽快硬化,不仅仅会影响到民间物流,军事物流也会受到影响……
一路上走走停停,但是过了长江之后,在收到了一份电报后,谷雨一反常态,并没有按照计划前往成都,而是直接北上来到了绵阳,他首先考察了绵阳的风洞建设。
不管是搞航空,还要搞航天,还是汽车、火车,甚至于各种建筑物,都离不开风洞试验,这玩意就是基础建设,要想发展,就必须花钱。
当然了,此时的风洞没有后世那么复杂,那么种类众多﹖但谁让谷雨要搞导弹呢,高速风洞是必须的,所以投资还是很大,谷雨咬着牙搞起了投资……
风洞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幸运的是,他现在拥有一批出色的空气动力学家,不管是罗科,还是钱学森,都接触过美苏最好的风洞。
在他们的指导下,在四川益地一个与世怖纪的’大批工程兵,通过开山破石,计划打通一个上千米的山洞,
然后再深入地下几百米的花岗岩山洞里面,建设中国第一个大型风洞群。
谷雨戴着头盔,深入到这个巨大的山洞中,观察了一番﹐然后笑着对负责建设的钱学森先生说道,“看到这个巨大的山洞,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需要那么大的投资了!钱够不够,不够,我再想办法!”
钱先生很满意,眯着眼睛说道,“暂时够了!”
“暂时够了,也就是还不太够!”谷雨想了想说道,“最近中央在南洋搞到了一笔外快,你和罗科商量一下,需要追加多少投资,我会尽快拨给你们!”
钱先生更加满意,虽然国内条件艰苦,但高层的极端重视,他自然非常受用,顶尖科学家最在意的就是项目。
谷雨想了想,告诉钱先生一件大事,“我刚刚得到驻英使馆的报告,德国人不用飞机,把一种高速飞行的新式飞弹丢到了伦敦,英国死伤了不少人!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英国的雷达系统虽然能够发现飞弹的痕迹,但高炮系统根本无法防御,已经造成了不小的恐慌!若是弹头换成了化学武器,那威胁就更大了!”
钱先生听完,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也十分吃惊德国人的迅速突破,想了想说道,“我们已经有能力搞出三百多公里的导弹。
但因为工业基础的不足,陀螺仪等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直解决得不好,即便我们已经陆续解决了设备问题,工艺问题,但总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导弹要想达到500米的圆概率误差,还是非常困难,这个圆概率误差是最基本的,如果再大,导弹实战意义不大……”
“你也不用着急,德国人的导弹同样非常不准,他们应该就是无聊的报复……”安慰了一番之后,谷雨接着说道,“人和资金,我能够解决的都会帮你们解决,技术问题只能靠你们自己默默摸索,需要兄弟单位提供的高水平技术产品,你们要给我一个清单,中央会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我就一个要求,不惜血本,必须搞出你们提出的洲际导弹,那咱们未来就安全多了,这一块无论投入多大,都是值得的!”
此时被德国人一枚又一枚导弹袭击搞得心烦意乱的英国人,也立刻加大了导弹项目的投入,不过英国人却发现就算他们的导弹达到德国的射程,也没什么用武之地,总不能炸巴黎吧!
除非侵入中立国瑞典,从瑞典攻击柏林,很明显,英国人不能这么干,丘吉尔恼火之余,下令研发出射程1000公里的导弹,到时候把柏林炸成稀巴烂,为此丘吉尔大规模增加了相关投入,德国人有的,大英不仅要有,而且必须更好!
同样恼火的还有斯大林,莫斯科同样挨了多枚导弹,克里姆林宫差点挨了一枚导弹,刚刚获得斯大林格勒大胜,成功歼灭十几万德军,前后共歼灭了一百多万德军的斯大林一腔兴奋,被打到九霄云外,勃然大怒。
在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斯大林立刻下令加大这一块的投入,同时他也给中国方面发来了电报,毕竟苏俄的导弹技术来自于中国,中国应该有更加先进的,双方有必要加大合作……
受到斯大林的电报,谷雨正在和罗科交谈,他把电报递给罗科,然后想了想说道,“罗科同志,这一次技术交流的资料由你决定,即便是压箱底的东西,你都可以给,不过我希望咱们的导弹可以在这一场战争胜利前,达到德国人的水准!”
罗科同志很郑重得敬礼,“谷书记,您放心,我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
谷雨有些奇怪,“你过去不是一直喊我,第一书记同志吗?为什么现在换成了这个称呼!”
“我知道中国同志都是这么喊您的,我现在也是中国人,自然要这么叫你!”
谷雨哈哈大笑,“哈哈,以后我就叫你老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