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本质上是一个深入印度洋的岛国,因为高山阻隔,周边实际上并无大国直接影响印度的安全,加之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如果印度次大陆完成统一,那将毫无疑问是世界政治的棋手之一。
而随着波斯湾无数大油田的发现,印度作为最靠近波斯湾的大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所以印度精英们一直幻想着继承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哪怕印巴分治也要想办法搞联邦,为得就是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
但印度精英们的努力却遭到了重创,而是三十年代中后期缅甸独立,然后是二战初期为迫使印度妥协,英国赐予了四个大土邦自由领的地位;再然后就是让无数印度人痛心疾首的印缅战争和印巴分治。
中英两国一番操作之后,继承印度次大陆主体的印度却变成了四战之地,不过印度毕竟拥有最多的人口、资源和军队,所以在尼赫鲁的不懈努力下,印度还是通过两场战争取得了印度次大陆的主导地位
通过1955年的战争,印度重创了巴基斯坦,战后巴基斯坦政局混乱,文官政府和军队之间矛盾越来越厉害,加之和阿富汗的战争,巴基斯坦已经基本无力与印度抗衡。
所以印度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西部,印度希望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争重创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但这场战争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能打到什么程度,印度人自己也没底。
按照印度精英们的设想,自然是彻底分裂孟加拉国,拿下包括加尔各答在内的整个西孟加拉和海德拉巴,但尼赫鲁也知道这基本不可能。
失去了大片国土之后,印度的实力大为下降,农业上粮食得不到自主,每年需要拿出三四亿美元购买粮食,工业上失去了孟加拉地区发达的纺织业和大批优质矿山之后,英国殖民时期发展得相当不错的工业也遭受重创。
而孟加拉国则恰恰相反,恒河三角洲丰富的物产,让孟加拉国的农业每年都有大量出口盈余,英印时期,孟加拉国已经有相当发达的纺织业,而在过去十来年间,孟加拉国也建立起了初步的军事工业。
中国为了牵制印度,和孟加拉国达成了农产品、矿石换武器和工业支持的协议,中国每年从孟加拉国进口铁矿石和铬矿石等等矿产,一开始只有百万吨,到了今天已经一步步增加到上千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作为交换,中国廉价出口了大批武器装备,还帮助孟加拉国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除了纺织厂设备以外,钢铁厂、化工厂、机械厂都卖给了孟加拉国。
虽然孟加拉国目前还生产不了飞机大炮坦克,但轻武器已经基本自给自足,重武器在中国的帮助下也可以自己修理,这极大的提升了孟加拉国的战争潜力。
而中国军队也正在和孟加拉国合作,研发适合热带作战的武器系统,还专门为孟加拉国开发了多功能战斗机歼5C,两国在1956年还达成协议,由中国生产配件,在孟加拉国组装。
所以印度想通过一场战争,把孟加拉国一大半国土抢到手几乎不现实,哪怕印度真走了狗屎运,取得了实力不相配的胜利,本来就对印度崛起忧心忡忡的中国和缅甸必然会出兵干预,而美苏两国也肯定不会接受印度动作搞得这么大。
这也是印度现在最尴尬的地方,印度被西方国家定位是牵制中国的力量,美国每年都会给不少粮食援助,英国也敞开供应武器,美国甚至还让西德援助印度钢铁厂,但欧美国家十分担心印度统一之后实力迅猛提升,所以印度想通过公投合并已经吞并的土邦,欧美始终不认可。
连已经吞下来的土邦都不能光明正大的吞并,想吃下那么大块地盘又怎么可能,若是搞过头了,美国的粮食援助一停止,英国的武器供应一结束,印度立马完球
所以印度想尽办法和苏俄搞好关系,希望利用苏俄的帮助,完成印度的统一,应该说这一手效果不错,但1955年战争后期,苏俄想支援都支援不上的结局,也让印度明白苏俄的实力并没有鼓吹的那么强,印度最好的选择是在东西方游走,两边搞好处。
但与前世不同,目前还有一个块头更大的家伙也在东西方游走,这直接挤压了印度的活动空间,尼赫鲁想搞不结盟,却尴尬的发现没几个国家响应,而且中国还首先喊出来了不结盟的种种口号,其他有心搞不结盟的国家就算要抱团,也不会和印度抱在一起……
这种十分别扭的现状对印度政府的执政能力是巨大的考验,而印度政府显然还没过关,心里想的和实力差距太大,而印度人又是天生喜欢浮夸,对自己的实力往往估计太高,对他国的实力又容易低估,所以那些比较实事求是的人拿出来的方案总被那些浮夸的人攻击。
印度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越来越大,所需扩充的军队数量和装备也越来越多,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还需要无数资源,印度财政又吃不消,所以印度政府内部始终在争吵,如此一来军事准备自然就混乱,宝贵的两年时光就这么在不断的争吵中不翼而飞。
等到阿富汗政变,然后迅速和巴基斯坦和解的消息传来,印度猛然间发现巴基斯坦已经解决了两线作战问题,在拿到大量美援后,巴军装备也得到了更新,现在正在美国顾问的指导下加紧训练,印度政府立刻着急了,两年前的仗不能白打,必须尽快动手,不能再拖了!
由于印度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占了大便宜,控制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控制了几条灌溉河流的上流,巴基斯坦相当于头顶上顶着一把利剑,所以印度不可能指望印度对付孟海两国时,巴基斯坦坐视不理,印度一旦露出破绽,巴基斯坦肯定要抢占克什米尔。
所以阿巴和解的消息传到新德里,印度外交部长召见了美国大使,抗议美国不断武装巴基斯坦的做法,美国大使似乎早有准备,告诉印度人,美国正在打造德黑兰组织,计划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阿曼等等国家凑在一起,打造一个反*共产主义联盟,希望印度加入。
若是印度政府加入德黑兰组织,美国可以给印度更多的援助,同时可以接受成立一个印度邦联,以解决印度和巴基斯坦、土邦之间复杂的关系问题。
印度外长再一细问,差点没气死,美国人除了拿出一个邦联的空壳子以外,其他没有任何改变,被吞并的土邦还是联合国成员国,印度想让两个土邦公投并入印度还是不行,而特拉凡科尔和海德拉巴的外国军队也不会离开……
很明显,美国人在忽悠印度,所以印度政府很快就表态印度坚持不结盟立场,不会加入任何针对他国的军事联盟,美国人很不以为然的挥挥手,随便啦!
想说服美国不可能,尼赫鲁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动战争,此时印度的外汇储备已经相当紧张,但印度政府还搜罗搜罗一番,筹到了一大笔钱,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用于购买粮食的外汇,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西方银行的高息贷款。。
本来印度政府因为贷款并不容易,不过很明显,西方各大银行对印度的还款能力还是挺认可的,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印度获得了首笔五千万美元的援助。
财政部长向尼赫鲁报告这桩喜事时,尼赫鲁面无表情,而他的女儿英吉拉很奇怪,询问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反应?
尼赫鲁摇摇头,“西方的钱不好借呀!,
英吉拉轻叹了一声,“现在就看苏俄能不能牵制中国,让中国减少援助了!”
尼赫鲁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苏俄什么时候能管得了中国?可这场仗不打又不行,再拖下去,又是两线被攻击,晚打不如早打,若是啃不动,早点死心也好!”
拿到钱之后,印度立刻向英国发出了一个大军火订单,大英帝国开心无比,当即就同意了,英国人同样很清楚,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很快也将有订单过来,如此两面收钱,多么愉快呀!
随着印度的战争准备越来越明显,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的压力自然大了许多,所以经过紧急磋商,孟加拉国总理和海德拉巴首相计划在9月底访问中国,参加中国的十一国庆庆典,主要目的是争取中国的进一步援助。
两国领导人要过来,共产党中央局常委会自然要开会讨论,在听取了相关汇报后,谷雨做出了点评,“英美现在是阳谋,给印度借钱,出口印度武器,纵容印度发动战争,打赢了,我们被拖下水,可以在政治上攻击我们,军事上消耗我们;印度要是打输了,英美可以乘机对印度的控制!”
王运生同志有些奇怪,“尼赫鲁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应该清楚与虎谋皮的下场!”
周恩来同志看了一眼谷雨,提到了一件事,“尼赫鲁的身体不是太好,有一种传言说他干不了多久了,他应该是希望在退休之前,通过一场决定性战争奠定印度在南亚的地位!”
在座的常委同志们都知道周恩来同志看谷雨一眼的原因,传闻尼赫鲁两次生病都和中国有脱不开的关系,一次是中国用温压弹炸了印度军队,印度全控克什米尔的希望被打破。
第二次是孟加拉国用中国提供的轰炸机炸了印度的核武研究中心,造成惨痛伤亡,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努力遭到了重大挫折。
而这一次讨论,按照谷雨的性子,肯定要给孟加拉国大笔援助,甚至于朝鲜雇佣军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很明显,若是尼
赫鲁未来真得不行了,那完全可以说他是被中国给活活气死的……
“准备不充分,内外形势不允许,贸然进攻,印度战略上犯了冒险主义错误!”
“印度的体量还是比较大的,孟加拉国也只能防守,而海德拉巴则相当凶险,若是印军后勤供应没问题,印度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就在此时,谷雨问道,“尼赫鲁有接班人吗?”
“整合土邦的印度收人副总理去世后,印度一直没有任命新的副总理,尼赫鲁也就没有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不过国大党右翼莫拉尔吉·德赛被广泛认为是尼赫鲁之后总理的最有力竞争者!”
“德赛?我记得他访问过我国?”
“德赛是国大党内部右翼势力的总指挥,是尼赫鲁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反对者,被认为是亲商派的代表。在外交政策上德赛是和平主义者,他虽然支持吃下土邦,但更希望用和平的手段,同时他还主张与我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平共处,并多次访问三国缓和关系。”
谷雨点点头,缓缓说道,“尼赫鲁的第三条路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年,形成了一大帮既得利益者,若是尼赫鲁病故,这些人不可能接受德赛接班,等于推倒重来,印度吃不消的,也不利于与苏俄的关系!”
“这么说来,德赛接班的可能性不大?
“可能是比较大的反对派,但也仅仅是反对派,想上位难度不会小,我记得尼赫鲁有一个独生女儿英吉拉-甘地,据说是尼赫鲁的秘书,经常参与政治,她又有甘地的赐姓,她有没有可能接班?”
王运生同志不怎么相信,“印度是一个极端重男轻女的国家,英吉拉-甘地想接班应该很难!”
“尼赫鲁是开国总理,又被认为是甘地的接班人,在印度的威望不小,若是英吉拉-甘地的政治水平不错,未必没有可能性!”
周恩来同志说着说着,猛然间想起了谷雨的长女,丁承德经常可以见到党政干部,谷雨还时不时和她讨论一些问题,谷雨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心思?
不过又想了想,周恩来同志觉得自己想多了,中国不是印度那样的选举制国家,丁承德哪怕继承了一部分谷雨的影响力,想顺利进入党内高层,成为他的接班人还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没有可能性。
就在周恩来同志有些遐想时,谷雨想了想说道,“不管这个英吉拉-甘地有没有可能成为接班人,都要加强做一些调查,搞清楚她的性格爱好,嗯,还有那个德赛,我们也要有所了解!”
其他同志都表示支持,谷雨接着说道,“孟海两国领导人过来访问,面子要给足,飞机大炮坦克要多少给多少,两国的资源很多,他们也还得起!
关系到两国生死,武器质量也要好,必要时从主力部队中直接抽取现役装备,我听说苏俄给了印度一些战斗机,咱们的歼50也买一批给孟加拉国,看看实战能力怎么样!”
“歼50是我们刚刚装备的主力战斗机,若是被国外摸透了性能……”
“美国搞出了F104,苏俄搞出了米格21,我们的歼50也没多少保密的必要,可以卖,若是歼6不能迅速列装,我们想办法引进米格21,也是有机会的!”
“我们这么操作,会不会影响中苏关系?”
“我对赫鲁晓夫确实有不出兵的承诺,但从来没有承诺过不出售武器,谁也不能影响我们赚钱,同样的,苏俄也可以给印度出售武器嘛,我们又没有拦着!”
“这么大力度的支持,若是印度打了败仗,会不会引发革命?”
“放心吧,印度打不了败仗,苏俄和西方在关键时刻都会支援印度,让印度可以打下去,用印度牵制中国,消耗中国的国力,美苏的立场很一致!
既然存了这样的心思,印度就绝不能打败仗,但又不能大获全胜,既然结局已经注定,我们的应对办法就是尽可能的消耗印度!”
邓铁梅说道,“巴基斯坦那边要不要想想办法?”
“巴基斯坦吃美国人的,喝美国人的,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过其他中东国家则不一定,他们可以支援飞行员嘛,飞机我们可以支援,这也是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练兵!”
说到这里,谷雨冷酷的说道,“当然了,我们也要做一些事情,西部战区和西南战区按照预案,增加面对印度方向的部队,尽可能的牵制印度军队……”
负责记录的同志迅速记下了谷雨的各项决策,而周恩来同志此时有一种感觉,印度人若是仓促发动战争,哪怕有一些战果,也会被消耗得不轻,已经68岁的尼赫鲁很可能真得扛不住!
虽然立场不同,但周恩来同志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同情尼赫鲁,中印两国过去都是被欺负,被压迫的民族,印度被搞成这样,中国或许起到了不少作用,但主要的责任人还是英国,那帮子搅屎棍真得太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