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60章胜利的一边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559 2025-05-12 15:05

  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笑容消瘦的范旭东先生相当吃惊,脱口而出,“啊,你就是谷百生?怎的如此年轻?”

  范旭东先生虽然吃惊,也反应很快,立刻解释起来,“谷先生,久仰久仰,看到中国有你这般的英雄才俊,老夫确实吃惊不已!”

  孙学悟先生也跟着笑着说道,“是呀,我们都知道谷先生年轻,但亲眼所见,还是相当吃惊!”

  谷雨的年轻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他早就习惯了,他笑着说道,“范先生、孙先生,我这样的年轻人要想打跑鬼子,离不开你们的指点呀!”

  “哪里?哪里!”

  “客气了!”

  寒暄了两句,谷雨把身边的同志一一介绍范、孙两位先生,“周恩来同志,南汉宸同志,这两位同志都是根据地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众人一一握手,这才簇拥着范、孙两位先生一起离开,找了一个房间坐下,餐点送了过来,谷雨笑着说道,“我们的条件有限,只能委屈两位先生了!”

  很简单的餐点,一大碗清粥,馒头春卷,几个荷包蛋,几碟咸菜,在民国属于比较好的早餐了,但怎么也算不上奢华,考虑到众人的社会地位,这顿饭可以说相当简朴。

  范旭东微微点点头,听说共产党简朴,从这顿早餐就可以看得出来,客气了两句,众人一边吃,一边聊。

  谷雨将今天的行程告诉了两位先生,先请他们去看那一套相对大一些的合成氨设备,这几套设备目前正在美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搞基础建设,接下来就会请永久黄接手,以尽快实现投产。

  等到明天,谷雨请他们去太原兵工厂附属化工厂参观,老西花了大本钱搞得新化工厂,但搞了好几年都没有投产,共产党补充了一些设备之后,在苏俄和永久黄专家的帮助下,已经实现了生产。

  谷雨将成就说了一番之后,也苦笑着说道,“两位先生,不搞工业不知道工业之难,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部分生产,但问题还是非常大,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很一般,没有足够的人使用!

  不仅缺乏指导生产的专家,还十分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甚至于连像样的操作规程都没有建立起来,有的甚至于连概念都没有。

  我上周去化工厂视察,仔细询问了一番,发现大部分工人都没有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化工企业各方面的认知也相当模糊,安全意识更是淡薄,部分操作工人甚至没有实操经验。

  听到这些,我真是心惊胆寒,这是硫酸、硝酸,硝酸铵呀!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危险品多得很,一个不小心尸骨无存是常有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已经在加大培训,但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可日本人不会给我们时间,我上一次写信跟您说三到五年,但现在看来,我还是过于乐观了!

  日本人的野心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全面侵华战争很可能就在三年之内,我们现在必须争分夺秒,完成一些必要的军工建设……”

  范旭东先生听到这里,也有些吃不下饭,现在的形势实在太恶劣了,而共产党的情况,比他要想象得要糟糕得多,化工企业没有操作规程,这种情况下也敢生产?

  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谷雨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判断,他拿着一块馒头快速吃了几口,有些着急的问道,“谷先生,您是共产党党首,对军事政治肯定很有研究,您觉得这一次会不会打起来?”

  “这一次应该不会,别看日本叫的凶,但日本并没有动员,他们很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我判断,他们在讹诈,这是他们的老套路了!”

  听到这里,范旭东先生长出了一口气,谷雨敢这么断言,看来大概率是真,这样也好,永久黄还有一定的时间准备。

  就在范旭东先生有些恍惚之际,只听谷雨接着说道,“蒋介石最正确的做法是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姿态,坚决将日本的讹诈挡回去,如果他愿意这么做,我党可以不计前嫌,与他联合抗战,结果呢,他的选择真是让人失望至极……”

  说到这里,谷雨连连摇头,周恩来同志叹了一口气,接了过来,“蒋介石派特务刺杀了杨杏佛先生,又连续抓捕多位爱国民主人士,残酷镇压民众的救亡运动,看来他是准备接受新二十一条了!

  如此盲目的妥协退让,并不会让日本人满意,反而会助长他们侵略的野心!这一次日本人也许会停下来,下一次呢,怎么办?蒋介石又准备让出什么?这样下去怎么行,还不如誓死一战!”

  范旭东先生微微叹了一口气,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这个时候不由自主的发作了,“国力不济,也只能忍辱负重,尽量多争取一些准备的时间!”

  谷雨冷笑道,“范先生,您是搞工业的专家,您觉得一个工业国和一个农业国拼积累,拼发展速度,谁会更快?您觉得从1915年袁世凯签署民四条约到现在,我们与日本的实力差距是缩短了,还是拉大了?

  现在这种局面,绝不能等,只能乘着日本人没有准备好,主动摊牌,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不要想着准备好,我们不管怎么准备,都不可能比工业化国家发展得更快,越往后拖,差距只会越大!

  范旭东先生顿时哑口无言,但谷雨的说法有理有据,他又是搞工业的,自然清楚中日之间的差距这些年确实越拉越大,唉,这可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孙学悟先生若有所思,主动询问起来,“共产党袭击正金银行,是不是这样的考虑?”

  “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谷雨点点头,解释起来,“两位先生,日本虽然是一个工业国家,但这个国家的缺陷非常明显,他们资源贫乏,这就意味着日本人想发展,他必须尽可能的掠夺中国!吮吸中国的血肉壮大自己!

  对付日本人,我们只能针锋相对,坚决破坏日本的经济掠夺,让他们在中国抢不到足够的资源,这样他们的发展自然就慢了下来!

  与此同时,我们再勒紧裤腰带,倾尽全力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如此才有可能,与日本人拉近距离!

  范先生,我们不应该害怕打,就算丢了一些地方又如何?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着足够的回旋余地。

  日本毕竟是个小国,他们利于速战,而不利于长久,只要想法设法拖下去,把整个中国化为战场,就一定可以等来转机,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论持久战》思想,本质就是消耗敌人,发展自己!”

  南汉宸同志接着说道,“我们在东三省的抗日,就是这样的打法,我们不断攻击各种工矿企业、农场,尽可能破坏日本的生产,让他们得不偿失。

  这样的战斗已经打了两年多,对日本人的消耗非常大,而我们共产党,虽然也丢失了一些根据地,但我们却越打越强!

  从热河一隅之地,到今天,已经占据了几省根据地,与日本的差距已经大为缩短,这也证明了我们打法的正确性,所以日本人才会对我党如临大敌!”

  作为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先生天然不喜欢共产党现在的战术打法,共产党对日本人这么干,日本人吃了亏,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大肆报复!

  双方这么不断拼杀下去,仇恨肯定会越来越深,战争的漩涡也会越来越深,民族工商企业迟早会被牵扯进去,不,已经有无数人被牵扯进来了!不仅仅永久黄,还有天津的大小工商企业,哪一家逃得出去?都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可是他又根本没办法责备共产党,相比于强大的日本人,共产党作为弱者,不愿意屈服,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日本人,他没有任何理由责怪抗日壮士!

  当他听说共产党已经在关外打了两年多,心中猛地一颤,这得牺牲多少人呀!范旭东先生脸上露出了不忍之意,“袭击正金银行的那十几名壮士,据说都牺牲了!那东北打了两年多,是不是牺牲了很多人……”

  谷雨沉默得点点头,过了一会这才说道,“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必然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没有前方后方之分,也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日本人极其残暴,不断制造各种惨案,这一场战争,肯定会比国内的军阀战争残酷无数倍!

  范先生,我们共产党也想少死人,但不能因为怕死,就不抵抗,就当亡国奴!我们才会不惜代价的发展军事工业,尽量生产出更多的枪炮子弹,装备每一个人中国人,让他们有反抗的能力!

  这一次您能够来到根据地,我们十分欢迎,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的化工设备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炸药的产量肯定会提高很多,这对我们未来的抗日战争,意义空前!”

  范旭东先生沉重得点点头,众人说到这里,自然也无心吃饭,三口两口对付着吃完了早餐,立刻乘坐汽车,前往城西晋源一带,视察化工厂的建设。

  一路上南汉宸给范、孙两位先生介绍起来,合成氨厂虽然是整套进口,但建设进展并不是很快,问题很多,首先是钢材和设备的供应。

  化工厂要建造必须有强大的钢铁工业支持,有些还必须是耐高压的优质钢材,而目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实在太过糟糕,很多配套根本就没有,只能依靠进口。

  运输过程中,不可能什么都没有遗漏,一些设备零件缺乏了,短时间根本补充不上,无奈之下,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先从产能较小的设备上拆除,满足生产的需要,但这也造成一个问题,部分设备在嵌入时不够配套,都需要后期技术改造再跟上……

  第二个难题是水。合成氨生产的冷却和化学反应,都要靠水,用水量十分惊人,每小时上千吨,只能引汾水;但又要考虑到战争的现实威胁,必须安排在敌人的飞机不太容易发现的山区附近,这样一来就需要搞出一条比较长的引水渠,投资成本又上去了;

  第三个难题是电,要想搞工业,没有电万万不行,所以必须要有配套的电厂,而配套的热电厂也同样要考虑防空要求,也正在建设中,现在能够考虑的自然就是太原电厂的用电,可太原用电本来就不宽裕……

  当然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合成氨工厂难度非常大,高温高压操作很多,一个不小心就会爆炸。

  而在美国专家眼中,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根本不符合要求,美国专家甚至断言,光凭中国人,五年内这个厂子都不一定能够投产……

  对于美国专家的说法,谷雨根本不相信,狗日的,现在这个厂子不过是一个小化肥,当年中国的老少爷们搞了成百上千个,人人都是高中生,大学生,见鬼去吧!

  但现实如此,也不得不低头,邀请永久黄,参与进来是最后一步,要是做不到,只能等待着那三百个德国专家,里面有搞合成氨的,不过这些人什么时候过来还不知道,而且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听到这里,范旭东先生点点头,“合成氨是化学工业的明珠,难度确实非常大,投资也很大,永利几次想上,但因为种种原因,拖延下来;不过这些年我们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也派人到美国留学,我们有不少人口,绝不至于非美国人不可!”

  “是呀,合成氨虽然难,但也难不住我们中国人,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孙学悟先生表达信心后,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一边建设,一边培训人才!

  谷先生刚才说的很对,搞化工,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套成熟的操作规范,让工人知道每一步操作方法、每一个要注意的安全细节,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实战经验,对员工开展理论授课、实操教学……”

  孙学悟先生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虽然车子晃晃悠悠,但谷雨还是拿起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录起来,这是一位化工专家多年的经验总结,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

  谷雨前世学习的是生物化工,也挨化工的边,相比于周恩来、南汉宸同志多少有些懵懵懂懂,谷雨对孙学悟先生所说的种种理解能力就强多了,他能够迅速听懂孙先生所言,还能举一反三,这让孙先生十分吃惊。

  所以交谈了一会之后,孙先生就忍不住问道,“谷先生,您以前学过化学吗?我感觉您对化学很有见地,也很有想法!”

  谷雨笑着摇摇头,“我也是赶鸭子上架,没办法,我们要搞军工,机械方面的人才还好办一些,化工方面人才真得不算多!看着花了大价钱的各种设备浪费在哪里,我着急呀!

  所以呀,从创办军工厂那会开始,我就开始自学这方面的东西,也不知道学得怎么样,今天能得孙先生的肯定,看来我学得还算不错!”

  而范旭东先生心中则更加满意,谷雨年纪轻轻,就十分得志,却还如此谦虚,如此好学,这确实相当难得,光凭这一点,这一趟就没有白来!

  孙学悟先生摇摇头,“谷先生,您光凭自学就有这样的见识,太难得了!如果您大学学的是化学,现在肯定可以做永利的工程师……”

  听到这样的“夸奖”,谷雨有些哭笑不得,这就是技术人员吧!范旭东先生显然想不到孙学悟这么说,一时之间也不想不出说什么好圆场。

  周恩来同志这个时候,插了一句,缓解了现场有些尴尬的气氛,“孙先生,您这就说错了!谷雨同志幸亏没有学化学,要不然中国革命绝不会有今天的大发展!”

  “两位都太过谬赞了!”谷雨笑着摇摇头,然后立刻转移话题问道,“我听方先生说,黄海社对电解铝也有研究?”

  孙学悟浑然不知,他点点头,“确实有一些研究,我们通过化学反应,通过矾石制造出氧化铝,然后通过电解,得到了一些铝,不过这是实验室研究,电解铝的设备也很小,要想实现工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说了,我们也没钱上电解铝!”

  “这已经很难得了!”谷雨有些感慨的说道,“我们在山西找到了不少铝土矿,正在上一个氧化铝厂,准备对外销售原料,为工业建设筹集资金;

  未来我们计划上一个电解铝厂,希望可以生产出各种铝制品,同时研究出国产杜拉铝,用于国产飞机的生产……”

  “电解铝厂的投入非常大,目前生产一吨铝要消耗两三万度电,所以电解铝厂一般都建在水电站旁边,我们中国现有的条件恐怕做不到呀……”

  谷雨笑着点点头,“现在肯定不行,不过不代表未来不行,先把相关的研发和技术队伍建立起来,开始筹备。

  等到未来可以上了,立刻就能动起来,另外这样的队伍成立起来,空军各大修理厂建设时,他们也可以派上用场!”

  孙学悟看了一眼范旭东,范旭东立刻笑着说道,“这是好事!谷先生,您放心,黄海社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我们会派过来协助!”

  “好,一言为定!”谷雨对秘书交代道,“黄海社的专家过来后,工建委立刻召开专项会议,做好以下几件事,一、在黄海研究社的专家指导下,尽快启动我们购入的那一套小型铝电解生产装备,培养工人,同时成立技校进行技工培训;

  二,以黄海社过来的同志为核心,成立铝制品研究所,相关规章制度,借鉴黄海社;该研究机构由氧化铝厂和山西学院共同筹建,中专生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生产,一边做研究助手,产学研一体化,用这样的方式培养人才!

  三、有色金属局、铝制品研究所联合进行一次的调研。搞清楚一个万吨级别的电解铝厂和配套水电厂建设在哪里?需要的大概投入?我要看到真正的计划,各个子系统需要多少经费,必须细化。

  这套方案需要大量调研,慢慢来,我不着急,但拿出的报告必须有说服力,我们必须学会调研,学会如何制定计划,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不仅仅铝厂是这样,其他行业也要学会建立调研和制定计划,不能脑袋一拍就上,就想着上项目,我们资源有限,浪费不起的……”

  说到这里,谷雨转头看向范旭东,“范先生,孙先生,我们现在搞工业的热情,国内各路势力绝对第一,蒋介石更是拍马都比不上,但是水平呢,虽然不是倒数第一,但也强不了多少,您一定要多指点呀!”

  一边说,谷雨一边摇头,范旭东听到这里,内心深处又一次开始了跌宕起伏,愿意搞工业,愿意办教育,甚至愿意花点钱搞科研的大帅虽然凤毛麟角,但还是有的,比如阎锡山,比如已故的张作霖;

  但愿意筹划这样一个大项目,并且为此提前培养人才和研究机构的人,根本没有,他们都没有这样的耐心,而搞工业最重要的就是有足够的耐心!

  谷雨有这样的耐心,这恰恰说明他对自己和共产党的未来很有信心,要不然他绝不会有精力做这样的事情;这同时也说明他对工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摸到了工业建设的边,这异常重要!

  但共产党的信心?好吧,他们确实很能打,他们确实背靠苏俄,他们确实有阎锡山的兵工厂,他们确实……,但这就够了吗?足以让他们对外那么说话吗?

  范旭东先生有些复杂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继续和谷雨等人交流,这时候孙学悟先生主动提到了共产党正在进行的细菌化学研究,谷雨笑着说道,

  “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可能找到一款比四路安还要好的药物,不过这个项目比较保密,等见到方先生了,我们再聊!”

  谷雨说到这里,显得眉飞色舞,其他同志多少有些诧异,周恩来同志不清楚什么是细菌化学,但四路安他当然知道,比四路安还要好的药物,周恩来同志立刻来了精神。

  他不断的认真倾听,不过很多东西,他还是不了解,当然这也不奇怪,他对工建委太不熟悉了,必须加深了解。

  众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就到了工地,实地考察了一番,又和美国过来的技术专家们交流了一番。

  此时的美帝失业率非常高,所以只要有就业的机会,美国人哪里都愿意去,共产党的地方自然也不例外,这些位美国专家在共产党地盘活得有滋有味,享受着高收入,又不用担心失业,但也有困扰,那就是共产党的地盘怎么什么都没有?

  在美国,他们需要什么,往往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电报,国内的配套工厂立刻就可以运过来,但这里不行,缺少太多太多的东西,而且共产党的工人素质太差了,让这些人操纵合成氨厂,见鬼去吧!

  相比于共产党的技术人员,范旭东先生很明显相当专业,所以美国专家们聊了一会,态度就好了很多,开始认真回答范旭东先生的提问……

  谷雨等同志并没有干预范旭东先生的交流,而是分别到不同部门视察,谷雨自然是前往工建兵团的后勤开始了调研。

  这是他的老习惯,每到一地,他都非常在意战士们吃什么、喝什么,住得怎么样,看看还有什么不足,尤其强调一点,一定要喝凉开水,绝不能喝生水。

  另外就是抽查扫盲的情况,四路军战士必须学习文化,先识字,然后加减乘除,这是政治任务,强制执行。

  考察了一番,谷雨感觉相当不错,到了中午时分,谷雨本来安排范旭东先生他们和洋专家一起吃小灶,不过被范先生拒绝了,他坚持和谷雨等一样,也就是和战士们一起吃大灶。

  工建兵团条件相当艰苦,主食还是小米、煎饼、馒头和窝头,每人每天蔬菜两斤,只不过这个季节也没什么像样的蔬菜,咸菜、大白菜、萝卜为主;

  油、盐各七钱,猪肉一个月也就一斤的量,虽然条件比八路军那会好一些,但也只能保证吃饱,想要吃好,绝无可能,不过这个条件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四路军战士基本都出身贫寒,几乎每一个人都有饿肚子的经历,对现在的条件都相当满意,跟着部队能吃饱饭在参军的诸多原因中永远排名第一。

  四路军战士见到西装革履的民族资本家和党的高层,相当不适应,憨厚淳朴,不过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还比较利索,条理也比较清楚,这跟部队扫盲和各种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告诉范旭东先生,每年春黄不接的时候,只能想尽办法用地瓜这些东西勉强对付活下去,现在有吃有喝,偶尔还能吃上猪肉炖粉条这样的荤菜,已经非常难得了……

  范旭东先生有些感慨的点点头,然后问道,“小兄弟,看你说话这么清楚,是不是认识字呀?”

  听到认字,这位战士的眼睛都在放光,“俺是到部队之后扫盲的!现在俺不仅仅能认得四百多字,还都能写出来,等到下个月,还会认得更多!范先生,您是大文化人,这是俺写给家里的家信,您看看写得对不对?”

  说完,这位战士迅速掏出了一封信,眼巴巴的递给范先生,范先生先是一愣,但还是接了过来,这是一封很简短的家信,“爸爸妈妈,我在太原一切都好,不要担心。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

  不过这位战士确实有可能认字不多,也有可能比较调皮,他在写上画了很多图像,父母都用的是图画,学习画的是一本书,大红花画的是一个戴着花的军人……

  看到这封特殊的家信,又看到眼巴巴看着他的小战士,范先生愣了很久,这才笑着点点头,“写得很好,没有错的地方,你爸爸妈妈看到了,肯定会很高兴!”

  这个插曲非常有意思,范旭东先生明显感觉到这个小战士所作所为属于神来之笔,连共产党干部都被他惊到了,可越是如此,越显得真实。

  谷雨在一旁笑着说道,“共产党八政四事,其中一事就是扫盲,而在四路军中,我们采取的是强制扫盲措施,所有的战士入伍后六个月必须学会五百个常用字,每个月都会考试,多次不及格会被强制退伍!”

  范旭东先生听完慢慢点点头,对共产党又多了一份认识,怪不得四路军这么能打,也许跟他们的扫盲有很大的关系吧!

  下午范旭东先生的考察一直到五点多钟,众人才转而向北,前往太原兵工厂,当天晚上众人就下榻在保卫很森严的兵工厂。

  吃完了晚饭之后,在正式交谈之前,谷雨邀请范先生站在办公楼的顶部,谷雨指着下面的兵工厂说道,“范先生,这段时间以来,共产党对外的种种言行,我知道有不少人不理解,也肯定有不少人骂我狂妄无知。

  但我想说的是,他们都错了!我对外所说的种种都是有底气的,我的底气在哪里,就在这里,山西大大小小的工厂!”

  谷雨指着夕阳的兵工厂说道,“经过我们一年的努力,下面这座兵工厂现在已经每一个月可以生产出一个步兵师的装备,而且产量还在节节攀升中。

  1934年我们预计可以生产十五个师的装备,其中大炮一年就可以生产五百门以上,虽然质量不高,但能够做到这个数字就是胜利!

  未来两年,还有两座大型兵工厂会投产,三年之后,我们的产量将会增加到一个月四个师,一年就是四十八个师的装备,紫玉保证全军武器弹药的供给,还可以额外武装几十万部队!

  更重要的是,这三座兵工厂并不是简单的组装厂或者加工厂,我们也配套了一系列工厂,机械厂、钢铁厂,化工厂,冶炼厂,电厂,煤矿,铁矿和其他金属矿都将陆续投产,我们将形成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枪炮生产体系。

  除部分物资,比如金属镍,因为根据地没有矿山,我们必须从苏俄进口以外,其他物资我们都可以生产,而金属镍的冶炼事实上并不难,只要找到矿山,利用根据地的设备,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两年内满足军工生产!”

  说到这里,谷雨冷笑道,“与我们相比,蒋介石太没有远见了,南京政府也太腐败了,他宁愿将大量的资金用来购买进口军械,也不愿意加强国内兵工的生产。

  国民党剩下的几个兵工厂,一年的大炮产能不过几十门,还不如我们一个月的产量大,即便如此,这几个兵工厂所使用的炮钢等原材料还需要进口!

  是,蒋介石现在可以轻松购买各种军械,但进口军械的价格和自产军械的成本价相差至少在五倍以上,蒋介石的财力根本支撑不了如此巨大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到了战时,日本人一旦封锁了中国海岸线,国民党手里的那些兵工厂连大炮都造不出来!范先生,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范旭东方寸大乱,他怎么也想不到国民党竟然如此脆弱,只听谷雨自问自答道,“这意味着一旦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面对日本人,必然不堪一击!包括南京在内的国民党统治核心区也必然会沦陷!

  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路军,必将力挽狂澜,成为这场抗日战争的绝对主力和中流砥柱,而过往的诸多战事,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阻挡住日本人,并与他们长期相持!而一旦拖延久了,日本就完了,他们的国力绝对吃不消!”

  听到这里,范旭东先生愣了很久,这才喃喃的说道,“谷先生,这是不是也同样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必然属于中国共产党!”

  谷雨哈哈一笑,“沈先生,您完全可以放心,您和您领导的永久黄,正站在胜利者这一边!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加入!”

  说完,谷雨伸出了手,范旭东先生微微迟疑了一些,然后就伸出了手,和谷雨的手紧紧得握在了一起,不管谷雨说得有没有水分,他和共产党现在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要不然他又怎么可能会过来?所以结论是,他必须接受!

  当然了,范旭东先生也有充分的接受理由,通过今天的所见所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下面的技术员会说共产党不一样了,确实不一样,这样的势力就算不能一统中国,也必然会极大的促进中国的进步,他有这个信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