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14章昆明协议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400 2025-05-12 15:06

  杜鲁门看着手中的信,有些纳闷的问道,“这个印度总理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能够让杜鲁门发出这样的询问,自然是看到了尼赫鲁又一封来信,自从印军前线大败,发现英国人又不理睬后,印度国内的局势混乱不堪。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崩溃。连续溃败之后,从指挥官到士兵,印度军队人心惶惶担心着解放军的下一阶段全面进攻。军事统帅想着撤退保存力量,而士兵想着保命。

  在溃败后的这种士气崩溃下,恐慌气氛迅速从军队蔓延到全国民众,印度老百姓纷纷收拾家当逃命,政府人去楼空,边境城镇几乎全部陷入瘫痪。

  路上都是抱头痛哭的民众,军队的溃败对民众的打击是致命的,印度人民已经陷入绝望,军队是无法保护他们的,谣言四起造成更大的恐慌,“缅甸军队正在向新德里方向开进”、“中国军队在派伞兵空降德里"等,整个国家士气彻底崩溃。

  甚至印度部分精英知识分子私下开始散发中文教材,缅文教材,以迎接解放军赫缅甸军队的到来,印度人干这一切已经轻车熟路了。

  而尼赫鲁本人在崩溃之余又几乎失去了理智,他如同面临背水一战,在广播讲话中,号召全国人民殊死一战,青年参军,全国捐款。

  这一招一开始还有些用处,不过随着解放军攻入恒河平原,随着加尔各答丢失,印度上下基本崩溃,无数印度精英整天围着蒙巴顿转来转去,他们清楚真正能够决定印度命运的是蒙巴顿,是大英,而不是印度人,更不是尼赫鲁。

  蒙巴顿自然知道大英不能完全失去印度的心,他自然同意调拨了一大堆武器给印军,不过这些武器也不是白给的,二战期间大英欠印度不少钱,现在大英给了武器,印度自然要免去很多债务。

  要不是大英的慷慨,印度也不会那么快就装备那么多军队,不过随着印军主力被合围,这些武器都打了水漂,不过大英反而很高兴,武器没了,印度又要买新的,仓库里面的库存又可以消化不少。

  虽然英国象征性的调来了海空军,但英军根本没有参战的意思,蒙巴顿的意思是大英会保护印度的安全,但同样不能拒绝孟加拉人独立的梦想,所以发生在孟加拉地区的战斗,大英不方便上阵。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印度人,还是孟加拉人,亦或是缅甸人,都是大英忠实的子民,大英要做的是劝说你们和谐相处,怎么能打打杀杀呢.......

  至于把原子弹丢到中国和缅甸,蒙巴顿借用甘地的说法,我们要和平,原子弹那么恐怖的东西怎么能够随便用呢,不好,不好。

  既然大英不理睬,尼赫鲁又向杜鲁门请求直接出兵,杜鲁门又不傻,他要的是让中英印打起来,可不是老美亲自下场。

  不过为了未来在印度的经营,在尼赫鲁的不断催促下,杜鲁门派遣了几艘军舰到印度家门口为印度壮壮声势,并不会实质出兵。

  见美国人不掺和,尼赫鲁退而求其次要求美国给予物资援助,美国对于中国的迅猛进攻感到非常不爽,担心中国人赖着不走,也有意卖一些剩余物资给印度,让印度安安心心充当马前卒。

  但尼赫鲁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他一口气拿出一份28亿美元、扩军35个师的报告,美国人,顿时惊呆了,杜鲁门简直难以置信,这是一个合格国家领导人说出来的话

  28亿美元,以胃口奇大闻名的谷雨,在二战期间都没敢这么要,虽然开罗会议开出了20亿美元的要求,但那也是因为中国在战场上,在会议上证明了自己的能量,美国才舍得给钱的。

  现在的印度不过是一个被打得节节败退,国土大片大片丢失,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要这么多钱,他们怎么敢开这个口的?

  副国务卿艾奇逊和杜鲁门关系更亲密,他笑着说道,“总统先生,中国的谷曾经说过印度人有着迷之自信,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现在看来这个评价说的很到位!”

  杜鲁门摇摇头,懒得讨论莫名其妙的印度人,他想了想,转移话题问道,“中国军队什么时候撤军?”

  “中国方面通报,在恒河以南的军队共六万人,第一批军队已经开始撤退,计划在6月15日前从加尔各答全部撤到缅甸和暹罗境内,然后乘坐火车返回中国国内。

  剩余部队将在6月1日起开始撤退,准备撤退到阿萨姆境内,不过中国军队已经要求被围印军在5月15日前投降,否则将会发动总攻!”

  “缅军和朝鲜军队呢?”

  “缅甸正在和孟加拉国谈判撤退事宜,而朝鲜军队将继续接受孟加拉国的雇佣,以获取足够的食品,用于救济朝鲜国民。”

  杜鲁门皱着眉头,考虑片刻后问道,“迪安,中国军队的撤退速度太快了,他们似乎是那么的迫不及待,他们难道真的不想在印度拥有势力范围吗?”

  “中国当然想,但中国的力量并不足以长期维持在印度的存在!”

  “或许如此吧!“杜鲁门点点头,想了想说道,“中国军队战斗力太强,长时期留在印度不好,但一点军队都不留在印度,同样不好。

  印度人这一次被打了措手不及,未来肯定会想办法报复,但中国人却离开了,印度又该如何牵制中国呢?印度人总不至于攀登喜马拉雅山脉,不断进攻中国的乌斯藏吧?”

  听到这里,艾奇逊也同样有些头疼,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总统先生,中国人强烈要求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独立,不给印巴任何一方,以避免战争。

  国务院分析认为中国的说法很有道理,这个土邦拥有独一无二的战略位置,不管给印巴哪一方,都会引起另一方的坚决反对,很容易引起战争,而印巴一旦发生战争,也必然会把中国牵扯进来...…"

  艾奇逊告诉杜鲁门,在1930年代中英边界谈判中,英国做出了大量让步,中国获得了喜马拉雅山脉众多争议土地,其中有些让步严重损害了印度的国防安全。

  据分析,最容易出现纠纷的是东西两段,但现在随着阿萨姆归属缅甸,东线已经基本解决,缅甸绝没有胆量挑衅中国。

  而一旦查谟-克什米尔土邦顺利独立,西线也将解决,而中印中段边界的战略意义相对一般,印度人就算折腾,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艾奇逊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如英国所想,搁置克什米尔问题,既可以在印巴之间制造矛盾,又可以把中国拉下水。

  相比于这一次出兵,中国对印度最大的威胁在西线,印度首都德里离中国边界只有四百公里,中国在列城修建的机场,规模相当大,可以停靠上百架飞机,而这些飞机一个俯冲就可以跑到德里投弹....

  听到这里,杜鲁门很满意的点点头,“合众国应该支持蒙巴顿子爵对印度的划分,克什米尔问题还是搁置的好...…."

  “所以这一次昆明会议,克什米尔问题并没有被纳入议程,中国虽然不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或许他们认为印度已经受到了足够的牵制。”

  “为了防范出现一个统一的印度,削弱印度是必须的,但要想发挥印度的牵制能力,也不能过分削弱!”

  艾奇逊点点头,他接着告诉杜鲁门,在印度和孟加拉人边界划分上,经过几方的共同努力,富饶的比哈尔省恒河平原地区将被划给印度人。

  这样一来,印度离阿萨姆就很近了,印度一折腾,缅甸人随时被牵扯进来,而缅甸被牵扯,中国自然也被牵扯进来.....

  杜鲁门听完,很满意的点点头,“这是不错的办法!

  “不过为了说服英国的支持,合众国不得不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什么要求?”

  “合众国给与印度四个独立的土邦和果阿以安全保证

  美国人帮着印度说话,要把比哈尔省恒河平原地区交给印度,中缅孟都不可能满意,缅甸和孟加拉人没人鸟,而中国就不同了,他们有能力改变现状,美国想把中国拉下水的心思太明显,中国又不傻,他们联合英国,同样提出了条件。

  未来的孟加拉国土,不仅含有包括加尔各答在内的整个大孟加拉省,比哈尔省的山区和丘陵也交给孟加拉人,这样孟加拉的西南就安全了。

  而在山地众多奥里萨的划分上,只有一小部分给了印度,大部分也被交给了孟加拉人,而沿海一部分则按照中英两国的联合要求,交给了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

  这样划分也是有理由的,这些地区是海德拉巴的故地,而这样安排最大的变化是海德拉巴拥有两个邻国,而不仅仅是印度一家......

  这么一番操作后,印度要搞事,孟加拉国自然担心被印度包围,他们同样会干预,这就形成了对印度的制衡。

  英国人谋划这一切已经很久了,早在给与海德拉巴自治邦地位时,英印政府把早年割让的海德拉巴自治邦一部分沿海地区还给了这个土邦,乘着这一次印度被打得魂不守舍的机会,又对海德拉巴进行了第二次加强。

  海德拉巴的君主信仰MSL,国内大部分群众信仰印度教,如果不加强海德拉巴,印度人迟早要吞并这个超大的土邦。

  而海德拉巴土邦君主,世界首富阿里汗又是大英的忠实拥护者,大英对他关怀备至,觉得必须加强对他的保护。

  英国早就看出中国非常希望制衡印度,他们很轻易的说服了中国,然后由中国向美国提出条件,对这个划分,美国人一开始非常不满意,他们希望把大英彻底赶出印度。

  但这一场缅印战争,中国军队摧枯拉朽一般的表现深深得震慑了美国人,美国人意识到印度人未必能够很好地牵制中国,这就需要大英这个搅屎棍来协调,最起码暂时还离不开英国。

  再说了,中英两国在孟加拉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美国除非直接上阵,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干预,美国大兵总不能无缘无故跑到印度吧!

  不过幸好中英两国之间也有矛盾,同样是一边合作,一边斗争,比如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中英就一直谈不拢,这也给了美国人分化拉拢的机会。

  马歇尔和艾奇逊研究后,觉得还是要拉拢英国,他们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大英的条件,大英想保住四个大土邦和果阿,美国可以给予安全保证,不过那只能是在联合国框架下,换句话说,只要这些地方不亡国,其他的美国都可以不管......

  同时美国也答应接受中国在孟加拉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当然前提是中国军队迅速退出印度,同时接受—个较为亲美的朝鲜政府。

  美国不是活雷锋,他们这么干也是有野心的,老美要拿印度的大头,借着印度对英国彻底失望,不断求援的机会,美国决定加大对印度的渗透,美国已经答应给与印度一定的经济援助....

  而留给英国的则是两个MSL国家,还有那四个土邦和果阿,而中国则是划给缅甸的阿萨姆经济利益,另外就是孟加拉国的铁矿石,不管是比哈尔的高原,还是奥里萨地区,都有大量的富铁矿。

  当然了,英美之间肯定还是要斗争一番的,大英绝不会轻易让步,大英在印度多年的积累可不是白给的.....

  具体的谈判细节,艾奇逊并没有告诉杜鲁门,反正总统先生也不需要完全了解,他只需要让总统知道这样—番操作后,整个印度次大陆陷入到环环相扣的局面,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和孟加拉国可以牵制印度,而印度也可以牵制中国,谁也别想安宁。

  换句话说,关于印度的未来,昆明会议的谈判虽然没有开始,但结果早就定了下来,而昆明会议要做的就是确认结果,敲定细节。

  对于这个结果,几个当事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都不满意,不过缅孟相继被说服,中国表示愿意向两国提供安全保证,若是印军发动大规模侵略,中国会提供包括出兵在内的一切支持,缅甸最先答应,而孟加拉国也没办法,他们最弱小,除了答应,又能怎么办?

  就在缅孟两国被成功说服时,如同五雷轰顶的印度代表,还是死活不同意,不过中国人很快就让印度人知道,他们不答应是不行的。

  就在印度人拒绝后的次日,增援过来的缅甸军队解放了大部分中国军队,中国军队迅速向比哈尔省发动了一轮进攻,一路冲到了巴特那,并迅速攻占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至此印度彻底没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在中国和缅甸威胁全取比哈尔,然后进攻北方邦,直取德里,而英美两国又不愿意帮着说话时,尼赫鲁不得不流着眼泪同意,授意代表答应,印度必须赢得时间,重建军队......

  不过尼赫鲁也留了一手,他想签署临时停战协议,不过中缅孟还有捡了一个大馅饼的海德拉巴都要求签署正式的边界协议,谁都知道印度不服气,现在不敲定下来,以后麻烦只会越来越大。

  孤立无援的尼赫鲁无可奈何,只好流着泪签署边界条约,此时此刻的尼赫鲁心中,对英美中这些帝国主义列强恨之入骨,这些王八蛋,要么赤壁上阵,要么坐视不理,要么表面支持,暗地操纵,没有一个好东西。

  只有把他们赶走,印度才会真正统一,才会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而印度要想摆脱被重重包围的命运,唯一的希望只能是苏俄。

  虽然中苏是准盟友关系,虽然苏俄也在战争初期支持缅甸,但苏俄的回复却是钢铁元帅亲自给与的,而且钢铁元帅的回复中明确表示支持印度为争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全所做的一切努力。

  钢铁同志给出了这样的回复,自然是因为中国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中国婉拒情报局的提议,朝鲜政变摧毁了高丽劳动党,而接下来中国周边的亲苏势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虽然早就意料到了这一切,但钢铁同志还是非常恼火,而看到朝鲜出现了一个亲美政权,而这个亲美政权上台之后迅速和中国签署了一连串协议,钢铁同志猛然间反应过来......

  又羞又恼的钢铁同志虽然没有和中国翻脸,但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宁愿和美国苟且在一起,也绝无可能和苏俄联盟。

  但即便再愤怒,钢铁同志也没有撕破脸,而是继续和中国合作,一个左右摇摆的中国,总比一个靠拢美国,打压苏俄的中国强。

  所以收到印度的来信后,钢铁同志迅速意识到印度是苏俄突破层层封锁的希望,必须争取一个良好的苏印关系,这才有他的亲自回信。

  虽然钢铁同志很谨慎,只是在道义上做了一些支持,但也暴露了中苏两国在印度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尼赫鲁迅速看到了希望。

  苏俄做梦都想冲到印度洋,虽然伊朗方向还在对峙,但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了,而阿富汗和即将成立的巴基斯坦又挡住了另外一条路。

  苏俄要想突破,必须寻找到立足点,而印度完全可以充当这个立足点,只要苏俄愿意支持印度,印度可以给出苏俄想要的任何东西!

  而印度一旦获得了苏俄的支持,中国就很尴尬了,他们一直试图在美苏之间左右摇摆,肯定不愿意与苏俄产生很大的矛盾,这必然限制了中国在印度的力量投入

  未来只要印度与苏俄加强关系,不主动挑衅中国,把力量放在驯服分割出去的土邦和巴孟身上,先土邦,再巴孟,一步步积攒力量,印度还是有可能突破重围。

  困难往往会改变一个人,让人变得更加敏锐,尤其是一个拥有出色国际视野的人,尼赫鲁就是这样的人,相比于后世,此时他还没有老迈,精力充沛,他很快分析了一条对印度未来发展,最为有利的政治通道!

  也就在昆明协议对外公布的当天,蒙巴顿也立刻乘机公开了他的印巴分治方案,准备跑路,顷刻之间,整个印度次大陆就乱了套。

  疯狂的印度教徒实在无法容忍失去那么多地方,他们疯狂的攻击MSL,尤其是孟加拉人,无数MSL和孟加拉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各自的国家。

  一路上,这些平民不断遭遇宗教仇杀,饮水以及食物的抢夺,无数人惨死路上;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孟加拉地区.......

  反倒是"朝鲜"雇佣军控制区内的情况好了不少,“朝鲜"雇佣军在比哈尔地区,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到处寻找比较富裕的印度人,只要给黄金或者英镑等外汇,可以让他们前往北方邦,为了他们的安全,“朝鲜"雇佣军还很贴心的提供了武器服务。

  二是为了孟加拉国的安全,“朝鲜"雇佣军想法设法拆除印度通往孟加拉的铁路,恒河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桥梁也都被拆除。

  普通的印度教徒并没有黄金,他们要想获得粮食或者购买武器,也可以拿着铁轨和道钉螺丝交换粮食或者武器。

  恒河平原的印度人实在太多了,孟加拉人也实在太多了,所以相应的拆迁过程非常顺利,根本没用多少天,就拆除了一千多公里铁路线。

  先是无数印度人被迫离开,等到协议公开后,无数脑子不糊涂的孟加拉人也不得不离开,不管是离开,还是不愿意离开的孟加拉人,“朝鲜"雇佣军也很贴心的提供了武器服务......

  “朝鲜"雇佣军第三个来钱的地方是印军,印军的中上层可以说都是贵族,这些贵族怎么能接受被俘虏的命运呢,他们必须“突围"成功,而中国人非常乐意让他们”突围成功”。

  从3月初解放军发起进攻,“朝鲜"雇佣军就明码标价,只要提供了足够的黄金、外汇或者往指定账户上汇入资金,就可以顺利突围,为了让更多的印度军官顺利"突围”,“朝鲜"雇佣军一旦包围印军,就会提供相应贴心的服务….....

  两个多月的战争,一万多名印度各级军官神奇般的“突围",甚至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印度政府,印度人很清楚这些印度“军官"是印度军队的“未来",若是他们有被俘虏的经历,损害的是不仅仅是他们个人,他们家族,甚至是印度这个国家。

  而在未来,这些印度军官神奇般的“突围"故事被改编成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个神奇的印度军官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跑回到了印度控制区...

  “朝鲜"雇佣军第四个来钱的地方就是出售武器,为了让孟加拉人拥有足够的武装,不仅仅缴获和俘虏的印军装备在出售,甚至于解放军的现役装备也在出售。

  不管是钱,还是大米棉花,亦或是茶叶黄麻,甚至于电线杆都可以交换武器弹药,一些高高段位的孟加拉人军阀,甚至交换到了大炮坦克装甲车。

  这些孟加拉军阀自然不是善茬,他们拿到武器之后,自然会向外围的中央邦、北方邦进攻,然后再用抢到的物资换来更多的枪支弹药。

  印度人之所以被迫屈服,也跟这些孟加拉军阀到处扩张有关,这帮人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地区,造成了无数难民,再这么下去,印度真可能被搞垮了。

  而在解放军撤军之前,甚至还联系缺乏武器的印度人,他们可以赎回被俘虏的武器,甚至于中国的现役装备也是可以卖的,而一向贪小便宜的印度人,看到中国的出售的武器是真的便宜,忍不住买了一大堆。

  双方甚至还商定,接下来通过朝鲜雇佣军完成武器交易,所以解放军撤军前,相当多的武器被交给了朝鲜雇佣军代为出售.......

  当然了,武器出售的大头还是孟加拉国政府,两个月时间中国就廉价出售了包括舰船、飞机、坦克、重炮在内的各种武器五千万美元,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武器出售,以帮助孟加拉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足以抵抗印度入侵,并镇压国内叛变的武装力量。

  为了获得这些武器,再加上偿还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的军费,孟加拉国政府除了需要提供大量的农作物以外,还不得不把几个已经得到很好开发的大铁矿交给中国参股,这几个铁矿已探明储量在5亿吨左右,潜在储量甚至有可能达到十亿吨以上。

  当然了,孟加拉国一点都不亏,孟加拉人获得了独立,而且是完全的独立,国土面积相当巨大,人口更是超过了四千万,是一个响当当的中等国家,综合实力甚至比即将独立的巴基斯坦还要强大得多。

  中国不干涉孟加拉国内政,缅甸人自然没资格干预,而武力推翻英印政府,也就注定了孟加拉人在与英国的谈判中获得了巨大的主动权。

  虽然独立过程中,孟加拉国乱成一团,到处都是军阀割据,也有无数难民需要安置,但,孟加拉人天生好统治,孟加拉国的未来还是比较光明的。

  即便是被中国拿到的那些铁矿参股权,孟加拉人也不亏,这些铁矿的老板都很复杂,大英商人的股权不敢动,但是印度塔塔这一类的股东自然就没收了,交给中国一部分,孟加拉国的权贵还能搞到一部分,大家都有的赚。

  看到中国人拿到了铁矿,缅甸人自然相当眼红,不过孟加拉人对他们态度就不一样了,找了一大堆理由,不愿意给缅甸东西,而此时孟加拉各地的军阀,也不满缅军的劫掠,不仅拒绝提供物资,还攻击零散的缅军。

  在中国决定撤军时,孟加拉人一天几次催促缅甸撤军,同时还搞出了铁路停运,港口罢工这样那样的阴招,坐地户更是直接武力抗争,缅军的日子一日比一日难过。

  与此同时,英美都在施加压力,要求缅甸人撤军,吴贺温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孟加拉人这是媳妇娶进门,媒人丢过墙,搞过河拆桥这一套呀!

  吴贺温没有办法,他只好咬着牙开始撤军,虽然心里很不爽,但事实上缅甸这一仗同样赚大了,不仅搞到了阿萨姆,还在富饶的恒河三角洲狠狠抢了一把。

  虽然按照协议,缅甸未来十年都需要,还把阿萨姆的石油勘探权交给了中国,但光光阿萨姆地区每年的红茶出口,就可以为缅甸带来不菲的收入。

  朝鲜雇佣军自然也是赚的,缅甸需要给粮食,孟加拉国也需要给粮食,一路上获得的各种物资同样也是钱,不过赚到了钱的朝鲜雇佣军,却相当迷茫,李承晚那个王八犊子竟然上台了,他们又何去何从.....

  有赚就有亏,亏得最大的自然就是印度,大片国土丧失,尤其是加尔各答的丢失让印度人痛彻心扉,可没有办法,印度真得不敢再打了。

  孟加拉人的武力独立,给了各个少数民族希望,这帮人各个不安分,而因为战争造成的无数混乱,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难民,随时都有可能颠覆印度的统治。

  尼赫鲁和甘地等人咬着牙收拾战后的混乱局面,不过新政府面临着无数问题,偏偏因为一场惨败,国大党政府的威望遭到了空前打击,本来很容易对付的土邦,还有这样那样的地主,亦或是这样那样的少数民族都在想发设法的折腾。

  偏偏为了印度的未来,新政府必须重组印度军队,扩军备战,这需要巨额的财政收入,不对他们下手,印度怎么有未来?

  但国大党是印度精英们组织起来的政党,背后离不开这些人支持,怎么既能搞到足够的钱,稳定国内局势,又能够尽量小的触动既得利益者?

  尼赫鲁慢慢把目光瞄向了英国人,要不是英国人不负责任,印度何至于吃这么大的亏;要不把责任推给英国人,国大党怎么挺过这一关;要不剥夺英国在印利益,印度政府又如何拥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又如何扩军备战.......

  慢慢的,尼赫鲁想到了美国人,如果得到美国人的支持,然后赶走英国人,英国人什么话都不敢说;接下来再秘密联系苏俄,赶走美国人,一个越来越成熟的方案在尼赫鲁的心中逐渐酝酿成熟。

  而此时甘地看到如此悲惨的局面,为了所谓印度的未来,他又一次开始了绝食,试图让印度人与MSL和平相处,不过甘地并不知道,被战争的惨败刺激的快要发疯的激进印度教徒们对他已经不耐烦了.....

  相比于焦头烂额的国大党,虽然失去了孟加拉MSL,实力大损,但巴基斯坦的未来还是比较光明的,因为分手的过程中,孟加拉人吸引了仇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相对良好,但极端印度教徒的做法也让真纳等领袖人物十分愤怒。

  而就在巴基斯坦正在忙碌建国时,真纳也见到了中国派来的大使,大使在递交国书时,也向真纳转达了中国国家主席谷雨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极度担心。

  中国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蒙巴顿方案公布之后,印度教徒和MSL相互厮杀,而在克什米尔地区,人多势众的MSL不断报复,也在驱逐印度教徒,这必然会引起印度的激烈反应,若是克什米尔土邦大君把印度人招过来,你们怎么办?

  中方明确表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中国会坚定的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也愿意给巴方一些帮助,希望巴方早有准备,乘着印度军队被重创的机会,迅速拿下克什米尔。

  对于中国插手印度事务,挑拨印度人与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的仇恨,真纳深恶痛绝,不过真纳也不得不承认中国说的很有道理,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太重要了,必须拿到手,但真的要动手吗?一旦动手,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还有未来吗?

  而就在真纳举棋不定时,在看完了昆明协议之后,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直言不讳的说道,“同志们,这一次的昆明会议就是一战后凡尔赛会议的翻版!”

  谷雨不动声色,示意毛泽东同志继续,“这不是什么和平协议,而是十年的停战协议,十年后,我们怎么办,还要参战吗?”

  “老李,你说得没错,这就是十年的停战协议!"谷雨微笑着说道,“不过这首先是印度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四国的停战协议,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并没有和缅甸、巴基斯坦签署同盟条约呀!

  不管这一次昆明会议是不是凡尔赛会议,印度都签署了边界条约,未来若是印度发动战争,那就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侵略战争,联合国安理会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若是美国支持印度的侵略呢?”

  “那不是有苏俄吗?苏俄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呀!"谷雨微笑着说道,“不过我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苏俄支持印度发起战争,美国想办法阻拦,因为这种局面对美国同样有利,而对亟待破局的苏俄不利.....

  当然了,不管是哪一种,都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天塌下来也有美苏顶着,现在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是主角,我们不要喧宾夺主嘛!”

  谷雨捅了娄子,却置身事外的说法,毛泽东同志很是无语,他接着问道,“既然我们未来不能喧宾夺主,为什么我们又要那么着急发起对法国的进攻?这与我们的战略不符合!”

  “老李,你不太管外交,有些事情不太清楚,我们需要从德国撤退,不撤不行了.......

  美国要搞马歇尔计划,德国是重中之重,而要恢复德国经济,就一定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而这是苏俄绝不能接受的,一旦拖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进行做非东即西的选择,而这不符合我们的基本战略!”

  解释了一通之后,谷雨无奈的说道,“我也不想撤,我也不想打,奈何法国人太不上道,我们又不能白白让给他们,现在我们是不得不打!

  打完了,随便要一点利益,顺理成章得把德国中占区甩给法国,两害相较取其轻,就算被人认为搞扩张,被人认为是好战,也比在德国问题上做选择来得强!”

  毛泽东同志立刻反应过来,“美国在日本会不会进行类似的操作?”

  “当然会!"谷雨阴沉着脸说道,“叶剑英等同志正在和美国人谈判,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日本中占区绝不放弃,就算和美国撕破脸也在所不惜!

  至于战后复苏贷款,如果美国只给日本,不给中国,我们就会想出种种办法予以抵制,甚至不排除武力破坏的可能性,而德国的中占区就是这一次谈判我们最大的筹码!”

  毛泽东同志听完,不再询问,而此时周恩来同志深深吸了一口气,“会不会与法国人彻底搞僵了关系?”

  “中法并无根本的利益冲突,法国人面子上挂不住,一直不愿意理性的处理中法关系,我们必须让他们清醒过来!”

  谷雨刚刚说完,饶漱石接了一句,“谷书记,我建议八大延迟召开,等国际形势明朗再在召开也不迟!”

  饶漱石这个提议,大出众人的意料,谷雨想了想问道,“同志们怎么看?”

  任弼时同志点点头,“目前国内一五计划没有完成,三反运动又暴露出不少问题,等一等也好!”

  廖德华同志看了一眼饶漱石,稍微思索后,也点头表示认可。就这样,随着一名又一名同志点头,八大延迟召开就形成了决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