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谷雨和军委副主席邓萍、空军司令员常凯林一行人乘坐两架专机,飞往酒泉某处军事基地,坐在美国进口的DC-6螺旋桨飞机上,谷雨看向窗外, 阳光灿烂, 天气确实挺好, 是个坐飞机的好日子, 但天天都是这样的好日子,农业就麻烦了。
到了四月份,谷雨已经基本肯定今年会有旱灾,而且规模不小,从一月到三月, 河北和黑龙江竟然没什么雨雪, 这就太不正常了,更麻烦的是,春旱进一步扩张
此时黄河上游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内蒙大部、辽宁南部也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此时正好是冬小麦孕穗期,小麦灌溉急需用水,但以上地区池塘大多已经干涸,唯一的水源就是各地的抗旱井。
看到情况不对, 三月底国务院已经发文, 给北方各省调拨抗旱资金, 要求加大抗旱井的挖掘, 同时中央再一次要求今年的玉米种植任务必须完成。
玉米生长周期只有四个月,耗水量相对较少, 而且中国为雨热同期的气候, 按理说夏天会有一些雨水,就算雨水少一些, 玉米也相对耐旱,本季小麦欠收是大概率事件, 希望玉米可以补上。
除此之外,在谷雨的强硬推动下,中国初步建成了一只人工降雨抗旱队伍, 其投入相当巨大,中央成建制划拨了60多架作业飞机、3500余门高炮、2600余部火箭作业系统用于农业。
同时这些年在全国陆续组建了14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0000多个气象站,还专门引进和研发了中国第一代天气雷达,以及人工增雨专用机载气象探测系统。
如此庞大的系统, 由数以万计的作业人员组成,作业指挥系统也已经实现省市全覆盖,而重要的产粮县也已经被覆盖。
想到这里,谷雨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他已经竭尽所能,应该会好一些, 就算今天旱灾很严重, 也不至于颗粒无收,而历史上的1959年大跑步闹腾得那么厉害,也没听说当年就饿死人, 估计恶战应该是明后两年……
就在思考间, 乘务员走了过来, 向谷雨汇报, 飞机已经开始下降, 请他做好准备, 谷雨点点头, 不再对着窗外看, 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中国新年对外公开成功进行洲际导弹实验,震惊了世界,然后就引来了一大堆苍蝇, 驻守在巴基斯坦基地的美国空军不断派出U2侦察机骚扰中国西部, 抵近侦察
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又找了一个借口,加大对缅甸丹威政府的制裁, 又给了吴丁伦大批援助, 加之美国在阿富汗方向, 又是增兵, 又是训练, 又是援助, 搞得不亦乐乎。
美国人搞这些东西,谷雨虽然不是很在意, 但苍蝇多了,他自然膈应的厉害,真以为老子没办法,更让他不高兴的是,虽然美国在阿富汗方向搞事, 但美国与苏俄的关系却不断缓解。
1959年初, 米高扬访问英国, 也不知道米高扬是怎么和英国人谈的, 到了三月份,美国最忠实的盟友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竟然访问苏俄, 这是英国首相战后第一次访问苏俄, 一向最反苏的英国竟然迈出了对苏缓和的实质性一步, 麦克米伦的堕落让谷雨十分伤心!
通过这一次访问,麦克米伦了解到苏俄愿意同西方进行谈判, 以解决柏林问题、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同时麦克米伦还充分了解到了赫鲁晓夫举行首脑峰会的决心。
在了解到苏俄的谈判决心后,麦克米伦建议举行外长会议来解决柏林纠纷,赫鲁晓夫认为这类会议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外长们不掌握最高决策权。
麦克米伦强调美国国务卿、英国外长都是最重要的内阁成员之一, 反驳赫鲁晓夫的说辞, 但赫鲁晓夫则举中苏两国外长都不是中央局委,他们仅仅是执行者的角色。
赫鲁晓夫的说法并没有错,但这位老兄竟然说了一段粗俗不堪的幽默话, 他脱口而出, 如果我让葛罗米柯同志(苏俄外长)脱下裤子, 坐在冰块上, 他也不敢不服从!
麦克米伦被赫鲁晓夫这句话彻底震惊了,然后忍不住问道中国外长也一样吗?赫鲁晓夫似乎很得意的说道,中国外长有着很不错的资历,党龄比谷长多了, 或许地位更高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 他并不是中央局委员!
赫鲁晓夫成功的表明了他坚持首脑峰会的决心, 让麦克米伦认识到要想解决柏林问题, 只能是艾森·豪威尔和赫鲁晓夫面谈, 但与此同时,他也被赫鲁晓夫对同僚的粗暴震惊了, 赫鲁晓夫哪怕大权独揽,也没有必要如此羞辱同僚, 这也太过分了,他以为自己是沙皇吗?
在这段访问期间,麦克米伦也注意到, 赫鲁晓夫不断的炫耀俄国的国宝,尤其是以历代沙皇遗留下来的珠宝和金器而感到自豪。
麦克米伦感到, 赫鲁晓夫极度渴望被接纳进大国俱乐部, 希望凭借他自己的资格,而不是他手中握有的强大的苏俄军事力量, 要别人承认和尊重他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人物。
再联想到赫鲁晓夫提及中国领导人谷不以为然的态度,似乎隐隐瞧不上谷的资历, 老奸巨猾的麦克米伦认识到, 赫鲁晓夫对拥有更高国际声望的谷不是很满意,他甚至已经掩饰不住自己的不以为然,很明显,西方的判断是正确的,中苏关系出现了大问题。
麦克米伦在结束了对苏访问后,紧接着又先后访问了法国、西德和美国, 进一步劝说盟国对苏谈判的立场, 受到赫鲁晓夫的影响,他坚持只有通过峰会的方式才能与苏俄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
同时麦克米伦也在游说西方各国,既然苏中关系出现裂痕, 这会就不应该给苏俄更多的压力, 应该搞一搞缓和, 让苏俄把注意力转到中国身上, 促成苏中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对于麦克米伦的说法,有些领导人也不以为然,中国领导人谷虽然年纪不算大,但却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他会让西方的当?中国和苏俄闹别扭是可能的, 但要想让苏中彻底闹翻, 希望也不会很大,前些年大家不就白欢喜一场吗?
美国人事实上也早已经知道赫鲁晓夫的心态,为了更多的敲诈苏俄, 美国始终坚持这样的会议只有在外长会议取得一定进展的前提下才能召开, 最终也就是在三月份, 美英法三国决定首先与苏俄进行外长级别的谈判,而第一次外长会议已经确定会在五月份进行。
而到了三月底, 赫鲁晓夫比较欣赏的中央主席团成员科兹洛夫计划于五月份访问美国,而与此同时,苏俄同意在莫斯科举办美国贸易和文化博览会, 作为交换,美国同意苏俄在华盛顿举报苏俄贸易和文化博览会。
一连串消息传到中国, 谷雨判断,历史上那次著名的厨房辩论应该就要出现,这也意味着过不了多久, 赫鲁晓夫就将访问美国, 很明显赫鲁晓夫追求了很久的美苏缓和就要实现。
以赫鲁晓夫的屌性,与西方缓解后,他立刻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 等到下半年去莫斯科访问, 赫鲁晓夫肯定会进一步试探, 试图从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 既然如此,谷雨也不得不搞一些事情, 你想缓和, 那我就捣乱, 这就有了这一次酒泉之行。
这一次到酒泉不是为了看洲际导弹的第二次发射, 在第一次试验出现些许瑕疵后,航天科技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多项整改意见,第二枚导弹并不会那么着急发射,而是一系列修改后,计划拖到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再发射。
谷雨也没有催促,科学上的东西就应该听专家的,前世老毛子的火箭把一位元帅炸成了灰, 就是著名的教训, 谷雨自然不会着急。
他这一次过来, 除了考察甘肃以外,也准备慰问驻守在此地的地空导弹部队,鼓励他们好好干, 争取把美国佬的U2侦察机从天上捅下来!
美国人这么嚣张, 必须收拾一下,若总是这么时不时窜过来也绝不是事, 该硬必须硬, 而且U2飞机肯定使用了美国最先进的技术,能够敲下来对中国技术研发帮助很大。
更重要的是, 目前中苏关系暧昧未明,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在大的方向上还是相当一致的,也有大量的技术合作,若是中国突然把美国人的U2打下来,而且暗示和苏俄有关, 美国人会怎么想?
而赫鲁晓夫就算明知道这件事未必与苏俄有关,他也会欣然接下,此时的他对美国时不时的空中侦察也是火冒三丈, 肯定希望借此威慑美国一番, 而且以他的大嘴巴也会说个没完,虽然未必会影响到东西方的缓和,但心结肯定有。
为了打下U2,解放军做了充分的准备此时酒泉火箭发射场做一些伪装,看起来正在为第二次洲际导弹发射做准备,同时又在关键位置搞了一些遮遮掩掩, 目标是诱惑美国人的U2侦察机。
上一次U2经过时,美国人肯定发现了发射场的变化, 美国人也肯定希望揭开中国洲际导弹的神秘面纱, 必然会再次到来, 又因为那些遮遮掩掩的存在, 要想让照片拍摄的更清晰一些, U2侦察机就不得不降低高度, 如此一来, 中国刚刚建成不久的地空导弹部队就方便攻击了!
自U2装备美军以来, 老美时不时窜过来,谷雨早就想收拾美国佬,但不管是中国现役的歼50, 还是从苏俄引进的米格19, 都够不到U2, 至于高炮就更不用想了,根本够不着极限状态下可以飞在2.7万米高空的U2。
而专门研发用于对付U2这一类超高空目标的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1此前也不是很成熟, 所以前两年, 谷雨只好憋气的看着美国人嚣张, 谁让中国的空中技术不怎么样呢。
不过通过与苏俄的交流,红旗-1终于在1957年底完成了定型, 红旗-1与萨姆2比较类似,都是中程导弹, 整个导弹有两级发动机,第一级是固体燃料助推, 第二级是主力液体发动机,采用三弹同时发射的办法,以保证击中敌机。
不过与老毛子不同的是,中国的红旗1的相关雷达采用了大量中国电子领域的最新技术,同时也加入了半自动快速调频、多种抗干扰电路等新技术, 雷达水平要相对高一些。
虽然第一代防空导弹的缺陷也很明显, 哪怕机载雷达和控制系统体积小了不少, 也轻了很多, 但导弹也有七吨多,块头比较大, 机动性不够,而且操作比较复杂
但在设计之初, 就特别强调机动运输, 虽说目前还做不到机动发射, 但最起码可以机动转移, 这一点也是中国抗战时期的经验,要想打飞机,一定要有机动性,要不然就算有再多的防空武器也没用。
不过一款武器哪怕定型了,离真正实战还需要时间, 而且采用地空导弹攻击飞机, 一般使用三点法, 通过火控雷达始终保持雷达、导弹、目标处于三点一线的状态,以此来拦截高空之中的飞机。
但飞机始终处于不停的移动状态,速度也比较快,因此一般来说还需要一些预判,所以也就加入了前置法, 但需要前置多少,谁也不知道。
而发射导弹点火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 提前点火, 飞机飞不到目标, 过了时间导弹就会自动放弃, 这就要求必须恰到好处。
更麻烦的是, 红旗-1最大射高也不过24000米, 若是被U2提前发现,对方发力逃跑, 还真未必打得中,前世老毛子萨姆2导弹研发成功到真正击落美国飞机,用了好几年时间,不是没有原因的。
加之敌机处在不断移动中, 也可能携带抗干扰装置, 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既要研发高空无人机,又要研发电子干扰装置, 把这些结合起来使用,不断探索, 最大程度的摸索, 才有可能打得准。
空军找来了过去三年U-2的飞行资料, 逐渐摸清了美国侦察机的飞行规律,提出了一种“近快战法”, 就是让部队简化流程,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从雷达开机、到导弹发射的一系列战斗动作,这样一来,敌机即使能够预警, 也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
在自动化指挥系统还不成熟的当下,要想实现这一条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训练, 再训练, 不仅要在模拟装置上训练, 还要进行实射实验。
为此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组建之后, 一直在进行训练,光各种试验弹就打掉了好些枚, 而这样一枚导弹造价就是上百万,可以说下了血本, 但这个钱花的很值,地空导弹部队逐渐掌握了如何最快的发射红旗1地空导弹, 已经对如何击中U2有了一定的把握。
为了更好的欺骗美国人,地空导弹部队成军的消息绝对保密, 一旦发现有侦察机行动的迹象, 其各种训练立刻停止,避免被美国人察觉。
而这一次,地空导弹部队调往酒泉一带时也同样高度保密, 行军时, 把番号、服装、汽车牌号都改成了地质勘探队的样子,把导弹阵地隐蔽在祁连山的森林中,加上人工伪装,从天上看不出任何破绽。
此时在U2可能出现的几个位置,三个地空导弹营早已经埋伏好,随时待命, 而谷雨此次过来, 既是慰问一番, 又是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一定要打下来。
即便调到酒泉附近, 战士们还是在训练, 战士吴洪甫的任务就是为导弹提供准确的目标位置,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 但却相当重要。
雷达捕捉到飞机之后,会自动测量出飞机的坐标, 包括距离、方位和高度,吴洪甫必须正确而迅速的标定敌机的具体坐标,标定完成后,营长会根据他的坐标下令发射指令,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这一切必须在十秒钟内完成。
谷雨拿着秒表亲自记时,等到吴洪甫完成坐标录入,到营长说完发射指令, 模拟导弹发射键被按下,刚刚过去了八秒,谷雨、邓萍等领导同志高兴得鼓掌,战士们也都高兴得叫了起来。
谷雨离开临时阵地,询问常凯林,“自动指挥仪还有多久出来? ”。
地空导弹是重中之重的项目,常凯林亲自把握 ,“中电总公司汇报, 目前还有一些困难,体积庞大不说, 也不是很稳定!”
“稳定性解决不了, 那就多测试, 错误犯多了, 改正了, 就不会再犯错了!”谷雨想了想说道,“我们的训练确实搞得不错,但很多新兵训练时表现很好, 但到了战场, 在紧张状态下,什么错误都会犯,你们都打过仗, 这个道理你们比我清楚。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没错, 但武器装备的操作越简单,越容易训练成军,而且实战中也不容易犯错, 还是那句话, 与其指望人, 不如指望机器,人会犯错误,但机器只要调试好, 就不会犯错, 你们也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别的地方差一点可以接受, 但指挥控制系统这一块, 千万不要怕花钱, 若是这一次能够打下一架U2飞机,我们的地空导弹必然名声大噪,到时候完全可以大规模对外出口,现在花出去的钱会几倍、十几倍的赚回来!”。
邓常两人都表示赞同,常凯林想了想给出了新的提议,“谷枢机,中航电子研究所负责研发歼6战斗机的数据总线和飞行指挥系统,虽然进展缓慢, 但也有了一些突破.他们也想在地空导弹上尝试一番,增加对数据总线的理解!”
“技术上的问题听专家的, 专家说行,你申请和安排经费就是, 不要问我!”
谷雨下部队肯定要去后勤看一下,尤其是藏在大山当中的部队, 后勤安排非常重要, 检查了一番, 又和战士们吃了一顿饭,他这才放心离开, 各方面准备的确实还行。。
完成对导弹部队的考察后,他又乘车前往酒泉基地做一番考察, 慰问了酒泉基地的干部战士和技术专家们, 对他们的辛苦表示感谢,同时与战士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次日下午, 谷雨来到了兰州,他第一站就来到了西部战区空军指挥部, 该指挥所有主副两个指挥室, 主室是指挥作战的地方, 约一百平方米, 南墙上挂着部队战斗值班序列表, 北墙上挂着各机场气象实况表。
主室里南北侧各有一张大圆桌, 南侧桌上铺着一张大地图, 地图上盖着有机玻璃,标图员会在有机玻璃上标出敌机的轨迹, 指挥首长通常就站在这张桌旁朝东位置指挥作战。
北侧桌上也铺着地图,是领航员引导我方飞机作战的地方,副室是雷达值班员的场所, 叫作雷达总分站,防区内雷达发现目标后,信息就会在这里经过分析、研判, 筛选出敌机航线后,再报至主室的标图桌上。
此时在拉达克、和田和阿里等地的雷达站正日夜监视着中国西部的上空, 一旦美国U2飞机有出动迹象, 就会立刻向战区空军司令部报告。
为了更好的摸清楚美国U2飞机的情况,中国驻巴基斯坦的情报人员, 也在美国基地附近建起了情报站, 一旦发现美军基地有大型飞机起飞, 就会与拉达克基地保持联系。
谷雨到达指挥部时, 听取了汇报,就在昨天拉达克方向汇报,美军基地一架大型机起飞, 我军雷达跟踪发现, 该机在阿富汗空域不断爬升至6万英尺高度, 也就是18300米时, 进入出航航线,像一条狡猾的鲶鱼, 先向北, 又转向西飞行, 不久,它又改变了航线, 折返降落于美军基地
发现这个变化后, 指挥所立即汇总各方面情况, 认为该机是发生了飞行故障,再结合敌机历次活动规律以及气象预报等诸多情况分析, 作出预判U2近日仍有可能进入中国腹地侦察, 所以自今天起, 西部战区空军已经通报有关作战部队继续保持战斗准备。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谷雨听完,笑着说道,“恰好我会在甘肃考察几天,希望你们能让我看到一次胜利,当然了,就算这一次失败了也没什么,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好好总结经验教训,下一次打好就行!”。
谷雨这番话虽然留有余地,但他又是考察, 又是亲临坐镇指挥, 指挥员们自然明白这一次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总不能让敬爱的领袖高兴而来,败兴而去。
谷雨的第二站来到了兰州石化考察,在兰州石化有一套总功率高达7.5万千瓦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 有两台瑞士BBC公司25Mw和一台25Mw汽轮机以及一台带补燃的余热锅炉组成。
虽然这一联合循环燃机机组效率并不高, 只有30%出头, 但在基本负荷下,但按照瑞士人的说法,这个专门为中国设计的燃气轮机一年可以工作6000个小时,这就不得了了,使用效率太高了!
此时各种燃气轮机还处在初期阶段,GE和西门子才刚刚起步, 日本三菱甚至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 瑞士BBC还是老大,所以在谷雨的推动下,中国从瑞士BBC进口了这样一套机组, 建立了一座发电厂。
虽然投资不菲,但当谷雨听到已经稳定工作了4000个小时后, 十分满意,“如此稳定的运转, 这笔钱花得值, 我们要想办法吃透, 尽快追上来!”。
负责这个项目的中航发兰州燃气轮机公司的负责同志很自信的告诉谷雨,该公司采用中国航发领域的全新技术, 对瑞士BBC机组进行了仿制, 目前已经开始试验。
兰燃的发电燃气轮机已经确定透平入口温度更胜一筹, 联合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超过30%, 接近瑞士BBC的水准,虽然稳定工作时间还有不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追上来并不难。
谷雨听完, 笑着点点头,“能有这样的自信是好事, 我期待着你们赶超BBC的那一天,到时候我一定会再次过来考察!”。
这一世与前世不同,中国有燃气轮机的迫切需要, 最典型的就是昆仑省和天方省, 有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但却没有煤炭,要想解决用电问题, 自然优先使用天然气, 另外婆罗洲也有不少天然气,所以发展燃气轮机就有很大的迫切性。
而且燃气轮机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启动很快,小型燃气轮机可以用作备用电源, 这在很多领域都有需求, 所以谷雨从一开始就指定中航发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发电用的重型燃气轮机,这是大势所趋。
而中航发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的起步就是引进瑞士BBC的产品,然后消化,并不断提高压气机压比, 同时将航发领域的新材料和新涂层用于燃气轮机的改造,不断提升性能, 一步步提升性能, GE就是这么干得,中航发也是有样学样。
在这个燃气轮机发展的初期,已经拥有航发研发基础的中国, 正如研究人员所言, 完全有能力跟得上,而只要国产发电用燃气轮机能够搞出来, 谷雨就会毫不犹豫的推广,他不反对发电厂引进先进的进口机组, 但必须留下一部分给国产机组,没有国内的推广,怎么可能不断进步。
至于与外国先进设备竞争的办法,谷雨也已经想好, 国产设备可以免费维修形成习惯,如此倒逼欧美公司, 你们要是敢搞低价倾销加后续高额维修那一套,必然水土不服,到时候会亏死他们; 若是把高额维修费加到设备费用上,别想卖得动!
一旦中航发大量生产发电用燃气轮机,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利润,这也会间接推动中航发实现军民结合, 推动军用发动机和航改燃的研发。
当然了, 这样干也有代价,中航发又是搞汽车发动机,又是发电、舰艇用燃气轮机, 又是航空发动机,引进苏俄的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也交给了他们, 摊子铺得非常大, 很容易顾此失彼。
不过谷雨也不是太在意, 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太指望中航发有多成功, 他真正指望的是西南航发那群三德子, 这帮家伙前世撑起了法国空军,这一世表现也同样不俗,也撑起了中国空军。
西南航发目前的进展非常快,此时推力3.8吨的阿塔101F型, 在增加了加力燃烧室后, 推力已经达到了4.7吨, 已经追上了英国埃文发动机水准, 空军已经计划用两台阿塔101G替换原来的阿塔101B,以尽可能提升J50战斗机的最大速度, 现在J50还是他慢了。
而依托阿塔101系列研发的阿塔08系列则把推力干到了4.4吨, 目前该系列正在研发, 西南航发雄心勃勃, 计划将阿塔08系统推力干到5吨以上, 加力推力干到6吨以上, 达到老毛子R11的水准, 如此就可以竞争歼6的动力。
面对西南航发在大推力发动机的进步, 中航发的压力巨大,虽然通过与苏俄合作,西南航发的涡喷1C已经改进了不少,但发动机稳定使用时间始终在100小时左右徘徊,没办法定型。
随着中航发对采用双转子的美国J57-P-1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加深, 此时空军已经有一种声音,始终搞不灵清的涡喷1C干脆降低推力, 尽快定型, 虽然歼6用不了, 但空军要和他国合作研发一款多功能攻击机,完全可以涡喷1C做动力。
空军希望,中航发负责涡喷1C的太原发动机厂应该在美国J57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另起炉灶, 毕竟这款发动机改进后的民用版恰好是波音707和DC8的动力, 未来也可以用在中德联合研发的巴德项目上, 老毛子折腾后,安东诺夫要求研究备用发动机,仿制J57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不错, 但谷雨总觉得不靠谱, 单转子都搞不灵清,上来就搞双转子, 不过他也没管, 目前第一代战斗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动力都有了, 太原所搞不搞得出来并不迫切, 就当是花钱买教训了,有些亏不吃是不行的!
谷雨心态这么好, 自然跟国力不断提升,可以用在发动机上的钱越来越多有关, 钱多起来了, 浪费一些也可以接受,有些亏现在吃比较好,拖到未来反而不妙。
考察一番后, 谷雨心情很好,当晚他住在了西部战区招待所,而就在次日,他刚刚准备出外考察时, 他接到了邓萍打过来的电话,果然如他们所料, 美国鬼子的U2又一次大白天闯进国门。
谷雨听完,点点头, 很沉稳的说道,“既然来了, 那也别客气, 尽可能给我捅下来, 就算捅不下来, 也要吓唬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