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26章 奇葩的劝和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933 2025-05-12 15:06

  “看看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刚刚从波兰回来的赫鲁晓夫勃然大怒,对着勃列日涅夫这个老部下大喷口水,他有理由愤怒。

  赫鲁晓夫准备把图—104飞机推销给中国,结果这头勃列日涅夫在告诉谷雨飞机很安全,那头飞机从天上摔了下来,这简直是能够载入史册的大笑话,经此一事,原计划的图—104卖给中国的方案就彻底行不通了!

  勃列日涅夫很冤枉,他只是陪同谷雨考察一番,又尽到责任劝说,鬼知道飞机竟然在飞行表演的时候出事,他有什么责任?要骂,你也应该去骂负责航空的副总理米·瓦·赫鲁尼切夫同志呀!

  不过勃列日涅夫再冤枉,也得挨着,他是赫鲁晓夫的老部下,赫鲁晓夫出了这么大的丑,不骂他骂谁?赫鲁晓夫骂他是拿他当自己人!

  事实上,赫鲁晓夫也知道勋宗冤枉,可他现在确实窝火,倒不仅仅是飞机丢人现眼,更主要是波兰的事情,他去波兰前,肯定要先和波兰人打声招呼,波兰人竟然说暂时不要来商讨。

  你说不让来,我就不来?赫鲁晓夫不买账,带着庞大的代表团飞到华沙,波兰人竟然不同意他们降落,愤怒的他下令飞机绕了一圈又一圈,整整转了一个小时,最后飞机已经没油返航了,波兰党没办法才同意他的飞机降落。

  就在机场上,他和波兰人吵了起来,他要求参加刚刚开幕的波党八中全会,又一次被拒绝,只好住在波兰的国宾馆,与波兰党政高层唇枪舌战了一番。

  面对苏军已经向华沙挺进的军事威胁,波兰方面还是不愿意屈服,坚决不愿意在大炮瞄准华沙的情况下谈判,也坚决不同意罗司机继续担任国防部长,至此,赫鲁晓夫的各项讹诈统统失败。

  在哥穆尔卡表态:“波兰仍将是华沙条约坚强的一环,波兰需要苏俄的友谊,甚于苏俄需要波兰的友谊!”最后,无奈之下的赫鲁晓夫只好上演了一幕经典的变色龙场景,疑虑像是烟消云散了一样,他迅速同意哥穆尔卡担任波党第一书记,还答应在经济上给予大笔援助。

  会谈结束后,两国连夜对外发表公报,虽然哥穆尔卡以没有上任为由,没有前往苏俄,万一去了回不来怎么办?波兰才刚刚死了一个第一书记。

  不过哥穆尔卡也做了让步,他答应让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随同赫鲁晓夫一起返回莫斯科,参加苏俄主导的会议,赫鲁晓夫点头同意,并没有勉强,看起来满天的乌云消散得干干净净。

  但事实上,赫鲁晓夫心里很憋屈,他是真不愿意对波兰让步,他知道自此之后,苏俄想继续对波兰颐指气使,连部长都要莫斯科任命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波兰又是出了名的不安分,没有了政治控制,光靠军事和经济控制真得行吗?鬼知道未来波兰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太让人担心了,可他又没有办法!

  同时,他也再一次充分认识到谷雨对波兰的判断非常准确,或许此时谷雨正在心里嘲笑他,折腾了这么多,却一无所得吧!

  本来心里就憋屈,没想到一回来就听说图—104在表演时出事,更是火冒三丈,他脾气本来就有一些粗暴,脾气上来了,不管不顾就把勃列日涅夫骂了一顿。

  不过骂完之后,赫鲁晓夫也觉得有些过分,安抚了几句,他还是不死心,既然图—104没办法卖了,那就需要换一家,恰好此时东德有图—104的备份,也就是东德巴德152项目。

  二战结束后,苏俄从德国获得了大批技术人员和资料,其中近二千名德国技术人员、设计师被带到苏联第一试验设计局,他们将要承担起为苏联研制喷气式飞机和配套发动机,这些人员包括来自亨克尔、阿拉多、西贝尔公司的航空工程师,完全是德国航空工业的精华。

  这些人以前容克斯工程师布吕诺尔夫·巴德为首,在苏俄期间,研发了EF—150喷气式轰炸机,这款飞机革命性得采用了线传飞控系统,是世界航空史上最早一批尝试这种不依赖机械和液压机构,仅凭电信号就能控制操纵面设计的飞机。

  不过这款飞机生不逢时,在试飞时,图—16已经成熟,作为备胎的EF—150喷气式轰炸机也就没有继续发展,这帮三德子在1954年回到东德,他们一并带回了152项目,这是一种四发喷气式客机,基于他们为苏联设计的EF—150双发喷气式轰炸机。

  这款飞机预计可容纳24名乘客飞行3000公里,时速850公里/小时,该机被作为图波列夫图—104的补充,安装四台皮尔纳—014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3.2吨,是德国Jumo 012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型。

  虽然此时东德的航空业已经被老毛子摧残得差不多了,但这些德国技术人员回国后,东德还是忍不住赌了一把投入了大批资金,想完成这个四发客机项目。

  在研发之初,苏俄很给面子,说是为了加速东德经济的复苏,会订购100架这种四发喷气式客机,但实际行动时,却迟迟不肯交付德国工程师在苏联时绘制的重要设计图纸,结果研制时间表从一开始就被推迟……

  这会图—104丢人现眼,赫鲁晓夫自然就想到了东德这个备胎,他知道谷雨对航空工业极端重视,投入了空前的资金,不过效果不怎么样,中国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在歼击机项目上有一定的自研能力,其他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全部都在仿制。

  但一直到现在,谷雨也没有死心,从苏俄交换到伊维切恩科AI—20发动机后,就同时启动了运输机和客机项目,可见决心之大。

  谷雨也曾经告诉过赫鲁晓夫,他知道中国航空工业实力不够,但中国有那么多飞地,必须大力发展航空工业,所以中国走的是先军后民的路子,先解决军用运输机运—6、运—7的研发,而民航飞机不仅要考虑安全,还要考虑性价比,中国走的是先合作学技术,再自主研发的路子。

  至于运—6的民航版本主要是想先练练手,与英国接触学到的东西,不练练是不行的,而且这款飞机走的是涡桨的路子,与彗星客机并无冲突。

  所以赫鲁晓夫在推销图—104失败后,突发奇想,中国人可以与英国人合作彗星飞机,自然也可以与东德合作巴德项目,如此既可以看看中国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了哪些东西,又可以挤兑英国,扩大苏东阵营民航飞机在中国的市场,一举两得,东德的项目不就是苏俄的项目吗?压根没什么区别!

  中国人认为苏俄的东西傻大黑粗,赫鲁晓夫也有自知之明,如果能间接学一学英国的东西也是好的,至于中国同志愿不愿意,赫鲁晓夫相信应该会同意的,谷雨就抱怨过,中国给那么多的订单,英国人只给了三瓜两枣,都是不重要的配件生产。

  而巴德152项目就不同了,目前还在具体设计阶段,样机还没有出来,中国人现在加入进来,完全可以走完全程,中国未来就可以制造真正的民航飞机,这对中国自然是不小的帮助,谷雨肯定会乐意的……

  赫鲁晓夫这么干,还有政治上的考虑,波兰的事情并没有完,他答应哥穆尔卡担任第一书记后,哥穆尔卡竟然还想要赶走苏军,赫鲁晓夫自然无比恼火,这就需要中国同志帮着打圆场。

  随着波兰总理到达莫斯科,由中国提议,苏俄组织的这次会议就可以开锣了,与谷雨只是薅羊毛,只想搞到一些订单不同,赫鲁晓夫想把这件事搞大,首先就是政治目的,苏中联合起来安抚东欧,这表明苏中走得更近,对苏俄是很有利的。

  其次就是经济意义同样很大,赫鲁晓夫知道东欧闹腾除了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原因以外,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

  过去五六年间东欧各国的农业集体化水土不服,第一个五年、六年计划大多因为好大喜功,指标定得太高,积累太快,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一边是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生活越来越好,一边是自己生活质量下降,还要加大工作量,东欧各国老百姓可不是什么良民,自然要闹腾。

  说白了,就是东欧各国为了大力发展工业,积累太过,搞得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停滞,甚至直接下降,这就需要安抚,钱从哪里来,苏俄必须管,因为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并不是为自身服务的,而是为苏俄服务的。

  虽然苏俄打着援助的名头,提供了无数农产品、工业设备和资源,但老毛子也不是什么好鸟,给东西确实大方,但也实实在在玩了一把工农业剪刀差。

  比如匈牙利开采的铝土,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开采的铀矿石,又比如保加利亚生产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都需要大规模运到苏俄,而且越来越多,以至于保加利亚的水果和蔬菜本国都不够吃……

  与此同时,苏俄打着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一体化等等幌子,一步步限制东欧国家的工业发展道路,计划将东欧国家变成苏俄的配套工厂。

  比如小汽车生产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挑克斯洛伐克只生产汽化器和汽油唧筒,保加利亚只生产车身和蓄电池,它们都只为苏俄加工小汽车的零部件。

  而苏俄则一方面向经互会各国推销它的陈旧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另一方面又从这些国家大量搜括专用的或高质量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及零件配件,这事实上就是一套新殖民主义路线。

  所以要想安抚东欧各国,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苏俄减少剥削,但这是不可能的,现在苏俄还要想办法追赶美国的生活水平,索取只会更多,那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只有加大与中国的合作,让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的中国自觉充当提供农产品和轻工业品的重任,中国出口多了,苏东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至于中国所需要的东西,虽然苏俄会出一部分,但大头还是需要东欧出,东欧各国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中国一直很羡慕东德和捷克的工业,早就想合作了,只是顾忌苏俄,一直显得小心翼翼。

  不过这一次听到勋宗的汇报后,赫鲁晓夫却有另外一层考虑,他发现自己或许有些高估中国了,中国的发展是迅速,但走修正主义的中国党已经快速腐化了!

  在二战之后,埃森纳赫宝马被苏俄军管,不得不为自己的战争罪行还债,德国人生产了2款小汽车还债,这就是宝马340和敞篷版宝马327,都是6缸直列四冲程汽油机,苏俄拿到汽车后,分配给党政干部乘坐。

  而东德另外一个汽车集团Auto Union,名下有四个品牌—超豪华的霍希(对标宾利)、豪华的奥迪(对标奔驰、宝马埃森纳赫)、行政级的Wanderer(高端一点的行政级轿车)和最低端的人民汽车DKW(使用摩托车级的二冲程发动机,对标大众甲壳虫,便宜货)。

  也就是说,Auto Union从最高端到最低端覆盖汽车全品牌线,奥迪为什么是四环标?就是因为Auto Union汽车联盟是四个厂合并来的,四环标志代表着四厂团结。

  二战之后,Auto Union主体被苏军接收,其在茨维考的DKW品牌工厂,也推出过红色豪华车,以供给华约国家正部级乃至国级高级官员,这就是霍希P240,采用直列6缸四冲程发动机,大概和宝马340一个级别。

  勋宗是出了名的喜欢汽车,他不仅有苏共领导必有的吉斯轿车,也有宝马340、霍希P240,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太脱拉T603,这些社会主义阵营的高端座车,他都有,当然了,此时勋宗做事还是很小心地,他拥有这些车都是合法的。

  这两天,陪同谷雨考察,两人聊天时自然谈到了汽车,勋宗听谷雨说自己对汽车很感兴趣,就向谷雨展示了他的收藏,谷雨看到之后,羡慕无比。

  勋宗手很痒,立刻提议,自己驾驶汽车,请谷雨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不过被谷雨毫不犹豫得拒绝了,他可不想出丑,就说这太耽误时间,没必要,我让警卫上车试一试就行了。

  虽然勋宗大为失望,但现在的勋宗地位还不高,也没办法勉强谷雨,而试完之后,谷雨的警卫赞不绝口,谷雨立刻询问这些车子哪里来的,得知都是东德生产的,他兴趣更大了,询问能够合作在中国生产吗?

  勋宗告诉谷雨,现在除了太脱拉T603以外,其他两款车都已经停产,谷雨听完,先是一愣,然后立刻说道,既然东德不生产,就把这些高档汽车转移到中国生产吧,我很喜欢!

  苏俄对中国工业的发展,非常在意,赫鲁晓夫看过报告,他知道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两个五年计划后,中国的汽车产量竟然直接增加到三十多万辆,和苏俄差距不大。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也有明显的缺陷,以仿制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卡车集中于中型和轻型卡车,衡量汽车工业水平的重型卡车产量很低,中国虽然搞来了德国的重卡生产线,但国产重卡产量并不大,每年都要进口,即便是国产重卡,也需要从德国进口大批零部件,据说其国产零部件质量不过关。

  中国的轿车工业更是奇葩,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轿车质量不怎么样,反而是在华日本人生产的汽车搞得不错,还搞出了一款所谓的高端汽车,被中国人当成宝贝。

  但与苏俄高级干部们乘坐的吉斯轿车相比,谷雨乘坐的皇冠压根算不得什么,这也就不奇怪谷雨想把已经停产的东德宝马和霍希、奥迪这些搞到国内生产。

  苏俄对中国的观察很仔细,赫鲁晓夫知道中国党政干部这些年大量配车,这看起来很正常,但事实上很不正常,中国的生活水平远不如苏俄,普通群众根本没有汽车,但干部们和富人们的轿车数量却直线增加,这说明什么,越来越明显的贫富差距!

  一边是大规模限制军工投入,一边却对各种豪车感兴趣,想着引进回中国,这是什么?搞修正主义必然产生的腐败堕落呀!一个腐败堕落的修正主义中国现在或许有一些威胁,或许有一些奇思异想,但未来只会越来越差!

  对苏俄制度无比自信的赫鲁晓夫也相信,未来的苏俄一定会把中国越甩越远,既然如此,现在大方给一些东西又何妨?

  谷雨怎么也想不到,他对宝马霍希这两款豪车感兴趣竟然让赫鲁晓夫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此时此刻的他,也同样在感慨老毛子实在太糟蹋东西了!

  在打听一番后,谷雨吃惊的发现,后世大红大紫的宝马汽车竟然在东德,西德宝马才刚刚生产没几年;而且奥迪主体也在东德,甚至还有霍希这种足以对垒劳斯莱斯、宾利的豪车品牌,这些宝贝竟然全部被废掉了,生产都不让,太可惜,太可惜了!

  此时的他产生了强烈的念头,要想尽办法把这些被老毛子糟践的好东西搞到中国去,除了借此可以与东德进行大量的技术合作以外,还直接搞到了好几个豪车品牌,别的不说,光光宝马、奥迪这几张品牌在未来就无比值钱,此时停产才两三年,品牌效应还在!

  既然这些豪车已经停止生产,连同品牌一起搞到中国应该很容易,谷雨准备让丰田吃下东德宝马,拿着宝马的品牌全世界荡!

  拥有霍希、奥迪等等品牌的汽车联盟,谷雨计划给上海,要论怎么卖车,上海绝对是一等一的,与东德合作,也不用担心上海的买办特性发作,两全其美……

  八字没一撇,就开始盘算怎么安排,谷雨充满了激情,他决定接下来和老毛子好好谈一谈,好好薅一把羊毛,而要想获得好处,自然就需要在波兰问题上帮帮忙。

  虽然这帮东欧国家领导人都过来了,但这两天谷雨都在外面转,只有周恩来、陈毅等同志与他们交谈,谷雨则一直在莫斯科外面转,参观这个,参观那个,和勋宗也是不断的谈笑风生,关系处得不错,谷雨还很客气的邀请他访问中国。

  虽然谷雨比勋宗还小两岁,但谷雨的江湖地位远不是勋宗可比,所以谷雨很给面子,勋宗在党内的声望自然有所提升,最起码一点,以后涉及到中国话题,勋宗就有一定的话语权,话语权多了,候补转正不就快了吗?

  勋宗也问过谷雨为什么不与那些东欧国家领导人照面,谷雨笑着说道,“主人不在家,和家奴交流什么,浪费时间!”

  这种话如果被爆出来,谷雨形象必然大打折扣,但当着勋宗的面说,既表明中国对东欧各国的态度,又恰恰表明了谷雨对他的认可,勋宗自然也能感受得到!

  不过随着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党内讨论一番后,迅速找到谷雨,谷雨的参观访问也就暂时停了下来,他按照苏俄的请求,首先与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开始了交谈。

  西伦凯维兹通报了苏波两国代表团的会谈结果,谷雨听完点点头,先是祝贺哥穆尔卡同志当选波党第一书记,他认为这位老资格的同志当选对波兰的稳定和发展很有好处。

  接着谷雨提到波兹南事件中,工人提出的口号,他摇摇头说道,“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波兰有波兰的特殊国情,你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一条波兰自己的路,千万不能学我们,你们根本学不来……”

  谷雨说了一番中国革命的教训,然后又告诉西伦凯维兹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特殊情况,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不行的,但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是非常辛苦的,赚得都是血汗钱!

  一件衬衫卖到美国只有1美元,扣除运费、原料和工厂成本,中国职工一件衣服能够赚到2美分就不错了,一天可以做25件衬衫,一个月也就赚15美元,你们做得到吗?

  中国全世界派出劳工,在国外的劳工吃住都非常恶劣,这一块你们可以问问苏俄同志,你们既没有足够的人力,群众生活又比中国富裕,你们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谷雨这番话既是劝说,每个国家的路不同,同时也是彻底堵住西伦凯维兹的嘴巴,中国现在很穷,老子帮着劝和,并不意味着老子要给你什么援助,你不要想多了!

  谷雨怀疑那些东欧国家领导人一个接着一个想见他,搞不好都有这方面的心思,得从一开始就得打消念头,谷雨不鸟他们,就有这方面的目的!

  西伦凯维兹显然有些愕然,他没想到谷雨这么说,现在波兰很困难,作为一个长期处于封建割据,追求极端自由和地方分权,搞出国王选举和一票自由否决制的民族,限制中央集权和追求自由,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根本不可能老老实实地听从中央计划经济命令,默默地做“贡献”。

  更何况,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就不是波兰摸索出的选择,而是苏俄“恩赐”的,波兰人骨子里就痛恨苏俄的一切,压根就不愿意好好学。

  因此,农业合作社仅仅在施行几年后,就因农民反对而宣告失败,哥穆尔卡几条之中,就有取消农业合作社,恢复小农经济这一条。

  波兰走上这条路,注定了波兰农业生产效率一直上不去,抗风险能力差,通过剪刀差积累工业资金,更是想都别想。

  而波兰工人呢?波兰人对无私奉献什么的毫无认知,人家动不动就罢工,要求不错的福利,此时此刻的波兰已经开始实行十三个月薪资制度,所以工业资金靠国企勤劳奉献,自我积累,也是不可能的。

  这也就意味着波兰要想工业化,靠国内积累根本走不通,国内走不通,就要想办法争取外部支援,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西方引进外资和贷款,但苏俄压根不允许波兰加入马歇尔计划,这条路自然走不通。

  西方搞不到,那只能从东方搞,为啥波兰一定要闹,只有闹腾了,才有统战价值。波兰处在东德和苏俄之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波兰高层都知道,只要闹腾起来,苏俄就一定要安抚,这会赫鲁晓夫不就既给权,又给人吗?

  现在苏俄拉来了中国当说客,西伦凯维兹也想着从中国狠狠敲一笔,但按照谷雨的说法,就不是中国同志支援波兰,而是波兰要支援中国了,这不是扯淡嘛!

  西伦凯维兹反应很快,他认为通过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贸,哪怕出口竞争力不够,也可以获得国外的贷款,加速国内的发展,接着他也提到中国获得了马歇尔贷款,言下之意波兰也是有希望的……

  谷雨似笑非笑的说道,“马歇尔贷款是有条件的,先不说苏俄同志的态度,贵党做好相应准备了吗?据我所知,马歇尔贷款给予东欧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多党制选举!”

  西伦凯维兹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如果说波党可以接受,那就是背叛社会主义阵营;他如果说波党不能接受,那岂不是意味着投向西方这条路走不通?

  西伦凯维兹只好勉强反驳道,“中国也没有变成多党制国家吗?”

  谷雨很不客气的说道,“中国党的控制力不是波兰党可以比的,中国现在的实力也不是波兰可以相提并论的,中国有资格和美国谈条件,贵国不行!”

  西伦凯维兹很憋屈,虽然他知道谷雨说得对,也就在他思考如何回答时,谷雨这才说道,“我这个人性子耿直,有些话可能不动听,但必须说!

  钢铁同志的做法确实伤害了不少波兰同志,这是事实,但钢铁同志也帮助了波兰无数,这也是事实!苏俄同志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提供了那么多物资你们都忘记了?还有贵党,若是没有苏俄同志的有力支持,你们真得能稳定执政波兰吗?

  现在贵党已经争取到足够的政治权力,也获得了不少经济上的好处,就应该适可而止,不要得寸进尺,想着要红军撤军,苏俄红军在波兰的存在,或许会伤害到一些民族主义分子的感情,但对贵党的执政更多的是好事!

  即便是站在贵国的立场,当下最有利的方式就是留在东方阵营,而不是想着成为中立国,或者直接倒向西方阵营,那根本不现实,你们不是中国,没那份实力!

  我知道波兰人民有一颗大国的心,但想成为大国,必须先有实力,实力不到瞎折腾,结果是什么?1919~1939年代的波兰就是活教材!”

  西伦凯维兹瞠目结舌,哪有这么劝人的,而其他波兰代表团成员则各个面露怒气,还没等他们说话,谷雨接着说道,“我非常不喜欢那个间战期间的资产阶级波兰,没有帝国主义的实力,却有帝国主义的野心,波兰人民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都是那帮子资产阶级造的孽!

  更奇葩的是,中国被日本法西斯侵略,资产阶级波兰竟然站在日本一边,每每想起,我就恨得牙痒痒,我们二战尾声拿走了贵国一些东西,完全是应得的,我们的战士不能白牺牲!

  现在波兰是共产主义政党执政,我希望你们能够长期执政下去,不要让伦敦那帮蠢不可及的家伙有翻身的机会,中国隔得远远的无所谓,但你们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当年对苏俄红军所做的种种,你们比我清楚,不要一时意气上头,铸下大错!”

  说完,谷雨站起身,伸出了手,西伦凯维兹浑浑噩噩的站起身,手伸到一半,才反应过来,缩回去,谷雨一边往前碰了碰他的手,一边说道,“言尽于此,自己好好想想,告辞!”

  而在他的身后,一个波兰高层忍不住就喷了起来,说什么谷雨也没在意,而一个小时后,苏俄总理布尔加宁就出现在谷雨面前,他十分头疼得说道,“谷同志,波兰同志现在的情绪都不好,您那么一说,不是火上浇油吗?”

  “布尔加宁同志,赫鲁晓夫同志前往华沙,结果是铩羽而归,我如果再客客气气,贵党准备给多少东西?贵国给其他国家东西,我无所谓,但给波兰,我就是不舒服,我这个人记仇!”

  布尔加宁听完,哭笑不得,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谷雨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中国同志是劝和的一方,把苏俄不方便说出来的话,直接说出来,倒也是好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