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44章尾声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739 2025-05-12 15:06

  谷雨十分强硬得宣布了一番,中央局常委们陆续表态,等到了廖德华同志时,面对谷雨锐利的目光和其他同志有些担心的目光,他的选择自然不奇怪,他表示自己身体不适,希望长期请假,并请求辞去总理职务,以平息事件。

  谷雨听完,并没有表态,而是冷淡的说道,“具体是什么结论,还是由会议来讨论吧!”

  廖德华同志脸色更加难看,其他同志也都沉默不语,虽然谷雨稍显绝情一些,但廖德华同志想再用请假躲过去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不仅仅是他的事情,而是一大堆上海中央出身的干部,尤其是周恩来同志的问题。

  而随着解放军组的上书,其他各组也陆续认可,会议普遍认为过去一些历史问题确实要讨论一番,恰好中央已经成立了党史编纂委员会,康生就建议提高规格,得到了不少同志的认可。

  虽然很多同志都知道他有小心思,也知道他底子不干净,不过老张人识趣,以前的反正很及时,这一次反应同时很快,更重要的是,他又是要退休的人,没几个人和他过得去,康生也是擦了擦汗,幸亏不再中央局中,要不然这一次搞不好成为众矢之的......

  而在会议上多次检讨的博古,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盯着他不放,一来他检讨的态度很积极,是积极改造的典型;二来他的位置不显眼,真正对新华社南洋分社社

  长感兴趣的人并不多,本质上,这一世他造成的危害也不算大,所以受到的冲击也不算厉害。。

  博古一系被盯着不放的就是张闻天,虽然很多同志心里都清楚,他和季筱泉两同志进入中央局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但还是不少人惦记上他的位置,最起码也要狠狠敲一敲他,让他安心做个象征角色,不要妄图转正。

  倒是张闻天同志本人有些意思,在被赫鲁晓夫教育后,他已经不爱谈苏俄问题,此时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经济问题上,他比较赞同廖德华同志较为保守的看法不过他不说还好,一说一些与会的同志开始谈起了经济问题,原因很简单,要想撬动最高层领导,必须找一些现实问题。

  对廖德华同志的批评,大部分指责他的保守主义倾向,形势这么好,整天砍砍砍,不过毛泽民同志却还是谈了一谈经济过热,言下之意,廖德华同志对经济的判断没问题,确实是经济过热。

  见预备总理是这个说法,相当一部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开始转向,他们认为现在物价问题比较严重,群众意见比较大,日国务院的执行是有缺陷的。

  更严重的错误是廖德华同志把责任推到谷雨同志的决定上,认为不应该搞物价改革,这引起了很多同志的愤怒,新任财政部长李准猛烈抨击了这种得过且过的思想。

  李准从经济上狠狠驳斥了一番,不搞价格改革,继续维持低物价+高补贴的模式,如果继续维系补贴,必然会给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国家只能印钞票,物资本来就供应不足,再大印钞票,通货膨胀还是挡不住,而且钞票还没办法回收,到时候麻烦更大!

  而且如果不搞补贴,就必然要压缩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会严重打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收不上太多的农产品,接下来是不是准备按照苏俄的老套路,去搞集体化?明明知道苏俄那一套有太多问题,还在围绕着苏俄路线打圈圈,这是很不正确的!

  对于目前的通货膨胀,李准一方面认为价格改革中,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认为国务院确实认识到问题,也在防止经济过热,但在具体工作中也犯了

  不少错误,最典型的就是对银行和国企的管控不力。

  相当一部分国有单位一边借银行的钱,一一边不断囤货,赚取其中差价,更可恶的是,这些国有单位有不少竟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自己创办的企业,所得利润也没有上交国库,大多变成了这些单位的福利,甚至超额发放奖金,这是典型的监守自盗!

  李准认为,对各种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必须坚决打击,国企更要打击,这是挖自己的墙角,绝不能容忍,而且这里面也肯定有不少腐败现象,必须清理一番!

  李准继续上任以来的强势做法,大规模整顿金融机构,这既是中央的指示,又是李准在财政部站稳脚跟的办法,他必须安排一些他认可的干部,要不然资历较浅,年年纪较轻的他很难站稳脚跟。

  当然了,这样做自然把廖德华同志一系得罪得不轻,不过一路走得很顺的李准并无多少顾忌,他的背后站着谷书记,有什么好怕的!2

  李准刚刚说完,恍然大悟的党内同志就开始批评,谷书记说过很多次,我党革命的胜利跟广大农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动摇了农村,疏远了农民,又不收买广大工人,我党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很明显呀,廖德华同志在政治上也是有问题的......

  同时前财政部长李先念、薛雨林和国资委主任杨琳三人自然也挨了不少批评,

  三个两个负责业务上的监管,一个负责财务上的监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跑不掉,而且三人还都是廖德华同志比较认可的同志,甚至于季筱泉也挨了不少批评!

  中央督巡委书记彭德怀同志听完之后,相当吃惊,除了恼火出家贼,并自责一番后,也提出中央监委和中央督巡委对财政金融不是太了解,光靠一些日本财经顾问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财经人才,要不然类似的问题会不断出现.

  彭德怀同志同时还提到一点,党的监察机关碰到一些外资和私营企业往往会有一些问题,这一块目前是检察院的职能,但检察院却又显得相当弱势,而且经常不是很配合,他认为三家单位有必要整合一番,或者说更准确的划分职权,保证监察机关的全面覆盖。

  彭德怀同志对周边国家建立的检察官制度挺有兴趣,建议参考一番,彭德怀同志的说法登上简报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争论。

  军队同志大多支持,现在趋势很明显,中央大规模安排军转干部进入监察系统,军队同志自然希望未来的权力越大越好,你们不是三天两头念叨我们拿命换来的钱吗?我们倒要看看你们是否干净!

  但条条块块的头头脑脑们,自然不乐意,很多人对军转干部控制的监察系统权势太大很不满意,相当一部分军队同志作风简单粗暴,群众意见很大,现在彭德怀同志还要加强职能,甚至要搞独立检察官,这也太离谱了?党的领导讲不讲了?

  也就在争论时,最高法院院长陈原道也提出问题,这几年的整风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冤假错案,可三委一院却硬压着法院系统宣判,这也是不行的,他同样提出法院系统的独立性要加强,并对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等制度提出了一连串改革意见......

  陈原道同志此说又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很多党政干部对谷雨重视法院系统极其不满意,各种法律法规限制太大,让一些习惯了自由自在的领导干部很不习惯,更不要说,现在陈原道还想更独立,还讲不讲政治了??

  监察系统和司法系统胃口越来越大,中央全会吵得更加厉害了!在争论中,李思明提到的侨办问题,也在这一次会议上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中国边移委书记谢唯俊同志就提到我们需要华侨为中国的建设提供资本,确实需要华侨的支持,是正确的。

  但中央对南洋地区的目标是整合南洋各国,促使南洋各国加入香港经合组织,在具体执行中,不仅不能纵容南洋传统华侨势力,还要想办法冲击他们,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只要这些华侨在南洋的影响力被削弱了,他们才会不断加大对国内的投资,若是他们能够躺在南洋吸血,其在国内的投资就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

  而且南洋传统华侨势力与西方殖民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不在国内,不削弱

  ,国内企业就渗透不进去,其中国有商业企业对南洋的全面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让南洋诸国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国家......

  谢唯俊同志这番话得到了几乎一致认可,这自然又成了廖德华同志的一桩罪名,政治上还是有些弱,原则问题上犯糊涂,贯彻中央决策不利!

  某种意义上,会议到了此时此刻,已经进入到下一阶段,不仅要批评廖德华同志和其他上海中央出身的同志,还要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这自然是一件大事。

  鉴于中央全会话题转移,全会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会议延期一段时间,而此时周恩来、陈毅两同志并不了解国内发生的种种,他们刚刚结束对波兰的访问,这是一次很困难的访问。

  谷雨在苏俄访问期间,与波兰领导人交谈时,态度非常不好,甚至有些颐指气使,而解放军进军东欧的一路上,对波兰也不客气,波兰钢铁制造业中心诺瓦胡塔和波兰的第二大城市罗兹战争期间都被解放军军管,然后一大批解放军战士搬空了工厂区......

  中国人记仇,波兰人同样记仇,自然对中国人不假颜色,而且谷雨也明确说了,不允许给任何东西,所以这一次波兰人自然和前世不同,压根没组织什么雪中迎接,他们很冷淡的接待了中国代表团。

  但即便如此,周恩来同志还是较为成功得完成了使命,面对波兰人询问中国人是不是站在苏俄一边,跑过来压制波兰人民,周恩来同志首先表明了中国的中立立场,然后说你们现在无法摆脱苏俄的领导,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持内政上的独立性,并尽可能谋取更多的民族利益。

  中国多少有些力量,你们有什么不满中国可以转达,也可以做一些劝说,苏俄同志好歹会买一些面子;当然了,你们觉得不需要,就当我这一趟没来......

  周恩来同志这段话一出,哥穆尔卡也不好再甩脸子,然后他开始诉说心中的委屈,周恩来同志听完之后,也是大为震惊,知道老毛子喜欢干预他国内政,但搞成这样子确实离谱,再联想到中苏之间的那些事,周恩来同志愈发理解谷雨对苏俄纯粹利用的态度!

  进入到具体交谈后,周恩来同志彬彬有礼,注重细节的外交作风也显露出来,一步步赢得了哥穆尔卡的好感,双方的交谈也相对和睦了许多,两人很快谈到中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谷雨对波兰总理的一番话传到波兰,波兰党虽然很不爽,但党的高层也明白谷雨是话糙理不糙,美国人靠不住,波兰党要想长期执政,离不开苏俄,而与德国的边界问题,波兰同样离不开苏俄的支持。

  但问题在于,波兰被苏俄影响,还有求于苏俄,就不得不被苏俄指手画脚,波兰人又贼不乐意,说白了波兰处在夹缝之中,如何既赢得最大的空间,又不至于损害波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很难很难!

  听完了周恩来同志的介绍以及对新民主主义的解释,哥穆尔卡立刻就反应过来,中国人的路数波兰很难学,因为中国直接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列宁主义,名为新民主主义,实为资本主义......

  中国完全独立,可以不在乎苏俄的压力,但波兰不行,没办法进行那么大的改革,而且哥穆尔卡也不看好中国道路,他虽然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但他毕竟属于老一辈人,受苏俄影响比较深,也眼睁睁看到几个五年计划之后苏俄的翻天巨变,他还是觉得苏俄的道路更正确。

  周恩来同志是来劝和的,并不是过来吵架的,也没怎么争辩,他告诉哥穆尔卡中国共产党党内也有争论,不过党内同志已经形成了共识,现在我们发展的不错,那就继续下去,等到二十年后再见分晓。

  哥穆尔卡此时问道,“如果二十年后证明谷雨同志的道路不是很成功,他真得会转向吗?吴同志,我说句您不高兴的话,他和钢铁同志很像!”

  哥穆尔卡此言多少有些说中周恩来同志的心思,不过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同志绝不可能暴露党内的争论,他自然要驳斥哥穆尔卡的说法,钢铁同志已经臭大街了,两人怎么可能一样,谷雨同志对个人崇拜的反感举国皆知,你们应该也听说过的!

  同时他又告诉哥穆尔卡,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推行任期制和领导干部的退休制度,也包括谷雨同志在内,他也准备辞去国家主席,将这个崇高的职务交给科学家...

  二十年后,有能力监督他的同志都老迈了......"哥穆尔卡摇摇头,并没有继续,而是转移话题,开始主动谈起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波兰太需要交易中国出产咖啡、橡胶、糖等满足国内的需要。

  哥穆尔卡同志的担心也是周恩来同志的担心,不过谷雨的年龄优势实在太大,周恩来同志也没办法,哥穆尔卡不愿意继续谈,他更不愿意谈,还是谈一谈贸易好

  在访问之前,谷雨也和周恩来同志讨论过与波兰的贸易,波兰的工业不如中国,波兰也没什么特别的资源,谷雨翻来覆去,只对两个东西比较感兴趣。

  一个是波兰的铜矿储量世界前几,可以多进口一些铜矿,二是波兰的乳制品,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几个农业好的,波兰还要进口粮食呢,所以能买的事实上只有波兰的铜。

  听说中国只对波兰的铜矿和乳制品感兴趣,如果实在没办法,可以交换一些基础工业原料,毕竟中国还是不足的,哥穆尔卡显然相当愕然,在他的印象中,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谷雨也说过了中国也就刚刚脱贫,他们不应该进口波兰的工业品吗?

  哥穆尔卡奇怪,周恩来同志更奇怪,这位同志竟然认为波兰比中国的工业发达?中国现在的工业规模虽然远不如美国,但与苏俄的差距并不大,并不比英法差,世界前五是妥妥的。

  当今世界上有的,中国都有,只是水平差一些罢了,甚至还有一些特色,你波兰有什么?要不是苏俄拦着,我们还想往你们那卖工业品呢!

  周恩来同志很给哥穆尔卡面子,委婉得提醒他中国已经不一样了,中国现在是块头太大,人口太大,底子太薄,才显得各种物资不足,我们生产的产品绝对数量已经很大了!

  两方虽然都有疑惑,不过还是敲定要加快谈判的速度,波兰总理将在明年适当时期访华,以尽快敲定各种物资的交换。

  谈判结束后,哥穆尔卡立刻让秘书拿来了中国对外公开的各种经济数据,看完之后,顿觉身体发软,他长叹一声,把经济数据递给总理,“中国的变化太快了,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几百万中国军队在欧洲,在日本劫掠”

  “这绝不仅仅是劫掠的问题,中国的发展这么快,肯定有很特别的地方,你去访问时,要多留心,尽量搞清楚!”

  哥穆尔卡喃喃的问道,“中苏如果长期结盟,实力该有多么强大呀!

  波兰总理同样脸色严峻,波俄打了几百年的交道,波兰人太了解俄国人了,他们很清楚老毛子那种粗暴的作风下,波兰人只会不断不断反抗,最后老毛子扛不住了也肯定要放手。

  从三国瓜分波兰,到拿破仑战争波兰短暂复国,再到一战后,波兰再一次富国,所以只要波兰人持之以恒的斗争,再获得西方的支持,波兰迟早会摆脱俄国的控制,这已经是历史规律了。

  但如果一个强大的中国站在俄国人一边,就足够与西方抗衡,波兰想挣脱苏俄的控制,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或许,或许,谷雨那番话真要好好品一品了!!

  本来波兰人还准备将中国人一军,安排周恩来一行人去那些被中国军管的城市看一看,到这一步,不仅不能做,反而要客客气气,甚至是热情的接待......

  周恩来同志在波兰访问几日后,前往匈牙利,在离开波兰时,收到中央五中全会延期的消息,周恩来同志心中自然有些不安,好好地,中央全会为什么会延期?中央的解释是很多同志反应我党的领导体系有问题,所以中央主席团决定会议延期,多讨论一些时间,讨论透!

  表面上没错,但周恩来同志多少有些疑虑,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陈毅同志有些大大咧咧,访问波兰的成功让他长出了一口气,他认为五中全会延期,讨论改革是好事,我党领导体系毕竟来源于苏俄,现在大家都在改革,咱们当然更要改革。

  周恩来同志想了想,点点头,觉得自己可能是多想了,他的下一站是布达佩斯准备在布达佩斯待一天,只有一天时间,也是没办法。

  此时随着苏军的全面介入,匈牙利局势也一步步稳定下来,但还没有完全稳定各种反动分子时不时还冒出来骚扰一番,而此时的匈牙利党事实上非常虚弱,完

  全靠着华约军队的支持才站得住。

  所以这个时候,周恩来同志的到来更多的是打气,安抚一番,问题是安抚总要带一些礼物,东欧之行讨论前,周恩来同志还有些担心,不过谷雨的态度还不错,很爽快的同意提供一笔贷款,虽然计价单位是美元,但提供的是中国出产日用品农产品等物资,其价格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来。

  这笔贷款属于低息贷款,未来匈牙利国内大量出产的乳制品和肉类归还,谷雨觉得这样的交易不会亏,匈牙利的农业非常强,只要不瞎几把乱来,未来提供一大批农牧产品容易得很,而这一次大乱之后,匈牙利再傻逼,也不敢搞得太过,老毛子也不管逼得太过......

  对于冷战时期的匈牙利,谷雨没什么印象,但匈牙利就算混得再差,也是中欧国家,又和奥地利相邻,老毛子肯定要办成橱窗国家,穷是肯定不会穷的,现在匈牙利惨兮兮的,恰好是烧冷灶的时候,所以谷雨还是很愿意给钱的。

  虽然是贷款,但低息贷款本身就是援助,匈牙利领导人还是很满意的,不过他们还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援,这一波匈牙利太惨了,死了无数人不说,国家一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在混乱上丧失殆尽,急需更多的支援。

  听完了卡达尔的诉苦,周恩来同志表示了同情,但也不敢过多的答应,他表示自己不管经济,会向中央局汇报,比达尔也表示理解,谷雨在莫斯科那番表演早就

  在东欧传遍了,卡达尔自然表示认可。

  不过在这一次交谈的最后,卡达尔询问中国对纳吉的态度,在苏军出兵后,纳吉逃到南共大使馆避难,南斯拉夫方面迫于压力,在得到匈牙利新政府保证纳吉等人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终同意交出纳吉,让他回到自己的住宅里,加以监护。

  苏俄自然不会对纳吉客气,他被迅速软禁,然后送到罗马尼亚,让罗马尼亚党领导人劝说他承认卡达尔政权,但在苏军出兵前,纳吉宣布的一系列东西已经完全站在了苏俄的对立面,纳吉自然不能承认,一承认他就彻底成了小丑。

  周恩来同志并没有正面回复卡达尔的意见,而是微微叹息说起纳吉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然后说起中国共产党流放一些政治异见人是到南洋的往事,规劝的意思很明显。

  卡达尔并没有回复,而是微微叹了一口气,然后低声说道,“据我所知,纳吉本来想逃亡贵国大使馆的,不过他并没有成功......”

  周恩来同志默然,而在交谈的最后时刻,周恩来同志听说卡达尔的身体遭受了重创,表示中国的中医有比较好的调理能力,你或许可以试一试。

  卡达尔笑着婉拒了,他摇摇头,“吴同志,虽然有一些考验,但我的身体还行,还能继续为匈牙利人民服务!’”

  周恩来次日就从匈牙利飞往民主德国飞机起飞时,周恩来同志同志看着下面已经日益安宁的布达佩斯,想起这将近一个月以来,匈牙利发生的一切,还有卡达尔和纳吉这两个人遭遇,心中多有感慨!

  周恩来同志很清楚,卡达尔、纳吉不过是一体两面罢了,只不过纳吉被民意捆绑,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而卡达尔很清楚纳吉那条路走不通,他不得不站在苏俄一边,以此尽最大努力保全匈牙利,最起码他比苏俄扶持的那帮人要强得多。

  想到这里,他自然有些感慨,虽说谷雨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选择帮助苏俄,但通过谷雨提供的援助,周恩来同志明白他对匈牙利人民的遭遇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同情的。

  苏俄消灭匈牙利境内的法西斯势力有其正义性是不假,但苏俄对匈牙利内政过度的干预和肆无忌惮的操纵,才是匈牙利这一场民族悲剧的根源。

  有压迫就有反抗,匈牙利人民的反抗完全是正义的,只是他们很不幸,处在东西方冷战的前沿,美苏都进行了干预,把匈牙利变成了角斗场。

  匈牙利遭受的一切,何尝不是中国人民在过去百年的缩影,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切,谷雨虽然极端重视国家利益,但还是给了一些援助。

  也或许同样因此,谷雨对外并没有突破底线,如同苏俄一样肆无忌惮的干预周边国家的内政外交,即便有些索取,也比较有节制,还是这样好!

  带着这样的思索,周恩来同志来到了柏林,与东德政府进行了一番交谈,同时就双方交通领域的合作达成了框架协议,

  中国获得几款已经停产的德国豪车品牌和相关技术资料,东德政府除获得经济利益以外,还将在未来两家中国汽车公司获得股份,并派出技术人员。

  同时中德两国也在造船、火车、电子和建筑等领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国将大规模引进德国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作为交换,中国自然也会提供农牧产品,德国人民可以开心的喝上咖啡,吃上香蕉了中德双方的航空合作并不顺利,中国对德国的大飞机不是太感冒,合作可以,但飞机必须按照波音飞机正在试飞的四发飞机大改,这虽然会进一步拖延进程,但这是中方合作的前提条件。

  东德政府已经对这个项目投入了不少资金,对项目再次拖延,自然相当担心,不过拉住中国一起研发,事实上更加重要,所以东德领导人原则上同意了中方的要求。

  至此,周恩来同志这一次东欧之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心情大好的代表团乘坐飞机返回国内,而此时五中全会经过一连串讨论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一致。

  一是毛泽民同志升为中央局常务委员,建议提名为国务院总理,党内排名谷雨、周恩来两同志之后;

  二是调整中央党史委员会领导班子,谷雨同志兼任主任,各派大多可以接受的黄道、段德昌两同志担任第一、第二副主任,何孟雄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重新审查多件党史疑案,还历史一个交代;

  三是严厉批评廖德华同志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并认为他应该为过去几年的通货膨胀和其他错误负一定的责任,但同时也认可廖德华同志在总理任上也取得了一连串成绩,加之廖德华同志身体不适。

  最后会议决定保留廖德华同志的中央局常委职务,暂时不予工作分工,让他可以安心休息,同时建议全国人大撤销他的总理职务,而在这一次会议之后,廖德华同志已经不再被列入到十大中央局常委的候选人名单,说到底谷雨不想闹得太难看,想温情脉脉一些......

  四是一系列人事认命,骆畅任书记处书记兼公安部长,林志强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程子华同志任铁道部长,出身红三军团,以政治工作闻名的王惟允中将调任

  公安部副部长,兼610办公室主任,原副部长田夫被隔离审查。

  田夫是这一次事件中最为倒霉的一个,7不过也怪不得别人,他在上海解放前后的一些动作被康生同志揭发后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当然根本的原因则是他特殊的身份和任职,至此周恩来同志对情报机构的干预能力被完全解除。而在一条又一条结论陆续通过后,正在医院治疗的陈赓同志虽然挺过了这一关,但这一次事件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医生对他做了一系列限制。

  谷雨再一次前往医院探视,两人默默相对一会,陈赓同志这才说道,“冠生同志是明白人,他还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

  谷雨则沉默不语,良久,陈赓同志长叹一声躺在了病床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