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59章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220 2025-05-12 15:06

  科兹洛夫秘书颤抖着,不知所措,过了很长时间,又似乎只是片刻之后,他终于反应过来,强忍着内心的巨大的紧张,先叮嘱工作人员,秘密叫来了医生,紧张无比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检查一番后得出的结论是严重脑淤血,已经不可能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

  秘书再无侥幸,连续拨通了几个电话,他第一个拨向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第二个、第三个拨打的是两位在莫斯科的中央高级枢机苏斯洛夫和马祖洛夫;请他们放下手头一切工作,立刻到达克里姆林宫科兹洛夫同志办公室。

  科兹洛夫秘书自然很清楚科兹洛夫在党内的主要支持者,同时也很清楚怎么样把科兹洛夫同志病倒的消息通知人,谁先谁后,那些人需要跳开,这异常的重要。

  柯西金是苏俄总理,算是排名第二的领导人;然后就是两位中央枢机处高级枢机,排名第二的时中枢枢机苏斯洛夫和排名第三的中央枢机祖罗夫。

  而这两年,科兹洛夫和乌克兰帮多多少少有些冲突,科兹洛夫秘书要想拥有一个不错的前程,他肯定不希望乌克兰帮的干部接替科兹洛夫同志的工作,所以他有意没有立即通知基里连科,当然了,他也有理由,基里连科同志有一个国防工业会议。

  柯西金、苏斯洛夫和马祖罗夫迅速赶来,得到科兹洛夫秘书和医生的汇报,又看到科兹洛夫情况已经相当的危险,三人都异常震惊,一边密谈,一边安排进一步治疗,科兹洛夫比钢铁同志幸福的多,他至少得到了较快的治疗……

  按照苏俄规定,中央第一枢机属于党务干部,若是出现意外,一般来说会由一名中央高级枢机接任,

  正常应该是第二枢机苏斯洛夫接任第一枢机。

  不过苏斯洛夫不愿意做一把手,他是一名思想家,而第一书记需要拥有领导过工业和农业的经验,光有思想是不够的,而柯西金又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没有担任过州委第一书记,同样不适合。

  这就需要从中央高级枢机中选择,马祖洛夫是负责组织人事的中央高级枢机,他虽然排名中央常务书记基里连科之后,但他确实有能力担任一把手。

  马祖洛夫年轻的时候响应号召去技术学校学习,在战争年代从事地下工作,组织共青团员在白俄罗斯打游击,战后在白俄罗斯主政,从废墟里建设出了一个花团锦簇的白俄罗斯。

  与刻板印象里粗鲁而缺少文化的苏俄干部不同,马祖罗夫聪明好学,对自己专业外的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历史学、文学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学会了滑雪和游泳。

  马祖罗夫不仅对白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入的了解,还对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等俄罗斯作家的作品感兴趣。

  在主政白俄罗斯时,马祖罗夫经常不带司机和警卫,自己开车去商店、企业或建筑工地去了解情况,所以马祖罗夫在白俄罗斯拥有非常高的威望。

  在经历了鲁莽粗暴的赫鲁晓夫和脾气火爆的科兹洛夫后,苏斯洛夫和柯西金都希望一位文质彬彬,且拥有很好身体的同志来领导苏俄,马祖罗夫很合适。

  而白俄罗斯作为苏俄的军工重镇和军事重镇,长期担任一把手的马祖罗夫本身有从军经验,与军队和军工部门关系很好,对外也非常强硬,而能够得到军队支持的同志是成为一把手的先决条件,马祖罗夫同样很合适。

  这样的安排也有另外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白俄罗斯是一个很小的加盟共和国,马祖罗夫调到中央的时间不长,在中央的根基浅薄,而这样的弱势在此时反而是好事。

  如果不推他,就要安排乌克兰帮出身的基里连科,基里连科比马祖罗夫大七岁,早入党七年,各种职务都比马祖罗夫要高,而且能力也非常出众。

  但问题也非常明显,在赫鲁晓夫的多年经营下,乌克兰帮实在太庞大了,科兹洛夫消了三年,但就是拿人缘很好的勃列日涅夫同志领导的乌克兰帮没有办法,谁也不愿意乌克兰帮继续统治整个苏俄,难不成只有乌克兰出人才吗?

  当然了,若是勃列日涅夫同志没有出国,或者基里连科同志就在科兹洛夫同志办公室,或许还需要进行一番争论,但目前在办公室的是马祖罗夫,他又是科兹洛夫秘书打电话请来的,这也可以认为是科兹洛夫临终前的决定,他自然可以获得科兹洛夫这一派系的支持。

  所以苏斯洛夫十分果断的推荐马祖罗夫,柯西金赞同,他非常欣赏马祖罗夫的才干,天上掉馅饼,今年53岁的马祖罗夫怎么也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三位中央主席团成员迅速达成了一致,在这个十分紧张的时刻,党必须坚持集体领导,马祖罗夫担任第一枢机,柯西金继续做总理,苏斯洛夫继续担任中央第二枢机,主持中央枢机处工作。

  作为交换,白俄罗斯第一枢机马谢罗夫进入中央枢机处,担任中央组织党务工作部部长,支持新任第一枢机的工作;苏斯洛夫的亲信,政变密谋者库拉科夫进入中央主席团,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负责农业工作,从而拿到了一个宝贵的中央主席团成员位置。

  而和柯西金关系不错,主持农业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波里扬斯基则担任接替马祖罗夫原来的工作,波里扬斯基同志看起来,主持农业不是他的擅长,那就换成库拉科夫,波里扬斯基进入枢机处。

  如此三巨头各有所得,而有进就有出,随着马谢罗夫进入枢机处,苏斯洛夫看不顺眼的安德罗波夫则离开枢机处,安排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担任第一副主席,毕竟中央主席团的年青人没必要那么多。

  但光光三个人达成一致还不行,必须争取更多的同志,为了争取时间,由苏斯洛夫同志出面给中央总务部打电话,安排基里连科同志代替科兹洛夫同志参加下午一个会议,与此同时,马祖罗夫拨打电话叫来 KGB 主席亚.米.普扎诺夫,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态度极其重要。

  普扎诺夫早年在苏俄国家监察委员会工作,后来调到古比雪夫州担任一把手,是钢铁晚年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任命的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不过钢铁寻即病故,中央委员会重选,亚·米·普扎诺夫丢掉了中央主委员的领导职务

  到了1956年,他反对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转给乌克兰的提议,被降为苏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再然后只能出去做大使,已经脱离于苏俄政坛。

  赫鲁晓夫被政变之后,科兹洛夫首先就要拿下 KGB ,不过此时苏共搞的是集体领导,科兹洛夫也没办法任命个自己的人担任 KGB 主席,最后挑来挑去,就挑中了与各路神仙基本没什么联系,根基浅薄的普扎诺夫。

  普扎诺夫这几年担任驻外大使,与 KGB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肯定熟悉业务;他早年在国家监察委员会工作过,自然也不用担心普扎诺夫瞎折腾。

  普扎诺夫是俄罗斯人,又是中央委员,还是被赫鲁晓夫迫害的同志,级别也合适,又和乌克兰帮似乎不是那么友好,所以当科兹洛夫提议时,苏斯洛夫、柯西金陆续表示赞同,大势已定,勋总也就没有争夺,毕竟这是 KGB 主席,第一枢机的态度高于一切。

  普扎诺夫死灰复燃,自然要抱紧科兹洛夫,这也极大的巩固了科兹洛夫的领导,当科兹洛夫同志的秘书打来电话,普扎诺夫迅速赶到,然后无比震惊的发现躺在床上的科兹洛夫同志状三位中央主席团委员咨询普扎诺夫的意见,同时很委婉的表示中央主席团连续出现人员变动,一些承担重任,政治立场坚定的同志很适合进入中央主席团工作。

  所以普扎诺夫微微看了一眼已经成为过去式的科兹洛夫同志,然后表态坚决对三位中央局委员的建议,再然后普扎诺夫迅速拨通了克里姆林宫警卫部队的电话……

  三位中央主席团成员的第二个电话拨给了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苏俄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这位二战功勋元帅的选择自然不用说,马祖罗夫是一个不错的同志,他也表态继续科兹洛夫同等发展常规力量和战略力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也不会轻易表态,马祖罗夫的资历太浅,他始终越不过基里连科就是证明,他对勃列日涅夫和基里连科也观感也不差,虽然 KGB 站在马祖罗夫一边,但军队的地位也需要提升。

  马祖罗夫在关键时刻也是很会做人,他认为现在中央主席团11人名单还是偏少了一些,认为在未来的中央全会上,中央主席团成员有必要增加到15人,让一些负责重要工作的同志进入党的决策层,更好的为党服务。

  马祖罗夫开出了中央主席团正式委员的筹码,

  这也意味着军队地位的进一步提升,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终于点头,看到这一幕,苏斯洛夫又想起了1957年,心中烦躁无比,现在也只能拖延,等这帮子元帅老迈,然后换一位军工系统出身的同志担任国防部长,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过即便如此,新领导层还没有足够的票数,所以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波利扬斯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佩尔谢、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沃罗诺夫、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波德戈尔内四同志先后被招到克里姆林宫,而他们的选择也毫不奇怪。

  此时苏共中央主席团正式委员总共11人,科兹洛夫同志病重,也就剩下了十个人,马祖罗夫同志迅速获得了七票支持,基本上确定了新的最高领导层格局。

  一个又一名中央主席团成员被叫来,不断进行利益交换,同时决定由马祖罗夫同志主持,先召开主席团紧急会议,然后召开中央全会,至于科兹洛夫同志,虽然已经开始治疗,虽然排名还是第一。但这只是形式罢了,不管科兹洛夫同志最后能不能醒过来,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政治就是这么残酷。

  也就在此时,另外三位影响力巨大的中央局委员,枢机处枢机基里连科、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乌克兰第一枢机谢列平才得到通知,要求他们前往莫斯科开会……

  苏共中央出现这么大的事情,为了防范意外,苏共中央主席团授权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同志与美国政府联络,通报科兹洛夫同志病重,苏俄做了一些必要的安保措施,言下之意,老美你们不用担心,我们提升战备等级,是为了防范敌人可能的入侵,是防御性的。

  美国总统约翰逊接到电话后,先是震惊,然后是窃喜,苏俄连续换一把手,肯定要混乱一段时间,完全可以乘这个时间段发起一些试探性的进攻,阿富汗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军方已经提了很多次,这一次肯定拦不住了……

  而勃列日涅夫也被授权通报中国,并向中国表示友好,然后再返回莫斯科,得到消息之后,勃列日涅夫的眼珠子差点瞪了出来,科兹洛夫突然脑淤血,昏迷不醒,已经没办法工作,这也太意外了,他壮得和牛一样,没想到突然间就这么倒下来!

  勃列日涅夫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苏俄元首位置非常满意,此时的他并没有觊觎第一枢机的想法,而且他在中国,也就注定了没办法觊觎最高领导人。

  这几年,科兹洛夫总想着打压乌克兰帮,谢列平这个王八蛋,又在乌克兰反腐,搞得他相当头疼,所以科兹洛夫突然出事,他心情还是比较好的。

  在高兴的同时,他也在猜测,谁会接替科兹洛夫的职务?理论上是苏斯洛夫,但苏斯洛夫未必有这个能力;柯西金也有可能,不过他的思想有问题;那么就是中央高级枢机,基里连科的希望也有一些,不过现在大局已定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苏俄中央通报勃列日涅夫时,是莫斯科的晚上,也就是中国的凌晨时分,他立刻向中方工作人员通报,有重大事项要与谷雨同志见面。

  谷雨在凌晨五点左右被叫醒时,一边洗漱,一边十分纳闷,老毛子现在有什么重大事项需要通报中国,难不成科兹洛夫脑淤血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有什么其他事项需要第一时间通报他,这家伙不会这么背运吧,这才干了几年?

  没想到竟然让他猜对了,谷雨吃惊得不得了,"怎么会出这种事情?"

  "我们党内同志也完全想不到,非常突然!"

  "科兹洛夫同志确定已经没办法工作?"

  "现在正在抢救,但中央主席团紧急会议即将召开!"

  谷雨明白勃列日涅夫的意思,若有所思的问道,"那么谁将接替科兹洛夫同志的工作?"正常来说,应该是一位做过地方第一枢机,拥有丰富党务经验,且对工农业都有一定了解的同志!"

  谷雨看着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同志,祝您好运!"

  两人握手之后,勃列日涅夫离开,乘坐专机离开中国,谷雨若有所思,他相信苏俄新的领导人已经诞生,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是勋总,谁让他运气不好,正好在中国访问。

  苏斯洛夫和柯西金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两个人都有一些先天不足,很可能是两位高级枢机基里连科和马祖罗夫中的一个,而对这两个人,谷雨都不是很了解。

  但不管这两个人谁担任一把手,其拥有的政治威望都是比较有限的,必然要搞集体领导,对外肯定要小心,而此时的美国并没有越战的失败,鼻子还一直昂得高高的,美攻苏守的局面可能要比前世要长,而约翰逊搞不好会在1968年竞选总统,天知道尼克松会不会再次上台。

  也就是说,不管美苏,都有可能发生巨变,他将面临一个充满迷雾的未来,但万变不离其宗,石油危机肯定会报复,美国经济要调整,苏俄会有一段时间的好日子,未来必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美守苏攻,然后等到美国学会了吸血大法,美国又开始进攻….......

  在接下来美攻苏守期间,他维持现状即可,不需要担心,而美守苏攻,应该有一段时间的美苏缓和,这个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两家联手收拾中国这个老三。

  左右不过缩几年,放弃一些边缘利益罢了,他不相信两家能缓和多久,以老毛子的糙性,只要给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会忍不住折腾的。

  一旦发现老毛子实在没办法谈,美国人又会转过头拉拢中国,而只要进入关贸总协定,中国就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经济上拥有一定抗衡美国的实力…..

  前世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后,中国就有实力冲击美国,而这一世,中国基础更扎实,大概十年左右,美国人可能就无法容忍,这个时间段应该在1985-1990年左右,看起来要取代前世日本,不过这一世的日本虽然小了一些,到时候也肯定不弱的。

  那个时候,苏俄应该不太可能完蛋,美国安全上要面临苏俄的挑战,经济上要面临中国的挑战,美国打压油价,中国活蹦乱跳;美国拉升油价,苏俄活蹦乱跳……

  未来的世界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前世那样,苏俄完蛋,美国辉煌无比,中国的压力山大,这种可能性有,但相对较小;一种是苏俄成为僵尸,美国同时打压中苏,中国就要和现在一样,继续支援苏俄,让苏俄多撑几年。

  至于第三种可能,苏俄改革成功,谷雨压根不相信,苏俄的计划经济时间太过漫长了,积重难返,小修小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若是大拆大建,太容易崩溃,所以要么改革失败,换一个领导人,彻底走向保守,能撑多久就多久,要么出来一个新地图,搞民主化,然后走向崩溃。

  至于会不会四分五裂,很难预测,即便四分五裂,俄白乌三国合并,搞一个大俄罗斯也是有可能的,当年叶酒鬼如果没被灌醉,天知道乌克兰能否独立……

  谷雨脑海中转了转,感觉非常兴奋,此前他种种搞事,是有清晰的未来,但现在不同了,未来谁也说不准,充满着迷雾,但大的方向又不会变,这自然要刺激的多,他想退休,就是因为大局已定,已经缺乏激情,但现在不同了,完全不同了!

  谷雨心情大好,在会谈记录上签字,写上静观其变四字,然后决定飞往广州,看一看德国队的比赛,至于要不要召开中央局常委会,那是顾金声同志的事情,他不会管。

  听闻谷雨的决定,顾金声同志有些担心的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意思就是苏俄领导人更迭可能影响不少,您是不是留在北京的好?谷雨则笑着告诉他,苏俄现在是集体领导,换了谁大方向都不会变,咱们没必要在意。

  顾金声同志劝说谷雨未果,最后告诉他,"谷雨同志,同志们一直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您不适合乘坐飞机,为了党和国家,只能委屈您了!"

  谷雨相当无奈,"我现在就盼着退休,等到退休后,我就轻松多了!"

  话虽如此,但谷雨知道,退休之后,他还是会受到不少限制,经常乘坐飞机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党内同志不愿意,他又没办法,不过幸好可以先去武汉看一看英国人,再去广州看一看德国队,各自只需要一天不到的时间,乘坐火车也是可以的。

  也就在谷雨的火车南下的同时,勃列日涅夫的飞机也在苏俄西西伯利亚某一个机场中转,此时在机场,颇得柯西金认可的部长会议副主席谢尔比茨基、勃列日涅夫的连襟著名间谍小说家, KGB 副主席茨维贡和老部下格列科夫早就等候在哪里。

  看到他们三人,勃列日涅夫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基里连科肯定没戏,若是有戏,这几个人都会在莫斯科忙碌着,绝对不至于出现在这里。

  事实也确实如此,就在今天早上,柯西金找到了谢尔比茨基同志谈话,说中央主席团大部分成员都认为马祖罗夫同志是不错的第一枢机人选,但有个别同志可能有一些异议。

  现在勃列日涅夫同志的态度很重要,然后谢尔比茨基同志得到了一个暗示,下一届苏共中央主席团会扩编到15个人,作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的他是最有利的竞争者,他的副主席前面加上第一并不困难。

  基里连科同志不服气,谢尔比茨基同志当然也明白,不管是资历,还是在中央工作的时间,还是工作能力,他都在马祖罗夫上面,而且枢机处排名也在前,结果他们几个家伙相互勾兑,硬是排挤他,他自然不愿意接受,可现在局面已经明朗,基里连科同志再坚持并无意义。

  所以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劝说就很有必要了,听完了谢尔比茨基同志的转达后,勃列日涅夫相当的遗憾,如果他在国内,第一时间出现在科兹洛夫的办公室,基里连科同志有很大的希望接任第一枢机,马祖罗夫太年青了,资历差得太多了,与军队的关系也更深。

  相比于年轻的游击队员马祖罗夫,在卫国战争中,基里连科同志先负责军工企业的疏散,然后担任集团军军事委员,这个差距可以说非常的大。

  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最大的利益,基里连科同志也是这样想的,光光让谢尔比茨基同志未来转正,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这个许诺太过遥远了,他现在就需要得到补偿,谢尔比茨基可以回到乌克兰!

  另外一个需要回报的是乌克兰第一枢机谢列平,作为政变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谢列平在苏共党内的影响力和资历也超过了比他打了好几岁的马祖罗夫,他当然不太服气。

  这一次科兹洛夫病重,他竟然是最后一批被通知的中央主席团成员,等他了解到情况后,马祖罗夫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中央主席团成员的认可,这背后肯定有无数利益交换,谢列平自然很不舒服,我也同样需要得到补偿,他想回到莫斯科,进入枢机处!

  随着好几位重量级人物陆续回到莫斯科,苏共中央主席团又一次讨价还价,最后各路人马达成妥协,基里连科继续留在中央枢机处对新任第一枢机马祖罗夫同志的威胁太大,他需要转让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主持工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