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58章世界杯进行时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073 2025-05-12 15:06

  经济上的投入,实际上还有政治上的投入,虽然台前不说,但在幕后,中国一直都在邀请各国领导人来华观赛,尽可能利用这一次世界杯加强与欧洲和拉美的关系。

  如果把国际社会比作是一个江湖,中国在江湖上已经很有影响力,虽然比不上苏这少林武当,但好歹也是一方之霸,一个丐帮的角色也是有的。

  虽然此时世界杯的分量不重,大部分国家领导人并没有亲自过来,派出的都是代表,但代表的地位大多不低,而且也有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到访。

  除了智利总统访华以外,在东西方阵营中,各有一位领导人来访,东方阵营来得是保加利亚党的第一机兼部长会议主席托多尔.日夫科夫,而西方阵营中过来的则是重量级人士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

  不过托多尔.日夫科夫是开幕式的当天到访,而哈罗德.威尔逊的行程目前还没有完全敲定,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若是英格兰队进入到半决赛,威尔逊就会在八强战结束后启程;若是英格兰队没有进入半决赛或者小组赛就回家,威尔逊则会在世界杯闭幕之后访问。

  自英格兰参加世界杯以来,成绩一直都不怎么样,是典型的世界二流球队,还不如此时的中国,如果以观看世界杯的名义,英格兰队若是打得不好,小组赛都出现不了,岂不是很没面子,大英帝国越是衰落了,越是要讲究颜面。所以哈罗德.威尔逊并没有立刻确定行程,但托多尔.日夫科夫这个苏俄最忠实的小弟之一,自然就没有这个顾虑,他乘坐飞机,在开幕式当天降落在北京机场。

  相比于可以给中国带来铜矿的智利,保加利亚什么也给不了中国,谷雨自然不可能亲自去迎接这个苏俄小弟,因为日夫科夫同时兼任总理,所以国务院总理李多才前往机场欢迎,在机场举行了欢迎仪式后,李多才陪同日夫科夫进入中南海国宾馆,安排他稍事休息。

  日夫科夫身材中等,看上去结实强壮,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富有感染力的微笑,不过可能是长期承担党务工作的关系,他的神情经常显得比较严肃。

  这两年日夫科夫的日子不算太好过,作为赫鲁晓夫的好朋友,在赫鲁晓夫下台后,日夫科夫同样遇到的未遂政变,不过日夫科夫幸运的挺过了这一关,可以继续担任党政一把手。

  虽然日夫科夫是赫鲁晓夫支持上的台,但苏俄新上台的那帮人也都是赫鲁晓夫的部下,他们与日夫科夫的关系相当不错,他们也都对1956年发生的种种记忆犹新,不到万不得己,他们不会把苏俄内部争斗搞到东欧。

  当然了,这也跟日夫科夫跟苏俄比较紧很有关系,相比于波兰这个搅屎棍,还有其他那些个与苏俄貌合神离的东欧国家,保加利亚与苏俄的关系一直非常的亲密。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历史上,保加利亚曾两次受到别国的侵略,而两次又恰好都是被苏俄解救的,两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又恰好一致,都是东正教。

  而在地理上,保加利亚与苏俄的领土并没有直接接壤,也就不存在领土之争,而在二战后,站队的保加利亚不仅没有丢失国土,反而从罗马尼亚搞到了一块地方,相比于其他战败国,保加利亚实际上享受了战胜国待遇,保加利亚自然对苏俄感恩戴德。

  更重要的是,保加利亚的位置贼好,其南方是希腊和土耳其,其东方是两个南斯拉夫,其北方是罗马尼亚,又扼守着黑海沿岸,对于苏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加利亚只要给一些农产品,就可以获得一大堆好处,苏保关系自然好……

  保加利亚得到了苏不少好处,在政治上自然也紧跟苏俄,苏俄国内喊什么,保加利亚就要跟什么,这两年中苏关系并不是很友好,两国更加的貌合神离,苏俄时不时批评中国,保加利亚的报纸也跟着喊,调子几乎完全一样。

  按理说,日夫科夫不应该来中国,他也没想过要来中国,他这一次过来实际上是苏俄领导人科兹洛夫的指示,原因很简单,种种迹象表明,谷雨准备退休,这也太离谱了,谷雨六十还不到呢!

  虽然谷雨是个出了名的滑头,老狐狸,但苏俄和谷雨打了几十年交道,对他研究的比较透,但若是换一个领导人,而且这个领导人还在北非和欧洲西线作战过,苏俄怎么也不可能放心。

  这一次世界杯,利也出线,不过苏俄和牙利的关然这有所修补,但多少有些隔阂,科兹洛夫担心卡达尔到中国后乱说话,就让日夫科夫过来探探底,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既然是科益洛夫的日夫科夫自然要来中国,此次来到科夫也有自己的盘算,自1956年后,星国的自主权已经大了不少,保加利亚最贴心,苏俄最放心,自然放的更宽。

  所以保加利亚除了与苏俄的贸易以外,和法德也有不错的贸易往来,还是第一个从可口可乐公司获得授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保加利亚的可口可乐拥有西里尔字母商标。

  而且自1965年起西欧的许多公司都选择在保加利亚建造工厂,以在东欧出售他们生产的汽车,此时"保加利亚雷诺"已经基于雷诺8生产汽车。

  尽管保加利亚的经济较为稳定,但是他同样拥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即贸易完全依靠苏联,且计划经济下不考虑一些产品是否拥有消费市场,有些产品过剩,有些产品则缺口严重。

  既然西欧国家可以在保加利亚建厂,那么中国企业也完全可以在保加利亚建厂,帮助保加利亚解决一些缺口的产品问题,所以在次日一早的会谈中,日夫科夫自然也提到了中保合作在保加利亚沿海地区,建立一个中保工业园区,主要向保加利亚和其他东欧国家出口轻工业品。

  保加利亚这些年虽然发展的很不错,但二战前不过是一个农业国,保加利亚最出名的就是蔬菜和水果,而且人口太少,又与苏俄关系太过密切,投资加利亚几乎没什么实际意义。

  此时中国在东欧,主要是与东德、捷克合作,由于缺乏二次工业革命的积累,中国在机械领域的问题不少,与东德、捷克合作的好处很大,中国可以出口轻工业品,然后进口两国的机械制品,各自弥补自己的不足。

  可与保加利亚合作,中国出口轻工业品,能从保加利亚获得什么?好像保加利亚除了奶粉也没什么太值得中国在意的,但没办法,老毛子不让东德、捷克与中国深入合作,也只能从保加利亚寻找一些突破口,真是贼无奈的选择……

  所以李多才表态可以成立一个工业园区,但同时又比较关注在保加利亚设厂的中国企业如何向其他东欧国家出口的问题,日夫科夫作了一番解释,李多才这才点点头,表示接下来会安排代表团前往保加利亚,落实这件事。

  谈完了这件事之后,日夫科夫自然问起了中国党内发生的事情,李多才按照谷雨的交代,告诉他,谷雨同志和他已经决定在这一任期后,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中国10后年青一代同志将全面接班。

  日夫科夫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说道,"这太令人震惊了,你们两位的年纪并不大,您比科兹洛夫同志大一岁,而谷雨同志则比科兹洛夫同志还年轻年岁,怎么会这么快就想到要退休了?"

  "我们两人担任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太过漫长了,也该让年青一代承担重任了!"

  "谁会接替谷雨同志和您的职务?"

  "谷雨同志的接班人,已经明确是中央第二枢机顾金声同志,至于接替我的人选,目前还没有定下来,这需要综合考虑!"

  "应该有几位候选人?"

  "目前我们有好几位10后出生的中央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另外还有一些能力出众的省委枢机,他们都是候选人!"

  日夫科夫狐疑的点点头,李多才同志则告诉他中国环太党的各项内外政策都是党中央集体决策的结果,不会因为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调整而发生大的改变。

  话虽如此,但日夫科夫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根本无法理解谷雨会在这个时候退休,辛辛苦苦打拼出了一个铁桶般的江山,一切都步入正轨,他在这个时候退休,这谁舍得呀?

  当天下午,谷雨与日夫科夫进行了一番交谈,日夫科夫对谷雨考虑退休表示不可理解,建议他深思熟虑,中国党和人民离不开他云云。

  "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谷雨则笑着摇摇头,然后再次解释,"我做了三十多年的一把手,每天要看那么多文件,实在是太累了,早一点退下来,到处走一走,散散心,还可以多活几年!"

  "要退休,就要乘着党和国家的形势比较好的时候退休,让年青一代同志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环境下接班,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日夫科夫还是认为谷雨在国际和中国国内拥有巨大的威望,他应该发挥一些作用,日夫科夫这么说还真是他的真心,谷雨的存在对东欧国家并不是坏事,谁也不敢保证1956年的事情不会发生……

  谷雨则告诉他,退休之后,他准备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不仅国内会跑,国外也会跑,到时候若是去了保加利亚看玫瑰,也不奇怪。

  日夫科夫更是吃惊,他狐疑的表示欢迎,交谈完之后,谷雨和日夫科夫一起乘坐高铁前往天津,观看卫冕冠军巴西队和保加利亚的第一场比赛。

  京津高铁本来就很涨谷雨面子,现在日夫科夫抬头就能看到钻石珑彩电,他自然是惊叹不已,希望可以从中国引进技术,谷雨则推脱中国与苏东不同,这些发明都是企业推动研发的,保加利亚有心,可以与中国相关企业谈判,中国政府不会管这些事情。

  日夫科夫自然不太相信,谷雨则告诉日夫科夫,中国虽然是国有经济为主体,控制国计民生,但中国私营经济、华侨投资企业和香港经合组织企业比重越来越大,外资投资也越来越多,已经是典型的混合经济。

  中国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财政和金融等手段,来推行国家制定的各项发展计划,行政干预也有一些,但已经越来越少,比如说发明钻石珑彩电的高创电器,原来是研究显像管的研究机构,不过其研发的钻石珑显像管技术难度太大,一直没有明显突破。

  后来中国引进美国的显像管技术后,中国对这个研究机构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引进了军抚中心等几个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了一家技术公司,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也有持股,继续研发钻石珑显像管。

  经过十年多的时间,该技术公司终于研发成功了新一代彩色显像管,看到出成果之后,更多的投资机构提供融资,银行也提供低息贷款,迅速成立了一家股份制企业高创电器,帮助其迅速扩张。

  而为了获得欧美企业的帮助,可以顺利的在欧美市场销售,高创电器也接受了欧美投资机构的增资,这些欧洲投资公司占股达到了30%,按照这些投资机构的计划,正在高速发展的高创电器未来会在美国上市……

  在高创电器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国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了风险投资,后来一些国有企业也有参股,相关国有银行提供了贷款,而国家为了推动其发展,进行了一些政府采购,同时协助其与美欧的投资公司谈判,这些都是国家引导的,但国家并不直接管理该企业的日常经营。

  说到这里,谷雨微微摊手,"高创电器现在已经是一家跨国科技公司,不仅仅有中国的利益,也有美欧等国财团的利益,保加利亚想引进技术,就需要与高创电器谈判,中国政府不可能进行任何干预!"

  日夫科夫听完,相当吃惊,这是一个他完全想不到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大型企业都是这样的架构吗?"

  "当然不是,这是中国探索出的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模式!"谷雨告诉日夫科夫,"谁也不清楚高创电器研发的钻石珑显像管能不能成功,若是采用传统的国家拨款或者银行贷款,然后投资失败,给予拨款和贷款的责任人就可能被追究责任,这必然会导致相关负责人的保守倾向,不利于追赶科技前沿。

  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发展的不错,潜力也很不错,但波很大,但如果找银行贷款吧,银行往往会犹豫,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不足,若是下一年度破产了,亏损了,怎么办?

  现在改成了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投资失败的责任就转移给了相关风险投资公司,而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会存在很多股东,相互制衡,并由专业人士建立一套评估体系,减少风险,既然是风险投资,肯定有一定的风险,有赚的,也有亏的,群众也能理解。这个过程中,企业做好了,国家多了一个好企业,风险投资公司获得无数利润,一举三得;做不好,企业破产倒灶,相关风险投资泡汤,虽然不可避免有一些浪费,但国家并没有实质性损失,为了跟踪和探索各种前沿技术,付出一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日夫科夫听懂了,他的心中一阵阵巨大的颤动,很明显,中国人发现了计划经济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些比较清晰,可以明确评估的投资用计划的办法可以操作,那些前途未卜的项目,国家计委的干部不敢做,这往往会错过一些机会。

  这也就不奇怪高铁、钻石珑彩电这种东西会出现在中国,中国有相应的风险投资机构承担风险,但苏东国家没有,长此以往,苏东国家必然会落后……

  日夫科夫声音有些晦涩,"谷雨同志,这似乎是计划经济的缺陷?'

  谷雨笑着说道,"计划经济也是人制定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偏偏有些错误又不是短时间能够看到的,我们又是大国,中央的政策,经过省市县三级传达,层层加码,再夹杂复杂的地方利益,执行起来各种问题一大堆,偏差非常大。

  既然注定有偏差,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管得那么严,我们的计发委更多的是制定宏观规划,具体执行交给地方和企业,国家再通过统计工具不断评估执行的情况。

  若是中途出现偏差了,国家可以让财政部门和银行等等下场,过热了,财政部门少拨款,银行少贷款;投资少了,财政部门多拨款,银行多贷款;还有这样那样的风险投资机构也是很好的补充。"

  说到这里,谷雨连连摇头,"我们搞这些也是没办法,计划经济太精妙,我们想学根本就学不来,中央和地方既没有制定精确计划的能力,也没有执行的能力,只能是规划一些大大框架,放手让下面执行。

  这二十年下来,虽然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少,但国家一直都在高速发展,看着似乎还行,那就继续下去,我着急退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只是现在行,不代表以后行,若是哪一天出现了问题,我改吧,不知道怎么改;不改吧,问题在那里,不会跑,那个时候进退两难,就尴尬喽!

  所以呀,乘着现在国家情况不错,大家都说我搞得好的时候退休,还能落个好名声;若是拖下去,出现困难了,就算我想退休,下面的同志也不敢接盘呀!"

  谷雨给自己的退休找了这么一个理由,日夫科夫瞠目结舌,他想了想,试探道,"谷雨同志,万一未来中国同志真出现了困难,他的能力、威望也不够,如何解决呢?"

  谷雨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问道,"我们既然搞新民主主义市场经济,与欧美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就不可避免受到欧美经济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不时会出现,几年一个小危机,十几二十年一个大危机,这些危机传导到中国,就有可能变成经济困难。

  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经济高速增长了这么长时间,很可能会出现一轮比较大的经济危机,这个经济危机传导到中国,到时候出现的经济困难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有些经济困难可以短时期内解决,但有些困难则需要时间,甚至是漫长的时间,但人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耐心的等待我们解决。

  西方国家隔一段时间换一个总统首相,旧的不行,对新上来的,群众多少有些期望,总要给一些时间,如此不断轮换,这就留下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我们虽然与西方的制度不同,但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对中国而言,适当的新老交替是很有必要的,我是开国领导人,我起头,以后就行形成惯性!

  再说了,我做了这么多年一把手,也确实累了,适当的休息休息也是应该的,但不管怎么休息,这个国家是我领导创造的,若是出现问题了,我也会尽力帮助下一代同志渡过难关!"

  谷雨说的这么清楚,日夫科夫当然听懂了,而且彻底听懂了,原来谷雨提前退休的根源在这里,他的考虑对不对,肯定很正确,只是很多时候,看到问题,不代表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这个人能有今天的大名绝非偶然,他实在太冷静了….

  就在此时,谷雨接着说道,"保加利亚只有几百万人,不过中国一个城市大小,经济计划自然比较制定,还背靠苏俄这座大山,就算遇到一些困难,船小好掉头,调整也快,不需要和我们一样战战兢兢。

  不过您也不能太自信,太盲目乐观,赫鲁晓夫就是前车之鉴,不管他有多少争议,我都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不错的人,他的错误说到底就是太急了,他做什么事情都太急了,若是他把很多两三年内要完成的目标,放到大十到十五年,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

  谷雨可以毫不在意的提到赫鲁晓夫,但日夫科夫不行,他只能默默点点头,没办法做出评价,不过他还是牢牢记住谷雨这番话,事实上,保加利亚虽然船小好调头,但各种问题从来都不少,他又何来的乐观..

  或许可以学一学谷雨?不过这个念头一起,就被他打回去了,他不是谷雨,谷雨哪怕退休了,也是中国的最高领袖,而且中国还有中顾委这样专门的机构,而他要是退休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他压根没办法退,要是苏俄能成立苏顾委就好了,苏俄同志也是的,为什么不学一学中国的好制度呢?

  为了照顾巴西国内的直播,这一天巴西队和保加利亚队的比赛被放在晚上举行,这是一场实力异常悬殊的比赛,但出现在赛场上的巴西队表现却不怎么样,相互之间缺少配合,甚至出现好些次传接球失误,这让在场的中国和外国球迷都大跌眼镜,巴西队这是怎么了?你们是技术和配合最好的球队呀!

  但即便如此,贝利和加林查还是凭借着个人能力,打入了两颗金子一般的任意球,顺利击败了保加利亚,但巴西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贝利竟然被保加利亚后卫铲伤,虽然保加利亚后卫拿到了世界杯一张红牌被罚下,但贝利这个当今世界第一球星受伤还是让谷雨十分不满。

  当天晚间,谷雨来到巴西队驻地,看望了受伤的贝利,慰问了一番,次日一早,谷雨与赶来的国际足联主席斯坦利.劳斯见面,他直言自己的不满,足球这项运动有身体接触是正常的,但也应该保护球员,尤其是明星球员,必须要禁止背后铲球,要不然一个又一个大牌球星受伤,谁来看足球?这一次世界杯是第一次在欧洲和拉美之外的地方举行,中国为了这一届世界杯投入巨大,目前各个赛场爆满,赛场外还有无数球迷盘桓想搞到球票。

  为了让球迷能够看到比赛,中国各个电视台每天直播、录播,很多城市的商场都摆放了电视机,给群众播放,足球在中国的热度疯狂高涨。

  更让国际足联欣喜的是,中国把世界杯球场变成了一个宣传大舞台,想尽一切办法宣传国内企业,不仅球场周边都是广告牌,这些收入都会给国际足联分红。

  虽然这一届世界杯中国肯定亏钱,但国际足联却赚得非常多,斯坦利.劳斯非常高兴,自然对谷雨的抱怨感同身受,贝利这样的大牌球星是吸金器,把贝利伤了,自然不利于吸金,所以他告诉谷雨,废除背后铲球属于重大调整,需要讨论,但国际足联一定会严打球场暴力云云。

  有些东西心照不宣,此时的欧洲球队大多人高马大,而中国队前场球员很多都是广东球员,个子矮小,但脚法细腻,走的是小快灵路线,与巴西比较类似。

  虽然中国队的脚法不如巴西,但中国队的战术纪律要强过巴西,所以谷雨抱怨,实际上也是担心,若是他国对中国核心球员来这么一手,那就玩球了,既然是主场,中国肯定是想拿世界杯的……

  在这一次会面之后,本次世界杯的执法变得更加严厉,而此时戴高乐派来的法国代表也如期来到中国,中国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法国代表。

  对戴高乐提出的种种合作议案,谷雨更在意高铁、核能和电力等等领域的合作,而戴高乐则比较在意宇航领域的合作,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继续加强合作虽然戴高乐在政治舞台上风光无限,不过法国足球队在本届世界杯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第一轮输给了苏俄队,第二轮又输给了主场作战的中国队,提前打道回府。

  不过第二轮的焦点不是法国队提前回家,而是两届冠军巴西队输球了,世界杯执法更严格,应该对巴西是利好,但在第二轮比赛中,没有了贝利的巴西队竟然,竟然输给了匈牙利,而且一口气就输了两个净胜球。

  巴西的麻烦立刻大了起来,此时在 A 组,中国队和苏俄队各取得了两场胜利,已经携手出现,而在巴西所在的 B 组,葡萄牙队也取得了两连胜,积四分,拥有5个净胜球,而巴西和匈牙利各积两分,但一个净胜球都没有。

  到了第三轮,匈牙利队的对手是小组最弱的保加利亚队,两队又都是东欧国家球队,而且还是最后一场比赛,此时第三轮比赛还分上下午,已经不可能出现的保加利亚肯定要给匈牙利放水,匈牙利拿到六分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也就意味着巴西队不仅要赢葡萄牙,还要至少大胜三个球以上,才有可能对葡萄牙拥有净胜球优势,淘汰葡萄牙,从小组出现,考虑到巴西和葡萄牙现在的状态,这个难度自然非常大。

  所以来华访问的巴西军政府代表简直是怒气冲天,巴西队太丢人了,以至于第二天与谷雨会谈时,脸色都不太好看,谷雨则宽慰道,"各国足球交流越来越多,各队差距也越来越小,巴西这一次备战似乎不太顺利,进入状态慢,不算奇怪!"

  这位军政府代表还是有些郁闷,"我们看到中国让军人管理足协,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个结果!"

  "不一样的,黄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足球教练,他是一名专业人士!"

  巴西代表虽然不太相信,还没有继续,巴西人怎么想谷雨不管,谷雨真正在意的是巴西的铁矿石出口,而这个时候的巴西军政府虽然大搞国有化,也非常希望通过铁矿石出口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相比于民选政府,军政府的效率明显高了不少。

  巴西代表过来前,双方就有接触,这一次,双方很顺利得达成了协议,按照中澳的模版,签署了铁矿供应协议,中国则答应提供更多的贷款,巴西铁矿的建设,而铁矿一旦投产,相关投入肯定要扣除。

  这是一个对中巴两国都非常有利的合作,长期供应协议可以保证中国铁矿石的稳定供应,而对巴西而言,就是这几年高涨的 GDP 和未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除了铁矿以外,中国和巴西也就中巴各项技术交流和工业、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达成了一致,虽然巴西军政府靠拢美国,但与中国发展经贸往来,也符合巴西的利益。

  谷雨对巴西相当大方,在政治上,谷雨支持巴西的政治主张,认为安理会确实要改革,巴西可以成为拉美的代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而在经济上,除了太过敏感的核武器以外,其他各行各业,巴西只要想,中国都愿意与巴西合作,中资企业也愿意去巴西设厂,反正谷雨无所谓,有美国盯着,巴西翻不了天....

  在与巴西代表交谈后,谷雨终于迎来了苏俄代表,也是他的老朋友勋宗,日夫科夫打探一番后,苏俄意识到几年之后,很可能老朋友谷雨就要退出政治舞台,临时调整,决定让勋宗来中国,顺便接触一下中国高层,这也是最适合勋宗做的事情。

  谷雨和勋宗一起坐在贵宾席上,等待着中苏两队的出现,相比于巴西第三轮与葡萄牙决战的悲壮,中国和苏俄这一场比赛则要轻松许多。

  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巴西队极有可能小组都没办法出现,这恰恰验证了谷雨当初的那番话,所以中国队上下士气高涨,此前大家伙担心打不过苏俄,跑到小组第二,然后遇到巴西被淘汰,完不成进入四强的任务。

  但现在的局面却完全不同,巴西队就算出线,以巴西目前松散的状态不可能迅速调整,中国队完全有可能痛打落水狗,而对黑马葡萄牙队,风格类似且防守更好的中国队同样不畏惧,所以中国队上下气势如虹,备战第三场,准备与老毛子好好打一打,哪怕赢下苏俄,与巴西大战,中国也毫不畏惧。虽说老毛子人高马大,又有世界级的守门员,不过走小快灵路线的中国队并不怎么怕苏俄队,人高马大自然就不够灵活,很容易被打身后,偏偏中国队前场球员各个都如同泥鳅一般灵活,对苏俄国家队的克制不少,此前多次接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队又是在主场,可以得到几万名球迷的助威,再加上第二轮开始后,裁判严格了许多,这对苏俄同样限制不少,这一切都对中国队非常有利。

  这个时代,由于踢球的人特别多,中国国家队有着足够多的优秀球员,加之长期磨合,早就找到了最合适的轮换阵容,所以对第三场阵容,中国队做了一部分调整,等待与苏俄好好较量一番,死磕不必要,但这是主场,也不能太难看了。

  相反,此时已经取得出现资格的苏俄国家队则有些犹豫,作为上一届欧洲杯亚军,此时的苏俄队属于欧洲最顶尖强队,看到巴西队现在的状态,自然想着成为小组第一,痛打落水狗,不过成为小组第二,与葡萄牙对阵一番,苏俄队也无所谓。

  这种局面下,全力以赴和中国队死磕已经没什么意义,所以出现在赛场上的苏俄队和中国队比较类似,轮换了部分球员,三个换人名额都用满,铲球什么的也比较积累,尽量不得黄牌。

  两队在谷雨和勋宗眼皮子底下,打出十分精彩的表演,两队各进了两个球,中国队凭借多一个净胜球的优势作为小组第一出线。

  所以比赛结束后,谷雨笑着对勋宗说道,"非常精彩的比赛,喝一杯红酒庆祝一下?""当然,我非常乐意!"勋宗笑着说道,"谷,我发现你现在好像轻松了很多,以前你不愿意喝酒的,今天可以多喝一些?"

  "当然轻松,我已经是准退休状态了!"谷雨微笑着举起酒杯,与勋宗碰在一起,"不过我们最多只能喝三杯,我想活到九十岁,喝酒一定要节制,这是医生说的!"

  "不要听医生的,他们总是说一些愚蠢的话,若是什么都要限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而此时此刻,在克里姆林宫,苏共中央第一枢机科兹洛夫正在对着农业部门发火,自从1964年以来,苏俄粮食连续两年进口粮食◇而1966年的种种迹象表明又需要进口,这让科兹洛夫忍无可忍,这是什么鬼,怎么我上台干了三年,年年都要拿黄金进口……

  科兹洛夫越说越上火,越说火越大,脸色涨得通红,骂了一顿农业部的同志后,他觉得头有些疼,就告诉身边的秘书自己要休息一下,半个小时后叫他。

  但半个小时后,等到秘书进入到他的办公室,发现科兹洛夫半个身子倚靠在桌子边,斜斜的歪在地上,双眼紧闭,秘书立刻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