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46章 礼物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232 2025-05-12 15:06

  中央局常委们再一次来到谷雨的家中,谷雨正在和丁承德交谈,谷雨敢想让她离开,顾金声同志说今天的汇报涉及到丁承德同志熟悉的工作,她留在这里作为顾问更好一些。

  谷雨看了一眼丁承德,笑着说道,“承德都可以做顾问了吗?”

  “丁承德同志在科技问题,尤其是电子工业等问题上,拥有很多真知灼见,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太夸张了,我都觉得脸红!”

  虽然谷雨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比较满意,他知道自家闺女还是比较努力的,顾金声评价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中央局常委们汇报了中苏两国这一次初步接触的相关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谷雨默默听着,然后说道,“政治、军事和外交问题,我现在不关心,你们斟酌着办,反正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我只关注经济科技合作,苏俄这一次主动退让,表现得不错,我们这一次展现了这么多东西,就是给大礼,为得就是让他们尝到甜头,好做出我们所希望的积极改变!

  苏东阵营现在最大的弱点就在经济,苏俄投资中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从中国获得足够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满足人民的需求,对苏东集团有战略意义,可以帮他们续命,这一点必须让苏俄清楚,苏俄越明白越好,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要尽量劝说苏俄放弃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产品,不再妄图面面俱到,苏俄现在还有些犹犹豫豫,但等到他们尝到甜头了,就会不断推动,这是本能。

  也要让苏俄从我们的发展中获得好处,中苏友谊大坝每年的分红,苏俄拿在手里,他们会算账,我们要大胆的提,成不成是一回说,说一说是另外一回事!

  三角贸易必须搞起来,苏俄现在这种搞法注定不能长久,一旦经济上遇到一些挑战,对外的援助减少,苏俄扶持或者影响的政权都会受到影响。

  但不管怎么影响,那些被开发的矿产品总要对外出售,我们作为主要收购方的地位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未来除印度、利比亚以外,其他国家未来必然会逐渐纳入到中国经济圈中。

  科技合作也要大胆,苏俄半导体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我们哪怕是转让最新的技术也不需要担心,我们要尽可能乘机补上技术上的一些不足!

  我们在导航卫星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也可以拿来与苏俄做交易,不要舍不得,我们提前搞,出了成果就要交易,换成好东西,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嘛!

  核潜艇这一块太过敏感,苏俄不可能给很多,就算给了我们,我们也弥补不了与美苏之间巨大的数量差距,而且所得技术也不会迅速转化为民用,我们就盯着航空,尤其是发动机领域的不足,这一块的敏感度没那么高!

  只要我们的国产大飞机迅速突破,光光国内的民用需求,就可以带来不小的盈利,到时候可以加速航空工业的更新迭代,这一块需要的投资太大,我们的缺口不少,盯着苏俄交换技术是最换算的……”

  谷雨做出了决断,中央局的常委们虽然也支持,但心里还是有些虚,因为这一波谷雨的决心非常大,拿出来的都是这些年中国电子行业的核心技术。

  虽然大家也认可谷雨的判断,苏俄就算引进了,更新迭代也比较缓慢,很快又会被中国超过,但这都是花费巨大搞出来的东西,就这么转让了,心疼倒是次要的,关键是引发的连锁反应很难评估。

  苏俄在这一块本来不怎么样,现在补上了电子领域不小的缺陷,以老毛子的德行,过几年变卦非常正常,尤其是现在,苏俄还是集体领导,谁也不知道未来谁说得算,到时候更加麻烦!

  不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做出现在这样,已经是极致了,要没有谷雨同志敏锐的超前的眼光,中国绝不至于有现在的进展。

   这些年谷雨和苏俄交换技术的路数,大家伙也都看明白了,在一些关键性的前沿科技上加大投入,取得成果后,再与苏俄进行技术交流,用新技术换取那种需要不少投资,民用前途比较大的技术或者是战略设备。

   五十年代和苏俄交流坦克技术,现在又和苏俄交流电子技术,两次交流涉及到的都是大型飞机,可见谷雨对发展大飞机的执着。

   这也可以理解,中国国土面积太过辽阔,发展国产大飞机有迫切的需求,这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只有用大飞机联络各个海外省和边疆省份,才能保证人员大规模流动,不至于出现大乱子。

   虽然中国也从欧美不断进口飞机,但别人的东西总不如自己有,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让给老外,万一未来对方搞什么事情,自己有国产大飞机,可以大规模生产,也安全许多,这是经历过革命的中国领导人刻到骨髓深处的理念……

  领导干部们陆续表态支持,就在此时,孙运璇说道,“昨天我接待了一个美国企业家代表团,美国人对中苏最近的接近有些敏感,有人甚至威胁这会影响到中国入关的进程,虽然美国人的说话荒诞不经,但我们也要注意美国人的反应!”

  谷雨笑着问道,“哪家美国企业,这么霸道?”

  “摩根斯坦利的董事长麦克,我们想让一些企业去美国上市,解决一些融资……”

  “怪不得敢这么说话,哪怕现在不如本世纪上半叶,大摩对美国的影响也是不得了!”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太纵容了!”顾金声同志皱着眉头说,“运璇同志,我们鼓励招商引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无原则的妥协,你完全应该当场打回去嘛!

  谷枢机早就说过,我们要站着入关,不能跪着入关,我们入关对中美两国是双赢,不是美国单方面让利,美国以入关为筹码,让我们做出重大原则性的让步是不现实的,谈可以谈,但不能轻易让步,就算我们经济上遇到一些挑战也要忍住!”

  孙运璇一愣,他没想到顾金声同志竟然当面这么说,他忍不住辩论道,“金声同志,你误会了,我从来没有违反中央意图,扩大对美的让步,但商务工作有其特殊性……”

  等到孙运璇说完,他的副手马冀却说道,“入关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入关确实可以推动沿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我们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资源不断往东部和外向型经济集中,我们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的发展反倒有可能停滞,庞大经济腹地的内贸市场也很难做大。

  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我们目前的外贸以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出口为主,出口产品也偏中低端,国有骨干企业的出口量并不大,中高端产品的出口量也是有限的。

  若是太早入关,大批资金流向中低端产业,相关企业也会不断进口国外生产线,会不会影响到国有骨干企业和国有中高端产品的发展,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入关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外国成熟的餐饮、零售、消费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等会大举来到中国,这些企业凭借着资本优势到处收购,对国内相关行业的冲击会非常大,而这些行业看起来技术含量不够,但却关系到民生,这同样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马冀侃侃而谈,连续提到了入关的几个大问题,他最后说道,“同志们,我们建国时间不长,有太多太多同志对民国时期的悲惨遭遇还记忆犹新,也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此时我们党的威望处在很高的位置,就算经济发展的慢一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还是稳扎稳打点好!”

  马冀说完,孙运璇同志不再说话,而是看着谷雨,他明白了,顾金声同志直接批评,马冀长篇累牍的这番话说到底是对他目前的种种做法有意见,他们摆上了台面,请谷雨同志仲裁的!

  不过马冀相信谷雨同志不会支持他,他这番话不仅仅是表明对顾金声的支持,对孙运璇态度的不以为然,更多的还是担心未来,马冀提到的几点,也是中央高层目前相当头疼,且争议非常大的。

  在马冀看来,中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到上限,虽然有不少就业压力,但凭借着国家强有力的控制,通过对海外省的开发,已经消化了不少就业,此时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而太早入关,又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有些直接到政权的性质,马冀这样大革命时期就出来闹革命的人自然不太乐意。

  而孙运璇就不同了,他参加革命时,革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对很多核心问题感受不深,而且他长期在东部地区工作,与东部的干部关系更加密切,而总理负责经济,只有经济高速增长了,总理才有话语权,所以孙运璇在入关问题上一直比较积极。

  自担任总理以来,孙运璇就连续接见外宾,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他不仅这样说,也迅速做了一些工作。

  他注意到一家美国企业反应中国某些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厉害时,他重启了当年谷雨的做法,派人与多家外资组织和相关企业沟通,然后派出了国务院督察组进行调查,这引起了一些地方的不满。

  他也开始按照美方的要求,决定加快《专利法》的修订,在建国初期,中国并无《专利法》,只有一个条例,一直到五十年代才出台了第一版《专利法》。

  第一部中外《专利法》差距比较明显,对专利维权制定了不少苛刻条款,这主要是因为建国初期中国处在追赶阶段,谷雨不可能太过保护外国专利,而且很多东西都不允许申请专利。

  围绕着《专利法》问题,中美多年撕逼,中国虽然答应做修订,但动作缓慢,所以孙运璇加快《专利法》的修订,也被认为是中国加快入关的积极信号之一。

  孙运璇这一连串做法也让他获得了不少的认可,虽然这些做法大多是中央事先的部署,为下半年他去美国访问铺垫,但孙运璇做得似乎太到位了,而外界的反应也有些出乎意料,这也引起了一些反对意见。

  马冀虽然长期在上海任职,不过他做过很长时期的大型企业工委枢机,他很早就发现中国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入关并没有那么热衷。

  既然是国家骨干,核心还是在国内,他们往外发展,也更多的是秉承国家意志,到国外修桥铺路,或者采购矿山农场,对欧美的外贸收入虽然也有,但总金额很有限,而且也很难迅速扩张,欧美防范的很厉害。

  这些企业处于中上游,主要为下游企业提供关键原材料和各种设备,若是中国入世,如钢铁这一类国有骨干企业确实会迎来发展的良机,但高端制造业比如电力设备、重型机械等等企业必然会遇到不少冲击。

  这些企业时不时找到马冀说话,说起他们的担忧,国家强调竞争,我们理解,本州日本设在九州日本的企业不断在国内出售本州日本的产品,我们也没说什么。

  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欧美企业蜂拥而至,我们这些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危机,我们都是国之重器,国家怎么也有一些特别的保护吧,不求中科计算和国内汽车企业的待遇,最起码外国也必须在技术转让上做一些妥协,要不然中国为什么白白放开市场……

  这些国有骨干企业的态度也表明了谷雨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双标立场,这二十多年来,谷雨同志确实非常强调对外开放,时不时说几句,但他并不是一味开放。

  谷雨同志对电子行业一直非常在意,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干预手段,而为了抵抗外来商品的侵袭,不仅仅制定了很高的关税,还有各种非贸易壁垒的保护。

  这些年各大钢铁厂陆续引入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一些钢厂财大气粗,想购买美国企业的产品,觉得更高大上,但刚一露出风声,中科计算就会上门进行游说,山西一家钢厂头铁不愿意买账,然后中央监委直接派工作组下来……

   不仅仅电子产业如此,轿车产业也如此,党政机关,还有各类企事业单位有不少人热衷外国的大轿车,中央虽然不说,但只要被发现购买外国大轿车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调查组下来,时间一长,中国的党政机关、公私企业也都明白了事理,再也不敢乱买车。

  这些年,富裕起来的人不少,但不管是多么富裕的人,一旦购买了外国高档轿车,总会被监委盯上,有不少人为此倒霉,虽然中央监委从来没有为此下文,但马冀听说过谷雨同志的交代,不允许购买国外的高端车,谁违反就好好查一查……

  表面理由是反对奢侈浪费,但有懂行的同志就告诉马冀,谷雨同志此法是通过限制高端轿车,让国人相信国产轿车的质量,要不然为什么有钱有势的人都坐国产车,这自然会推动国产轿车工业的发展。

  而随着华德56等国产飞机的日益成熟,谷雨同志又操心上了这款并不算很先进的飞机,相比于前两块,这一次谷雨同志做得更加赤裸裸。

  各大航空公司根据各自的状况,确定直接订单和未来的意向订单,由国开行购买飞机,租借给各大航空公司。

  若是华德56可做到的,却选择外国飞机,需要说明必不缺少的理由,一不能由国有或者国有参股银行购买,二是整个周期必须赚到钱……

  虽然谷雨同志只在意这三块,对其他行业的进口,对一些外企如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攻城拔寨也不在意,但他的态度很明显,哪怕入关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不是无限的。

  既然谷雨同志为保护民族骨干企业费尽了心思,他马冀总要为国有骨干企业做一些事情,这才有今天这么一番讲话。

  而今天这一番讲话的背后,还有其他两个原因,在中央正在部署的大整顿中,马冀承担了不少责任,背锅什么的他也能接受,但他需要为党和人民多工作几年,他做到七十岁完全是有可能的嘛!

  谷雨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马冀的小心思,不过听着听着慢慢明白过来,在联想到顾金声同志刚才的说辞,很明显,虽然合作时间不是很长,但常委会内部远不如外界想象得那么和谐。

  谷雨并没有在意,压根就没指望第二代领导班子内部会很和谐,他心里很清楚集体领导是怎么回事,现在外有一大堆老同志的干预,内有同年龄段同志的激烈竞争,他们也不可能和谐相处,谷雨也不希望他们和谐相处,若是他们和谐相处,谷雨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

  所以谷雨最后只是就事论事,要求他们对外按照各自的角色干各自的活,有争论,甚至存在一些公开争论,都不要紧,团结应该是内容的团结,而不是形式的团结。

  遇到争论时,召开相应的会议,大家先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入关确实必须入关,这不容置疑,但我们绝不能着急!

  现在应该着急的是美国人,他们处在经济危机中,他们想过关,需要中国市场,是他们有求于我们嘛,没理由,美国人对苏欧都客客气气的,对我们却这个要求,那个要求!

  几位领导干部离开后,一直没怎么发言的丁承德却说话了,“这就是常委会?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你想象得是什么模样?”

  “我也说不好,但我怎么觉得没有那么一点神圣感,反倒是、更像几个人吵架,找您来仲裁,而您并没有给出仲裁,反而捣起了糨糊……”

  “一言中的,就是这么回事!”

  “但其他同志没有表态!”

  “有时候没有表态就是态度,在入关问题上,孙运璇同志有些孤立了!”

  “他们都有结论了,还要您来做决定,这就是传说中的最后决定权?”

  “我声明,我从来没有使用过所谓的最后决定权!”

  “但大家都知道存在!”

  谷雨笑着点点头,丁承德不放心的问道,“若是您不在怎么办?”

  “会在不断的博弈中,出现新的仲裁者,你看看钢铁死后的苏俄政权就知道,一直不稳固,根源就在于没有诞生真正有说服力的仲裁者!”

  “顾金声同志都已经是第二代领导核心了,他也不行吗?”

  “第一代领导核心还活蹦乱跳着,第二代自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那您为什么退休?”

  “我退下来了,斗争就在水面以下,我若是不退,斗争就会在水面之上,我宁愿幕后发挥作用,也不愿意变成直接的内斗!”

  丁承德点点头,然后转移话题说道,“现在看来反对入关的声音很大!”

  “你的态度呢?”

  “我和您一样,若是让步太多,那就算了,我们又不是过不下去!”

  “大家都这样想,所以想尽快入关的孙运璇就被攻击了,他扮演的角色天然不受欢喜!”

  “不过他是一心做事的人,也不能太委屈了!”

  “用他就是因为他会忍辱负重,几个总理候选人,雷民仁、马冀都挺有想法,李准脾气急,性子傲,都不好……”

  “合着是因为他好欺负,怪不得明明他资历比李副总理还要差,他却成为总理,我还以为是李总理的力推!”

  “也不能这么说!”

  “爸爸,您这么捣糨糊也解决不了问题……”

  “他们争论的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虽然我相信中国企业入关后的竞争力,大家也相信,但欧美企业的实力摆在那里,谁不害怕?而且我们的国有骨干企业行不行呢?谁也不知道,光民营企业用,骨干央企不行,问题更糟糕!

  我们一些关键行业,比如半导体这一块现在发展的很不错,但和我们采取的保护有很大的关系,若是太早入关,很容易被冲垮!

  这不是说我们的人不行,而是我们现在的市场规模不够,资本不够,贸然放开肯定不行,必须有相当长时间的保护,我宁愿放开汽车,都不会放开电子就是这个原因!”

  “但也不能敝帚自珍,这一块的新思路新工艺太多,我们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甩开!”

  “所以开放到哪一步,哪些可以牺牲,哪些不能牺牲,这个板可不那么好拍,满一点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不着急!”

  “这样搞,孙总理下半年去美国访问,可就没什么见面礼了!”

  “见面礼肯定有,但美国人胃口太大了,想让他们彻底满意是不可能的,慢慢来吧,有些事急不得!”

  这一次在谷雨家中的交谈结束后,中苏迅速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科技领域的谈判首先达成协议的就是雷达和发动机。

  苏俄迫切需要中国的新式雷达,而中国则一口咬定这款雷达最起码要换来一款高水平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中国向苏俄展示这款雷达去杂波效果后,苏俄虽然不断挑刺,说你们吹牛什么的,但却一直和中国蘑菇,显然就算中国的雷达有缺陷,苏俄也非常需要……

  中苏在经济谈判上,首先就前一段时间搁置的几个项目恢复合作达成协议,然后达成了修建北京到伊尔库茨克输气管路的框架协议。

  苏俄已经确定要修到达伊尔库茨克的输气管路,再拉到中国,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个项目投资不少,中国又不愿意在天然气价格上做出大规模让步,老毛子还是犹豫的很,双方还要谈判很长时间。

  三角贸易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苏俄承诺1971年会从印度转运300万吨铁矿石,以后每年会不断增加,这大概是七千万美元的交易额。

  虽然美元开始贬值,但苏俄一口气从印度搞这么多铁矿石,多少有些出乎中方的意料,印度现在每年的粗钢产量只有四百万吨的模样,虽然铁矿石对外出口,但印度的铁矿石是重要外汇来源,一口气给苏俄三百万吨铁矿石,只能说明印度所求不小……

  苏俄在古巴问题上也铁了心要把中国拉下水,除了答应对华大规模出口矿产品之后,还要求中国进口古巴的蔗糖、烟草等农产品,中国只答应进口棉花,其他就算了,我们都有。

  苏俄强调这是对被美帝国主义欺负的国家的支持,与中国扩大从智利的铜矿石进口一样,中国则表示这不是中国的义务,中国只是与智利是正常的贸易往来……

  在谈判时,中方还试探性的提出希望中苏两国合作修建三峡大坝或者修建京广高速,这些都是投资巨大,但肯定能够赚钱的超大型项目,希望苏俄入股,参股,未来可以长期从中获利。

  苏俄早就了解相关的规划,也知道其庞大的投资额,不过负责谈判的苏俄代表团长虽然咂舌其庞大的规模,但没有第一时间回绝……

  超大型项目的启动,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注意力,当中国一个大项目接着一个大项目,很难想象中国会去搞军备竞赛,这自然会让苏俄省不少心。

  虽然这也意味着中国会加速发展,但就算苏俄不理睬,中国还是会迅速发展,还不如从中获得一些利益,这是苏俄高层早就想好的,所以他们一边咂舌,一边却不回绝,留下谈判的余地。

  冷战时期,苏俄对西方的间谍活动卓有成效的同时,美国对苏俄的间谍活动同样卓有成效,而且苏俄这一次也有意让美国人知道中苏又一次走近,所以没过多久,美国人就获悉了一堆中苏谈判的细节。

  尼克松总统相当纳闷,几个月前中苏两国还互相指责,又在印度公开较量,现在两家又突然进行更高级别的合作谈判,苏俄计划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卖给中国,还打算帮助中国修三峡,这速度也太快了!

  “这些CP党人太奇怪了!”

  “总统先生,这并不算奇怪,中苏两国虽然有矛盾,但同样有很多合作的地方,而且两国都对合众国非常担心,两国虽然争吵不断,但不可能真正撕破脸,一旦有一方妥协,谈判速度会变得很快!”

  “这对合众国很不利,必须加大分化的力度!”

  “这一次是苏俄主动对华做出妥协,若想加大分化的力度,就必须给予苏俄更多的让步,坚定苏俄与美国缓和关系的决心!”

  “为什么不是中国?”

  “中国在外交上相对更注重长远,中国的政策连贯性更强,我们很难动摇中国的决心,但苏俄就不一样了,过去半年多的种种表明,苏俄的政策连贯性并不好!”

  “你觉得哪些可以让步?”

  “阿富汗……”

  “亨利,别的问题可以谈,阿富汗问题不能谈,我不能成为第一个公开撤军的美国总统,这会让美国人民沮丧!”

   尼克松作为老牌反CP政客真正头疼的也不是中苏的再次靠近,反正他也没指望中苏两国彻底撕破脸,但随着中苏靠拢,中国入关谈判不可避免的僵持了,此时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明年的总统大选怎么办?

  虽然通过秘密外交,美苏关系确实缓和了不少,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也友好了不少,但由于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的叠加,美国经济相当糟糕,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不了,明年的总统选举必然饱受攻击。

  按照尼克松原来的设想是中苏两国互相攻击,然后分别向美国妥协,美国可以与苏俄签署限制核武器的相关条约,同时促使中国在入关问题上进一步妥协,拿着这一连串胜利果实一举连任总统。

  但中国却不愿意再妥协了,现在又接过了苏俄的橄榄枝,就轮到美国麻烦了,此时按照常理来说,尼克松应该拉拢中国,在入关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也会让东部财团满意,对他未来的选举非常有利。

  不过尼克松却不太乐意,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他隐隐察觉到中国未来很可能比苏俄还要难缠,中国若是没有足够的让步,放中国入关反而对美国不利。

  但对苏缓和,战略核武器比较好办,美苏都不想被对方无数核导弹顶着,但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卡阿富汗,阿富汗对美国实际上并不重要,但对苏俄非常重要,苏俄不希望中亚地区乱糟糟的。

  这两年美苏多次秘密谈判,苏俄都强烈要求美国撤军,他们也承诺不干预阿富汗内政,可以搞一个联合政府,只要美国撤军,苏俄并不反对出现一个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政府,可以说苏俄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

  不过尼克松是西部财团推出来的政客,他不可能违拗西部财团的意志,现在就从阿富汗撤军,这不仅会让西部财团不满,也会让美军不满。

  自二战以来,美国在军事上并没有遭遇大的挫折,美国出兵南斯拉夫保住了南斯拉夫王国,堵住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中海入海口。

  在东南亚,中美连续较量,美国处在攻势,中国陆续放弃了爪哇,也在马来半岛组建联合政府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妥协,美国同样是获得的。

  此时此刻,哪怕尼克松内心认为退出阿富汗更划算,他也不可能退出阿富汗,而不从阿富汗退出,美苏之间就很难实现真正的缓和,这就避免不了苏俄稍微遇到一些反抗后,就对华妥协……

  思前想后,尼克松又回到了中国,“下半年中国新总理要访问合众国,我听说他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总理,他应该会带来一些不错的礼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