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72章 快和慢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232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5843 吐槽:129 更新日期:2022-09-07 22:38:29

  北戴河,谷雨和周恩来两人刚刚游泳回来,坐在躺椅上聊着天,“印度人服软了,打不起来喽,你可以放心了!”

  周恩来同志总觉得谷雨的话听起来怪怪的,他知道谷雨做好了动手的准备,结果却打不过来,心里不舒服,不过周恩来同志却心满意足。

  这一次印度土邦危机,中国通过变卖军火和考古等等行动,赚了不少钱,远远覆盖了各项花销,顺便还又开拓了一个土邦市场,得远远大于失。

  按照廖德华同志的说法,光光这些黄金,就可以作为资本金,发行二十亿胜利币,这么大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他就不明白了,谷雨怎么就那么喜欢动武?真打起来,拖上个一年半载的,得付出多少代价呀?

  想了想,周恩来同志委婉地说道,“谷书记,咱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亟待休养生息,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打的好,印度离我们太远了,去年咱们的花费可不小呀!”

  “我这个人是喜欢算账,但不是守财奴,该花钱的时候非常大方,要不然你们专委能有那么多经费吗?”

  谷雨笑着解释起来,“老吴,你猜错了我的心思,现在我的心情很好,非常好,事实上,这一次我一点都不想打,是被印度人逼得没办法!”

  周恩来同志愕然,他怎么也想不到谷雨是这样的说法,谷雨见状,笑着摇摇头,“老吴,这个世界上出色的政治家很多,尼赫鲁这个英国人培养出来的政治精英,内政如何姑且不论,但国际眼光绝对是一流的。

  印度选择在柏林危机期间破局,对土邦对手,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你看看英美一开始的反应就知道了!”

  “但美国人还是干预了!”

  “那也是我们果断下场之后的事情,尼赫鲁这一次犯得最大的错误是犹豫,如果我是印度总理,我会同时对几个土邦动手,争取一周之内解决问题,我们和美国想干预都干预不了,毕竟我们离得远!

  当然了,这也怪不得尼赫鲁,印度建国属于和平建国,没有经历过血腥的厮杀,内部各种势力也没有清楚,尼赫鲁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也不奇怪!”

  周恩来同志听出来了,谷雨在和他复盘,同时也在传授他的外交理念,只听谷雨接着说道,“去年和今年发生的一切,只要印度这个国家存在,就会一直记恨,以后呀,我们的企业想开拓印度市场,肯定会比较困难!”

  周恩来同志微微叹了一口气,谷雨见状,摇摇头说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做成一件事,总要付出代价的。

  只要得大于失,就要努力去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是大忌,你性格中也有这方面的缺陷,你也要记住,这样的错误尽量少犯!”

  周恩来同志郑重地点点头,谷雨接着说道,“印度是个大国,人民很勤劳,未来崛起的可能性很大,而崛起的印度必然会谋求控制印度洋,所以我们一定要分裂印度,要不然我们在非洲和中东的开拓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长久!

  而要动手,肯定要在印度立国初期,这个印度最虚弱的时候动手,长痛不如短痛,现在比未来打要划算,我也不瞒你,对印度的战争我计划很多年了……

  但我也同样清楚,拜英国两百年殖民统治所赐,印度民族已经逐渐成型,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印度人民,必然会促成一个更加革命的政权产生。

  一旦印度人民的潜力得到了释放,我们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去年印缅战争,我们没有公开上阵,也没有深入到印度本土,而是止步于孟加拉地区,就是为了避免太过刺激印度人。

  这些年形成的南亚政治格局,对我们太过有利,印度人自然不干,他们找机会动手,我也有预料,但南方几个土邦,我们根本够不着,所以一开始我也就嘴上说说,对南方那几个土邦,也做好了丢失的准备,但海德拉巴关系重大。

  若是被印度人实控了海德拉巴,孟加拉国被几面包围,极可能屈服于印度,那样的话,战线一下子就推到了阿萨姆,阿萨姆一带又是平原,时间一长,必然又会回到印缅老边界,如此一来,藏南肯定守不住……

  所以海德拉巴这个关键点必须守,不守不行,就算把印度人打醒了,也要做好打的准备,但现在形势变了嘛,美国人为了印度洋的军事基地,出现在特拉凡科尔,海德拉巴又保住了,我当然要借坡下驴,把舞台交给美国人,看着美国人表演!”

  说到这里,谷雨脸上多少有些庆幸,亦或说看热闹的表情,周恩来同志有些奇怪,他想了想说道,“美国人出现在印度洋上,我们通往昆仑、天方两省的通道会不会受影响……”

  “美国是世界霸主,控制世界主要水域是必然的,我们这个保护费左右都是要交,交给美国人,总比交给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印度人好,前者至少心甘情愿,后者算什么!”

  “这倒也是!”

  “现在印度国大党政府的权威大打折扣,尼赫鲁想稳固权柄,肯定不甘心,短时间内只能在克什米尔方向做文章,但克什米尔同样是巴基斯坦的命根子。

  巴基斯坦绝不会让步,就算印度人能取得一些成功,也不可能全取克什米尔,僵持是必然的,如此一来,等于四个方向都被限制住了,成了瓮中之鳖。

  印度人肯定不会乐意,未来他们肯定还要折腾破局,破局的题眼必然剩下两个印度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土邦,只不过到那个时候,主角就不是我们,而是美国人喽!”

  “未来印度若是再次对海德拉巴动手,我们不管吗?”

  “这一次土邦危机,是剩下两个土邦的立国之战,经此一事,两个土邦内部亲印统一的势力被重创,印度想重新吞下两个土邦,要难很多倍。

  接下来除非海德拉巴有亡国之危,除非印度发展核武器,我是不会出兵的,就算出兵,未来我的首选是派出空军,威胁印度的战略要地,陆军是能不派,就不派!”

  “我们的空军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吗?”

  “所以呀,你接下来的任务很重,原子弹爆炸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加快运-5B的国产化,而运-5B也只是第一步目标,关键还是下一代喷气式战略轰炸机。

  而要想解决轰炸机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功率喷气发动机,发动机好了,板砖都能飞上天,必须先解决发动机问题,这一块从明年开始,加大投入,必须把高温合金这个拦路虎解决掉!”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谷雨想了想说道,“为了加快速度,我决定和苏俄、英国交换我们刚刚研发成功的东风3A洲际导弹!”

  说起来很有意思,此时中国导弹的发展水平比苏俄还高,而且还高了一大截,根据种种情报显示,苏俄现在还在仿制V2导弹,虽然已经仿制成功,可十次发射,却只成功了一半,可见稳定性之糟糕。

  而中国这边,射程和V2相当的东风2早在战争期间就已经研发成功;而射程600公里的东风3此时已经相当成熟,几次发射都取得了成功,离装备部队已经不远。

  现在射程高达1200公里的东风3A也已经研发成功,航天科技现在已经在搞射程高达3000公里和5000公里,可以达到莫斯料的东风4和东风4A。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倒不是因为苏俄没有罗科,而是苏俄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火箭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保证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导弹的顺利,除了谷雨极端重视,早早就投入以外,也跟中国家底太穷,航天科技从一开始就从源头开始严抓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再加上有钱学森这样一位精通大项目管理的专家在,所以才走得又快又稳。

  事实上,不仅仅此时的苏俄并没有掌握规律,连美国第一代导弹的研发上都走了弯路,美国海陆空军各有各的项目,看起来项目多,但经费浪费相当严重,这一段时间甚至还不如苏俄的导弹发展得快。

  而英国就更惨了,正在搞全民福利的大英直接就没怎么发展火箭,他们的重点都放在了战略轰炸机上,似乎觉得战略轰炸机更实用。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中国的洲际导弹搞不好要走在苏俄前面,这不是谷雨所希望的,他必须让老毛子加快速度,让他们第一个发射卫星,中国好跟在后面闷声发大财……

  所以找一个理由,把中方在导弹领域的最新进步和苏俄交换他们在航空领域的进步,一来可以让罗科更加归心;二来可以让老毛子知道中国的实力,少搞一些幺蛾子;三来自然就是促进中国航空的发展。

  “射程1200公里的导弹也给?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

  “要给就给最好的,这两家的火箭技术越好,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必须给美国人找点事情做,绝不能让美国人盯着我们!”

  周恩来同志想了想,笑着说道,“跟1940年一样?”

  两人哈哈笑了起来,就这样,在1948年8月底,主管苏俄最尖端科研任务的贝利亚吃惊得听说中国人已经搞出了1200公里射程的火箭,苏俄的技术人员甚至被邀请到中国的导弹发射基地,现场观摩了一次发射,这已经是第三次成功发射了!

  中国人给苏俄看了他们的导弹发射后,毫不客气的提出了一连串交易要求,除了图4几项苏俄不愿意拿出来的关键技术以外,还包括苏俄在电子管、合成氨、硝酸合成氨等民用领域的关键技术……

  贝利亚听完之后,立刻拿着尺子在地图上量了起来,然后就开始了暴跳如雷,虽然离莫斯科还有些距离,但苏俄现在连300公里射程的火箭都没有完全搞定,这怎么行?这绝对不行!

  贝利亚立刻提上包,准备乘车,前往克里姆林宫,但就在他上车之前,一个秘书快步走了上前,凑在他的耳边嘀咕起来,贝利亚立刻转怒为喜,就在刚刚,贝利亚政治上最大的对头,苏俄中央局委员、书记处排名第二的高级书记日丹诺夫如预料的那样见了马克思。

  贝利亚欣喜若狂,以至于中国所取得的小小领先,也不放在心上,他缓了缓,还是钻上了小轿车,下令司机启动轿车,与此同时,贝利亚的脑海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日丹诺夫死了,他手下那两个资历浅薄,但权力很大的小鬼,绝不能留下,这两个小鬼,一个不断找内务部的麻烦,一个不断在预算上找麻烦,不愿意给高精尖的军事工业拨钱,这两个小鬼都不能留,但应该怎么除掉地们呢?

  作为钢铁同志的老部下,贝利亚很清楚钢铁同志的个性,既然日丹诺夫完蛋了,接下来钢铁同志肯定会安排一个人牵制他和马林科夫,那么这个新人是谁?

  一个又一个面孔在贝利亚眼前晃过,慢慢定格在一个憨厚的老农,如果是他,那倒不错,并没什么危害,应该怎么让钢铁同志主动选择他呢……

  但是出乎贝利亚意料的是,等到他来到克林姆林宫,进入到钢铁同志的办心室,只见端着烟斗默默地站在窗口,听到声音了,他这才缓缓回头,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同志,您觉得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同志怎么样?”

  贝利亚不明白钢铁同志的意思,只好含糊得说了两句赞扬的话,钢铁同志听完,慢慢裂开嘴,“自然您也支持,那么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同志肯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央局委员! ”

  贝利亚当时就懵逼了,日丹诺夫刚死,柯西金就成了中央局委员,这样一来,列宁格勒派还是保持了两名中央局委员,难不成钢铁同志真得准备让列宁格勒派接班吗?这怎么行,这绝对不行!

  不过贝利亚的愕然表情只是一瞬间就消除了,他立刻想到另外一个可能,钢铁同志应该想的是稳住列宁格勒派,为接下来的清洗做准备。

  原因很简单,日丹诺夫是负责党务的干部,如果钢铁同志真得打算让列宁格勒派接班,他应该提拔的是掌握党务,并监管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的库兹涅佐夫,而不是柯西金,因为中央局已经有了负责计委的沃兹涅先斯基。

  沃兹涅先斯基和柯西金同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又都负责经济,库兹涅先斯基早一步进入中央局,那么再提拔柯西金,岂不是制造列宁格勒派内部的矛盾吗?

  只有一种可能,钢铁同志已经不需要沃兹涅先斯基了,所以才提拔了柯西金,准备接替他的位置,原因可能是因为相比于倔强的沃兹涅先斯基,柯西金脾气更温和,是一个天然的副手。

  想到这里,贝利亚强行压抑住内心的喜悦,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开始汇报起中国提出的交易,钢铁同志听完一愣,“为什么中国同志会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

  “或许是因为中国起步更早,他们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了火箭相关研究,甚至于在战争后期的日本战役中使用了射程100公里的火箭武器!”

  贝利亚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是一个试探的好机会,“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并没有拨出足够的经费,钢铁同志,您知道的,沃兹涅先斯基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总是过分强调国家经济平衡发展。”

  钢铁同志默默点点头,缓缓说道,“中国同志最近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支援了我们,又拿出了这样的东西,那就满足他们的心愿吧!”

  钢铁同志说了这样一句话之后,并没有继续,而是转头再次看问莫斯科,“既然你觉得钱不够,那就增加投入吧!”

  “可是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同志……”

  不等贝利亚说完,钢铁同志有些厌烦的说道,“我们的小柯西金,拥有着计算器一般的脑袋,你有什么需要,问他要吧!”

  贝利亚答应了一声,内心狂喜,他自己大翻盘的时刻即将到来,而这一次他绝不会错过机会,一定要把可恶的列宁格勒派一网打尽!

  而与此同时,在北戴河,负责经济的廖德华同志找到了谷雨,就二五计划各项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认可谷雨要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民生,并增加棉花种植,同时继续加大合成氨和化学纤维投入,以尽快提升产量的想法,认为只有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才能考虑到接下来的大发展。

  廖德华同志接着话风一转,他认为过去的一五计划虽然成就辉煌,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基础,但同样积累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赤字非常严重,国家不得不加大发行国债,同时大举外债,这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平衡。

  他坚定的认为二五计划必须降低经济发展速度,限制投资规模,以解决掉一五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尽可能减少赤字,最好是实现财政稍有盈余,并争取在二五期间将外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谷雨听完,笑着说道,“老廖,你站在一大堆同志的对立面呀!”

  廖德华同志心中一喜,他自信的说道,“谷书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说过了,经济上国务院做主,这番话不是随便说说的,接下来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干吧,若是需要做一些调整,你提名,我让老刘调整!”

  谷雨如此信任,廖德华同志当然很感激,他深吸了一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廖德华同志离开后,谷雨端着茶杯缓缓喝了一口水,想起了历史上那一次失败的二五计划,虽然时代变了,但他胆子小,宁愿慢一点,也比跑得太快,扯了蛋要好得多!

  要想搞得快,党内一大堆同志都能做得到,不就是不断上项目,上大项目吗?但要想搞得慢,党内还真就只有廖德华同志一人,谷雨必须给他放权,让他大胆的干下去!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都要慢,有些东西就要快一些,柏林危机之后,冷战第一阶段就要缓一缓了,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即将到来,上一次中国错过了,这一次绝不能错过了,所以接下来的几年一定要把香港特区和加工贸易区做大做强!

  为了扩大外贸,尽可能增加外汇,中国货币也要想办法进行一次贬值,以积累海外贸易所必须的竞争优势,这会中国能拿出来的也只有这些东西了!

  而这样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在经济数据上低调一些,干嘛让老毛子那么紧张,得让苏俄同志大胆的冲在前面呀!

  日丹诺夫死了,不出意外,列宁格勒案件就要爆发,赫鲁晓夫就要开始他的飞黄腾达,又一个薅羊毛的机会即将到来。

  谷雨要求不高,航空领域的图95,想办法搞到手,如果他记得没错,这款飞机搞出来的时候,正好是秘密报告出台的1956年,赫鲁晓夫想求人帮忙,总得拿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