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49章变天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246 2025-05-12 15:05

  乔殿森老爷子坐着他那辆轿车,慢慢的开回了太原城家里,作为山西救国会副会长,乔殿森享受着相当高的政治待遇,按照共产党内的说法,他是副省级领导,乔殿森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文件,共产党一些经济类的会议也会邀请他参加。

  虽然乔殿森岁数大了一般都不出席,但山西省政府往往也会专门派人听取他的意见,比如共产党商业体系的完善,乔老爷子就提出意见,供销社不能什么都管。

  乔殿森举自己经商的往事为例,粮食生意就是时节生意,一般秋收的时候,粮食大批上市,这个时候价格最低;春黄不接时,价格最高,粮店赚得就是差价钱,灾年荒年囤积居奇,赚国难钱。

  所以农民很苦,秋收的时候,粮价最低,这个时候为了交税,不得不低价把粮食卖出去;到了青黄不接或是灾年,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典卖家业,甚至是卖儿卖女,官府和粮食商人的双重剥削是很大的原因。

  所以他非常支持国家直接征收粮食,这样农民的负担减少了一大截,他也支持国家控制基本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棉花、煤炭和盐这三白一黑,这些东西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由国家直接采购,直接销售,价格维持稳定,老百姓要少吃不少苦,他非常支持。

  他也支持那些奢侈品或者能够出口换钱的物资比如烟草、白酒、丝绸、猪鬃和桐油等收归国家管理,或者征收特别税。

  但他认为供销社不要什么都管,一来给商人们一条出路;二也不利于一些根据地鼓励的商品生产;三就是管多了也管不过来,收购和销售需要大量的人手,你有那么多人手去收购和销售吗?你有那么多精力去管这么多人吗?还不如收税来得划算!

  作为晋商,乔殿森提这个意见自然有私心,不过他这个讲话作为会议纪要的一部分报上去之后,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谷雨在他的发言时做了批示,认为老人说得很好。

  供销社不要什么都买,什么都卖,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领域,绝不能影响了老百姓的生计,出台政策前最好咨询各方面的意见再定,要随时根据民间反应调整政策,千万不要拍脑袋瞎决定,更不能发现了问题还死活不改。

  很快,调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商业部长的南汉宸亲自来到了乔殿森家中,邀请他为商业部顾问,让他帮着确定哪些东西有必要国家控制,哪些东西放开,以及各种商品的税率如何制定等等。

  乔殿森十分吃惊共产党对他的尊重,有些将信将疑,考虑了一番,接受了这个要求,等他来到太原后,发现他这样的商业部顾问有好些位,有大商人,也有小商人,有办厂的,有开矿的,涉及到各行各业,代表性相当强。

  这些人作为顾问,参与商业部各种工作,对根据地内进出口诸多商品如何管理给出了大量的意见,乔老爷子自然也不例外,他很清楚这样的税收政策,对晋商的影响有多大。

  乔老爷子提了很多意见和注意事项,里面都是几十年从商经验的结晶,为了避嫌,乔殿森还主动提出火柴作为生活必需品应该由供销社专卖……

  而共产党也从善如流,除了少许产品,据说涉及到军事,管得非常严以外,其他产品都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不过火柴没有被纳入到供销社专卖产品。

  原因很简单,火柴的上游产业与军工联系很深,共产党非常鼓励,希望山西的火柴产业越壮大越好,最好是击败大中华火柴,占据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同时也可以乘机利用商人的力量尽可能储备更多的军用原料,并尽可能扩张军用原料的生产。

  为了让这些民营资本家解决原料问题,共产党希望他们投资入股,开采山西的磷矿、锰矿、硫铁矿、钾长石矿,相关工业产品在保证军工的前提下,会优先供应给他们;

  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储备一些硫化锑,甚至于还告诉这些,如果愿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可以投资化工厂,自己生产氯酸钾系列产品,共产党可以提供技术援助。

  共产党算得很清楚,这一类矿产军民都有用处,到了大规模的抗战爆发,自然可以提升原料产量,万一有人真得投资了化工厂,自然可以转型生产军工产品,氯酸钾本身就是炸药,那等于山西的炸药产量得到提升,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所以火柴不仅没有被列入到专卖名单,而且出口税率还定得很低,这样一来,山西的火柴产业自然开始了大爆发,而随着火柴产业的爆发,乔殿森想赚得更多,自然不得不考虑扩大生产,投资原料自产。

  共产党的做法是典型的阳谋,但是乔殿森却甘之若饴,火柴厂生意大了,他赚到的钱自然多,当然了共产党限制也很厉害,他赚取的大洋,按照规定必须兑换为人民币。

  可人民币又不是阎锡山的晋钞,他可以用人民币购买根据地内鼓励出口的物资比如食盐,贩到其他地区,又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样来来回回间,过去一年他赚到的钱比阎锡山统治时期几年都要多。

  收入增加之后,老爷子开始投资矿山,尤其是锰矿,原因很简单,这些锰矿石加工之后,可以用来生产军火打鬼子。

  这位老爷子很能拎得清,锰矿取得的分红他也一分不收,都捐给了共产党打鬼子,爱国商人的帽子自然戴得更加稳当,钱花在这些地方,值!

  既能赚到钱,又能对国家有益,两全其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位商人,乔殿森对现在自己政治地位实在太满意了!

  乔殿森在清末捐过六品官,家里还有他穿着顶戴花翎的全家福,不过这张照片已经被他丢到哪里去了,花了大价钱,买的狗屁官,有什么用,要不是怕官府惦记,他至于买这样的官吗?

  可是现在,按照共产党的说法,他是什么副省级待遇,出入都有保卫,共产党领袖谷雨、陈云他都见过很多次,聊了很多次,这是什么样的地位呀!

  自己那位本家,接待过慈禧太后的,又怎么样?能和他一样,和谷雨陈云谈笑风生吗?两个晚辈每次见面都要搀扶他,认认真真倾听他的唠叨。

  当然了,人老成精,乔老爷子自然深知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再说了防人之心不可无,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他两个儿子并没有住在山西,而是在天津和上海租界居住。

  家里也有不少家产在两地,甚至每一单生意,他也会想办法抽下一点点钱,不会把所有的大洋都换成人民币,当然他也不会做得很过分,账面上还是比较好看的。

  但随着对共产党了解的加深,乔老爷子内心的那些不安也慢慢少了起来,他开始考虑更多,而今天的阅兵也更加深了乔老爷子的信心,共产党绝对有希望呀!

  乔老爷子是清末过来的人物,各路神仙见到多了,到底什么货色,一般并不需要多久就能看得出来。阎锡山中原大战那会,他就很不看好,你阎锡山怎么看,怎么就是一个掌柜,你也配惦记天下,果不其然,中原大战,阎锡山一败涂地,还把山西各界连累得不轻!

  但共产党不简单,这帮子年轻人实在太拼了!共产党从上到下,都过得紧巴巴的,吃喝住行都很节省,搞来的钱,都用来造枪造炮造厂子,整船整火车皮的运设备,本来以为阎锡山已经是民国一等一能做事,敢做事的人,没想到共产党比他厉害多了!

  进了太原,从阎锡山那里抢来的好房子,自己不住,也不给手下住,要么是安排给那些外国技师住;要么就是办学校,安排给学生娃子住,让他们安安心心学习;宁愿苦自己,也要办好厂子,办好学校,一看就是成大事的样子!

  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地痞流氓手段狠辣,动辄杀头劳改,虽然酷烈一些,但安靖地方效果好的出奇;搞土改争取贫民之心,整顿晋商严打投机,却又对老实本分的工商业拉拢鼓励,既能平复社会主要矛盾,又能扩大生产,繁荣市场,手段了得!

  共产党的干部和部队,遇到老百姓都客客气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人人唱,还在人人做;驻扎老百姓家里还帮着打水干活,这一连串手段做得,既得到了民心,又繁荣了经济,还增加了收入,可以说面面俱到!

  还有最重要的,他们是真能打,打日本鬼子不含糊,打国民党,打阎锡山更是手拿把攥,不看阅兵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共产党军队竟然如此英武,随便一拉都有那么多大炮小炮,据说很多都是从常委员长那里抢过来的,那常委员长该输得多惨呀!

  有这样的雄心,有这样的手段,还有这样的武功,这天下就算不是共产党的,最起码别人也别想把他们从山西打走,阎锡山那种货色,还在山西盘踞二十年,共产党呢?只能待得更久!

  既然如此何不为后人搏一把?能从政,谁愿意去苦哈哈的经商呀,真以为跑西口那么容易!那是用命在赌呀!甚至于根本不用乔老爷子去搏,他的孙辈重孙辈,这些正在上学的年轻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投入到共产党的怀抱。

  有的是抗战学院的学员,有的是理工学院的学生,乔老爷子不仅仅没有阻挡,甚至还有些鼓励,这是大势呀!他听到共产党的宣传尚且怦然心动,更不要这些孩子了!去吧,好好干,以你们的学识,你们的见闻,总比那些穷鬼泥腿子有前途的多!

  但这样就够吗?还是不够的!不管共产党会不会共产,但他们打鬼子总是对得,总是拼命的,阅兵都不忘放《松花江上》,这样的党派,这样的部队清末以来,从所未有!不出头是不可能的!

  “贤侄,老夫决心已下,利用这最后几年,干一件大事,倾尽大半家业把化工厂办起来,一来有了化工厂,双福火柴必然可以成本大降,行销全国,此乃老夫一生的梦想;

  二也是为了国家的将来考虑,中日之战不可避免,共产党打鬼子,化工厂也可以生产炸药,为国分忧!

  三乃为后人着想,乔家子孙众多,绝大多数身居山西,又有孙辈多人投奔共产党,老夫与共产党纠缠已深,必须为他们的将来考虑。

  老夫做了这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未来就算被共产了家业,共产党也会对老夫的后人优容有加,老夫和共产党接触日久,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乔老爷子叹了一口气,“老夫去年险些为阎锡山所害,这段时间一直在思忖,还是令祖有眼光呀,乱世经商一不小心,就会家破人亡,确实不如治学来的稳健,也更能传承家业!

  但现如今天下形势大变,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对峙,虽有日寇相扰,但老夫以为乱世转为治世已然不远,渠家不出世已然二十年,该为后人考虑了!”

  微微顿了顿,乔老爷子低声说道,“晋鹤,共产党坐拥北方指日可待,他们的政策又极为特别,渠家想再大隐隐于市,也非容事!

  老夫知道,渠家在祁县等地的地产被全部没收,受创匪浅,对共产党也多有憎恶,但越是如此,越要为后人考虑呀!”

  渠家和乔家世代联姻,渠本翘当年创办保晋公司,乔殿森鼎力相助;创办双福火柴,渠家又有一半股份,甚至于渠家老太爷铸造三百万银元宝,都是乔殿森负责铸造的,不放心,能让他做这种事吗?所以乔殿森对渠家后人说得每一句话,都极其真诚。

  听着年已古稀的乔老爷子诉说自己的心声,并提出中肯的建议,此次回乡,提取火柴厂盈利的渠本翘的次子深施一礼,“乔叔,请您畅所欲言,晚辈必洗耳恭听!”

  “天津为北方重镇,渠家又名声在外,不论日寇,还是西北军,亦或国民党都十分在意,不管你们兄弟三人如何低调,迟早会引人觊觎!即便你等住在租界,也难保平安!

  老夫以为,你等兄弟应以一支前往上海,与国民政府多有接触,最好可以出仕国民政府,取得一官半职,如此可保无虞;一支留在天津,如现在这般隐居生活;

  另一支则投资共产党,子孙入读抗战学院,为国分忧,再拿出部分家业办厂,取得共产党之好感!这样一来,不管未来谁赢谁输,渠家都有立身之地,嗷,还有一点,老夫以为,渠家大院还是拿出来办学比较好!”

  渠晋鹤想了想,有些皱眉说,“捐出渠家大院办学自然是好事,但住在里面的堂兄弟诸人,现如今的处境都相当糟糕,对共产党仇恨无比,晚辈有些担心兄弟不和……”

  乔殿森摇摇头,“贤侄,渠家几世基业远比子孙的福祉要重要得多!你把事情做漂亮一些,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一些!天下大势不敢讲,但山西大势如此,我们也只能顺应时势!”

  渠本翘死得比较早,他死得时候,其父还在世,看到做到内阁学士的儿子早死,心里难过无比,很快也随之而去,百年之前,老爷子把家业分配了一番。

  渠本翘的三个儿子继承了百万元宝,还有山西保晋公司等等工商业的股份,他们是渠家正室所出,又和翁同龢后人结亲,地位比较高,自然拿了大头。

  因为兄弟三人住在天津,走得也是留学海外这条路,根本不准备回乡收租子,给他们土地也没什么用,所以给的是容易变现的财产,而渠家其余人除了部分元宝以外,继承渠家土地为主。

  共产党过来之后,进行土改,渠本翘的三个儿子除了主动捐赠了一些钱以外,没有太大的损失,甚至伴随着山西工商业的发展,他们的收入反而增加了;

  但是渠家其余人可就倒了大霉,有的跟着阎锡山跑了,没跑的,则因为大地主的身份,成为了共产党重点打击的对象,其中不少有血债的,吸大烟的,甚至有些作风不好的,都没有好下场,或枪毙,或者劳改;

  家里的浮财被抄没一空,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其中一些在城里有铺子的,还能靠铺子维持生计;没有铺子的,要想不被饿死,只能老老实实学习种地,这些人都是大老爷,哪里学得来种地,自然遭了大罪。

  甚至于他们居住的渠家大院也差点被查封,变成学校,不过因为渠本翘的后人的关系,山西省委考虑了一番,就没有动这个大院,当然这也跟争取保晋公司那些爱国股东有关。

  都是亲戚,渠本翘的后人听说之后,自然被吓得不轻,要不是看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他们根本不敢回到山西,但没想到乔殿森竟然给了他们这个建议!

  但思前想后,渠晋鹤也知道乔殿森的建议是对的,现在中国的形势变化太大了,共产党全取中国也许要打一个问号,但是囊括华北的可能性很大,作为留洋回来的学者,他也有自己的社交圈,自然清楚天津各界的担心。

  更不要说日本人还惦记着天津,渠晋鹤只要一想起上半年日本人在塘沽登陆,就觉得头皮发麻,他们好歹是书香门第出身,怎么也不能去当汉奸亡国奴吧!狡兔三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想到这里,渠晋鹤深施一礼,“晚辈明白,回去一定会和两位兄弟商议,尽快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乔殿森点点头,“贤侄,老夫现在多少有些老脸,还能起到一些作用,要快!”

  “晚辈明白!”

  随着共产党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随着这一次阅兵相关拷贝不断流出,甚至于在平津地区的电影院公开上映,凡是看到雄壮的四路军身影,凡是看到那两百多门大炮的人,都意识到天要变了!

  不仅仅感觉到天要变了,甚至于他们也亲身感受到了,随着河北大部被共产党拿下,河北地区的农运进入到巅峰,遭受无比苦难的河北人民对地主阶级的总清算愈演愈烈。

  虽然待在平津城内,但城外千万农民响彻天际的呐喊,无数地主惊慌失措,流离失所,到处呼天喊地的样子,早就让平津各界夙夜难眠,无论如何得想想出路了!

  也就是一年多,怎么也不超过两年,就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平津各界自然非常不适应,但再不适应,也得想一想怎么办了!

  依靠南京国民政府吗?根本不可能,南京国民政府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去年上半年冀东那一幕,让无数人寒了心,连打都不敢,还指望他们保住平津各界的身家性命?国民党压根不在意平津各界的死活,再说了,他们现在也根本没有能力管了;

  依靠西北军晋绥军吗?更不可能,这两路人马都对共产党四路军畏惧无比,甚至还和他们勾勾搭搭,他们不这么做也不行,要不然共产党攻过来,他们又往哪里跑?

  依靠日本人?先不说背个汉奸的名义对不起祖宗,关键是当了汉奸,也没办法保住家业呀,日本人不把大家伙当人不说,共产党也不会给汉奸活路呀!

  既然谁都依靠不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们也许无所谓,腿一拔,离开平津就是了,甚至于那些失意军阀、政客也无所谓,顶破天就是带着家底跑路,虽然也有不少损失,但不至于太过伤筋动骨。

  但天津的有产阶级,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而言,他们的家业在天津,他们的工厂并不那么好搬,而且现在他们已经被共产党盯上了!

  得益于北洋几十年的经营,又得益于大批民国失意军阀、政客退居天津,带来的大量资金,天津的工商业非常发达,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继上海之后,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仅1912至1928年,天津民营资本厂家就有2471家,总资本额约八千多万元,涉及66个行业。

  其中,纺织1407家,总资本额为2687万元,占当时天津民族工业资本额的30%,无论是厂家数,还是资本额均居首位;化工企业有280余家,资本总额1100余万元;食品工业130余家,资本总额855万元。

  而在1934年初,天津工商业的总资本已经超过了一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其中甚至还有永利碱厂这样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企业。

  此时还没有经受银元危机,日本的威胁还没有完全显露,一切都相当美好,天津工商业也正处在鼎盛时期,就如同此时的上海工商业一样,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风景一片独好。

  但这种美好的局面,却又一次受到了政治的冲击,伴随着共产党关于和谈的六大条件,伴随着共产党阅兵纪录片的播放,共产党在平津地区开始公开活动,并向天津大小企业派出代表,邀请天津的企业家们前往共产党北方根据地参观。

  理由也是现成的,过去我们被蒋介石污蔑为匪徒,大家对我们有些误解不奇怪;但现在蒋介石都主动求和了,我们已经是得到各路人马认可的强大势力,自然有资格要求各路朋友前往共产党根据地参观,这样也可以消弭误会,增加共识。

  共产党的代表,先是阐释了共产党的保护和鼓励工商发展的政策,希望他们和陈嘉庚先生这样的顶尖华侨一起,投资山西,共产党正在在大同、太原、洛阳、运城筹划建设四个工业园区,希望天津的工商业企业前往办厂。

  当然了,你们不愿意投资也可以,但请你们自己或者派人过来看一看,我们确实保护和鼓励工商,而且我们的根据地内更安全,没有苛捐杂税等等干扰,而且还会给你们提供关税保护,让他们不至于受到外国商品的侵扰!

  请你们一定要记住嗷,我们北方根据地有五千万人口,而且还在不断扩大,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办一个分厂,满足北方根据地的需要,绝对可以赚到很多!

  同时共产党的代表希望这些天津的资本家们认真考虑日本侵略的可能性,就算他们不愿意投资共产党根据地,但也一定要注意战争风险。

  共产党甚至直言不讳的告诉天津的化工企业、机械企业等有可能被日本军队利用的工业企业,你们必须做好搬迁的准备。

  一旦日本人入寇,天津作为港口城市,面对日本人强大的海军,肯定守不住,共产党绝对不希望日本人有机会利用这些企业制造杀害中国人民的武器,请你们一定不要自误。

  共产党如此公开的登门拜访,如此公开的制造恐慌气氛,掌握平津的晋绥军和西北军竟然无动于衷,河北省主席商震私下里甚至认可共产党的做法,这让天津的民族资本家们更加惊慌,日本人真要打来了?

  想来想去,天津的有产阶级,痛苦的发现,他们必须准备与共产党合作了,最起码他们得罪不起,绝不能不留后路;而且共产党所说的根据地现状,对工商的鼓励政策,也有相应的流言,要真的是这样一块杜绝洋货干扰的地方,投资也未必没有可能。

  当然了,也要避免被关门打狗的命令,天津的民族资本家们相当头疼,乱世实在太难了!但没有一个人公开拒绝共产党的友好建议,而有些人甚至早就有这样的心思,比如范旭东先生,这位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与共产党的接触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1932年共产党通过冯庸购买的第一套合成氨实验设备从美国运了过来,虽然有美国技师的指导,但共产党吃透非常困难,故而想法设法联系上了范旭东先生,得到了这位爱国商人的支持,永利派出了一批化学人才来到了四路军中,帮助建设。

  而到1933年,听说共产党连续购买了两套小型合成氨设备后,范旭生先生相当震惊,皱着眉头思考了很久,让自己最在意的部下侯德榜先生秘密去了一趟共产党根据地,实地查看了一番。

  范旭东先生震惊自然不奇怪,共产党搞那么多炸药干什么?打内战?还是对日战争?侯德榜先生回来汇报,共产党判断,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所以共产党必须大规模提高炸药产量。

  至于打内战,共产党很鄙视蒋介石军队的战斗力,打他们凭借阎锡山的兵工厂加上缴获就够了,不需要搞这么多高难度的合成氨。

  本来范旭东先生还不相信,不过去年秋冬之际发生的种种,他终于相信了共产党疯狂的战争准备,是为了打日本人,国民党军队实在太废物了……

  当然了,范旭东先生也有高兴的事情,因为共产党认为中国人多地少,要想解决温饱问题,必须大规模提升化肥产量,而合成氨工艺的水准代表着氮肥产量,所以必须想法设法吃透合成氨,这也为是为了国家的未来考虑。

  相比于国民政府的漫不经心,范旭东先生怎么也想不到,共产党人反而是他的知音,所以他开始不断向共产党根据地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共产党建设合成氨-硝铵联合工厂,同时不断打探共产党根据地的种种。

  从1932年与共产党接触,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听到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范旭东先生心中的天平不断向共产党偏移,但他的身份摆在那里,范旭东先生自然不适合与共产党直接接触。

  但这一次不一样,两党之间已经在试探和谈,而一旦开始了谈判,国内离和解也就不远了,所以范旭东先生此时已经产生了前往共产党根据地一行的想法。

  但还没等他表露心意,共产党的代表就过来了,他们希望永利在运城,利用运城盐矿建设一家综合性的盐化工企业,共产党愿意在各方面予以优惠,保证永利有足够的收益,绝不会让永利吃亏。

  同时共产党希望和永利联合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侯德榜先生为厂长,共产党以三座已经买来的合成氨设备,和新订购的一套中型设备,也就是四套设备以及土地、资金等入股,永利以技术入股,以早日解决合成氨的量产,尽可能的增加硝铵炸药的产量。

  代表还告诉他,这个合资企业的设想是谷雨书记提出的,他认为共产党实在缺乏这一块的专业人才,而永利则恰恰相反,人才很多,两家完全可以合作,收益倾斜永利也没问题,共产党要的是产量……

  代表还告诉他,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时间太紧迫了,谷雨同志认为,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三到五年内必然全面爆发,甚至可能更早,所以共产党现在正在争分夺秒的进行建设,就是为战争做准备。

  共产党代表还很直白的告诉他,蒋介石国民政府是靠不住的,共产党四路军的战斗力比日军还稍逊一筹,结果打国民党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一旦全面战争爆发,国民党统治区很可能会迅速沦陷,建议永利不要考虑在南京建厂,避免被日本鬼子利用,制造杀害中国人民的炸药……

  听到这些,范旭东先生终于坐不住了,他立刻要求前往共产党根据地考察,并要求见到谷雨面谈,这个要求当即获得了代表的承诺,他告诉范旭东,谷雨书记早就说过,只要范先生过来考察,他会亲自作陪。

  而随着范旭东先生的决定,越来越多的天津民营资本家,决定亲自前往共产党根据地内考察,得到特务汇报之后,南京的蒋介石终于慌了手脚,这是范旭东呀,民国最顶尖的企业家,要是被共产党拉过去了,那影响该有多么恶劣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