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06章印度的窘境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730 2025-05-12 15:06

  第一次印巴战争期间,印度内部因为信仰问题引发的大移民造成的死伤多达千万,所以赛义德的搞法造成数万伤亡压根算不得什么,不过连续两次印度折腾,海德拉巴境内的印度教徒都在闹腾,已经引发了穆斯林集团的极大恐惧。

  为了维护少数派穆斯林的利益,再加上人口众多的孟加拉国也希望可以乘机增加对海德拉巴的影响,所以在大清洗的同时,穆斯林集团会同境内的孟加拉国军队开始有意识的驱逐那些亲印的印度教徒。

  战争期间,搞这种大规模的驱逐,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极其严重的犯罪,无数印度教徒不得不丢失家业,扶老携幼,想办法逃亡印控区,这些人一路上哭天喊地,遇到印度军队自然也要倾诉苦难,希望印军帮着报仇,这自然引发了印军的强烈愤怒。

  而印军同样也不是什么好鸟,在进攻过程中,不管是抓到联军军人,还是普通的穆斯林手段同样酷烈,就这样,两种宗教徒矛盾进一步恶化,也就在此时,海德拉巴最有名的建筑物四宣礼塔竟然被人塞了数百公斤炸药,在半夜中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此前海德拉巴城内就已经有无数流言,为了报复海德拉巴的抵抗,印度人打进来之后会把所有的穆斯林都杀光,把穆斯林的清真寺都炸毁,以报复穆斯林几百年统治的耻辱,而在印度教信徒那边也流传着一些流言,穆斯林少数派政权的统治愈发不稳,穆斯林们可能要撤出海德拉巴,而在撤走前,他们会清洗城内的印度教徒,摧毁城内的神庙云云

  不过作为多种宗教并存的发达城市,海德拉巴城内的各族也不是太相信,但巨大的爆炸声却把各族的幻想击得粉碎,四宣礼塔都被炸毁了,还有什么干不出来了?

  穆斯林自然认为这是印度教徒在呼应印度军队,故意制造混乱,而印度教徒在爆炸之后,却认为这是穆斯林为进一步的血腥镇压做准备,连四宣礼塔都炸了,决心有多大,可想而知……

  阿里汗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祖先修建的竟然会成为暴徒的目标,不过紧急赶过来的赛义德告诉他海德拉巴城内的印度教徒即将发动暴动,呼应印度军队,要想挺过这一关,只能是武装城内的穆斯林,此时严峻的形势也由不得阿里汗了,他能做的就是发枪

  事实上,发枪的命令也已经下达,在大爆炸之后,一直梦想驱逐大部分印度教徒,建立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国家的赛义德已经下达命令,武装城内的穆斯林,不管四宣礼塔是不是潜伏的印度教极端分子干得,这样一个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

  次日一早,随着阿里汗发枪,海德拉巴城乱成了一团,被愤怒和各种流言冲昏了头脑的穆斯林开始猛烈进攻城内的印度教徒,印度教徒虽然拼命抵抗,但毕竟没多少枪,死伤惨重,无数人被迫逃到了城外,相当一大批印度教神庙也被捣毁。”

  逃亡的印度教徒们把海德拉巴城内发生的一切传播出来,然后整个海德拉巴就乱套了,昨天可能还是很友好的邻居,但今天就有可能举刀相向,仅仅是因为信仰的不同,在大乱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死难,到底有多少财物被劫掠,到底有多少妇女被祸害,谁也不清楚……

  或许再也搞不清楚了,人类能够记住的只是1958年春天发生在海德拉巴境内残酷的宗教战争,对,这场战争的性质在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场宗教战争!

  到了这一步,阿里汗根本没有选择,他能做的就是全力镇压的同时,拼命邀请孟加拉国军队入境镇压印度教徒的叛乱,此时希望巴基斯坦对印度发动战争牵制印度军队,当然了,还有拼命谴责印度人………

  而气急败坏的印度军队自然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混乱的机会,开始加大进攻,印军王牌坦克第一师也出动了,与孟加拉国的装甲部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战,双方都损失不小。

  印军发现他们猜对了,朝鲜雇佣军使用的中国先进坦克并没有出售给孟加拉国,所以印军立刻放心起来,开始在恒河平原地区加大进攻。

  在进攻的同时,印度政府也拼命谴责阿里汗故意制造宗教冲突,屠戮印度教徒,同时坚决否认炸毁四宣礼塔,而在印度内阁讨论时,印度政府也对狂热的印度教徒们头疼无比,我们虽然打了一个败仗,但总体形势还不错,你炸人家宗教设施干什么? 

  当然了,头疼这些已经无关紧要,印度政府也十分担心发生在海德拉巴的乱象会出现了旁遮普等关键地区,所以印度政府同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但即便如此,随着海德拉巴的宗教屠杀传遍印度,那些两教矛盾比较尖锐的地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厮杀已经开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面对海德拉巴的大乱,孟加拉国根本没有选择,只能根据阿里汗的要求,派出大批军队进入海德拉巴,加入对印度教徒的镇压,若是被印度人钻了空子,那麻烦就大了!

  至于前线,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军队能做的只能是防御,哪怕大吉岭这样的财富重地丢失了也没办法了,这一仗孟加拉国压根没指望一点地方都没有丢失,但只要主要防线不被打破就是成功的。

  而在海德拉巴内部大乱之际,朝鲜雇佣军能做的就是当救火队长,哪里出问题,朝鲜雇佣军就出现在哪里,而朝鲜雇佣军所到之处,印度军队往往迅速转攻为守,没办法,他们还是拿到处肆虐的中国新坦克没有太好的办法……(

  此前还多多少少有些香火情的参战各方,到这一步也因为宗教原因杀红眼了,而围观的各国也都傻眼了,怎么突然间变得这么残酷了,他们这才如梦方醒,都知道不能再纵容两家打下去了,要不然安理会的形象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连串要求双方停战的决议相继做出。

  各种决议对印度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好原因很简单,印度不仅是战争的发起方,还一直不认可海德拉巴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也一直号称拥有孟加拉国大部分国土的主权,这也太夸张了。

  虽然在这场混乱中,印度教徒损失惨重,但海德拉巴大乱,极大的牵制了联军的注意力,印军也乘机获得了不少好处,基于谁得利谁是阴谋者的原则,这件事哪怕不是印度政府干得,也是印度教极端分子干得,自然是印度的责任。

  除了联合国决议很不客气以外,美国的报纸不断报道发生在海德拉巴的悲剧,把责任更多的推给印度政府的侵略,还赠

  送了尼赫鲁多顶帽子屠夫、战争贩子等等

  美国的银行团还警告印度,随着印度外汇储备不断下降,印度原来的抵押不够,要求增加抵押,印度政府自然十分恼火美国人此前的友好哪里去了?

  美国对印度强硬,倒不是因为印度并无多少道义,而是印度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好,印军的战术比较呆板,空军表现也很一般,几斤几两也被称出来,美国人自然相当失望,这样的印度想有效牵制中国肯定非常困难。

  哪怕中国提供给朝鲜雇佣军的60多辆新坦克确实相当先进,美国人也很咂舌,但双方几十万大军对垒,60多辆先进坦克的影响相当有限,至于中国改装的武装直升机,政治的威胁是有限的。

  所以美国对印度人把自己打得不好推给敌方坦克,拼命找客观原因的搞法很是瞧不上,而在失望之余,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就不那么客气了,不能打,还傲娇,对依赖西方支持才能维持统治的事实认识不清,不教训教训怎么行?

  除此之外,美国现在还需要与穆斯林世界修补关系,所以现在站在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一边,自然可以被中东世界所接受,毕竟被炸的是有名的清真寺……

  而此时巴基斯坦也有些蠢蠢欲动,虽说印度还在克什米尔留有重兵,但印度精锐部队都调走了,巴基斯坦完全可以乘机抢一些地方。

  哪怕印巴两国在1955年停战时,关系有所缓解,但印度控制巴基斯坦多条重要河流的上流,隔三差五的旱季关水,雨季放水,搞得巴基斯坦无比难受,乘着印度困难,哪怕把其中任何一条河的上游水坝抢到手也是好的。

  美国人一开始并不支持巴基斯坦上场,但随着海德拉巴大乱,美国人的态度也软化了,拿着F86的巴基斯坦空军迅速驰援联军战场,同时巴军开始向克什米尔增援,这自然又牵制了印度的注意力,一些本来要调走的部队不得不停下来。

  而麦克拉伦上台后,已经没有了艾登维系帝国存亡的坚定决心,开始大力构建英美特殊关系,屈服的意思越来越明显,所以英国也跟着美国对印度指指点点。

  尼赫鲁确实是大英培养出来的优秀公务员,可这个优秀公务员总是想着搞计划经济,这是什么脑残想法,没看到中国人都在搞市场经济吗?印度人这么犯傻,得治疗呀!麦克拉伦开始更严厉的执行中立条款,军火贸易的大头已经赚到了,现在该进入到新阶段了!

  英国的泰晤士报认为不断发动战争的尼赫鲁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所以很热心的推出了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德赛先生,对德赛先生很是赞美了一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议论。

  英国人这篇文章出来后,尼赫鲁十分生气,他的发言人对外宣称印度是一个独立国家,英国人没资格对印度指手画脚;而在原则问题上,德赛和尼赫鲁也站在一起,他表示坚定支持尼赫鲁,同时猛烈抨击了英国人的胡说八道。

  但不管尼赫鲁和德赛怎么辟谣,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印度一拳没有打开,招来了越来越多的打压,现在外部形势愈发对印度不利。

  这一场战争再一次沉重的刺激了印度上下,印度人再一次充分意识到英美是不靠谱的,所以就在大英帝国提出新的大药丸时,印度精英们的想法反而是更进一步的靠拢苏俄,走一条第三条道路,印度要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这是唯一的道路。

  此时前线印军也很难一鼓作气拿下海德拉巴,再加上各种弹药的消耗越来越大,财政负担愈发严重,尼赫鲁不得不考虑停战。

  问题是这一仗印军的表现不算很好,并没有打出真正的大胜,反而出现了一场惨败,尼赫鲁需要一场胜利好对内部有个交道,打朝鲜雇佣军不行,狠狠收拾一下孟加拉国军队还是可以的。

  无独有偶,孟加拉国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国际形势有利,而随着大批孟加拉国军队进入海德拉巴维稳,海德拉巴的形势也好转了不少。

  海德拉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不少土地,但凭借着朝鲜雇佣军的善战,包括海德拉巴新城和旧城在内核心据点还是保住了,印度想一举打通南北交通的幻想破灭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残酷镇压,海德拉巴穆斯林少数派政权稳定了很多,而孟加拉国也成功的消了一次藩,那些处在边疆,在建国战争中影响力很大的地方势力在印度进军过程中被一定程度削弱了。

  所以此时此刻,孟加拉国政府虽然承担着沉重的军事负担,但该国却发现打下去似乎更有利,最起码坚持下去,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都可以好好和印度谈一谈条件。

  孟加拉国这么想,也跟中国的支持有关,中国认为在印度还霸占大批孟海领土的情况下,与印度和谈是很不合适的,这必然会极大的影响政府的形象,哪怕要停战,也要签署一份说得过去的条约,孟海两国深以为然。

  中国并不是嘴上说说的,未来支援两国,一条又一条军火船运到了加尔各答,绝大部分是弹药,此时武器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弹药,有了中国的强有力支撑,孟加拉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弹药,完全可以拖到雨季来临。

  这一次中国拿出来的武器中也有044E坦克,044E的操作和其他044坦克差距不大,所以孟加拉国军队准备以044E坦克为核心,在恒河平原方向发动一次大反击,现在孟加拉国这样的神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印度饱受国际批评,苏俄哪怕站在印度一边,也不好说什么,海德拉巴的宗教战争实在太离谱了,但尼赫鲁日子难熬,赫鲁晓夫是知道的,赫鲁晓夫认为苏俄发挥影响力的时候到了!

  1958年3月末,就在南亚战争打得轰轰烈烈之际,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又进了一步,他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以年龄过大,需要退休为由,逼迫伏罗希洛夫辞职。

  六月政变失败后,政变集团剩下的三个人伏罗希洛夫、萨布罗夫、别尔乌辛的日子都不好过,时不时要在中央会议上做一做检讨,所以面对赫鲁晓夫精心准备的进攻,伏罗希洛夫毫无反抗,被迫辞去了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

  在伏罗希洛夫服软之后,赫鲁晓夫当即提议,目前只有威望很高的布尔加宁同志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个苏俄名义元首的当然人选。

  在热烈的掌声中,布尔加宁只好接下了这个位置,也就在布尔加宁刚刚点头之际,萨布罗夫主动提议赫鲁晓夫同志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并大谈特谈了一番必要性。

  然后一位又一位中央主席团成员和候补委员们表示支持,就这样,赫鲁晓夫半推半就的成为了钢铁同志之后第二个兼任部长会议主席的苏共中央第一枢机。

  如此一来,赫鲁晓夫出国访问也就不用带着布尔加宁,他也不用担心部长会议主席团再次变成反对派策划各种阴谋的场所,而在赫鲁晓夫上任后,他的第一站就是访问中国,这一次访问格外的重要,至少赫鲁晓夫是这么看的。

  谷雨访问苏俄回国后,中苏两国在阿富汗方面加大了合作,中国按照承诺在西域搞起了针对阿富汗的情报站,双方情报人员开始了密切合作,老毛子心满意足的开始全力扶持阿人民民主党残余分子和北面的土库曼、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等民族投入不菲。

  中苏两国在经济、科技上的合作也非常多,赫鲁晓夫非常在意的中国玉米生产在1958年有了明显增加,在1958年年初的中国一号文件中,号召有条件的地区大规模增产玉米,中国主要玉米产地都被规定了较高的玉米种植面积。

  为了达到规定的种植面积,中国政府除了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杂交玉米的推广以外,还把玉米收购价格也增加了15%,虽然中国的主要农作物价格收购价都有所增加,但玉米的增加幅度是最大的,显然中国推动玉米种植的决心非常大。

  赫鲁晓夫对中国的配合非常满意,不过他需要的更多,比如目前打得火热的印度战场,不管是印度政府的态度,还是驻印外交官们的反应,都表明印度有意停止战争,可中国却往孟加拉国疯狂的输送军火物资,赫鲁晓夫自然不满。

  赫鲁晓夫觉得有必要发挥他的影响力,说服中国促成南亚正在厮杀的各方停战,赫鲁晓夫相信谷雨可以接受现在的局面,海德拉巴既然没有亡国之危,中国已经达到了牵制的目的,还通过出售军火赚到了大钱,这还不够吗?

  赫鲁晓夫自信满满的飞往中国,而就在他的飞机竟然中国领空后,中国空军按照计划升空保护,一路护送,而谷雨则带着中国环太党多位领导干部前往机场迎接,面子给得足足的。

  谷雨和毛泽民同志坐在一起,“去冬至今,天气还算不错,气象中期预报说今天夏天的雨水应该还行,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是一个很不错的年份,不管是真是假,咱们都要做好今年的粮食收购,尽量把仓库里塞得满满的,相应的收购资金要保证,绝不能谷贱伤农!”

  “今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提升了不少,除春小麦只有个位数以外,其他都是都是双位数,咱们给农民群众这么好的价格,很可能会超额完成收购任务,谷贱伤农是不可能的,这一块的钱每年都重点保障,哪怕有些不足,调节一下也容易,您就放心吧!

  只是谷枢机,今年您力主增加农产品收购价格,玉米更是直接增加了15%,同志们,多多少少有些意见呀!”。

  “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村人口的80%以上已经通上了电,这么多人用上了电,总不至于只是照明吧,夏天到了,气候炎热,有了余钱,电风扇总要买吧。

  还有房子破了,要买钢筋水泥;出门在外,要买拖拉机自行车;农业生产要增加产量,离不开化肥……我们给农民的钱,转手就能够收上来,有什么好抱怨的!”

  “谷枢机,您说的道理同志们也都懂,但美国经济危机,我们去年的出口不理想,农业这一块剩余又减少了,这两块积累的主力都少了一截,偏偏今年又是三五计划最关键的一年,大家担心三五计划完不成目标呀!”

  “你算账的时候不能只算少的,不算多的,我们的新坦克在海德拉巴打得很好,美国人都忍不住购买了一百多辆,这一块我估计全年卖出去五百辆没有问题,还有各种赊账的军火钱,今年军火出口这一块多赚五十个亿容易得很,再加上与苏东的贸易增加额,贸易部分应该问题不大吧!

  至于农业积累这一块,确实少了一些,但我们的农村实在太穷了,现在我们的工业实力已经不错了,适当减少一些农业积累也是应该的。

  老李,你不要忘了,美国不仅没有收农业税,还每年给出大量的农业补贴,这才有美国农业现在的高度繁荣,我们不能光顾搞工业,不顾农业呀!”

  “谷枢机,我们若是有美国那么发达的工业,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我也愿意给农业补贴,现在不是做不到吧,还有您要搞高科技,这些投资都需要大量资金,您总不能让我印胜利币弥补吧!

  卖军火是赚了不少,算是意外之喜,但战后的孟加拉国肯定一片萧条,我们赊出去的军火钱什么时候能收回来都不知道,哪怕换铁矿石,铁矿石从挖出来到运到国内还有时间的!

  若是孟加拉国直接甩给我们一个未开发的铁矿,我们还要帮助孟加拉国搞基础建设,这一反一复又是一大笔开销!”

  谷雨呵呵笑了笑,“这叫应收货款,钱有没有收到不要紧,这一块武器生产所需的胜利币你总是增发了吧……”

  “谷枢机,账不能这么算得,您这句话要是流传出去,以后的麻烦就大了!”

  “好,好,好,你管经济,你说了算,这句话我收回!”谷雨笑着摇摇头,“我想得很简单,咱们前些年通货膨胀比较厉害,为什么没有闹得很大,靠得还不是农村的兜底,虽然农产品收购价上涨了一些,但绝对覆盖不了通货膨胀造成的农民损失。

  现在城市已经稳定了,就应该把农村这一块的损失稍稍弥补一下,提高一些农村的购买力,多卖一些自行车、电风扇、小手扶什么的,这也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好事呀!

  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比较快,覆盖这一块的投入应该不是很困难;若是财政实在吃不消,那就增发一些国债,老廖执政期间留下了不少余地,你可以逐步用上嘛,我们的未来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认可,国债还是比较好卖的,可以尝试在国外发行一些长期国债嘛!”

  毛泽民同志微微点点头,没再说下去,谷雨和其他同志的分歧说到底就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谷雨觉得军工发展得差不多了,现在要更多的搞民生,而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的做法更有利于工农业的平衡,这事实上是好事。

  但很多同志则是因为过去落后的时间太长,充满着不安全感,恨不得立刻造航母,也恨不得工业每年都增加20%,甚至

  30%,而工业增长也更看重重工业,对轻工业并不是太在意,他们普遍觉得应该一口气追上欧美,现在适当苦一苦老百姓也没什么!

  想到这里,毛泽民同志有些感慨,怪不得谷雨和赫鲁晓夫这么谈得来,虽说谷雨不会说什么三四年内追上美国的吃肉量,但他心里想得一直都是如何让老百姓更多的吃上肉吧,这应该是好的,秦皇汉武那种不顾惜民生的君王的结局摆在那里,只要不爆发世界大战,谷雨选择休养生息的做法就是对的……

  毛泽民同志之所以打了一个补丁,自然是因为美国现在越来越霸道了,北约步步紧逼还不算,在南亚美国加紧经营阿富汗,在中国周边,美国不断扶持本州日本和菲律宾,还有那么多的军事基地,如同一张网,牢牢的封堵住中苏。

  耿然毛泽民同志担心的是,美国疯狂的核弹生产计划,据信,现在美国已经拥有至少一万枚核弹头,而且已经在海外部署,在中国周边的就有好几个军事基地部署核武器。

  美国甚至打算在日本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艾森·豪威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竟然直接含糊其辞,这直接引起了中央的强烈不安……

  虽然谷雨同志相信核战争打不起来,并且坚持目前的发展战略不变,但同志们内心的不安还是越来越严重,也就在此时,车队到达机场附近,毛泽民同志看了看机场,在洲际导弹研发成功,并最终成军前,与苏俄的合作是必须的,美国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