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和赫鲁晓夫亲切握手,介绍各自的随从,一起接受记者的拍照,然后一起在机场检阅了三军仪仗队,等完成了所有仪式后,谷雨和赫鲁晓夫同乘一辆车,返回中南海。
一上车,赫鲁晓夫就迫不及待的就询问中国玉米的播种情况,谷雨告诉他,中国有三大玉米种植区,东北地区种植春玉米;中南和西南丘陵地区种植山地玉米,这两块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播种。
华北地区需要等到这一季的小麦有了收成后,才会种植夏玉米,不过这样操作,对土壤肥力要求太高,所以从苏俄提前进口的三十万吨化肥主要用在华北地区。
至于海外省,玉米种的更少,广南、南洋地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旱地大多很贫瘠,大多种植橡胶、棕榈树和其他热带作物,这样种植更划算。
昆仑地区的开发难度很大,目前还是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以棉花、花生为主,玉米虽然也种了不少,但主要满足食用和当地的畜牧业发展需要。
“西北地区怎么样?”
“西北太贫瘠,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为了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我们每年还要从外地调运玉米,而西域则主要推广棉花种植为主,所以中国春玉米的种植主要看东北和南方丘陵地区。
根据今年东北的杂交玉米种植销售量来看,玉米种植面积应该会增加20%左右;南方丘陵地区在国家大力推动下,目前估计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30%左右!”
赫鲁晓夫非常失望,“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只增加了20%,还是太少了!”
“尼基塔,东北的玉米种植已经很普遍了,能增加20%已经很难得了,我们必须保证相当数量的大豆种植,在动物蛋白摄入量很难有效保证的情况下,植物蛋白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蛋白,你说的是豆腐?”
听着赫鲁晓夫怪模怪样的的豆腐发音,谷雨笑着说道,“大豆加工后的残渣也是很好的饲料,加入玉米粉形成的混合饲料喂养牲口长得相当快,苏俄的远东地区也非常适合种植大豆,完全多种一些!”
赫鲁晓夫也知道这些,他摇摇头,“大豆的单位产量太少了,还是种植玉米更好一些!”
“我国人民喜欢食用豆制品,豆制品的产品是必须保证的!”
“夏玉米呢?夏玉米什么时候播种?”。
“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从贵国获得了五十万吨化肥,再加上我国增产的,应该会较大的提升夏玉米的产量,我们希望今年华北地区玉米套种面积增加30%以上,一旦广大人民形成习惯后,种植面积将会直线上升!”。
赫鲁晓夫虽然有些失望,但总体还算能够接受,此时苏俄的玉米产量还是比较低的,今年能有一千多万吨就不错了,所以中国玉米的增产部分就有可能覆盖苏俄的总产量,赫鲁晓夫自然相当羡慕。
谷雨访苏期间的警告,赫鲁晓夫多少有些听进去了,反动派故意在不适合种玉米的地区种玉米,然后糊他一脸屎的可能性,赫鲁晓夫多少有些担心,所以他虽然加大了玉米的推广,但又没有完全把话说死,最起码不打算在西伯利亚种玉米,那个风险太大了!
而在其他地区,他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庄,派出农业专家,增加玉米种植,但如此一来,赫鲁晓夫原来计划的大规模推广期就不得不推迟。
所以要想大规模增加饲料产出,只能想办法从中国进口,所以赫鲁晓夫很干脆的问道,“谷,1958年联盟希望从中国进口1000万吨玉米用于饲料生产!”
“尼基塔,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量,您应该很清楚,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400公斤,还没有达到联合国确定的温饱线!”
“联盟可以向中国出口一些面粉作为交换!”。
在中亚大开垦之后,苏俄已经不再有口粮问题,不过苏俄农业的问题不仅仅是产量问题,运输和储存也是大问题,每年有20%-30%浪费掉了,所以老毛子的农业产量看着不错,但谷雨并不相信赫鲁晓夫会出口多少小麦,而且老毛子的小麦有美国小麦香气吗?
再加上对饥荒到来的不安,谷雨自然不会很明确的答复,如果今年如他所料是一个丰产年,那么出口苏俄一千万吨玉米确实办得到。
谷雨这样想有着足够的底气,经过连续开发之后,1957年广南三省市加南洋省一口气输入国内800万吨水稻,而容易种植的木薯粉更是突破了两百万吨。
所以1957年冬天到现在几个月时间,中国整整出口了三百万吨左右的水稻,一百万吨木薯粉,而且水稻还在继续出口中,在赚取外汇的同时,也同时购买了一百万吨左右的美国小麦,以维持国内粮食总平衡。
也就是说,1957年中国盈余粮食多达三百万吨,而玉米这一块几年前就开始出口,不过出口数量不多,增产的玉米,主要是为了提高肉类供应,说白了就是饲料粮,这也是谷雨挺过那三年的底气,真不行就是少吃肉呗,饿肚子可能性不大了!
他心里明白,在化肥供应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只要部分减少肉类供应,每年给老毛子一千万吨问题并不是很大,他提议扩大玉米生产,更多的是打着支援苏俄的名头,增加玉米的种植,这是在预料存在旱灾时的理性选择。
但是哪怕能够做到,也不能爽快答应,今年给了,明年怎么办?而且相比于出口玉米,他更喜欢出口价格更高的大米,所以出口玉米肯定要出口,但一定要摆出一副我很困难的样子,要不然怎么谈?
他只能说去年在莫斯科达成的两百万吨玉米的出口一定会完成,至于今年新增玉米的出口,则需要根据今年的收成来确定,现在还能给出明确的回复。
苏俄和中国不同,人家搞的是计划经济,谷雨借口收成不愿意给出明确答复,苏俄的计划就不好制定,面对赫鲁晓夫的不满,谷雨拿出了他早就准备好的方案。
下半年苏俄派出相关负责的同志,咱们敲定最终的出口量,同时他告诉赫鲁晓夫苏俄提供的火腿肠什么的都是实打实的的肉,这是很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掺杂一定数量的面粉,这会增加相当部分香肠供应量。
谷雨也清楚老毛子不吃猪内脏和猪头、猪蹄膀这些,他希望苏俄乃至与东欧地区各国,可以把这些东西冷藏起来,更多的卖给中国,中国可以用这些替代一大部分肉类供应,这也会增加玉米供应。
中国每年从美国、拉美和西欧都会用冷冻箱拉回无数这些玩意,也跟苏东打过招呼,但是苏东似乎不是很重视,苏东完全应该重视起来,这些东西每年从中国换回相当数量的玉米……。
赫鲁晓夫不相信,“香肠中加入面粉能好吃吗?”
“我们可以去北京附近的肉类加工厂考察一番,口味还是不错的!”谷雨笑着说道,“尼基塔,群众或许有一些嘲讽,但他们肯定会欢迎市场上出现更多的香肠!”
虽然赫鲁晓夫非常想斥责谷雨在弄虚作假,欺骗人民,但想想还是算了,若是通过掺杂面粉等办法将香肠产量增加一大截,那也是不错的办法……
至于中国人爱吃内脏、猪头猪脚这些奇葩玩意,赫鲁晓夫过去确实不重视,不过若是能够换来更多的玉米,总比用资源
去交换强,所以他同意谷雨的提议,回国后会开始解决,增加这一类奇葩玩意对中国的供应。
当然了,最后赫鲁晓夫还是不满意,他希望中国可以在1958年上半年提供三百万吨玉米,谷雨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不过也提出了条件,苏俄输华化肥由原来的30万吨,增加到60万吨。
赫鲁晓夫有些皱眉,“谷,苏俄的化肥产量也不够多,我最多可以给你四十五万吨,再多就给不了,一下子多了30万吨,计划很难完成!”
谷雨自然很恼火,“尼基塔,我们达成了协议,你们今年的计划没有增加化肥厂的投入?”
“谷,化肥厂的建设需要时间!”
谷雨怒了,老毛子一年给化学工业投入了几十亿卢布,其中大头给了化肥工业,他们1950年就有550万吨化肥的产出,现在怎么都有1000多万吨,合成氨占六成,怎么也有六百多万吨,比中国强多了,丫的,竟然舍不得给化肥。
老毛子给30万吨化肥,算得很精明,一吨化肥近七吨玉米,基本拿走了增产部分,这等于拿中国的地种老毛子的玉米,差价部分算是租金和劳动力费用了,现在赫鲁晓夫答应给45万吨,也符合同样的规律,这本质上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估计苏俄内部早就商议好的……(
虽然这也不奇怪,但谷雨对苏俄的化肥利用水平一向嗤之以鼻,集体农庄那帮人出工不出力是常有的事情,你还还不如
把更多的化肥卖给中国,好增加供应。
说起化肥,谷雨就是满脸的辛酸泪,在建国之后发了疯的增加化肥产量,中国的化工国有化率是仅次于中央专委的重特大项目,投入了无数资金,各种材料设备都优先供应,战争时期的特钢厂大多转型专门生产各种化工设备。
这些年卖各种原料赚到了钱,相当部分给了化工,在这种疯狂推动下,这才有中国化肥产量的突飞猛进,随着两个五年计划陆续完成,到了1957年,随着新一批化工厂投产,中国的化肥产量直线上升,仅次于美苏之后,此时合成氨终于搞到了460多万吨,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泪呀!
化肥增产困难,主要问题就是五万吨化肥厂耗能太大,产量太小,增产的速度慢,必须依靠长期的积累,不过随着中国从英国进口年产十万吨合成氨的相关设备,中国化肥工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谷雨准备一边吃透英国设备,一边推广十万吨合成氨,争取到1965年,将合成氨总产量推到1200万吨以上,到那个时候,粮食不仅不是问题,也可以大量对外出口。
然后到七十年代,分阶段吃透三十万吨合成氨,哪怕一些关键设备需要进口,也得先把产量拱上去,只要中国有三千万吨以上的合成氨产量,日子才算好过。
不过现在有求于人,谷雨只好强压怒火说道,“合成氨厂建设需要时间,钾肥供应应该好很多吧,我们钾肥同样奇缺!”
钾肥是一种资源性产品,苏俄作为世界最大的钾肥供应国,赫鲁晓夫实在不好意思说苏俄的钾肥也不太够,他只好又答应给了谷雨5万吨钾肥,不过他还是让谷雨又增加了20万吨玉米,就这样,赫鲁晓夫和谷雨就中国的玉米供应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
事实上,赫鲁晓夫也想更多的供应化肥,不过前提是谷雨给玉米很爽快,谁的家当都不是大风吹得,现在已经是1958年,坐稳位置的赫鲁晓夫已经不太需要对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
他早就觉得前几年给中国太多了,他现在更多的是索取,而不是给出,按照将近7吨粮食一吨化肥的比例提供化肥是经过苏俄方面精心测算的,按照这个产量,中国根本占不了多少便宜。
当然了,若是谷雨在下半年实实在在的供应了700万吨玉米,赫鲁晓夫也会争取给他更多的化肥,毕竟1000万吨玉米才是刚刚开始,但光光320万吨是不够的……
而通过这一次轿车上的谈判,谷雨充分意识到1958年的赫鲁晓夫已经不太一样了,大权独揽之后,赫鲁晓夫变得更难缠了,不过再难缠,也比勋宗好对付一些,所以谷雨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忍耐,哪怕是印度议题也是如此。
到达中南海,稍事休息后,中苏两国代表团开始了谈判,首先敲定了玉米供应问题,谈了一段时间后,赫鲁晓夫就开始大谈和平,建议中国同志和苏俄一起推动印度次大陆尽快停火。
“中国也一直在推动停火,不过印度侵略了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那么多土地,总要归还吧,但现在印度不仅没有任何归还的意思,还试图抢占更多的领土!”
“那些本来就是侵占印度的土地,归还印度是应该的!”
谷雨无语,你老兄拉偏架也拉得太过头了,可你也不能要求中国也跟着拉偏架吧,我们这一波投资不少,还等着早日回收了,若是按照苏俄的提议搞,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关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谷雨很干脆的说道,“尼基塔,孟加拉国出口的铁矿石对中国格外重要!”
听到这里,赫鲁晓夫反而来了劲头,“谷,你不应该把钢铁厂建设在沿海地区,到了战时,很容易被敌人攻击!”
谷雨不以为然的说道,“尼基塔,美国的飞机航程非常远,我哪怕把钢铁厂放在乌斯藏的高原上,也在美国轰炸机的航程内!”
“内地钢铁厂可以建设在地下,但你们沿海建设的钢铁厂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谷雨笑着说道,“尼基塔,社会主义苏维埃拥有足够的可以威胁美国的洲际导弹,美国又怎么敢在这个时刻对中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呢?”。
谷雨知道苏俄没有足够的洲际导弹,他们目前和中国情况是一样的,中国没有靠谱的洲际导弹,苏俄也没有,目前真正拥有靠谱洲际导弹的反而是美国。
只不过赫鲁晓夫一直拿着第一个发射洲际导弹搞核讹诈,试图以此平衡美苏国力的巨大差距,所以当谷雨拿出这一条驳斥赫鲁晓夫后,赫鲁晓夫不得不表现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得意洋洋的说道,“当然,必要时,联盟当然会保护中国,不过联盟也需要中国同志做出更多的配合,比如……好吧,我们继续谈印度问题!”
赫鲁晓夫虽然没有说出比如是什么,但意思非常明白,既然现在中国依仗苏俄的保护,就应该在战略上配合苏俄的国家利益。
谷雨顷刻之间只觉得一股血冲到太阳穴,不过他强行忍耐,没有显露出任何不满,他非常清楚赫鲁晓夫这番话并不完全错,西欧各国能够安心发展,前提是仰仗美国的驻军保护。
在这个东西方两大阵营剑拔弩张不断对抗的时刻,中国既想独立自主,又想减少军工投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建设上,就必须对老毛子有一些让步。
赫鲁晓夫只不过挑明了这一条罢了,中国人想躲在苏俄后面安心发展,你就必须在大战略上配合我,英国可以配合美国中国为什么不能配合我苏俄?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谷雨的内外战略遭受到了严重挑战,他要想独立自主,就必须想办法甩掉老毛子这根拐杖,什么都靠自己;他既然想获得老毛子保护,获得老毛子的各种好处,就必须接受老毛子的骑脸,哪怕只是暂时的!
还没等谷雨说话,其他在座的中国环太党同志脸都变了,狗日的老毛子,这是什么意思?也就在此时,谷雨却笑了起来,“赫鲁晓夫同志,中国可以接受南亚战场的双方按照现在的战线停战,不过中国绝不会断绝武器供应,对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输出武器,购买铁矿石,绝不能受到干扰,谁也不能挡着中国赚钱!”
谷雨刚刚说完,王运生同志诧异的提醒了一句,“谷枢机……”
“不要插话!”谷雨挥挥手,继续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从战略上说,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拥有一定的实力,更有利于苏俄同志与印度的合作!
我们可以推导一下南亚战争各方停战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印度虽然在战争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想灭亡海德拉巴和孟加拉国已经不太可能。
连续战争对印度也是很大的损耗,印度总理尼赫鲁身体也不是很好,而尼赫鲁在国大党内最强有力的对手德赛并不支持尼赫鲁对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探索,所以我认为接下来印度继续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尼赫鲁的重点会放在国内和他的接班人身上!
这种局面下,贵国能够给予印度的帮助很多,没必要在中国是否出口武器的问题上纠缠太多,若是印度不满意,贵国同样也可以出口一些先进武器嘛!”
赫鲁晓夫犹豫了,谷雨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再说了,他也明白谷雨对利益的执着,中国这一波赚得比较多,想强行不让中国出口武器,谷雨肯定会提出更高的要价……
赫鲁晓夫让步了,他提出为了促成谈判,中国停止武器供应,谷雨同样不买账,“赫鲁晓夫同志,中国政府一向非常讲诚信,我们和孟、海两国已经达成的各项军火供应协议绝不会停。
至于新一轮军火供应谈判,可以适当做一些拖延,当然此举的前提是印度也需要有足够的和平诚意,您虽然表达了印度的和平诚意,但印度这个国家一向不讲诚信,不能太过相信,最好是听其言,观其行……”
赫鲁晓夫听完,非常不舒服,不过谷雨的说法他又不好反驳,只好说了几句后,转移到另外一个问题长波电台,按照他的说法,要想联系太平洋上活动的潜艇,需要在中国构建长波电台。
谷雨沉默稍许,然后说道,“中国的潜艇也同样需要长波电台,不过我们的技术多少有些不足,贵我两国可以进行相应的技术合作,以完成长波电台的建设,贵国也可以利用这些长波电台做必要的联络,并派出相应的联络人员和技术顾问,如西域的情报站例……”
谷雨的意思是以我为主,苏俄可以用潜台词是这样的军事设施只能是中国的,绝不能是苏俄的,这是谷雨一贯的底线,不管是对阿富汗的情报站,还是长波电台都一样,都必须是中国的,老毛子可以用,可以派出穿着便装的人员,但仅此而已,派军的不行,这是底线!
赫鲁晓夫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不过谷雨的说法符合他的一贯做法,赫鲁晓夫也没理由反对,虽然他真得,真得非常想在
中国驻军,美国可以在英法驻军,苏俄为什么就不能在中国驻军呢……
会谈结束,送走了赫鲁晓夫等人,周恩来同志忍不住说道,“谷枢机,赫鲁晓夫同志怎么突然间变成这样了?”
谷雨摇摇头,“这才是苏俄的本色,你早就应该有心理准备了!”
周恩来同志苦笑道,“看来三和路线对我也有影响呀!”
“还是老办法,有理有据有节,该争的争,绝不轻易让步,必要时可以用一时的政治利益换经济利益!”
“美国会不会趁火打劫?”
谷雨一边走,一边淡定的说道,“美国资本在华投资越来越多,有这么大一个压舱石在,有什么担心的,各忙各的,不要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