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58章合作之初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569 2025-05-12 15:06

  酒会结束后,中国驻苏盟军正式开始工作,此时的形势极其恶劣,为了阻挡住德军的突破,苏军一批又一批,把一支支部队送到前线,让他们挡在那里,用巨大的牺牲来争取时间。

  彭德怀同志亲赴前线考察,他迅速发现,这一场战争双方炮火和兵力密度超乎想象,战争规模也比抗日战争大得多﹐几百万现代化军队在漫长的战线上攻防,对前线指挥员的考验有多大,彭德怀同志自然明白。

  彭德怀同志甚至对苏军的惨败有了更多的理解,苏军毕竟二十多年没有打仗,经历过国内战争的指挥员又基本被清洗掉,让那些顶多指挥过师团一级作战的军官,指挥这样的大仗,不出幺蛾子才见了鬼……

  考察之后,彭德怀同志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指挥的三个集团军三十万人,在这样惨烈的战争中鬼知道能剩下多少,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革命事业,他必须战斗。

  唇亡齿寒,苏俄亡了,中国绝不会有好日子过,与其在国内打,还不如在苏俄打!而且解放军的牺牲,也可以换取苏俄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只有国家强大了,可以制造无数大

  炮飞机,才有可能击败德国法西斯那样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当天晚上,结束第一天考察的彭德怀同志就见到苏俄的定海神针,负责莫斯科防御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朱可夫现在压力巨大,对于任何一丝一毫的力量都十分在意,朱可夫也不废话,简单的介绍了现在的恶劣形势后,直接询问解放军什么时候到达前线。

  听到彭德怀同志的回答,发现还要等将近一个月,朱可夫直皱眉,虽然没说什么,但意思很明显太慢了。彭德怀同志也没办法,苏俄现在什么都缺,中央对苏俄能不能有效提供补给,根本不放心,所以八月下旬确定出兵后,总部给第七集团军补充了大批物资。

  去过苏俄的同志都说,冬天异常寒冷,解放军必须带上冬装,冬装虽然已经准备了,但从国内运到外蒙,也需要时间,一切妥当,已经是九月上旬了。

  十万大军还有各种物资补给,堆积如山,从中国运到苏俄,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就算解放军已经到达莫斯科,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可能立刻就上战场,能在十月中下旬上战场,彭德怀同志都捏着一把汗!

  中央同样也有担心,总参的建议是在苏俄适应至少半个月,在11月中旬再上阵,不过从朱可夫同志现在的反应来看,这个适应期肯定是没有了……

  看到彭德怀同志眉头紧锁,朱可夫大将想了想,开始询问第二件事,参战解放军各部的情况,参战的第七集团军原计划与苏军抗衡,装备经过了刻意加强。

  集团军司令员为四路军名将郝嘉海,政委为彭德怀同志的爱将黄克诚,所部除下辖一个工兵旅,一个两旅制的骑兵师以外,还下辖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重炮兵师,拥有3个105mm榴弹炮团,总共108门榴弹炮;

  一个高炮师,下辖3个高炮团,每团编制12门40mm高炮、15门20mm高炮,24挺型12.7mm高射机枪;

  而下辖的六个师,每个师都下辖一个18门制的107mm火箭炮营,两个12门制的76.2mm野炮营,既可以炮击,又可以反坦克;每个团都下辖一个高射机枪连(6挺),两个战防炮连(仿制苏军的45mm战防炮,每个连装备6门),一个重迫击炮连6门。

  为了保证后勤,集团军下辖了一个后勤师,有三个汽车团;每个师还专门配置了一个后勤团,出两个汽车大队两百辆卡车以外,还有四百辆人力大车。

  所以第7集团军在彭德怀同志眼中,属于武装到牙齿了,一个师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高达60门,而高炮和高射机枪同时可以对付坦克,为得就是对付铺天盖地冲过来的苏军坦克。

  没想到苏军没打到,反而要帮助苏军对付德国人,这个思想工作可费了不少劲,总政治部主任何孟雄亲自飞过来,与干部战士们座谈,整整考察了半个月,要不是爱将黄克诚能力出众,还真解决不了问题……

  朱可夫大将听完,若有所思,他知道这个第七集团军就是出兵蒙古,冲锋在最前面的那个集团军,很明显中国人刻意加强了反坦克能力,要不然他们绝不会给师团一级多多配置了一个反坦克单位。

  没想到阴差阳错,这个集团军反而变成了苏德战争上反坦克能力最强的部队……其缺乏的重炮兵,斯大林又给配置了一个两团制的炮兵旅,装备122mm火炮24门和152mm榴弹炮48门,基本弥补了。

  换句话说,除了没有配备坦克以外,第七集团军反而是苏德战场中,装备最为精良的集团军,而战斗力也不用担心﹐这只部队据说一直奋战在对日作战的第一线。想到这里,朱可夫觉得这个集团军完全可以用在刀刃上,哪里战线出现漏洞,就派到哪里……

  想了想,朱可夫大将又对对面的中国人不太放心,他带着彭德怀同志来到地图前,让他的御用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给彭德怀同志介绍了一番苏军的部署。

  听索科洛夫斯基一介绍,彭德怀同志立刻大吃一惊,前线的苏军现在竟然如此虚弱,面对德军的进攻,朱可夫大将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手上的预备队调到了主要的突击方向上,并且大胆的削弱了次要方向上的守军,让德军的攻势撞上苏联士兵的顽强抵抗。

  问题是德军的闪电战一贯以出奇出名,朱可夫只要有一次判断失误,苏军的防线就要崩溃,但二十多天过去了,苏军依然顽强得战斗在莫斯科前,并没有崩溃,彭德怀同志立刻对眼前这位苏军大将刮目相看,这是一位天才,真正的天才!

  事实上,对面的朱可夫大将通过交流,也对彭德怀产生了一丝好感,这位中国将军是一名出色的统帅,他刚才问得每个问题都是要害,所以想了想,朱可夫大将亲自出马,与彭德怀同志开始了交流……

  而在莫斯科,刘伯承等则与苏俄最高统帅部商议解放军在苏俄的驻地,后勤等等细节,同时代表中国不断出席各种盟国会议,为了有效的支援苏俄,盟国答应给苏俄无数援助,承诺的各种武器和物资非常多。

  但英美是出了名的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段时间承诺的物资就没有兑现的,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物资还要从中国转拨,中国自然不干。

  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我们的国力极其有限,让我们供应物资,让我们派兵,都可以,但必须有一方对中国提供足够的补偿,别跟我说战后,谁知道战后是什么时候。

  所以对美第一期+亿美元租借法案之后,中国的第二期·第三期接踵而至……而且主要集中在设备技术,交通工具,还要求大量的技术援助,而不是武器弹药……

  中国人的铁公鸡做法,以及借机完成工业化的意图太过明显,英美苏自然都相当恼火,问题是中国人油盐不进,不见兔子不撒鹰。

  而且中国的穷也是出了名的,连损失了一半家业的斯大林也承认,现在的中国确实穷,非常穷,竟然连指挥员们像样的军装都没有……连意大利的垃圾武器,在中国人眼中都是宝贝……

  美国无可奈何对中国让步,苏俄的让步更大,虽然苏俄提供不了物资和设备,但苏俄的人才和技术是中国急需的,加之中苏工业联营,加大中国工业产出确实有其必要性。

  斯大林捏着鼻子把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和无数珍贵无比的工业积累送给中国,以提升中国的工业产出,问题是真心疼呀,苏俄拿出来的可都是最先进的东西,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未必最先进,但老牌工业国多少有些独特的家底,就这么如流水一样涌入到中国。

  当然了,斯大林也不是毫无收获,中英的交流同样很深入,中国也把大批从英国搞来的好东西给了苏俄一份,中国不这么干也不行,中国自己的科学家能力有限,很多重大项目都需要苏俄科学家坐镇幕后,指挥谈判……

  这段时间,通过交流,苏俄自然也获得了一大批英国在雷达、火炮、坦克、飞机领域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中苏两国在火箭领域进行了更加密切的合作,通过中国提供的大批技术,苏俄已经搞出了一款150公里射程的强大火箭,但苏俄和中国遇到的问题差不多,火箭精确度太差……

  不过苏俄对两百公里射程非常满意,这个项目潜力太大,只要把火箭做得足够大,未来两千公里,甚至更大射程都有可能,而火箭的超快速度,也意味着无法拦截,很明显这是一个无敌的武器,但如何提高精度,苏俄同志也是伤透了脑筋……

  相比于苏俄同志的头大,英国人却不一样,英国的精密加工水平,并不亚于德国人,更何况他们还有整个西方的技术支持。

  利用中国提供的技术路线,家底雄厚的英国在1941年8月进行了一次秘密的火箭试验,将火箭射程提升到170公里,英国政府迅速把研发火箭列入为国家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倾尽全力,准备再进一步提升射程,同时尽可能提升精度……

  英国发展火箭的态度异常坚决,原因很简单,共产党中国提供的新型反应堆方案,经过物理学家们的推演,认为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过认真分析,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份可执行方案,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研制出反应堆,并生产出第一克淦239,再用两年的时间,研发出英国第一枚核弹。

  英国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个核导弹的设想,将核弹头和火箭结合起来,想想吧,大英帝国拥有射程上千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核子武器,可以将万吨以上TNT炸药丢到一个城市,那将是什么样的威力!即便火箭的精度不高,但上万吨TNT炸药,足以弥补精度的不足!

  未来,只要大英帝国将核火箭部署到各个殖民地,大英帝国的霸权将得到极大的稳固!即便是拥有更强大生产力和更多黄金的美国,想在短时间内撼动,也绝非易事!但凡有这种可能性,大英帝国就一定要尝试!

  当然了,英国也必须考虑中国方案失败的可能性,那么就需要进行铀浓缩,这是战时英国绝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自然就需要和美国合作,不过这只能是无奈之下的第二方案。

  不知不觉间,英国调整了核武器发展方案,暂时停下了和美国合作的心思,当然了,英国对德国充满了防范,绝不能让德国人搞出核武器。

  在核武器研发的方案明确后,英国立刻敲定了袭击德国重水厂的计划……至于德国人使用石墨,拜德国对犹太人的残暴政策所赐,德国政府得到报告,石墨作为中子减速剂,并不理想……相关情报,大英帝国已经掌握了!

  与此同时,英国与中国的合作不知不觉间加深了很多,一来这些方案都来自于中国,大英帝国也不清楚中国现在到了哪一步,大英帝国自然有些敬畏……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把自己所有的秘密都拿出来……大英帝国当然需要高看一眼

  二来嘛,中国人能够把这样的方案交给英国,已经表明了心意,英国政治家们一分析,就猜透了中国人的心意,中国人希望保持现在的国际格局,让他们可以左右逢源……

  至于为什么,大英帝国自的政治家们自然猜得出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想完全消化美英苏三国提供的那么多技术和设备,至少需要十几年,他们希望延缓大英帝国衰退的速度,让他们有机会成长起来……

  所以他们向北非派出志愿军,所以他们把这些技术方案提供给英国……在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流后,中国的总理甚至直接和麦克唐纳大使直言,中国希望大英帝国支撑得更久一些,因为这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一个拥有压倒性经济和军事优势的霸主,必然会压制中国这样的地区大国……

  只要一想起这些,老牌搅屎棍就不得不佩服那帮子年轻的中国人……也正是明确了中国的意图,大英帝国与中国合作的信心自然更加热烈。

  虽然中英两国在南洋地区多有龈龋,但一点都不影响到中英的各项经贸科技合作,双方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迅速达成了新一轮货币互换协议,高达两亿英镑,将近二十亿人民币……

  因为一个拥有压倒性优势的霸主,必须会把老霸主的一切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大英帝国需要更多的地区强国,分散那个家伙的精力,他们的精力太旺盛了……

  随着天平洋战争的爆发,老牌搅屎棍再一次感受到陆军战斗力不足带来的危害。在马来亚,日本人利用英军的松懈﹐以及战术呆板,只注重正面防御的特点,故意用正面佯攻吸引英军注意,然后把部队投入到英军认为“不可通行”的丛林地带,绕到英军阵地侧翼和后方,一旦穿插成功,英军不断仓皇撤退。

  一些日军部队还用自行车组成“银轮部队”,穿插崎岖山地,推进速度远超英国人的想象。此外,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日军飞机竟然成功轰炸了英军在马来半岛北部的空军基地……随着日军距离吉隆坡和新加坡越来越近,英国马来亚殖民地离大崩溃已经不远……

  不仅仅英国如此,美国人一个月就已经丢失了吕宋岛,牛皮哄哄的麦克阿瑟灰溜溜得逃到了澳大利亚。到了这一步,英美才真正明白日本人打不过中国人,不是他们不能打,相反,他们非常能打,日本在中国关内的失败仅仅是因为国力的不足,他们硬生生被中国的兵力优势怼死了!

  事已至此,英国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身上,不过英国并没有要求中国人出兵新加坡和马来亚,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来了就不会走,而日本人却不可能长久,英国的做法是不断督促中国发动泰北攻势,但都被中国以准备不足为由拒绝了……

  侍者缓缓着推着轮椅,马歇尔将军紧随其后,罗斯福总统缓缓得问道,“马歇尔将军,您认为英军守得住新加坡吗?”

  “总统先生,非常困难!”马歇尔将军很干净的给出了答案,然后苦笑着说道,“大英帝国也知道他们守不住,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把新加坡的防御交给战斗力更强的中国人!

  而中国人很显然也看清楚了英国人的盘算,所以他们并不着急,也许他们正在等待着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崩溃,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也许用不了多久!”

  罗斯福总统微微叹了一口气,转移话题问道,“中国人还是不愿意去菲律宾吗?”

  “中国人认为菲律宾是绝地,并不愿意把精锐的中国师用在巴丹!”马歇尔将军斟酌了一番,这才说道,“总统先生,巴丹事实上并不缺少军队,只是缺少斗志!”

  “现在我们只能希望,麦克阿瑟将军能够兑现他的承诺!”

  “中国人去不了马来亚,也去不了荷属东印度,那么他们的六个集团军可以去哪里?”

  “他们可以去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南太平洋群岛,甚至是夏威夷,中途岛!总统先生,您完全可以不用担心中国人的斗志和勇猛,他们绝不能投降,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罗斯福总统点点头,笑着说道,“将军,十分凑巧的是,英国人把新几内亚的西部许给了中国人!”

  “为了避免英国人战后反悔,中国人肯定希望早日前往新几内亚!”

  罗斯福微微点头,“将军,我们需要尽快完全六个中国集团军的运输,让他们对付那群该死的日本人!”

  “是,总统先生!”

  罗斯福总统很快向中国发出了照会,要求中国安排六个集团军前往澳大利亚和太平洋战区,美国将加快运输速度,美国人为了让中国人乐意,答应会按照美国的标准提供后勤补给。

  接到美国通报后,谷雨立刻回电同意,然后书记处开会决定由朱德同志担任中国驻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兼第一政委,以防守见长的顾慎为同志为副总司令,接下来防守的责任很大,政治委员则由滕代远同志担任。

  对这一路,谷雨事实上根本不担心,虽然各种伤亡同样不少,但澳大利亚和南太岛屿属于日本的力量极限,就算解放军扛不住,也能撤下来,原因很简单,为了挡住日本的攻势,美国又想法设法调来了约克城号、大黄蜂号三艘航母,再加上萨拉托加号,美军在太平洋地区恢复了三个航母编队群。

  谷雨搞不清楚这一世的太平洋战争怎么打,但再怎么打﹐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是比较明确的,估计还是在瓜岛一带胶着,正好可以乘机磨练出一只熟悉与海空军配合作战的部队﹐未来可以借机组建海军陆战队……

  所以谷雨就把这样的好地方交给了顾慎为,也算是对他的补偿,整个抗战期间他没打什么打仗,一直有些委屈,正好可以随着美军好好虐一虐日军,出一口恶气!

  也就在这段时间,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美国人,开始向中国派送战斗机,为了节约时间,美国甚至搞出了海空联运的方式,拆开之后装船。

  然后在美国大黄蜂号航母编队群的掩护下,进入地中海,英国地中海舰队也参与接应,一路运到埃及压力山大港,第一批24架B-24在埃及组装好,带上副油箱,直接飞往印度,然后从印度飞往中国,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

  一架又一架体积庞大的美国轰炸机群秘密进驻衢州机场﹐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美国陆航成立第十航空队和中国空军合编为盟军中国战区空军司令部,美国陆军航空队指挥官卡莱尔·沃什准将将担任空军司令,中国空军司令员刘景文担任副司令员。

  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有不少同志有顾虑,此前通过几年的战争,我们已经通过实战培养出一只不错的空军,已经拥有1000多架各种飞机,空军飞行员与准飞行员也达到了三千多人。

  虽然干不过日本航空队,但作为一直防御型空军,中国空军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与世界顶尖航空大国相比,中国空军还稚嫩,所以中国战区空军司令只能由美国空军领导,中国空军指挥官协助。

  谷雨决心非常大,空军必须全面效仿美国空军的选拔、训练和作战,当然了,中国空军已有的作战经验也要保留,在卡莱尔·沃什准将来到武汉后,谷雨与他会谈时,很明确的告诉他,你现在不仅仅是美国第十航空队的司令员,也是中国空军的司令员!

  谷雨告诉卡莱尔·沃什准将,中国空军成立不久,刚刚建军不久就迎来了强敌日本,在战争中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但问题还不少,各项管理也比较落后,而且条件也比较简陋。

  谷雨希望卡莱尔·沃什将军可以将美国先进的空军飞行员培养、训练和作战传授给中国,除了政治工作以外,作战·训练、地勤、防空、雷达部队和飞行员培养,他都可以干预,如果遇到争议的地方,可以直接联系谷雨,由谷雨来仲裁……

  卡莱尔·沃什将军本来有些不安,担心中国人不配合,见到谷雨这么好说话,自然非常满意,满口答应下来,这样一来就非常有意思了,中国陆军与苏俄、德国合作已经逐渐成熟,而中国海军则学习英国,空军则学习美国,算是汲取各家之长了…….

  不过卡莱尔·沃什将军的首要任务是轰炸日本东京,虽然这是一次形式轰炸,但一定要轰炸,为了让美国人满意,谷雨不得不忍痛把自己这段时间积累的空军家底拿出来,帮着美国航空队掩护,舍不得羊,套不着狼,谷雨也只能这么自我安慰了!

  当然了,美国人给出的回报也是实实在在的,承诺的第一批飞机正加速驶往中国,那可是520架飞机呀,只要一想到美国人的豪爽,谷雨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他绝不会辜负美国人的豪爽,尽快敲定第二批、第三批租借设备……

  飞机什么的,有美国人就够了,解放军差不多就够了,真正有用的还是各种设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斯福总统肯定也是知道的,谷雨相信他一定会如自己的愿望……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检修之后,就在9月22日,美国对日本首都东京开始了第一次白昼轰炸,而中国空军则派出了四个空军师160架歼-4负责掩护……

  而空袭珍珠港之后,为了防止美国人的报复,日本人一直再加上朝鲜和九州岛南部的空军力量,严密防范,中国空军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东海系列空战至此拉开了帷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