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7711 吐槽:131 更新日期:2022-08-29 22:25:33
彭德怀同志很特别,谷雨早就知道,这一次会议上,他就很特别,刘少奇会议一开始大谈个人崇拜,别的同志没有说话,他就说话了,他并没有公开反对个人崇拜,但是他说了一遍加强民主教育的话。
彭德怀同志说,中国有着非常漫长的封建统治历史,我党一直都非常强调要反封建,而反封建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教育。
过去我们的敌人使用一切力量维持中国残余的封建势力,推崇各种封建道德,比如常凯申这个大汉奸大讲四维八德、礼义廉耻,推崇曾国藩这个屠夫,可自己呢……
然后又说我们进行民主教育,要继续清理反动势力的遗毒,重点要加强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个共同口号的宣传。
所谓自由,包括思想上的自由,言论出版的自由,集会结社的自由,居住、迁徙、通信以及处理自已生活的自由。
虽然解放了,但我国许多地方,广大人民群众还受到封建习惯的束缚,父母干涉子女的工作、生活,乃至于婚姻,非常常见。
所谓平等,在目前主要是不分阶级、民职、职业,在政治上其地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也是平等的;
所谓博爱,是使人与人之间巩固团结,加强抗战力量,在人与人之间发扬互爱、互敬、互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在新民主主义这个过渡阶段,我们的自由、平等、博爱还是有着不少的局限性。谷书记一直非常强调五四精神,多次谈到要加强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科学和民主的教育,反对封建文人高高在上;
在云南考察时,亲自挑大粪,每一次考察建设,都要先干半天活才讲话,讲话时总要强调为人民服务,总要强调平等,反对封建特权,还有他在香港搞特区,加大基层民主,推进直选,就是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
新民主主义社会,一定要让人民能够自由的发挥他的智慧,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经济上能够逐渐消弱各种剥削,增加工资,减轻人民员担,提倡博爱精神,反对一切特权现象;在文化教育上,也要加大启蒙教育,灌输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作为解放军首屈一指的元帅,彭德怀同志虽然已经退役,但他对部队的影响力还是很大,而在这一次会议上对一些军队同志的说法,他也进行这样那样的干预。
会议上有军队同志提出修改军人誓词,“我们要在谷主席领导下……”,他说:“这个提法有毛病,现在的军队是国家的,不能只说在哪一个人领导之下。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谷主席死了谁领导?这种提法不对,改成党的领导下,更妥当一些!”
还有一些军队同志认为部队喊口号时要多喊“谷主席万岁”,他又来了一句,“躯壳都是要死的,人家说万岁,那是捧的,是个假话,没有哪个人真正活一万岁。”
彭德怀同志的一连串说话,虽然有的登上了简报,有的没有,但相当骇人听闻,成功引起了一些同志的注意,这段时间,他收到了一堆指定只能交给谷雨的电报,看完之后,谷雨多少哭笑不得。
谷雨又想起了二战期间的往事,彭德怀同志脾气火爆,脾气上来时,骂起人来一点不留情面,当年在苏俄,他与刘伯承同志起了矛盾,曾经就后勤问题对他破口大骂,引起了北方系一大批将领的不满。
钢铁同志提议给刘伯承同志大将待遇,刘伯承同志委婉拒绝,但回去之后,彭德怀同志就给谷雨发了一封电报,认为苏俄正在百般拉拢刘伯承同志,刘伯承同志有些把握不住立场,甚至明言,他考虑苏俄的事情,更多于考虑解放军的困难。
也就在这件事之后,刘伯承被从苏俄召回,从此之后基本没什么上战场,虽说刘伯承同志脾气不错,对这些事不怎么提,但两人关系很不和睦早就是事实……
这些事情都是谷雨亲身经历的,到了此时此刻,他对彭德怀同志有了更加满醒的认识,对前世种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前世那件事发生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党内大震荡之余,又引起了政策的大转变,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多少有些偶然,但两人摊牌是必然的。
两个政见完全不同的人,能够合作几十年,做到七分合作,三分不合作已经非常难得,等到了老年,没有强大的外部敌人,又各自变得更加固执,这个时候翻脸,一点都不奇怪,只是这一次翻脸,更多的是两败俱伤……
谷雨虽然有不少民主理念,但不管他多么民主,他也有自己的底线,即便这一世。他和彭德怀同志的政见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少忌惮,他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达到彭德怀同志对民主、平等和博爱的理解,所以自然要小心一些,用可以,但不能过线。
八大不让他进入中央局,彭德怀同志肯定不会服气,但谷雨不管他是否服气,都会坚持自己现在的做法,他只能做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绝不能给他,他上面没有人牵制是不行的。
未来若是彭德怀叨叨什么,谷雨也无所谓,这样天天叨叨的人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表面顺从,但是私底下不断搞阴谋的人,有这样一位大讲启蒙思想的同志坐镇,会省太多的事情。
谷雨抬头看了看日历,这个时候,邓萍同志应该回到了北京,彭德怀同志接下来的讲话应该不会那么婉转了,正好让他狠狠批一批个人崇拜,那两位前世的冤家,在苏俄期间,应该有些接触吧,看看这一次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谷雨又拿起了周恩来同志的电报,做了一番批示,接下来把陶蔡联系到一起的重任要交给他,反正这样的事情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都做了无数起,他再做一些也不奇怪。
谷雨想了想,又把何孟雄同志的电报拿了过来,又写了一番批示,谷雨需要他做一个定论性的发言,党内其他同志都做不了这个活,他出来说话最合适。
或许是1931年东方大饭店被伤得太深,或者是负责的军队政治工作太过敏感,这些年何孟雄同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那个动不动就给中央上书的同志彻底成熟起来,他将全部的身心都放在军队政治工作上,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何孟雄同志也做得很好,他也有效得隔绝了留苏派和那些曾经在上海中央工作过的干部把手神往军队,有效得保证了党的第一书记对军队系统的控制。
之所以是党的第一书记,而不是谷雨,就是因为谷雨知道,何孟雄同志忠诚的是党,而不是某一个人,当然了,此时此刻的谷雨和党本来就是一体的。除非哪一天他走到了党内绝大部分同志的对立面……
所以平时不怎么发言的何孟雄同志出来说话,就相当于谷雨出来说话,给这一次会议上发生的种种予以定论,当然了,那也是在充分讨论之后……
一一安排妥当,准备相应文件后,谷雨又把谢安治同志叫了过来,让他阅读其他同志对蔡永皓同志的反应电报,谢安治同志额头上立刻见汗,连忙说道,“谷书记,我早就发现了蔡永皓的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可一直顾虑重重,不敢检举……”
“安治同志,不要紧张嘛,你是中办副主任,警卫局政委,我对你一问是很信任的!”
谷雨微笑着问道,“我只是想了解清楚蔡永皓同志为什么对饶漱石不满意,按说两人矛盾没那么尖锐呀!”
谢安治同志松了一口气,连忙说道,“蔡永皓同志很有野心,他一直认为自己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同志的当然代表……
他这样做,在我看来,有三点原因,一是想更进一步;二是对一些红四干部的安排不满意;三是他与张国焘关系相当密切,当年靠拢中央,也是被迫之举……
谷雨眉头紧锁,“没想到呀,真是没想到,我这位老同学竟然这么有想法,看来要对他重新认识一番了!”
当年在川陕苏区,谢安治升迁飞速,一两年间就做到了红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负责军队人事;后来又被安排为川陕省委组织部长,负责起地方人事工作,这些都是极其关键的岗位,可以说备受张国焘欣赏。
在崛起的道路上,谢安治不仅立下了不少战功,也是满手血腥,“要属于怀疑一切”这个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甚至于徐子取的夫人被害也和她很有关系,要不然,张国焘也不会夸奖他是“革命尖锐的锥子!”
张国焘下马之后,他比黄超等人,聪明了多少倍,是最早转向最快的干部,也举报了不少张国焘的事情,因为转向积极,而且为人也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性格,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当然了,他这样的出身,自然不可能在部队干下去,他被安排为陕西公安厅长,负责和平解放后的陕西整顿,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西北局民工委书记,再然后被康生推荐到国安委担任副主任。
而在八大的人事安排上,他将会被安排为中央候补委员,等到换届之后,谷雨准备让他担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主持公安部的日常工作,并负责中央警卫局各项工作……
很多人不明白谷雨为什么用这个酷吏,有人猜测谷雨用他,是将功不如使过,也有人猜测,他是独行狼,没有一路势力敢接纳,谷书记愿意接纳,并重用他,他自然会无比忠诚。
这些猜测都没错,但归根到底是他的性格,寡言少语,原则性强,干劲大,独来独住,很少理人,许多人与之共事多年,未知其所思,未知其所好。
这样的人负责自己的安保,谷雨是比较放心的,他不喜欢自己有什么举动,都被别的同志知道,更不希望哪一天某个花坛中会冒出一个录音机,他需要这样一位同志主持警卫局严格封锁消息。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这个曾经负责红四组织工作的干部,对红四太了解了,在这一场针对红四干部的清理整顿中,他必须充分发挥作用……
这一次和谢安治的交谈,时间非常漫长,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谷雨仔细询问之后,对红四内部主要干部有了一个相当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处理起来就比较有眉目了。
虽然谢安治所言肯定有很多水分,但谷雨并不在意,他很清楚,这就是一次消藩,他不准备杀人。该有的待遇还是保留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冤枉不冤枉,重要的是,红四经此一役,必须四分五裂,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集团出现。
此时此刻,历史上的红二已经荡然无存,不再作为一个整体的势力出现;红四四分五裂后,接下来就该轮到红一了,对红一地是分化赎买,对红三他是重用,这事实上也是分化。
但光光分化还不够,参差不齐的红一还是要打一打的,比如龚福昌,既然不安分,那就不能留了,目中无人。手脚不干净,对赋闲不满意。那就跟红四一起收拾,上一次让他躲过这一劫,这一次就让饶漱石拿他开刀……
就在谷雨思考间,午夜时分,火车哐当哐当了来到了古都西安,次日一早,谷雨在中航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中航西安那些从德国搬过来的机床。慰问了中德日三国专家,并在下午听取了中国第二款喷气战斗机歼-50的研发情况。
1947年,中苏两国加深了航空领域的交流,双方互换最先进的战斗机,中国把自己那款双尾撑歼-5交给了苏俄参考,并从苏俄获得了十二架米格9,但试飞米格9之后,空军立刻大吃了一惊,这玩意怎么飞得那么快!
苏俄的飞机设计极端重视性能,为了实现关键性能,往往会放弃其他次要指标,米格9也是如此,虽然速度非常快,但高空性能比较差,出动性、可靠性、机动性都很成问题。
中方飞行员驾驶之后,对米格9评价很差,普遍不喜欢这款飞机,不过通过与歼-5的一系列模拟对抗,空军也充分理解了高空高速对拥有广袤国土的中国具有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歼-5研发过程中,和瑞典有不少交流,战后又参考了德国后掠翼相关技术,在决定使用英国先进的德温特发动机后,这款飞机为了适应发动机,进行了极大的改进,看起来形状没什么变化 但却有非常多的改动。
比如平尾上抬至垂尾顶端以让开发动机射流,垂尾修形,起落架位置微调,座舱前风挡从平板玻璃改成了V形布局以适应高速,而舱内仪表和电台来自于德国,雷达来自于英国,而且还使用了瑞典引进的第一代弹射座椅,可以说相当先进。
仪表和电台目前已经实现国产,引进的雷达和弹射座椅,目前还没有完成实现国产,不过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使用德国搞来的高精密机床,成功生产已经不成问题。
一系列试飞发现,歼-5虽然低空性能不错,但高空性能相当糟糕,而且最大飞行速度只有780公里/h,与米格9最大飞行速度高达上千公里每小时相差甚远。
但歼-5转向相当优异,爬升速度也很快,可以当成攻击机使用,使用攻击吊舱之后,竟然可以达到美制B-25轰炸机的载弹量。
谷雨对战斗机的发展思路更偏向于英美,现在技术不行,家底一般,所以他可以接受飞机性能落后,但一定要稳定,而且重中之重的是可操作性一定要强,说白了,就是家底太穷,中国吃不消太大的浪费,他也实在舍不得比等重黄金还要贵重的飞行员牺牲。
这架飞机的设计师们基本都是民国时期培养的工程师,他们对英美标准比较熟悉,较为完美的实现了谷雨的理念。
但歼-5的缺点也太过明显,这更像是攻击机,而不是战斗机,而未来中国空军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拦截,换句话说,歼-5可以装备部队,但并不是中国最急需的,所以最终定型时,歼-5被命名为歼轰-5,换句话说,未来定位是战斗轰炸机。
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期望,但歼-5的研发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款飞机与歼-3不同,安东诺夫参与的程度并不大,他的注意力都在运-5B上,也就是说,这一款飞机的主要研究人员是中方飞机设计师。
在通过螺旋桨飞机时代的不断仿制后,中国本土设计师们终于拿出了自己第一个产品,走完了从设计-试飞-列装的全过程,锻炼出了一只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战斗机研发队伍,虽然搞出来的歼轰-5与米格9相比有些差距,但总体还是满意的,中国的设计工作算是培养出来了。
更加惊喜的是,双尾撑布局的战斗机可以缩短飞机的长度和高度,减少航空母舰的停靠面积,海军准备用歼轰-5取代原来那些杂牌螺旋桨飞机,当然了,这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过为了第一代喷气舰载机还是值得的,中航目前指示中航成都会同日本技术人员一起研发这款海军飞机。
与此同时,在见识到了米格9的高速后,中方立刻决定研发一款具有优秀高空性能,速度更快的战斗机,而此时通过交流。中国派往苏俄的设计师们也通过关系,看到了正在试飞的米格15,在参考了谷雨给的那张设计图后,中国和从日本“请”过来的飞机设计师们拿出了四款歼-50设计图,
经过一连串比选之后,歼-50设计和生产任务最终落在了设计歼轰-5的中航西安飞机有限公司,这个以中国人为主的设计队伍。太原的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主要注意力一直在运-5B系列的研发上,对这一次招标投入不够,最终拿出来的产品并不令人满意;
而中航成都成立的时间不长,其综合技术实力不如集中了主要精英的中航西安,而且其使用的德制发动机性能不如中航西安引进的英国发动机,最终没有成功;
而新成立的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其设计团队是日本飞机设计师,但日本设计师对喷气时代的理解,却有些缺陷,不如搞完了歼轰-5的中国设计团队。
喷气时代和螺旋桨时代很多理念并不一致,有些东西没有碰过,设计出来的东西就容易受过去的影响,而自日本战斗机设计人员还有鬼子固有的那些毛病,太过追求性能,把飞机的火力、机动性和航程看得非常重要……
为了让日本设计师们更清楚的理解喷气时代,在这一次招标会之后,根据中央的决定,以中航西安为主,中航南昌、中航成都为辅共同研制歼-50,必须把这两个飞机公司的设计师队伍带动起来。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此时详细的图纸正在给制当中,预计1948年下半年给图完成,接下来将进行第一台歼-50战斗机的生产和组装。这款战斗机使用的是英国尼恩发动机,谷雨感觉这款飞机和苏俄的米格15比较接近,看起来从老毛子那边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过飞机就算搞出来,也不可能大批次生产,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动机,严格说起来,中国就没有一款自己的喷气发动机,不管是歼轰-5的德温特仿制型涡喷3A,还是歼-50采用的尼恩发动机涡喷3B,因为材料不过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不过这两款成熟的英制发动机的引进,意义重大,中国人终于知道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是什么样的,有了参考后,战争期间和苏俄共同研发的涡喷1,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引进德温特和尼恩之后,中航发被打得晕头转问,他们认为这款发动机推力远不如英国发动机,想停止发展,中航发也不知道这玩意啥时候搞出来,而且搞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装机对象,他们想节省下这笔钱。
不过报告上来,却被谷雨骂了一顿,谷雨再次搬出了他的发动机理念,同时告诉他们,这款发动机在中国研发的,全程咱们都参加了,是我们手里最熟悉的东西。
英德两国的技术能不能转化为自己创新的源泉,看的就是它,就算搞出来的东西不先进,但这也是咱们自己的发动机,光靠仿制怎么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
谷雨这么一说,加之又听说老毛子同样没有放弃这款发动机的继续研发,中航发只能硬着头皮上,不过中航发的重点还是两款英制发动机涡喷2A和涡喷2B的方制,给涡喷1分配的技术人员并不多,主要力量是日本发动机研发力量。
根据涡喷1的情况,涡喷1发展了ABC三个分型,涡喷1A目标是提高可能性,为此不得不将设计推力从14千牛降低,这款发动机已经初步过关。
不过第一款寿命约莫过关的发动机推力很可怜,只有不到9KN,离12KN的预定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不过推力小也不是问题,可以试探着摸索双发飞机……
涡喷1B为另外一组人马,准备放大发动机,将推力提高到20千牛,不过目前进展十分缓慢;涡喷1C本来是预研项目,研究人员放了一把卫星,将发动机放得更大,准备把推力干到50KN。
但奇葩的是,涡喷1C竟然比涡喷1B进展更快,地面实验发现可靠性竟然比涡喷1B还强,涡喷1B立刻停了下来,两组人马一起搞起了涡喷1C。
谷雨听到这里,询问是什么原因?搞清楚了吗?研究人员也不是很清楚,谷雨摇摇头,“发动机研发成本高昂,不能总是瞎碰,要加强理论研究,涉及到的控制理论、气动声学、材料、加工工艺都要成立专门的理论队伍,大学当中也要设立发动机专业……”
谷雨记得前世的毛发,很多加工工艺并不好,但老毛子的数学极端牛逼,人家就有办法用出色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你看着人家打了一个又一个眼。为什么在那个位置打,为什么是那么大的洞,就是不满楚。
这一点前世中国走了弯路,谷雨觉得有必要叮嘱一番,让他们把理论队伍建立起来,投钱做实验,积累数据是一方面,但有了数据,也要能够进行相应的分析。
目前潜力最大的是德国团队研发的BMW003型后续发动机,目前这款被命名为涡喷-2的发动机已经开始了首台发动机的试车,发动机推动力达到了1700公斤力,虽然超过了德温特发动机,但与尼恩发动机2200公斤力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还是在发动机使用的高温材料上,根据德国专家的估计,如果他们使用尼恩同款的高温合金,发动机推力可以干到2100KN,对此谷雨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待着材料部门的突破,至于老毛子自己研发的合金,目前老毛子没有任何转让的迹象。
不过说起材料,中国也不完全都落后于老毛子,根据谷雨的指示,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利用人造丝以及进口美国的聚氯乙烯和聚酰胺等人造丝开始了第一代碳纤维的研究。
到了1948年,中科院材料研究所试制碳纤维取得了初步成功,在进行稳定化处理后,人造丝先碳化,然后在1800度,氩气气氛下石墨化之后,成功获得了第一代碳纤维。
对实验获得碳纤维进行分析后,确定这一种新材料可以用作火箭喷管和鼻锥的烧蚀材料,而这一突破立刻引起了两航的高度重视。
没想到钛合金之外,竟然还有另外一种减重材料,虽然这个材料太过奇葩,但什么来源,航空部门不管,只要有用就行,钛合金的加工太麻烦了。中央专委立刻拿出了大笔资金用于碳纤维量化生产,虽然获得的产品非常昂贵,但不管是火箭,还是飞机,都有非常苛刻的减重要求……
而谷雨这一次参观,听取了相关汇报后,相当满意,他知道自己又成功的抢了一个先手,拿到这个先手之后,应该可以和英苏做一做交换了,就算换不来尼恩的合金,搞到次一等的合金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看到碳纤维取得突破,谷雨又想起了石化工业,他怎么也想不到后世无比便宜的聚乙烯塑料在这个时候竟然相当昂贵,真是活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