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不鸟,美英法也坚决反对,但赫鲁晓夫还是继续推动和平攻势, 十一月中旬, 苏俄外交部对美英法发出正式的外交照会,同时对美英法三国提出指责,强调要重新考虑柏林地位、撤退占领问题
按照苏俄的意思,为了欧洲安全,德国绝不能拥有核武器, 西柏林也必须非军事化, 不得有任何的限制,否则就重新考虑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权, 甚至将其比作毒瘤,要采取政治手术将其除掉,至此第二次柏林危机正式爆发!
在政治威胁的同时,苏俄的政治目的也显露出来,苏俄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闭门磋商时, 很严肃的表示苏俄要求废除柏林占领体系是因为它标志着战争状态的延续,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十二年,到了结束安理会五大国结束对德国战争状态的时候了, 苏俄认为必须尽快与两个德国分别缔结合约……
而在具体行动中,苏俄并未威胁要直接进攻或者全面封锁西柏林,而是利用东德掌控柏林通道之权间接发难, 如此一来西方三国若要继续留在柏林,就必须在承认东德与发动战争间做出选择。
说白了, 老毛子一切一切的目标就是迫使西方三国与民主德国进行直接交往,从而使它们至少在事实上承认民主德国的合法地位, 以实现两个德国的彻底分裂,而在谈判过程中,四大国的领导人自然要不断交谈, 苏俄外交上的僵局自然就顺利
美国人立刻察觉到苏俄的用意,有一些不太熟悉外交的美国高层就感到奇怪,苏俄要求西方国家正式承认两个德国这一既成事实纯属多此一举, 因为西方国家不采用战争手段, 两个德国根本就无法实现重新统一。
尽管杜勒斯曾经逼逼过要解放东欧,但美国在波匈事件的态度实际上已经明确表明美国根本就不愿意以战争手段来改变现状, 武力做不到, 民主德国有没有获得承认, 又有什么关系!
两个德国问题和三个日本问题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二战遗留问题, 苏俄忌惮德国,中国也同样忌惮日本, 但与苏俄不断在德国问题上挑事不同, 中国在日本问题
上就从来没有担心过, 中国人对西方是否承认人民日本显得是那么的无动于衷。
艾森·豪威尔笑着问他的接班人尼克松,“理查德,你清楚区别在哪里吗?”
面对艾森·豪威尔的考教, 尼克松想了想开始了陈述, 自冷战开始后, 美国历届政府对德日的基本政策就是保证联邦德国乃至统一后的德日两国必须永远留在西方阵营一边。
在美国人眼中,德日两国都是强悍的且充满活力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永远保持中立的,而且两国位置都非常重要,德国位居欧洲中心,而日本处在东北亚的关键位置, 只有抓住了德日, 美国才有可能保持对欧洲和东亚的影响。
所以美国对德日的态度是一致的,德日必须站在美国一边, 不管是中立亦或是投向苏中, 都是无法接受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就必须支持德日两国追求重新统一的立场。
在五十年代, 美国陆续和联邦德国、本州日本签署合约,这也标志着联邦德国和本州日本加入到西方阵营,作为回报,西方国家承认联邦德国和本州日本是代表德日的唯一合法政府,也就是说,支持德日两国的重新统一, 是保证两国永远效忠西方阵营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德日问题又有明显的差距, 首先是德日两国在国际政治上的分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德国那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把欧洲搅得一团糟, 把苏俄打得半死的一流强国。
而日本则只是二流强国, 哪怕海军很强,但也仅此而已,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被统一起来的中国几年就反推了, 实力明显不济……
更重要的是, 联邦德国本身就是美英法三个德占区合并,法国控制区还来自于中国, 在加上苏俄对东德的控制,所以德国各方势力云集, 可谓犬牙交错, 美国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此时法德已经和解,有了法国这个盟友, 德国的话语权自然更重, 所以美国虽然也驻扎了不少军队, 但联邦德国在内政外交上有着极大的自由度, 美国不得不以拉拢为主。
此时苏俄虽然很强大, 但美国知道,英法德也知道, 俄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控制
整个欧洲,美国为了在欧洲站住脚, 影响和控制欧洲盟友,不得不渲染苏俄的威胁, 自然不得不对德国做一些妥协和拉拢,也正是因此,苏俄对德国同样相当忌惮。
除了历史原因和情感因素后, 德国对东欧的传统影响也让苏俄头疼无比, 苏俄无比担心逐步复苏的联邦德国不断渗透东德和东欧,影响到苏俄对东欧的控制, 所以迫切希望西方承认民主德国,同时尽可能限制联邦德国的重新武装……(
但日本就不同了,已经实现初步工业的中国对本州日本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本州日本非常害怕中国,极其依赖美国的保护, 加之本州日本此前完全被美国控制,所以美国对日本的控制相当严密。
虽然英苏都是日本问题的当事方,但
英国早早让出了四国岛,苏俄虽然占据北海道, 但也不怎么重视,也就是说日本问题本质是中美问题, 只要中美不出问题,日本问题自然不会成为热点。
艾森·豪威尔点点头, 尼克松分析得不错,看到了问题的根源,说白了就是苏俄看起来很强大, 但事实上却充满着不安全感, 相反实力更弱的中国反而自信满满,安全感十足!
艾森·豪威尔很早就注意到中苏两国对自身国家安全的不同态度,他多少有些想不通, 苏俄都那么强大了,已经控制半个欧洲了, 为什么还摆出一个歇斯底里的模样,这么发展军事,难不成苏俄担心,美国会跨过大西洋,学习希特勒和拿破仑远征俄国,这怎么可能?
至于核武器,那更是扯淡, 核武器放在架子上吓唬人是一等一的好东西,但美苏都有核武器, 都有大批核载具, 美国人根本不可能完全阻拦苏俄的核打击, 互相都能打到对方, 美国人吃饱撑着,会没事攻击苏俄?
在艾森·豪威尔看来, 美国搞大规模核报复战略就是被苏俄的军事威胁逼迫的,苏俄只要退一步, 他肯定愿意裁撤一些军事力量, 最起码完全没必要造那么多核弹头, 有那个钱, 建学校, 修桥铺路不好吗?
相反,中国过于坦然的态度也让艾森·豪威尔有些摸不透,中国就那么放心吗?虽然中国的核力量发展迅速, 但中国却严格限制军队规模,军费开支也不是很高,还死活不愿意造航空母舰,这就太奇怪了!
现在的中国又不是困守在东亚大陆上,事实上已经拥有空前庞大的海外利益,中国难道就不顾及那些地方吗?法国都已经有两艘航母了, 谁能想到,中国到目前为止,上点吨位的军舰竟然只是一艘两栖登陆舰,而且还是民用船体, 抠门到这个地步也是少有。
苏俄这样疯狂加强军事, 美国头疼;中国在解决了基本安全之后,专心搞发展, 美国同样头疼, 美国和苏俄斗来斗去,损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拖延发展, 反倒是潜力巨大的中国安安心心发展, 实力不断增强, 还能左右摇摆, 两边吃好处, 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在与RCA董事长萨尔诺夫交谈后, 艾森·豪威尔意识到中国工业远比他想象的要强, 中国不仅仅在迅猛的提升基础工业产能, 在新兴科技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还取得了多项领先。
在不断的投资下,事关中国安全的核工业、航天工业都有极强的实力, 航空领域也可以自主研发喷气飞机,这些艾森·豪威尔早就知道。
但艾森·豪威尔吃惊的是,中国取得突破的并不是一两个领域,而是多个领域,你能想象吗?中国科学家竟然走在美国前面,搞出了激光, 找到了集成电路? 也拥有性能非常出色的计算机,不比美国差多少!
虽然在中国的德国和日本科学家可能起到了主导作用,但中国领导人对科技的重视和疯狂追求, 还有中国构建起的鼓励科技发展的各项制度和社会氛围, 都让艾森·豪威尔感到了巨大的不安,中国或许已经不是什么潜在对手,而是实实在在的强敌!
但知道归知道, 艾森·豪威尔能做的东西也很有限,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这一块已经做了, 事实上管制相当严格,只比苏俄差一点点, 美国现在解除一些领域的封锁, 恰恰是因为中国已经追赶上来,或者是美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所必须的……
学习苏俄严密封锁甚至是不与中国贸易往来, 那更不可能,中国开放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且美国要想分化中苏, 就不可能在贸易上过分限制,要不然中国为什么会一步步扩大开放?
针对中国常规力量的不足,在中国周边搞军事挑衅, 美国也不是没有干过, 但同样效果很一般,美国在爪哇、在马来半岛和中国折腾了很久, 美国倒是损失不小, 但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
美国政府也不是没有搞一些其他幺蛾子, 比如什么亚洲之声,中国之声各种对华广播; 又比如想办法扶持买办和倾向美国的政府官员; 还有什么反复抨击中国强硬的民族和移民政策等等,但都收效甚微!
此时此刻, 美国竟然拿不出一个真正能够有效迟滞中国发展的办法, 此时美国一些企业家提出另外一种观点, 那就是索性让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并督促中国开放金融市场。
只要打开了中国国门, 财力和技术都远超中国的美国企业必然会横扫中国市场,到时候中国企业一定会成片成片倒下,中国就会和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一样变成美国的商品倾销市场。
表面上看, 这个办法确实很好,可是艾森·豪威尔却不以为然,美国在军事上搞不定中国,美国企业凭什么在经济上搞定中国企业?中国又不傻, 凭什么会让美国企业肆无忌惮的倾销?中国虽然想入关,但却提出了一连串什么发展中国家条款,这说明中国知道这些, 又怎么可能让美国轻易得逞?
不过最近苏俄倡导禁止核试验,中国极其暧昧的立场, 却给了艾森·豪威尔启发,中国的核战略是典型的模糊战略, 这是弱势方最典型的做法, 很明显,为了加快发展速度, 中国实际拥有的核武器和核载具数量都比较少, 这从中国有限的核试验就能看的出来。
所以美国要做的是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名义, 逼迫中国公开透明, 允许美国检查中国的核设施,如果中国不妥协,美国就可以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 顺理成章得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同时在中国周边部署核武器, 逼迫中国增加国防开支,以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若是中国妥协, 美国自然可以摸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家底, 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针对性部署, 更重要的是, 一旦中国妥协,为了国家安全,中国只能把大批资金用于提高核弹头和核载具数量, 这同样会极大的增加中国的国防压力,延缓发展速度……”
所以在发现中国在禁止核试验这一块态度暧昧后,艾森·豪威尔在11月中旬开始发力了, 他在柏林问题上强硬回复苏俄,甚至做好了动员驻德美军, 并增加核武器部署的准备,美国要的就是苏俄不安全,想和我谈,拿出更大的诚意来!
与此同时,美国又在禁止核试验问题上与苏俄配合默契, 继赫鲁晓夫致电谷雨后,艾森·豪威尔又致电谷雨,批评中国的模糊立场, 直接要求中国加入到禁止核试验的相关谈判中。
收到艾森·豪威尔电报时, 谷雨笑着摇摇头, 美苏想得很美,中国为什么要随着美苏的节奏走下去?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才是真理!
这段时间,谷雨除了忙乎国内的各种整顿以外,也在忙着印度方向的部署,他刚刚批准给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新一轮武器援助,雨季已经结束,现在是动手收复失地的时候!
当然了, 这一连串武器援助也不是白给的,孟加拉国用奥里萨地区几个得到一定勘探, 但还怎么开发的铁矿、铬铁矿大部分所有权作为抵押, 孟加拉国这么干也不亏, 若是成功收复大吉岭, 几年红茶出口收入就能覆盖这些花费。
而且这些铁矿、铬矿中国要想开发,自然需要不少的投入, 孟加拉国躺着赚钱, 还有各种税收, 根本算不上亏, 矿产放在那里怎么都没用, 只有开发出来才有价值。
而中国外交部负责印度方向的副部长则前往巴基斯坦访问, 督促正在恢复中的巴基斯坦做一些动作,牵制更多的印军,同时在西域和乌斯藏增加部署歼50战斗机、刚刚装备空军的歼51 (仿制美国F9F,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中国在列城方向的空军进行了一次大换装……
同时谷雨又指示藏南生产兵团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演习, 解放军陆军副司令员、前西南战区司令员韩楚先中将将前往检阅, 并顺便访问缅甸。
三个方向同时用力,目标非常明确,进一步制造紧张气氛, 做出中国要大举干涉印度战争的假象, 逼着印度扩军备战,进一步增加军事投入, 印度想打就打,想停就停, 哪有这样的好事, 现在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老毛子分不出身,自然要狠狠收拾印度!
中国搞这些, 事先也都通报给美英,告诉他们这是逼迫尼赫鲁下台, 促使印度进一步改变的重要步骤, 两国闻讯后,虽然嘴上逼逼几句, 但都没什么实际反应,反而乐见其成,中国在台前逼迫, 美苏在背后软硬兼施是早就说好的事情……
至于中国会不会真正干预印度,美英两国甚至有些乐见其成, 不过两国熟悉中国的顾问都认为可能性不大,中国人若是想跳进印度这个粪坑,压根没必要撤走。
中孟巴海同时施压, 边界地区各种冲突不断,此时前线的印军已经得知,中国在这段时间给了孟加拉国一百多辆新式坦克, 这些坦克都被部署在恒河平原, 瞄准的是大吉岭方向的印军,很可能是配合中缅联军西进,尼赫鲁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前面说卖给老美一百辆坦克, 那是要价,而且实战用的坦克和卖给美国的坦克也可能有区别, 老美哪怕家大业大,也没必要花这份冤枉钱, 从战场上搞一辆还是很容易的!)
无奈之下, 尼赫鲁只能放下有声有色的大国梦, 进一步对内、对外妥协,以争取获得喘息的机会, 如此连续遇挫, 哪怕是铁打的都扛不住,尼赫鲁明显憔悴了许多, 甚至于好几天没出来见人,自然惹得新德里人心惶惶。
到了这一步, 哪怕德赛没多少意愿,国大党内部的右派和其他利益受损的派系也都起了歪心思, 尼赫鲁那一套明显是玩不转了, 这个时候换上西方更喜欢的德赛才是真正合适的, 而在幕后默默推动这一切的是印度影响力巨大的塔塔财团。
在印度独立之前,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大代表, 一是经营纺织、钢铁和电力的塔塔财团, 二是经营纺织、化工的比尔拉财团。
不过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深重的打击了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比尔拉财团, 比尔拉财团只能一分为二, 主力放在孟加拉国,一部分则返回印度,在印度这一部分实力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 塔塔财团在印度的影响力自然直线上升, 但尼赫鲁上台执政后,大力执行社会主义化产业政策, 对塔塔财团的限制不少。
比如1953年,尼赫鲁亲自出面希望对塔塔航空实施国有化, 为了保持与尼赫鲁之间“非比寻常的私交”, 塔塔财团的掌门人贾罕吉·塔塔被迫执行了尼赫鲁的“建议”,只保留20%的航空业股权。
同时期, 塔塔钢铁也再未获得印度政府的扩产许可, 虽然在这些领域受到了限制,但尼赫鲁的改革需要完成重工业化支撑经济发展,所以有更多领域“需要”塔塔集团热情参与。
过去十年间, 塔塔化工、塔塔工程与机动车公司(塔塔汽车前身)、塔塔茶叶、塔塔出口公司、塔塔咨询工程公司、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乃至塔塔基础物理研究所、特朗贝原子能研究所相继发展起来, 在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石油开采、电力等领域均有建树, 可以说这是塔塔集团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即便如此,塔塔集团也还是觉得束缚重重, 塔塔明显可以做得更多, 还是让尼赫鲁退休吧, 至于德赛会不会对西方妥协太过,事实上也不可能,德赛同样是民族主义者!
现在尼赫鲁遭到严重打击,与印度产经界关系密切的美英都会有着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尼赫鲁不满意, 此前塔塔财团还不愿意下注, 但此时此刻,眼看着尼赫鲁有些不太行了, 塔塔觉得该下注了!
当然了, 塔塔也极其狡猾,他们并没有把事情做绝, 一方面对德赛下注, 一方面又对尼赫鲁钟爱无比的女儿英吉拉下注,不过以前英吉拉是7, 德赛是3,现在反过来了, 德赛7,英吉拉3罢了!
就在尼赫鲁好几天没有出现时,位于果阿的一家报纸突然爆出了尼赫鲁的体检资料,资料先是这位印度总理罹患多种疾病,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等等, 目前疑似中风,所以报纸同时呼吁尼赫鲁为印度民族的未来着想, 主动让贤, 吧啦吧啦!
果阿比较小,此前是葡萄牙殖民地,信仰天主教, 说得自然葡萄牙语,所以二战一结束, 就在英国的推动下, 首批加入联合国, 英国人还刻意澄清果阿和印度的关系,果阿与印度没有任何关系,是大英打击葡萄牙法西斯殖民者后解放的民族国家……
英国人在退出印度时, 还刻意扩大了果阿大使馆, 英军有好几百人,等到美国海军出现在特拉凡科尔之后,英国海军也不甘示弱,应果阿的“邀请”驻扎在果阿,以保护果阿的安全。
在英国人的布局中,果阿类似于前世香港的存在, 扮演着长期吸血印度次大陆和中东地区的重任, 为此英国人投入不小, 所以过去十几年, 果阿发展迅速, 不仅港口、贸易、金融发展迅速,钢铁业也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果阿地区铁矿规模虽然不大,但中小规模的富铁矿很多, 果阿把商贸金融获得的收入用于出口外向型经济,还有钢铁业的发展, 并不断出口周边国家, 收入在印度次大陆自然是最高的, 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果阿的离心力, 好不容易发达了, 谁愿意承认和印度那帮穷鬼是一家人……
为了有效得影响印度政治,果阿享受着充分的“舆论自由”, 时不时对印度指手画脚, 印度对此愤恨不已, 可又不能直接进行武力驱逐,把宗主爸爸赶走。
果阿的特殊地位,也让印度非常难受, 印度在国际上坚称果阿是印度的一部分, 应该并入印度,印度的说法虽然获得了苏俄的支持,但其他大国都不买账, 这也让印度十分犹豫,在主要土邦还没有拿下来之前,印度更不敢对果阿动手, 果阿可都是天主教徒呀!
尼赫鲁的软弱终于引来了反噬, 虽然印度政府立刻做出反应, 斥责果阿报纸胡说八道, 但尼赫鲁身体出问题,已经没办法承担国事, 还是迅速在印度全国流传开, 整个印度炸开了锅!
无奈之下, 尼赫鲁被迫出来面对记者, 又让医生出来公开反驳那份体检资料是伪造的, 但他疲惫的神情,苍老的面容,灰白的头发都清晰得说明了他现在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
尼赫鲁的公开露面虽然澄清了中风的传闻,但对手的目的就是逼着他露面,让他难堪, 打击他的威望, 随着尼赫鲁状态不佳深入人心, 不管是印度国内,还是周边国家,亦或是域外大国都在准备尼赫鲁的身后事。
印度国大党内部围绕着尼赫鲁接班人的位置激烈争斗,孟海两国的战争准备也越发清晰, 巴基斯坦也蠢蠢欲动,而域外大国中苏俄的反应最为迅速, 不快也不行呀, 再不有所反应, 苏俄在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就要完蛋了!
赫鲁晓夫对柏林方向不是太担心,苏俄要的是逼迫西方和民主德国打交道, 只要西方不想打仗, 就一定要和民德打交道, 外交关系自然会一步步建立起来,这也是对联邦德国最强的回击!
赫鲁晓夫很清楚英国、法国都希望德国彻底分裂,两国也绝不会错过这个打击联邦德国的机会, 所以苏俄这一次会赢,肯定会赢!
但印度方向,赫鲁晓夫是真得有心无力了, 他不可能给尼赫鲁太多的援助,万一尼赫鲁扛不住, 换上一个亲美派总理,苏俄的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
但付出这么多代价, 结果却是这样的收获, 赫鲁晓夫自然不甘心, 绝不甘心,他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 所以在艾森·豪威尔给谷雨致电后,他在11月下旬, 第二次致电谷雨要求中国支持禁止核试验,同时启动对各自核设施的调查。
与此同时,恼羞成怒的赫鲁晓夫推迟了本应拨出的1959年援华贷款, 就在此时, 中国就禁止核试验做出了正式答复,中国同意全面禁止核试验,但中国认为要禁止就应该完全禁止,不允许天上、水中、地面乃至于地下核试验都得严格禁止,绝不能只禁止一部分。
核试验会造成空气污染, 就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了?地下水也属于世界水循环的一部分, 谁知道你美国的地下核试验会不会影响到中国, 所以中国只参与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 换句话说,要禁止一起禁止,绝不能搞什么分阶段禁止!
同时中国也指出欧洲的法国, 南美的阿根廷、巴西, 北美的加拿大, 非洲的南非,中东的以色列,南亚的印度,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基本都拥有核反应堆或者研究堆,也应该纳入到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中!
谷雨此举故意把水搅浑, 不仅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要进行禁止核试验的谈判,同时一把那些有能力搞核试验的国家也要纳入到核谈判。
众所周知的是, 任何谈判,只要掺和的国家多了, 那就肯定耗时日久, 美苏搞禁止核试验,压制中国和其他国家核武器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中国不能一家被盯着, 其他国家也都得喊上, 大家一起和美苏吵,中国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至于检查各自的核设施, 那是绝无可能的, 理由很简单,美苏有着远超中国的核武器和核弹头, 除非美苏先裁撤到中国能够接受的数量,要不然中国不会参与到任何可能与核裁军相关的谈判!
在做出这个答复的同时, 受谷雨指示, 此时正在苏俄访问,寻求解决若干空军急需设备的总装备部部长, 原空军司令员刘景文向苏俄同行透露了一把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进步。
按照刘景文的说法,中国研发了一种飞机携带的新型战术核武器, 可攻击美军航母编队, 这款核武器爆炸后, 美国舰队上的人全部死亡, 但是舰船却完好无损。
而且爆炸后产生的核污染物质非常少, 少到几乎不污染环境, 就像火柴一样,虽然火柴燃烧必然产生污染物质,但由于火柴太小了, 大家一般不会认为点一根火柴会污染大气环境。
同时他还告诉苏军将领, 按照中国科学家们的评估这种新型战术核武器还可以进一步小型化, 可以制造成几十公斤乃至一两百公斤的导弹弹头,然后放在轰炸机或者舰船上,通过空对地导弹和反舰导弹攻击美国海军舰队……
更重要的是, 这种核武器小型化后还可以用来拦截敌方过来的核导弹, 只要在足够高的地方爆炸, 比如几千米的高空,对地面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爆炸以后,却可以对一定范围内飞行的核导弹可以带来致命的伤害, 让核导弹哑火失效。
刘景文上将这番话一出,负责国防工业的部长会议副主席乌斯季诺夫脸色骤变, 他完全听懂了中方的威胁,可以攻击美国航母编队,也同样攻击苏军的坦克军团,这是苏俄陆军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若是中国把这种先进武器和西方分享, 或者西方研发出类似的武器, 苏俄凭借着五万辆坦克所拥有的陆军优势很可能会荡然无存,毕竟这听起来是一种干净的可以在本国土地上使用的核武器。
更让人震惊的是, 这玩意竟然还可以做到以核制核, 让敌国攻击过来的核武器没有效果, 这意味着中国很可能在核盾牌的打造上取得了世界领先, 你洲际导弹多又怎么样, 我完全可以用这种爆炸后对本土影响很轻微的战术核武器保护自己, 减少损害, 但是你呢?。
不过乌斯季诺夫反应很快, 他立刻表示了否定,“刘,你喝多了, 世上哪有这种干净的核武器?”②
刘景文笑着摇摇头,兴奋的说道,“我本来也不相信,但世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天才,总能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出来,让人不得不信!你能想象吗? 这种核武器爆炸之后的第二天, 就基本没有核辐射了,真是太神奇了!”。
乌斯季诺夫强忍着内心的不安说道,“可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战术核武器吗?”
“我不知道名字, 只是知道叫作辐射增强弹,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我就不知道了! ”。
当天晚上,应乌斯季诺夫的要求,苏俄多位顶尖核武器专家被叫到莫斯科开会研究这种可能存在的辐射增强弹, 核武器拥有多种辐射, 核辐射,光辐射还有冲击波, 到底是哪一种辐射?必须首先搞清楚
中国人研究的这种辐射增强弹可以攻击军舰上的人员, 却不损害军舰, 又没有太大的核污染,所以苏俄氢弹之父萨哈罗夫第一个反应,这是加强中子辐射的结果。
至于能不能加强中子辐射, 按理说是可行的, 确实有不少可以增加中子办法,但是中子弹到底是怎么加强中子辐射, 而且还可以做得那么小, 那就说不清楚了,苏俄并没有研究。
为什么不研究,原因很简单, 苏俄拥有举世无匹的坦克优势, 苏俄怎么可能会去想一个专门对付坦克集群冲击的核武器, 他们压根没有这种想法,而中国恰恰相反,这就是需求决定研发。
此时苏俄的核武器研发走的是两条路, 一条是核武器小型化, 把核弹头做小,让核导弹可以多装几个弹头, 这是世界各个核国家都在想办法进行的。
第二条则是苏俄的独创,他们竟然准备往美国的大平原上丢一颗巨大的核弹头,一亿当量, 甚至是两亿当量, 目标是摧毁美国的粮食生产,这个设想的疯狂,连苏俄自己的科学家都有些受不了……
苏俄也考虑过下一代核武器, 他们独出心裁的提出了一种等离子武器设想, 所谓等离子体武器, 就是希望通过核爆炸或者其他方式产生超高频电磁能束, 发射到空袭兵器前方或两侧的大气中, 使之聚焦后形成高电离化空气云——等离子体团。
它就像只“拦路虎”, 在空中独霸一方。倘若“猎物”撞入它“虎口”, 管它是导弹、飞机,还是陨石, 飞行环境都会遭破坏,进而偏离正常的轨道。
等离子云还有更高明的一招, 那就是主动投射到目标的前方和两侧, 下一个“电磁脚绊子”, 让目标产生旋转力矩, 偏离轨道, 并在巨大的超重压和惯性影响下销毁, 整个破坏过程仅需0.1秒。
一开始苏俄科学家只是提出理念,等到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获得激光技术转让后,苏俄在这一领域走得比较远, 投入比较大, 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真正武器化, 可谁能想到中国竟然在另外一条通道取得了领先,中国总装备部长信誓旦旦,总不至于胡说吧?
在目前这个中苏关系磕磕碰碰的关键时刻,中国总装备部长主动说出中国取得的进步, 只有一种可能, 他们又想进行技术交流,可悲催的是苏俄还不得不与中国交流,光光这种核武器可以用来拦截他国核导弹这一条, 苏俄就必须搞到手, 这直接关系到苏俄的生死存亡。
赫鲁晓夫默默听着, 脸色同样很阴霾, 过了良久, 他才问道,“中国研究这种加强辐射弹, 初衷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付美国的军舰,苏俄的坦克集群,还是来袭的他国核导弹?”。
没有人回答, 良久之后,有一个声音说道,“或许兼而有之!”
赫鲁晓夫又一次沉默,然后问道,“我们需要多久才能搞出来?”
没有人给出他答案, 哪怕是科学家,也不清楚, 这需要不断不断的探索, 各种各样可能的方案都要进行尝试,鬼知道中国人在如此有限的核试验条件下, 是怎么做到第一个搞出第三代核武器, 姑且相信中国有,应该是有的!
而要想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案, 就必须进行核试验,这简直是打赫鲁晓夫的脸,你刚刚提出要禁止核试验,结果你却又必须研发第三代核武器,你说话到底算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