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72章 新花样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667 2025-05-12 15:06

  谷雨今天这番话既是有感而发,也是不得不说,不管是前世前三十年,还是这一世,中国共产党中有很多干部心理上一直没有完成从革命者到统治者的转变,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面是党内存在着大量理想主义者不容易变质,不好的一面是中国共产党往往凭借理想去做事,缺乏统治者的自觉,搞出了一大堆扭扭咧咧的事情。

  谷雨希望的是党内同志保持理想,但同时要有统治者的自觉,他也是既要又要,但区别在于他的既要又要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我们首先是统治者,然后基于统治者的要求,会保留大批革命时代的东西,会不断的宣传革命时期的牺牲者,用理想和信念洗礼人民,同时也要用好那些真正的革命者,让他们发挥作用,目的不是为了继续革命,而是为了更好的统治。

  很多有损于统治的东西,谷雨还是会教授,比如各种屠龙术,比如包身工这样的反应资本家剥削的文章,这些东西的存在可以威慑既得利益者,让他们不至于太过操蛋,好尽可能的延长历史周期律!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帝国主义的统治艺术不断改进的当下,他必须领导中国这样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也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统治艺术,这是他不可推辞的责任。

  谷雨的想法就是承认现实,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正视阶级矛盾引发的各种问题,并想办法不断改进,而不是掩饰和回避问题,那是没有好下场的!

  后世有一大批人学习美国搞纵切,用两少一宽、女权等等下三滥的招数,虽然也取得了掩饰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目的,但却严重破坏了国家的凝聚力,得远远大于失。

  而要想做好这些工作,他的执政核心团队必须清楚,谷雨知道他们大都也清楚,但有些东西意会和他主动说出来是两码事,他必须捅破这层窗户纸,但又不能公开说,这种场合私下说就比较合适了!

  会不会引起一些同志的思想混乱,自然有可能,但谷雨公开的目标是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他相信绝大部分同志是可以接受的。

  说实话,被他折腾了这么多年,党内同志早就应该有思想自觉了,若是这个时候有些同志还对他存有幻想,那只能说这些同志太单纯了……

  也就在此时,邓绍齐忍不住劝说道,“谷枢机,有些话没必要说的那么透!”

  “在座的同志都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什么不能说的!”谷雨笑着摇摇头,“我的治国理念一贯如此,也不怕被人知道,我们可以充满理想,但执政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甚至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各阶层的反应,只有这样,才会少犯错。

  但也只能是少犯错,这段时间咱们全面普查,查出来的东西有多么让人吃惊,你们都是负责经济的同志,比我要清楚,我们都管得这么严了,下面尚且如此,若是我充满善意的看待下面,对他们说的东西一概相信,鬼知道会捅出什么大篓子!

  邓绍齐深深吸了一口气,没有再说话,谷雨今天这番话对他冲击不少,有些东西你做了不说,大家还可以善良的去猜想,只当你不知道;但他什么都知道,却还是要去做,只能说这个社会太残酷了!

  邓绍齐同志心中不由得自嘲起来,从小读的是圣贤书,脑子里的传统思想还是比较多,总想着明君贤臣,总把一些同志想得比较好,制定政策时往往就不会顾虑到基层党政干部的反应,或许这也是谷雨同志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根本原因吧!

  到了这一步,这一天的晚宴也结束了,领导干部们各有心思的离开了,谷雨则带着两位办公室主任回到自己的住处,郭子华同志脑海中不断出现谷雨那句话“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那么揣测谁?揣测敌人,揣测下面的同志,自然也有揣测身边的同志,他和一些同志的交往,谷枢机会不会也清清楚楚?

  郭子华同志有些心不在焉,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却被谷雨家门口的台阶上却不小心绊了一下,幸好被张世德同志扶住了,他才没有摔跟头。

  谷雨听到后面声音,回头看了看,笑着说道,“子华,我家的台阶你都不熟悉,这可不行,看来我喊你喊得不够多!

  “谷枢机,我巴不得天天去您那里汇报

  “呵呵,你是中办主任,党的大管家,要是天天跑去向我汇报,我反而不会高兴,既然是大管家,就要拿出管家的气势来,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大胆管,资历浅一点这些都不算事,有我在嘛!”

  郭子华同志心情大好,“是!

  谷雨点点头,回到房间内,郭子华跟着进来之后,把他了解的一件事告诉谷雨,“也就是说一些地方报上来的经济数据作假,经济数据严重偏低?而且不是最近的行为,已经做了很久了?

  “应该是这样,广东、浙江一些乡滇企业已经达到了规模以上经济标准,可地方政府却按照个体户管理,比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浙江的温州、台州地区,福建沿海一些地区,都是这样。据我所知,当地私营加工业相当发达,而且很多人在外经商,每年南洋等地也都有很多侨汇,按理说这些地区上缴的税收应该比较高才对,可这些地方每年上缴的财政收入却体现不出来,虽然逐年在增长,但一点不显眼,每年六七个点,七八个点,绝不会超过十个点。

  中央物税委派出的工作组也进行了暗访,发现这些地方政府按照个体户每年收取一笔固定税,然后就不管了,即便一些企业产值已经破千万。

  当地那些名为集体企业,实为私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卖出去的商品大都是不开发票的,工人工资永远是每个月35元,到年底都是一次性现金结清。

  地方政府需要搞一些建设,往往会找当地工商联,然后由工商联与当地的集体企业交涉,每一家出一笔钱,而且相应的施工也都交给那些企业……

  "调查组调查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对企业来说,瞒报了可以少交税,当然能瞒就瞒;而对地方政府而言,用这样的办法,瞒报了也影响不了多少地方收益,大头都是上面拿掉了,如实报吧,累死累活吃力不讨好。

  而且税收还有一个特点,上去了就下不来,地方担心报的高了,中央要求更高,然后就没办法收场了,这些东西据说是地方工作的老套路了,抗战时期就有这样那样的隐瞒,但隐瞒成这样,真是难以置信!

  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需要招人,往往优先选择那些集体企业负责人的家属亲戚,这样下去,很可能会演变成官商勾结,长此以往,基层就会被人挖空!

  一些老同志下基层调研后,对这些问题十分纠心,我已经看到好几封地方老同志给中央写的信,信重要求整顿一番,同时他们对曾经在广东、浙江工作过的雷民仁同志十分不满,认为他不是合格的省委枢机,而对饶漱石同志,他们也很不满意…

  郭子华抛出这件事,除了他感觉问题严重,有必要向谷雨汇报以外,也是想借此撇清一些人的攻击,我们这些抗战学院派没有抱团,我也没有依附饶漱石同志,我主动向谷枢机汇报了问题,并没有一丝一毫隐瞒!

  谷雨默默听着,并没有表态,听到最后一句,他抬头看了一眼郭子华,然后又低下头思考,过了一会,他这才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反应得很及时!

  郭子华竖着耳朵继续听,但谷雨却没有继续下去,郭子华有些愣住了,谷枢机到底是什么态度?也就在此时,谷雨这才缓缓说了一番让郭子华大跌眼镜的话。

  “文景之治时期,汉朝的统治者们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等手段治理国家,对外则采用和亲政策缓解与匈奴的矛盾,如此经历了六十年时间,汉代才积累了足够的家底,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西域、北破匈奴,基本奠定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

  而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核武器,洲际导弹虽然还有些困难,但离最终的突破也不会太远,而我们北和苏俄,经济交好美国的战略,也让我们拥有较好的国际环境,所以这个阶段,汉初的治国经验也是可以参考一二的!

  现在中央财政虽然有些困难,但还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地方虽然困难一些,但手里没钱也不一定是坏事,有钱富过,没钱穷过,再没钱,也比抗战那会好吧!

  地方少报、漏报企业产值,并不意味着那些企业产值会不翼而飞嘛,等这些企业做大了,我们再收也来得及嘛!你跟饶漱石同志说,这些问题先观察一段时间,不要太着急!”

  郭子华和张世德离开谷雨的住处,走了一段,郭子华还是眉头紧锁,良久,他才问道,“世德,谷枢机是不是已经不信任地方同志发展经济的能力,所以才会对乡镇企业那么宽松?”

  “千亿大坑摆在那里,谷枢机虽然提出了多条整改想法,但心里肯定还会有嘀咕

  "你我都做过地方官,都明白,地方有钱了会乱花,没钱了,也不会安分,同样会乱收费了!

  “党纪国法盯着,这一块只要群众反应,清理就是,监委、督巡委、有理想的老同志盯着呢!”张世德同志低声说道,“谷枢机吃饭时说的那番话,咱们得牢牢记住,依我看呀,原始积累时期,有些不好的事情让私营企业做,未必是坏事!”

  郭子华眼前一亮,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但又不得不做,谷枢机都做好万一的打算,那么有些残酷的事情交给资本家来做,总比国企来做要好一些,或者说只要国企比资本家们强一些,就可以了,如此既教育了群众,又便于未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当然了,两人也都不会那么单纯,自然也考虑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不过两人都不愿意那么想,或者说不那么在意,大家都是为了中华之崛起,现在只要符合这个大目标就行,至于未来左右之间会不会有一场大撕逼,他们就算能够看到,也已经老迈,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想那么多干什么!

  两人相视一眼,不再说话,回到了中办主任、副主任的办公地点,他们的工作极其忙碌,每天都要忙到夜里十一点多,有时候甚至是夜里一两点钟,困了就用毛巾擦一擦脸,家庭一般也照顾不到,这也是没办法,谁让他们服务的是一个国家的中枢机构。

  第三天是这一次中央局会议最后一天上午,将讨论比较敏感的人事问题,每一次换届前,谷雨总要做一些调整,好创造水到渠成的感觉,避免把问题集中到换届年,避免外部出问题,内部因为换届,没办法应对,虽说他现在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但该注意还是要注意的。

  这一次会议上,将讨论固定列席中央局会议的几位同志,推荐名单组织局经过一系列征求意见,已经基本敲定了,并经过中央局常委会的批准,推出了一连串候选人。

  教育部长黄克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潘信,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杜恒宁,能源部长刘兴昌,工业部党委书记邓小平,财政部长李准,国资委主任杨琳,辽宁省委枢机盛忠亮,湖北省委枢机薛雨林同志,山西省委枢机于言清,淮海省委枢机薛伯章,河北省委枢机谷景生,浙江省委枢机雷民仁,北京市长韩光、天方省委枢机严耀庆,广东省委枢机曾全安,山东省委枢机彭隆兴,藏南兵团司令员蔡会文,上海市委第二书记林志强,西域兵团司令员徐尚和。

  一口气推出了二十人大名单,而且基本都是05-15年这个年龄段的,可以说这些同志是党内除军队同志以外的第二梯队,代表着方方面面。

  很奇葩的,这一次谷雨在会前的中央局常委会上确定了新的规则,讨论的方式并不是嘴上说,而是在纸上写出来,谷雨的理由是此事并不大,但涉及的同志比较多,若是你一句,我一句,很容易被人干扰,我们只写不说。

  这二十位同志和他们的简历,以及几张白纸被订成了一个小册子,交给了坐在下面的中央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多位列席同志,而且不允许中央局委员们彼此交流,十一点半前上交,看起来就像是考试。

  根据黄道同志宣布的规则,每个中央局委员可以推荐五个人,其他十五个人要说明不推荐的原因;中央局候补委员,列席会议的组织局、书记处领导同志可以推荐三人,其他十七人也要说明不推荐的原因。

  原因不能敷衍,若是不熟悉情况,也要把他听到的被推荐同志的一些传闻写出来,每一位同志书写的意见都将由书记处归档,并不对外公开,很明显这是一次关于十大中央局新晋人员的摸底,看看现在中央的同志对这些中央第二梯队干部的真正态度o,

  之所以不当面公开,是因为中办也将咨询老同志们,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些意见整合起来,才会在北戴河会议上确定最后的五人列席名单,而进入到这个名单的同志,未来的前程就比较稳定了。

  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民生委副主任陈镜湖同志若有兴趣的翻看着这些同志的简历,并没有立刻书写,而与此同时,他还一心二用,思考谷雨这样做的原因。

  从政治上说,这样的操作方式并不可控,若是哪位同志对其他同志有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告一状,可以说防不胜防,但同时又不当众公开,留下了操作空间,谷雨同志这么操作,应该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民主方式,确实有些意思,确实可以好好观察一下!

  虽然年龄不算很大,但陈镜湖同志觉得他在中央局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到了该让贤的时候,至于竞争十大中央局常委,他并无多少心思,即便其他同志推荐,他也不会接受,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知趣一些好,有些同志就是想不开……

  一边想着,一边开始了书写,相比于陈镜湖同志的淡然,有些本来心头火热的同志就有些傻眼了,本来他们打算在会议上捅出一些东西,没想到谷雨同志突然改变了规则,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现在想影响一些同志的态度就不好办了,真是活见鬼,什么时候敲定的新规则?

  这些同志若有心思,只好把一些想法在纸上写了出来,而不需要书写的中央局常委和候补常委们则坐在一个房间内默默喝着茶,邓铁梅同志笑着说道,“谷枢机,您这个办法我挺喜欢,以前每一次人事安排都吵得我头疼!

  “我也是怕吵架,涉及到人事安排,往往矛盾比较大,考虑这个,另外也不满意,很容易吵起来,然后要延长会期,耽误时期,而且让同志们踊跃发言,可能一些同志有顾忌,也有一些同志看风头,不敢说真话。

  干脆让他们写出来,不让交流,我想着应该会写出更多的东西,此举就当是一次党内高层民主试点,若是效果不好的话,完全可以再恢复回来!”

  周恩来同志默默听着,却没怎么表态,谷雨搞出了一个新花样,表面上更民主,但他总觉得更容易暗箱操作,不当场公布,负责统计的组织局搞起了幺蛾子,谁能知道,还不如摆明车马炮,当面说。

  当然了,这种话他不好当面说,毕竟他是常委会的一员,组织局统计出来的结果,他会最快知道,谷雨同志要想搞暗箱操作也不那么容易。

  “北戴河会议上也这么操作吗?”

  “同志们的发言权还是要保证的,这样的操作也是有局限的,更适合做一些一些影响不太大的摸底!"

  “明年对中央领导层的摸底最好也这么做,一次会议开几十天,多耽误事情呀!

  "这一次先试试,若是效果好,到时候可以扩大范围,若是效果不好,就算了!

  邓铁梅这句话恰好说中了谷雨的心思,八大、九大召开前的摸底各种破事不少,搞得他相当头疼,所以他计划用在那个时候,先确定一个大名单,然后让有话语权的同志书面表达,省得会议上你一句我一句,有的人还互相串联。

  现在既然找到了另外一种清理干部的办法,那种很容易造成党内分裂的大讨论还是少一点好,而且也更方便中央做一些安排…

  不过黄道同志有些担心,他只是候补常委,看到下面一些老资格的同志吭哧吭哧写着,他们却坐在这里聊天,多少有些不安,“谷枢机,想法虽然不错,但会不会太过于突出常委会的同志们……

  “我们就算不说,常委会和下面的同志还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是知道的,没必要在乎这些,再说了,常委会该有的权威也必须树立!

  树立常委会的权威符合所有核心层同志的利益,所以谷雨说完之后,在场的其他七人都没有说话,万一变成谷枢机坐在这里,大家一起去做题,也难看呀!

  见他们不做声,谷雨转移话题说道,“老王,香港那个小官司,很有些意思,不仅仅胡适在美国胡说八道,美英两国的外交部门和国内报纸也关心起来,真是奇了怪了,你对美国比较了解,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王运生同志笑着说道,“谷枢机,您这是揣着明白当糊涂,我们拿着美国的言论自由边界说事,美国人能高兴才怪!”,

  周恩来同志也笑着说道,“美国人一向自高自大,自认为是上帝选民,骄傲得很,前些年我们拿着麦卡锡说事,招募人才,美国人就很不满,现在又一次揭开他们的画皮,他们念叨几句不奇怪呀!

  “如果仅仅是这些,倒是情理之中的反应,但是否有情理之外的东西呢,老王,你过去一趟,不仅仅听宣传机构的,也听听情报机构的同志是怎么说的!

  说到这里,谷雨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对我们的一些评价很有意思,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在评价拉美的那些个军政府,这些路数不符合中国的传统,咱们得顺藤摸瓜清理一下,我们开门迎接的是客人,不是豺狼,对豺狼没必要客气,现在既然要立规矩,就一定要立好!”

  王运生同志点点头,“我也有这种感觉,确实有必要查一下!

  敲定了这件事之后,谷雨又跟毛泽民同志说道,“老李,苏俄总理布尔加宁马上就要过来访问,这一次过来,我只会在他临走前,和他礼节性的见一面,其他时候由国务院同志负责接待。”

  "会不会冷淡了些?”

  “一个被赫鲁晓夫当众批评不懂经济,只会胡说八道的总理,我不方便和他交谈太多!”,

  “稍稍冷淡一些也好!”周恩来同志想了想说道,“这一次访问我和润民同志访问发现,苏俄中央主席团成员内部分歧越来越大,一些资历很老的同志,会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也说不准,搞不好会出事。

  布尔加宁同志的身份很特别,他和赫鲁晓夫同志关系相对更好一些,偏偏两人思想上也不那么合拍,对他冷淡一些是比较妥当的,到时候不管谁成为苏俄的主导力量,我党都比较好应对!

  既然周恩来同志也支持,这件事就定下来了,谷雨想了想,又问道,“老黄,毛泽东同志的考察现在到了哪个国家?

  “目前毛泽东同志正在考察丹麦的养猪业!

  毛泽民同志批评道,“丹麦人很擅长养殖二师兄,让老大多看看也好,他那个社会主义试点区到现在也没什么有特色的东西,这样下去不行,若是能养好猪,倒是一件大好事!

  “社会主义试点区的一些做法还是很有好处的,值得我们深思!”谷雨笑着说道,“等到香港的官司打完后,咱们在乘着热闹劲,对外宣布闽粤民主试点区的建设!

  “敲一棍子再塞颗糖?

  “你这样说也未尝不可!

  就在中央局常委会讨论之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等到了规定时间,黄道同志开始收卷,然后由他率领组织局的同志整理,并将结论向常委会报告。

  上午的会议结束,与会同志在吃饭的时候,也没有讨论今天上午的议题,而是交流起下午的学习话题,对今天突然的调整,大家伙不清楚别人写了什么,还是少说为妙。

  而在当天下午,中央局全体会议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这一次学习的主题是民航工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引进彗星2这款支线飞机,又随着美国的波音707和麦道DC8陆续完成试飞,世界民航工业的大发展已经开始。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航开通的大城市之间的民航线路相当红火,这也推动了中国加大民航业发展的决心,所以这一次学习会就成了必然。

  中国民航派往英国培训的同志向中央领导们介绍了欧美和苏俄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其中提到苏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苏俄民航的旅客数量和载货量都将几倍增长,这也是苏俄和欧美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的经济动力来源。

  而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这得益于中国巨大的版图,加之联系海外省的迫切需要,不过与欧美相比,中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并没有研发出真正合格的民航飞机,所以目前使用的主要还是国外进口的飞机。

  总体来说,中国民航业才刚刚起步,成本还较高,基础建设压力大,线路也不多,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民航业的大发展即将到来一专家也介绍了中国民航的发展规划,鉴于中国国内生活水平不高,目前民航发展重点就是连接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同时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多哈、曼诺、瓦乌六大枢纽机场……

  而中国民航工业采取的是后发制人和国际合作战略,后发制人是因为目前对民航的发展规律并不了解,先跟随国外发展,等摸清楚规模,加之本国民航市场做大之后,再重点发展。

  国际合作自然是因为中国航空工业底子薄,人才、资金和技术不足,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增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实力,而中国民航确定的主要合作对象是英国..

  教授上完课之后,谷雨拿起话筒先表示了感谢,然后笑着说道,“同志们,过去你们不敢让我坐飞机,说不安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坐飞机将成为寻常事。

  我们国家现在有七亿多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富裕,通过航空出行的规模必然迅速熠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出高水平的航空工业和民航产业。

  今天这堂课的目的就在于让同志们增进一些了解,当然了,集体学习能学的东西是有限的,功夫还在课外,这堂课相当于抛砖引玉,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多做一些了解,航空工业产业链虽然比不上飞机,但规模也是不小的,而且技术含量更高!

  听到这里,上海市委枢机薄一波、河北省委枢机谷景生等几位同志眼前一亮,虽然中国的航空工业主要在中西部,但谷雨同志这么说,就意味着有机会,当然要试一试...

  这一次中央局会议结束了,1957年6月2日也终于到了,香港特区高级法院对律政司起诉多家报纸和撰稿人进行了第一轮审理,这是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以来第一起言论自由官司,所以无数记者盯着这件事,对香港比较在意的英美两国也都有报纸派来了记者采访。

  李思明是重要当事人,自然也有人想采访,不过小李这段时间在黄埔船坞忙得很,哪有心思理睬那些人,而开放式的打磨、喷漆、焊接引起的粉尘让整个船厂看起来死气沉沉,其恶劣程度可能在所有工程领域内都是排得上号的,为了身体健康无论什么季节都需要戴好安全帽、口罩和手套"

  更严重的是,在船厂这个钢铁森林,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就是重伤,所以在不了解李思明具体岗位的情况下,就算有一些大胆的记者冒险跑到船厂,也根本找不到他,李思明自然也省心了,他可以一心一意的体会船厂的生活。

  此时换了名字的李思明虽然不用去涂油漆,也不用做焊接,但他刚刚进入船厂,一无所知,为了增进了解,他被安排到综合科担任助理,综合科本身就是处理各种杂务,能够跟各路神仙打交道。

  船厂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尤其是国企,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有人来替你操心,当然了,企业的尔虞我诈也是有的,国企单位的那种讲资历也是有的,办事难也是有的。

  人从高到低,有大字不识的农民伯伯,也有行业的高级工程师,有东三省的汉子,也有云南的少数民族同志,有最恶劣的舱室施工环境,也有坐在办公室整天吹风扇的,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的,在这里,一年顶外面三年,甚至五年,十年……

  在这里,李思明充分理解了工业之苦,他发现生产科、检验科的同事每天早出晚归,还弄得一身油污,承担的责任也非常大,但拿到的薪水却并不高,甚至有些难以启齿。

  车间里普通员工当中,工资最高的大概就是焊工了,虽然待遇不错,但工作非常幸苦,试想着炎炎夏日,在露天船台的船舶分段的狭小舱室内手持焊枪作业,会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可怕体验。

  船舶分段本身都是钢铁建造,太阳一晒,温度就窜到四十度以上,为了应对这种恶劣环境,焊工要穿上带有送风管道的连体服。

  即便穿着连体服,在夏天施工也是人体难以承受的,所以车间的安排是白天休息,晚上开工,虽然李思明穿过连体服,可仅仅是穿着长袖工作服在外头走个十来分钟,就会满身是汗,可想而知浑身裹得紧紧的焊工是多么的辛苦!

  李思明同时也充分理解了工业的复杂,这个船厂是中英合资企业,采用的是英国劳氏船级社制定的国际规范,要求非常严苛,光《技术说明书》就有三本,大到主机、辅机、舱室、发电机,小到床铺壁灯、床下鞋柜,都有详细技术说明。

  交货期、违约赔款合同也定了:18个月交船,优惠期1个月,每拖1天罚款多少美元,超期150天,船东可弃船,如达不到《技术说明书》中的任何一项,船东可要求返工和赔款。

  为了达到英国的要求,中国抽调了国内造船业的精英,包括大批日本工程师一起,跟着英国人学习,技术人员们将造船的涂装、焊接、切割、质量检验、管理、机舱单元陋装等10个方面,全部制定了系统化的工艺标准和校验细则,把这些东西抄录出来,堆起来比有十几米那么高!

  李思明第一次看到之后,震惊无比,这得学到什么时候,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央会那么在意科学家和工程师,没有这些人的指导,光光他们这样的大头兵怎么可能造出一艘又一艘合格的大船!

  李思明终于对工业有了模模糊糊的印象,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必须学习,再学习,他想船总比汽车大吧,搞清楚了怎么造船,怎么造汽车应该容易很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