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46章人才交流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786 2025-05-12 15:06

  洛车集团矿山机器厂调度科长焦博北同志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从洛车集团家中出发前往省委党校培训,洛车集团在城外到省委党校需要骑车一个小时,不过焦博北同志还是坚决每天培训完之后,骑车往返,因为回到单位后,他可以连夜处理一些事情。

  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高速进行,对矿山机器的需求量自然越来越多,洛车集团的订单越来越多,焦博北同志作为调度科长,责任重大。

  虽说副手已经一步步上手,厂里也有

  德日专家知道,但他总有一些不太放心,万一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副手解决不好怎么办?他也知道自己工作快要调动了,

  但不能因为工作调动,就影响了厂里的工作。

  焦博北同志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私塾,11岁时就因为家贫辍学,此后他除了在家种地外,农闲时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他卖过菜卖过油,卖过锅饼,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还到煤窑做

  工。

  不过到了1935年,焦博北同志的家乡

  解放,在减租减息之后,迅速启动了土地改革,焦博北同志家中也分到了自己的一份土地,焦博北同志在15岁那年,也再次回到了刚刚成立的村小学就读。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打响,时年16岁

  的焦博北同志成为基干民兵,他本来应该在18岁应征入伍,但因为有一定的文化,

  土改时表现积极,又做过小生意,能说会道,所以民兵只做了一年,他就被乡政府挑选成了乡政府文书,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自学。

  战争期间的中国是极其艰苦的,为了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工业,彻底打败遭瘟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

  价,不仅群众瓜菜带饭,勉强支撑活着,党政机关干部日子也非常难熬。

  每年地方都有大量的支前任务,不仅

  需要征招大批物资,还要征招大批人员,因为各项收入实在太低,连养活自己都难

  ,不管是党政干部,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大多都要搞一搞生产,以补贴家用。

  焦博北同志也不例外,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以外,他不仅搞生产,还重操旧业,组织群众把当地特产贩卖到河南河北。

  这种极其艰苦的抗战岁月,锻炼了焦博北同志,让他迅速成长起来,因为工作表现出色,焦博北同志被提拔为乡农工办副主任,负责乡八政四事的执行。

  到了1941年,关内的战火刚刚消散,但世界大战的硝烟却在苏俄、太平洋地区燃起,此时中苏工业联营和第二个四年计划开始启动,国家从全国各地征召了无数干部,当年只有19岁的焦博北同志也被选中调到了洛阳。

  焦博北同志被安排为洛阳特种金属加工厂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依据。

  洛阳特种金属加工厂是中国共产党从美国进口设备,建立的第一个综合性的特种金属加工厂,其生产出来的钨、钼在战争中都极其昂贵,是中国出口创汇,进行工业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甚至其烟灰都会被收集,据说里面含有一种可以用来制造飞机发动机的稀有金属,每一吨矿石才有可能提取一克,极其昂贵。

  不过豫西山区交通不便,运输问题极其严峻,年青的焦博北同志因为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某一条公路的筑路总指挥,他当天卷起铺盖,就搬到了筑路指挥部。

  临时搭建的工棚挤不下那么多人,他就带头把自己的铺盖搬到棚子外把位置留给工友,还开玩笑说:"天下到哪里找这样大的房、这样大的床啊!"

  荒原上,红旗招展。焦博北同志指挥的筑路大军犹如一条长龙:铲土的、推车的、抬筐的......大家忙个不停,热火朝天

  焦博北同志在工地上,一会儿铲土,一会儿推车,工人累了,他又去抬筐。他每天吃住在工地,抢脏活儿、重活儿干,常常一身热汗、一脸尘土。时间长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焦",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才20岁。

  大家都说:"像老焦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打心眼儿里服气!".

  原计划半年才能修好的路,在焦博北同志的指挥和带动下,不到3个月就修好了。宽阔的马路伸向远方,焦博北同志和大家站在桥头,看着呼啸而过的载重汽车,相互击掌庆贺,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因为表现出色,1943年,焦博北同志被安排到山西学院机械系、育才机器加工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

  1944年,焦博北同志返回洛阳,他被分配到矿山机械厂,而到了1945年,焦博北同志领导一金车间受命试制2.5米双筒提升机。

  焦博北始终坚守在车间,和工人一道奋战在一线,他通宵达旦地翻阅图纸、资料,写措施,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和技术人员、老工人,把整台机器上千个零件,从图纸、工艺,到工具、材料,一件一件地熟悉,连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

  提升机投产后,遇到了浇注减速器和卷筒的轴瓦等技术难题,焦博北组织人员分析研究攻关,决定用国外都才刚刚应用的离心浇注的办法进行试验。

  有人说:"使用离心浇注这么大的轴瓦,太危险了,连外国人都不敢用,咱能行吗?"

  焦博北先是做了一番可行性报告,然后鼓劲道,"外国没有的,咱就不能有吗?咱们中国人现在正在做着前所未有的事。"

  经过连续试验,轴瓦终于达到了100

  %的合格率,突破了生产关键,为以后大批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0

  一连50多天,焦博北吃住在厂里,带着大家连轴转,自己常常是一个馒头加一碗水就是一顿饭。夜里,他就在车间的长

  条板凳上一躺,盖上棉衣眯一觉。

  几个月下来,焦博北熬得双眼血红,两腮凹陷,整个人又黄又瘦。工人们都说:"提升机上的每个零件里都渗透着焦主任的汗水......"

  随着2.5米双筒提升机被研制成功,焦博北同志也一举成名,等到洛车集团成立,李锡文主政,焦博北同志这一类能做事,能吃苦的干部得到重用,1949年,焦博北被任命为矿山机械厂调度科长,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岗位,职级比车间主任还要高一级。

  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对丰田管理模式的不断学习,洛车集团的效率也越来越好,企业不断高速发展,职工们自然水涨船高。

  与很多洛车集团干部群众一样,焦博北同志的收入分成三块,除了大家都有的基本工资,绩效以外,他作为调度科长,按照规定,在完成本部门的任务后,他也有管理人员红包。

  焦博北同志领导的生产调度科,其效益与全厂的生产情况息息相关,其各项考核指标都名列集团前茅,加之过去几年进行了十几项卓有成效的工艺革新,所以今年年初焦博北同志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随着职务的提升和收入的不断增加,焦博北同志的生活待遇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他全家七口人住上了80多方的专家楼,妻子在后勤工作,几个子女都在洛车集团附属一小就读。

  就在今年二月份,焦博北同志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他被安排到省委党校青干班脱产学习,这意味着什么,焦博北同志当然很清楚,所以在离开前,他争分夺秒节约每一分时间,避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

  每每回忆过往,焦博北同志认为自己

  32岁的人生,可以说相当成功,但也有一些遗憾,抗战期间,他一直留在国内搞建设,并没有获得上前线的机会,这是遗憾之一。

  另外一个大遗憾就是洛车集团去年竞争中央领导专车失败,这是全集团的耻辱,焦博北同志自然牢记于心。

  不过洛车集团已经记住了教训,准备在接下来的十年全面学习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就算现在失败了,未来也要争回来!

  刚刚来到省委党校,焦博北同志就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而在办公室内,河南省委组织部长、省人工工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杨博同志已经多次翻看焦博北同志的简历。

  就在三天之前,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局、国务院、中央组织部、国家人才工委向全国各省市下发了一项改变地方政治格局的重大通知,中央要求地方从所在辖区的央企中挑选又红又专的年青干部担任地方市县两级的政务主官,担负起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重任。

  同时为了增强地方干部对工业建设的理解,中央明确规定那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必须被交流到国企工作。

  通知中明确规定第一年保留职级、待遇在厂矿最基层工作,与普通职工一起工作;第二年将进行财务和供应链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第三年会按照职级安排,由企业安排职务,只有在在央企工作至少三年,才能被调回地方或者条块工作,而

  且还需要厂矿同意......

  这项决定非常明确的告诉各地方,除

  列入不需要调整名单的边疆省份以外,其余各省市至少四分之三的县一级单位,至少二分之一的市一级单位必须在六个月到一年内完成干部调整。

  同时中央规定,最迟至1960年,地方省、市、县三级行政主官必须有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央企或省属国企的工作经验,常委会成员至少一半需要拥有至少三年以上的央企或省级工矿企业的工作经验,而且必须非党务职务,担任企业党务主官除外

  各省市可以在中央人才工委提供的企业干部交流人才库中挑选合适的政务主官人选,其相关调整情况按照月度、季度向中央组织部和人才工委汇报,一旦地方工

  作不够及时,中央组织部和中央人才工委

  必要时可以接管地方人事调动。

  这段时间全国都在搞新三反,各地方本来就有些焦头烂额,现在又接到这样一份改变地方政治格局的通知,整个就斯巴达了,中央这是摆明不相信地方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呀,干脆直接用国企中层替代

  ,这也太简单粗暴了吧!

  中央此举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组织调整压力,以河南省为例,除掉社会主义试点区的将近三十个县以外,河南省其他地区加起来总共一百多县,14个地区或者地级市,换句话说,河南省委需要在6-12月内调整至少七个地区专员或者市长,80个县长。

  党政干部调整绝非简单拿着官名簿甚至是抽签那么简单,每一个职务背后都有无数人在角力,现在一口气换了这么多实职干部,而且换上的都是不怎么熟悉的央企干部,偏偏这些干部都需要人大通过,组织协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没有一个人敢说不应该执行,这段时间新三反运动因为批条和违规用人遭到处罚的干部越来越多,中央看到很多地方把辖区的国企当成了小金库,肆意安排人

  ,肆意抽调资金,自然怒气冲天。

  这一次调整,很明显就是应对措施之一,你们不是乱折腾吗?现在中央直接改变规则,把地方不熟悉的央企干部交流到地方。

  这些央企干部在地方历练后,未来的发展可能在地方,也可能返回央企,既然与地方瓜葛不多,自然敢于抵制地方的种种乱象,偏偏他们是地方主官,而地方主官管得就是钱和项目,没有他们的同意,地方党委瞎折腾的能力大打折扣。

  地方干部大多有着极高的建设热情,但能力有限,见识有限,往往费尽心思,搞出的企业却运转不起来,这些央企干部过来,他们更熟悉怎么搞工业,也都有自己的娘家,按理说,对于地方国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考虑到很多央企干部,都是从地方抽

  调的,很多人搞过土改,搞过八政四事,对地方农业发展也比较熟悉,他们下了地方也不至于陌生,所以这一次大调整似乎,也许说的过去。

  每每想到这些,出身于中央组织部的

  杨博都惊叹不已,中央这一手太巧妙了,不仅有效得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有效得促进了地方的发展。

  不过问题也非常大,很多人省委组织部不熟悉呀,怎么办?幸好河南省搞得几期青干班有好些位企业干部在名单之中,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杨博同志都有汇报,焦博北同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焦博北同志出身贫寒,政治表现一向非常出色,在基层乡镇工作过,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原计划提拔为生产副厂长,可见他对怎么搞企业也很有一套,是典型

  的符合中央要求的又红又专的干部。

  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人才工委的研究,焦博北同志因为本身就要被提拔为副厂长,属于行政16级干部,属于副团级,但可以出任正团级职务。

  所以杨博同志有意让他担任某个工业潜力不错,但目前五小工业问题一堆的县担任县长,看起来这是平级调动,但熟悉组织工作特点的杨博同志知道这是一步重大的跃升......

  想到这里,杨博同志多少有些感慨,谷书记真是有魄力呀,但与此同时,又有些无奈,这群干部下了地方,地方怎么可能安宁,接下来的几年有事情做了!

  焦博北同志走了进来,他有些不明白省委组织部长为什么会召见他,他是央企干部,虽说被安排在省委党校青干部培训,但培训结束后,他应该是回到洛车工作,难不成他的安排改变了,要去省属国企

  焦博北同志有些稀里糊涂,杨博同志请他坐下,看着这位面容黝黑消瘦,两眼炯炯有神的干部,杨博同志顿起好感,交谈一开始,杨博同志就问起了他早年在乡镇工作的经历以及在洛阳下属山区县修路的经历,问得非常详细。

  他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询问离心浇注大型轴瓦这件事,你为什么敢这么做?焦博北同志更加纳闷了,省委组织部长问我这些工作细节干嘛?

  不过领导询问,他自然只能老老实实回答,他告诉杨博,他这样干事先与日本专家进行了长时期的计算,也进行了一些实验,有一定的把握,并不是吹牛......

  杨博听完,点点头,又问起他调度科

  长的工作职责,焦博北同志当然很清楚,他告诉杨博,他需要在厂长和生产技术副厂长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厂生产进行组织协调,并对过程工艺技术进行管理,带领全科人员通过精细化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集团下达的生产任务。

  一旦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和较长时间的检修,作为生产科长的他必须在现场指挥协调、处理,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预防措施,处理各类突发事故过程中也有权力抽调各单位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他还需要掌握外联工厂和各个配

  件车间的生产,平衡全厂的生产和检修,并负责审核全厂生产经营月度、季度作业计划和生产调度所需的各项规章制度,随时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考核......

  杨博听完,也明白过来,调度科长就是一个工厂生产的灵魂,所以作为一名出色的调度科长,也就意味着他事实上已经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大型工厂。.

  能够协调好一个万人大厂的生产,绝

  对有能力管好一个县,这是毫无疑问的,杨博同志彻底放了心,他清了清嗓子,"焦博北同志,最近中央下发了一份重要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河南省委和洛车集团进行了一连串的人才交流......"

  你被安排主政一县担任县长,焦博北同志相当震惊,这怎么可能?他有这个能力吗?焦博北同志不得不推辞,他离开地方好些年了,不了解地方工作,而且这样的提拔似乎也不符合组织规定吧!

  杨博安慰了一番,告诉他能做好一个国企大厂的生产调度,他绝对有能力管好一个县,只要他谦虚谨慎,团结同志,绝对有能力立足......

  既然是组织决定,焦博北同志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工作,杨博同志接着关心的问起了他的身体,毕竟县长工作要比调度科长繁忙了不少。

  焦博北同志因为工作太拼,身体不是很好,这一次进入党校培训体检发现了不少问题,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他现在一边学习,一边调理,恢复得相当不错。

  杨博同志点点头,与他握手,希望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的很好,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向他汇报.......

  等回到了党校教室,焦博北同志才发现这份改变地方格局的中央通知已经在党校内部传播开来,一些党政口的干部羡慕嫉妒恨,竟然忍不住说了好些句酸话。

  焦博北同志经历丰富,他猛然间意识到接下来他将面临极其艰巨的挑战,不仅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地方工作,还可能面临极其复杂的人事斗争......

  焦博北同志猜得没错,此时各地方市县已经炸开了锅,1952年换届刚刚上任一年有余的市长、专员和县长们,突然发现他们本来好好的地方官干着,虽说不是一把手,但也是二把手,而且负责财政,有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完全可以与一把手平起平坐。

  但按照通知精神,他们要被交流到央企,和普通职工一般上下班,虽说工资待遇保留着,但这个差距谁受得了,只要一想到一大堆身上黑黝黝的职工,围着他们嬉笑,很多人都觉得难受!

  虽说基层的日子只需要一年,第二年就将接受培训、考核,第三年就上岗,但鬼知道央企能给他们安排什么位置,若是培训和在岗期间出了什么问题,这些年就

  白干了!

  等到上岗一年后才有可能调离,但问

  题是央企有决定权,让你走,你才能走,不同意走,你就得待着,虽说央企待遇不错,但有什么位置能比地方官吃香!

  能够被央企愿意留下的肯定是能人,或许会前途似锦,但如果有人留下,有人却被请走,那些请走的人如何自处?双方没有隶属关系,鬼知道央企会在档案中怎

  么写?

  就算一切顺利回到地方,能不能回到原来的岗位呢?几乎不可能,这些年一直在讲干部交流,而且耽误了整整三年,鬼知道三年期间发生了什么。.

  党政正职从来都是一堆人争抢,一旦

  错过了机会,可能就没有下一次机会了,若是被安排到什么群团,那就生不如死了

  ,鬼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翻身。

  即便是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们和常委们也烦躁无比,他们虽然不在这一轮干部交流的名单中,但他们大多还年轻,光辉灿烂的前途等着他们,而要想更进一步,进入常委会是最起码的,常委会二分之一以上必须有企业工作经历的硬杠杠等着他

  此时要么主动报名从最基层的职工做起,要么就要想办法调任省属国企的当家人,问题是省属国企的当家人绝对没那么好干,一五期间到现在,地方是创办了不少企业。

  这里面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当家人,都是地方的香馍馍,领导眼中的大红人,就算这段时间因为各种违规被拿下了不少人,但领导们夹带中肯定也有人,哪有那么容易取代的?

  当然了,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现在运转得不是很好,办企业是为了赚钱,若是不断亏钱,哪个地方官吃得消?省委领导们肯定要挑选精兵强将负责省委国企,谁敢说自己是那块料?

  若是省属国企在自己的任上半死不活,出现了问题,那麻烦就大了,督巡委、监委会时不时过来骚扰,若是可如果不走这一条路,那只能从最基层的职工做起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烦躁,每一次干部变动,都是上一次干部变动失意者还有那些边缘者的机会,而这一次规模更大,

  当然不能错过这一次机会。

  此时所有人都明确了一点,企业干部未来将非常吃香,要想发展必须在央企镀镀金,若是镀金好了,等到三年之后,可就未必是边缘干部了,所以几乎是刹那间,无数申请出现在人才工委领导的案头...

  就这样,在1954年五六月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整个中国官场都陷入到浮躁当中,即便是水灾灾区,大家伙也是一边抗洪救灾,一边讨论大批央企干部下放的影响。

  至于新三反,到了四五月间,各地根据情况已经陆续停下来了,进入到核实和处理阶段,而抗洪救灾变成了主旋律。

  这种气氛甚至连正在中国内地访问的杜鲁门都有所察觉,在听刘天章解释了中国的人才交流政策后,杜鲁门非常纳闷,中国人这是什么玩法?前所未闻,不应该用律师和财经专家吗?让一大堆工程师来当市长、县长是什么鬼?

  不过在结束了香港和广东、湖南的考察后,一路乘坐火车北上的杜鲁门到达武汉之后,却发现武汉造已经人心惶惶,此时长江和汉江水位越来越高,党政干部都下去抗洪救灾了,若是让大水冲了武汉,那损失就是天文数据,谁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刘天章同志脸色非常沉重,他告诉杜鲁门,洪水太大了,几乎半个中国都泡在洪水当中,到处都在抗洪,中央来了电报,希望他坐船前往上海,然后从上海坐船北上,目前中国南北两条铁路大动脉都因为大水停运,整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了严重影响。

  杜鲁门无比震惊,这得多大的水呀,政治十分敏感的杜鲁门意识到这是一个增强美国在华影响力的天赐良机,所以他没有按照刘天章同志的提议离开,而是准备好好看一看中国人到底是如何抵抗洪水,然后乘机做一些有助于美国的事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