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64章犹豫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510 2025-05-12 15:06

  赫鲁晓夫死了,死在了1971年秋收时,或许就是这个瘟神的缘故,1971年苏俄的粮食出现了减产,这是1965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减产,这也让苏俄高层相当恼火。

  

  自从科兹洛夫上台以来,苏俄大规模增加了农业领域的投资,五十年代苏俄农业投资只占全国总投资的10%,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苏俄的农业投资占据国家总投资的17%以上,这么多钱的投入自然极大的增强了苏俄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产量。

  在大规模增加投资的投资的同时,苏俄大规模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只要完成预定的收购额,就可以增加50%奖励,并给予了集体农庄各种信贷优惠。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开始积极扶持农业搞各种副业,取消了赫鲁晓夫时期的诸多限制,农民可以有不少土地搞自己的副业生产。

  

  除了没有分地,苏俄能做的都做了,但粮食又又又又一次减产了,偏偏为了解决人民的吃肉问题,苏俄过去五年,又一次大规模增加了畜牧业的投资,牲畜存栏量大增,对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多。

  

  与前世不同,由于中国的帮助,苏俄在1963年并没有宰杀太多的牲口,牲畜存栏量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所以苏俄每年都需要进口几百万吨饲料粮。

  

  六十年代大部分时间来自于中国 六十年代末

  有了不少美元后,苏俄就开始从美洲和澳大利亚进口,不过一开始数量并不大。

  

  不过苏俄高层感到担心的是,这一次粮食减产是气候的原因,一旦出现气候原因造成的减产,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减产,明年极有可能也减产,那就麻烦了。

  

  偏偏中国方面早就提醒过,中国饲料粮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不可能长期供应苏俄饲料粮,这也意味着未来苏俄将不得不扩大从美国的势力范围进口粮食,这需要大量的外汇。

  

  当然了,目前还没到这一步,还可以从中国进口,就在1971年的9月,苏俄向中国提出在此前每年四百万吨玉米定额的基础上,再增加三百万吨玉米出口,听到报告后,孙运璇微微有些犹豫。

  

  倒不是说中国没有足够的粮食,中国储备着无数粮食,加起来超过了7亿吨,也和美国达成了大规模的农产品进口协议 就算明年没有粮

  

  食产出,中国也完全扛得住,匀三百万吨玉米给苏俄毫无问题。

  

  自从五十年代末的连续旱灾之后,中国连续十年没有出现大灾,在此期间,中国不断推广杂交水稻等各种高产农作物,不断扩张化肥生产,并持之以恒的推动昆仑省等关键农业省份的水利建设。

  

  在国家不断的投入,中国农业连续十年出现丰收,到了197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4.2亿吨,人均粮食达到了470公斤,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大量对外出口,还给予了朝鲜和非洲国家大量的援助。

  

  而在1971年,中国的夏粮已经丰收,根据各地评估的结果,秋收也可以获得丰收,初步估计粮食总产量会超过4.4亿吨,这也意味着中国有大量的剩余粮食对外出口,但问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是大米,而苏俄对大米的需求并不大!

  

  美国的农业优势太大,加上入关的需要,中国只能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在提升玉米、油菜籽、大豆和花生等的收购价格不断增长的同时,小麦的收购价值增长缓慢,以此鼓励老百姓打破北方传统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减少小麦种植。

  

  虽然中国政府办法想了不少,但农民并不买账,还在大量种植冬小麦,原因很简单,冬季作物太少了,搞来搞去,不外是冬小麦、大白菜、萝卜、土豆、豌豆、蚕豆、油菜、生菜、菠菜、大蒜、洋葱等,其中大部分还是蔬菜。

  让老百姓冬天不种小麦,种各种蔬菜,老百姓很不习惯,各地相应的配套也做得不到位,比如这一类蔬菜加工厂数量还不够,又比如各种地膜价格并不便宜,这些都是问题,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中国的设想是研发一款抗寒高产的冬油菜品种以取代小麦,虽然冬油菜已经在淮河流域和长

  

  

  

  冷,华北地区很多地方没办法种植冬油菜,所以哪怕国家的收购价格不断降低,农民也没得选,只能大量种植小麦。

  中国农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中国大米相对比较剩余,库存比较多,小麦又没办法大量进口,而玉米和大豆则相对紧张,所以各个饲料厂和工业发酵等部门都被要求增加大米需求量,减少玉米和大豆需求量。

  中国对外更愿意出口大米,为了培育大米市场,给苏俄大米援助都是可以的,可出口给玉米和大豆就有些舍不得,而且刚答应美国要进口一大堆玉米大豆,转手就卖给苏俄,又拿不到外汇,亏大发了!

  孙运璇权衡一番后,还是批准新增三百万吨玉米出口,不过他也有要求,苏俄必须大规模增加印度的铁矿石三角贸易数量,苏俄要新增玉米产量,就必须多给印度的铁矿石。

  

  

  怕亡

  

  也行,这一块从国外进口不少,苏俄给多了,进口就少了,也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外汇损失。

  批准的同时,他再一次要求农业部门想办法增加全国玉米的产量,要适当压缩水稻生产,绝不能破坏了世界大米的价格体系....

  

  而对苏俄,孙运璇希望农业部门劝说苏俄缩减小麦种植规模,扩大玉米种植,中国愿意出口相应的大米填补苏俄的粮食缺口。

  

  同时也要劝说苏俄不能总想着养牛,养牛太消耗饲料了,养猪养鸡消耗饲料少,中国明明有成功的经验,老毛子为什么头铁不愿意学习呢?苏俄的牛肉质量并不高,他们有必要抱着牛肉不放吗?

  

  孙运璇相当头疼,没想到粮食足够吃了,农产品结构也成问题,这样下去不行,看来给埃塞俄比亚这样的非洲人口大国的大米援助还要增加,要让他们养成吃大米的习惯。

  

  想起即将到来的美国之行,孙运璇更头疼,这么发展下去,美国肯定会要求中国放开大豆进口,但这又是他绝不能答应的,谷枢机说的非常清楚,大豆生产太集中,宁进口玉米也绝不进口大豆,避免被美国垄断吃大亏。

  但华北地区的群众不愿意种植大豆,嫌弃产量不如玉米,除非大规模增加大豆和油菜籽收购价,如此一来,中国食用油价格必须上涨一大截,看来必须下决心了....

  在孙运璇访问美国前,苏俄提出增加玉米进口,背后就有试探的意思,而试探的结果也让苏俄高层挺满意,很明显,中国还是传统的左右摇摆战略,即便未来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东线也不至于成为麻烦。

  苏俄也不傻,当然很明白中国增加印度的铁矿石进口,也有限制印度钢铁工业发展的意图,不过谁让印度不能打,离不开苏俄的支援呢?印度必须为苏俄的战略利益服务,出口中国铁

  

  

  

  

  

  

  不管印度有多少个理由,第四次南亚战争的失败,对印度的冲击非常大,为了这场战争,印度准备了十多年时间,进口了大批武器弹药又有苏俄的全力支援,但最后还是被中国按下去了,中国甚至都没怎么用力就重创了印度的核工业和电力系统......

  

  战争结束后,印度英-甘地政府倒台,印度的国际形象也大受影响,与屡次败给以色列的埃及一样,都被人瞧不起,自然也别指望有什么第三世界领袖的美名,一败再败还败,这样的领袖,谁愿意服气。

  印度新政府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内外危机,首要任务是大规模投资电力工业,中国已经在大量对外出口石墨炸弹,印度的电力设施若还是那般脆弱,未来万一再打起来,印度工业还活不活了?

  

  美国人倒是愿意借钱,也愿意提供粮食,优惠出口多种生进的电力设施,但并不原音在印度

  

  

  

  设厂生产,所以印度能指望的还是苏俄。

  但苏俄的胃口就更大了,要求印度加强计划经济,要求租借海军基地,要求优先扩大铁矿石生产,生产的铁矿石竟然是出口中国,换取轻工业品,这再一次伤害了印度人脆弱的心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中国一边从美国进口大批农产品,一边扩大对苏俄的玉米出口,换取印度人增加铁矿石供应,美国人很快就知道了,美国商务部部长彼得森微微皱眉,中国人的搞法有些出人意料。

  

  彼得森很清楚,经过二十多年长期不懈的农业投资后,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农业的绿色革命,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蔬菜、水果出口国,也是最大的热带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美国一年可以出口240多亿美元农产品 占羊

  

  国对外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中国一年可以出口70多亿美元,如果加上与苏东等国的易货贸易,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占据中国总出口额的30%左右。

  

  中国虽然也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但更多的是搞一搞平衡贸易,彼得森本来以为中国进口了美国农产品,会变成食品和饲料,但没想到变成了印度的铁矿石,而增加印度铁矿石,也就意味着中国相应减少了来自于澳巴两国的铁矿石,这一块的外汇需求少了......

  又是铁矿,彼得森知道对铁矿的投资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这不奇怪,中国主要钢铁厂在沿海,中国国内和周边地区的铁矿石供应不足,铁矿石品质不好,开采难度不小,这几条就注定了中国必须大量进口铁矿石。

  

  中国很早都有相应的准备,相比于世界石油生产集中在有限的国家,全世界拥有铁矿的国家太多了,铁矿石也一直比较便宜,并不为各国

  

  

  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在全世界购买铁矿,现在已经拥有了大量的铁矿储备。

  与美国人一直追求高品位、容易开采的铁矿不同,中国对铁矿的要求没那么高,中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获得了大批铁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早期购买的铁矿陆续进行了开发,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拥有最多,且质量最好铁矿的澳大利亚和巴西,其铁矿竟然都是中国人发现的,中国虽然没有控制主要铁矿,但一直参股,持有不少股份。

  

  随着这两个国家铁矿的不断开发,中国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最多,去年已经超过了3500万吨,巴西也超过了1500万吨。

  

  除了澳巴两国以外,中国还在两个传统的铁矿石生产大国南非和孟加拉国有大量投资,中国

  

  手于近日的内国坎听口创仁1500万吧以工再加上朝鲜每年1000万吨的进口额,这五个国家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铁矿石进口国,加起来有一亿吨之多。

  中国在非洲的利比里亚、几内亚、尼日利亚.拉美的智利、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北美的加拿大都有不少投资,这些国家每年可以给中国提供几百万吨铁矿,少的一两百万吨,多的五六百万吨,这些国家加起来大概有两千多万吨。

  

  中国还和苏俄搞起了三角贸易,让苏俄开发古巴、印度等国的铁矿石,交换中国的轻工业品,其中印度今年就向中国出口了三百多万吨铁矿石,而苏俄对古巴的铁矿石投资今年骤然增多,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大量出口中国。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大对非洲铁矿的投资,中国在喀麦隆、加蓬、坦桑尼亚、毛里塔尼亚等国都收购了一批铁矿,其中以几内亚的投资规模最大,据说中国的远景计

  

  划是每年要达到五千万吨到一亿吨。

  

  在这些国家的铁矿中,开采成本最低,品质最好的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澳大利亚也离中国很近,但中国却违反经济规律,不断加码非洲的铁矿石投资。

  

  彼得森还知道,中国国内的铁矿投资一直不小,不过中国计发委对主要铁矿产的产量实行国家计划产量,各个铁矿只需要完成规定的产量即可,不允许过多生产,而各个钢铁厂,也都配套了相应的进口铁矿石。

  

  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定,与主要铁矿石进口国的谈判,只能交给一家国有公司,再由这家国有公司分配,中国不允许各家钢铁厂绕过中国政府投资或者谈判,所以澳大利亚等国与中国签署都是长期协议价格......

  

  而对进口量比较少的国家,中国则鼓励各个钢铁公司直接投资,中国钢铁公司为了拥有稳定的供应,又不断的扩大在这些产量小的国家投

  

  资,这也进一步降低对主要国家铁矿石进口的依赖。

  

  很明显,中国人很担心被人卡脖子,选择了分散投资,并通过计划经济控制产能的方式,保留一定数量的富余产能,以化解可能出现的铁矿石涨价风波......

  

  目前铁矿石的长协价是20多美元一吨,中国进口一亿多吨,铁矿石每年需要花费二十多亿美元,这一块的进口额确实不少,但中国的铁矿石绝大部分来自于自己投资的铁矿,铁矿石就算价格上涨,真正要付出的外汇并没有那么多。

  

  虽然美国可以协调限制中国一半以上的铁矿石进口,但美国的钢铁工业产量十分稳定,美国不可能扩大进口。

  

  而美国的小弟当中,目前铁矿石进口量迅速增加的是本州日本,但也不可能立刻消化七千万吨以上的铁矿石,美国可以折腾中国,中国也

  

  可以折腾本州日本。

  

  所以美国即便出手,相关国家不会轻易答应,顶破天是短期限制中国铁矿石进口,不可能长期限制,而且还必须付出不小的代价,彼得森摇摇头,这一块是中国有防备的地方,在中国进口依赖度也没那么高的当下,不适合动手,要等,等到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格外大.....

  他又想起了中国的农业出口,中国出口的竞争性农产品中,咖啡、茶叶这一块虽然有一些,但占比不算大,中国出口的大头是大米、棕榈油、天然橡胶、蔬菜和水果罐头,而这五大类基本都是刚需,想严重打击其出口相当困难。

  中国、柬埔寨、暹罗和缅甸等国控制着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几国很有默契,一直有节制的控制世界大米价格,大米肯定动不了。

  中国、柬埔寨和暹罗又都是世界主要的棕榈油出口国,美国也不可能动;现在处在石油危机期间,中国的天然橡胶大规模出口,反而有利

  

  于美国工业,也不可能动手。

  

  美国虽然不是很在意中国的蔬菜和水果罐头,但这一块也找不到太多的出口国,就算美国提高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也有限。

  彼得森想来想去,还是回到了中国的工业品,到了1970年,中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品、玩具、鞋、陶瓷制品和塑料制品等等虽然还是比较多,即便中国可以绕来绕去,但受到相关配额的限制,增长速度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

  目前中国对美出口增长比较快的是那些限制一般的工业品,这一类工业品门类众多,包括各类小电器、小电力设备、药品、化学品、汽配产品、电子零部件等等,这些产品基本都处在中低端水准,价格是真得便宜,这也逼着美国政府不断限制。

  

  最让美国企业界不能接受的是,中国竟然可以对美出口高端工业品,中国设在美国的科技公司迅速制造出小型计算机,中国研发了非常先

  

  进的彩电,中国还可以通过设在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汽车组装厂不断对美出口小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不断增加…...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工业和科技实力提升非常快,如果美国严格限制,不让中国入关,依托中国庞大的本土市场,再加上部分出口苏东市场,中国的高端工业品必然会不断进步,再拖一些年,成了气候,欧美想压都压不住,这也是西方国家最担心的事情。

  

  但如果允许中国入关,面对中国低价商品的不断进攻,美国国内很多企业必然会遭到不少的冲击,这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

  所以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中国核心领域对美国大规模开放,美国的银行、石油公司、电信公司都可以在中国设立大量网点,也可以控股中国的核心资产,中国资本项目迅速实现可自由兑换。

  

  中国则认为美国的要价太离谱,美国都没办法

  

  江本州日本女办的东四,美国克然幻想中国合应,这不是在做梦吗?当中国是什么?

  中国只允许美国参股中国的银行、石油公司、电信公司等核心资产,这些核心资产也可以在美国上市,但仅此而已,他们认为这个让步已经让得比较多了.....

  

  彼得森也知道美国的要价有些夸张,但只拿到这些,美国商界又相当不甘心,所以在美国政商两界立场统一后,美国商务部长彼得森承担了一项重任,仔细评估接下来对中国经济要采取的若干策略。

  

  第一条自然是加强技术封锁,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事实上,美国对中国一直有着相当严格的技术封锁,甚至比对苏俄还要严格,但并不是很成功。

  

  中国通过二战,从德日获得大量的技术人员,又通过不断的加强教育,不断培养人才,加之在技术研发上非常舍得花钱,目前已经有了不

  

  珀的研及能力,中国还从四欧和办尔果团侍到了不少技术转让,美国想堵,很难彻底堵住。

  英国的罗孚汽车与中国合资,英国多家飞机子系统公司中标中国大飞机项目,德国的大众汽车与中国合资,西门子、阿尔斯通、施耐德这三个电气公司在中国都有大量投资,这些个合作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技术交流,美国知道,但没办法....

  

  美国企业也一样,中国大规模投资石化设施和核电站,相关美国企业都吃得盆满钵满,而美国对华出口那么多架飞机,作为交换,中国各个航空企业都接到了美国的配件订单,虽然美国企业降低了成本,但很多技术不知不觉间被中国掌握了!

  

  很多时候,美国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比于和苏俄做生意,只是一棒槌买卖,中国愿意开放市场,这太有诱惑力了!

  

  目前真正的重心放在了军用技术,但让美国头

  

  冷走,平国咫可小天守国的安切口F,牛用技术进步迅速,同样不是很落后,到目前为止,几乎不存在美国有,而中国没有的东西..

  

  所以彼得森很清楚,加强技术封锁,重点不在美国,而在美国的那些盟友,他们要严格执行美国的相关限制,要想让那些盟友割舍巨大的对华利益,美国必须要让出很多现实的好处,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美国舍得拿出来吗?不现实的!

  

  第二条就是加关税,这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会一定程度上打击中国的对美出口,但中国本身就不是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关税本来就高了一大截,就这样,中国商品在美国还有不菲的竞争力,再加关税,中国肯定大搞转口贸易。

  

  这些年,中国和很多国家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和这些国家已经在按照关贸总协定的标准合作,中国对美出口,很多都是通过这些国家

  

  转口,美国商业部必须拿出非常大的精力去阻拦,但很难彻底拦住,所以彼得森心里清楚,这一块也不会太致命!

  

  第三条,也是最狠,最彻底的一条就是取消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但这一条一旦祭出,中国还有中国香港地区的对美出口必然会遭受重创,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中国也很难再获得大量的美国投资,但与此同时,美国企业也将损失惨重。

  

  一旦美国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政府肯定会立即采取行动,取消给美国产品的最惠国待遇,同样不履行美中贸易关系协定中的义务。

  

  中国对美国产品的关税,也将变成普通税率,而不再是最低税率,这对美国对华出口和投资(如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技术许可、运输、服务等)将产生全面的影响,与美国商品进口有关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彼得森拿过一份文件,里面有相应的推算,此举经济上的后果很严重,一会造成美国在华公司的经营成本将增加,美国在华的很多公司都从美国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关税增加,经营活动将受到影响。

  

  在中国给美国货物进口商提供服务的美国公司(比如运输、转运保险等)、给美国在华投资商提供服务的美国公司(比如会计、律师、银行、咨询等)也将会被波及。

  

  二是美国的行动是单边的,美国的盟国不会加入,中国未来肯定不会选择美国的高端工业品,比如中国的电力企业,可能会进口欧洲的大型发电机组,而不再从美国进口:比如中国的民航部门,他们会选择从英国、俄国进口.而不再进口波音、麦道。

  这会让美国产品失去中国市场,最起码是失去竞争力,这还有可能影响到美国产品在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美国公司是不可靠的商业伙伴...

  

  

  

  

  

  三是美国在华已有的利益会受到重创,美国在华的种种投资,比如可口可乐,比如油气企业,比如汽车企业,都会受到影响,一个不小心都会被取消合资,而美国政府代表商业部门进行活动的余地就会减少,而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浓厚计划色彩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一旦中国出现严重的外汇危机,这必然大大限制中国对外国银行的还贷能力,降低中国对进口商品包括美国商品的购买力。

  

  而为了扩大出口,获得更多的外汇,中国必然会放纵人民币大规模贬值,这不仅会加剧中美间的汇率平衡,也必然会造成中国的主要竞争国,比如意大利、本州日本的汇率相应贬值.然后引发连锁效应,直接造成全球汇率的再一次混乱,这对美国格外不利。

  除了经济上受到重大冲击,中美政治合作也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会把经济危机归咎于美国,中国会动用各种宣传机器,把现在和将来

  

  的困难都归咎于美国,中国会把美国当成替罪羊,并引起民族情绪的高涨,从而带来难以估量的政治和经济后果。

  一是中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必然会靠拢苏俄,这会极大的增强苏俄的实力,中国还有可能发动战争,与美国直接对抗,中国可以在东刚果、马来半岛、菲律宾,甚至于日本捣乱...

  中国还可能向那些反对美国或者美国盟友的国家提供武器,派遣雇佣军,甚至有可能主动进行核扩散,并出售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二是中国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那些经济改革最广泛、最成功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多个沿海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和香港特区等。

  

  美国的投资主要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也有相当多的亲美力量,此举必然会严重打击中国国内的亲美力量,他们的话语权会明显降低,影响极其深远。

  

  二是会引友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比如在美中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在科技合作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这会影响到美国既定的对华和平演变战略。

  

  四是陷入危机中的中国必然会选择更加强硬的国内政策,原来已经放松的对于政治异见人士和宗教人士的压制......

  

  看到这里,彼得森摇摇头,有些人想得太简单了,中国人不是金鱼,毫无记性,不可能在美国取缔最惠国待遇后,还会毫无警惕的继续和美国合作。

  

  哪怕美国只是暂停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未来也会极其警惕,到时候美国即便付出了无数倍代价,也不可能与中国恢复旧好。

  有些关系一旦破裂,就不可能再回复,所以对华施加压力,最惠国待遇这张牌,只能威胁,不能打,一旦打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彼得森又拿起近一段时间 多主要国家的经济

  

  政策汇报,中国发生了很有意思的改变,中国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除进一步鼓励出口和外商投资以外,重申对使用外汇的限制,并减少了个人换汇额度。

  

  中国政府连续发文,要求加大对各种政府和政府担保的外债整顿力度,加大短期债务的偿还力度,并连续否决了多个进口项目,取消了多个短期债务谈判。

  

  中国政府的突然调整,引发了欧美经济界担忧,以为中国银行出现了什么危机,但仔细分析之后,欧美经济界发现中国并没有出现问题,中国是顺差国,中国外汇储备、外汇收入和债务收入维持在一个相当安全的阶段,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采取保守的发展策略。

  

  中国现在最佳的方式是效仿墨西哥,扩大债务规模,推动经济发展,但中国却反着来,选择此时缩小债务,这非常奇怪,不符合经济学惯例..

  

  中国正在加大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不断降低消费领域的税率,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应该是想乘机减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更多的依靠内部造血,但中国却又积极寻求入关,不断与各国签署双边贸易协定....

  

  如果没有近期发生的种种,彼得森也很纳闷。不过现在却有另外一种可能,中国很可能在美国安插了高级别间谍,了解到美国极有可能采取强硬的对华经济政策,未雨绸缪做一些调整,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彼得森准备了一份备忘录,提供给总统,尼克松看完之后,找来彼得森,开门见山的问道,“即便中国发现了美国的意图,但中国经济明显更依赖于美国,只要取消对华的最惠国待遇,重创的必然是中国,为什么你否定了?”

  

  “总统先生,您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是集权国家,中国环太党的统治非常巩固,其对

  

  厄州时安能力想三独,对于赵性关国独加约中国的危机,反而会刺激中国民众团结在环太党身边,与合众国对抗。

  而美国则恰恰相反,您的施政严重受制于国会和商界,若是国会和商界发现需要付出的代价比想象得要大得多,您会成为替罪羊!”

  

  “为了合众国的长远利益,我愿意付出牺牲!”

  彼得森心说尼克松你装什么大尾巴狼,你要是这样的人,太阳从西面出来,他微微一笑,“总统先生,中国已经有所察觉,如果要动手,现在最合适,您可以当机立断吗?”

  尼克松默然,今年已经过去了大半,明年是大选年,除非他能够在几个月内让中国屈服,否则他压根不可能在大选年搞这样的重大转变的,“这个政策转变太快了,美国商界需要时间!”

  

  “中国正在削减债务,必须迅速动手,暂停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合众国绝不能拖延,否则

  

  很难严重冲击中国!”

  

  “如果现在暂停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什么时候会出现债务危机?几个月可以做到吗?”

  

  “总统先生,中国对外举债都在安全线内,中国也有足够的外汇和黄金储备,哪怕中美没有贸易往来,中国与其他国家,也有源源不断的顺差..…”

  

  “也就是说美国很难迅速打垮中国!”

  

  “如果华尔街有这个能力,华尔街早就动手了,但很不幸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半封闭的大国!”

  

  “如果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您觉得中国多久会出现巨大的经济困难?”

  

  “光靠经济手段,难度很大,必须配套军事手段,如果美国海军封锁中国的海上贸易,这会

  “可以做吗?”

  

  “那几乎相当于对华宣战,中国肯定会寻如转入到战时状态,然后疯狂的制造各种武器,并与苏俄结盟,同时会不择手段的破坏美国治理下的世界秩序,这是一个核国家,有洲际导弹,有核潜艇,也有战略轰炸机....”

  

  尼克松沉默了片刻,“所以您拿出了这份备忘录!”

  

  “美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对一个大国予取予求,过去做不到,现在更做不到!”

  彼得森离开后,尼克松陷入到沉思中,不过他很快就不再思考,现在出现了一个中国间谍,高等级间谍,不管是真还是假,都可以大做文章...

  

  

  

  

  新时代新股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