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40章苏德战前2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665 2025-05-12 15:06

  连飞机制造业都已经触碰世界最先进水平,更不要说炮兵了,在拥有英国进口的4000吨水压机和自产2000吨水压机的能力后,抑制解放军发展一只强大炮兵的因素已经全部扫除。

  接下来的战场是东北和朝鲜,道路情况比关内强了很多,解放军也已经可以自产卡车,虽然数量还不是很大,但已经解决了有无问题,拖着一批重炮行军,问题不大。

  再加上必须打破日本的热河堡垒群,还有沈阳长春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解放军亟需装备一款大口径重炮,射程需要压过日本的96式150mm重炮,但也不能太重。

  英国人此时正在研究5.5磅140mm重炮,重量也还不错,火炮全重也就六吨多一些,当作榴弹炮使用时,炮弹初速可以达到590m/s,最大射程达到16km公里以上。

  既然中英两军要配合作战,英国人就告诉中国人,你们也别研发了,我们的重炮快研发好了,正在测试,搞好了,技术转让给你们就可以了。

  你们根据我们的提供的设备清单仔细算一算,哪些可以自己制造,没有的,我们尽快提供或者提供技术,授权生产,我们两家可以统一火炮口径,有利于后勤。

  既然英国人这么说,工建委讨论了一番,也就接受了,根据现在的战争规模,未来的出兵数量搞不好超过

  百万,与英国人统一后勤确实有必要。

  除了准备火炮生产线以外,几个炮厂同时将主要精力放在英国人转让图纸和技术的25磅炮生产上,这同样

  也是为了志愿军的后勤考虑,以和英军保持一致,同时解放军也想用这款炮取代已经落后的法制、苏制100+mm系列火炮。

  别看这款25磅火炮口径只有88mm,但却拥有美制105mm野炮的杀伤力,而且坚固结实,易于维护,全重只有1800kg,牵引状态下全长4.6米,一般一个标准炮班的6名士兵就能进行搬运,但却拥有13.4km的最大射程。

  英国人转让的又是25磅炮最新型的MK.II型,该炮采用的是液压自紧身管,长2.47米,有26根右旋膛线,管身实际上有六种型号,分别在衬管,药室,炮尾环以及炮尾环材料上有所不同。

  这款25磅炮即可以实现直瞄射击,也可遂行间接瞄准射击,进行直瞄射击时火炮依靠29号或41号望远瞄准镜进行瞄准,而在实施间接射击时则通过7A号,7C号或9号等带分划的周视瞄准镜进行瞄准。

  除上述瞄准镜外,火炮还装备了MK.6型倾角仪,用来指示火炮的俯仰角度。火炮还配备有一种特殊的椎型标尺,可以在作战时快速确定瞄准角度和射击装药量。

  不管是液压自紧身管,还是各种炮镜,亦或是倾角仪和椎型标尺,都很有价值,获得了这些技术之后,中国各大兵工厂的火炮制造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还在大量使用一战火炮,而且各种瞄准仪器很粗浅的解放军炮兵自然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英国人除了转让25磅炮相关技术以外,还转让了博福斯40mm高炮和自动瞄准仪相关技术,并协助中国解决生产问题,以用于师一级的野战防空。

  谷雨盯着这一款火炮已经很久,本来以为可以从斯大林那里得到技术转让,没想到反而是英国人先给了,谁给都是给,正好可以多组装几条线,一些不能生产的设备,顺便再问英国人要技术转让或者采购。

  至于更大吨位的3.7英寸(94毫米口径)高射炮,英国人也可以提供,不过已经有了苏俄76.2mm高炮,并大量生产的解放军并不是很感兴趣,嫌弃太重。

  经过讨论,工建委对炮兵生产进行了重新调整,20mm/40mm/76.2mm三款高炮继续生产,同时仿94式的国产76.2mm山炮继续生产。

  日本人研发的这款山炮太轻便,解放军使用的太顺手,都舍不得放弃,虽然火力有些不足,但搭配轻便,火力很猛的107mm火箭炮,是目前情况下师属火炮的最佳选择。

  从苏俄进口的76.2mm野炮,加上炮口制退器之后,就可以当做反坦克炮使用,正好可以对付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和未来的动物园,一打一个准,自然要继续生产,不过装备数量要进行调整。

  苏俄和法国等100+mm野炮一律停产,补充设备,调整生产线,全力生产25磅88mm野炮,当然了已经生产了那么多大口径野炮,相应的炮弹生产线还会继续生产,一直到这些火炮用的差不多为止。

  解放军短期内并不准备在南北两个方向进攻,日本人也没有任何反攻的意思,现在装备的76.2mm野炮和105/107mm野炮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再生产,等到25磅炮大规模生产后,就可以实现一款炮取代了两款炮,后勤的压力也少了很多。

  未来与日军作战的解放军师属火炮为76.2mm山炮12门、107mm火箭炮18门,军属火炮为25磅88mm火炮36门和5.5磅火炮12门,再加上一个高炮团,达到这个水平,对付日军就差不多了.....

  而前往北非战场作战的解放军,火力将会得到极大加强,师属火箭炮营和20mm高炮营分成三个连直接下团,军属火炮直接下师,在师一级,自然是装备仿制的博福斯40mm高炮。

  考虑到英美联军对制空权的有效控制,高射炮装备数量可以少一些,重要的是反坦克炮,这一次出征的四个集团军,每个师都取消了76.2mm山炮,改成18门野炮,再加上缴获的意大利反坦克火炮,应该能够一定程度的压制德军的坦克.......

  而技术部门,也开始在76.2mm野炮基础上,准备通过更换新一代炮架,大规模生产76.2mm反坦克炮,这种火炮设计的技术难度不大,兵工厂正好可以好好练练....

  这样做,除了统一后勤以外,到了冷战时期,谷雨估计中国军队不太可能有大规模战争的机会,这两款火炮先凑合着,这款炮和生产的炮弹也可以输出到英联邦国家,不用担心炮造出来,用不上,作为著名的穷鬼,每一分钱都是好的,绝不能浪费了.....

  而且既不属于美国火炮,也不属于苏俄火炮,正好可以待价而沽....谷书记既不和美国人统一口径,也不与苏俄统一口径,这才是左右逢源嘛....

  到了这一步,谷雨对中苏工业联营的兴趣已经降低了很多,大英帝国太豪爽了,转让技术水平之高,数量之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果然是老牌帝国,家底就是厚

  苏俄有的,英国都有,有的技术含量更高,虽然消化难度大一些,但有一点好,无数英国工业规范被传到了中国,这对于共产党有着巨大的意义......

  当然了,也有问题,标准化部门要头疼无比,不过这些等到战后再说,未来肯定是西方标准,英国则是西方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这个问题倒也不担心。

  不仅仅谷雨有此想,工建委高云也筱天八十l出的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砸晕了,虽然此年云市术小的消化问题,但相比于苏俄的扣扣索系和的个的的又时不时临时加这个条件,加那个条件,工建委对做事

  严谨的英国人变得相当欣赏。

  英国人不仅仅派出了技不人贝:R人小去团生产经验的大英带国,在仕七月1wTAH了_段时间对共产党的战时工业进行了一畲同研,同o-LRIl之后,就对谷雨抱怨了一番,1你1市是的白k的上世太简陋,太混乱,一点都不平衡,各种浪费很严重,.......

  除了对共产党的战时工业动员非第个网忘’-'-国代表团对共产党中国的物贫动员、人贝、文员、财政动员等等进行了一番考察。

  考察之后,代表团认为有力做1守1低x2cu六J粮食和经济物资的的征收,共产党直接仙收到衣利,效率确实很高,但有些方面却做得非常烂,比如仕以的合种物资使用效率很低,这里面有运输的原因,但也有管

  理和调配的原因.......

  又比如中国基于物资本位制发行的货币,虽然对通货膨胀的压制做得比较好,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为了维持货币的稳定,政府控制了太多的物资,完全可以多发一些货币,货币周转效率不够.......

  英国人最后给出了结论,中国政府缺乏足够的数据管理,当然这也不奇怪,中国只是一个农业国,文盲率相当高,政府中充斥着太多的不合格官僚.....

  但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对中国的战争潜力十分感慨,甚至是羡慕,数以千万的潜在兵员,招募这些士兵的价格、各种物资消耗和抚恤金实在太便宜了,若是大英帝国直接从中国招聘士兵就好了.....

  听到英国人抱怨,谷雨二话没说,立刻邀请英国政府派出顾问指导中国政府,此时中英的合作已经相当深入,丘吉尔也很爽快的答应了,这么一个很好的加深英国对中国影响力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十月中旬,一个英国顾问团来到了中国。

  这个英国顾问团相当专业,其中有一批经济学家和数学家,他们和工建委计划和发展总局一起,根据已经统计出来的一些数据,首先制定了一个二四计划的初步框架,涉及多个部门的战时动员,接下来的半年,二四计划将进行全面细化,并在1942年全面执行.....

  负责经济的陈云同志,和英国顾问团一起制定了这个初步框架,他在书记处会议上,直言不讳的说道,“英国是帝国主义堡垒,但对计划经济的理解,比我们强多了,我们现在虽然有一些进步,但还有太多太多要学习的地方.......谷雨同志说得没错,计划和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任弼时同志沉默了一会,这才问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看过了英国战时经济的种种,我总觉得和我们现在的做法差不多,管理水平似乎比苏俄同志还要高.……”

  说到这里,任弼时微微叹了一口气,"看到了英国人搞出来的种种,不要说下面的同志有些看不懂,我们自然都有些不懂!“

  毛泽东同志反而心情很好,“有啥子不懂的,这恰恰说明我们走对了路!”

  “老毛,我们现在的路线肯定是正确的,要不然不会有这么迅猛的发展,我就是想听谷雨同志好好分析到,要论对理论的理解,我们在座的几个拍马都不如呀!“

  “老任,你这就谬赞了!"谷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足够的理论准备,他想了想说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和推进工业化这一方面,并无本质区别。

  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会做,资本主义也会做......只不过,资本主义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利润,而社会主义是为了三个有利于,并不仅仅是利润......

  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存在,本身就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虽然市场经济也有其天然的弊端...但市场经济的弊端,可以通过计划经济进行一定的修正.......

  这一点,不仅仅我们看到了,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看到的,只是各国的做法并不相同.......而在战时,这种计划成分更加明显,和我们推行的各项政策本身就非常类似......

  兼具计划和市场一点都不奇怪,不仅仅我们搞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苏俄同样也是如此,你学我,我学我,恰恰说明计划和市场不是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怎么有效果就怎么来..……"

  在论证了资本主义,尤其是战时经济同时兼具计划和市场之后,谷雨又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如何分配的问题,《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政治统治的措施有12条,事实上都是为了解决分配问题......用累进税和高额遗产税来约束限制私有制....运输业集中于人民手中...…”

  谷雨一―说完,然后笑着说道,“这十二条我们事实上都在操作,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有限,必须比如何时候都要偏重于效率,而偏重效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了增强效率,有些地方不得不做出了一些妥协,比如第六条,金融系统国有化,我们采取的是国有为主,民营为辅,国家加强监管......

  又比如第七条,为了加快发展,我们不得不鼓励华侨和民族资本的投资,现在也接受了一些欧美资本的投资.....

  还有第九条,我们很贫穷,重心在发展,没办法免费提供公共住宅给工农,只能提供一些条件很简陋的宿舍,大部分工农群众还是靠自建住宅和租赁......

  还有第12条,运输业集中于人民手中,我们不得不放开了一些公共客车和铁路运输给华侨和欧美资本,这也是为了加快发展..……”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我们和英美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正在坚定的往这12条的方向发展,只是根据具体国情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有所权衡,适当调整,但方向从来没有变化,而对各种政策方针,则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在操作;

  而英美采用类似于社会主义的战时管制经济,更多的只是战争的需要,一旦进入到和平时期,他们往往会选择全面倒退,同时进行大规模减税。

  而这种政策的大倒退和大幅度减税,一般会偏向垄断资本,这从英国一战后的种种政策就看得出来,这也进—步加深了贫富分化.……”

  任弼时同志听完,不由得鼓起掌来,"谷书记,听了您这番话,我对新民主主义建设更有信心了...…”"

  毛泽东同志自信满满的说道,“弼时,你本来就应该更有信心,英国和平时期不用这些手段,战时反而使用类似于我们的办法来救命,恰恰说明我们这一套政策不仅更有效率,也更公平...…”

  周恩来同志也赞叹道,“老毛说到点子上,这一点,一定要向党内同志做好宣传!”

  谷雨笑着说道,“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恰恰在此,他们明明知道哪一套办法更有利于发展,但他们就是不用,当然这也不奇怪,垄断资本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减少自己的剥削...…"

  说到这里,谷雨不怎么怎么回事,想起了前世那些个所谓靠勤劳致富的万亿富翁,在这些勤劳致富者的努力下,国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无数隐患!与西方不同,中国这边也许不会出现西方意义的垄断资本,但权力资本的威胁非常大。

  想到这里,谷雨不由得悚然一惊,真正的威胁事实上就是在萧墙之内,而要想解决权力资本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井然有序的交接班制度,同时严厉打击中县干部那样的事情,绝不允许出现日本那种直接或者间接的门阀,这是开国第一代最重要的责任,规矩一定要定好。

  想到这里,谷雨又一次想到了两个女儿和妻子肚里的孩子,据自己的老母亲和很多女同志说,这是一个男孩子,一定要规划好三个孩子的未来,他以身作则,其他同志也没话说.....

  就算为了建国初期,江山不至于变色,需要选择自己的孩子接班,也不是党政高层的子女,烈士子女才是首选,要不然对不起这些年牺牲的无数英烈。

  微微顿了顿,谷雨想了想说道,“我们战后肯定也要进行大规模政策调整,适当的放松管制,适当的减轻人民的负担,放水养鱼,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到那个时候,才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党内同志的屁股是坐在人民一边,还是坐在资本家一边,亦或是坐在权力一边,说法肯定是不同的!”

  毛泽东同志也感受到这种风险的存在,“现在我们刚刚有些家业,我们有些同志就闹腾这个,闹腾那个,到时候肯定有同志想着分家,想着封妻荫子,鸡犬升天,谷雨同志的顾虑很有道理,我们确实要有所防范....…”

  讨论到这个,书记处确实有些担心,志愿军在国外的种种待遇传到国内,立刻就有同志羡慕嫉妒恨,积极的一面是想出国打仗,消极的一面就讨论起吃喝拉撒睡.....为啥帝国主义待遇就那么好呢!

  —些问题需要进行政策调整,比如这一次三中会议上也要讨论党政军系统的供给制向薪金制转变的调整问题,而要做好这个调整,最大的问题就是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的定级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

  党内同志之间比,党内同志和党外人士比,各行各业也要比,到时候各种各样的声音肯定数不胜数,谷雨的想法是草案党内要讨论,党外也要讨论,要让人说话,吵够了,争论够了,再向社会公开,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最后一轮修改,最后在政协会议上投票,什么是民主,这才是民主嘛!

  但与此同时,也要用雷霆手段,让一些人知道有些东西不能碰,这一次会议上,也将对这段时间,政法系统出现的种种违反乱纪行为,进行一次集中处理,这里面有老四路军,有老红军,让人惋惜得很.....

  前世《鹿鼎记》电影中,韦小宝抄家时的种种伎俩,在这个时代,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还在战争期间,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狠狠得震慑一番,未来还不得翻了天。

  虽然没有涉及到中央执行委员一级以上的同志,但已经涉及到了不少中高级别的干部,也没什么好说的,该杀的杀,该劳改的劳改,在这个问题上,谷雨从来没有任何犹豫。

  除了政法系统,其他系统肯定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严格治国,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长期的行为,必须坚持不懈!

  就在共产党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欧洲的形势还处在混沌之中,希特勒继续进行着他对苏俄的战略欺诈,莫洛托夫离开柏林前,里宾特洛甫给了他一封写给斯大林的信。

  该信件的大致内容,还是希望苏俄加入轴心国,组建四国同盟,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四国的势力范围,之后苏俄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与前世不同,斯大林非常犹豫,正好此时王稼祥同志又一次访问苏俄,就中国的教育问题,参观苏俄的大学。

  斯大林想了想,就把王稼祥同志叫到了克里姆林宫,两人做了一番交谈,王稼祥此行,事实上也有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一重任,尽量缓和中苏关系。

  王稼祥告诉斯大林,中国的内外政策服务于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北面有苏俄,西面有群山阻碍,东面有大海,南面则是中南半岛,随着解放军进军天南,收复被日本人占领的越南和索国故地,英法殖民者的威胁已经基本扫清,唯一的威胁就是日本。

  与英国合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孤立日本,同时尽可能的逼迫日本南下,引起美国的不安,从而逼迫美日矛盾加剧,为最终彻底战胜日本做准备。

  另外英国为了换取中国出兵,拿出了足够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这是中国建设发展所必须的,基于以上两点,中国选择了出兵。

  但中国并无任何向外拓展势力的想法,中国连日本人都没有赶走,哪有实力搞东搞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注意力只会在国内.......

  王稼祥说完,斯大林锐利的眼神盯着这位留苏学生,他一字一句的说道,“共产党中国在埃塞俄比亚,连续打击了法西斯意大利,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应该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苏俄可以负责欧洲革命,中国同志理应负责东方革命!”

  王稼祥同志摇摇头,很诚恳的说道,“斯大林,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去了非洲,他们的穿着...他们吃到英国提供的伙食都非常高兴,殊不知那些伙食都是英国为其殖民军队准备的......中国太过落后,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打跑日本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好了,不要再说你们那一套修正主义理论了,我不想再听!”斯大林很烦躁的站起身,“中国同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幻想着和帝国主义和平相处,这是不可能的,你们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

  王稼祥同志并没有回复,他也不准备回复,来之前,中央也有过交代,现在忍着,斯大林发泄了一会,

  见他没有说话,瞪着他看了一会,见他不表态,自然消楚了他的想法,不耐烦得挥挥手,王稼祥同志不得不告辞离开。

  不过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好遗憾的,中苏走到今天这一步,党内高层已经非常清楚,两国的任何交往必须以

  国家利益为主。至于国际共运,斯大林再说这个已经毫无意义了,在苏俄和纳粹德国走得越来越近的当下,国际共运只是苏俄的一张牌而已......

  而看着王稼祥同志的离开,斯大林眉头紧锁,以现在中国同志在陆军上的实力,日本人被赶出东亚大陆是必然的,而没有了大陆殖民地的日本,要么革命,要么南下,要不然根本解决不了内部问题。

  而一旦日本南下,美国就会进一步偏向英中联盟,若是苏俄跟德意日打得火热,岂不是和美国越走越远,也同样和中国越走越远.......

  斯大林十分烦躁,不过仔细考虑一番,他还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告诉德国大使,苏俄可以考虑加入轴心国,不过他再一次向德国提出了己方的条件......

  而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完全打定了主意,根本没得谈,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德意的进攻准备放在明年一月,而在此之前,该给在北非的英中联军一些教训了,首先拿下马耳他,保障利比亚石油运输线的安全。

  事情也十分凑巧,也许是德国有意为之吧,从11月底到达北非后,25岁的陈廉甫师长率领的解放军27师,在英军舰队的护送下,历经半个月时间,相继在马耳他登陆,而就在他登陆的第二天,德意军队就开始了大规模空袭。

  不过久经战事的陈廉甫并没有感到任何紧张,因为一个仅仅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岛,除了有志愿军1.6万人以外,还有1万英军,而这一万英军全部为技术兵种,大部分为炮兵。

  11师师属炮兵除了正常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下辖一个25门制的20mm轻高炮营(五个连),一个36门制的76.2mm野炮团(九个连,配属步兵营),两种火炮都可以当做反坦克炮使用,前者对付意大利的轻型坦克,后者可以对付中重型坦克。

  而英军的装备更是骇人听闻,竟然有14辆坦克,25磅炮野战炮一个团24门,而且每个营还配备了2-4门2磅反坦克炮;高射炮更是有112门重型高炮和144门轻型高炮,而英军的岸防火炮同样相当强大,包括19门12-16英寸巨炮,130门轻型岸防火炮.......

  到达之后,看到马耳他地形,又看到马耳他的堡垒和地下工事以及无数物资,然后又摸了摸英国的无数大炮,陈廉甫原来微微有些忐忑的心理,完全放松了,拥有如此数量的火炮,拥有如此数量的物资,马耳他怎么也不可能丢......这要是守不住,他这二十多年的饭都白吃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