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41章苏德战前3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801 2025-05-12 15:06

  就在陈廉甫思考之际,刺耳的防空警报拉响了,陈廉甫立刻回到指挥部,中英两国的士兵立刻安排平民躲进防空洞,英国海军首先防空,利用战舰上的机枪不断的向空中发射子弹。

  通过对空望远镜,陈廉甫发现德意空军的飞机如波浪般一样涌向马耳他上空,而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迅速起飞,他们必须在90秒内升空,否则就会被对方空军击中在机场。

  刚刚调过来的飞行员伯利,呼啸而起,虽然他的飞机升空后还没有占据有利高度,而他在他的视野中,一架德国飞机越来越近,并不断向他射击。

  伯利驾驶飞机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迅速的钻入云霄,闪电般翻了一个斤斗,底部朝天向下滑,恰恰躲过了德机扫射过来的子弹。

  伯利与战机完美得融为了一体,轻盈、灵敏,让人惊叹,脱离敌机后,很快他发现远处有一架针孔般大小的敌机,这个距离远超战斗机的射击极限,不过眼明手快的伯利不肯放过任何歼敌机会,果断出击,很快,敌机燃烧成火球坠入地中海....空战英雄伯利的首演就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岛上中英两国的守卫部队,也不是好惹的,同样发起了防空,防空高炮、机枪和双管机枪向天空猛烈呼啸着,子弹炮弹漫天飞舞,顷刻间又有一架飞机爆成了火团,冒着黑烟长啸着掉到了大海之中......

  德国空军的买力很强,即1史心一3六们还是投下了很多颗炸弹,打了无数排机枪子弹,在炮

  位上的中英军队同样有人被击中击伤。

  相比于经过训练的英军,解放军27师虽然经历过惨烈的上海战役,但还是有不少新兵没有经历过这种规模的空战,躲闪不及,当场牺牲......

  激战了两个多小时后,德意飞机离开,陈廉甫松了一口气,不过没过十分钟,防空警报又一次被拉响,岛上的英军雷达站又一次发现了来袭的德意飞机,新一轮战斗又开始了,而这样的战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变成马耳他岛的日常生活,考验着每一个马耳他岛的守卫官兵。

  而就在马耳他的战事拉开始,中英埃三国联军对意大利东非集团军的全面进攻正在进行,与前世不同,克仑要塞在11月份底已经丢失,而不是在最后关头丢失。

  事实上,克仑要塞的攻坚战,早在10月21日就就打了起来,登陆不久的志愿军第三师在英国两个炮兵营的协助下对克仑要塞发起了第一波进攻。

  连续失败,并不是败在英国人手中,而是败在看不起的中国人手中,加之中国人不怎么正面作战,喜欢打运动战,一会被围点打援,一会被声东击西,反反复复被伏击,意军恼羞成怒,抵抗相当强烈。

  志愿军冒着意军的炮火和机枪扫射,凭借着娴熟的步兵战术,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首先占领了意军的战斗据地金马岭,然后又凭借夜色掩护,突袭另一个制高点帆船峰。

  这个时候,意大利人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们自以为有天险可以倚仗,在黑夜中防范松懈,很快被志愿军偷袭得手,赶下高地,这样一来,志愿军就在克仑要塞附近高地取得了立足点。

  因为是夜袭,进攻的二营进行进行了轻装,背包和工兵铲等工具并没有携带,而帆船峰又极端重要,为了坚守阵地,部队有刺刀的用刺刀掘,没有刺刀的用手掘

  守备阵地前沿的三排战士们把石头一块—块的掀起来,用手把土一捧一捧的碰出去,手当铁锹用,指头磨得钻心疼,终于挖好了掩体。

  10月22日天刚亮,企图夺回帆船峰的意军发动猛烈炮击,密集的炮火将山峰笼罩在硝烟迷雾之中,意军大口径迫击炮杀伤力极强,雨点般的迫击炮弹在岭上四处爆炸,弹片和碎石横飞。

  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意军发动了冲锋,意军的炮火压得志愿军抬不起头来,只得紧贴在灼热的地面上,第三师师长、经历过华北、山东、上海三大战役的陈爱中,耳边听着一阵又一阵延绵不绝的炮击,对政委说,“二营遭受的轰炸,已经超过了天津战役中日军的炮火烈度!”

  政委深吸了一口气,“这么强?“

  陈爱中点点头,“这一仗没有我们想象的好打!“第三师属于地方部队转正,虽然训练不错,但毕竟没有经历过这样惨烈的战斗,所以陈爱中等第三师的指挥员们相当紧张,下令预备队做好准备,随时增援。

  但这群从四川云南过来的战士,虽然有些稚嫩,不太会躲闪炮袭,造成了不少意外伤亡,但并没有屈服也没有退却,轻型迫击炮不断移动,杀伤冲锋过来的敌人,见意大利军队只是用散兵线,而且爬上的动作比较笨拙,三排长刘澜波下令把敌人放近......

  等到意军距离阵地50米左右,轻机枪猛烈反击,“哒哒哒...…"一排子弹扫过去,步枪组跟着甩出了一排手榴弹,立刻就有十几具尸体躺在了阵地前。

  意军不甘心失败,又连续发动了两次进攻,最后一次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志愿军不退反进,刘澜波一声令下,志愿军端着刺刀就冲了上来,要和意大利军队白刃格斗。

  人高马大的意大利士兵,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凶悍的对手,以为到了山顶,中国人肯定会溃退,但没想到对方竟然会拼命,一些人吓得转头就跑,被志愿军一阵冲锋,再一次打下山去.......

  而到了晚间,二营还派出小股部队反击意军,白天攻坚不利的意军士气低落,防范不足,竟然出现了不小的混乱,有两门大口径迫击炮被炸毁.......

  意军指挥官,残暴的索马里征服者洛齐尼恼羞成怒,从第二天开始把空军调了过来,同时调过来一批火焰喷射器,意军的双翼飞机频繁低空轰炸。

  炮兵又炸了整整一个小时,帆船峰上火光冲天,碎石横飞,大火弥漫.......不过三排还在坚守阵地.....意军又一次被挡住......

  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中意两国军队围绕着帆船峰不断死磕,阵地失而复得、反复争夺了九次之多,意大利军队到了第五天之后,终于死心了......

  这边意军猛攻帆船峰,在另一处阵地上,联军集中70多门火炮轰击意军坚守的多洛戈罗多克山,英军猛烈的炮击过后,志愿军步兵进攻。

  等到志愿军接近意军阵地时,意军各种口径的火炮便一齐倾泻下来,虽然志愿军的步兵战术,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密集冲锋造成的伤亡,但意军的火力太猛,志愿军还是不断出现伤亡。

  但志愿军被连续的胜利鼓舞,毫不畏惧,各个战斗小组,既能有效配合,又能各自为战,不断发起进攻,在意大利军队的眼中,漫山遍野似乎都是中国人,意军越打越心寒,越打越没底。

  志愿军的冲锋,如同波浪一样,永无停息,一轮接着一轮,最终冲上了意军阵地,意军则意志溃退,志愿军占领了多洛戈罗多克山。

  被赶下山的意军同样发动了接二连三的反扑,一次比一次凶猛冲锋,意军炮火继续不间断地轰击志愿军阵地,意军飞机也出动轰炸,在烈日下的炎烤,空中落下的炸弹下,志愿军饱受折磨,但志愿军还是顽强的守在阵地上.....

  连续苦战二十天,在一场比拼意志的大战中,意军占据的制高点帆船峰、多洛戈罗多克山、猪背峰、平顶峰、尖塔岭、小高岭相继被拿下,主峰多洛戈罗多克峰已经出现在解放军的眼前,冲向主峰的路只有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脊,而翻过主峰,就是克仑要塞。

  战争中,有时候不仅有意志,也有运气,在进攻主峰的夜袭中,两个排的志愿军趁月色中摸到了距意军要塞不到100米的地方,忽然出现在意军鼻子底下的进攻者使意军慌乱起来。

  解放军抢先把密集的枪弹向意军泼去,突如其来的进攻使得意大利军队急忙败走,追着他们屁股扫射的子弹又把很多人送上西天,混乱之中,主峰多洛戈罗多克峰竟然被解放军偷袭得手,克仑要塞至此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眼前!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埃塞俄比亚境内的中英联军主力一部已经靠近阿斯马拉,而从苏丹港登陆的志愿军第五师先遣团也来到了克仑要塞,同时英军又调来了三个炮兵营,克仑要塞被拿下已经是时间问题。

  虽然意军把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及中型坦克都集中到克仑,不分昼夜轮番冲锋,试图夺回各个阵地,但志愿军都坚守不退,都快胜利了,这会谁也不会尿裤子!

  经常是一次意军冲锋被打退后,阵前堆积如山的意军尸体,志愿军不得不及时清理,才能准备下一次反冲锋,可见战况的惨烈!

  此时此刻,已经占据制高点的联军,已经取得了战役的主动权,英军出色的素质也完全发挥出来,英军炮兵观察哨总能准确地观察意军动态,并指挥炮兵集团准确炮击。

  前一段时间是意军的炮兵不断压迫进攻的志愿军,造成了志愿军大批伤亡,现在是英军的炮兵打得意军无处藏身,而通过与英军的不断配合,志愿军炮兵的战术水平也在飞速上升,对25磅炮等新式火炮的运动越来越成熟......

  迫于联军的频繁炮击,意军无法集结进攻部队,在一次炮击中,意军指挥官洛齐尼被炸得身首分家,恰好在此时,主力被调走的阿斯马拉被志愿军顺利攻下。

  后路被断,前敌指挥官被炸死,已经陷入绝境的意军彻底崩溃,被迫向联军投降,联军顺势占领沿海的马萨瓦城,基本占领了整个厄立特里亚,彻底封锁了意军的退路,有效得保证了联军红海运输线的安全。

  在一个月的克仑要塞攻坚战中,志愿军前后投入了四个团,再加上英军炮兵,联军加起来1.5万人左右,共歼灭65个营的意军,俘虏意军4万多,虽然战果辉煌,但志愿军也遇到了出征以来最大的的伤亡,伤亡了3000多人.....

  此战之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加起来不到十五万人,而他们的对手,登陆的志愿军已经有六个师,除一个师在马耳他,一个师在马鲁特港以外,其中四个师出现在埃塞俄比亚。

  中国志愿军的总兵力高达六万多人,英军和殖民地军队也有三万多人,双方的力量平衡进一步向联军倾斜,胜利已经在向联军招手.......

  东非战役的顺利,也进一步刺激了英军的雄心,韦维尔将军准备发动他筹划多时的罗盘行动,当然这也不奇怪,此时的形势虽然大好,但总体来说还比较僵持,意大利在北非的军队数量也越来越多......

  此前因为兵力不足,韦维尔不得不诱敌深入,计划将意军引入埃及内地,再将其歼灭,经过一连串的退让后,英军退到了马鲁特港附近比较坚固的阵地防御。

  而意大利军队则分成了三部分,主力在利比亚,向东进攻的部队一部分在西迪拜拉尼,另一部分在内陆24公里处,如果西迪拜拉尼的意军向东进攻,则英军将陷入绝境。

  但如果英军抢先动手,沿着两路意大利军的缺口猛攻,并成功突破,则形势对英军就将很有利,可以将意军切割包围,就看谁能把握住战机。

  幸运的是,意大利军队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部署的问题,他们一直没有行动,当然这也不奇怪,东非意军的丢人现眼,已经让意大利军队警惕无比,他们变得小心翼翼,更加不愿意冒险,加之地中海运输线问题多多,意军想快也快不起来。

  与前世不同,北非意军的负担很重,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并不是意军的首要任务,意大利人必须坚守住利比亚中北部的锡尔特油田。

  随着该油田的产量一步步增加到五百万吨,利比亚油田已经变成了意大利的命根子,关乎到意大利的国运,这一点不仅仅墨索里尼知道,意大利将领们知道,甚至于意大利士兵都知道。

  而在十月和十一月间,看到东非战场形势越来越不好,加之油田被空袭,墨索里尼不断往北非增兵,此时的意大利北非集团军已经有三十多万人,而各种飞机更是多达四百多架.......

  此时意军十来万人在埃及,英军和中国志愿军第五师加起来八万多人,虽然兵力稍微少一些,但有装备优势,而英军通过破获的德意密码发现,德军除了派驻第十航空队袭击马耳他以外,也派出了两个师正在意大利南部集结,再不动手,等主动进攻精神更强的德军进驻北非,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这个作战计划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英军计划对意军的多路同时攻击,以第7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从埃及内地进攻索法菲营地翼侧,中国志愿军的主力第五师、英军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团进攻西迪巴拉尼前面的滨海营地。

  得手之后,装甲师向北扩展到海滨,中国师向西发展,共同切断中央营地的交通线,与实施正面进攻且全部轮动化的马特鲁旅围歼意军。

  为达此目标,以第7装甲师和志愿军第五师和英国旅编成西沙漠军,加强马蒂尔达"步兵"坦克营和混成旅战斗群,奥康纳被任命为西沙漠军司令,该部有3.3万人,12o门大炮和275辆坦克。

  对志愿军第五师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经历沙漠作战,而且英军还准备了大量车辆,为了提升运动速度,英军筹集了大批卡车,志愿军战士坐在卡车中前进,对做卡车行军,从上到下都非常新鲜。

  不过这种新鲜感很快就消失殆尽,目光所见之处,到处都是沙子,没有什么绿色,连水都要从后方运过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虽然摆脱了越南战场的潮湿,不至于长霉菌,烂裤裆,但连水都要从后方运过来,干渴是常有的,大家伙只能节省着喝水.......

  虽然知道意大利军队不怎么能打,但毕竟没有和敌人交锋过,第五师上下多少有些不安,一个小战士有些晕车,微微揭开挡风的毛巾,吐了一口沙子,用手摸了摸干裂的嘴唇,然后问道,“班长,意大利人是不是都不能打?”

  “龟儿子的,肯定不能打,三个月不到被吃掉了十五万人.……”部长咧着嘴比划,拿起水壶沾了沾嘴唇,“第一师和第二师,那都是23集团军的二线部队,都没碰过鬼子,都能打成这样。

  咱们是什么,主力.....南京、上海都是咱们收复的.......,看看咱们坐得是啥,卡车;吃的是啥,顿顿白米饭,有鱼又有肉,敞开着吃,这要是打不好,咱们对得起埃及老乡吗?“

  副班长立刻接了过来,“班长说得没错,还有咱们背后,那些个配属我们的大炮,同志们看到了吗?有二十多门呀!打得又远又准,好家伙一炮可以打到小三十里地.....

  有这玩意掩护,不要说意大利人不能打,就算能打,也敌不过呀!而只要靠近了,论起丢手榴弹、拼刺刀,谁也打不过我们志愿军,这一仗我们赢定了!”

  “老毛,还说了一样,友军的那些坦克,都是大家伙,这都是咱们没有的好东西!有这玩意,协助我们冲锋,意大利人的子弹都打不到我们身上....”

  班长、副班长一番鼓动,小战士的不安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变得豪气万丈,“班长,咱们答应了这一仗,是不是也可以往国内运一船卡车回去?还能携带两套军装,还有甜甜的水果糖,给娘,还有..…”"

  话还没说完,班长就打断道,“你小子,整天都想你那小媳妇!就那么点出息!”

  卡车上其他的战士都哈哈大笑,小战士羞愧得低下了头..…...就在这样的笑声中,进攻发起的第三天凌晨时分,在沙漠中迂回的志愿军第五师,终于到达了意军的尼贝瓦营地,并立刻向意军发动了猛攻,而战斗的过程,确实非常顺利。

  已经对峙了三个月,意大利军队怎么也想不到中国军队竟然会从西面迂回进攻,被打得措手不及,加之东非战场惨败,意军士气极端击落,混乱不堪,尼贝瓦营地迅速丢失,营地中的意大利军队大部投降。

  志愿军一看意大利人果然名不虚传,自然兴奋无比,连续进攻,一连攻克西图马营地和东图马营地,而英军第7装甲师则向西推进以断敌退路,只打了三天,联军就俘敌近四万人,缴获两百多门大饱和70多辆坦克,残余四万多意军退入巴尔迪亚沿海要塞。

  中英联军继续发起猛攻,意军惊魂未定,虽然有沿海要塞群防御,但已经被截断后路的意大利人,也仅仅抵抗了三天就主动投降,中英联军一口气又俘虏了4.5万人,缴获四百多门大炮和120多辆坦克。

  而在这六天时间内,志愿军第五师的总伤亡不到八百人,却俘虏了六万多人,前后缴获了三百多门大炮和110多辆坦克,缴获的各种武器物资实在太多,以至于战士们都有些手足无措,也十分疑惑,有这么多武器弹药,为什么不抵抗!

  中国人打扫战场十分彻底,被击毁击伤的坦克车辆大炮,甚至于破损的枪支都要拆下来带走运回国,英军也乐得轻松,英军缴获的各种武器中,除了少量M13/40中型坦克、汽油、卡车和工程机械有些作用,被收回了以外,其他的,包括那些豆丁坦克都送给了穷鬼中国人,反正也没啥用,还不如送给中国人,落个人情.......

  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心情很复杂,被赶出中国和缅甸多少有些郁闷,但中国人雪中送炭,他们同样非常感激,有了三十万中国军队,英军只要把重点放在空军、装甲兵和炮兵上就差不多了,地面战斗完全可以交给中国人,国内的压力自然小了很多.....

  英国人更多的是感慨,拿着那么破烂的装备,却打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果,比廓尔喀雇佣兵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等他们装备上来了,那还了得,未来绝不能和中国人在地面,尤其是山地作战.....马上德国人就要上来了,希望他们面对德国人时,表现得更好一些......

  意军和英军的的慷慨,对于缺乏足够物资的志愿军是巨大的帮助,枪支弹药不需要从国内运输,炮兵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并且还为其他两个集团军储备了足够的火炮和弹药....

  同时对中国的对日战争和国内建设,也是巨大的帮助,前后缴获的此战胜利后,运送志愿军的船只,在放下一支支志愿军的同时,满载着各种物资返回国内。

  在这些货物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三百多辆坦克,其中CAM13/40中型坦克12辆,CAM.11/39轻型坦克26辆,其余均为cV29、cv33、cV35,虽然都不怎么样,但这些坦克却非常适合中国战场,对付日本人非常合适。

  等到这批坦克运到国内,再加上国内正在生产,并不断装备的T-26坦克和其他***时期购买的小坦克,解放军就将搭建起十二个装甲师的架子,以培养装甲部队,按照计划,每个装甲师将下辖2-3个团,拥有120-180辆坦克。

  1940年热河夏季攻势证明,可以通过科尔沁沙地绕道进攻沈阳,截断热河防线几十万日军的退路,所以解放军开始全力加强装甲兵团,而此时解放军已经准备了相应的工业实力。

  此时引进美国设备的第一工程机械厂,在经过上半年的整顿之后,下半年又得到了英国的技术支持,生产能力已经得到了不少的提升。

  该厂除一部分产能生产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外,大部分产能已经转产坦克,按照计划未来一年,该厂1941年上半年需要装配出400辆十字军巡洋坦克,下半年是800辆,而到1942-1943年,需要一步步达到预定产能,最终可以年产4000辆坦克。

  而一四计划的新增项目,洛阳第二工程机械厂,预计将于1941年上半年投产,该厂的产能是第一工程机械厂的两倍,可以年产10000辆大型工程机械,换句话说,也是10000辆坦克...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产量,想实现理论产量,没有两三年很难实现。

  事实上,一个装甲师并不仅仅是坦克,还涉及其他车辆,另外还有电台等通讯工具,相应的工厂虽然有了工厂,但什么时候达到预定产能,还需要时间......另外此时的解放军也没有太多合格的坦克兵,还需要经过训练

  除此以外,还需要准备三十多万吨各种油料,卡车四万多辆,具有俯冲攻击能力的轰炸机五百架,战斗机一千架以上,才有可能一举歼灭关东军主力,彻底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并攻到朝鲜。

  按照相应的估算,解放东北的战役被推迟到1942年春天,而现在则需要准备,准备,再准备.....这三百多辆坦克在训练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而就在大批意大利的豆丁坦克被运到国内的同时,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德国航空兵出场

  之后,德国陆军终于忍不住出场了。

  六天时间,十万意大利军队投降,彻底打垮了东非意军的士气,在东非战场,中英埃联军进攻也异常顺畅,虽然墨索里尼连续发电报,要求东非集团军抵抗,不过一路遇到的意大利军队还是不断投降。

  阻碍大军行动速度的主要是埃塞俄比亚的高原和河流,根本不是意军的反抗,几路大军向着埃塞俄比亚首都进军,预计1941年1月,就可以解决战斗.......

  巨大的胜利,刺激着中英联军,韦维尔在消灭了埃及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后,迅速向利比亚发起反击,联军主力迅速向托布鲁克进攻,并在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中英联军开始围攻托布鲁克要塞.......

  托布鲁克战略意义重大,班加西以东,托布鲁克乃是唯—可用的深水港,是班加西除外,利比亚第二大油港,大概20%的利比亚石油需要托布鲁克运到德意两国,该港若是丢失,德意的石油供应就要受到很一定的影响。

  希特勒闻讯后,勃然大怒,再也忍不住了,次日,德意达成一致,隆美尔的非洲军正式成立,希特勒担心非洲军兵力不够,又下令将一些伞兵部队划给隆美尔,即便如此,希特勒还是觉得兵力不够,他还在调兵,他至少需要再增加1个装甲师,2个轻装师才能放心.....

  但还等德国人出兵,托布鲁克丢了,韦维尔同样知道托布鲁克的战略意义,根本不敢等,调集了大批飞机掩护,把所有能够集中的炮兵都用了上来,又让新登陆的志愿军第七师改变登陆地点,不分昼夜,日夜猛攻。

  与前世不同,这一次意大利人终于没有投降,守军兵力也强,高达四个师,抵抗的比较厉害,不过意大利部队的部署出现了问题,犯了平均分配兵力的错误,中英军队准备得寻找到突破口,集中了大批炮火,在第七天终于撬开了意大利的乌龟壳。

  联军突破后,意大利军见防守无望,宣布投降,而英军第11师、志愿军第5师、第7师立刻接替防守,并开始修补防线,关J北新-轮角逐开始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看到战局发展顺利,托布鲁克被

  拿下,加之中国志愿军越来越多,政治家中蹩脚的军人,军人中蹩脚的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觉得可以考虑更多的地方了.....

  种种情报发现,德意不断在巴尔干地区增兵,丘吉尔有些不太放心希腊的安全,希腊是英国的传统盟友,希腊的战略位置又极其重要,所以丘吉尔向韦维尔提出,向希腊方向增援重兵。

  丘吉尔调走了英11师在内的三个白人师,志愿军41年增援的两个集团军(10个师)也要部署在希腊,尤其是克里特岛,保证希腊不至于沦陷,除此以外,丘吉尔也准备把北非英军的空军主力调走。

  丘吉尔这样考虑是有一定道理,德军十分强大,在德国已经决心干预北非战事,并且不断调兵遣将之际,进攻班加西和利比亚油田比较困难,很难成功,意大利军队是不行,但德军还是很强大的,他并不认为英军有能力一举控制北非......

  不过德军也不是没有弱点,地中海就是他们的软肋,塔兰托战役后,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就在这里占据了优势。在丘吉尔眼里,只要英军死死守住直布罗陀、马耳他岛,希腊的克里特岛就可以将地中海网格化,而地中海舰队就能在这些网格里发动攻击,与德军缠斗。

  再说了,东非战役就要结束,东非地区的中英军队就可以腾出手,再加上即将登陆的两个志愿军师,韦维尔很快就有十几万人,还有新调过来的英澳军第九师,姗姗来迟的英印军第四师和本土的第二装甲师,韦维尔兵力是足够的,有能力继续进攻.......

  但是丘吉尔并不知道,这三个师都刚刚组建,时间不长,尤其是核心力量第二装甲师,就是一个空架子,装备的坦克是英国老掉牙的旧坦克和缴获的意大利坦克,战斗力也几乎等于是0。

  而韦维尔的核心力量第七装甲师也需要被调到后方,因为该装甲师的坦克大多数已经进了维修厂,现在只能回到埃及修整。

  换句话说,沙漠作战最重要的突击力量装甲师约等于零,对此志愿军也不是很清楚,毕竟中国军队对沙漠作战不是太了解,第五师和第七师此时正在整修托布鲁克的防御工事......

  此时总司令陈赓还没有到达,前线总指挥粟裕还

  在埃塞俄比亚,不过就在英军第7装甲师撤退,英11师调走之后,粟裕接到了谷雨、毛泽东两人署名的电报,

  询问托布鲁克防守各部的情况。

  听说只有两个师,要求粟裕跟英国方面联系,把新登陆的第八师放到托布鲁克,并由他亲自指挥托布鲁

  克,埃塞战场让副手指挥就行了,他再留在埃塞意义不大.....

  无独有偶,此时来到北非,刚刚稳定住局面的隆夫尔的目光也已经盯住了托布鲁克,这个地万个学卜,1要想进攻只能用卡车运水和补给,到那个时候,不要说打到苏伊士运河,就算是防守利比亚也成问题.......不过隆

  美尔此时没有办法,他的兵力不够,他还需要等待.......

  就在北非战场处在暴风雨之前的平静时,德意军队在1月份对巴尔干地区,发起了进攻,南斯拉夫迅速投降,德国的矛头直指希腊,欧洲战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