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是变幻无常的,谷雨刚刚讲完话,就起了风,波浪也大了起来,在不断的颠簸当中,谷雨舰队一路南下,来到了上海。
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薄一波率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前往港口迎接,这段时间薄一波心情很不好,前一段时间刚刚结束的中央全会对薄一波太不友好了,饶漱石成为书记处第二书记,黎玉成为中组部长,中央人才工委书记竟然给了年近六十的俞秀松,他想回到党务系统已经没有可能。
而在上海市委的工作也不是很顺心,民主人士出身的市长尹仲容,威望很高,长期在上海工作,还很受谷雨器重,党内都知道他下一届会代替何思源成为国务院副总理,所以对市政府的工作,薄一波竟然有些插不进手。
更头疼的是,市委第二书记林志强长期担任空军政委,到上海前已经是书记处书记、公安部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谷雨同志让他熟悉地方工作的举措,而林志强到上海之后,压根没有做副手的样子,任何工作都插手,这个会议,那个会议都讲话,搞得薄一波相当头疼。
薄一波不愿意搞企业改革,但林志强就和尹仲容凑在一起搞,嗯,还有那个工业副市长马冀,不,现在已经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冀同志,三个人打得火热,企业改革的相关工作三个人商量,然后通过林志强直接跳过他,汇报给谷雨同志,一旦得到同意,就直接用市政府的名义推动……
不管是中央,还是上海市的局面突然搞成这样,薄一波心里明白这是谷书记对他不满,可又有些无可奈何,他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他不可能毫无原则的按照谷雨的路线走下去。
薄一波一直觉得一五、二五期间的种种搞法就足够了,没必要再搞那么多事情,苏俄模式是有不少问题,但苏俄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总不是白来的吧?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肯定是可以说的!
薄一波认为在苏俄模式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与帝国主义国家做一些经济技术交流也就可以了,这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资本主义的东西,现在这样疯狂的走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薄一波与廖德华两人虽然不是太对付,但政治观点反而比较一致。
所以薄一波对尹仲容打着谷雨的旗号,准备出售部分纺织企业股份的做法,他嘴上不说,但心里非常抵触,纺织工业是上海经济的命脉,这也能卖?太过分了!
林志强甚至提出,要推行国企领导干部终身负责制,在任时企业搞得不好,或者暂时看起来不错,但里面一大堆烂摊子没有暴露,未来暴露的,都要追究责任,若是牵扯到管理部门,同样也要终身负责。
林志强这么一提,整个上海工建国企系统,立刻议论纷纷,人心惶惶,而且他不仅仅这么说,还真就这么干,那些个被认为效益有问题的纺织厂,不管是任上,还是已经调走的干部已经抓走了好些个!
林志强与前任的第二书记不同,他在上海有实权,他同时兼任政法委书记,而上海监委书记也是中央派下来的军转干部,两人一拍即合,造成既成事实后,再和薄一波汇报,这也把薄一波气得不轻!
虽然这一事件中,暴露出国企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薄一波同志认为,哪里都有问题,国企的主流是好的,也是在发展的,这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一些国企竞争中出现了困难,更多的是私营企业和集体合作企业不守规矩,明明应该严厉打击这一类违法乱纪的企业,不抓主要矛盾,却盯着党内干部和国企折腾,放任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乱来,这算怎么回事?
薄一波非常不满意,但他这个市委第一书记是半路接替的陈赓,九大人事布局又是毛泽民主导操作的,现在强调正规化,薄一波进行大的调整,一直做不到。
好不容易熬到去年,可以进行大的人事调整了,可根本压不住林志强,而尹仲容作为市长,虽然决定不了经济战线的干部人选,但有否决权,再加上在沪的老同志、中组部和中央人才交流工委也会安排不少人过来,薄一波只能搞妥协,并没有很好得贯彻自己的人事意图。
堂堂的中央局委员竟然被逼到这个份上,薄一波郁闷无比,不过没办法,胳膊拗不过大腿,薄一波同志也只好听之任之,我不赞同,但我也不反对,这总可以了吧,但谷书记还是不满意,唉,真是让人无奈得紧!
谷雨上了岸,与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干部握手,寒暄几句,上了车之后,就说了起来,“三十三年前,我和一批同志前往苏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当时就是在上海上的船。
就在刚刚上岸前,我还在想,我们当年寻找革命道理,跑来跑去,结果呢,最终中国革命的真理,还是我们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外国的东西可以参考,但不能当成真理,我们吃了无数的苦头,才明白了这一切。
现在到了建设阶段,我也是这个想法,建立好大框架之后,要大胆的让有想法的同志做试点,做得好就继续,就扩大,就全面推广;做得不好,就换人,要是再不行,那就不做了!
最近中央的一些动作,一些同志认为动作比较大,可是这些同志忘记了这些动作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点,有的还很漫长,试点证明是有效果的,有效果的东西就得用,而且要大用!
同样的,一些名头大,但实践中证明有问题的东西,就得调整,名头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疗效,这才是实事求是嘛!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必须有危机感,现在香港迅速发展,已经快步追了上来,超过甚至是拉开很大的的距离指日可待。
我在北京都为你们着急,一些人有说法,说人家有特别政策,我们却有种种限制,速度没人家快是天时不够,天时不够,难道不知道用地利和人和来凑吗?整个中国谁能比得上上海的地利,谁又能比得上上海的人才基础?你们用好了吗?
出口加工区探索出来的有效办法,你们真正做到全面推广了吗?各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招商引资,你们市真正尽力的吗?上海境内那么多好企业,那么多人才,它们的能量你们充分发挥了吗?”
连续问了三个问题,谷雨逡巡一番在场的上海主要领导干部,“都是老革命,重话我不本来想说,但不说是不行的!
革命时期大家伙敢于抛头颅,洒热血,怎么到了建设阶段,就变了一个样,这么畏手畏脚的?非要中央催促,才愿意做事?
条件那么好,却犹犹豫豫,根子我看就在领导层,就在诸位身上!薄一波同志,你作为一把手,责任最大,你要认真反思!”
谷雨一上车,就狠狠敲打起来,目标直接指向薄一波,他确实对老侯这段时间的表现不满意,上海国企改革,谷雨的想法是出了问题的企业,不仅要拍死厂子里的蚊子苍蝇,其历任领导和可能牵扯的党政干部先收拾一番,再进行改革,避免前世企业领导监守自盗那些破事重现。
这本来是应当之举,可薄一波认为牵连太多,不愿意推行,市监委书记也觉得动作有些大,谷雨闻讯后,火冒三丈,现在都这样了,以后还了得?
他示意林志强用公安局经侦处抓人,看看还有谁跳出来指责林志强,好仔细看一看这上海滩的水到底有多深!要不是有谷雨背后撑腰,林志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那么强势,同时把一把手和监委书记给得罪了?
这事实上也是谷雨给薄一波的再一次机会,他应该能够看出林志强的异常做法背后是有支撑的,他如果接下来明确表态支持,谷雨也不会怎么样,就算下一任他做不了上海书记,回到国务院做副总理也是可以的。
可最终薄一波的选择是默认,他既没有反对林志强的整顿,但又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搞起了骑墙,而在整顿过程中,众多定居在上海的老干部也不太安分,说什么的都有,薄一波也没怎么压制。
这也让谷雨大失所望,老子安排你到上海干什么的?看来这一世太顺了一些,顺利得让他以为自己很有影响力,那就让他早点醒过来!
当然了,即便相当恼火,谷雨也没有放弃薄一波,对薄一波的保守,他也没有完全否定,上海太复杂,一把手保守一点不是坏事,他真正恼火的是薄一波不仅保守,还不认真干活,小心思太多。
谷雨已经嗅出了薄一波的心思,换届后,他肯定是想回到组织系统,在组织系统负责人的安排上,谷雨一般都会刻意选择比较中立的干部,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薄一波自然要表明这样的倾向。
同时又因为上海老干部多,他怕这些人捣乱,才一边默认林志强整顿,一边不压制老同志,薄一波此举私心太重,自然惹毛了谷雨。
所以在此前的人事调整中,本来计划给薄一波的中央人才交流工委书记的位置给了老同志俞秀松,这个位置虽然比不上中组部长,但事实上极其重要,除了国内外专家调配,常规的人员跨部门、跨行业调动以外,其最大的权力是谷雨精心培养的下一代领导干部团队的发展都由这个委员会负责。
这几年前后放出了几千名干部,他们安排在哪里,工作期间有什么表现,下一步如何安排,出现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在哪里?都是中央人才交流工委研究的内容,能够负责这项工作,必须是谷雨充分认可的同志,要不然绝不可能放心!
选择俞秀松,而不是陈镜湖,当然也有党内平衡的原因,俞秀松是中国环太党建党元老,又在苏俄十几年,亲身经历了苏俄的诸多变化,不仅资历,还是理论修养,亦或是见识不是党内一些同志可比的。
他和党内各个派系没什么明显的关系,又是谷雨平反的,而在他回国之后,谷雨又比较重用,让他做党校副校长、江南省委书记,所以谷雨启用他负责中央人才交流工委要比陈镜湖好得多,最起码要公正许多,这也是谷雨非常在意的一点!
而在人事调整之后,谷雨借着去香港的机会,刻意从上海绕一绕,也是想再敲打一番薄一波,要是老侯再不上道,那也没必要再客气,廖德华同志能降职,你薄一波同样可以降职!
谷雨一上来就不客气的指责,薄一波头都大了,谷雨拿香港和上海比较,这恰好击中了上海干部敏感的神经,谷雨这么一开腔,市里的干部私下里还不知道怎么说。
这一世的上海块头更多,人口也比香港多不少,GNP暂时比香港多,但香港的增长速度太快了,人均GNP已经与上海拉开了距离,所以上海上下确实比较着急,远东第一大城市若是在他们任上易了主,怎么交代?
但尹仲容开出的药方又太过激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全面推行,而薄一波自己的方案又偏保守,哪怕是精通上海工业的马冀都不看好,马冀和尹林两人搞到一块,根本原因就是不看好薄一波的思路……
气氛很紧张,薄一波硬着头皮说话了,首先检讨自己,谷雨听他说完,皱着眉头说道,“我过来不是听检讨的,你既然说不清楚,那就换人,林志强你来说!”
薄一波脸色更加难看,林志强微微瞥了一眼薄一波,然后开始了汇报,谷雨等他说完,“志强,你对经济还是有些一知半解,你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大中企业身上,是,搞好大中企业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税收也可以保障,GNP也好看,但大中企业是有发展上限的。
你说计划在四五期间,将宝钢的规模再提升一倍,争取达到五百万,甚至六百万吨年产量,成为世界级钢铁巨头,想法是好,请问铁矿石所需外汇怎么解决?煤炭,还有其他物资你们怎么运输?这不是你们上海一家的事情,需要全国的协调!
现在各地方都会算账,他们对国家重点扶持华钢、宝钢已经很有意见,你们还要在四五期间再扩大一倍,请问其他地区怎么想?山东、淮海都是一肚子怨气,彭隆兴前几天当着我的面抱怨,说中央偏心!”
说到这里,谷雨很明确的说道,“你们不要动不动就打中央的主意,中央是讲过要搞产业集群,但也同样讲过基础产业全国合理布局,宝钢四五期间如何扩张是国务院计发委考虑的,你们不要越俎代庖,你们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内生增长上,这才是长久之策,尹市长,你是经济内行,你来说!”
“我支持谷主席的看法,上海经济要想快速发展,不至于被香港迅速赶超,重点不在于扩张大项目,而是做好现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当着谷雨的面,尹仲容大着胆子提出了他早就想好的上海下一步发展规划,尹仲容认为上海人才众多,懂得企业经营的人非常多,上海企业的家底也是相当不错的,但上海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并没有显露出足够的竞争力,他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行政系统。
虽说给国企放权,但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还是时不时行政干预,对国企和民企之争搞偏袒,似乎国企天然就是正确的;同时不断往国企安排不太合格的干部;缺乏足够竞争下,上海国企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行政部门也对招商引资所需的各种服务兴趣渺渺……
尹仲容提出要公平看待公私企业,一视同仁,上海市只需要统筹全局,并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控制太多的经济活动,要让各个民间企业保有最大的自由空间。
同时要对企业产权进行调整,上海市要放弃大部分中小企业股权,搞国有控制,参股,甚至直接转让给私营企业,国资局加大投入,以种种方式参股表现不错的地方私营企业,并不断提升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中企业的管理和研发,这样就形成了有计划的自由经济。
再辅助以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吸引外资、侨资,拓展对外贸易,加强部门协调发展,不断增加高附加值的工业资金投入,以此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准……
谷雨默默听完,良久之后,他并没有给出明确评价,而是询问道,“以种种方式参股表现不错的地方私营企业,你说说看,到底是怎么样的种种方式?”
尹仲容认为目前较为僵硬的国资委模式并不完全可取,国资委并不能很好地筛选,民营企业又担心国资委指手画脚,不愿意接受入股,反而是军抚中心的路数更有效果,他认为上海市政府要建立几个国有基金,摆明意图,只分享发展红利,不在乎股权控制,一旦出问题,也可以随时变相。
比如国家提出的中小企业扶持基金、高新企业扶持基金要进一步加强,以分门别类的投资不同的领域,帮助更多缺乏资金的企业发展壮大。
又比如市养老基金、市职工基金也可以投资一些表现很好,有机会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国有或者私营企业,每一家投资不需要太多,等上市之后股权可以变现,全市职工基金也可以保值增值,这对全市人民是有利的……
谷雨听到这里,笑着说道,“中央这头宣布放开股市限制,那一头你就准备上了,反应够快呀!”
尹仲容笑着说道,“我是上海市长,让上海经济发展,让国家资产保值增值,是我的首要责任!”
“既然有想法,那就大胆的尝试,你是市长,怎么发展经济,你说了算!”
“既然是让我说了算,谷主席,我有一个想法,为了让中小企业扶持基金、高新企业扶持基金等等投资的企业更容易筛选,也更容易变现,上海能否试点建立上海中小企业股份转让所?”
谷雨似笑非笑,“你们要间接搞一个上海证券交易所?”
“长远来说,上海确实要有一个证交所,不过既然中央想你在有顾虑,上海市也能理解,我们设立这个中小企业股份转让所,主要是便于投资的国有资本变现。
转让所内的企业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在转让所挂牌,转让所采取的是注册制,而不是审批制,企业要对自己呈报的各种信息负责。
进入到转让所后,交易的只能是企业的原始股,不能进行公开募股,只能是机构投资者才能投资,绝不允许个人投资,主要目的是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资本挑选投资对象服务。
转让所要根据上板企业的情况进行分类,表现好的企业,国有资本可以加大投资,未来可以前往创业板公开募股,表现不好则往后排,国有资本撤出,若是不符合基本条件,甚至于直接从转让所退出……”
谷雨听完,立刻就搞清楚了尹仲容的心思,他还是想搞金融,但又知道中央对旧上海投机太厉害的种种顾虑,所以搞出了一个类似于前世新三板的股权转让所,这一套模式下,投机肯定是没有多少,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确实可以提升,这也是谷雨很在意的一点。
谷雨很赞赏的点点头,“我原则上支持你的设想,不过我毕竟不是搞经济的内行,也不分管经济工作,你需要拿出明确的试点方案,呈交国务院批准……”
谷雨如此爽快,尹仲容大喜过望,上海市主要领导也是高兴无比,中央非要把证交所放在武汉,而不是上海,上海上下一直怨气不小,这一次终于找到突破口了!
尹仲容虽然得了大彩头,但他对谷雨并没有明确表态,还是相当头疼,你不说话,我毕竟不是环太党的干部,很多事情做不了主的!
尹仲容有些着急,但马冀却心如明镜,他非常清楚尹仲容那番话,争议太大,谷书记不可能公开表态支持或者反对,不表态才是合理的!
接下来需要上海先做出成绩,他才好说话,他允许国有资产以多种方式投资中小民营企业,还允许转让所成立就是明明白白的支持……
虽然换届推迟了一年,但尹仲容取代何思源,进入国务院已成定局,所以下一任上海领导班子要做的是践行尹仲容这一套理念,理论上说林志强和他都有资格接替上海一二把手,但上海不比其他地区,太过重要,谷书记真得会如此调整吗?
就在马冀思考间,谷雨跳过了市委副书记,接着问道,“老马,你是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对上海工业企业情况十分了解,你说说看怎么执行尹市长提出的这几条?”
马冀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兴奋,开始一一汇报起来……等他们说完,谷雨并没有多加评价,而是笑着说道,“嘴上说得再漂亮没用,要落实到行动中来,而要做好各项行动,首先要做好干部配置!
你们市这两年常委会有些争论,中央也是知道的,老马,你在上海工作多年,对上海市主要条条块块和企业的干部情况比较了解,你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马冀有些懵,他虽然是市委常委,但主要精力还是在市政府一边,谷书记询问他如何执行尹市长提出的几条,看起来有意让他担任市长,他自然要好好表现,但接下来却又询问他干部问题,这让他怎么说呀……
看到他如此,谷雨笑了起来,“怎么了?有顾虑?”
“谷书记,我不分管组织工作,有些同志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你对上海各主要工业企业的情况很了解,自然也了解工业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区县谁认真做事,谁比较敷衍,你肯定也清楚!”说到这里,谷雨盯着他的眼睛说道,“你要有顾虑,我们现在就下车,换一辆车!”
马冀只觉得头皮都发麻,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谷书记,也没什么不能对人言的,我说,我说!”
接下来马冀就开始汇报,不过他很聪明,先从各主要企业的领导同志说起,谷雨知道他的小心思,也不勉强他,而是默默听着,还拿出了小笔记本,把马冀说道比较不错的干部记录干部,而谷办主任刘曼生同志则全程记录。
等到了东部战区招待所,谷雨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让马冀接着说,并且说今天一定要听他说完,还亲手泡了一杯茶,让他润润嗓子,马冀……
这一天马冀整整当着谷雨的面说了五个多小时,涉及到四百多个骨干企业负责同志的情况,每一个人的评价不多,但都一针见血,然后他又硬着头皮点评了条条块块目前的一些工作情况,不过这一次他用词相当委婉,尽可能不得罪人!
等马冀终于说完,谷雨问他有没有补充,他说没有,谷雨点点头,让他和尹仲容等人离开,他这才如蒙大赦一般离开,谷雨盯着剩下的薄一波、林志强不做声,看得两人心中发毛。
良久,谷雨这才问道,“你们两个有没有做到马冀同志对上海基层的了解?”
两人都低下了头,陆续答道没有,谷雨点点头,没再问下去,而是让两人离开,两人走出去,相互看了一眼,既头大,但又有些莫名其妙,谷雨同志最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坐在会议室内的谷雨沉默了很久,就在刚刚,他原来有些隐隐约约的想法更加明确了,他决定让马冀同志担任换届后的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并进入中央局,放手让他干!
此前谷雨和饶漱石已经讨论过薄一波的任职,计划让他去中央边移委,吴焕先同志担任上海一把手,而谢伟俊同志转而下南洋。
不过这项调整与组织系统的调整不一样,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地方一把手,谷雨并没有太着急推动,毕竟明年才是大换届,等到地方人事调整完成之后,再去动也来得及。
但今天听了马冀流畅的汇报之后,谷雨却改变了主意,他觉得过去按部就班的东西太多了,党内同志很可能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松懈,薄一波就是明显的例子!
他计划先让马冀做市长,一年之后进中央局,升迁为市委第一书记,发现了人才,就得果断用,而且是大用,更重要的是,谷雨准备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党政干部们,只要表现好,机会多得是,完全不需要担心资历!
“曼生同志,在月底的中央局全体会议上,安排以下议程,对上海市委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建议任命彭德怀同志兼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增加他对地方工作的了解,便于试点区工作的开展;建议任命尹仲容先生为商业部部长,任命马冀同志为上海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
刘曼生同志一一记录下来,想了想问道,“那薄一波同志的任职?”
“让他先协助廖德华同志工作,担任中央综治委副主任,协助老廖做好严打工作,若是他再做得不好,老账新账一起算!”
刘曼生同志接着问道,“那中央督巡委书记呢?”
“这个位置,还是放军队系统的干部比较好,总政治部主任王如痴同志怎么样?他似乎不错?”谷雨想了想说道,“这些建议先发给饶漱石同志,咨询他的意见,同时询问他换届后,郭子华同志接替董绍仲同志,杜恒宁同志接替郭子华同志是否妥当?”
刘曼生同志心中大为震动,最高层的政治风云真是波澜不断,谁能想到饶漱石同志竟然会华丽丽的上演一出王者归来,自己重新担任中央书记处第二书记不算,杜恒宁改任中办主任,郭子华改任监委常务副书记,若是再安排一个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这就是重新接管党务吗?
而本来被各界认为任职资历更加全面,更有宰相气度的薄一波同志竟然在上海走了麦城,不仅被免职,甚至于连正儿八经的分工都没有,看起来谷书记是对他真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