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38章 入港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092 2025-05-12 15:06

  “呜呜……”一声长长的汽笛鸣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香港终于到了,等到火车停稳,谷雨缓缓走出车门,要说起来,很有些意思,离开上海,一路考察杭州、宁波和舟山后,台风来了,本来谷雨也没怎么当回事,不过海军司令员认为他还是走陆路更好一些。

  此时对台风虽然有一定的预警能力,但总体能力还是不太够,海军担心谷雨乘坐军舰半路上遇到台风,万一出了事,哪怕是磕磕碰碰,他们都没办法交代。

  而随同的同志有好些不是适应海上的颠簸,自然也不愿意以这样的转态到达香港,上下一致意见,谷雨想了想,就回到了宁波,乘坐火车经浙赣线转到京广线,也没有骚扰地方,甚至出口加工区也没停,直接就到了香港。

  这一番操作由专列负责调度的同志和地方铁路局联系,一般只会提前相当有限的时间,北京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也不清楚,如此可以保证专列的安全。

  现在是严打期间,而南方各省主要官员虽然大多北调,但很多老同志还是回南方养老,他们对南方各省也多有影响,谷雨倒不怕他们乱搞,但负责安保的同志多少有些不放心,所以整个行程多少有些诡秘,甚至于他人到香港了,香港各界都不是很清楚。

  谷雨和先期抵达的周恩来同志握手,然后一起乘车离开,谷雨笑着说道,“老吴,现在香港的情况怎么样?”

  “闽粤两路人马争夺的比较厉害!”

  “可以理解!”

  “谷书记还有一件事,华侨集团得到授权,可以和南房总公司合作筹建华侨房地产公司后,粤籍商人很是羡慕,他们表示愿意扩大投资国内!”

  “嗷,他们拿出了什么筹码?”

  “东西倒是拿出不少,有好几个亿……”

  “不够,你明确告诉他们不够!”一边说,谷雨一边伸出了一只手指,“广东籍商人给我筹备十个亿,我可以现在给他们一个房地产公司,至于特首,现在不行,必须等到陈老百年之后!”

  周恩来同志摇摇头,“是否要得太多了一些?”

  “要不是我着急修京津高铁,我只会多要,他们有多少家底,我还是清楚的,我这个开价不算过分!”

  周恩来同志默默点点头,接着说道,“闽籍这几年对国内的投资很大,拿到房地产公司后,已经答应修建广九高速,以连同广州和香港。

  闽系在香港政治上以维持现状为止,李光前先生还想再留任一届行政长官,同时提拔庄明理先生担任行政司长!”

  “看来他挑选的接班人是庄明理!”谷雨想了想说道,“郭棣活做得不错,李光前是怎么说的?”

  “他认为郭棣活完全可以主政一方!”

  “主政一方?郭棣活能发挥的作用可不止这些!”谷雨听完,思考片刻,然后笑着说道,“老吴,你觉得郭棣活担任工业部长怎么样?”

  “郭棣活在香港工业司和行政司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确实可圈可点,只是我们的工业部长惯例是由副总理兼任,这个职务是不是太高了一些?而且工业部还涉及到很多机密研发……”

  “郭棣活肯定是值得信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谷雨接着说道,“我们过去对干部任命其他的东西考虑太多,忘记了一点,干部的能力才是最重要!

  既然郭棣活在香港证明了自己,他担任副总理又何尝不可?用这一类有眼光,懂管理,懂技术的民主人士总比用一些不着调的干部强!”

  “李贺同志还是不错的!”

  “老李确实能做事,可承担的工作太多,我也要给他减轻一些压力,他专任副总理,抓总就可以了,没必要兼任部务!”谷雨摇摇头,“郭棣活先生的管理能力肯定是有的,不过需要给他配一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党委书记,得让黎玉好好找一找!”

  说到这里,谷雨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说道,“九州日本政府内有一批很有眼光的官僚,我也准备邀请到国内担任顾问……老吴,我们现在的利益不仅仅在国内,也涵盖整个东亚地区,用人也要考虑到!”

  谷雨的理由总是很充分,周恩来同志只好点点头,想了想说道,“如此一来,下一届将会有两位民主党派出身的副总理!”

  “我们党自己培养的同志还没有起来前,提拔一些民主人士是我一贯的主张!”

  周恩来同志想了想,含蓄的说道,“段成伊同志,嗯,出口加工区的孙运璇同志也是不错的!”

  谷雨看了一眼周恩来,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我也一直想让他们承担更重的责任,但总有一些同志说长道短,嫌弃他们这个,嫌弃他们那个,无奈之下,我只好启用民主人士喽!”

  谷雨既然决定重用马冀,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些已经培养出来的技术官僚,但要想让这些人顺利出头,也不那么容易,马冀、段成伊还好办,他们毕竟做过地下工作,又做过很长时间的地方工作,相对可以接受。

  孙运璇也好办,他在大学毕业后主动投奔太原,被重用在情理之中,但李继唐、王行唐就不太好办了,他们是纯粹的技术干部,谷雨让他们做省长,做工业副部长,在很多同志看来就到头了,他们绝不能接受这些干部真正主政一方,说到底是骨子里的不信任。

  谷雨考虑过让他们真正担任省委书记,但阻力一直很大,他必须破除这种思想,各省的一把手同样可以由技术干部担任,而要想让那些反对的同志让步,谷雨的办法也比较损,我不断启用民主人士,连日本人也用,既可以落一个好名声,又可以让他认可的干部出现在对应的常务副职上,看你们怎么办?!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所以谷雨不断启用民主人士,副总理就给了两个,而李贺这样对军工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已经进入中央局,虽然他不可能竞争常委,但这个先例开辟之后,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时间一长,党内同志肯定受不了,到时候就可以好好谈一谈了,这就是谷雨目前做事的办法,既然没有选择钢铁同志那一套搞法,也只能这么磨了!

  周恩来同志自然也知道谷雨同志的想法,很明显谷雨这在跟党内一些保守的同志置气,你们反对大用我看中的人是吧,那我就用民主人士,反正左右没你们的机会……

  现在十大虽然推迟一年,但谷雨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人事布局,而且多有出奇之处,周恩来同志想实现自己的换届意图,就不得不和谷雨妥协,所以他想了想说道,“确实有必要启用一些锻炼成熟的技术干部,让他们承担更重要的工作!”

  谷雨点点头,“老吴说的在理,我看这件事就纳入到北戴河会议的议程吧!”

  本来是谷雨的意图,可在谷雨口中,偏偏变成周恩来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多少有些无奈,不过他也不怎么反对,谷雨难过千亿损失,他也同样很难过,任用一些会做事的干部还是很有必要的。

  聊完了香港人事安排,两人接着聊起了香港经合组织各国的情况,九州日本最不用发愁,福田和佐藤联合组建了一个政党日本人民党,和本州的自民党模式差不多。

  日人党控制了本州日本政坛,虽然还有日本CP、社会党等一些小党派参与竞选,但根本威胁不了日人党,此时日人党已经稳定执政十几年了,福田和佐藤轮流出任总理,中间还有一个人干了半年左右。

  谷雨估计两人会一直稳定执政到七十年代,到时候再退居幕后操纵……对这样的二人转,谷雨秉承他一贯的做法,压根不管,他只需要在九州驻军,同时保证九州经济纳入到中国经济圈就足够了,日本政坛怎么回事,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日本政局稳定,柬埔寨的政局也非常稳定,柬埔寨非常弱小,得到中国的护佑之后,他们的基础建设得到了不小的加强,他们的农产品也都以比较好的价格出口中国,社会矛盾比较小,以西哈努克为首的统治阶级不仅屁股可以做得很稳,还可以自由的进行各种外交活动,自然对中国比较感激。

  相对而言,婆罗洲三国和苏门答腊的政局就不是很稳定了,随着移民越来越多,中国这些年前后迁徙过去的分成了三股子,一路是内地这些年迁徙过去的,一路是各路中国政坛的败犬,一路则是南洋华侨。

  而苏门答腊和达雅还有当地的土著,虽然现在华人牢牢控制了政权,但土著也不完全乐意,有些人选择与中国移民融合,有些人则胆子比较大,与美国人勾勾搭搭。

  内地迁过去的要么是退伍军人,要么是家境贫寒的农民,这些年在抗战时期要么是军人,要么是民兵,他们都接受过各种教育,压根看不上主导南洋的旧华侨和KMT残余。

  这些人到达南洋后,习惯性的抱团,形成了一个个新华商集团,他们与国内,尤其是中国南洋生产兵团关系密切,各种经济往来频繁,对外手里有枪的他们,也对南洋的帝国主义和土著毫不手软,腰杆子很硬。

  一开始新华商还不是很多,影响力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移民越来越多,新华商势力自然越来越大,而选举制度下,他们已经成为南洋三国议会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旧华侨和KMT残余原来内斗不断,但到了此时此刻,已经感觉到形势不妙,开始联手,试图打压新华商集团,其中一些人甚至与土著势力,甚至是美国多有勾结,试图借助美国的支持搞一搞政治上的平衡。

  谷雨并不怎么在意南洋各路势力在议会内部怎么斗法,他就两条,一是不允许动刀子,始乱者死;二是谁也不能影响到内地往南洋的移民。

  只要不碰这两条红线,南洋各国神仙怎么折腾他都不管,反正他们也翻不出谷雨的五指山,作为谷雨政治上的试验田,谷雨甚至压根巴不得婆罗洲三国和苏门答腊发展得慢一些,要不然怎么能突出新民主主义的优越性……

  所以今天提到四国政坛发生的种种,谷雨很不以为然,“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随他们折腾去,只要不打起来就行!”

  “谷书记,您这要求着实低了一些,这几个国家,尤其是苏门答腊还是要好好发展的!”

  “发展什么的靠的是自己,总不能中央不断输血,当地群众要是觉得不满意了,可以去东华,也可以去南洋省,甚至回国创业嘛,没必要一根绳上吊死!”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那四国的人事安排呢?”

  “还是那句话,我们过去的人先不要执政,可以支持原KMT那伙人和老华侨那伙人斗争,逼着这些有钱人为了固位,不断输血国内,坏人让他们来做不好吗?”

  对谷雨的做法,周恩来同志并没有反对,反而相当支持,事实上,建国初期的中国环太党高层压根不知道怎么处理与周边各国和华人帮的关系,明清时代对藩属国的做法,似乎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但变成国与国关系,大家又绝不能接受,所以大家一边看着谷雨操作,一边默默记在心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家伙也慢慢看明白了,谷雨政治上比较尊重各国内政,基本不干预(前提是不和苏俄勾搭),也不反对与美国亲近,但却构建了一个受到中国影响和控制的独立检察机关,随时可以制裁那些不听话的政客。

  而在军事上,保持对周边各国军队的影响,各国的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从中国购买,与中国保持一致,同时各国军官定期到中国培训;

  在经济上,非常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基本放弃了大量战争中攫取的经济利益,还不断提供各种援助,帮着建设各种基础工程,争取各国群众的好感。

  但与此同时,虽然对周边国家开放市场,但却要求统一各国对外的贸易政策和关税税率,彼此之间不断降低关税,尽可能减少各种人员和物资流动的壁垒,当然了,还有对各国外汇储备的控制……

  这一整套玩法,既可以找到美国对本州日本的玩法,又类似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借用了法国对西非各殖民地的路数,属于典型的大杂烩。

  党内熟读历史的同志大多比较习惯明清时代的藩属体系,但也知道时代已经变了,当代的国与国关系肯定不能套用藩属体系,而中国与周边各国相互开放市场,中国可以过去做生意,各国都可以过来做生意,平等相待,这怎么也不是殖民,所以这些同志是支持的。

  而那些对外有些想法的同志,也能理解谷雨这一套,现在的这一套走的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子,一步步加强对周边各国和华人邦的控制,又不至于如苏俄那般引发各国强烈的反弹,这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而那些在海外闯荡的退伍将士也比较认可,这样操作下来,大家都是一家人,自然也不存在被欺负,当然了,也有一些同志不是很满意,他们更想尽快实现对四国的完全控制,变成国内的一个省,最起码现在东华就可以这么做嘛!

  有些同志甚至建议来一次大清理,把那些反动派一扫而光,不过这里面牵扯到复杂的外交问题,真正懂得的同志不多,所以虽然有争论,但还不明显,说到底南洋几国都已经控制在手中,可以慢慢消化,大家不着急。

  问题是中国环太党满意了,南洋华侨和原KMT那伙人自然非常不爽,他们还是想保持最大程度的独立,哪怕不能独立,也要有足够的自治权,品尝过了权力的滋味,谁也不愿意放弃,要是变成东华,甚至直接是变成一个省,他们是坚决不干的……

  周恩来同志知道他和谷雨的角色已经定下来了,谷雨扮演的是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就敲诈,而他这个香港经合组织主席任务则是安抚,处理内部各种矛盾,和稀泥,而这恰恰是他的特长。

  就在他思考之际,谷雨说了起来,“老吴,南洋鱼龙混杂,要从长计议,不能着急,就算美国人暂时插了一脚,也不要着急,时间在我们一边!

  但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现在我们不扫除苍蝇蜘蛛网,是为了让这些垃圾尽情的表演,好教育人民,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安稳压制我们的支持者,亲者痛,仇者快这种事情绝不能做,你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周恩来同志这一次倒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下来,谷雨也没有继续,如果说年青时,他对老吴还有些抱怨,但随着执政日久,他对老吴的看法也改变了不少。

  虽然前世的他是做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但归根到底还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太弱,他不得不小心,再小心,有些时候办一些违心的事情也不奇怪。

  真正的问题在于形势变化后,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这帮蠹虫继续打着他的旗号,坚持祖宗家法不能变,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种事情一旦出现,就说明阶级固化严重,以至于没办法进行政策调整,中国古代想废除漕运迟迟不行,新罗马帝国明明知道主要敌人是兔子,却还是拼命打压北极熊,逼着北极熊拼命,为了打二毛,不断变卖家当给兔子,类似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这一世,谷雨也知道想避免类似的事情很难,他能做的就是保持活力,前世的香港和台湾虽然不断蹦来蹦去,讨厌无比,但有这些人在一旁盯着,前世的党和国家才不至于迅速堕落,这一世香港和台湾都已经拿下了,谷雨只好在南洋开口子,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有总比没有好!

  所以谷雨也只是提了一句,就没再继续了,两人一路来到了香港军分区招待所,谷雨又和周恩来同志谈了很久,谈到最后,他想起了李思明,“那个在黄埔船坞当党委书记的李思明,干得怎么样?”

  周恩来同志听完,笑着说道,“小李搞得不错!”

  “老吴,你一向要求严格,能从你口里说出这么一句评价可不容易,说来听听!”

  “小李确实搞得不错,夸奖是应该的!”

  周恩来同志告诉谷雨,李思明担任黄埔船坞党委书记后,自知有些压不住阵脚,他并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学习革命时期的中国环太党,深入到广大工人群众当中,倾听他们的疾苦,并把党的声音传播到他们耳边。

  除非有会议,否则李思明同志必然是每天上午处理各项工作下午他和其他党委的同志都会在工地劳动四个小时,晚上和职工同志们一起上夜校,和同志们一起学习,并给同志们上政治课。

  遇到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往往会在夜校学习完之后,喊上优秀职工代表一起开会,迅速解决,若是一时解决不了,尽可能争取职工同志们的理解……

  对于黄埔船坞与英国的各项合作,他并没有插手,而是由总经理负责,他主要做三件事,一是严明财务制度,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想办法解决一些职工反应比较大的问题并帮助一些困难职工;三是拜访香港的内外商人,争取新船订单!

  “他从上任到现在有几个月了,一直在坚持?”

  “一直在坚持!”

  “黄埔船坞的情况怎么样?”

  “原来有些紧张的党群关系恢复了不少,各项工作推进的比较快!”周恩来同志笑着说道,“香港报纸一直挺关注他,有记者采访过他,说他是最不像董事长的董事长!”

  “李思明是怎么说的?”

  “李思明同志说他不过是一个基层民兵出身,一系列机缘巧合才坐上了现在的位置,他不知道怎么做董事长,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

  李思明说自己不懂怎么造船,但他是苦出身,知道职工群众们需要什么,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尽量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此才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对李思明的采访上了报纸后,香港的资本家们似乎对李思明颇为认可,蚁美扬先生和他会面时说,看到李思明就想起了自己当年,主动给了他好几条船的订单,其他资本家陆续都给了订单,黄埔船坞的订单已经拖延到了明年!”

  “他这么做事,党内同志肯定有不少怨气吧?”

  “对他有意见的确实不少,一些企业高层和中层吃不消,陆续调走,但也有一些同志坚持下来了,有些同志不以未然,说他是沽名钓誉,刻意引起注意,不过也有一些做过工运的同志对他赞叹有加。

  但不管怎么说,李思明这一套办法出来后,黄埔船坞各项工作已经恢复正轨,他在职工中的威望不断提升,算是真正坐稳了!”

  谷雨听完,默默站起身,缓缓走了几步,“其他在港中资机构负责人有没有和他一样的?”

  周恩来同志微微叹了一口气,“个别同志确实学着做做样子,但根本做不到几个月都坚持!”

  谷雨微微摇头,“我们革命时期能获得职工同志们的支持,不就是共同劳动,与职工同志们同呼吸,共命运吗?李思明同志的办法一点都不新鲜,但为什么他现在的做法却成了异类呢?这恰恰是我们现在需要深思的!”

  想了想,谷雨说道,“不要把李思明树立为什么典型,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我们要好好看一看他后续的做法!”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确实是个好苗子,但能不能成才,还需要多观察,这样做比较好!”

  两人又聊了一会,周恩来同志这才主动告辞,让谷雨休息一下,等到次日一早,香港各界才知道谷雨过来了,已经在军分区招待所住下了,这立刻引起了香港各界的高度注意。

  而随着谷雨的到来,包括李光前在内的香港政府和社会名人陆续收到了请帖,李光耀也收到了一份,而且很特别,这位香港律政司副司长获得了单独见面的机会。

  香港闽粤两系的矛盾日深,李光耀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又和驻港机构关系很不错,谷雨隔着老远就能看出这个人野心勃勃,想着挑拨各方势力,争取发展的机会。

  谷雨有些好奇的是,以他的出身,他就算不留在新加坡,也应该去南洋几国发展,怎么跑到香港了?是觉得那些地方发挥的空间不够,所以才来的香港?他就那么笃定可以在香港出头吗?

  但不管怎么说,李光耀确实出头了,论官职,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律政司副司长;论人脉,在香港八面玲珑,大家都说他的好,虽然李光耀是华侨银行总经理柯守智的女婿,又是名校之后,先天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徐达三可不认这个,能够获得他的认可,李光耀的本事确实不小。

  这段时间,周恩来同志来香港考察,也见到了香港名气大振的李光耀,今天交流的时候,也跟谷雨提到这个从英国过来的大律师,不过周恩来同志的评价并不太好,他虽然承认李光耀有些本事,但也认为这个人是个投机派,需要警惕!

  谷雨心说,老兄你这只看到了一半,这个人何止是投机派,他可是小国常凯申,而且比常凯申还强了不少,常凯申可没有他发展工业的水平,要不是新加坡的舞台太小,他发挥的作用可能很更大。

  既然有这样的本事,谷雨自然要用,而且要大用,郭棣活这个工业司长有机会副总理,李光耀要是干得好,谷雨让他做专门也西方打交道的副总理也未尝不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是没有这样的胸怀,中国又怎么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在接到谷雨单独会面的请帖之后,李光耀十分兴奋,他挥舞着请帖,很得意的告诉妻子柯玉芝,“当日我要来香港,你还不乐意,现在知道我们走对了吧!”

  “就算走对了又如何?你又不能进入到真正的核心层!”

  “出身所限,第一代自然不能,但第二代可就不一定了!”李光耀很肯定地说道,“当今这一位,野心非常大,他不仅要恢复中华在南洋的影响力,还想着未来和美国一较高低,所以他敢用人,能用人,只要有本事就行!

  死敌常凯申用过的翁文灏他敢用,翁文灏长期担任国家副总理,而且也不是牌坊,相当长时间内,工业怎么发展,都是他说了算,权力非常大!

  翁文灏虽然没有进入环太党的核心层,但他们的下一代却已经被环太党所接受,翁文灏的长子搞过铁路,后来又改行搞石油,还去过美国留学,现在已经是中石油副总工程师,而翁文灏的其他三个儿子抗战期间全部从军,现在还有一子在军中,据说已经是空军中校……”

  “战争是很危险的,我们的儿子可不能从军!”

  “我就是一个比喻,你想多了,现在谁还敢对中国动手?不怕挨原子弹吗?”李光耀有些感慨地说道,“当年要是早知道英国人那么虚弱,还不如回国参加抗战,当初那一批跟着环太党的人现在很多都位于高位了!”

  “你我就算回国了,也未必有现在的一切,那些人能有今天,都是用命换来的,当年我爹地送出去的几千人能活着看到胜利的人据说只有一半!”

  “这倒是,你我都不是那样的人!”

  “我们的出身摆在那里,环太党会信任我们吗?”

  “我压根不指望环太党信任我们,但环太党想跟美英打交道,想在国际上有足够的影响力,就一定要用我们,要论对西方上流社会的了解,谁能比得上我们!”

  “这样的人也是有一些的!”

  “但拿到英国律师执照的却没有几个!”李光耀很得意的说道,“相比于环太党那些井底之蛙,谷百生是环太党内难得的了解西方之人,他肯定能够明白我们的价值!”

  “也别太得意了,上一次你去见周恩来,不也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吗,忘了吗?”

  “本来以为周恩来在国外留过学,又在美国待过好几年,会有一些见识,没想到……他虽然见识过西方的繁荣,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人都能成为环太党的二号人物,可见环太党人才的缺乏!”

  “你就不怕谷百生和他一样?”

  “不可能的,他搞出的那些东西做不得假!”

  “也对,希望这一次有些效果吧!”

  “你放心吧,我们肯定会成功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