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25章 发展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345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8491 吐槽:0 更新日期:2022-10-17 23:08:09

   1949年的冬天很快就过去了,很快就到了春天,又一年的春耕开始了,在两会结束之后,谷雨又一次开始了考察,在副总理何思源,中办主任邓萍、新任能源部长刘兴昌等同志的陪同下,首先考察了山东。

   山东是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地区之一,青岛纺织基地获得了一大批日本纺织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青岛还获得了好些家德国、日本的电力电汽企业,四方机车厂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而在山东其他地区,利用朝鲜铁矿石和龙口煤矿的龙口钢铁厂、烟台石化基地、兖州煤矿、山东钢铁厂、齐鲁化工、胜利油田、山东若干个金矿都是大项目……

   这些企业中,谷雨的第一站自然是重中之重的胜利油田,自东营地区打出了一口日产量500多吨的高产油井后,中央从全国调集石油会战队伍和技术人员一万多人、两千多名日本技术人员、全国地震队队员的80%,会师在渤海之滨、黄河两岸,开始了大会战。

   以东营凹陷为重点,并扩展到全济阳坳陷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从1947年到1949年共打探井345口,相继发现30个油气田。

   更惊喜的是,胜利油田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摸清楚了主力油田胜坨油田的具体情况,目前已探明含油面积82.2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近5亿吨,是胜利油田第一个主力大油田。

   到了1949年,胜坨油田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油田已经陆续建成投产,石油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大庆油田的年产量也已经达到了200万吨以上,再加上玉门、青海油田、北疆油田等等,中国本土的石油产量超过了800万吨。

   而此时天方省油田的年产量也达到了150万吨左右,昆仑省的光荣油田年产量已经增加到了100万吨左右,再加上苏门答腊、华人邦的油田份额,虽然过去几年,中国还在进口石油,但对外的依赖程度已经大为降低,基本丢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不过与大庆油田相比,胜利油田被誉为“石油地质大观园”,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层密布,落差悬殊,按照中石油总经理严爽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盘子摔在地上,摔的粉碎,又被踢了一脚”。

   石油难找就罢了,胜利油田的油层还忽厚忽薄,忽有忽无,忽上忽下,忽油忽水,油质忽稀忽稠,不仅仅石油开采麻烦,冶炼也相当费劲。

   相比于质量极高的天方油田,胜利油田找油、开发可以说极其麻烦,虽然说二五计划完成五百万吨的目标一点都不难,但上上下下也是头疼不已。

   所以中石油除了重点经营大庆油田,继续在胜利油田找油以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希望很大的天方油田上。

   而过去几年,沙特连续发现了两个500亿桶以上的超大型油田,天方省靠得比较近,地理的造差距不是太大,希望肯定有,不过只要想到中英美在天方油田的相关协议,中石油又相当头疼。

   而光荣油田那边同样麻烦很大,这个油田储藏深度不小,1500米左右的浅层油田数量并不多,目前更大的希望是在3000米这一深度,不过目前国内的技术还有些缺陷,开发并不容易。

   更麻烦的是,油田就算搞出来了,需要在苏丹铺设几百公里长的石油管道,才能到苏丹港,这是非常大的一笔投资。

   而目前苏丹的米轨铁路运输已经达到饱和,想通过铁路运输石油,几乎不可能,所以目前的光荣油田开发很慢,主要是满足昆仑省的油料需求,同时通过尼罗河航运给苏丹供应一些油料,并交换棉花。

   因为昆仑省油田就在中苏边界上,苏丹政府同时也要求中国帮着勘探苏丹境内的石油,还要求建立冶炼基地,满足苏丹的油料供应。

   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很好地开发苏丹-昆仑油田,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中石油自然不愿意花太多的钱,他们的主要投资一直都在大庆和胜利两个油田。

   中石油汇报的时候,多少有些着急,但谷雨并也不着急,而是鼓励了他们一番,开发难度大,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成本高,但好事是可以锻炼出一只有实力的队伍,这对于中国石油工业的未来是好事。

   他同时告诉中石油的同志,中国与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天方油田的相关谈判,英国方面已经答应出售天方油田的相关权益。

   现在正在和美国谈,虽然难度大了一些,但总会谈妥的,美国石油公司迟早要对沙特让步,连沙特都让步,没理由不对中国让步。

   听到这里,中石油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毅立刻问道,“谷书记,我们二五期间,是不是可以在天方省加大勘探了?”

   “这个谈判并不容易,在结束正式谈判前,国家只会开发天方省已有的那块油田,至于其他新油田暂时不勘探,不给美国人任何更进一步的机会……

   同时中央决定进一步控制国内石油的开采量,本土那些成本比较高的油田,可以勘探,但短时间内不得大规模开发准备,同时要继续严格保密大庆油田的储量,大庆油田任何对外公开的照片都必须经过石油专家的审核。

   未来你们的勘探重点是光荣油田、南洋各个油田和缅甸几个油田的开发上,同时尝试勘探卡宾达地区浅海地区,法国人在加蓬找到了石油,说明几内亚湾有着很大的潜力!

   海外油田的开发都需要海运,而海上航线都处在英美的控制之下,我们需要制造这样的经济格局,以减轻英美苏对我们的猜忌,这是国家基本战略,必须执行!”

   “这样做,外汇压力会不会很大?”

   “目前的石油价格相当便宜,一桶不到两美元,就算一年进口两千万吨石油,也不到三亿美元,通过扩大轻工业品的出口,完全可以覆盖这部分外汇需求,再说了,相当一部分进口并不需要外汇!”

   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五计划,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将达到3500万吨以上,谷雨制定了65%以上的自给率目标,也就是说国产石油目标是达到220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到了二五计划结束时,需要进口1300万吨石油。

   这2200万吨石油,大庆油田是主产油田,国家给大庆油田制定的目标是达到1000万吨,胜利油田500万吨,天方油田300万吨,其他油田400万吨以上。

   这个目标定的相当低,虽然二五期间实现石油的自给自足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加大投入,三五计划期间肯定可以做到,所以中石油很有意见。

   不过谷雨在规划时也说的很清楚,中国需要从苏俄、南洋和中东进口廉价石油,并借此推进货币互换。

   中苏的农产品、轻工业品换石油,中国与华人邦、缅甸、苏门答腊货币互换协议都可以进口石油,也在与中东各国加强合作,这个时候吃饱着撑着全力挖自己的石油,国产石油成本比较高,开发投入大,并不需要太着急。

   这会石油价格太便宜,出口石油比较亏,还不如平稳提升石油产量,一步步等到必然会出现的石油危机时代。

   虽然现在中国确实有比较大的外汇需求,不过二五计划大部分投资还是基础项目,真正需要大规模进口的高精尖设备并不多,这也跟二战从德国身上薅到比较多的羊毛有关,只要消化了德国技术,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设备已经可以自产。

   对于外汇缺口,谷雨更多的希望通过轻工业品的出口来覆盖,而不是基础原料出口,有的时候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什么都有,反而不利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党内的保守势力就不太愿意扩大开放。

   若是某某同志不满意,谷雨说俺们外汇逆差这么大,又要进口物资,你不扩大开放,不搞出口加工型经济,不给出口企业更参的扶持怎么行?

   谷雨虽然是权势滔天的第一书记,但他更喜欢因势利导来解决党内的意见分歧,而且他也有这么做的本钱,现在搞经济、搞工建的大多是支持他的同志,他自然可以做一些倾斜,石油部门必须为他的大战略服务……

   谷雨嘴上不断渲染外债压力,但他事实上并不着急,反而在想办法借更多的外债,不过现在主要的借债对象已经不是美国,没办法,美国的羊毛已经薅不到了。

   1949年下半年,中美开始了1950年度马歇尔计划相关谈判,谈判相当不顺利,美国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恢复,并逐渐繁荣,并不需要再提供太多的贷款,中国现在要做的是归还更多的外债。

   不过中国方面的说法是基础建设欠债太多,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归还外债,要求美国扩大从中国进口轻工业品,增加贷款,对相关外债予以减免或者延期……

   双方的扯皮一直到九州日本独立达到高潮,不过到了钢铁同志70大寿,看到西欧各国党群起呼应后,美国人的态度又好了不少,最终双方在1949年未达成了协议,美国1950年度给予中国的马歇尔贷款为2亿多美元,基本是此前项目的后续投资,并无新增贷款。

   双方都清楚,1951和1952年的贷款顶破天也就是后续,想要再多的,已经不太可能了,不过即便如此,谷雨也觉得这一把羊毛薅得比较爽,这已经是13亿美元,加上战后给的6亿美元政府贷款,二战结束后,从美国身上又搞到了20亿美元,这是很大一笔钱。

   至于欠债,那就慢慢还吧,一边讨价还价要求更多的债务豁免,一边则利用债务压力,迫使党内同志同意扩大开放,有时候外部压力也是扩大开放的手段之一……

   虽然现在借不到美国太多的钱,但是一步步缓过来的大英帝国却是很不错的债主,美国不借,那就问英国人借,当年大英帮着美国发展,现在中国也要给大英机会,让大英帮着中国发展嘛!

   在1949年9月份,英镑对美元骤贬30.5%至2.8美元,既然英国人选择了英镑贬值,以维护伦敦金融城的地位,那么英国去工业化已成必然。

   既然去工业化,那些淘汰的工业设备和各种企业总要变卖的,中国很愿意接盘,谷雨恨不得借越来越多的英镑,反正英镑会不断贬值的!

   在这种局面下,中石油的憋屈也就不可避免,他们明明扩张得更大一些,但国家却不愿意扩张太过,这自然不是中石油希望看到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有扩张的欲望,产值越大,自然话语权就更重……

   不过中石油的主体毕竟是军转干部,既然中央做出了决定,中石油也只能服从,看到杨毅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谷雨心里好笑,杨毅可能不知道,中石油过不了多久,就要一分为二,拆分出中石化,他估计更加笑不出来。

   既然要搞新民主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加强市场竞争,原来各个垄断公司也要一步步拆分,此时实力还比较一般的中核总公司、航天科技、中航总公司、中航发、中国电子暂时不拆分,但此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若干个超大型央企都要拆分。

   中石油会被拆分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大庆、光荣、华人邦和西北几个油田给中石油,胜利、天方、阿萨姆、苏门答腊这几个油田给中石化,与此同时,其配套的炼化企业也要一分为二。

   中石油拆分之后,中石油、中石化改为副部级企业;中船总公司则直接拆分为北方船舶(总部天津)、长江船舶(总部上海)和南方船舶(总部广州)三家副部级单位。

   中国兵器总公司被一分为三,拆分为三家副部级单位北方兵器集团(总部太原,山西、陕西、洛阳三地常规军工归属管辖),南方兵器集团(湖北、湖南常规军工企业归属管理,总部长沙),西南兵器集团(西南各地常规军工企业归属管辖,总部重庆)。

   这些拆分之中,最悲惨的是中汽总公司,该总公司被直接撤销,各大汽车公司再没有了头上的婆婆,可以放心大胆的竞争。

   此时与前世不同,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相当高,只要吃透了从欧洲搞来的技术,就可以追上欧洲三四十年代的造车水平,接下来要做的是逼着这些企业竞争,不断提升技术,并不需要搞合资,中汽总公司的存在自然意义不大。

   形势不同,做法也不同,当然了,如果二十年后,相关企业发展不畅,被迫搞合资,也不排除重建中汽总公司的可能性。

   这一次拆分,铁道部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在这个时代,铁路系统既是最赚钱的,也是最花钱的,加之其空前的战略意义,权衡再三,谷雨并没有听左信介这批日本顾问的,铁路路网、客货运这一块并没有动。

   但谷雨从铁道部拆分出了铁路设备企业,并进行了重组,西门子可以搞铁路设备,也可以搞机电,没必要限定死,这些企业划给了国资委,其业务型干部继续由铁道部任命。

   按照规划,国家将成立三个副部级铁路设备集团,即东北铁路设备集团(总部沈阳,满铁留下的那些设备厂被合并),华北铁路设备集团(总部设在济南,四方、北京、唐山等几个机车上合并而成);华中铁路设备集团(株洲、武汉一带的机车厂合并而成)。

   一连串成立的副部级集团公司,其董事长为正部级干部高配,总经理根据情况,可以为正部级,也可以是副部级,均由中组部任命,其下属干部分为通用型干部和业务型干部,通用型干部由国资委调配,业务型干部由主管部委调配。

   除了以上单位以外,谷雨还将几十个超大型的工矿企业进行类似升格,如此一番操作,可以增加几十个正部级位置,谷雨把董事长的位置拿出来安排那些资历比较深厚的干部,但是总经理则不同,自然只能交给这些年培养出来的技术干部。

   进行重大的变革,必须收买有话语权的党政干部,让一大批人成为正部级干部,自然会让老资格们满意,他们对改革的抵触心理也会降低很多,而中央部委的部长们若是不听话,也可以随时可以进行调配,未来某部长变成大同煤矿董事长就是平调……

   而在收买干部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得提升了一大批技术干部,即便这批技术干部只是副部级,但从副部级调到副部级城市,亦或是调到地方省市担任副手,都是很好的选择。

   而在政治上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几乎每个省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正省部级国企大老板,这帮人看到地方领导干部瞎折腾,他们会怎么想?这自然也是不小的约束。

   好处也有,坏处自然也有,中央部委要想领导下面的工矿企业,压力会非常大,尤其是正式上任的能源部长刘兴昌。

   能源部是超级大部,现在中国年产媒炭2.5亿吨,而且每年都可以增产几千万,此时大大小小煤矿工人接近百万,而随着煤炭产量进一步增加,矿工加上家属继续增加,达到几百万人是必然的;而各个油田、大型发电厂同样人员众多,管理难度本来就非常大。

   现在谷雨又人为增加了难度,手下多了一大群部级干部,他虽然很强势,但能不能很好的领导下面一串部级干部对他是不小的考验……

  回去的汽车上,谷雨问起了刘兴昌这个问题,刘兴昌倒是毫不含翻,“谷书记,您既然点我做主管几百万人的大部部长,我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儿!

   我是军队参谋长出身,做事雷厉风行,我布置任务,一向讲得明明白白,事情讲完了,也会问下面有什么困难,要求;合理的,能够解决的,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马上办,绝不拖延。

   不管下面的企业领导是什么级别,干得好,大会表扬,小会表扬,功劳全是他的;干砸了,大会批评,小会批评。

   批评时,也会让被批评的同志讲话,他若是讲得有理,能驳倒我,我欣赏、重视、重用!讲不出理,那就算是犯到我手里了,非撸个茄子皮色不可!”

   谷雨环视了几位陪同的同志,这才点点头,“天下事,道理最大,只要你坚持这样的做法,能源部的工作肯定可以办好!”

   缓了缓,谷雨加了一句,“不少同志说你锋芒毕露,这恰恰说明我用对了人!大胆的做事,不要有任何顾虑就算天塌下来,也是我先顶着!”

   刘兴昌同志习惯性的敬礼,“是!”

   在考察完胜利油田后,谷雨接着前往齐鲁化工,随着中苏、中英、中法一连串交易的完成,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5万吨级合成氨所需的各种关键设备和材料的生产,国有化率提升到95%以上,剩下的极少量难啃的骨头也离最终突破不远。

   随着合成氨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二五计划各个合成氨项目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不过合成氨是一套由几百台设备、两万多米管道、数万个密封点组成的庞大生产体系,装置能不能稳定运行,难度同样不小。

   他考察了齐鲁化工两套正在建设的设备,虽然对工程进醒比较满意,但还是嘱咐又嘱咐,一切以质量优先,切以安全优先,千万不要为了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赶进度。

   谷雨提到了部人打仗要四慢一快,搞建设同样是这个道理,把基础打扎实了,在投工生产前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全了,争取一次成功,这才是最出色的。

   谷雨再一次批评一些干部搞献礼工程,他要的是项目稳稳妥妥的完工,安安全全的生产,你们提前完工,也得不到我的赞赏,搞了白搞!

   不过这是在齐鲁化工,等到他南下到达淮河边,再一次考察苏北灌溉总渠二期工程时,谷雨又换了一套说辞他非常关心的问道,“如果今年再发大水,二期工程能不能启用?”

   淮海省委书记李泽民深吸了一口气,“谷书记,我们省去年吃了大亏,秋收之后,我们全省总动员,终于在三月份春耕前,完成了二期工程的主体工程!

   虽然二期工程还有一些辅助工程,正式验收要等到1951年,但一旦出现大洪水,二期工程可以提前启用不再和去年一样了!”

   谷雨满意得点点头,松了一口气,“这些年我们花了大钱,还借了不少美元,现在看来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在1949年7、8月间,淮河流域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特大暴雨,沂沭河爆发大水,光光淮海省所属的苏北地区被淹的耕地就高达700万亩。

   这一次大水灾完全出乎了谷雨的意料,他怎么也想不到1949年竟然也有大水,此时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的1950年淮河大水会那么的悲惨,连续两年大洪水,又是在战争刚刚结束时,损失巨大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不是过去十年,发了病一样的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淮海省这一次就要泡在水里,苏北那七百万亩粮食必然会绝收,到时候整个淮海省各种灾民怎么也得有千万以上!

   但即便如此,淮海省的损失还是不少,淮河还是有多处堤坝出现问题,中央不得不派出了近十万解放军抗洪救灾,还从国库中抽调了大批物资赈灾。

   而在灾后,中央免除了淮海省大片受灾地区的农业税,同时淮海省再一次被要求安排二十几万人移民,主要泄洪区不得有居民,要不然这些地区的群众,根本没有办法发家致富……

   这一次大水,虽然一期工程起到了不少作用,但铁的事实证明,一期工程的抗洪效果还很有限,所以秋收一过,根本不用中央督促,淮河全流域再次开始了大规模水利建设。

   听到淮海省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苏北灌溉总渠二期主体工程的建设后,谷雨终于松了一口气,一期和二期工程加起来,泄洪量达到3000立方米/秒,虽然今年还要受灾,但大问题是没有了!

   这一次大水,不仅仅淮河发了大水,黄河也发了大水,大水之后,在中央的督促下,在李强拿出了鲁豫两省省属大型国企未来部分收入加股份换贷款这一手之后,陕西省终于让步,根据计划,1950年三门峡水电站上马,预计用三年时间完成建设……

   三门峡水电站上马当然是好事,但接下来陕西和中下游各省估计还要吵架,而省属国企股份或者收入抵押换贷款方案被通过后,谷雨几乎不用猜,各个省市都会用这一招筹资,接下来廖德华和央行行长季筱泉有的忙活了!

   谷雨猜得一点都没错,还没等中央就此事对地方发文,在上海市委书记黎玉、市长杨琳的见证下,上海市财政局和南洋的华侨银行以及几家上海本地银行已经达成了一个重大协议。

   上海市以上海港未来二十年的部分股份和未来收入为抵押,从这些银行中贷款八亿胜利币,用于上海汽车厂、上海第二钢铁厂、上海电气厂、上海第二化工厂、上海发电二厂的建设……

   上海动作这么快,自然也不奇怪,黎玉是中央局委员,消息异常灵通,李强允许地方国企抵押换贷款,加之超大型国企要被下放一堆资历深厚的老同志这些消息,他都是第一批知道的。

   得知之后,黎玉和杨琳立刻组织谈判,不仅找了上海本地银行,还找了南洋的华侨银行,有上港集团这个下金蛋的金鸡,自然不愁得不到贷款……

   谷雨不愿意上海搞太多的重工业,一直想法设法的从上海抽血,上海市委市政府早就不忿了,好不容易中央自己开了口子,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须速战速决,为此他们刻意制定了高额的违约金。

   完成签约后,华侨银行董事经理陈振传与黎玉握手,“李书记,您放心,第一笔五千万胜利币资金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到账!”

   黎玉十分满意,“陈经理,多谢您的配合!”

   “这是华侨银行应该做的,我们非常希望与上海市扩大合作!”

   陈振传说的是心里话,随着祖国国力的迅速增强,随着祖国一步步加大对南洋的控制,华侨银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与中国密不可分,不可避免的要和中央政府打交道。

   黎玉是中央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今年才43岁,又是谷雨的心腹爱将,前途无比光明,获得他的好感对于华侨银行异常重要。

   作为南洋最有实力的华资银行,该行也是唯一被认可,可以在内地进行经营的外资银行,当然了,华侨银行获得这样的地位,也非常不容易,其中国分行是完全独立的法人,中国财政部拥有49%的股份。

   作为唯一进入内地的外资银行,战争前后,大批华侨在祖国的投资,基本都依托华侨银行,作为一个拥有垄断地位的银行,该行自然赚翻了!

   而陈振传的经营水平也很高,二战期间,他反应很快,早早的把华侨银行的准备金搬到了印度,顺利逃过了一劫,战后一举成为东亚地区实力最强的银行之一!

   对于拥有巨额资金的华侨银行来说,他们甚至巴不得上海市还不上贷款,上港集团的股份,实在太珍贵了,这可是世界排名前几的大港!

   除了上港集团以外,陈振传也看中了上海的房地产,不过目前国内并不允许土地买卖,也不允许民营或者华侨、外商企业进入到房地产市场,这也让陈振传相当遗憾,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寸土寸金的南京街,却变成了上海大学的一部分,心里都在滴血,简直是暴殄天物。

   不过在参观之后,陈振传发现上海大学竟然搞起了房屋出租,他又来了兴趣,仔细询问一番,发现上海大学还是挺精明的。

   上海大学似乎知道南京路和黄浦江边那些楼房的价值,此时,上海大学在也正在效仿香港那边的大学搞孵化园,搞孵化园的钱哪里来,自然是沿街沿江的楼房。

   上海大学地盘多得很,已经拿出了部分楼房,用来搞出租,用租金支持科研和孵化园建设,而且那些租货合同时间并不是很长……

   不过对于陈振传这样的银行家而言,他真正在意的不是上海大学的房屋出租,而是上海的土地问题,所以在签约仪式上,他又询问起来,“上海的房屋能够出租,土地能不能长期出租?”

   黎玉听完,微微沉默,然后果断说道,“土地当然可以出租,上海市非常希望与华侨银行合作,尽快解决在沪华侨的住房问题,即便是修别墅也是可以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