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父子一行人离开电灌站,李老爷子有些感慨地说道,"现在虽然能吃饱,但孩子们越来越多,这以后能不能吃饱,还真说不准!"
李思明安慰道,"爸,你就把心放得宽宽的,我们昆仑省现在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了,水稻也种上了,棉花、花生的产量也越来越大,咱们以后呀,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
"你从小到大都一样,敢做敢说,胆子大的很,哪里都敢跑,前些年打仗的时候,我就想呀,仗赶紧结束吧,要不然你肯定死在那个特角旮旯!
我求神拜佛起了作用,你真得没赶上战争,可我没想到你为了打仗,直接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我本来以为这辈子没有再见之日,没想到你竟然混得这么好,做飞机回来了!"
说到这里,李老爷子有些感慨,"老二呢,你现在做官了,做官了可不能再这么跳脱了,想事情一定要周全,你要知道,你一个决定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
李思明嘿嘿笑了笑,有些尴尬的抓了
抓头发,他年轻那会确实跳脱,但这些年管着新苏,这些年国家安排的人从几百人,已经增加到四千多人,再加上不断从国内过来的移民,还有不断出生的娃子,用不了几年,人口就会上万。
海外省每一家名下虽然有150亩地,但当地的测绘到现在都没有完成,熟地也不是很多,到处都是生地,有的还是需要排水的沼泽地或者热带雨林,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单个人根本没办法开发,只能靠集体的力量开垦土地。
而国家提前提供的各种开发物资也都需要从历年的集体所得中扣除,拖拉机这些个人压根玩不起,但没有这些东西开垦又非常缓慢,所以每个定居点都是准军事化单位,兵团按照移民的特长分配工作,农民们集体耕种,集体修路、搞水利,盖房子,年底分红......
这事实上是一种十分粗放的农业模式
,与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完全搭不上边,这也没办法,因为热带雨水多,土地表面的营养物质大多被冲走了,要想把土地该良好,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为了尽快自给自足,兵团开垦土地的压力巨大,所以有限的人力和机械化必须发挥最大的能量,所以除了大量种植国家急需的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以外,粮食作物更多的是比较好种植的玉米、高粱、木薯等。
为了稳定人心,兵团也进行了大量宣传,未来等到土地被很好地开发,生地变成了熟地,自然环境也不再恶劣,才有可能拆分成一个个小农场,但这需要时间。
群众虽然理解,但名下没有土地,当
然也不会安心,所以基本上人一过来,都会给一个土地确权证件,说明你在某某据点周边,拥有150亩土地使用权.
同时也会在定居点附近划分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土地或者是牧场,耕地大多只有几亩,牧场往往是二三十亩,交给个人开发,兵团不管,但鼓励种植水稻、蔬菜、大豆,畜牧业则是养牛挤牛奶,可以磨豆腐,以满足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需求。
这一套下来,移民慢慢安心了,这一切都符合他们的认知,如果上来就给150亩好地,他们反而不相信,世界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好地方。
说白了,海外省土地开垦的模式就类似于一个个苏俄的集体农庄,但其操作模式,群众也都能接受,这种疫病横生,荒凉无比,甚至不断有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
,不抱团根本没办法生存。
而这样的操作模式下,各个基层的营
连长压力非常大,能力不强根本玩不转,所以兵团不断的搞培训,也不断提拔干得不错的基层干部。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李思明每天操心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不仅要种地,还要想办法开矿,搞运输,办这个作坊、那个作坊。
而在一河之隔的刚果境内,他也派出了好几百人,搞了七八个据点,这些人一边种地开矿淘金,一边和各个部落做生意
,已经深入到刚果境内上千里。
他每天眼睛一睁就是事情,一个决定
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死伤,哪里还敢跳脱,这一年在国内培训虽然学习压力大,但总比不上在海外,而等到培训完回家时,整个人精神完全放松了,考虑问题自然就有些不周。
所以面对老父亲的劝说,回来之后,神经放松之后,又稍稍绷紧的李思明一边记住父亲的话,一边迎合说父亲说得对,满足老爷子教子之心,并没有做任何辩解
儿子都这么大了,国家让他做县长,也已经为人夫、为人父,李老爷子也不方便说太多,李家父子离开了电灌站,又来到了村里的小学、医疗服务站、农技服务站转了转,老爷子真担心儿子不行,又跟他仔细讲了讲。
一路上遇到什么人了,不用李老爷子招呼,李思明就主动递烟,就算李思明混到了县长,回到家乡他是龙得盘着,是老虎得卧着,都是三大叔四大伯了,你当了官,就想充大头?你还想不想回老家了?
但一根烟递过来,寒喧几句,但这些群众问起拖拉机和那些布料,情况一说,大家伙也都明白过来了,不仅李思明的错误被弥补了,他也落了一个好名声。
当然最后一站,自然要拜访村支书老林,儿子出息了,回来看完老子,村干部自然要去见一见,你亲自上门,面子给得
足足的,以后也好相处。
李思明也确实想和这个退伍老兵出身
的林支书谈一谈,更多的了解乡村治理,四政八事最新版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有些
东西总要问一问的。
村支书家境比不上李思明家两进六间瓦房,他家有些意思,三间土房加上两间瓦房,不算好,也不算差,非常符合村支书的身份。
老李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不是退伍老兵,竟然可以在海外混出头,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央候补委员,本事绝对是一等一的,所以作为外地人的林支书压根得罪不起本乡本土的老李,幸好老李也是明白人,两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处得相当不错。
所以当老李带着儿子过来拜访,林支书自然面子给得足足的,接过李思明递过来的"中南海烟",先用鼻子闻了闻,然后又弹了弹,"中南海香烟,这辈子也就抽这么一回了!"
李思明呵呵笑着,又从怀里掏了一包
,"林叔,这还有一盒颐和园,没有中南海那么有名,我平日子也不抽烟,借花献佛
林支书倒也不客气,他直接接过香烟,嗅了嗅,然后笑着说道,"你小子还是年青那会的样子,滑头的很,连包香烟都藏着掖着!"
李思明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么不客气,这么接过香烟自然是当他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自然有什么头疼的就要说。
李思明按照老爷子的交代,把拖拉机
和布料的事情说了一通,老林立刻就听明白了,老李头不愿意招摇,同时也有些感慨,这李家二小子怪不得被评为劳动模范,买辆拖拉机都不带皱眉的,这得多有钱!这海外省到底有多么赚钱呀!
不应该呀,同乡那么多前往海外省的孩子,是什么情况,大家也都知道的,出去几年,赚到几千是有的,像李思明这么能搞钱的还是第一个。
林支书子女众多,有五个娃子,按照政策老大没有当兵,也没有被招工或者考上大中院校,就必须移民海外省,所以他当然要好好问一问。
事实上,不仅仅林支书好奇,李思明的父亲和两个兄弟都很好奇,他们也都不明白李思明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拖拉机随便买!
李思明就沾着茶水在桌子上画了一副地图,然后解释起来,等林支书等人知道李思明组织人跑到刚果做生意,一趟好几倍利润,又在河道中淘金子,承租矿山等等,隐约明白过来,搞这么活计能不赚钱
吗?
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刚果的殖民者是欧洲很弱小的国家,只跟德国人打了18天就亡了国,而他们控制下的刚果、卢旺达都异常富饶,有很多很多金矿,到处都是平坦的可以耕种的土地,众人的呼吸都变
得急促了许多......
"林叔,要想迅速过上好日子,就一定要去西昆仑,那边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危险,但来钱是真快,我们新苏首批几百移民现在最差的也有五六千继续,新来的几千
人赚钱也比其他处在内陆的移民点快多了
当然了,这些内陆的移民点也不错,只要注意一些卫生,出意外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吃穿也不愁,日子过得也肯定比国内要好,但开垦挖矿都是很辛苦的,凡是过去的人,最起码得苦上个二十年,那边真得太原始了,比滇南还要落后!"
林支书沉默了一会,这才咬着牙说道,"以后我家老大也去西昆仑,老子是讨饭出来了,现在也不富裕,老大要想出头,
不拼命怎么行!"
李老爷子瞪了一眼老二,今天老子怎么叮咛的,忘记了?怎么能说得这么直接,万一林支书的长子听了他的意见,在西昆仑出了事,到时候你怎么交代?
所以李老爷子不得不帮着儿子圆话,"
支书呀,我们家老二那个性子你也知道,好吹牛,你不能信他的,孩子要是读书不成,送部队是更好的出路!"
"我也想过送到部队,可现在部队不断
裁军,对文化程度要求也高了不少,想入伍也不那么容易,总不能为孩子那么点事去找老领导吧......".
林支书摇摇头,"老李,就算老大以后死在国外了,也是我们父子的选择,我又不是那种不讲情理的人,怎么也怪不到思明身上!"
李老爷子连忙劝说道,"大过年的,说什么死呀活得,疹得慌!"
"老李,你不懂,我是从死人堆里面爬
出来的,死人见多了,不忌讳这些!"林支书深吸了一口气,"思明可能好一些,但在海外省肯定也见到不少人......"
李思明点点头,有些黯然,"半路上,我老婆还在问我,这一次回乡,见到几个牺牲烈士的家人该怎么回答!".
"这就是喽!"林支书苦笑着说道,"这世道我这几年也看明白了,不缺少赚钱的门路,要想过得好,就得敢打敢拼,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子女又多,老大不拼命,努力闯一闯,后面几个小的又能指望谁
说到这里,林支书又看向李思明,"你前途远大,以后可要麻烦你,多照应一下我们家老大,咱们都是党员,坏规矩的事情老大也绝不会开口......"
离开了村支书的家,李老爷子看着有
出息的儿子,叹了一口气,"思明,年过完就赶紧去上班吧,你以后还是少回来,老家的事情多......"
李思明也有些无奈,他默默点点头,此时此刻,他才终于明白了一些为什么很多领导干部不愿意回家,不是不想回家,是没办法回家,自己刚刚有点进步都这样的,那些大领导们可想而知,这或许就是以身许国吧!
此时真正可以说正在以身许国的谷雨,却没有李思明想象得那么纯粹,他确实没有任何回家的念头,当然了,他也无家可回,这一世的合肥张家是他的家吗?他压根没有任何感情。
即便这一世的母亲,他实际上也没什么感情,老太太又不傻,接触了几年之后,主动去了谷雨侄儿那里,也就不奇怪了
谷雨在这一世,真正有感情的只有妻子儿女,这是他真正的家人,也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时,谷雨的神经才会真正放松,他才会觉得自己不是孤家寡人。(
每当这个时候,谷雨总会想起过世不久的钢铁同志,或许他的晚年变成那个样子跟家庭的悲剧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又何止他一个人呢.......
越是深刻理解这些,谷雨就越发重视家庭,原来还喊着工作之后,会让子女离开身边,现在也已经不提了,丁承德几天不回来,他都要让容强给她打电话,时间一长,不管是家人,以后是身边的工作同志都觉察到他的变化。
谷雨知道算上前世的年龄,他早已经过了古稀晚年,所以他的心态在显著变老,他的做事风格也有了一些改变,对外他变得更加谨慎,但对内他却似乎变得更加无所顾忌。
表面原因是他的权力处在巅峰,威望如日中天,谁也没办法挑战,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他必须在死前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对,谷雨开始考虑死亡,他的肉体确实还很健壮,但他的灵魂已经苍老,苍老的灵魂能驾驭住健壮的肉体吗?他也不知道,很显然也没有任何先例。
他不得不考虑万一五十左右就走人会
怎么办?不是没这种可能,秦始皇不也只有49岁吗?唐太宗不也就只活了五十岁吗?虽然他不嗑药,但日益衰老的灵魂哪一
天突然断弦怎么办?
每每想到这些,谷雨就会忍不住做一些事情,不过家庭的温暖往往又让他恢复正常的理智,事情没到这一步,不要疑神疑鬼了!
所以谷雨现在不得不增加思考的时间,避免因为自己的感情原因,造成不应该的失误,而随着谷雨工作效率的下降,他不得不更加依赖秘书班子,当然了,他组建的秘书班子大多是历史名人,也确实非常能干。
谷雨的秘书班子分为两套,一套自然就是中央书记处,这是党的秘书班子,处理中央日常事务,谷雨当然很信任他们,但即便如此,每天谷雨还会受到一大堆密密麻麻的事务。
而这些密密麻麻的事务则又另外一套
秘书班子首先处理,然后提出意见,而这套秘书班子则紧密跟随在谷雨身边。
郭子华这个中办主任自然是领班秘书
,负责抓总,文笔很不错的他,也帮着谷雨起草文件,修正各种政治报告。
他也经常代表谷雨出席各种场合,发表讲话,但中办的事务太繁忙了,他也不
可能天天待在谷雨身边,所以谷雨身边最
核心的工作,往往掌握在五个人手中。
与前世的教员相比,谷雨更重视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意识形态这一块东西并不是太在意,再加上王若飞和叶剑英两同志管得很好,他也就不再发表这一块的讲话,该说的都说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执行的问题。
所以谷雨身边的五位秘书都担负着实实在在的职务,张世德负责中办日常事务,同时谷雨也会在人事等问题上咨询他,谷雨相信他的人品;庄世平则负责财经相关事务,并负责管理军抚中心这个钱袋子
科研相关工作则一直属于张爱达同志,这位同志自三十年代后期被谷雨调到身边后,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身边,长期负责军工相关研发工作;
安全相关工作自然交给了公安部,目前部长和常务副部长都是谷雨一手提拔的,也都得到谷雨的信任,常务副部长谢安
治一直兼任警卫局第一政委的职务。
真正最核心的军委相关联络工作,则由出色的参谋长方如川同志负责,方如川和谷雨同龄,他当年被张学良誉为天下奇才,送到日本军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张学良甚至想把妹妹嫁给他。
九一八后,方如川同志对张学良日益失望,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学良被老常逼出国之后,方如川同志跟随黄显声同志起义,后来被调到中央军委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谷雨安排到彭德怀同志身边工作,与彭德怀同志共事八年之久,战后被安排为谷雨的军事秘书、军委办公厅主任。
这些人出身各不一样,经历也各不相
同,天南地北都有,各路势力都有代表,都能很好得分担谷雨的工作,再加上不断在外交和经济上出谋划策的老妖怪左信介
,谷雨身边可谓人才济济。
既然助手们既忠诚又能干,谷雨也变得懒惰起来,就在春节前,他召开这几位同志开会,在会议上谷雨做出了一个决定
呈报谷雨的各项事务,郭子华加五个秘书,还有顾问左信介七人根据需要搞一搞碰头会,对呈报谷雨的非紧急报告,非重要人事安排,非重大资金和项目安排以外的报告,可以提出几条处理意见,谷雨再根据意见挑选其一,以进一步减轻他的工作压力。
当然了,谷雨如果对这些意见都不认
可,自然要以他的意见为主,不过这种可能性非常小,甚至可以说微乎其乎,这些人跟在他身边太久了,对他的心思把握得自然很好。
虽然此前大家也时不时就各自交叉的问题召开碰头会,以明确提送给谷雨的意见,但谷雨明确认可这个碰头会,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这甚至可以认为是谷雨在制度上的认可。
这么干到底是否合适,制度上没有任何说明,谷雨觉得合适就行,而这意味着什么,那几位同志当然很清楚,心里既兴奋,但又相当紧张。
谷雨这么一番骚操作之后,工作自然轻松多了。很多时候,他甚至都不看简报
,往往会直接翻到碰头会意见处,如果发现首条用的是蓝笔,就说明与分管领导同志意见相同,谷雨自然就圈阅了。
若是出现首条是红笔,谷雨就要好好看一看了,毕竟能够让自己的秘书班子不
太认可,那事情争议性肯定很大。
当然了,谷雨这么一干,也不是什么
好事,或许他圈阅了什么,他都不知道,遇到某一件事了,别人提及他的批示,他可能茫然无知,不过谷雨也不是太在意,他是一号,把握大势即可,不能被官僚集团不断送上来的小事情遮蔽了目光。
至于一些不足的地方,反正秘书班子会准备的,到时候对着讲话稿念就可以了,若是念错了怎么办?顶多就是丢人呗,有啥好怕的,被人笑话就笑话呗,他不过是小知识分子!
没过几天,谷雨就发现自己轻松了许多,也有精力翻看内容越来越多的梦想杂志,时不时还写个条件,让一个小秘书递给杂志社......
当然了,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和妻子儿女待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继莫斯科期间给妻女做饭后,谷雨又做起了饭菜,这也让他原来绷紧的神经又轻松了很多。
谷雨此举不仅把家人,也把年前回到北京过年,被谷雨邀请做客的陈赓同志累得不轻,这太阳才西面出来了吗?你竟然有空做饭?
谷雨呵呵笑着说道,"老王,我现在想
开了,要想颐养天年,绝不能学朱元璋,既当皇帝,又当丞相,所以呀,我现在把事务尽可能的分解下去,只抓最重要的,自然就有空了!"
陈赓无语,你要是早这么想,周恩来
同志何至于做完了政协主席,又做人大主席,有他处理各种日常事务,也不知道吴主席知道了会怎么想?
他不得不劝说道,"谷书记,您今年也才四十七吧,想得也太远了!"
"不是总有人拿我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吗?李世民也就活了五十岁呀,这么一算
,我这个年纪真得不年青了!"
谷雨这么一说,陈赓脸色慢慢严峻起来,一向多思多虑的他,对谷雨这个心态真心不放心,谷雨笑着转移话题,"英法两国坚决反对举办关于殖民地问题的五国首脑会议,美国人模棱两可,赫鲁晓夫同志已经让步了!
他不仅让步,准备退出奥地利,还希望我们尽快解决对日和约问题,为日内瓦首脑会议创造一个更好的氛围,你怎么看
陈赓有些担心,"这个板不好拍呀!"
"不拍也得拍!"谷雨站起身,走了两步,"美国扶持德日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在苏俄已经做出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我们要顺势而为,不能硬扛!
帝国主义不是那么好相处的,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低调一些,看着赫鲁晓夫表演,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
军中可能有一些同志,尤其是东北出身的同志,可能转不过弯,若是找到了你,你告诉他们,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早就给出了答案!"
陈赓听完,朗声说道,"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