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武汉的周恩来同志,现在完全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每天要和国民党代表舌战,围绕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扯皮,这已经够累的。
好不容易,会谈结束了,一个又一个民主人士跑过来,对党的政策说长道短,满脸的狐疑和不相信,他又不得不做大量的说服工作。
他刚刚安抚了一个民主人士,但安抚的效果怎么样,他并没有太大的自信,联合政府的大好局面,因为谷雨杀人诛心的做法,变得风雨飘摇……
不是不能杀,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要想法设法团结,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这么一干,其他屁股有屎的民主人士还怎么跟我党合作?李济深陈铭枢这些人十有八九留不住了呀!
谷雨的《新民主主义论》说的那么清楚,统一战线是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要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为什么他在执行中,破了自己定下的规矩?
就算他不明白,在中央的毛泽东、陈云、任弼时也都是明白人呀,他们是怎么回事,都不说话了?
周恩来同志猛然想起了谷雨搞得那个中央执行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央开会时,谈论什么议题都是第一书记定,他肯定没有把这件事上会,直接就决定了,而其他同志想发言反对都没有机会,议题都是他决定的,他不加这一条,别人就没办法!
想到这里,周恩来同志就更加生气了,太霸道了!谷雨这一路走来,太顺了,以至于有些小看天下英雄了,这些人也许帮不上忙,但要是站在蒋介石一边,会影响到太多人的选择?他不是糊涂人,他就是太骄傲了,还是太年轻了!
周恩来同志越想心里越恼火,他虽然风度翩翩,但事实上却是脾气很大的人,只不过他有极强的克制力,不愿意在同志面前暴露出来。
不过叶剑英同志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对他有所了解,也感觉他的神情有些不太对劲,而且他猜也猜得到为什么,但这属于中央最高层领导之间的问题,叶剑英同志自知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作为中央外委副主任,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抗日联合政府外交部长,叶剑英同志虽然是统战高手,但他同样是一位精通兵法的杰出军人,谷雨还没有崛起前,他就注意到了谷雨,而到了现在,谷雨成了中央第一书记,他对谷雨的关注自然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
他非常注意收集对谷雨的种种言行,从中揣摩谷雨的思路,很快他就发现谷雨这个人在政治上事实上并不算很复杂。
谷雨很喜欢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之后就严格执行,只要不违反制度,他都非常和气,就算当面和他争吵,他也不会计较。
但如果谁违反了制度,他立刻就会翻脸,不管是谁,违规了就要处罚,说白了,他充分利用了第一书记的规则制定权,通过建立缜密的制度体系来约束全党,维护他的权威。
不仅仅在党内如此,在政府和党外工作中,谷雨也同样如此,谷雨的《新民主主义论》虽然强调统一战线的作用,但是谷雨本人非常骄傲,根本瞧不上诸多民主人士,尤其是那些耍嘴皮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屑一顾。
那些位社会活动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等等,民国上下都捧着,来到共产党根据地,嘚瑟得很,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谷雨顶破天见一面,聊一下,绝大部分人根本见不到他的第二面。
但是那些大学理工科的教授,谷雨就完全不一样了,动不动就找他们谈话,带他们一起参观共产党的工厂,还办起了中央局学习会,每周都会请一位理工科教授上课,小学生姿态做得足足的。
不仅仅是重视程度有着天壤之别,谷雨制定的各项待遇也完全不同,同样是清华大学教授,清华理工类教授来到共产党根据地,直接享受四级专家待遇;而文史类教授过来之后,则统一按照副团级干部待遇。
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待遇,共产党的专家待分为四级,一级为国际知名专家,目前没有人可以拿到这个待遇,一般从二级开始,一些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就是二级,比如李贺、董登山、侯德榜等。
四级专家虽然属于专家的最低一级,但待遇已经非常好了,津贴、住宿、警卫、医疗都有比较高,更重要的是政治地位。
他们可以就在意的问题,随时约见山西工建委负责同志,而二级专家甚至可以直接约见中央工建委领导同志,想见到谷雨非常容易。
而文史类教授们享受的副团级待遇则远远比不上,津贴定死了,不超过十元,发表文章著作定死了不超过十元,住宿、警卫、医疗也就那么回事,想见到高级干部更是非常困难。
更恶心的是,他们还要考试,中组部搞得干部登记表,对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判断标准竟然是数理水平,而且还会定期进行考核。
懂得微积分和高等物理,那就是高级知识分子;懂得高中数学几何物理,那就是中级知识分子;如果只懂初等数学,那就是小知识分子。
按照这样的标准,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那些作家,因为数理知识不足,竟然被划为了小知识分子,这些人很不满意,私下里怪话不断,但也没有改变组织部门的结论,这是谷雨亲自制定的,他们就是精通文理的小知识分子,定位没有错。
就算你是大学生,就算你是大作家,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党对知识分子评价的标准不是文章,是数理水平,达到了才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你达不到说破天,你就是小知识分子。
当然了,党也会给机会,每一年会重新考核一下,所以这些个大学生和大作家,无可奈何,为了面子,也只得老老实实去自学数学物理……
谷雨这一反一复天壤之别的做法,对一大批民主人士的刺激非常大,文史类教授一类的人物,过来转了两圈,基本都毫不犹豫的掉头回去了,但是理工类教授却不一样,很多人来了之后,就不想走了,政治上的礼遇完全不一样。
对于谷雨制定的规矩,周恩来同志意见非常大,他认为这样做根本没办法争取民主人士,反而会让一些本来对党有好感的同志,对党产生误会。
谷雨一开始非常不乐意,副团级待遇差了吗?他们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写几篇反常文章吗?那玩意我也会!正好用这样的方式筛选一些人,追求待遇的人,绝不会我们的同路人。
但后来随着孙夫人等一批影响力很大的民主人士来到根据地,谷雨最后做了妥协,责成通知不制定一份特别名单,中央讨论后,可以给予高级别的礼遇,但不在这份名单上的人物,必须按照中央的制度来办。
与此同时,他也做了不少限制,特别名单上的人物经费由中办负责,统战部负责其他招待,超支了,统战部自己想办法……
一开始周恩来同志还有些照顾面子,不愿意搞得难看,但很快他就发现情况不对,经费不够,最后无奈之下,周恩来同志找到中办想增加经费,当时的中办主任陈昌浩毫不客气的驳回了。
无奈之下,周恩来同志不得不动用他作为中央书记掌握的那部分特支费,还把账填上,为这件事,周恩来同志和统战部副部长宣侠父闹得很不愉快。
当年在黄埔期间,连蒋介石照怼不误的宣侠父同志公开指责他老毛病又犯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为妥协而妥协,忘记了原则……
而在中央局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也被批评了一番,还有同志认为上海中央时期的经费开支比较混乱,周恩来同志应该承担责任。
周恩来同志不得不做了一番诚恳的自我批评,谷雨虽然接受了批评,但也制定了各级办公厅和中央监委定期核查各部门办公和招待等相关费用的制度,并定期上报中央……
想到这里,叶剑英同志自然就不奇怪这一次谷雨和周恩来两同志之间发生的冲突,谷雨一不在意那些民主人士,二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所以这些人在根据地乱来,被杀人诛心一点都不奇怪,谷雨搞不好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些人,杀他们如同杀一只鸡那样。
但是周恩来同志则不一样,他非常在意外界的看法,眼看着好不容易促成的联合反常,建立联合政府的大好局面,因为谷雨这一次杀人,民主人士人心动摇,他自然着急上火,虽然没有直接发火,但他的细微表情已经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这两位领导同志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一点都不奇怪,如果让叶剑英同志选择,他更愿意站在谷雨一边,谷雨的做法虽然有些僵硬,但确实长治久安之举。
当然了周恩来同志的考虑也可以理解,不过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人,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对力量的感觉,远超过周恩来同志。
虽然他调到了统战部,但他还是谷雨的特别助理,他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军工生产信息。
随着根据地各项建设的不断进行,兵工厂产量的迅猛提升,现在共产党每一个月可以生产足以装备一个师的枪炮武器和数量巨大的子弹炮弹,而这还是在不饱和生产的情况下,因为铬和镍的开采冶炼还需要时间,光靠进口铬镍,成本较高。
等到明年年底,铬和镍矿实现了大规模开采,再加上几个钢铁厂陆续落成投产,限制枪炮等常规武器生产的因素都将被剔除,如此一来兵工厂就将全力生产。
与此同时,根据地一批民营厂设备也可以转产步枪,迫击炮等简单武器,到那个时候,每年生产的武器装备将是破纪录的,一年也许就可以装备起百万大军,想想都让人觉得疯狂。
但即便如此,谷雨还在疯狂的建设新工厂,四川的炮厂规模同样巨大,而随着机器厂生产的设备越来越多,已经不需要整套购入设备,到时候可以不断生产制造枪炮的设备,虽然一些精密仪器还需要进口,但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自给自足。
随着兵工厂产能的飞速上升,部队装备的提升速度很快,甚至有余力对外向西北军和晋绥军出口火炮,这是他在南方时,想都不敢想的,短短两三年间,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
今年上半年研发的107mm火箭炮基本定型,因为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非常好,部队订单非常多,兵工厂每个月都能够生产上百门,而且产能还在迅速提升中,据说总参的计划是年底装备到军,明年装备到师,后年竟然准备装备到团……
这样的火箭炮一次齐射,一次性发射12发就相当于一个105mm榴弹炮营齐射,这是多么强大的火力,而拥有了如此强大力量的共产党,也许只需要一年。
既然有如此强大的实力,真的有必要对那些民主人士做出太多的妥协吗?形势变了,政策也要跟着变化,谷雨很可能就是在有意筛选民主人士,将其中的投机分子驱逐出去,这样未来会减少很多麻烦。
一个向英国殖民者通风报信的人,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帮着说话,帮着鸣冤,这正常吗?这些帮着说话的人,真的是我党需要团结的民主人士吗?
而周恩来同志竟然因此对谷雨同志有些不满意,这合适吗?他有可能考虑到这一层呢?很明显,周恩来同志在具体执行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当然这也不奇怪,现在蒋介石还占着中国最富裕的地区,看起来还很强大。
那些民主人士并不知道蒋介石能站稳半壁江山,是因为共产党中央目前不想打,打的意义并不大,但周恩来同志不一样,他应该知道呀,他既然知道,就应该想明白谷雨为什么不在意那些民主人士呀……
这就是两人着眼点的不同吧,周恩来同志总是想在实际执行中尽善尽美,但往往不自觉间,为了执行而执行,反而影响到了战略,这是他的老毛病了……
当然了,这番话,叶剑英同志不会去提醒,谷雨让他担任助理,意思非常明显,党的第一书记谷雨愿意接纳他,他只能靠拢谷雨,他不可能与周恩来同志太接近,就让他自己去想吧,总会想明白的……
就在两位同志各有心思之际,一个秘书迅速走了进来,来到了周恩来同志的耳边,高兴的说道,“周书记,杨大姐过来了!”
周恩来微微皱起了眉头,招呼叶剑英同志说道,“我去看看!”
听完了邓颖超同志的表述后,周恩来同志脸色都变了,“怎么会出这种事情?胡志明同志现在到底在哪里?”
邓颖超同志擦了擦眼睛,“恩来,康生同志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暗示得很清楚,胡志明同志不在人世了!”
周恩来同志呆呆得坐在了椅子上,脸色惨白,他怎么也想不到谷雨做得那么绝,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压制住内心的激荡,但还是颤着声音说道,“总要有一个理由吧?”
“假传国际指示,现行反革命!”
“荒诞!胡志明同志是什么人?那是越南出了名的革命家,参加过黄埔军校的创立,在大革命期间与我党并肩战斗……”
“恩来,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邓颖超同志很冷静,一路上她已经想明白发生了什么,“你还不明白吗?问题的关键是国际指示,谷雨同志铁了心要坚决斩断国际干预我党的任何可能,这既是我党政治上独立的需要,也是谷雨同志巩固个人地位的需要!
如果这一次拿着国际指示的是党内同志,谷雨同志也许还会有些犹豫,但偏偏是胡志明同志,谷雨同志没有经历过大革命,也许根本就不清楚胡志明过去做了什么,拿他警告全党,还有警告你和其他资历深厚的同志,多么划算!
胡志明同志出事之后,党内经历过大革命,认识他的同志都噤若寒蝉,没有人说话,负责政法委和监委的任弼时同志同样没有说话,而毛泽东同志则一直在代县考察,不在太原!”
听到这里,周恩来同志手都在颤抖,“他,他怎么变成这样了?”
“他一直都是这样的人,王明在莫斯科和上海做了那么多事情,他一直都站在王明一边,谁知道他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你真得相信……”
“好了,不要再说了!”
“我必须说!”邓颖超同志越发冷静,“恩来,你一直说要拥护谷雨同志,但不能只是嘴上说说,你必须从具体工作中执行谷雨同志的指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谷雨同志不是向忠发,不论是能力,还是手腕,亦或是党内军内的影响力,都远远压过其他同志,你能做的是做好副手、助手,做好执行工作,而不能自作主张!”
周恩来同志慢慢冷静下来,“小超,你也这么觉得吗?”
“你可能不自知,但事实就是!谷雨同志看不上那些民主人士,你却一头热,不断幻想着统战他们,还不断满足他们过分的要求,你这是不是自作主张?
谷雨同志在边疆问题上非常强硬,可你是怎么批示的,那段被谷雨同志删掉的话,你还记得吗?你这是不是自作主张?你现在还能看到民工委的报告吗?
还有一点,胡志明这一次是怎么过来的?你不要告诉我,你一点都不知情!你最起码是默认他这一次的行动,否则以他对我党的了解,他绝不会轻易过来!
这意味着什么?你不清楚吗?你是在实质反对谷雨同志对兄弟党的政策,而且还幻想他对你让步,这怎么可能?谷雨同志的性格你不知道吗?外柔内刚,他在原则问题上,从来都不会让步!”
周恩来同志长出了一口气,慢慢低下了头,颤抖着手,擦了擦自己的额头,邓颖超同志都看在眼里,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些话要不是陈云同志提醒,我也看不出来,恩来,你该醒醒了,接受现实吧!”
“陈云同志,他找你谈话了?”
邓颖超同志点点头,“恩来,你可能不知道,就在胡志明同志出事的第二天,陈云和康生两位同志找我谈话。
中央已经决定,由康生同志统一领导南洋各党支部的工作,还要求你交出掌握的所有地下党同志,尤其是和越共有接触的同志名单!我这一次过来,同样带着任务,交接的同志也一起过来了!”
周恩来深深吸了一口气,“让康生出马,看来是想把事情做绝,这符合他的性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对张国焘如此,对王明如此,现在对胡志明同志也是如此!”
“既然能打掉内民党,再打掉一个越共,也不奇怪!朝共要不是背后站着苏俄同志,我估计他也会严厉打压的!谷雨同志是在践行他那句话,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共产党人那句话!”
“与兄弟党亲密无间,患难与共不好吗?”
“我们和苏俄做到了吗?既然我们做不到,你又怎么可能指望,未来我们与其他兄弟党能够做到?恩来,你不要想得太美好了!”
“那是苏俄搞民族利己主义,我们能一样吗?”
“我们怎么样,我不知道,而且你说了不算,谷雨同志说了算!有一点谷雨同志说得非常对,就算我们对这些兄弟党很好,中苏两党之间,这些兄弟党也更愿意靠拢苏俄,若是我们和苏俄闹僵了,岂不是四面都是敌人!”
“我们怎么可能和苏俄闹僵?”
周恩来同志越说声音越低,又怎么可能不闹僵,就算不闹僵,也不可能亲密,只要苏俄不改变民族利己主义立场,就不可能,而且谷雨又是那样的性子!
邓颖超同志深深吸了一口气,“恩来,你必须承认,谷雨同志扶持金九,不扶持朝共是对的,前者更符合中国的国际利益!”
“我心里绕不过这个弯呀,不支持兄弟党,反而去支持金九这样的人,我们怎么对得起入党誓言……”
周恩来同志有些说不下去,邓颖超同志叹了一口气,“我不清楚谁对谁错,但又一点我是知道的,谷雨同志正在推行的政策,是党内几乎所有同志的集体意志。
同志们吃了这么多苦,憋了这么多气,为得是什么?不就是希望中国击败帝国主义,迅速强大起来吗?而什么是强大,恢复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让周边的藩属国来朝就是强大!”
“我们还很弱小,离这一步还很远呀!怎么能这样呢?”
“恩来,真得不远了!你不要忘了我们在缅甸击败了英国殖民者,那是英国,世界霸主,他们都拿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同志听到这里,再也无话可说,他苦笑着说道,“原来我才是少数派!”
“你早就应该发现这一点了!”
周恩来同志连连摇头苦笑,过了一会,周恩来同志这才说道,“小超,你来得好,你一来,解决了我的大问题,现在我轻松多了,不用在费尽口舌劝说那些民主人士了!”
“我们连英国都不怕,拿下蒋介石,赶走日本人是迟早的,那些民主人士就算现在叽叽喳喳,以后还会靠过来,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你呀,别太当真了,他们掀不起大风浪!”
“呵呵,连你也这么说!”
邓颖超同志抚了抚头发,眼神中透出一丝戏谑,“你不是跟我抱怨过吗?每一次根据地来人,谷雨同志顶多照一次面,然后就找不到人影了,他如此不在意,你剃头担子一头热,有什么用?
他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是科学家,是技术专家,你把这些人搞到根据地,才会得到他的看重,你呀,就是稀里糊涂,整个拧着来,怪不得他要收拾你!”
“可你不要忘记了,这些民主人士很有影响力的,要是他们投奔了蒋介石,对我党会很不利!”
“再不利,也变不出刀枪,更变不出钱粮!恩来,你还不明白吗,现在应该是他们主动靠拢过来,而不是我们去拉拢他们!谷雨同志要的就是他们摆正位置,要不然以后还不知道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周恩来同志叹了一口气,“是我想歪了,谷雨同志几次提醒我,我们现在不一样了,考虑问题的角度要改变,我呀,一直都没改过来!”
“现在改过来也不晚!”
“晚了!”周恩来同志擦了擦眼睛,“我对不起胡志明同志,要是我早点想清楚这些,肯定会派人劝说他的!”
“他就算躲过了这一次,下一次也躲不过,他这一次绝不是冲动之举!”邓颖超同志深吸了一口气,“恩来,谷雨同志能够率领我党搞出今天的局面,绝非偶然,你一定要摆正位置,不能再犯错了!”
“你放心吧,我明白,血的教训呀!”
“恩来,你不要再想了!想多了,反而不好!”
周恩来同志沉默了一会,没有说话,邓颖超同志也没有再劝下去,现在大势如此,就算再意难平又能怎么样?这样的事情,他遇到了何止一次?
谷雨虽然残酷粗暴,但从理智上来说,此举却打断了越共的脊梁,一位深孚众望的领袖,有多大的作用谁都知道,接下来康生在动手,大问题肯定没有了。
事已至此,也只能按照谷雨的做法执行下去了,这样的痛苦周恩来同志早就经历过,当年陈独秀的托派,后来某人的非委,都在他的手中终结的……
同样也就在这一天,南京的蒋介石却兴奋无比,共产党那个谷雨还是太年轻了,他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跳蚤的能量,这下好了,无数人都在批评他,那个胡适之更是公开说出了与日议和,联合消灭共产党土匪这样的话……
如此一来,蒋介石等待多时的出兵时机就已经成熟,而在长沙的陈诚再一次收到蒋介石的电令后,找来了老搭档罗卓英,“尤青,委座又来电了,看来不打不行了!”
“总座,三个月前,共产党刚据衡阳,人心不稳,虽然击败了桂军,但粤系实力尚在,只要协调好,南北夹击,还有胜利之望!
结果呢?委座畏惧,主动求和,给了共产党三个月时间,有这三个月时间,共产党运来了多少弹药都不知道,现在秋收已过,衡阳又是大粮仓,共产党粮弹无缺,这个仗我们怎么打?就算拿下了衡阳了,我们还能剩下多少人?
还有桂系,粤系,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和共产党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现在我们动手,他们只会做坐山观虎斗,看我们的热闹!绝不敢出兵招惹再共产党!总座,一定要向委座呈请,这个仗,不能打,最起码不能现在打,风险太大了!”
“尤青,你说得都对,可现在两党谈判,共产党的条件你也知道,党国上下岂能容忍?不打一仗是不行的,没办法交代呀!
我们这样的精锐之师不敢打,其他部队更加不敢打,如此下去,如何了得?这一仗我们就算是虚应故事,也得碰一碰共产党!我们有快速纵队在,又有何惧!”
罗卓英沉默了一会,无可奈何的说道,“总座,既然您决议要打,我的意思以快速纵队为中心,11师和14师抱成一团,如此有重炮保护,就算打不赢,保全主力撤下来,还是办得到的!”
“是不是胆怯了一些?”
“小心无大错!四次围剿那会……”
陈诚打断了罗卓英的话,“好了,我清楚了!尤青,你为前敌总指挥,此战各部统一由你指挥,望你不负党国重托!”
1935年11月18日,蒋介石以共产党无谈判诚意,无故冤杀名教授为名,派出了罗卓英兵团,向南进攻衡阳,与共产党南线兵团决战。
罗卓英部督率兵团主力包括三个主力师在内的八个师(缺少补充旅),再加上一个快速纵队,十三万人,会同打头阵的湘军28军主力两个师,加起来高达十八万人,浩浩荡荡向南沿着铁路线,向南进攻衡阳。
消息一出,举国震惊,共产党立刻指责蒋介石名为求和,实为玩弄和谈把戏,号称要撤回谈判代表,同时下令东南方面军坚决反击国民党军队。
不过在美国代表的挽留下,双方代表在武汉喷起了口水,谁都没有离开,到了这一步,各路势力已经非常清楚,两党还是想谈,只不过谈判条件谈不拢,那就只能硬碰硬来一场!
听说十八万中央军出来了,寻淮洲同志兴奋无比,地下党的同志已经报告了敌人的部署,敌军主力在衡阳株洲一线集结后,以湘潭为后勤基地,储备了大量物资,而湘潭与衡阳不过三百里。
一般来说,从衡阳株洲一线进攻衡阳,有三条路,中路由湘潭经衡山,攻衡阳正面;右翼出湘乡趋永丰,攻衡阳西南面;左翼由醴陵出攸县、茶陵,南犯安仁、耒阳,包抄衡阳东南面,如此可以三面包围衡阳。
这一次罗卓英也是这么走的,不过他并没有分兵三路,而是分兵两路,在左翼,以副手汤恩伯率领89师会同其他四个中央军师,总共八万余人,组成左集团,包抄衡阳东南面。
在右翼罗卓英以中央军一个师带着湘军一个新编师,会同湘军地方部队四万人防御湘乡湘潭,防止被共产党端了后路,另外长沙的留守部队也可以增援,足以保后路不丢……
罗卓英亲率主力11师、14师、一个半中央军师和湘军三个师和快速纵队,总共十万人放在中路,以湘军三个师冲在最前面。
这是土木系的老把戏了,把杂牌军放在最前面,打胜了,杂牌军也消耗了;打败了,正好改编,变成中央军。
这一次罗卓英做得坦坦荡荡,中央军在湖南作战,湘军自然要卖力,你们放在前面不是应该的吗?李觉气得半死,可又无可奈何。
对于罗卓英的排兵布阵,蒋介石也没什么意见,汤恩伯率领五个中央军师,八万人,沿路又是大道,比较好走,就算共产党有什么想法,汤恩伯发挥炮火优势,全身而退还是办得到的。
而罗卓英亲率的又是中央军的王牌,虽然一边是衡山,一边是湘江,有些危险,但有快速纵队的大炮掩护,怎么也不会有危险,两路大军合围衡阳,并将共产党根据地一分为二,就达到了他的战略目的。
蒋介石事实上也怕出事,但是湖南南部的地形就是这样,他总不能把将近二十万大军缩成一团吧,根本就展不开,必须分兵,但未算胜,先算败,蒋介石还是知道的,故而在后方留守了重兵……
国民党的排兵布阵,可以说中规中矩,但却正中寻淮洲下怀,蒋介石唯一没有算到的是寻兵团的人数,比他想象得要多很多。
既然敌人分兵,寻淮洲准备集中兵力先打最强的罗卓英兵团,原因很简单,罗卓英兵团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但是所处的地形又最不利,回旋空间不大,最适合我军围歼。
寻淮洲的战术非常清晰,他以罗炳辉同志率领一个纵队,留在湘江以东,以游击战术阻滞汤恩伯兵团;以一个纵队放在永兴,防范粤军从韶关增援,同时可以增援罗炳辉纵队,为战役第二阶段考虑。
以一个师放在祁阳,防范桂军出广西,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留守部队也是必须的,一旦桂军出来,可以层层阻滞。
寻淮洲则集中主力五个纵队十四个师外加两个炮兵旅,准备硬啃罗卓英兵团,正面三个师利用有利地形,层层设防,把敌人吸引到衡山以南。
以四个纵队十一师的兵团主力出永丰,迂回攻击湘乡,攻取湘潭,断敌后路,前后夹击,将敌人主力消灭在株洲到衡阳山河之间,如果长沙敌人跑来增援,正好可以一一击破……
十一月二十日,战役正式打响,南北两党的军队,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开始了一场对攻战,双方都想包抄对手,就看谁能更好的包抄敌人。
相比于国民党军队分兵两路,寻兵团就显得重点突出了,他把能调动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到一起,开始了大迂回,就这样,决定中南地区归属的大决战开始了!
而就在这一天,共产党中央书记陈云同志乘坐飞机前往苏俄,这是陈云同志第一次前往苏俄,但这一次他却承担着非同一般的责任,两党现在的关系似乎显得格外的紧张。
“胡志明”事件发生后,斯大林闻讯非常恼火,以国际的名义,给共产党发了一封非常严厉的质询电,责问共产党书记处,为什么要抓捕带着国际指示的“胡志明”同志?要求共产党立刻释放“胡志明”。
而谷雨收到电报之后,则同样毫不客气,发出了一封非常明确的电报,公开宣称共产党中央局已经做出相应规定,并通报过国际,说得非常清楚。
电报同时质问国际,为什么不尊重共产党驻国际代表团和共产党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跳过共产党领导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国际收到电报之后,态度依然十分强硬,第二封电报再一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是国际下属支部,国际有权利根据工作需要,向中国共产党任何机构派出工作人员,并不需要经过共产党驻国际代表团,同时国际再次要求释放“胡志明”。
谷雨看到这封电报后,亲自拟定了回复电报,告知既然如此,共产党驻国际代表团似已无存在之必要,共产党中央将考虑择机召回共产党驻国际代表团。
至于“胡志明”的下落,谷雨的电报与当年苏俄内务部回答瞿秋白同志的说法一模一样,这位自称是“胡志明”的人在审查过程中自杀了,他的心理十分脆弱,我们很遗憾,这真是一件很不幸的消息……
回复这封电报后,正好到了陈云出发的时候。陈云自然犹豫无比,现在过去合适吗?谷雨则笑嘻嘻的说道,“当然要去!这些电报不过是试探罢了,他们真想做什么,就不会同意你前往苏俄,他们越这么做,越显得心虚!现在主动权在我方,没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