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94章重庆战役下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357 2025-05-12 15:05

  李成春继续耐心做思想工作,从王排长和士兵口中进一步了解掌握了敌人兵力分布准确情况,了活地图,他心中就更有数了。

  敌营部就在庙前大梅花碉内,是敌人指挥碉,敌人主要兵力都分布在各个碉堡,营部大都是些不打仗的杂务人员,是战斗中的弱势群体。

  所以李成春决定利用村北集团家屋作掩护,钻隙前进,直插敌人营部,用猛虎掏心的办法,擒贼先擒王,先打掉敌人的指挥碉。

  因敌碉林立,火力立体化,为避开敌人火力,减少阻挠、伤亡,只能隐蔽前进。李成春严令各班不许暴露目标,不许声张,不许暴露敌军七连三排已向六连投诚的消息,以免敌人调整兵力部署,用机枪和火炮封锁六连前进的道路。

  李成春命令一、二排成两个梯队,按照步兵战术的要求,利用洋镐凿壁挖墙而过,房套房,院套院,利用房子开辟隐蔽通道,一边挖墙,一边前进。

  三排沿村街道警戒前行,前进中与敌人查看增援的敌机动分队相遇,三排先下手为强,一阵轻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猛打,击毙数人,其中有一人竟是敌机动分队队长。

  出来的敌人遭我突袭,失去头目,只好拖着伤兵缩了回去,连续挖了四五个小时的墙,快天明时,六连才撤出村西边。

  眼前便是敌人以大庙为中心的核心防御工事,庙后是一座高6米,直径约3米,3层结构的钢骨水泥梅花高碉,碉的下层是像梅花瓣一样的人字形爪子。

  每层有五六个射口,有的错开,有的重叠,这种梅花碉上层不光能射击还能投手榴弹,下层既是低碉还可以放地雷。

  庙前也是一座这样结构的大梅花碉,高7米,直径4米,4层结构,碉的下层是像梅花瓣一样的十字形爪子,是敌指挥碉。

  两碉相距150米左右,敌人在坚固宽厚的庙墙上挖有枪眼,枪眼大都在庙墙底部。大庙墙角处设有机枪火力巢,既可封锁村里大道,又能向周围目标扫射,支援庙前后碉堡。

  核心工事外有外壕钳形环抱大庙,外壕宽5米深4米,内埋有地雷。外壕外是第一道铁丝网,外壕里碉堡外还设有第二道铁丝网。两碉外壕相连,与大庙有机地组合成一体,呈环形防御体系。

  针对敌人核心工事这一布防情况,李成春与政指导员徐守恭对敌情作了进一步分析,交换了看法,李成春决定采用火力掩护,单兵连续爆破,小组迅猛突击的方法攻克它。

  因天快放亮,已不利发起攻击,所以李成春当即决定构筑对壕地堡,将敌割裂开,利用房舍,就地组织防御,并将情况迅速向营里报告,并提出了意见,王来贵听完十分满意,采纳了李成春的意见,命令就地隐蔽潜伏,组织防御。

  李成春一个连队钻入敌碉堡群内,要在敌碉堡群中隐蔽潜伏一个白天,敌人自然不会答应,李成春传令各班、排利用房舍挖洞隐蔽,以减少炮火下不必要的伤亡,这也是他听来的步兵战术的要求。

  在这一天的对峙中,敌人在火力掩护下反扑几次均被六连击退,刘湘的部队战斗力不行,据碉防守,还能支撑,让他们冒着炮火进攻共产党,红军枪炮一响,他们就会往回逃跑,谁也不愿意卖命。

  倒是碉堡群敌人的迫击炮,隔一会打一下,足足打了一百多炮,但迫击炮只能曲射,不要说川军,就算是中央军也打不准,更不要说攻击躲在防炮洞中的红军了,所以迫击炮虽然打得热闹,但只是白搭。

  此时各碉之敌都被六连分割,个个孤掌难鸣,战士们在防炮洞内休息、准备,以待天黑,不过李成春也有一些麻烦,进来时,虽对敌有所了解,但对敌核心工事的坚固、复杂程度估计不足,仅带了很少的炸药。

  幸好,营里趁天还未亮,又很快送上来100多公斤炸药,为防不测,李成春立即将炸药分开,分发到各组妥善保管。

  六连组织了四个爆破小组,其中一个预备爆破小组,每组3人,爆破小组捆扎了3-4公斤、20公斤、40公斤不同分量、不同装药方式的炸药包。

  炸铁丝网用米袋子装3-4公斤炸药,绑在固定的木板上;炸外壕用40公斤炸药包,以确保一次将壕沿摧垮;炸碉堡为携带方便上得快,用20公斤炸药包。

  79团以前装备很差,很少使用如此重量的炸药包,战士们都有些害怕,所以对爆破组成员,李成春特意挑选了全连勇气十足,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身强力壮,奔跑速度快,头脑灵活,身手敏捷的战士。

  在安康整训时,时间紧迫,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所以79团只是抽调战士学习包爆破,而不是向有的四路军一样,连炊事员都学会了捆炸药包,爆破。

  这些重点培训的爆破手,其中6人,李成春曾亲自带他们到团里工兵连培训学习爆破技术,个个动作娴熟,万无一失。

  对敌碉上的枪眼、暗堡、杀伤碉,固定目标,李成春挑选神枪手压制射击,分工封锁,并规定了信号,此时营里又调重机枪连和迫击炮连上来协助六连攻坚。

  夜幕降临,19时左右,信号弹划破夜空,六连十几挺轻重机枪一齐怒吼,封锁了敌人的火力点,扫清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

  在火力、夜幕的掩护下,六连首先向庙后梅花碉发起攻击。三排负责爆破,一排担任突击,二排为二梯队,第一爆破组三人早已隐蔽前进到出发阵地,在火力掩护下,“轰”的一声,首先将外壕外的铁丝网炸开。

  紧接着就爆外壕,先外沿后内沿,两声巨响,两道红光,震得地动碉摇,腾空而起的烟尘像一道幕障,罩住了夜色,罩住了一切,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一爆破将外壕两沿炸开一道40度斜坡,第一爆破组连续爆破成功,撕开了敌人环形工事的口子。

  “上!”按照步兵战术要求,一旦爆破成功,必须第一时间向内突破,所以就在这什么也看不见中,第二爆破组迅速冲了上去,迫击炮不断延伸火力向敌碉射去,掩护爆破组行动。

  战士李栓孩越过坍塌成坡的外壕,冲上去炸开庙后梅花碉外的铁丝网,第二层铁丝网离碉堡仅4米左右,在铁丝网爆开的一瞬间,战士宋二保、兰桂芳向碉外的护卫碉接连投出手榴弹,紧接着飞身跃起,扑向庙后梅花碉,将两包20公斤炸药包叠靠在梅花爪子中间的主碉上。

  “轰!”的一声,40公斤炸药的巨大威力,震得天摇地动,将这个水泥碉堡掀去一大片,在碉堡下面炸出了一个门洞大口子。

  在巨大爆炸声中,一排突击小组迅速冲了上去,冲进烟雾迷漫的碉堡中一看,除少数敌人被炸死外,多数都被震昏了,每层都有十几个人昏迷着,一动不动,三层碉中层层如此。炸药的威力太大了!

  与此同时,第三爆炸组在火力掩护下,冲过碉堡侧面的开阔地,飞向大庙后墙实施爆破,大庙后墙既宽又厚,高大坚固,确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爆破组在大庙后墙两边,一边竖了一包20公斤炸药包,“轰!轰!”的爆破声,将大墙拉倒,掀起冲天的尘埃,积灰尘埃与烟雾夹杂在一起,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钻入鼻孔,呛得人出不上气来。

  一排的另外两个突击小组,借着烟雾的掩护突人大庙,大庙内守敌两个班,有的被倒塌的瓦砾压在大庙内,有的早已被接连不断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吓破了胆,龟缩成一团,有的四散逃命,有的像吓疯了一样,没命地向庙前大碉堡逃窜,除少数逃窜之敌外,大庙守敌全部被俘。

  庙后梅花碉爆破和大庙后墙拉倒几乎同时点火,三个突击小组同时突击,这一攻击,协调一致,前后用了不到20分钟,迅速攻下庙后梅花碉和大庙后,敌环形防御工事被我突破,敌指挥碉失去支援,成为瓮中之鳖。

  因敌情发生变化,李成春决定调整一下打法,采用火力掩护,单兵和小组爬梯,投掷手榴弹,掩护小组突击的手段攻克敌指挥碉,尽最大可能活捉其指挥官。

  如能将其头目活捉,让其劝降,则可最大限度减小伤亡。川军中的士兵,绝大部分都是苦出身,他们家中也有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只要其放下武器,红军优待俘虏。

  准备充分后,六连后半夜再次发起攻击,二排担任突击,一排为二梯队,三排负责火力掩护,集中轻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神枪手对敌碉枪眼、暗堡、杀伤碉分工封锁。

  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突击小组向敌碉猛烈投掷手榴弹,在一片猛烈爆炸声中,借着烟幕的掩护,闪电般地穿过40米开阔地,扑向庙前大梅花碉,直接将云梯架到了大碉上。

  突击队员卫保小和张鸿彦飞身跃上云梯,上下夹攻,向敌碉射击孔上下层各丢人两颗手榴弹,在手榴弹丢人碉堡的一刹那间,云梯也被敌碉内扔出的手榴弹炸断,战士们从云梯子上掉了下来。

  与此同时,敌碉内也响起手榴弹爆炸声,紧接着被炸得焦头烂额的敌人,乱轰轰地向碉堡外逃窜,哀求饶命,在冲锋枪的猛烈扫射声与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碉内与碉外两边交通壕里失魂落魄的敌人纷纷缴械投降。

  夺取指挥碉,仅用了6分钟,敌核心工事内守敌,除被击毙之敌外,无一漏网,俘虏敌营长、副营长、团副官、八连长以下71人,缴获敌重型迫击炮一门,轻重机枪四挺,小炮7门,步枪26支,弹药无数。

  由于抓获敌营长、副营长和团副官,李成春立即将这一新情况向营里报告,很快,营教导员何中权和副营长史贤德上来了。

  敌人失去指挥系统,已被我支解、分割包围,成为一个个孤碉,营里决定用政治攻势瓦解敌军,各连、排、班喊话组,由俘虏军官作向导,分别到各碉堡前喊话,开展攻心战,争取残敌投降。

  一个接着一个碉堡相继投降,唯有敌重机枪碉内敌人仍负隅顽抗。教导员一面向敌人喊话,一面组织营连轻重机枪封锁敌碉射击孔,六连爆破组将炸药包靠在碉堡下,将要引爆时,碉堡内发出了绝望的饶命声:“不要让我们坐土飞机,我们投降。”

  纷纷跳出碉堡投降。几个敌兵揪着他们连长的衣领,向我们诉苦说:“就是这个狗东西用枪威胁,不让我们投降,差一点坐了土飞机。”

  这时被俘敌连长低着头,弯着腰,全身哆嗦,双眼呆若木鸡,直盯着战士们的枪口。教导员命令道:“带走!”

  战士们把铮亮的枪一举,这个顽匪“噢”的一声瘫在了地上,教导员对他说:“你不要紧张,解放军的政策是缴枪不杀。”该敌低下头战战兢兢地随俘虏走了……

  历时一天两夜,经猛打加瓦解,采用“火力掩护,单兵爆破,小组突击”的战法,用钻隙挺进快速插入的方法,以雷霆万钧的打击力,打了一个“擒贼先擒王”的漂亮仗。

  先后攻克青石洋灰主碉26个,小洋灰碉9个,俘敌600余人,全歼川军一个加强营,整场战斗没有牺牲,只有四人轻伤,此仗干得漂亮利落,王来贵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而此战的胜利,也彻底暴露出了川军士气的极端低迷,所以围城川陕兵团各部,士气大振,我们不需要等到六兵团主力上来,就完全可以攻下重庆,因而各部积极推广79团的渗透战术,并不断加强对川军的攻心战。

  同时由兵团政委张庚农协调,将兵团下辖的四路军两个师中抽调火箭筒配发给老红四负责攻坚的部队,用于攻打非永久掩体目标。

  原红四的部队补充的是缴获的晋绥军装备,并没有配发火箭筒,连掷弹筒都没有达到要求,这并不是总部偏私,而是部队扩张太快,装备生产根本来不及,只能一步步到位。

  此时在太原兵工厂,火箭筒的产量正在迅速增加,仓库中各种库存就有两千多具,还配套生产了十万枚弹头,但是四川的路实在太难走,根本运不上来。

  目前只有老四路军部队才大量装备,但各部现在装备的火箭筒,还是自研的那种,质量较差,射程只有几十米,根本做不到击穿厚厚的水泥+钢板防御的碉堡。

  所以79团攻坚时,就没有给他们专门配火箭筒,不过四川没有水泥厂,也没有钢铁厂,川军根本不可能有很多坚固的钢筋水泥掩体,而一般的坚固目标,火箭筒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兵团总部研究了一番,决定从老四路军的部队中抽调火箭筒,但老四路军部队自然不是很乐意,部队都恨不得装备更好,哪里舍得把武器交给其他部队,再说了一个师也就九十具,一下子要抽调六十具,大家确实舍不得。

  不过四路军和老红四都是革命部队,不存在藏私的道理,再说了,现在是攻坚,四路军各部本来装备就好,让一些出来给兄弟部队,也是应该的,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你不给,兄弟单位的同志就要用命来交换……

  总部下了命令,道理也说透了,就算心里不乐意,最后那两个师也都准时把火箭筒和配发的弹药上缴了,然后被分配给其他各部,而看到用马车运过来的火箭筒之后,川陕兵团老红四部队心里本来若有若无的一些隔阂,慢慢也少了很多,这也是张庚农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兵团直属炮兵也根据形势的变化,尽可能将山炮推到阵地前沿,开始了“大炮拼刺刀”,用炮兵直射的办法,消灭一部分顽抗的敌人,既发挥了炮兵的威力,又减少了弹药消耗。

  随着川陕兵团仗越打越精,随着六兵团主力从西向东源源不断的涌了过来,重庆外围的川军防御体系,四天后青木关被川陕兵团15纵攻克,潘文华的教导师损兵折将,几近被全歼,他不得不率领残部,退守歌乐山,此时川陕兵团离重庆只有三十多里……

  而防守歌乐山的王瓒绪,战斗力不强,野心倒是不小,以前和蒋介石勾勾搭搭,现在见共产党势大,也偷偷的派出代表,愿意有条件起义,甚至还想保留半独立状态。

  四路军需要的是王瓒绪无条件起义,更不要说什么半独立状态,做梦吧,所以决定狠狠得敲打一下王瓒绪,让他认清楚形势,主动投降。

  此时六兵团主力和炮兵集团也推进到了歌乐山,稍作准备后,三月二十九日,对歌乐山王瓒绪部发动了猛烈进攻,只打了半天有余,王瓒绪就吓得魂飞魄散,不得不举旗起义。

  王瓒绪这一动不要紧,整个歌乐山防线全面崩溃,六、八两个兵团推进到重庆城下,重庆解放指日可待。闻讯之后,刘湘猛然一口血就喷了出来,熬了大半年之后,刘湘终于扛不住了!

  躲在重庆城内的刘湘,听着城外不断传来的炮火声,心惊肉跳,他怎么也想不到,他费尽心思,构筑的坚固防线,竟然如此迅速的被突破。

  尤其是青木关方向,他连刘家修建宗庙的钢筋水泥都用上了,本以为固若金汤,但竟然是那么个结果,一捅而破,兵无战心,将无斗志,连潘文华都挺不住,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这个仗已经打不下去了!

  刘湘身体本来就不好,从军以来,因为饮食不调,很早就犯下了胃病,经常胃痛,一直也没有好。此时又急又气,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刘湘此时生病,确实不是时候,他这么一病,重庆更是遍地都要谣言,军心更加不稳,不断有人逃亡到川南,准备从恩施一带逃到湖北,虽然路非常难走,但总比待在重庆被一网打尽来得好。

  四川著名的教育家,有四川圣人之称的张澜先生,前往探视,见刘湘脸色灰白,奄奄一息,叹息了一声。

  连年打内战,又搞出了懒税这些东西,刘湘在四川的名声自然不好,但相比于杨森,刘存厚等人,杨森相对要好一些,毕竟在他的手上实现了四川的基本统一。

  而且刘湘统治时期,四川多少还是有一些建设的,比如成渝公路,比如四川电力炼钢厂,又比如民生公司的发展,刘湘也做了一些贡献,虽然多是为了军事考虑,但也算难得。

  还有刘湘的私德,可以说非常难得,但也就仅此而已了,随着共产党的崛起,中国统一之势不可抵挡,军阀的时代自然一去不复返了,他现在这样,重庆和平解放希望很大,对四川民众,却是极大的好事!

  此前一直昏昏沉沉的刘湘,见到张澜,无神的眼睛露出了一丝光亮,他想坐起来,可惜根本用不上力,护士拿了一个枕头,十分小心的贴在他的背上,让刘湘可以躺着说话。

  刘湘先是一阵咳嗽,吐出了一口血痰,他似乎轻松了不少,长舒了一口气,“先生,您能来真是太好了,我有事要拜托你!”

  张澜拍了拍刘湘的手说道,“甫澄,好好休息,等你身体养好了,我们再谈也不迟嘛!”

  “现在不谈,估计没机会了,您听我说!”

  病成这样,刘湘也知道自己的人生进入到倒计时,也要考虑一下后事了,虽然病得昏昏沉沉,但刘湘还是用仅存的那一丝清醒,考虑到好了川军的未来。

  打是肯定打不了了,川军根本打不过共产党,而且现在共产党又截断了万县长江水路,向南进入贵州的通道也被共产党堵死,此时此刻,川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如果再顽抗下去,这些跟随他多年的将领都将成为阶下囚,刘湘何忍?

  更重要的是,此时中国的形势确实很不好,抗日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最基本的价值观,在如此国难当头,为个人私利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共产党进攻四川,刘湘多次发出公开通电,请求和平,但国内舆论都不屑一顾,其中原因刘湘也知道,共产党对日十分坚决,战果赫赫,治理山西内蒙,也多有成就,而四川呢,从民国成立到现在,就没有安稳的时候,有识之士都希望共产党整理一番。

  而且共产党手握抗日大义,号称要将四川建成抗日大本营的设想,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再加上四川多年内战,民怨极深,共产党又以剿匪土改为名,深得民心,共产党所到之处,民众皆欢欣鼓舞,民心在彼,到了这一步,不能再抵抗了。

  所以刘湘沙哑着嗓子说道,“我据四川多年,并无半点恩德于四川百姓,现如今离死不远,心中万分愧疚,希望可以与共产党和平解决重庆问题,稍赎前罪,不知先生可愿前往共产党所在,传达我的诚意!”

  张澜先生听完,点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刘湘想了想,又把自己的妻子和独子刘继殷叫了过来,指着儿子独子说道,“当今天下大乱,晚辈仅此一子继殷,若,若……”

  张澜当然明白刘湘心意,想了想,把自己的儿子张崿叫了过来,“此子为老夫次子,为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谷百生所遣,派到老夫身边,负责联络!甫澄,若你不嫌弃,此子可与继殷兄弟相称!”

  “好,好!”

  刘湘点点头,“拜托先生了!”

  刘湘给儿子找了一个靠山之后,同时也对家事交代了一番,他百年之后,家产绝大部分捐赠出来,用于四川炼钢厂的扩建;

  其余部分则全部兑换为人民币,并交代妻子携带子女,办好葬礼后,前往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居住,以后深居简出,不得招摇,以免为人所算。

  刘湘的夫人是周玉书,是大邑县苏场一个农村裁缝的女儿,大刘湘3岁。当时民国政府虽然实行一夫一妻制,四川军阀们却多是三妻四妾,但刘湘私生活却比较检点,是军阀中少有的。

  周玉书文化不高,办事风风火火,敢作敢当,是个泼辣的悍妇,据说刘湘发迹,有她一半功劳。夫妻两人心意相通,周玉书含着泪点点头,当着张澜和刘湘的面发誓会把一双儿女照顾好,给他传宗接代。

  刘湘点点头,这才让周玉书送张澜离开,然后又让人叫来了潘文华,刘湘一病不起后,立刻将潘文华叫到了重庆,把城内守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他,基本上确定了潘文华的接班人地位。

  但到此时此刻,刘湘还是有些不放心,告诉潘文华,乘着他还没有死,将川军中一些不听收拾的,与共产党仇深似海的人遣走,避免成为重庆和谈不稳定因素。

  同时交代潘文华,一定要加强警戒,把21军修械所、华兴机器厂、炼钢厂等价值连城的军工设备完整的交给共产党,用于未来的抗战,这些生产设备还是很有些价值的。

  同时,刘湘又叮嘱他的财政厅长刘航琛配合好共产党,将财政厅下属的金银储备交给共产党,以保证四川货币不至于陷入挤兑,不要让四川民众吃大亏。

  刘湘做得这些,当然不是白做的,他给张澜的条件中,说得很清楚,共产党需要给予川军余部杨虎城部起义的待遇,川军将领可以不带兵,但应该保证一定的社会地位,不能为以前的事情报复他们。

  当然了刘湘将死,潘文华的社会影响力一般,所以刘湘希望潘文华与共产党联系时,推荐张澜为联合政府副主席,让这位老爷子代表四川各界……

  潘文华听到这里,不由得潸然泪下,刘湘叹息道,“仲三兄,人固有一死,我能雄踞四川这么多年,富贵至极,又有何憾!”

  安排好后事之后,刘湘静静等待着人生的终点,四月十日,张澜、潘文华与共产党就重庆和平解放达成协议,当天晚上刘湘病死于医院,时年不过四十五岁。

  谷雨闻讯之后,有些感慨,他对身边的周恩来同志说道,“刘湘也算是一时之雄,从他对后事的交代中,就可以看出头脑相当清醒,虽然不识时代大势,治理四川,也多有谬误,但大节不亏,我们这一次要承他的情!”

  周恩来同志笑着说道,“民国大部分军阀,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既然他做得漂亮,我们也不能让他难看,张澜的副主席,潘文华的中央政府委员要尽快增选,其他川军将领也要妥善安置。

  还有刘湘的妻子和儿子,也一并接过来,其子安排到山西学院读书,既然其父将无数家产捐赠,就让他搞钢铁吧,只要他表现好,未来送他到苏俄留学,让他为中国的钢铁事业做一做贡献吧!”

  “这样的安排不错!”

  谷雨确实要承刘湘的情,因为刘湘完整的交出了四川兵工厂和炼钢厂,这就为共产党接下来在四川的工业建设鉴定了基础。

  此时经过刘湘多年的积累,其核心兵工厂之一的21军修械所,拥有上千部机器,人员多达几千人,可以生产两种迫击炮,47mm,82.5mm,其中47mm迫击炮年产量多达500门左右,82.5mm迫击炮年产量也可以达到150门以上。

  而且刘湘的兵工厂也试制生产出137mm重迫击炮和137mm短管炮,虽然口径奇葩了一些,但至少可以使用。

  另外该兵工厂这些年陆续生产出了捷克轻机枪一千三百多挺,冲锋枪两千多只,步枪一万五千多支,手榴弹三十万枚,还有飞机炸弹等。

  除此以外,刘湘的子弹厂可以仿制德国毛瑟7.9毫米圆头步枪弹和7.63毫米手枪弹,其图纸、技术标准等均用德国标准,为保证质量,还聘请2名德国专家指导生产。

  生产能力为每月约200万发,拥有机器465部,员工700余人,不过其弹头钢盂及发射药大多为德国进口,算不上完全自主生产。

  另外刘湘幕后控制的华西机器厂,自1934年起仿造7.62mm瑞士启拉利轻机枪,两年时间,一口气生产了四千挺轻机枪,这个产量相当惊人,可以装备十个师,在前世为抗日战争主要轻机枪。

  最重要的是,刘湘有一个炼钢厂正在建设中,这批炼钢设备包括3吨电弧炉、2吨蒸汽锤、250毫米小型轧钢机各1台(套),以及附设的发电、产品检验的全套设备,这些设备早已经运到了四川。

  另外刘湘为了扩大势力,于34年还派人去日本和欧洲去考察兵工,并请法国士乃德厂设计建造一座月产105毫米榴弹炮8门,日产炮弹300发的炮厂,因为四川解放战争的缘故,这个炮厂没有建设,不过法国公司设计的图纸和相关方案还在,共产党完全可以使用。

  虽然,刘湘的兵工厂建立的比较晚,而且因为财力所限,其规模并不大,但基本上算是建立了从步枪到迫击炮的大致团以下一整套的武器供应网,还试图建立制炮厂,更为可贵的是其炼钢厂可以生产武器级别的钢材,这在当时的军阀中是很少有的。

  连蒋介石中央也没有建成特种钢厂,这在即将到来的抗战时极为重要的,而其利用民营企业为其专门生产机枪也是民国军工方面的一个创举,其相关制度也很值得参考,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共产党的军工体系可以迅速转为军用,以此促进产能的急速提升。

  现在这些兵工厂和设备陆续落入到共产党手中,自然为四川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不要说刘湘很有颜色的捐出了绝大部分家产,而潘文华也是聪明人,他也捐出了上千万家产,两人加起来就有近三千万银元,这是很大一笔钱,办一个钢铁厂已经差不多了。

  既然刘湘这么考虑后人,谷雨也要宽宏大度,这样也可以安川军之心,这可是十几万川军呀,只要做好思想教育,认真训练一番,未来绝对可以派上大用场。

  而随着重庆的和平解放,四川局面基本稳定下来,政治工作者们接下来将用三到六个月时间,完成川军的整顿。

  而八兵团除一部增援云南战场以外,其他各部则开始大规模的清剿土匪,同时四川的土改也在积极准备中。

  而六兵团寻淮洲部在占领涪陵后,立刻开始收集船只,准备在四月二十日秘密出兵,并在五月份挺进湘西。

  重庆和平解放,民生公司的大批船只自然也可以利用,通过民生公司,大批物资迅速集中到涪陵,然后沿着乌江运到贵州,再经过陆路,转运到铜仁,可以保证战争物资不至于短缺。

  随着重庆的和平解放,早就没什么实力的王家烈,老老实实的投降,此时西南三省只剩下云南,到了这一步,龙云也知道大势已去。

  不过他还是举棋不定,此时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法国人支持他盘踞滇南,但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此时一直拿不掉主意,并没有表态支持。

  当然了,暗地里法国人愿意给一些支持,不过法国人不会直接露面,说白了,法国人也不愿意和共产党碰上,他们很希望滇军可以做一些缓冲。

  共产党通过萧振瀛与法国公使有了一些联系,共产党想通过滇越铁路和海防港完成各种物资的转运,希望两方可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共产党此时全取中国的形势相当明朗,法国人自然也不愿意得罪,再说了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法国人更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法国有两大问题,法国在中国事务上,基本上站在英国一边,而英国与共产党的关系自安庆炮击事件后,变得相当紧张;

  同时英国人也公开支援蒋介石,现在英国派来的银行家,正在帮着蒋介石进行货币改革,这种情况下,法国与共产党接触,英国人会不会有意见?

  另外法国与日本的关系不错,日本从法国购买了大量装备技术,鬼子二战中火炮原型大部分来自法国,如开脚式驻锄,火炮自紧法、内镗自由交换法、炮口制退机等,这里面涉及到不少利益,法国人当然不好对共产党太支持,影响到法国军工企业的利益。

  但归根到底,法国在中国事务上更多的是打酱油,法国公使还是乐意看到滇越铁路有更多的收入,所以接触还是可以的,不过消息嘛,也迅速泄露给日本和英国,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

  就在这样的秘密接触中,经过连续跋涉,西南方面军已经接近昆明,龙云又一次来到了法国驻昆明领事馆,希望得到法国人准确的消息,如果法国人不全力支持他,他根本不可能与共产党继续作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