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95章青岛事变上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841 2025-05-12 15:05

  从1933年开始,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和云南地方银行富滇银行围绕着云南金融控制权进行着激烈争斗,一直到共产党主力打下了成都,龙云才调整了政策,向法国示好,而法国领事则因为不愿意看到共产党势力冲进云南,也默认了龙云的靠拢,并从法属越南殖民地,调取了一批武器装备滇军新部队。

  但是龙云想退到滇南,背靠法国支援和个旧锡矿,与共产党周旋,甚至在必要时,要求法国人开放殖民地,让龙云的滇军可以退到越南,这怎么可能?

  虽然云南的各项利益很大,但是法属越南更加重要,让中国人出现在越南,对越南的殖民会有多大的危害呀,龙云简直在做梦。

  更麻烦的是,如此赤裸裸的支援龙云,必然和中国共产党结仇,如果共产党支援起法属越南的国际支部造反,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甚至很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而从利益上说,共产党对驻华公使提出的充分利用滇越铁路和海防港进出口的设想,必然会带来滇越铁路和海防港巨大的收益,而这种收益甚至有可能超过法国在云南的殖民收益,法国人吃饱撑着支持龙云。

  所以法国外交部指令向国民党和共产党通报,法国不会干预中国内战,一方面通报英日,与他们沟通,保持友好关系;一方面与共产党谈判,尽可能保护法国在云南的殖民利益,同时让共产党保证不侵扰越南。

  对龙云这个云南的地方军阀头子死活,法国人根本不在意,法国人可以暗地里给一些支持,但绝不会接纳龙云的部队,当然龙云和其家人,亲信部下可以通过法国殖民地逃走,不过龙云必须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

  总之一句话,法国要的是钱,而且法国也不会投资失败者,即便龙云提出可以把云南财政的根本个旧锡矿交给法国人控制,法国人虽然觊觎,但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至于防范共产主义,你一个被共产党打得溃不成军的丧家之犬也有资格贪婪这个问题?再说了,是不是防范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共产主义,也不是龙云有资格说的,你也配!

  此时共产党和法国公使的谈判正在进行,共产党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自然毫不客气的取消了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等一切政治特权和探矿权等相关经济特权;

  对法国在云南的领事馆,共产党允许存在,但除非法国承认抗日联合政府,否则共产党不会允许法国领事馆从事任何外交活动,这也是对等的。

  不过共产党可以允许法国在共产党根据地成立一个中法商会这样的组织,作为实际上的外交机构,以此解决一些外交问题;

  对东方汇理银行,共产党将同样禁止其发行的纸币流通,云南发行的法纸和其他银行券将按照市场价值,强制与人民币兑换。

  但可以接受该行在昆明保留分支机构,可以享有根据地民营银行同等待遇,但必须接受共产党根据地央行胜利银行的审查,不再享有任何特权;

  对滇越铁路中国段路权,共产党不承认相关条约,但共产党表示,可以暂时维持现状,若干年内不变,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法国方面主动移交该段路权,不过在此期间,一旦发生战事,共产党有权接管滇越铁路调度权;

  作为交换,原条约中规定的个旧锡出口,不得征收过境税继续保留,同时法国人不得以禁运、限运和增加运费等方式刁难中国出口商,海防海关和边境海关也不得恶意刁难,故意拖延时间。

  共产党提出的系列条款,虽然剥夺了绝大部分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但如果把共产党作为平等谈判的一方,事实上还算公平,甚至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不过中国共产党方面算不算是法国人认可的平等交易方,法国方面还是有些犹豫的,他们还是舍不得在云南的特权。

  不过相比于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比较能打,而且反帝态度非常坚决,法国人知道只要共产党拿下了云南,法国除非出兵,否则很难保住特权,要不然共产党有所顾忌,估计滇越铁路的路权已经被收走。

  法国人会出兵吗?当然不能,共产党没有出海口,云南那个鬼地方到处都是山,在云南进攻共产党,法国人又不是傻子。

  所以法国外交部事实上倾向于接受,不过共产党拿出的利益并不够,法国人还是觉得吃亏,法国人听说共产党与美国有大量的经贸往来,法国人自然也惦记上了,他们也想从中分杯羹,如果能够出口几千万美元商品,对法国也非常有意义。

  法国工业自一战之后,一直在缓慢复苏,但成效并不显著,在大萧条前夕,法国工业企业的开工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水平,但也只有可怜的8%,而到了此时,法国工业的平均开工率甚至已经跌到4.5%,也就是说二十条生产线只有一条不到在运转。

  事实上,因为诸多原因,法国经济已经处在不断衰退当中,而这种衰退甚至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所以不仅仅美国到处找市场,法国同样到处找市场。

  既然法国人这么乖,老老实实上套,共产党方面自然也不客气,共产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合作方案,包括与施耐德公司合作,改造共产党苏制76.2mm和107mm火炮,增加射程,并减轻重量;

  继续原来与刘湘达成的炮厂项目,1935年内完成各项设备引进,同时由法国公司协助,将该型火炮的产能增加五倍,达到月产40门,日产炮弹2000发的水平,其相关设备,一律从法国引进,并在1937年前完成设备引进……

  共产党从苏俄引进了一款落后的木制双翼飞机和发动机,但即便如此,这款飞机也没有办法实现国产化,发动机,螺旋桨,起落架,仪表和标准件都需要进口,共产党希望可以从法国引入相关工厂和生产线,首先完成这款落后飞机的国产化。

  除此以外,共产党还准备在万县搞一个小型造船厂,主要生产运输船只,希望从法国那里成套引入相关生产设备,保证可以自产小吨位船舶……

  甚至于共产党方面,还提出了一个四川五年基础建设建设项目,准备从法国整体购买多套矿产采掘设备、两个年产50万吨生铁和10万吨钢的钢铁厂(昆明,重庆各一)、三个大型机械厂(昆明,重庆,成都)、多个配套电厂、合成氨-硝酸铵联合工厂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若干个配套工厂,比如贵阳中小型铝加工厂、镁厂、合金厂、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柴油机厂、滚珠轴承厂、量具刃具厂、电表仪器厂、续电器厂、金属结构厂、胶片厂、无线电器材厂、若干个电用材料厂、合金厂等等。

  看到共产党这些项目后,法国人瞠目结舌,这些东西,法国人当然有,问题是共产党搞这些基础工业,他们想干什么?难不成他们想在落后的中国实现工业化?他们也配?

  很多东西法国人不可能给,就算法国人给,落后的中国就算买下相关的生产线,有能力生产出来,但也未必能够完全消化,而且共产党有那么多钱吗?

  面对法国人的疑问,共产党方面解释了资金的来源,共产党对西南地区的土改预计可以收到数亿银元,这已经有上亿美元。

  同时共产党还有猪鬃、丝绸、桐油等特色农产品,以及其他多种传统出口矿产品,通过大规模增加生产,每年出口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并不成问题,如果你们同意,可以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

  共产党将在今年的战事中,打通与江西的联系,占领湖南和江西的钨矿、锑矿等重要矿产,从而基本控制中国关键出口矿产。

  而相关的外汇收入,共产党都将用于军事相关工业的建设,有了这些工厂之后,共产党方面就有相当强的自给自足能力,不至于被日本封锁后,军工生产崩溃,这样就可以和日本长期周旋,报十世之仇,夺取中国的故土!

  为了保证这些设备能够尽快运到中国,中国方面不强求技术很先进,法国方面提供二手工厂设备,直接搬到中国组装,当然了,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法国工程师,以保证中国可以生产。

  而共产党的外交官,最后还告诉法国人,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各国都在逐渐加快军备,尤其是德国,他们在中国大量购买各种稀有金属,为了什么,完全猜得出来。

  共产党与纳粹很不对付,政治理念南辕北辙,并不愿意与他们合作,提供给他们大批矿产品,那么能够选择的国家自然只有美英法,英国不考虑,当然了如果法国不乐意提供,共产党无奈之下,也只能找德国人合作……

  得到这样的回复之后,法国人彻底懵掉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帮子中国共产党土鳖竟然有这么一套说法?你们不提供,总有人愿意提供的,只要中国握有大量战略物资,总是可以谈的。

  如果说之前法国人还对中国共产党有些小瞧的话,那么看到共产党这份建设工厂名单,以及共产党的说辞后,法国人就知道不太好办了。

  相比于二战后美苏争霸格局,此时乃是大争之世,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酝酿中,已经是法国有识之士的共识,而不幸的是,法国处在暴风眼之中。

  就在1935年的三月份,纳粹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将建立一支36个师组成的德国陆军,德国随后还颁布了兵役法,规定德国18-45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兵役。

  作为德国的世仇,法国人对于德国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整军备战,自然相当惊骇,但此时法国却压根不想打仗,甚至都没怎么做战争的准备。

  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主战场的法国,东北部精华地区打成了一片废墟,法国整整死了一代年轻人,巨大的人员伤亡,对法国的影响非常大,战后法国充满了反思,国内的和平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而与此同时,因为大萧条引起的法国社会矛盾极端严重,法国左派和保守派不断撕逼,法国政坛一片混乱,政治内耗严重,对德国的整军备战,法国人竟然就傻傻的坐视不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战争对法国人自然是最后的选项,只要有一线和平的希望,法国都不愿意放弃,绥靖政策的产生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但即便如此,法国也想给德国制造一些麻烦,若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加各种战争原料的生产,以此交换德国的大量工厂,给了德国太多的战争物资……

  秘密谈判开始了,共产党需要的东西,法国人虽然不会全部提供,但绝大部分愿意提供,反正那些生产线空着等到折旧,还不如卖给共产党,而且就算法国不卖,德国、苏俄、美国也会卖得,现在大家都缺钱。

  至于共产党大规模实现自给自足,会对各国造成什么后果,给日本人造成多少危害,那跟法国人无关,日本人的分量还不足以让法国人为他们舍弃如此巨大的生意。

  即便是英国人,也挡不住此时对财富极端渴望的法国人,当然了法国人还是对共产党的付款能力有所怀疑,不过不要紧,可以分阶段一步步来,时间还长嘛,共产党要是能拿出一亿美元,换走一亿美元的停产工厂设备,法国也是赚得。

  法国人甚至都有些好奇,是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这么喜欢,发疯的搞工业,俄国人如此,中国共产党竟然也是如此,怪不得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这么友好,都不跟着英国人折腾了。

  对于共产党和法国正在进行的外交接触和秘密谈判,法国驻昆明领事未必知情,但是法国政府的指示他必须听,自然不可能给出龙云满意的答复。

  龙云还是不甘心,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还是决定边打边撤,昆明守不住,就去个旧和蒙自,要是在滇南守不住,再和共产党谈判,实在不行,可以向南可以逃入法国人的地盘,法国人难不成还能赶走他不成,实在没办法,也可以向东逃到广西,不过那需要寄人篱下,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愿意……

  龙云现在最头疼的是他的部下们,只要他们继续拥护,但这显然不可能,所有龙云左思右想,也不敢搞得过头,怕被部下们给卖了,与其被他们卖,还不如自己卖了自己。

  既然龙云是这样的想法,昆明战役的爆发自然就不可避免,但昆明战役只在外围连续进行了多场战斗,等到共产党迫近昆明城后,龙云最后把一部分不愿意离开的文臣,放在了昆明,自己带着主力逃到了蒙自。

  共产党入城之后,立刻恢复秩序,同时按照老办法,先建立起银行和供销社,对外销售随军运过来的川盐,而且只接受人民币,老百姓不吃盐肯定不行,这样一来人民币的信用就迅速建立起来了……

  共产党占据昆明后,同时第一时间拜访了法国驻昆明领事,就一些问题进行了秘密磋商,双方很快达成默契,滇越铁路的运营不受战争影响,法国人也接受共产党使用人民币支付运费。

  这样一来,来自于意大利的一大批105mm火炮生产线和一批淘汰的七五小姐以及废弃炮管,就可以装船,以废弃钢铁的名义运到海防,为此共产党需要给意大利人准备一大批猪鬃刷子、桐油和有色金属等,准备通过天津,交给意大利人。

  而与此同时,共产党也并没有立即向滇南进军,反而是派出代表,希望与龙云沟通,和平解决云南问题。

  共产党方面,对龙云评价也不错,他一改唐继尧频繁发动军阀战争的坏毛病,安安心心经营云南,又主动裁撤军队,云南治理的还算可以,所以共产党更希望争取龙云及其部下,当然了,该有的武力威慑还是必须的,各部也开始向滇南进军。

  与对法国和龙云相当柔和的做法不同,共产党立刻派出了三十四师,该师由红二主两个主力师和四路军十一师一个主力团合编而成,前往滇西的勐卯安抚司,也就是今天的瑞丽等地。

  不过这条路非常难走,长达上千里,中间还要经过大江大河,西南军区抽调了多个工兵营,逢山修路,遇水搭桥,以保证十一师的后勤供给,即便如此,十一师也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同时考虑到北方同志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所以十一师主力团配老红二主力师,而且全部给他们换上了最好的武器,还给他们专门配了两个运输旅,负责此战的运输。

  不过相应的政治宣传已经做了出来,在当天的共产党新华之声广播中,高度评价了佤族班洪王和普洱第二殖边督办杨益谦的爱国精神,希望他加入抗日联合政府。

  同时共产党公开表示将收回南坎租借地,并要求英国人退出片马、岗房和古浪三地,否则将进行武力驱逐。

  这个消息一出,一开始蒋介石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找来外交部,仔细翻阅了相关资料,这才搞清楚缘由。

  南坎,位于瑞丽江南岸,与瑞丽隔江相望,孟卯三角地是瑞丽江及支流南畹河交界处一个富饶的坝子,处中缅交通要道上,而南坎是孟卯三角地尖端处一个城市。

  1894年,英国人强行修筑了从八莫到南坎的公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割让南坎,被清特使李鸿章所拒绝。

  到了1897年在英国的压力下,中英两国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南坎的管辖权(年租金1000卢比)。

  1911年初英国武装占领了片马地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掀起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

  迫于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于同年4月10日照会当时中国政府,承认片马、岗房和古浪三处属于中国领土,但英缅当局仍然赖在这个地区,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一地区。

  1934年初英国派遣军队进攻班洪、班老两个部落所辖地区,试图占领当地的银矿,遭到当地佤族人民英勇抵抗,即有名的“班洪事件”。

  而共产党在占领昆明后,第一时间就找英国人的麻烦,英国人当然十分不忿,立刻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提出抗议,问题是找南京政府解决不了问题呀!

  蒋介石能做的只能是安抚了一下,表示不会取消相关条约,支持英国人的“正义”行为,你们怎么打共产党,我都支持,同时也痛说了一番自己的为难,希望英国人提供更多的援助云云。

  英国公使也知道蒋介石对共产党毫无影响力,可是英国佬太憋屈了,共产党刚刚占据昆明,一边和法国人勾勾搭搭,一边却直接找大英帝国的麻烦,简直是蔑视大英帝国,该死的,真当世界霸主是病猫!

  愤怒的英印当局决定好好教训一把中国共产党,让他们知道大英帝国不是软柿子,所以英印当局决定向缅北增兵,用强大的武力来维护帝国的声望,并借机占领向中国境内推进,尽量多占据一些地方。

  而英国政府那边,也默认了这一场冲突,英国人一向实际,既然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已经阻拦不住,牛牛就需要好好称一称分量,若是他们能够挡得住殖民地军队,可以高看他们一眼,以后与共产党有些合作,自然就顺理成章,国内的既得利益派也就消停了。

  既然现在蒋介石如此表示,也就意味着英国人的战事获得了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所以英国公使满意的离开了,只留下蒋介石在那里发呆。

  蒋介石有些不太明白共产党的做法,虽然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但是刚刚占领昆明,就对英国人指手画脚,他们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这里面肯定有原因,蒋介石聚集下属讨论了一番,张群、王宠惠、陈布雷等人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是报复英国人炮击安庆,有的说是苏俄的指示。

  有的说到了点子上,共产党在边疆问题上挑衅英国,英国人一旦侵略,就有可能造成国内反英思潮,这样国府贷款事宜自然就没有指望了,而贷款不成,关税收入下降,国府财政必然大受影响。

  听到这里,蒋介石微微皱眉,思前想后,决定督促孔祥熙、宋子文尽全盘答应英国人的条件,尽快谈妥英镑贷款事宜,并尽快发行货币,不能再拖了。

  不过总体而言,蒋介石心情还是不错的,共产党欺负国军可以,挑衅英国人,接下来有他们好看的,等他们丢盔弃甲,到时候就可以找谷百生的麻烦,发动舆论攻势,尽可能的争取更多的有识之士支持。

  蒋介石非常清楚,与共产党的这场战争,是一场立体战争,军事、政治、经济、宣传都在打,面对共产党对日的种种强硬做法,他处于劣势,但是谷百生实在太年轻了,一路也太顺了,竟然敢挑衅英国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反击的时候的到了!

  与此同时,他还可以乘机加深与英国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现在看来美国人反而靠不住,倒是英国人更愿意支持他,不错,不错!

  就在蒋介石若有所思之际,一个秘书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将一份电报交给了他,看完之后,蒋介石立刻拍了桌子,“娘希匹,又来了,这帮日本人还有完没完!”

  就在今天早上,日本在青岛的浪人拿着枪挑衅晋绥军改编的税警,冲突中两名日本浪人被杀,一名中国警察被害,多名警察受伤,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此为借口登陆。

  同时日本军舰大炮瞄准了青岛,并指责驻在青岛的中国税警为正规军,是严重的违约行为,要求中国税警撤出青岛,并对日本人做出赔偿。

  闻讯之后,傅作义一边下令山东驻军警戒,不开第一枪,一边向蒋介石报告,请求指示,指示?指示个屁,傅作义不愿意背锅,让他来背这个锅,这怎么可以?

  不过不背也不行,蒋介石只好下令,傅作义绝不能破坏两国友好关系,不得挑衅日本,国府将派人前往青岛解决纠纷。

  所以本来讨论共产党与英国斗法的会议,立刻变成了讨论青岛问题的会议,蒋介石要派人去青岛,本来最好的人选当然是蒋介石的把兄弟黄郛,不过黄郛现在患有肝炎,躲在浙江养病,蒋介石怎么也不能让黄郛过去,问题是该派谁去呢?

  蒋介石犹豫不决,只是发了一个电报,试图缓和关系,日本人却根本没给他时间,日本在青岛具有重大经济利益,纺纱厂众多,资产高达两亿元,还有四方机车修理厂这样的企业,所以豺狼参谋的计划中第一条就是日本海军和在青岛的近两万侨民配合,完成对青岛的控制。

  看到日本军舰过来了,无数日本侨民涌到港口,要求日本军队保护他们,占领青岛,同时大批枪支被发给了日本侨民,日本侨民拿着枪不断威胁、甚至射击中国老百姓,形势非常危急。

  接到青岛驻军的电报后,傅作义此举头疼无比,他不能撤,一撤青岛就变成了第二个沈阳,鬼知道日本人会不会得寸进尺,万一借此挑起第二个九一八,他岂不是变成了张学良第二。

  但是傅作义又不敢打,蒋介石不让他打,他也不愿意打,他就这么点家当,怕消耗光了,不过傅作义绝不能背这个锅,只有蒋介石公开下命令了,他才会撤退。

  同时傅作义和商震商量了一番,询问共产党方面的意见,谷雨看到电报,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六兵团各部到了哪里?”

  这些天总参谋长邓萍同志一直在外面检查留守兵团的建设,留在总部的副参谋长左权,当然这也是有意安排,给左权一个表现的机会,看看他能力怎么样。

  左权站起身,来到了湘黔根据地局势图面前,做了一番解释,“昨天下午,收到六兵团报告,其先头部队第47师已经到达江口县,第四师已经达到思南……”

  随着昆明的解放,云南大局已定,而与此同时,寻淮洲的六兵团也秘密向湘黔根据地腹地挺进,贵州的路虽然很不好走,但部队可以从涪陵沿着乌江前进,然后从思南上岸,进入铜仁,这是湘黔两省的交界处,还算比较好走。

  谷雨看着地图,想了想说道,“六兵团司令部入驻铜仁城,在铜仁一带公开集结,并完成各项物资准备,但不得中央命令,不得东进!”

  做出命令之后,谷雨进行了解释,“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在青岛事件解决前,六兵团不适合向东进攻,以防国内舆论压力,砍柴不误磨刀时,乘着这个机会,尽量多准备一些物资,对于六兵团也是好事!

  等到蒋介石对日本再次妥协,这也是必然的,六兵团再顺理成章的东进,一举摧毁湘军主力,并趁机席卷湖南大部,完成对多个重要金属矿的控制!”

  “六兵团是十几万人的大兵团,若是被湘军知道了,对他们的下一步进攻不利,是不是要做一些掩饰动作!”

  “不,不仅不要掩饰,还要大张旗鼓,让寻淮洲公开搞一个阅兵式!”

  见左权同志有些疑惑,谷雨笑着说道,“蒋介石这个人多疑,石家庄战役那会就被我们大小纵队骗得不轻,这一次六兵团在铜仁公开集结,他肯定会疑心疑鬼!

  当然了,假动作要做全,这段时间陈赓、徐向前、顾慎为、徐达三,这四个兵团指挥员都不要公开露面,中原方面军主力也不允许与东面的蒋介石主力接触,要做出几部联合进攻武汉的架势!”

  左权同志恍然大悟,“假假真真,真真假假!”

  “对,我就要让蒋介石觉得我们下一步要打武汉!”

  左权想了想说道,“要做,做全套,对东北军的政治工作,也要加大开展力度,让蒋介石以为我们要彻底解决东北军问题!”

  “可以,如此一来,蒋介石只能放张学良回襄阳,我们也算对得起这位少帅了!”

  顿了顿,谷雨接着问道,“躲过一劫,刘键现在在忙什么?”

  “刘键的主力还在岳阳和衡阳,看来他对桂军还不放心,总参二部得到消息,白崇禧想把桂军第七军调到武汉,可是何键非常担心桂系搞一个假道灭虢,死活不愿意……”

  “六兵团更要搞阅兵了,要和刘键决战,还是在湘西邵阳更有利一些!”说到这里,谷雨说道,“还有这个桂系第七军,最好乘机打掉,只要打垮了第七军,桂系的腰杆子就断了,粤系陈济棠畏惧之下,也只会退守五岭!”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这一仗只要打好了,赣闽根据地也就基本稳定了,整个中国的形胜之地都将处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未来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共产党在解放重庆之后,深感形势不妙的蒋介石、桂系、湘军和粤系终于达成了一致,和平解决了湖南事变。

  蒋介石以桂系主力7军、15军组成一个新兵团,廖磊为司令官,以广西贫穷,养不起这么多部队为由,默认桂系占据的湖南永州一带,湘江以南地区都划给了桂系养兵,当然条件是廖磊兵团随时增援湘西,阻挡共产党东进。

  至于粤军,余汉谋打了一个打败仗,陈济棠也没有资格要什么,不过占据的郴州部分地区也给了陈济棠,算是就地停火。

  而刘键虽然损失了不少地盘,但毕竟可以继续当他的湖南省主席兼湘军总司令,不过蒋介石也有要求,湘军需要防御好湘军,同时要求湘军名将刘建绪率领28军驻守常德,一旦共产党侵入湖北,28军需接受白崇禧指挥。

  蒋介石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武汉,在武汉的桂军八、四十六军编成一个兵团14兵团,由桂军名将夏威担任兵团司令官,驻守武汉和铁路沿线,负责机动增援。

  同时湘军16军、22军组成一个新兵团15兵团,蒋介石启用鲁涤平担任司令官,驻守荆州,鲁涤平是谭延闿的心腹爱将,这位本应死于史量才案的湘军元老,此时活得好好的。

  让鲁涤平出山,蒋介石也没有办法,到了这一步,蒋介石只能对谭延闿系湘军妥协,让他们团结起来,与共产党战斗。

  与此同时,蒋介石以重建的英械中央军第25师两万余人为核心,以赵观涛的第八军,王均的滇军第三军,区寿年的19路军78师等部组成了13兵团,由爱将钱大钧为兵团司令官兼任武汉行营参谋长,驻守武汉以东,鄂州黄冈黄石一带。

  白崇禧改任军委会武汉行营主任,主掌两湖军事,在湖北的中央军、东北军、湘军和桂军统一由白崇禧指挥。

  既然把三个兵团交给了白崇禧,蒋介石自然也要做一些防范,蒋介石再一次放出了在湖北很有影响力的何成濬,任命何成濬为湖北省主席,让何成濬坐镇武汉,掌握湖北民政,协调各方关系。

  蒋介石现在相当后悔,把南阳盆地和平汉线南段交给了东北军,现在东北军占据在这个关键位置,却摇摆不定,一旦他们投向了共产党,武汉就异常危险了。

  因而蒋介石不得不自打耳光,把张学良从意大利召回来,让他恢复副司令原职,张学良在,东北军还不至于完全偏向共产党,到了这一步,蒋介石也被东北军搞得没辙,只好再一次妥协。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不得不取消了对东南方面军的进攻,改成沿着堡垒区防御,防范共产党渗透到其核心统治区,为此蒋介石以土木系的11师、14师为核心,组建了18兵团,以陈诚为司令官,驻守九江、安庆一带,负责接应。

  从这个军事部署就可以看出,蒋介石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湖北武汉,防止共产党主力,在解放重庆之后,两路围攻武汉。

  这也是人的正常思维,毛泽东同志认为在武汉与蒋介石大决战也是这个目的,武汉是蒋介石必守,同时也是共产党必攻的战略要地,只要拿下了武汉,然后再拿下徐州,国民党政权就将彻底崩盘。

  但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后世来客,谷雨竟然从国际形势和共产党的工业计划入手,把重点放在了夺取南方重要金属矿,如果没有对国内外局势的预判,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对六兵团做出了相应安排之后,谷雨才考虑给傅作义回电,商量了一番,谷雨的回复很简单,他希望傅作义不要妥协,坚决与日本抗争。

  谷雨认为,傅作义根本不需要担心日本人所谓的威胁,青岛有那么多日本资产,你们只要将炮兵对准那些日本纱厂,日本人只能妥协……

  看到这封电报之后,傅作义又拿起蒋介石最新一封电报,老蒋还是老一套,让他戒急用忍,不要与日本人斗争,把相关谈判交给中央,要相信中央云云。

  思之再三,傅作义牙一咬,还是觉得谷雨的方案对他更加有利,命令董其武部反守为攻,进驻日本工业区周边,并做出进攻工业区的计划,若是日本人挑衅,则坚决反击,但不得命令前,不得炮击日本工厂。

  四月二十二日凌晨,董其武部突然出动,出现在沧口、四方庄一带,董其武部的迫击炮瞄准了在两地的日本多家纺纱厂,同时对外放出风声,日本人要是再在青岛闹事,那就玉石俱焚……

  傅作义突然来这么一手,大出日本人意料,此时日本人陷入到争论之中,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是打还是不打?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蒋介石的把兄弟,其最为重要的幕僚张群,会同英国公使一起出现在青岛,而日本海军见英国公使过来了,原来那种志在必得的口气也就小了许多,看起来青岛事变有望和平解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