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审判没什么东西,但香港特区诉报纸和个人诽谤案的热潮还是不断,报纸们讨论的热点是法庭前的抗议,这一次倒没怎么夸张,毕竟谁也不想再被告上法庭。
秘密来到香港的王运生同志看完报纸,笑着说道,"立规矩的部分目的达到了,但还不够,接下来的抓人要抓得又快又准,审判也要很得力,我们搞香港特区是为了发展经济,不是变成贼窝子!
“呵呵,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王主席,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是呀,每每看到那些王八蛋造谣,我就心里难受,绝不能纵容他们!
“有些事中央是知道的,不过没有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时机没有成熟嘛!”王运生看到同志们很高兴,有些担心他们搞过了,不得不提醒道,“现在香港特区已经初创成功,特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现在做一些事情才算成熟。
但即便时机成熟了,做事也一定要谨慎,要严格按照香港各项法律法规做事,不要把国内那一套作用用在香港,你们负责执行的同志要充分理解中央决策的内涵!
有同志说这样做,太束手束脚了,根本放不开,这样的抱怨不少,但你们也一定要清楚,如果没有这些束手束脚的东西,香港也不会这么快繁荣起来。而一个繁荣起来的香港,对我们的发展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你们这些长期在港的同志是知道的,一定要学会顾全大局。同志们,我知道不少人心里有委屈,但受委屈的时候,想一想谷枢机,他付出了多大的牺牲,这都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谷枢机尚且如此,我们受一些委屈算什么
“是!”,
“我们明白了,一定努力学习!
王运生安抚了一番在港同志,然后继续听取在港央企的工作汇报,他非常满意,“今年上半年发展的不错,从下半年开始,中央要加大与美英等国的合作,需要不少外汇,你们可以适当的放出一些资产,收回一些资金,中央要求不高,两千万美
元能不能做到?”
负责驻港特殊企业财贸工作的张平同志笑着说道,"这几年香港的物业价格上涨很快,如果放掉一些房产,还可以再多一些,努力一把,三千万美元还是办得到的
"筹资如打仗,既然你们这么说,我就这么向谷枢机汇报了!
“别呀,王主席,您还是按照两千万美元汇报,不过可以写争取三千万,到时候我们完成了,也有功劳呀!
“哈哈哈,你呀!
阳光从窗户投射在书桌上,王运生同志起身来到窗前,向远处望去,他转头看向秘书,“不是说要有连续的暴风雨的吗?怎么还是大太阳?”
“王主席,现在的天气预报也不完全正确,不过就算天气晴朗,也不影响对那些反动分子的抓捕,广东和香港两方面已经做好了各种应对!
“你盯着一些,我们要把细节考虑的更周到一些,尽量多抓一些反动派,中央不求一劳永逸,但威慑一番的目标必须实现
王运生对香港现在的发展还是非常满意的,香港这个中西接触的窗口目前看来已经基本成功,国家每年可以获取不少外汇,而海内外无数企业已经习惯了香港模式,接下来就是水磨功夫,通过时间的沉淀让香港模式深入人心。
所以到了这一步,中央启动对香港的第二阶段操作就可以做了,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的自由也是中国赋予的,自然不能允许帝国主义利用香港搞出一大堆幺蛾子。
过不了多久,周恩来同志就要长期坐镇香港,广接四方来客,以香港为中心,协调中国与东亚各国,中国与英美等在东亚有影响力的国家的关系,不断加强和巩固香港经合组织的作用,这就要求香港要做一些清场。
虽然这样操作会有一些影响,但只要中国政府坚持香港的基本政策不变,离开的还是会回来,并不担心,更重要的是,香港在东亚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此前经过此前一连串在南洋的操作,新加坡已经被废了,一个掌握在马来人手中,且没有华人的新加坡,即便可以继续作为中转港,也别想发挥金融和贸易上的作用,华人在南洋独特的经济地位,短时间根本无法改变,广大南洋华人又怎么敢把自己的命根子放在新加坡。
或许棉兰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棉兰有美军基地,在中美围绕着南洋不断斗法的当下,棉兰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棉兰人也没有这方面的主动精神,他们只是被动的迎接大批华人的迁入,而且也有不少棉兰人开始反对华人涌入。
至于苏门答腊、兰芳、南华这些有一定块头的,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他们本身又是香港经合组织成员,其经济、金融政策也有种种限制,所以举目四望,背靠中国广大腹地,又与东亚各国距离相当的香港,自然就成了东亚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而为了加强和巩固香港的作用,中央做了大量的文章,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大批洲际组织的总部都在香港,比如联合国在东亚的分支机构,比如香港经合组织,比如亚洲发展银行,比如亚足联,又比如中国正在推动的亚奥理事会等等,总部都在香港。
这一系列外来机构的涌入,既增加了香港的多元化,让香港模式更加深入人心,也加强了香港在亚洲的地位,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百年奇耻,尤其是金融和核心工业的开放,将会无比小心,这就限制了原来东亚中心城市上海的发展,上海未来的发展上限只能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所以必须搭配一个完全开放且属于独立关税区,有自己一整套有别于内地体系的香港,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集合内外资源为我所用的最终极目标。
谷雨同志的设想是完美的,操作过程中也一步步废掉了可能的竞争对手,香港特区成功的希望非常大,但来到香港之后,王运生同志还是有些担心。
甘蔗不可能两头甜,在香港全面开放,且各项制度与内地完全不同后,自然也被帝国主义所利用,以香港为中心,不断渗透中国腹地和周边地区,中外的各种战斗自特区成立开始,就已经在进行,而且还将长期打下去,什么时候结束谁也不知道。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党内同志都懂,在此时基本没什么太大外患的当下,保留着香港这个口子,让中央时时刻刻存有警惕是好事。
但王运生同志还是不自觉的有些不安,他最大的不安并不是香港的种种妖氛,而是香港经济迅猛的繁荣,这才几年呀,香港人均GNP已经接近400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虽然香港的全面开放,必然导致大批资金的涌入,香港肯定比内地要繁荣,但若是香港和内地大幅度拉开了距离,到时候党内外,国内外肯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声音。
可现状却是这种局面已经不可避免,随着大量的外商和华侨投资香港,香港的高速发展再也挡不住,或许中间有一点点小波折也不见得是坏事,香港要发展,也要适当等一等内地,差距太大了不好……
虽然王运生同志知道这样的想法多少有些不争气,但没办法,内地七亿多,甚至很快就要到达八亿人口的巨大基数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逼着他做一些事情,或许谷雨同志让他来港,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既然王运生同志是这样的想法,注定了1957年6月初的香港并不太平,而王运生同志所期待的暴雨虽然与预报的时间不一样,但在大行动前夕还是出现了。
就在王运生同志的协调下,南部战区海军、广东公安和香港警务处通力合作,突然对广东沿海的海上走私行为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大抓捕。
在大暴雨下,海上走私团体的活动能力自然大为受限,所以各类早就被盯住的走私团体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一次收拾走私团体只是其次,更主要的摧毁香港越来越猖獗的海上间谍偷渡行为,海上走私些货物防不胜防,但走私客竟然帮着间谍偷渡那就是找死了!
与前世一样,香港特区成立后,很快就变成了世界著名的间谍之都,利用香港渗透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了各路间谍最习惯的方式。
而过去十年,许多外国情报机构利用出口加工区与香港间海岸警戒的漏洞,与走私集团合作,使用加装了四五台发动机的快艇或渔船,偷渡情报人员入境或接送情报人员离开内地。
所以这一波抓捕走私团体的同时,也是想顺藤摸瓜,对间谍组织们进行一次清理,也就在海上大清理的同时,香港的清理也同步进行。
在香港特区诉报纸和个人诽谤案热热闹闹进行的同时,在中央驻港安全机构的推动下,香港特区警务处连续出动,几天之内,就连续抓捕了多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中外间谍。
整个行动非常突然,事先毫无征兆,所以收获颇丰,除了倒霉蛋海上走私团体以外,传说最大的收获来自于礼宾府,有几名礼宾府的工作人员被捕,紧接着,礼宾府对外宣布要进行维修,而香港各界得到的消息是这些工作人员被英美情报人员收买,在谷雨等中央领导人曾经居住过的套房安装窃听装置。
所谓的礼宾府重新维修是准备找出那些窃听器,消息流传出来之后,整个香港乃至于很快得到消息的南洋都相当震惊,虽然众所周知香港是不亚于柏林、伊斯坦布尔、东京这样的间谍之都,美苏英等国的领事馆都是无数间谍,但间谍们渗透到礼宾府,监听到谷雨头上,这也太离谱了
随着这些个消息传来的还有一些传言,说一些知识分子的屁股很不干净,如果说此前的诽谤案只是小打小闹的话,警务处突然抓捕间谍就是真正的大餐。,
虽说间谍案的审判还是在香港特区,整个操作也符合法治精神,但还是让不少人悚然一惊,很多人立刻意识到共产党动真格的,不少人立刻额头冒汗,想起了二十年前的种种...
香港各大报纸的声音立刻小了很多,就在此时,香港报界领袖陈公博带着秘书从暹罗度假地晃晃悠悠的坐船回到香港,这一趟陈公博之行对外名义是和暹罗报界谈判成立曼谷分公司的事情,不过办事之余,陈公博自然也要做一些私事,他也确实做到了公私两便,他这方面的本事一直不小。"
回到香港后,陈公博立刻接到了无数电话,也有人请他吃饭,在此前的诽谤案官司中,陈公博下属的报纸杂志毫发无伤,虽然也登载了一些文章,但大多是对共产党千亿损失的批评,并没有涉及李思明的部分,所以这场官司也和陈公博无关。,
对于各界的担心,陈公博不以为然,他得意洋洋的对过来咨询的报界同仁们说道,"各位先生,你们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共产党的路数,可悲,可叹呀!
说完,陈公博教导起来,谷百生一直讲究实事求是,类似诽谤案那种明显捏造的文章就不能登,但咱们盯着千亿损失怎么批评,评论说的怎么过分,共产党就算在不舒服,也得捏鼻子认,他们不能打自己的脸。
你看看我们这些年涉及到共产党党政机关或者个人的批评,往往都是经过核实的,就算有一些夸大,基本事实从来不乱说,要不然我们《广东群报》这么多年能毫发无伤吗?
有一个人不服气,"陈生,那位的绯闻你可没少写!
“我只是转报新闻,再加一些小说罢了
众人想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不过还有人嘴硬,"陈生,贵报虽然与此次官司无碍,但或许是偶然!
"偶然?我陈公博做事就没有偶然,你们真以为我这个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白干的,你们瞧好吧,明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大新闻,量共产党不会拿我怎么样?
陈公博吹牛,其他人自然不幸,就有人激将了,“那我们明日就看看陈生如何力挽狂澜!
陈公博嘴角撇了撇,拿出一根古巴雪茄,抽了抽,“明天各位就看好吧!
有关心陈公博的,虽然老陈是狂夫,但老陈毕竟是共产党劳改营出来的,根正苗红的自己人呀,“陈生,中宣部那个潘阎王在,你可悠着点……
“嘿嘿,我老陈劳改营的大锅饭都吃了好几年,这都挺过来的,还在乎一些小儿辈!”
也就在香港报界万马齐喑之际,《广东群报》在1957年6月11日在第二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对外披露谷雨的次女在香港开设了一家专卖店,位于中环某地,而在其后的评论中,陈公博亲自撰文批评谷雨的二女儿张一思疑似利用其父的特权经商,不仅在大陆折腾,还跑到香港折腾,吧啦吧啦!
在香港各界黯然之际,《广东群报》如此大胆,直接批评最高领导人的家属,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什么狗屁诽谤案,哪有这个热闹,所以当天的《广东群报》卖得相当红火,直接就卖脱销了,而原来对陈公博不以为然的人,这会也瞪大了眼睛,观看陈公博的挑衅!
此时王运生同志已经回京,潘信还在香港,他昨天晚上就得到消息,陈公博会来个大的,潘信没当回事,不过看到报纸,头上微微有些冒汗,“这个陈公博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给他的胆子?安排在《广东群报》的同志是怎么说的?
“《广东群报》那边的同志说,这项报道是真的,并无作假,而且根据上级指示,只要香港的报道内容没有凭空捏造,评论内容不属于追究的内容,过去类似的报道和批评不在少数。”
“怎么没有凭空捏造,那些乱说谷枢机与南越那个什么龙夫人的报道还少?”
"各类报道只是说龙夫人有访华,谷枢机接见她,至于评论,还有一些人发表的影射小说不可能追究的,这是特区成立时就由谷枢机确定的标准!
潘信皱着眉头不说话,这都什么狗屁倒灶的东西,怪不得郑位不好管,换成他也头疼,这天天看到这些,心脏病迟早被搞出来。
想了想,潘信若有所思的问道,“《广东群报》一向大胆,肯定有所依仗,除了和我们有联系,和其他机构,还有徐帅那边有联系吗?
“据说陈公博有谷枢机的联系方式!
“确信?”,
“具体不太清楚,不过《广东群报》的报道,自我来到香港分社开始,我听说都不管的!
潘信点点头,“收拾收拾,我们按原计划回京!”说完这句话,潘信又吩咐道,“明天一早,我要见一见李思明同志,你来打电话!
秘书虽然连续答应,但还是有些疑惑,不过潘信也无心解释,经过这么一番询问,潘信相信陈公博背后肯定有其他联络方式,而且陈公博在这个节骨眼上,捅出这个东西,肯定有原因。
潘信虽然掌握中宣部绝大部分资源,但他很清楚谷办副主任庄世平同志虽然低调,但手里拥有的资源却非常多,军抚中心在全国的投资除外,同时也在香港和南洋有一些秘密联系,或许陈公博就属于其一,不,他可以肯定。
至于谷雨同志为什么要把小女儿的事情捅出来,肯定有谷雨同志的想法,或许是想通过香港媒体的宣传,顺手让中央监委做一个澄清吧,总让人那么猜确实不好,或许可以这么解释了!
后面也没什么事情,潘信自然要回去,他是常务副部长,不可能长期在香港,而要离开,自然也要和李思明打一声招呼,下半年北京开会,两人再约一约,虽说李思明下一届未必会进入中央委员会,但这样有潜质的年轻干部多交往总没有错!
香港分社在香港各报有认识的人,香港各报自然在香港分社也有熟悉的人,所以当天下午,潘信没管的消息就传了过来,这下子陈公博的牛鼻子都上天了,你们看我没说错了,跟着我好好学学,要论对共产党的了解,你们谁能比得上我。
也就在报纸卖脱销的同时,谷雨的次女直接在香港就出名了,《广东群报》连续发表文章写起了这位"二公主”的故事,香港各界群众开始津津有味的品尝着八卦
“二公主"姓张,为什么姓张?谷雨原来姓张呀,我第一次知道,那他为什么没改回来?怎么改回来呀,没听说他们家的祠堂都被他改成了小学堂,他们家祖坟上的石像墓碑什么的都被他搬走搞水利去了?就这样,哪里敢姓张?
既然他不敢姓张,他闺女怎么敢姓张?这,这就不知道了,反正姓张就姓张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女儿总有一天要嫁人的!
谷雨的“二公主”很叛逆,大学期间卖香水,这也就罢了,看到一位比她还小的混血儿帅哥竟然走不动路,竟然连续追了好几年,天口牙,这个混血儿帅哥到底该有多么英俊,才会让“二公主”如此着迷?有照片就好了,可惜了,到现在也没有看到
相比于私生活的八卦,张一思大学毕业后,不愿意接受分配的工作,上了几天班就办了停薪留职,然后一个店面一个店面搞了起来,又是化妆品,又是服装的到处卖,就算不得什么了。
香港各界对这位有些叛逆的“二公主”好奇无比,不少人在报纸上看到张一思的化妆品店和服装店在中环,立刻就过去看看热闹,也有资本家小姐们想看看“二公主”的品味到底怎么样。
顷刻之间,这个专卖店就挤满了来看热闹的客人,看完之后,不少人买了点衣服或者化妆品什么的回家送给老婆或者女友,毕竟这是“二公主”开的店,多少透着那么一点贵气。
也有眼光很独特的,被香港的报纸这么一揭发,鬼知道“二公主”的店面还能不能开下去,现在的衣服化妆品很可能会成为绝版,买一点回去做做纪念挺好的。
不过在购买的同时,虽然有一些人感慨这个店面的东西挺贵,但不少人觉得布料挺不错,设计也还行,化妆品怎么样没用过还不太清楚,但应该也不会太差吧,看起来品味还行,至少能见人!
香港报纸上虽然没有“二公主”的照片,但谷雨夫妻的照片长相都不差,“二公主”应该不差,现在看起来审美也不差,那个被“二公主”追了好些年的准“驸马”是什么样的?既然有“二公主”,那“大公主”,还有那位神秘无比的“太子爷”又是什么样的
香港各大报纸围绕着谷雨的家人开始了这样那样的猜测,最奇葩的是还有人提到那位著名的龙夫人,在回忆了谷雨和龙夫人的多次接触后,在报纸的另外一版又去猜测龙夫人的女人长得挺好的,就吴家那帮子歪瓜裂枣能长出这样的吗?
相比于此前讨论什么诽谤案,什么言论自由,各大报纸突然发现讨论这些八卦似乎更卖报,又能彰显民主自由,又能卖报,还不被共产党收拾,三全其美,当然要做,当然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啪!”傅斯年猛地一拍桌子,“这都什么乱七八槽的?”
“傅胖子,都让你对国家领导人的家人这么八卦了,还不自由吗?常凯申当年可做不到这样吧?哪怕是租界的报纸敢这么写,估计也没有好下场吧!
“那能一样吗?”
“你这就是对常凯申宽,对谷百生刻薄
“不是一回事,我发现看错了谷百生,真正看错了他!”傅斯年摇摇头,老傅吃过苦头,慢慢也摸索出经验了,“谷百生的路数与常凯申不同,他允许公开批评共产党和他个人,现在牵扯到他的子女,他都不管,但却对一个小兵被诽谤动起了司法大棒,这是西方的路数,不是东方为尊者讳那一套!
俞大维笑着说道,“这不是你追求的吗?
“一个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人搞起了西方那一套,目标却是为了加强集权,你不觉得恐惧吗?
俞大维哭笑不得,“傅胖子,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执着?共产党的领导人允许批评他和家人,就一定是坏的,就一定是为了集权;而KMT的领导人杀害这个,杀害那个,就一定是好的,就一定是为了民主?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傅斯年默然,良久之后,他才说道,“你说得对,我确实有些偏见了,我确实不信任共产党!
“你不信任共产党,共产党也不需要你信任,他们要的支持群体是工人、农民、科学家和理工科知识分子,有这么多人支持,人家足以马上治天下!
这番诛心的话,差得把傅斯年的血压又气高了,不过老傅或许被打击多了,心理承受能力挺强,他想了想有些不自信的问道,“你觉得共产党能成功吗?
“人家已经成功了……
“但不会长久!”
“会不会长久?那就跟你我无关了,我们都老了!”
傅斯年默然,同样也就在此时,香港美国领事馆正在统计这一次的损失,一个特工头头气得嗷嗷叫,他好不容易发展的间谍网被中国人给破了,虽说间谍网被发现出现损失是常有的事情,但这一次不同,香港特区长达十年没有抓间谍这件事,久而久之,他们松懈了,什么时候被盯住了都不知道……
很明显,中国人在香港搞得这一手,按照中国的谚语是放长线,钓大鱼,先是有意纵容,等己方松懈了,突然发起致命一击,连续抓捕,还专门选了一个连阴雨的天气,不能出海,连逃跑的机会都不给而且中国人还很狡猾,先是搞了一个什么狗屁诽谤案,让领事馆注意力都在这个破案子上,准备好好宣扬一把共产党的伪自由,没想到对方搞的是声东击西,吃大亏了!
“戴维,你不需要愤怒!”另外一个领事馆官员老神在在的说道,“我们的老朋友这一次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中国人同样没有放过他们,不,应该说,他们的损失更大,俄国人在香港特区政府最重要的即鼠也被抓了!"
“爱德华,我不管狗屁的克格勃,我只在乎我的团队,他们即将渗透到中国在香港的安全部门内部,七年,七年呀,白费了!”
“戴维,你不需要太过痛苦,你已经获得了很多成果,上帝会原谅你的!”
“爱德华,多谢您的宽宏大度!
"戴维,中国人虽然狡猾,但中国人的弱点非常明显,美利坚的人均收入中位数是2500美元,而中国人呢,能有100美元就不错了,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收买香港那些愚昧的中国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相信第二次的你会更加谨慎!
戴维稍稍沉默,“我需要申请一万美元支票,三年,只需要三年,我就可以完成网络的重建!
“您很快就可以看到两万美元支票,不过您只有两年!
“成交!
正如爰德华所说,这一波损失最大的是克格勃在香港的情报机构,克格勃甚至怀疑中国也在克格勃香港的情报中心安插了间谍,要不然克格勃想尽办法拉下水的中国资深干部怎么会被捕,围绕着该人的情报网被完全摧毁。
遭受到如此空前损失,香港情报中心的负责人羞愧无比,并向总部发出了自责电报,但出人意料的是,电报发出去很久了,却没有收到克格勃主席谢罗夫大将的回应,这是怎么回事?
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谢罗夫大将非常忙碌,哪有心思管香港那摊子事情,就在刚刚,正在克里姆林宫的谢罗夫,见到了中央局候补委员勃列日涅夫同志,他被要求立刻前往卢比扬卡坐镇,同时得到了一个命令,立刻将朱可夫元帅从德国接回来,在这样的大事面前,中国香港发生的种种算个屁呀,就算知道了,他也没时间管!
莫洛托夫这这一次的进攻虽然筹备了一段时间,但他也同样犹豫重重,虽然他也知道六月份是一个好时机,也为此在准备,但还是难以下定决心,毕竟这是罢免党的第一书记。
不过五月份发生的几件事却让莫洛托夫下定了决心,首先是五月中旬的苏共中央作家会议上,赫鲁晓夫的讲话中公开了他与莫洛托夫的分歧,一般来说,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再大,也不会在这类会议上公开,所以赫鲁晓夫此举自然可以被认为他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正在制造声势。
更加要命的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全体成员将参加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庆祝活动,如果赫鲁晓夫在公开演讲中指出马林科夫等人也是列宁格勒案件的制造者,愤怒的群众绝不会善罢甘休,后果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赫鲁晓夫会不会这么做,此时中央主席团多位成员已经很不放心了,这家伙跳过中央主席团以个人名义发表讲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谁也不敢赌,所以在密谋时,已成惊弓之鸟的马林科夫的要求就是必须在去列宁格勒前完成行动。
莫洛托夫在行动之前也仔细权衡过己方的优势,他找到了三点理由,第一条自然是莽撞的批判钢铁同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的威信明显提升。
第二条自然是赫鲁晓夫推行的一系列愚蠢的改革,那个三四年内在畜产品上赶上美国的奇葩任务,已经成了各个加盟共和国和州领导人吐糟的对象,这怎么可能完成吗?
而在三月份的工业和建筑业改组中,以国家计委主任为代表的中央部委的领导们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些人有的被撤职,有的则不得不离开莫斯科,连同家人一起下到地方,这当然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抱怨。
多少年来,他们一直身居高位,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放弃自己的职职位,哪怕是在钢铁同志领导下,也没有这么操蛋的事情。
而那些去过中国的部长们则流传着中国高层的故事,虽然中国高层有种种限制,日子过得不好,房子、车子、家电什么都要分期付款购买,但这些东西都很便宜,买到了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再担心退休之后被收走。
而且中国共产党还搞了一个中顾委,类似于他们这样的部长们,在退休之后,原有的级别、工资都不会变化,对工作也都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中央局委员和常委们退休之后可以推荐一到两位自己认可的同志,而且对重大人事任命还有话语权和投票权。
所有这一切传到莫斯科,自然有不少人对赫鲁晓夫不满,你不是和中国的谷雨关系很好吗?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一学中国人呢?
而第三条则是中央主席团的集体领导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此时赫鲁晓夫虽然权力很大,但各个成员之间大致还是平起平坐的,而且一直没有间断反对个人崇拜、专制和集权,所以主席团成员都比较谨慎的恪守集体领导原则,生怕沾上专制、集权的边儿。
这一点与中国共产党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谷雨嘴上天天喊反个人崇拜,要实事求是,也允许别人批评他,中国香港更是流传他的种种绯闻,但事实上他在党内已经是绝对的一家独大。
所以中央主席团成员们认为,只要争取到拥有表决权的成员中的多数,就能够接触赫鲁晓夫的职务,而此时对赫鲁晓夫不满的人已经足以构成多数,虽然他们也知道主席团成员会议无权罢免第一书记,但却有权提出建议甚至是候选人名单,而在历史上中央主席团提出的建议哪一次不是被顺利通过呢?
而此前清除贝利亚和解除马林科夫总理职务都是中央主席团通过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的通过了,所以再来一次似乎也并无不可?
再说了现在的中央委员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并没有说话的份儿,所以虽然对克格勃主席谢罗夫和国防部长朱可夫不安,但仅仅是不安。
不过即便如此,中央主席团成员们也做了一些秘密准备,谢罗夫是赫鲁晓夫的绝对亲信,虽然很难有办法,但找个理由把他请进克里姆林宫还是有办法的,而对朱可夫办法就更多了,给这位精力充沛的元帅找一点事情做,也是很容易的。
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在1957年的6月15日,此时布尔加宁在中国,据说正在中国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中苏友好大坝,而朱可夫元帅则因为驻波兰苏军出了一些事情,正在波兰考察,机会完全成熟。
这一天按照苏共中央议程要讨论的是前往列宁格勒的各项安排,这件事比较大,所以多位中央主席团成员和候补委员们上午就从各自的别墅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和以往一样,大家说着笑话,不过敏感的米高扬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
因为今天要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赫鲁晓夫来的比较晚,米高扬就发现几位中央局委员虽然说着笑话,但有些心不在焉,频频看着门口,他们在看什么?
再联想到过去一些天,几位部长会议副主席频频私下会面,并且多次去过布尔加宁的办公室,米高扬心中一动,又看了看会议室,发现只有中央主席团正式委员在。
两位资历较浅的候补委员勃列日涅夫和福尔采娃并不在会议室,他想了想,就站起身,马林科夫立刻问道,“阿那斯塔斯•霍夫汉内斯,你去哪里?
米高扬更觉得马林科夫的神情不对劲,他微笑着着说道,“尼基塔到现在还没有过来,我去看看法国人送了他什么红酒,让他如此念念不舍!
莫洛托夫笑着说道,“肯定比中国的白酒好,相比于伏特加,中国的酒度数太低了,我不喜欢!”
“嗷,我不喜欢伏特加……”一边说着,米高扬穿上衣服,并且用眼角的余光一直盯着马林科夫,他发现马林科夫似乎看了看莫洛托夫,欲言又止,就更有些不安,这两个人不会真得在搞什么东西吧!
米高扬毕竟是中央主席团成员,谁也不方便拦他,等他离开会议室,恰好勃列日涅夫和福尔采娃走了过来,米高扬拦住两人,找了一个房间询问道,“朱可夫元帅和阿里斯托夫在哪里?
勃列日涅夫是中央书记,对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安排自然清楚,他有些奇怪的回答道,“朱可夫元帅去了民主德国,阿里斯托夫同志还在书记处值班!
米高扬把他的不安说了出来,然后说道“或许我有些敏感了,我总觉得今天有些主席团成员的情绪不对,你们两位不要着急参加会议,立刻打电话告诉阿里斯托夫同志,让他在书记处待命,并立刻联系上谢罗夫,让他坐镇卢比扬卡的同时,保卫好克林姆林宫,同时立刻派一架飞机立刻将朱可夫元帅接回莫斯科……”
三人都是赫鲁晓夫的拥护者,米高扬资历很深,所以勃列日涅夫和福尔采娃自然按照米高扬的安排来做,小心无大错,而米高扬和两人交谈完,出门时恰好看到赫鲁晓夫,两人互相打了一个招呼,然后一起前往会议室!
米高扬低声说道,"尼基塔,格奥尔基有些不太对劲!
赫鲁晓夫不以为然,“没有了贝利亚,格奥尔基又能做什么呢?他就要谢幕了!
赫鲁晓夫一贯如此,米高扬也没有再劝,不过他的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而此时另外一个办公室内,勃列日涅夫已经联系上了中央书记阿里斯托夫同志,而打往卢比扬卡的电话,却得知谢罗夫就在克里姆林宫内,见鬼,这家伙来到克里姆林宫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