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苏俄许诺,会提供巨额贷款用于葛洲坝的修建后,谷雨心情大好,他这一趟苏俄之行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
虽说两个四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后,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实在太缺乏建设资本了,偏偏人口增长速度飞快,要想保持在8%~10%的长期增长,非常依赖外部资源。
苏俄这么一大笔钱进来,同时还有大笔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出口,这不仅会带来不少GDP增长,再加上未来引进苏俄军事武器,必然会让谷雨增加不少活钱。
谷雨计划把这些活钱用在新兴的电子工业和电器工业,这些新兴领域发展初期的各种投资并不多,一旦取得突破,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前世的中国在纺织工业之后,第一个突破的就是电器工业,这一世他相信同样可以做到;而电子半导体的突破,也可以让中国有资本和苏俄继续讨价还价,获取他们在机械等硬工业领域的大量成果,让中国工业的基础变得越发扎实。
看到谷雨心情大好,赫鲁晓夫继续把苏共中央商量的东西告诉谷雨,苏俄计划帮助中国进一步增加化肥产能,以提升中国对俄出口的农副产品,尤其是热带农产品产量。
自从二战期间喝上中国的广南咖啡后,苏俄就有些上头了,到了现在,连阿萨姆的红茶都能供应,只要一想到那些供应伦敦和巴黎贵族的红茶、咖啡、香水现在出现在莫斯科,老毛子的心情能不好吗?
赫鲁晓夫不仅自己喝,他还想让广大苏俄人民喝,你们不要整天逼逼什么特供商店,你看看我把中国卖给美国的衣服搞过来了,把中国供应给英国的红茶,法国的咖啡、香水都运过来,对你们销售,你们总该满意了吧!
问题是中国这一块的供应首先要满足出口换汇,给苏俄的并不是很多,苏俄一直不是很满意,幸好去年赫鲁晓夫访华期间,谷雨答应中苏建立合作种植园,让苏俄直接掌控,以确保苏俄的热带农产品的供应。
苏俄今年派人来到中国处理,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要想搞新种植园,难度还是很大的,倒不是缺人,而是各种工业品不足,不管是化肥,还是农药,中国不可能优先给苏俄。
中国不给,那就派出专家,在中国专门建厂,苏俄的动力还是很足的,而谷雨对于增加产能从来没有二话,同意在日南省建立中苏化学公司,满足苏俄的要求……
提到化肥,谷雨也提到了岘港市的钾肥开发,他说中国在岘港市已经发现了多个钾矿,既然成立了中苏化学公司,苏俄同志可以挑选一些钾矿,咱们联合开发。
随着不断的勘探,暹罗北部和岘港市丰富的钾肥资源已经被勘探出了不少,虽说比不上苏俄的钾矿质量高,成本要高很多,但毕竟埋藏深度有限,还是很值得开发的,有了这些矿产,中国农业所需的化肥问题自然不是那么发愁,总比进口好吧。
苏俄又有丰富的钾矿开发经验,谷雨希望苏俄加入进来,可以迅速增加钾肥产量,现在一切一切的问题是产量不足,必须把产量提上去。
赫鲁晓夫爽快的答应了,不过在答应之余,他是真有些羡慕,过去一年老毛子的技术人员虽然没有去富国省,但多次往来日南省和岘港市,他们可以说相当羡慕,原法属印支地区真是一块好地方呀!
老毛子或许不在乎矿产资源,但对当地的生物资源真心流口水,一年三熟的大米,橡胶、咖啡,黄麻,各种热带水果,各种香料,若是苏俄有了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好发愁呀!
想到这里,赫鲁晓夫也明白过来,谷雨为什么不愿意引起苏俄任何不安了,西伯利亚是大的离谱,但太寒冷了,几乎种不了多少东西,农产品和印支半岛相比真心算不得什么,不过幸好西伯利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可以聊以安慰。
经贸问题一个个谈完,接下来进入到科技交流,今天早上谢罗夫报告说中国坦克技术可以有重大突破,但赫鲁晓夫压根不信,你说别的东西还有一点可能,坦克怎么可能,又比苏俄更重视坦克的国家吗?赫鲁晓夫压根就没当回事!
过去两国的科技交流,主要集中在海军武器上,两国在海军领域没有任何矛盾,对手都是美国海军,就算联合起来都干不过美国人,根本没有闹矛盾的底气。
苏俄提供了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中国直接就把那艘日本八成新的航母抵给了老毛子,顺便还帮着老毛子培训航母飞行员,这一块老毛子没经验,中国毕竟吃了多年的亏。
赫鲁晓夫或许不是很在乎航母,但中国方面对航母有助于苏俄保护海外利益的说法,还是获得了苏俄高层的认可。
在苏俄一步步扩大海外影响力的当下,有一艘航母似乎也不错,北海道的太平洋舰队总不能都是潜艇,一天到晚都躲在海平面以下吧!
在中苏启动航母领域的合作后,中国方面自然提到了英国人研发成功的蒸汽弹射器,建议苏俄做一些开发,美国人不让出口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苏俄海军在拿到了那艘破烂的日本航母,并命名为瓦良格号之后,也想到了航母弹射器的研发,不过调研一番后,老毛子就发现蒸汽弹射器难度太大,需要的经费太多,苏俄海军倒是有心开发,但是苏俄高层并不愿意花钱,先凑合着吧,反正也没想过与美国海军作战。
苏俄与中国不同,他们虽然考察了中国拿到的那架F—9F战斗轰炸机,但并不打算以这款飞机为基础研发航母舰载机,苏俄怎么能和中国人那样不要脸呢?
见到中苏两国在海军领域合作如此愉快,谷雨干脆提议两国正在研发的核潜艇也加强交流,通过互相借鉴,以尽快追赶美国,谷雨告诉赫鲁晓夫,中国的核潜艇项目已经开工,这也让赫鲁晓夫大为震惊。
虽然苏俄的核潜艇也已经开始制造,但因为苏俄一开始走了弯道,一门心思想搞核弹鱼雷拖延了时间,搞到一半发现走不通,不得不进行修改。
等到美国核潜艇服役,苏俄着急了,下令在施工设计并未全部完成,甚至连技术设计都未经过最后批准的情况下开工建造,问题是这么仓促赶工,必然会有很多问题。
苏俄也知道问题的所在,但没办法,美国的压力太大了,总不能美国都已经服役了,苏俄还没有动工吧,硬着头皮也要上。
赫鲁晓夫吃惊之下,甚至有些失色,“中国同志的速度真得很快呀!”
谷雨微微一愣,然后开始了解释,“赫鲁晓夫同志,您看看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就知道了,我们海上的压力远超贵国,光光1954年前十个月,闯入东海、南海的美军舰船就有几十艘之多,而在这几年,美国的航母竟然跑到了黄海,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到这里,谷雨甚至有些咬牙切齿,“我们不可能和拥有三十艘航母的美国海军比拼水面舰队,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学习德国,全力发展潜艇,这些年我们海军的军费大头都用在造潜艇了!
这一块我们也有很好的基础,二战时期日本研发出了多款大型潜艇,有丰富的潜艇制造经验,我们俘虏了不少技术人员。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核潜艇项目启动非常早,早在1946年对压水堆技术有一定认识后,我就下令启动了核潜艇的研发,可惜呀,我们家底太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美国的核潜艇都已经服役了,我们也才刚刚开工!”
听谷雨这么一说,赫鲁晓夫脸色慢慢缓和起来,想想也是,中国面临的海上压力更大,又有那么多日本潜艇技术人员,而中国比苏俄更早搞出氢弹,核工业水平非常高,早早启动核潜艇的研发确实不奇怪。
对旧日本海军技术人员的水准,老毛子一直很认可的,谁让1905年日本人抓着老毛子一顿狠揍呢?谁揍过老毛子,老毛子就会敬畏谁,这是这个国家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估计世世代代都改变不了。
既然相信了谷雨所说,赫鲁晓夫自然同意和中国交流一番,他们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发上的种种骚操作会有什么后果,老毛子能不清楚吗?既然清楚,又怎么可能不交流?哪怕是了解中国核潜艇的水平,那也得交流呀!
在做出这个决定时,赫鲁晓夫多少有些无奈,虽然苏俄的军队规模、装备数量都远超中国,但苏俄在新兴武器上似乎并没有拉开中国。
核工业就不用说了,中国的氢弹还在苏俄前面;中国的火箭水平同样很高,要不然也不会有两国的火箭交易。
海军两国半斤八两,连核潜艇都几乎同时研发;空军水平,苏俄更高一些,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样样都有,中国就落后多了,但他们也搞出了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与美国空军的较量中不落下风。
但中国真得落后吗?赫鲁晓夫立刻想起了中国对外宣布的国防政策积极防御,这些年又不断裁军,对外公开的军费规模几乎微不足道,虽然未必可信,但中国的军事相关开支的比例肯定比苏俄低,这就决定了,中国在武器研发上只能有所侧重。
中国几个突出点是什么,核武器,火箭,喷气战斗机,核潜艇,还有谷雨异常感兴趣的米亚—4,很明显中国的武器开发围绕着战略武器的三位一体,而空军是战斗机,海军是潜艇,这确实有些像防御型国家的路子。
那么中国陆军呢?近些年来,中国疯狂裁撤陆军,又没有装备任何一款陆军武器,陆军使用的还是各种二战装备,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陆军军费用用到哪里了?
苏俄的陆军将领们抢军费时,都是什么样子,中国就算差一些,也不可能差太远,赫鲁晓夫自然会想起坦克,如果不管其他武器,选择性的重点开发坦克,中国的坦克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是没有可能呀!
只是这件事绝对不能现在提,要不然谷雨肯定要怀疑他被窃听了,怎么我昨天晚上大嘴巴提到坦克,今天你就跟我谈最新坦克的研发,一旦被中国发现了窃听器,那两国的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赫鲁晓夫强忍着询问的冲动,继续和谷雨交流,在南洋的多次空战中,中国自然获得了不少缴获,里面有很多设备,也邀请苏俄一起联合研发,里面自然有苏俄感兴趣的东西。
不过因为南斯拉夫战争的原因,苏俄有些东西已经知道了,自然没必要联合开发,不过苏俄知道了,中国未必知道呀,这两年两国的空军交流主要集中在机载设备领域。
谷雨希望加大机载设备和导弹技术的交流,在他的记忆中,老毛子在二代战斗机的研发上,虽然可以凭借米格—21的轻巧多次击败F—4鬼怪。
但是老毛子总体走了弯路,随着机载设备的进步,F—4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苏俄不得不研发了米格—23,问题是米格—23出来了,美国的F—15和F—16也迅速出来了,美苏空军的差距一下子被甩开了。
当然这也跟苏军的作战理念有关,米格—21,米格—29都是前线战斗机,有地面雷达支持,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机载设备,只要有优秀的空战性能就行,也不追求航程。
问题是美国的响尾蛇红外导弹和雷达制导导弹都快出来了,老毛子的飞机腿短,雷达天线又小,这玩意怎么玩?再说了,你们的前线战斗机腿短可以,你们那么大的国土,国土防卫军总用腿长的飞机吧!
所以谷雨不得不有理有据的劝说一番,他告诉赫鲁晓夫,种种情报显示美国已经研发出两款空空导弹,一款是雷达制导,一款是红外制导。
尤其是后者,据说已经做到了发射后不管,导弹可以盯着敌方飞机的尾喷管咬,不管飞机怎么机动,导弹都会盯着不放。
这意味着未来的空战规则将有可能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原来类似于骑士PK的肉搏,很可能会变成隔着一段距离的视距内空战,乃至于雷达制导下的超视距空战,咱们的空军战斗机研发要有前瞻性呀!
他告诉赫鲁晓夫中国正在预研的超音速战斗机,就已经考虑到这些因素,准备上可以装大功率雷达的双发飞机,机体会大很多,为得就是可以装这两种导弹。
雷达制导导弹各国都在研发,水平各有差距,中国虽然水平不高,但在缴获的德国防空导弹基础上,也推出了一款国产雷达制导导弹。
但主动红外制导导弹是什么东西,中国一开始不清楚,获悉情报后,中国技术人员也做了一些探索,理论上确实可行,这和红外线近炸引线原理是一样的。
如果近炸引信可以读取红外信号以引发爆炸,那么它们也应该能够跟踪红外信号,导弹根据红外信号,不断调整飞行中途的路线,以使目标的热量信号反射到敏感的光电管上,从而使导弹真正做到热寻。
在二战尾声阶段,在西线作战的中国陆军从美国炮兵手中获得了VT引信,并与苏俄分享,两国联合搞了好几年,才算真正搞了出来,不过两国事实上都造不出真正稳定的近炸引信,前世的苏俄一直到70年代才算真正搞定。
但就算不稳定,也是近炸引信,有了这玩意,又有德国的红外技术,原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红外导引头研发计划很快取得了突破,不过中国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导弹需要非常高水平的陀螺仪,是中国目前的技术所做不到的,或许等到激光陀螺仪搞出来了,才有希望。
中国研发的导引头相当重,导弹体积严重超标,用于空空导弹虽然可以,但必然会拖累战斗机,严重影响机动性,不过中国却据此研发了第一代红外制导的地空导弹,毕竟地面部队对空发射的导弹可以做得大一些。
不过中国这款导弹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没有敌我识别能力,又比如容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还有老毛病,往太阳的方向跑,这些都是初期的红外制导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光光发射后不管,能够追着飞机屁股跑,不管飞机怎么转,都跟着跑,这就是一个很牛逼的玩意!
赫鲁晓夫不懂技术,但是布尔加宁以前是管航空研发的,他立刻意识到中国人在空空导弹研发领域竟然走在了苏俄的前面,红外制导导弹,苏俄到现在还没想过呢,中美竟然都搞出来了,这下子终于坐不住了!
所以苏俄同志立刻要求参观中国的红外导弹,他们也知道谷雨说这些,总不能白说,谷雨一到苏俄就提出想看米亚—4,你还要他再主动提吗?当然是苏俄主动邀请。
虽说未必会把米亚—4卖给中国,不过谷雨提醒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要考虑到装上大功率雷达,又主动提到中国研发的红外制导导弹,这难道白说的?一旦看过实物,进入到谈判阶段,苏俄总要拿东西交换的。
看到布尔加宁有些异样的反应,赫鲁晓夫知道中国很可能搞出了不一般的好东西,自然又一次想到了中国在坦克技术上的大突破,他本身性子又着急,又不能说,实在是难受呀!
所以赫鲁晓夫在主动邀请谷雨参观米亚—4,又答应了好些条中苏空军的合作之后,本来还想着谷雨会主动提一提陆军武器,尤其是坦克。
但没想到谷雨压根没提这个茬,赫鲁晓夫更加相信谷雨无意间透露的东西应该是真的,中国人很可能搞出了非同一般的东西,他们舍不得给,那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越是肯定,赫鲁晓夫越是心里着急,越是好奇,但也不能显露出来,就这样军事领域的两国合作内容谈完了,这一天下午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谈终于结束。
当天晚上,赫鲁晓夫组织了盛大的国宴欢迎中国代表团和其他党的领导人,此时赫鲁晓夫相当忌惮中国的研发实力,核武器、火箭、海陆空都有自己一套东西,这绝不是偶然,虽然他更多的归功于德日技术人员。
越是如此,赫鲁晓夫越是心烦,现在把好东西给中国人吧,又帮着中国修大坝,到底是对还是错?但不拉拢,又实在不行,中国都这么强大了,不拉拢他们,万一中美靠近,苏俄那还有什么好下场?真是左右为难!至于联合美国打压,还是算了吧,到现在他连艾森·豪威尔都没有见过!
俄国人一向欺软怕硬,中国显露出了实力,赫鲁晓夫自然就会越尊重,苏俄高层频频过来要和谷雨碰杯,而有意无意显露实力的谷雨似乎一无所知,他还是老习惯,只喝三杯,喝完就随行的周恩来同志挡杯!
这批苏俄高层被钢铁同志灌酒灌多了,尤其是赫鲁晓夫,他自然不会勉强,不过他不勉强,苏俄那些元帅们可就不乐意了,啥意思呀,你在苏俄多年,能不能喝酒,我们又不是不知道,为啥不喝?
所以朱可夫和谷雨碰杯时,见谷雨只喝了一小口就不满意,他可能有些喝多了,竟然直瞪瞪的看着谷雨,“谷,你能够喝得,我知道,你应该喝整整一杯!”
谷雨意味深长得看着朱可夫,然后非常不客气的说道,“元帅同志,按照对等原则,贵国只有赫鲁晓夫同志才有资格提出这样的要求!”
说完了中文之后,谷雨没让翻译头疼,而是直接用俄语说出了类似的话,朱可夫大怒,不过还没等发火,一直陪同在华西列夫斯基连忙拉住他,向谷雨道歉,“谷同志,朱可夫同志喝醉了!”
谷雨微笑着向这位德高望重的元帅点头,并没有为难他,华西列夫斯基拉着不愿意离开的朱可夫离开,一边低声劝说着,朱可夫也知道自己失态,他有些愤怒的说道,“他怎么能那么说,他又不是钢铁同志!”
华西列夫斯基多少有些无奈,他低声说道,“谷不仅是中国钢铁同志,更是中国的列宁同志!”
朱可夫终于醒过来了,多少有些尴尬,他知道自己惹麻烦了……朱可夫和谷雨言语间有些冲突,宴会厅已经有不少人注意,而朱可夫说最后一句话时,声音有些大,很多人都听到了,包括谷雨和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脸色脸上很不好看,就在谷雨和朱可夫碰杯时,他也在和随行的中国军委副主席刘志丹碰杯,刘志丹听完了翻译之后,显然觉得相当愕然,朱可夫元帅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赫鲁晓夫连忙与刘志丹说了两句,就转向谷雨,这帮子丘八酒喝多了破事多,根本不是一次两次,他只能帮着擦屁股,不过赫鲁晓夫心里很爽,谷雨这番话无疑是代表中国认为他是苏俄老大,虽然事实如此,但他也要讲一讲集体领导。
但与此同时,赫鲁晓夫深深得感受到了谷雨的权威,谷雨压根不鸟战功赫赫的朱可夫元帅,可见他在中国的权威,而刚才刘志丹的震惊无疑佐证了这一点。
谷雨很无所谓的表示我在苏俄多年,知道苏俄军人喝酒上头会出现什么,这绝不是朱可夫元帅不尊重我,我理解的。
不过他与赫鲁晓夫碰了碰杯子时,还是微微摇了摇头,赫鲁晓夫当然知道谷雨为什么摇头,但他却什么都不能做,甚至连批评都要注意语气,该死的,什么时候他们能像尊重那个死鬼一样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