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34章 新朝贡计划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502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8701 吐槽:12 更新日期:2022-10-24 18:41:59

   1950年7月,李强同志率领的考察团,乘坐邮轮,沿着北太平洋航线,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旧金山,这是华人在美国的聚居区。

   这些年,中国不断把党政高层派到美国考察,美国人相当欢迎,骄傲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看到美国的繁荣之后,肯定会逐渐改进,不断开化,最后变成美国所希望的那种国家。

   不过也有人,比如著名的华裔政治评论家Stone Wu把中国共产党这种行为看成是彼得一世前往荷兰考察,俄国人确实强大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改变野蛮的本质……

   不过此时美国人有着足够的制度自信,他们还是相信通过接触政策,不断促进中国开放,中国未来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比于去年来的是国务委员,今年中国政坛的六号人物亲自带队过来了,而且又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最器重的部下,美国总统杜鲁门权衡了一下,决定派出农业部长查尔斯·F·布兰南前往迎接。

   二战后,美国的工业化速度加快,农业人口进一步下降,大农场越来越多,美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剩余的农产品堆满了仓库,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美国政府着急了。

   旨在进一步补贴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布兰南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的潜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剩余农产品将被淘汰,节省仓储成本;而公众,特别是穷人,将可购买到便宜的食品。

   不过这个计划对农业生产规模予以了严格的限制,严重损害了大农场主的利益,因此这个方案并没有被通过。

   眼看着美国的农业剩余越来越多,美国政府着急了,而此时欧洲经济一步步恢复,欧洲各国的农业也随之恢复,世界范围内的农产品大降价已成了必然,所以杜鲁门就把希望再一次瞄向了中国。

   中国虽然每年对外出口四百万吨左右的大米,中国的人均粮食和肉类消耗量不仅远不如美国,连欧洲、苏俄都比不上,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饿着肚子,对外出口粮食,以获得更多的外汇。

   中国在二五计划制定了空前的纺织业目标,需要大量的棉花,中国的做法是一方面想法设法增加国内的棉花产量,另一方面根据纺织品出口量,从美国等国进口棉花,然后出口相应的纺织品,以维持外汇平衡。

   按照美国的调查,中国只要缩减工业设备和技术进口,完全有能力扩大农产品进口,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政府简直是一群疯子,美国政府有义务督促中国人进口更多的农产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吃穿。

   问题是中国对农业安全问题看的比天都重,农产品进口关税相当高,美国低廉的农产品加上关税之后,竞争力自然不足;与此同时,中国费尽心思不断开垦土地,增加化肥产量,尽可能增加农业产出。

   在中美的各种谈判中,面对美国不断要求中国降低农产品关税,中国以自身外汇不足为借口,将扩大开放、农产品进口与美国对华的相关贸易限制挂钩。

   只要美国减轻对华技术和贸易限制,不断增加进口中国的轻工业品、水果罐头、热带农产品等,中国愿意从美国进口更多的棉花、大豆、玉米,适当进口小麦……

   按照中方的说法,中国对美轻工业品出口多了,有了更多的外汇,美国的通货膨胀会大大压缩,美国的农产品会有更多的市场,美国的工业设备也会有更多的出口,虽然美国的轻工业会受到影响,但美国劳动力成本太高,迟早会放弃这一块。

   对于美国轻工业企业的损失,中国也给予了相应的对冲,美国的轻工业企业可以前往中国香港和出口加工区投资,这样相关企业的利润可以赚得更多。

   至于美国轻工业企业的失业,事实上算不得什么,轻工业企业的主要劳动力为妇女或者黑人,妇女本来就应该回归家庭,美国工人有足够的收入养家,而黑人能算作人吗?……

   美国政府知道中国人说的没错,但美国政府一直相当犹豫,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和日本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轻工业品出口国之一。

   而随着一五计划结束,中国的工业水平迅速提升,各种轻工业品生产所需的中低端设备已经能够自产,中国轻工业品的出口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而且价格非常低廉。

   一旦美国扩大对华的轻工业品进口,美国本土的轻工业企业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相关企业肯定也会闹腾,更重要的是,从中国买到更多的轻工业品,就等于减少了从日本的进口,这也不利于美国对日本的进一步扶持。

   不过随着布兰南计划被国会否决,杜鲁门政府研究之后,还是决定扩大对华贸易,减少对中国轻工业品的出口限制,以换取中国扩大开放,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工业设备和农产品,这一块的利益太大了,美国人实在难以割舍。

   当然了,老美傲娇的很,虽然被迫对华开放市场,但还是要求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政治、金融和贸易问题早就是老生常谈了,美国人现在如鲠在喉的就是中英之间越来越深入的合作,尤其是航空领域的合作。

   英国的彗星飞机才刚刚首飞,怎么样还不知道呢,中国人就上赶着给了一百架订单,还有300架远期订单,德·哈维兰公司拿到订单后,立刻渡过了盈亏点。

   德·哈维兰公司股票狂涨,英国各家银行也开始给德·哈维兰公司更多的贷款,让他们尽快拿出一款符合中国要求的量产客机。

   看到德·哈维兰公司获得中国的好处之后,另外一家英国航空公司阿芙罗公司立刻拿着同样在1949年完成首飞的C102喷气式客机找到了中国。

   C102喷气式客机是一架36座客机,安装四台罗罗“德文特”涡喷发动机,被设计用来满足取代道格拉斯DC-3飞加拿大国内航线的需求,是北美第一架喷气式客机。

   包括美联航、东方航空和美国航空在内的多家北美航空公司代表对C102进行了评估,美国航空首席飞行员丹·比尔德惊呼:“我认为该机能成为喷气式客机中的DC-3!”

   尽管好评不断,但上述航空公司都没有购买C102,只有环球航空的老板霍华德·休斯提出可以购买30架,但要求由康维尔公司在美国按许可证制造,美国人偷师的想法让英国人火冒三丈,自然谈不拢。

   美国人这边谈不拢,阿芙罗公司自然只能把希望放在中国人身上,中国国内有500多架DC-3或里-2,即将被淘汰,中国人肯定也需要C102呀!

   不过中国已经对德·哈维兰公司下了重注,对C102兴趣自然不大,当然也没有完全拒绝,中国人的打算和霍华德·休斯差不多,想让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按照许可证制造,这让阿芙罗公司相当恼火……

   美国人一直密切关注中英航空领域的合作,此前中国一直从美国进口廉价的C-54运输机,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民航需求,而美国航空企业也非常看好国土面积辽阔,航空工业比较落后的中国,但中国人选择和英国人合作,老美自然不干!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结晶,美国要想压制英国的发展,一定要压制住英国的航空工业,所以在美国国防部的要求下,美国轰炸机王者波音已经启动了喷气客机的研制,而其主要竞争对手麦道公司自然不甘示弱,也开始启动了DC-8的研发。

   事实上,波音和麦道很早就清楚喷气客机才是未来,但美国的喷气引擎发展目前还落后于英国,在两大巨头看来,目前喷气客机还不成熟,市场竞争力并不比活塞发动机强多少,两家原来准备等到普惠和通用动力拿出更好的发动机才可以启动新研发。

   不过谁也想不到中国人对英国航空工业下了重注,美国人自然坐不住了,波音和麦道启动第一代喷气客机研发的同时,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人软硬兼施。

   有软的一面,中国人要技术,要生产线,美国人也是可以给的,只要中国减少、甚至是中止与英国的合作;有硬的一面,如果中国民航工业搞排他性合作,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肯定会让中国人吃不了兜着走。

   恰好负责工业的中国副总理李强访问美国,老美决定和他好好谈一谈,告诉中国人,你们家底薄,还是和大美利坚合作比较靠谱……

   为了震慑中国人,李强同志来到旧金山之后,立刻获得了参观美国海军的机会,美国先进的F9F喷气式舰载机,还有战后开始服役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

   李强是负责装备的军委副主席,参观的时候自然很在意这些先进装备,对于这一款能够起降喷气舰载机的航母啧啧称奇,五万多吨的军舰,确实非常雄伟!

   二战后的舰载机,无论是喷气式还是螺旋桨式的重量都在直线上升,而喷气式的降落速度更是比螺旋桨飞机大幅增加,这些都意味着新的舰载机降落时动量更大,更不容易停下来,所以中国那艘英国买来的航母,到目前为止,还在使用二战时期的舰载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已经拉上了苏俄,在那艘日本八成新的航母上练手,一是加上斜角甲板,二是两家尝试,研发一款蒸汽弹射器,以取代二战时期英美使用的液压弹射系统,并更换阻拦装置。

   不过搞这些东西难度非常大,又是两家合作,老毛子什么德行,李强是知道的,所以他并不是抱太大的希望。

   他知道中央的意图还是拉住老毛子,保持一些合作,甚至于直接把那艘日本航母卖给老毛子都是可以的,反正中国短时间内并无太大的需求。

   所以看到美国的航母后,李强羡慕是确实羡慕,但也知道急不得,自然就显得从容不迫,美国人看到后,多少有些失望,似乎没吓住?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此时已经有了核武器了呀!

   而在参观完旧金山美国海军基地后,李强很快就被美国人包围住了,有的是麦卡锡分子,不断指责中国;有的是美国企业家,要求中国降低关税,扩大开放;有的则是询问中国招商引资这样那样的内容……

   李强一一与他们交谈,而各种消息传到国内,谷雨却轻松得笑了起来,让老美感受到不安就对了,要不然没办法谈判呀!

   此时他的注意力绝大部分放在内部,不管是中央和地方如火如茶的建设,还是廖德华正在推动的压缩投资,亦或是淮河中游的水灾,他都不完全放在心上。

   目前他只抓两样,一是两弹研发,这一块的进展相当喜人,年底就有大新闻;而第二块就是粮食储备,只要手里有足够的粮食,不至于造成饥荒,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就算出现一些经济过热,也能缓过来。

   因为需要抗洪救灾,谷雨直接取消了北戴河会议,并在中央局会议上达成了一系列人事安排,薄一波确定出任国家物税委主任。

   他上任之后,谷雨就立刻举行了物税委、监委和督巡委联席会议,要求三家迅速查验中央和地方主要粮库的储备,中央这一块,他相对安心,但对地方粮库,他很不放心。

   地方干部为了搞工业,打粮库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得不防,摸清楚手里有多少东西,就不用发慌。

   另外他又责成各地党委、新华社驻各地的分支机构广泛下基层,对农村进行调研,搞清楚农民手里有多少粮食。

   同时他也在想办法,增加储备,表面看起来并不是很难,虽然中国每年出口400万吨粮食,但这一块的粮食主要来自于广南三省。

   而在二战前,印支半岛每年出口600万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广南三省已经形成了年产600多万吨商品粮的能力,而且随着化肥和杂交稻的推广,产量还在不断增加。

   广南三省和南洋大片地区的控制,此时中国的红糖产量远超前世,要不然谷雨也不会有底气放开红糖的销售。

   而前世中国在五十年代,每年出口两百多万吨粮食,这样一反一复,国内每年实际多出了500万吨粮食,100亿斤,足够2000万人使用。

   虽然此时中国的工业规模远超五十年代末,但在不断压缩城市消费人口后,理论上说,目前中国的粮食是够吃的,不至于出现饥荒。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谷雨对前世发生的种种有太多太多的阴影,他宁愿多一些子弹,所以这个时候,美国想让中国进口更多的农产品,他还是相当乐意的。

   他立刻致电李强,以淮河大水为由,和美国谈判搞到几笔麦棉贷款,虽然老美不是傻子,现在借钱的难度已经非常大了,但美国人既然有心解决农产品库存问题,各种条件应该比较好谈,粮库中必须有一年的储备,现在这样太不让人放心了。

   不过想到新一轮贷款,他就有些头疼,借钱都是要还的,此时为了扩大出口,各种手段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挖出来的黄金也在不断出口,工业品亏本出口都在做,但目前国际外贸规模并不大,各个殖民地也没有独立,所以大规模增加外汇储备,还是比较难……

   想来想去,也只能自身挖潜了,谷雨在纸上华来划去,必须想办法增加容易获得的蛋白质数量,比如加大海洋捕捞,鼓励养鱼、养猪等等,蛋白质多了,米饭自然就会少吃。

   一旦日子不好,谷雨自然会想到华侨,他不在乎面子,在给李强的电报上又加了一条,一路上,广泛宣传国内水灾的损失,争取更多华侨的援助,另外去联合国一趟,争取联合国的各种救济,这会不要在乎面子,一千多万人遇灾,联合国给点钱不是应该的吗?

   他又想到了阿根廷,觉得可以继续扩大工业品出口,以交换粮食,现在手里有粮食的国家,自然不少,阿根廷、巴西、缅甸、孟加拉国、暹罗、巴基斯坦、南越……

   阿根廷、巴西都属于小傲娇,未必看不上中国的设备,能换到多少也说不准,南越谷雨不愿意给,但缅甸、孟加拉国、暹罗、巴基斯坦这四家就不一样了,向他们输出一些工业技术和设备,不断与这四国加深经济合作,是中国的长远战略。

   谷雨又想起了朝鲜和南越,李承晚、吴廷艳没什么威胁,给一点倒也没什么,这些国家迟早也会发展出一些工业,与其他们自主发展,还不如中国教他们发展。

   这样做,对内可以增加大批物资的输入,以对冲经济过热的影响;对外则可以不断拓展中国的影响力,中国要的是一个合作互赢的亚洲,而不是一个个香蕉共和国,而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不断驱逐他国的影响力……

   带着这样的思考,1950年7月底,香港经合组织召开年中会议,各个观察国的大使也被邀请参加,谷雨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

   在这个讲话中,谷雨沉痛的指出亚洲各国被长期殖民,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或只有一丢丢现代工业,而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安全,还可以提高民生,让各国民众吃得饱,穿得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独立的拉美国家正在进行国产替代,工业水平不断提升,谷雨很有想法的吹捧了阿根廷的庇隆主义……

   然后谷雨说道,现在中国在两个四年计划和一五计划后,多少已经有了一些家底,中国的工业不算很先进,但中国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军工体系,研发出了原子弹,可以说有了相当的自保能力。

   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正在一步步摆脱缺吃少穿的困境,日子会越来越好,但你们不一样,安全上面中国会帮着想办法,但是日子过得好不好,就要看你们的努力。

   努力虽然重要,但适当的扶持也是需要的,中国这一波的工业援助,主要是帮助各国,因地制宜建立起一定的基础工业,同时提升电力、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

   谷雨明言,中国虽然大,但太过贫穷,现在东部产粮区又面临着严重的水灾,中国可以对外输出一些工业设备,帮助各国发展工业,但不可能向美苏那样搞出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大举援助各国。

   当然了,中国也不会狮子大开口,相关工业设备和技术只会收取适当的利润,有美元的给美元,没有美元的,向中国出口粮食、工业原料都可以!

   这一次讲话之后,被英美称为新朝贡计划的中国对外工业产能输出谈判正式启动,谷雨讲话之后,反应最快的是暹罗。

   暹罗这个二战战败国,虽然现在日子比较好过,靠着出口粮食和橡胶、锡等工业原料就可以过得不错,但暹罗上下做梦都不安,每当想起北方大国几十万大军南下,都夜不能寐。

   虽然暹罗境内有美军,但暹罗很清楚要想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伺候好北方大国,幸亏北方大国对暹罗内政没什么兴趣,而且已经答应逐渐让出的暹罗矿山,这会北方大国出现水灾,需要粮食了,暹罗当然要表现一番。

   除了需要表现,争取好感之外,暹罗也确实有发展工业的迫切想法,暹罗铁矿煤矿都不多,国力有限,作为二战战败国,想发展军工也受到种种限制,不过暹罗境内发展水泥、陶瓷和玻璃产业的条件相当不错,从中国引进一些相关产业,可以解决国内的需要。

   而要发展工业,首先是能源,暹罗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北部又有一些褐煤,完全可以开发,提高发电量,然后依托发展起来的电力工业,发展短程炼钢、水泥和陶瓷、玻璃等产业,这样一来,暹罗就可以一步步进入现代化。

   不过暹罗自身的积累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工业建设,而美国人即便给了一些支援,也只有三瓜两枣,而且都是美元贷款。

   而与中国的合作就不一样了,可以给中国提供大米,以交换修建大型水电站和各种矿山采掘设备,中国还包教会,相比于出口原料获得美元,购买西方国家昂贵的设备,暹罗明显更加划算,发展速度自然快多了。

   当天晚间,暹罗总理比里·帕侬荣就致电谷雨,表示希望访问中国,与中国讨论一下相关合作,同时表态向正在遭遇水灾的中国人民捐赠两万吨水稻,谷雨一边表示,一边邀请他访华。

   朝鲜李承晚、南越吴廷艳和缅甸吴素三人也很上道,很快三人就通电希望合作,不过三人的心思都放在巩固权力上,搞工业确实有必要,但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屁股重要,所以他们要的是见效快的民生工业。

   自上台之后,李承晚最大的问题就是统治不稳,所以他迅速开始私有化,把收归国有的财产在指定范围拍卖,拿到的钱大部分被李承晚用来收买有可能威胁他的人。

   而这些国有资产又由支持李承晚统治集团的少数新兴商人,工业资本家或企业管理者受惠购买,这些私营企业依靠着着和政府的密切关系,大大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同时李承晚不断宣传“发展企业就是爱国、扩大出口就是爱国”,新兴财团被认为是爱国英雄,他们紧跟政府指挥棒积极经营采矿、制糖、水泥等产业,这些私营企业拿到好处之后,自然投桃报李,为李承晚竞选和收买部属提供资金。

   就这样,短短几年间,李承晚把金九辛辛苦苦积累的家当卖得差不多了,虽然有不少人非常反对,但更多的人在权力的诱惑下堕落了,李承晚的屁股终于坐稳了。

   不过刚刚当选主席没几年的李承晚,现在压力也不小,他已经75岁了,却根本没有任何退休的意思,要想继续干下去,不仅要摆平内部,也要获得中国的支持。

   李承晚是聪明人,他知道谷雨想要什么,他希望谷雨帮助朝鲜提升铁矿、煤矿等产出,作为交换,其生产出来的铁矿石、煤炭对华出口,以换取中国的轻工设备。

   无独有偶,吴廷艳和吴素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南越和缅甸粮食比较多,对华出口粮食,获得一些轻工设备或者是修桥铺路,既能提高生产水平,讨好群众,又可以让中国满意,何乐而不为?至于搞重工业,还是算了吧,投资太大了!

   其中比较麻烦的是苏门答腊,苏门答腊的独立都和中国有莫大的关系,境内也有大批华侨,而到了1950年,马来亚华人开始大批离开马来半岛,即便谷雨鼓吹,但老华商们还是不敢抵抗,很多人觉得华人邦不好,转而搬到了苏门答腊。

   这些华人的到来,给苏门答腊带来了人口和资金,苏门答腊的发展变得更快,不过苏门答腊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二战中,中国对迫害华人的爪哇人和马来人十分不满,故意扶持人口较少、但文化程度较高的米南加保人,并促成了米南加保人与华人的联盟。虽然大批在外经商的米南加保人和华人回到苏门答腊,但相比于其他族裔比如巨港人、巴达克人、马来人、爪哇人并没有足够的优势……

   无奈之下,米南加保人只能搞起了联合政府,各个民族代表你一个我一个部长的位置,虽然这些民族长期接触,差距并不大,关系也比较和睦,但信仰不同,民族习惯不同,苏门答腊内部这几年还是产生了不少矛盾。

   如果没有帝国主义列强,也许过不了多久,一个统一的苏门答腊民族就会诞生,但不幸的是,不管是美国,还是荷兰英国,都不愿意苏门答腊太稳定,他们不断挑拨离间,试图破坏中国人促成的政治格局。

   虽然有大批中国退伍老兵作为支撑,米南加保人的统治目前还比较稳固,但问题慢慢积累下来,对于谷雨推动的工业计划,苏门答腊自然也有兴趣,有了中国的帮助,苏门答腊的石化、矿产开采肯定更快,但怎么开发,利益怎么分享,却是一个大问题……

   谷雨对苏门答腊的问题自然很清楚,不过他也不着急,大批退役解放军就在苏门答腊,除了在苏门答腊经营种植园以外,也在开采各种矿产,有他们在,苏门答腊怎么也翻不了天。

   此时,在中国的支持,苏门答腊正在收回石油资源,一步步排挤荷兰人的影响力,这也是荷兰人自找的,他们既然在扶持爪哇人,中国自然也在苏门答腊驱逐荷兰的影响力。

   荷兰人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在荷兰人控制的婆罗洲,华人会同亲近华人的达雅族不断向沿海地区拓展,不断骚扰荷兰人和支持荷兰的势力,各种冲突不断。

   而在爪哇岛,虽然荷兰人现在正在扶持爪哇人,但是爪哇人对荷兰人同样非常不信任,爪哇人痛恨中国人,但也同样痛恨荷兰人,问题是中国人搬不走,而荷兰人肯定是要走得,吃过大亏的爪哇人也相当头疼,到底应该怎么做……

   随着各国陆续启动与中国的谈判,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显得更加亲密,虽然这些国家内心害怕中国,但中国并不怎么干预内政,又一步步放弃各种矿山,现在又准备输出工业,各种条件也非常友好,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这些长期被中国熏陶的国家,心态自然也在逐渐调整。

   反正过去几千年大家都习惯了,与其抵抗,还不如屈服,或许有一些国家还有一些雄心壮志,但相比于列强,中国明显好相处多了。

   而此时面临印度巨大压力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还有海德拉巴也动了心,三国与中国关系都不错,大英已经把他们搞出了一套不错的基础建设。

   三国计划建起一些初步的军事工业,飞机坦克可以购买,枪炮子弹最好可以自产,以防范印度,而中国对转让技术、设备一路开绿灯,虽然技术不是很先进,但价格便宜,而且还包教会……

   埃及副总统纳赛尔在获悉谷雨的新朝贡计划之后,也向中国大使询问中国和埃及能不能有一些合作,中国表示可以进行正常的经贸合作,我们也需要埃及的长绒棉,你们要军工设备都没有问题。

   各种消息不断得传了出来,英国人反应相对小一点,毕竟他们要退出亚洲,但美国人就显得心情复杂,中国人一边不断的问美国借钱,一边想法设法的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算盘打得真是精!

   美国人虽然恼火,但中国人和苏俄不一样,中国人并没有阻拦周边国家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贷款,现在中国推出类似方案,美国也没有理由阻拦。

   美国要想阻挡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唯一的办法就是同样也润这些国家,问题是中国那种搞法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南洋国家又不是西欧,教他们工业化,美国没那么好的心情,除非这些国家坚决反华,但这些国家又不可能……

   所以杜鲁门在接见李强时,再三强调要门户开放,而李强也再三重申,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属于合作互赢,是纯粹的经贸合作,绝不是排他性的,你们完全没必要多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