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63章战略方向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112 2025-05-12 15:06

  蒋介石不得不召开小会,跟铁杆部下们,再三说清楚自己的设想,部下们都面面相觑,都什么时候了,又要搞下野的游戏,可仔细想想,不搞又不行,总不能签署一个新马关条约吧!

  既然不愿意签署,又不想被日本人盯着不放,也只能下野了!大家伙无奈得表示对蒋介石的拥护,表示无论共产党和两广系如何折腾,我们都会极力拥护您。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担心,这样搞,很容易被共产党钻空子,蒋介石事实上也怕,可是他不下野,他就没办法解套,而且共产党要钻空子,早就钻了,也没必要等到现在,现在也只能这么做了,不冒一些风险是肯定不行的……

  总算不是第一次下野那样,上下都没有人反对,所以蒋介石很是欣慰,当然下野是为了未来有机会重出江湖,而要重出江湖首先是要有票子,四大行的黄金和外汇储备绝不能落到对头那里,赶紧搬,越快越好。

  此前上海激战期间,蒋介石已经开始搬家,但国府苦心经营多年,有不少家底,想迅速搬完自然不可能,仓促之下,蒋介石自然顾不上很多东西,比如金陵兵工厂……

  但是蒋介石也害怕,万一胡汉民昏了头,与共产党和谈,把法统给了共产党,那真是有苦又说不出,一个不小心就万事皆休,也要对胡汉民有所防范。

  所以蒋介石准备把国民党总裁和行政院长交给胡汉民,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交给副委员长陈济棠,一人掌握着党权、政权,一人掌握着军权,想同心一致自然很难。

  同时蒋介石也十分阴险,既然陈济棠已经担任了委员长,那么陈济棠掌握的粤军指挥权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自然要交出来,与蒋介石私底下多有接触的余汉谋被任命为总司令。

  还有胡汉民的妻兄陈融也被任命为广东省主席,如此一来,国民党内,对蒋介石真正有威胁的陈济棠虽然高升委员长,却十分不稳当,粤系就算不内乱,想一团和气也没那么容易。

  而在自己的内部,蒋介石也进行了一番调整,他对防守福建的赌徒蒋鼎文多少有些不放心,福建关系到国府的退路,蒋鼎文的军事才干尚可,但他的政治能力并不怎么样,所以蒋介石在关键时刻又启用陈诚为福建省主席兼绥靖主任,把后路交给了他。

  当然了,蒋介石也不能让蒋鼎文离心,从北线撤回来的十万大军需要有一位大将指挥,蒋鼎文自然最为合适,蒋鼎文一直想着当省主席,现在安徽省主席兼绥靖主任的军政大权交给他,他该满意了吧!

  如此一来,浙江有自己的外甥俞济时,江西和武汉方向让何应钦顶岗,安徽有蒋鼎文,福建有陈诚,蒋介石稍微放下了心……

  搞完了这一切,就轮到放弃南京,南京确实没办法守,但主动放弃首都,这个责任谁都不愿意担,蒋介石自己也不乐意,所以他授意亲信提出,这个时候幺蛾子出来了。

  大部分将军基于军事上的主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但国民政府的将领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考虑政治的人太多了。

  很快有主张象征性守一下的,比如刘斐,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

  但不应以过多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地撤退。兵力使用上以十二个团,顶多十八个团就够了,太多不便于机动。

  还有主张固守的,比如唐生智,这位已经丢失了所有家底的军阀,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唐生智这番话一出,蒋介石被挤兑的毫无办法,他又犹豫了,他想到了另外一层,共产党正等着他犯错,乘机发动进攻呢,把南京定为不设防城市,很可能会被共产党利用,这样的危险他一点都不敢冒。

  同时即便到了这一步,蒋介石还是幻想着德国调停,美国就不用想了,他们已经拒绝了,要是干脆放弃了首都,德国人怎么想,不过蒋介石也知道德国从日本那里拿到好条件,希望不大。

  不过这一次,蒋介石不如前世那么蠢,他选择了刘斐的主张,即便是残兵败将,但也是精锐之师呀,老蒋也担心把这些力量损失殆尽,他的力量不多了,不敢冒险了。

  当然了,唐生智给他难堪,本来蒋介石也不想让他好过,甚至让他承担丢失南京的责任,不过蒋介石又怕唐生智嫌兵力不多,问他要兵,那就不好办了,目前逃回来的主要是中央军,老蒋舍不得。

  所以蒋介石想来想去,决定把唐生智派去广州,劝说胡汉民赶紧到南京任职,省得他捣乱。让一个坚定要守南京的人,去劝说一个坚定抗日的人回到南京任职,解决目前党国的危机,这不是应该的吗?

  但是让谁来防守南京呢?这个背锅侠没人愿意呀!蒋介石甚至还想留下立法院长孙科,让他守南京,不过想了想,蒋介石还是算了,这个大牌坊一定要拿住,万一被鬼子俘虏了,成为了汉奸,那举国上下都没脸……

  蒋介石心烦意乱,但再心烦意乱也要解决问题,1936年12月31日,蒋介石对外连续发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命令。

  而这个时候,陈济棠和余汉谋才惊讶的得知他们高升的消息,两人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致对南京的蒋介石一顿臭骂,顶你个肺,这个关键时刻,你撂挑子,你想坑死我们呀!更王八蛋的是,都到了这一步了,还要给粤系埋坑。

  陈济棠反应最快,第一时间就给蒋介石回电,捏着鼻子说了一堆蒋介石的好话,然后又把自己贬低了一顿,这个领袖非你莫属,我是绝不敢接的。而余汉谋同样拒绝接粤军的指挥权,甚至为撇清嫌疑,竟然主动辞职……

  而此时收到消息的胡汉民则老泪纵横,你蒋介石要是听我的,不要搞军阀,1931年国府分裂不会发生,石友三不会叛变,张学良也不至于调兵入关,918还会不会发生都不知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当此乱世,蒋介石这样的大军阀挡不住日本人,陈济棠实力还不如蒋介石,更不可能挡住日本人,他一个文人能顶什么用?

  唯一有可能的也许只有共产党,问题是总理这份基业,其中有多少他的心血呀,总不能由他交出去呀!

  在1936年12月31日晚上,胡汉民彻夜难眠,一夜未睡,次日元旦上午,妻兄陈融来访,胡汉民告知国难当头,广东省长你还是不要做得好,推荐陈济棠吧,现在要团结。

  说完,心情很复杂的胡汉民拉着陈融下了一盘棋,胡汉民执黑,布局明快,咄咄逼人,但搭配得天衣无缝,与他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陈融很是纳闷,不得不频频长考。

  下到三十多手时,胡汉民停下来,指着棋盘说道,“这个布局来自于谷百生,当年他在天津,为掩护身份,进出段祺瑞府,就曾经下出这样的布局,一举折服了段祺瑞父子!

  此布局流传到日本,日本棋界闻讯之后,同样叹服,认为非不世出之奇才下不出这样的布局,专门来华寻找,不过那个时候谷百生已经在东北抗日了……”

  陈融吃惊的说道,“还有这回事?谷百生竟然有如此棋力?”

  “据说,谷百生流传下来的棋谱虽然不多,但也可见其缺点,锻炼较少,不善中盘厮杀,真实水平事实上并不高,但此人的布局却非常出色,乃是天生的大家之风!这也不奇怪,谷百生心思不在下棋上……”

  说到这里,胡汉民苦笑着说道,“围棋布局好显示的是人的大局观,大局强者,往往会往往能审时度势,争取主动,声东击西,诱敌深入,一举歼之,政治上的谷百生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先取四川,再取湖南,之前我们还嘲笑共产党不通地理,明明可先取武汉,一举奠定局势却视而不见,爬山涉水,绕了一个天大的圈子,但现在看来,对方此举就是为了堵住国府的退路呀!”

  陈融听完,长叹了一声,“展堂,事已至此,你确实要好好想想了,有些事你可不能做!”

  “若是能力挽狂澜,我也不在意这点虚名!问题是就算我签署了新马关条约,又有何用?除了加速党国的灭亡以外,什么都做不了!”

  “那你准备怎么办?”

  “怎么……”胡汉民还没有说完,就觉得脑袋一阵阵疼,他抱着脑袋跌倒在地,看到他情况不对,陈融立刻大喊起来……

  而就在1937年1月1日早上,国府各大报纸登载了蒋介石下野的消息,老蒋一表明虽然抗战不力,但他绝不会对日妥协,签署不平等条约。

  二表明,他为与共产党谈判失败和上海失败承担责任,自即日起宣布下野,国民党中常会紧急会议已选举胡汉民为国民党总裁兼行政院长,选举陈济棠为军委会委员长。

  三宣布设立广州为国民政府新的陪都,行政院副院长张群、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和立法院长孙科等率领国府各界人员前往广州上任。

  而在报纸对外公开的同时,蒋介石于1月1日上午,立刻离开了南京前往老家,同时一大批支持蒋介石的高官也宣布离开,南京国民政府立刻就散了架子。

  而留在南京的指挥官,蒋介石选择了刘斐,你既然主张,那就你来防守,做做样子就撤走,用的兵只是谷正伦的南京城防部队,而从前线撤下来的中央军则被蒋介石下令向皖南和浙北集结,重新整训……

  蒋介石突然撂了挑子,不管不顾,立刻举国轰动,此时两党虽然谈崩了,但双方都很有默契,在武汉还留着人,而孙夫人也没有离开,毕竟之前已经闹腾过,但日本人想打到什么程度,大家都不安,有一个地方接触也是好的。

  而各路民主人士虽然离开了不少,但影响力比较大的大多还在武汉,他们不断呼吁两党为国家大义谈判。对于现状,一些民主人士甚至恨恨的骂出了一丘之貉,都是党派利益在前,国家利益在后的王八蛋,没有一个好鸟……

  对于蒋介石,大家都知道是什么货色,对他高喊的民主,真正信任的人没有几个,只有一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才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对于年轻才俊谷百生,大家本来寄予了厚望,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是那样的人,不,应该说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之前还有些顾忌,而现在毫无顾忌,失望之余,大家也都在感慨,唉,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一个明主吗?

  但即便如此,对于蒋介石搞出的这么一手,很多人都目瞪口呆,你说不干就不干了?你是国家领袖呀!这是你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呀!你现在主动辞职了,你就能逃避问题了?

  无数人对蒋介石的做法彻底失望了,甚至有人愤愤得说道,蒋介石既不愿意承担责任,与日本和战,又不愿意把国府的法统交给共产党,现在给胡汉民陈济棠有什么用,他们能干什么?还不如交给共产党呢!

  共产党党首谷百生虽然年轻气盛,骄横自大,但共产党能打是实实在在的,有他们在,最起码国家不会亡。

  此时就算再傻,大家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事已至此,也只能捏着鼻子靠近共产党,所以公推一直持中的张澜先生、黄炎培先生前往汉阳询问共产党方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关键时刻你们得承担起责任呀!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对自己人胡汉民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可以在这个关键时刻,勇敢的承担起责任,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件奇葩事出事了,就在1月1日下午,胡汉民因为脑淤血离世。

  一个不愿意承担责任,一个还没有上任竟然脑淤血死了,这下子整个国民党麻爪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新任委员长陈济棠。

  陈济棠此时也急眼了,他要是成了委员长,岂不是把日本人招过来,所以他一是公开发表声明,表明现在国民党总裁、行政院长和委员长还是蒋介石,他绝无觊觎之心,同时聪明人陈济棠也对外声明,为国家命运,呼吁两党再次和谈。

  而在私下,陈济棠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很明确的告诉他,现在胡汉民意外病故,国府已然群龙无首,希望蒋介石不要再推卸责任,同时陈济棠也威胁,如果蒋介石再甩锅,我就把国府的法统交给共产党……

  面对胡汉民的意外身死和陈济棠坚决不接锅的行为,蒋介石也懵逼了,怎么会这样,我甩都甩不出去?我是谁?我该怎么办?

  在太原的共产党高层,对蒋介石搞出来的这一出闹剧哭笑不得,此前谷雨还准备写什么八评蒋介石,到了这一步,他也懒得写,就让陈伯达代劳了,这样的人他已经再无评价的兴趣。

  而在当天晚上的新华之声中,共产党对当前形势给出了新的公开声明,严厉警告国民党,有责任保护好国统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若是国府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推卸责任,共产党将不得不主动出兵,承担起对人民的责任。

  同时共产党也对日本人在苏南地区的多个暴行予以了严厉谴责,要求日本军队严格遵守《日内瓦公约》,限制日军士兵的残暴行为,否则解放军将予以对等报复。

  而在最后,声明中也呼吁沦陷区人民注意保护好自己,如无法保护自身安全,可逃往长江以北,共产党将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上海惨败,蒋介石引咎下野,国民党新领袖胡汉民死亡,共产党呼吁老百姓逃走,这一切一切自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普通老百姓也许不知道,但是达官贵人和土豪劣绅比谁都知道,这个时候该跑路了,再不跑搞不好身家性命都没有了。

  就这样,整个苏南大地到处都是从前线退下来的溃军,到处都是闻讯逃跑的老百姓,陷入到巨大的混乱之中。

  面对这样的大乱,日本军队的推进几乎毫无阻拦,此时经过两个月的厮杀,日军上上下下都极端疲劳,但即将攻占中国首都的巨大战功刺激着这些红着眼的日本军人,疯狂的日军甚至以中队,乃至于以小队为单位,拼命进攻。

  而日本空军轰炸机飞行员闭着眼睛丢炸弹,反正到处都是中国人,炸弹丢下去肯定是一死一大遍,那就随便丢吧,而往往一颗炸弹下去,一声巨爆之后,一大堆中国人就会尸骨无存,残肢断腿到处都是……

  而日本陆军所到之处,不断的掠夺杀戮祸害妇女更是习以为常,一个惨案接着一个惨案发生,就这样,日本军队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冲到了日本政府设定的第二道限制线前,然后没有任何犹豫,突破了这道限制线,此时谁也没有办法阻止日本陆军建功立业的决心。

  蒋介石不愿意和谈,试图甩锅,却没有成功的行径,把日本政府气得要死,当大日本帝国是傻子吗?竟然搞出这样愚蠢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让他知道帝国的威严。

  而此时松井石根也认为必须拿下南京,并表示以现有兵力,最迟两个月就能拿下南京,而只要攻占了南京,国民党丢了首都,总该老老实实谈判了吧……

  随着十二月底到一月初,日本陆军在苏南前线的高歌猛进,热河前线关东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南面五个师团就可以把五十万蒋介石大军打得灰飞烟灭,我们呢,两个师团,到现在跟乌龟一样,为什么不动作快一些呢,慢慢悠悠的干什么。

  石原莞尔事实上也知道前线的议论,可他就是不愿意冒险,此前他集中关东军五个师团十几万大军和空军分三路进攻热河共产党的想法被否决,他现在能够使用的只有朝阳和锦州一带的两个师团,除掉留守兵力,能拿出来的不过三万多人。

  以这样的有限兵力,想解赤峰和承德之围,石原总觉得兵力不够,他不愿意冒险,所以他并没有盲目分散兵力,而是三万多日军,沿着公路,先解承德之围,至于赤峰,共产党只是半包围,只要承德解围了,想拿下赤峰也容易的很。

  石原除了兵力太少以外,也对共产党的做法十分怀疑,是,于芷山和张海鹏的国防军经过帝国训练后,战斗力提升了不少;是,承德和赤峰的城防也比较坚固,但以两部之力,真得能够撑这么久吗?

  共产党要是拿承德和赤峰都这么费劲,他们就根本没有可能阻滞帝国大军这么久,更没有可能在丰台打得那么出色,石原左看右看,总觉得共产党有其他的盘算,他非常担心分兵会出问题。

  至于承德和赤峰的满洲国防军会不会被消灭,石原根本不在意,消灭了重建就是了,要是帝国军队被这种部队拖累了,那才是大麻烦。

  抱着这样的心思,石原指挥的三万多日军慢慢悠悠,小心翼翼,虽然不断试探解放军,但就是不分兵,不让解放军获得机会。

  石原此举,给华北军区司令员段德昌同志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中央想在热河打一个漂亮仗鼓舞全国的抗战士气,结果三万多鬼子缩成一团,又有航空兵和坦克掩护,解放军愣是找不到多少机会。

  无奈之下,在1937年1月2日,段德昌同志下令拿下承德,既然围点打援不可能成功,那我把点拔掉,我倒要看你接下来怎么办?你是进还是退?

  你进我就退,不断袭击你的后方,让你在承德站不稳;你要是退,那我稳固承德后,一步步向南,侵消朝阳外围,你可以丢承德,你总不敢丢朝阳吧。

  早就等的不耐烦的周汉三,此前已经拔掉了承德的外围据点,完成了总攻的所有准备,只是军区要求围而不打,他才拖到了今天,见军区下达了总攻命令,那还等什么?

  对承德的总攻,除了炮兵和一个师主力以外,其他都是补充旅,意在提升补充旅的战斗力,但即便如此,总攻的命令一下,各部摩拳擦掌,只用了二十个小时,承德就被攻下。

  这些满洲国防军,在日军的严格训练下,战斗力并不差,但被围困多时,日军救援兵团死活不愿意上来,早就没有了多少士气。

  于芷山属于铁杆汉奸,与共产党血海深仇,所以联合日本顾问,对城内满洲国防军管得很严,很多人想起义都没有成功,但城内伪军的士气此时已经一落千丈。

  随着共产党用炮兵打开突破口之后,满洲国防军自然崩溃了,有些国防军中下层军官就对着日本顾问下了黑手,到这一步,日本顾问是最好的投名状。

  而于芷山也早就换上了士兵的服装,想着蒙混过关,不过他大名在外,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按照总部的命令,于芷山和该部团以上军官中的顽固分子,接下来将关押审查,搞清楚以往的罪行,然后在热河游街,最后被处决……

  完成拔点任务之后,前线的解放军有条不紊的且战且退,做出撤兵西退的姿态,而赤峰前线的解放军也开始进攻赤峰,准备一举消灭张海鹏,这下子石原莞尔就有些尴尬了!

  1月5日,关东军总参谋长东条英机返回沈阳,把石原狠狠得喷了一顿,两人大吵了一架,上等兵东条甚至还说出石原名不符实,不过如此的话,把石原气得不轻。

  面对上级和带兵的师团长们的压力,石原不得不调整部署,分出一个旅团向北救援赤峰,同时东条也做了让步,驻扎在朝阳的留守部队组成了一个八千余人的支队,两部日军是一个师团长的指挥下,分兵夹击赤峰的共产党的部队。

  同时在承德前线的日军,则分成南北两路,南路沿着滦河河谷北上,而北线日军则包抄进攻承德以北,试图断绝共产党各部退路。

  虽然此前有旅团被合围消灭,但共产党每一战都用了很长时间,而日军虽然分兵,但承德三路日军都有万余人,即便一部被合围,其他两部以可以立刻救援。

  更重要的是,东条答应有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由沈阳调到朝阳,一旦出现任何危机,第五师团将负责接应。

  军区副参谋长许洛华同志小跑着来到了司令员段德昌同志的住处,“司令员,分兵了,前线的日军分兵了!”

  日军一直不愿意分兵,段德昌着急上火,嘴上起了一个大燎泡,长期征战又有胃病,而过去一年多心情郁结,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胃病猛烈发作,吃不下饭,瘦得不成样子。

  第一政委柯庆施闻讯后,从张家口赶过来,先是把军区政委陈郁、政治部主任李汉泉臭骂了一顿,你们的工作到底是怎么干的,怎么让老段病成这样。

  柯庆施还要向中央汇报,强行要他休息,让副司令员刘明荣、参谋长谢志荣代理指挥,不过段德昌坚决不同意,最后两人达到妥协,段德昌留在军区,一边按照医生的嘱咐养病,一边掌握大局,不过具体工作交给刘谢代理。

  副参谋长许洛华同志,是黄埔五期出身,曾经协助过段德昌同志作战,是湘鄂西为数不多活下来的同志,他能够活下来也是机缘巧合,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到了上海治病,上海治不了,又被送到了苏俄,然后在苏俄学习。

  1934年,许洛华同志被下令回国,因为其特殊的出身和经历,上下都比较怜惜他,谷雨先是安排他到总参高级班进修学习,然后将他放在段德昌同志身边担任高级参谋,既是辅佐他,也是为了宽慰他。

  许洛华同志读过军校,有几年游击战斗经验,军事知识娴熟,人品很好,与段德昌相处的很好,在苏俄留学期间对装甲作战和汽车运输比较了解,对现代化战争的后勤管理相当了解,很快就成为了段德昌非常得力的助手,并被提拔为副军级的副参谋长。

  这一次总部人事大调整,谷雨本来想让许洛华和高鹏振搭档,担任坦克试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不过段德昌想让许洛华在这一仗之后,带着战功去坦克旅,这样更好立足,所以许洛华还是副参谋长,并没有变化。

  这段时间,段德昌生病,许洛华一边要协助参谋长负责司令部的日常无数工作,一边还要时不时跑到段德昌处,把前线的情况告诉他,忙得不亦乐乎。

  听完了许洛华的汇报后,段德昌立刻来了精神,“走,去指挥部,和老刘、老谢研究一下怎么调整部署!”

  “司令员,您的身体?”

  “鬼子分兵了,我这身体就彻底好了!”

  段德昌同志虽然十分消瘦,但眼睛十分明亮,“只要打好了这一仗,接下来我们整个局面就不一样了!”

  不仅仅华北军区高兴,太原总部也十分高兴,谷雨想了想,跟总长邓萍说道,“此战一定要把鬼子打痛,务必竭尽全力,你告诉段德昌,不要在意炮弹,热西112厂的库存打光了都不要紧,包头的产量很大!”

  邓萍想了想说道,“徐达三、罗荣桓同志指挥的预备第三集团军,昨天发来了报告,已经整编了五个师,剩下八个师预计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完成整编,请总部派人过去检阅!同时电报中称,赤城、多伦、沽源和围场的预备第一师和第二师已经做好了参加热河战役!”

  “这个徐达三,哪里都有他!告诉他,这一仗老实在后方待着,预备师可以上,他不能上,要是整编的部队战斗力不行,我唯他是问!”

  邓萍笑着应了一声,只听谷雨接着问道,“后勤?”

  “我们在热西已经储备了大量物资,武器弹药和各种战备物资充足,这几年又想法设法修了不少公路,华北军区为热河战役准备了六个汽车大队,再加上人民群众的支持,可以保证后勤不出问题!”

  “老毛,你怎么看?”

  “日本人分兵,段德昌以多打少,赢得机会很大!我现在想的是日军接下来的反扑,这才是重点!”

  “你这是未雨绸缪呀,你说说看!”

  毛泽东同志再一次来到了地图前,他指着通辽方向说道,“日军布置在通辽的第12师团,属于常备师团,战斗力比较强,下面又有骑兵旅团,装甲兵据说数量较多!

  之前一年,日军放的是第十师团,同样是一个甲级常备师团,据说该部日军装备精良,被认为是日军现代化的模板!

  我一直在想,日本人在草原上,一直放着三万多人,而且都是精锐之师,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如果只是想挡住我们骑兵的不断骚扰,放机动性强的骑兵集团就可以,第10、第12这样的主力师团根本就没必要放!”

  一边说,毛泽东拿着指挥棍,指向林西,然后又指向张家口北面的张北,“日军瞄得很可能就是这里!他们把精锐师团放在通辽是为了熟悉环境!”

  邓萍摇摇头,不太相信,“如此长距离的迂回,日本人后勤吃得消吗?”

  “也不是没有可能,日本人很喜欢搞迂回包抄这一套,他们多准备一些卡车,另外后勤也可以学习蒙古人,带上一群牛羊!”

  “这不可能吧,现在可不是成吉思汗的时代!”

  “邓萍,你不要忘了,我们对关东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不是热河冀东那三个军,而是每年春夏之交,派出支援东三省的骑兵部队,而围场、林西就是他们的出发地!”

  毛泽东同志笑着说道,“日本人在山区作战,已经吃了几次亏,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小心翼翼,现在就算分兵了,每股敌人也有万余人,段德昌想迅速啃下来,也不那么容易,只要日军积极增援,他未必能全歼被围敌军!

  更重要的是,就算段德昌吃下了一股日军,他也会暴露北线的实力,日本人吃过一次亏,搞清楚了我们在北线的总兵力,他们还会接着爬山吗?我看不会!

  日军更可能的做法,应该是在热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主力绕到侧翼进攻,接下来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入关沿着平绥线进攻。

  但我们在阴山一线,搞了那么多工事,鬼子是知道的,而且日军也知道我们在河北部署了六七个主力军,随时可以沿着铁路增兵,南线好走确实好走,但沿途鬼子的压力也不少。

  现在鬼子对我们的战斗力比较了解,又比较小心翼翼,他们的动用的兵力少了啃不动我们的防线,动用的兵力多了,那就是倾国大战,后勤消耗太大,日本人会不会一上来就走这条路?我是存疑的!”

  谷雨沉默了一会,“请继续!”

  “第二条路就是全力进攻热北,这条路确实很难走,沿途都是草原,人烟稀少,甚至还有无人区,路途又十分漫长,但缺点也是优点,草原上不用担心被我骚扰,我军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部队留守。

  更重要的是,不会入侵关内,战争会局限在关外,日军不需要动员太多的兵力,热河正面三四个师团足够了,侧翼两三个师团,关东军现有的兵力就可以做到。”

  “侧翼放两三个师团?日军的后勤吃得消吗?”

  “通辽有铁路连接沈阳,部队调动速度很快,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调度!路程太长,单个师团后勤肯定不够,那就把各师团的卡车集中起来,有上千辆卡车,再加上几千辆大车,怎么也可以支撑这千里的征途!

  只要突袭热北方向成功,在正蓝旗、多伦和沽源这一地区站住脚,我们在热河的主力侧翼受到严重威胁,肯定待不下去,只能把主力撤出热河;就算吃不了我北线主力部队,也可以全取热北草原,形成一条草原防线,不用再担心我们骚扰东北了!”

  “老毛,说说你的应对想法!”

  “尽可能加强徐达三的力量,在北线打一个大歼灭战,尽全力打掉这一股冒进孤立之敌!只要能围住敌人,我们就赢了!

  一旦打掉了这股敌人,关东军的机动性将会受到致命的影响力,接下来我们甚至可以向通辽方向,发动一轮大反攻!就算拿不下通辽,我们原来预定的向辽北地区派出大批骑兵的计划,肯定可以顺利实现!”

  邓萍想了想说道,“北线除了第五军以外,还有驻守大同,刚刚从陕西调过来的郝嘉海、王浏阳两同志指挥的第十八军,再加上徐罗两同志领导的十三个预备师,还有一个重炮师,兵力按说是够了,但预备师没有经历过战火,战斗力难以判断!”

  谷雨摇摇头,“这个兵力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确实如此,预备师没有经历过战斗,目前只能放在防御战,不能用于草原上的战斗,遇到敌人装甲车冲击,很可能会崩溃!”

  “就算是南方主力军,第一次遇到坦克装甲车,也容易崩溃,这种事情演习的时候就出现过!”说到这里,谷雨问道,“北同蒲线什么时候修通?”

  “预计五月底!”

  “不行,时间太长!你告诉杨靖宇,他要人我给人,要物资我给物资,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施工,两个月内必须通车,现在战略重心可能北移,我们必须保证北线各项物资的及时运输!”

  “我需要确定!”

  “你现在就打电话!”

  说完,谷雨眯着眼睛问道,“老毛,两个重炮师,坦克实验旅,骑兵军,南线用于反击的三个军第10军、第11军、第12军北调,空军两个师,总部直属的三千辆卡车,全部加强到北线,这场歼灭战,能不能赢?”

  “集中了五个军,包括火箭炮在内的重炮三百门以上,如此众多的兵力,如此强大的火力,还有几十辆坦克,要是吃不下日军两三个师团,我们这一年来的兵就白练了!

  但谷雨同志,我必须说清楚一点,一旦我们在战略方向上判断失误,河北方向德怀同志的压力,会比较大!”

  “日本现在的谨慎程度,超过了我原先的设想!我个人直觉认为日本攻击热北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从战略上说,就算我们对日军战略方向的判断出了问题,机动兵团还是放在北线,对日军的威胁更大!”

  “放在北线的战略意义更大,呵呵,要是打通了通向东三省的通道,拿下了通辽朝阳,我们就可以转守为攻!”

  “哪怕是暂时打通通道,我们在河北方向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河北方向放着彭德怀、董振堂两位擅长负重的同志,本来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说到这里,谷雨站起身,“老刘、老朱明天都会回来,我们开一个常委会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